医院感染流程图所有
院感爆发流程图

院感爆发流程图院感(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发生的与医疗活动有关的感染。
为了有效控制和预防院感的发生,医疗机构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院感爆发流程图。
以下是一份标准格式的院感爆发流程图,详细描述了院感爆发的处理流程和相应措施。
一、爆发预警阶段1. 监测指标- 患者感染发病率- 医务人员感染率- 检验室感染率- 院内感染病原体检出率2. 预警标准- 患者感染发病率超过历史数据的2倍- 医务人员感染率超过历史数据的2倍- 检验室感染率超过历史数据的2倍- 院内感染病原体检出率超过历史数据的2倍3. 预警措施- 立即启动院感爆发预警机制- 成立院感爆发应急小组- 加强院感监测和数据收集- 提高院感防控意识和培训二、爆发调查阶段1. 爆发调查组成员- 医院感染控制科- 临床科室负责人- 检验科负责人- 护理部负责人- 院感监测员2. 调查内容- 患者基本信息- 感染病原体检测结果- 患者就诊过程记录- 医务人员工作情况- 医疗设备使用情况- 患者家属和访客情况3. 调查方法- 基于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 检查医疗设备和环境卫生- 检测患者和医务人员的病原体感染情况4. 调查结果分析- 确定院感爆发的病原体和感染途径- 分析院感爆发的时间和空间分布- 分析院感爆发的患者特点和风险因素 - 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三、爆发控制阶段1. 隔离措施- 对感染患者进行单间隔离- 对疑似感染患者进行预防性隔离- 加强手卫生和呼吸道卫生2. 环境清洁- 加强病区和手术室的清洁消毒- 定期检查和维护医疗设备- 加强空气净化和水质消毒3. 医务人员培训- 提高医务人员的院感防控知识和技能 - 强调手卫生和个人防护的重要性- 加强医务人员的健康监测和自我评估4. 患者教育- 向患者和家属宣传院感防控知识- 强调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的重要性- 提醒患者及时报告异常症状四、爆发评估阶段1. 爆发控制效果评估- 监测感染发病率和感染病原体检出率- 检查医疗设备和环境卫生情况- 评估医务人员的防控措施执行情况2. 爆发处理总结- 总结爆发的原因和处理经验- 提出改进防控措施的建议- 形成院感爆发处理报告以上是一份标准格式的院感爆发流程图,详细描述了院感爆发的各个阶段的处理流程和相应措施。
院感流程图2015.12

流程图目录
一、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网络管理组织机构图
二、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流程图
三、医院感染散发病例报告流程图
四、医院感染漏报病例监测流程图
五、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管理流程图
六、医院感染流行、暴发管理流程图
七、抗菌药物使用监测流程
八、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流程图
九、消毒药械管理流程图
十、消毒灭菌与隔离管理流程
十一、环境卫生监测流程图
十二、医疗废物监管流程图
十三、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操作流程图
十四、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监测流程图
十五、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GA-UTI)监测流程图
十六、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监测流程图十七、医院手卫生管理工作流程图
一、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网络管理组织机构图
二、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流程
三、医院感染散发病例报告流程图
四、医院感染漏报病例监测流程
五、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管理流程图
六、医院感染流行、医院感染暴发报告与处置流程
注:若经会诊确定为传染病引起的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按《传染病防治法》上报
七、抗菌药物使用监测流程
八、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流程图
九、消毒药械管理流程图
十、消毒灭菌监测流程
十一、环境卫生监测流程图
十二、医疗废物监管流程图
十三、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操作流程图
十四、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监测流程
十五、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GA-UTI)监测流程
十六、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监测流程图
4.
十七、手卫生管理工作流程图。
医院感染应急预案及流程图

医院感染应急预案及流程图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医院感染应急预案及流程图浦北城南医院2018年医院感染应急预案及流程图目录1、医院感染组织结构图--------------------------------------------------32、医院感染爆发应急预案及流程图---------------------------------43、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流程图---------------------------74、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和意外应急预案及流程图-----125、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应急预案及流程图----------------------136、医护人员发生针刺伤时的应急预案及流程图--------------- 17医院感染组织结构图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医院感染爆发应急预案为了提高医院感染爆发处置能力、及时有效地采取各种防控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医院感染对患者造成的危害,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法》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医院感染爆发或疑似爆发的应急处理工作。
(二)预警通告按照《医院感染办法》,一句感染监测信息,分析可能发生医院感染爆发危险因素,提出预警通告。
(三)报告流程(1)临床科室短时间内发生3例(含3例)以上院感爆发,立即报告本科科主任、护士长,由科主任或护士长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移动电话),休息日报总值班(总值班表上有人员、电话)。
(2)检验科在短时间内(一般为7d)在不同患者的同类标本中3次检出同一病原体,或在同意病区的不同病例中,3次检出同一病原体,或查出特殊的、重要的多重耐药的病原体,立即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电话同上),休息日报总值班(总值班人员)(3)医院感染管理科接到临床科室或检验科的报告后,立即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报告,同时报告分管院长,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应同时向医务部、护理部、药剂科和后勤部服务中心通报,以有利于有关部门及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
医院感染报告制度 流程图

医院感染报告制度背景医院感染(Hospital-acquired Infection, HAI),也称为医院内感染、卫生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医疗机构内接受治疗时发生的感染。
它可能会使患者的病情恶化,增加医生的负担,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甚至导致患者死亡。
因此,建立医院感染报告制度至关重要。
作用医院感染报告制度的作用如下:•通过对医院感染的报告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并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加强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卫生意识和操作规范,减少感染风险;•为医院管理人员提供科学依据,制定和改进医院感染控制策略。
流程图医院感染报告制度的流程图如下:graph TDA(患者入院) --> B(监测感染指标)B --> C(发现疑似感染)C --> D(分类分级,采取措施)D --> E(确认感染事件)E --> F(填写报告单,上报)F --> G(汇总分析,制定对策)G --> H(反馈和督查)具体流程说明如下:•患者入院:患者入院时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评估感染风险因素、监测体温、白细胞计数等指标;•监测感染指标:对患者进行日常监测,并记录相关数据,包括发热、急性呼吸道疾病、消化系统症状等;•发现疑似感染:当患者合并疑似感染时,及时采取措施;•分类分级,采取措施:根据实际情况对患者进行分类分级,并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洗手、戴口罩、消毒等;•确认感染事件:当出现确诊感染时,确认感染事件的具体细节;•填写报告单,上报:医疗人员填写医院感染报告单,并上报给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汇总分析,制定对策: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对所有的医院感染事件进行汇总和分析,并据此制定相关对策;•反馈和督查:对各部门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策略的工作进行督查和反馈。
结论医院感染报告制度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必不可少的制度,它能够及时发现并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医生的负担,是医院策略管理的重要环节。
医院感染流程图所有

制定具体的监测方案,包括监测范围、监测内 容、监测方法、数据收集和整理等。
3
实施监测计划
按照监测方案,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监测,确保 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监测数据分析
数据整理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去除异常值和 重复数据。
数据分析
运用统计学方法和数据分析工具,对数据进行分 析,发现医院感染的潜在风险和影响因素。
风险评估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对医院感染的风险进行评估 ,确定感染控制的重点和方向。
监测报告与反馈
撰写监测报告
01
根据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撰写医院感染监测报告,总结监测
结果和发现的问题。
报告审核与发布
02
经过相关部门审核后,发布医院感染监测报告,让相关部门和
人员了解感染情况和管理建议。
反馈与改进
03
将监测报告中的问题和建议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人员,指导其采
医院感染流程图所有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医院感染概述 • 医院感染流程图总览 • 医院感染监测流程图详解 • 医院感染控制流程图详解 • 医院感染暴发应对流程图详解 • 医院感染案例分析
01
医院感染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或在医疗机构内获得的感染。
分类
根据感染来源,医院感染可分为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
传播。
防护用品使用
医护人员应使用防护用品,如 口罩、手套、护目镜等,以减 少空气和接触传播的风险。
空气消毒
对医院内的空气进行定期消毒 ,减少空气中的病原体数量。
易感人群保护
01
02
03
疫苗接种
为易感人群接种疫苗,提 高免疫力,预防感染。
院感爆发流程图

院感爆发流程图一、背景介绍院感(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接受医疗服务的患者因感染而导致健康问题的现象。
院感的爆发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医疗机构内出现了大量的院感病例。
为了有效应对院感爆发,制定了以下流程图。
二、院感爆发流程图1. 发现院感爆发- 监测系统:医疗机构建立院感监测系统,通过监测患者的感染情况和相关指标,及时发现院感爆发的迹象。
- 监测指标:监测院感患者的数量、分布、感染类型等指标,当指标超过预设的阈值时,触发院感爆发的警报。
- 报告机制:相关部门负责人收到警报后,立即报告给院感管理团队。
2. 成立院感管理团队- 组成团队:院感管理团队由院感专家、感染控制科主任、临床科室负责人等组成,确保团队具备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
- 制定责任清单:明确每个成员的职责和任务,确保院感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 召开会议:第一时间召开院感管理团队会议,讨论院感爆发的情况,制定应对方案。
3. 确认院感爆发- 调查病例:院感管理团队组织调查,对院感患者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确定院感爆发的范围和特点。
- 实验室检测:对院感病例进行病原学检测,确定院感病原体的类型和来源。
- 数据分析:将调查和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确定院感爆发的原因和传播途径。
4. 制定应对方案- 隔离措施:根据院感爆发的特点,制定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单病房隔离、呼吸道防护等,以防止院感的进一步传播。
- 感染控制培训:针对医务人员和患者,加强感染控制的培训和宣教,提高大家的防护意识和操作规范。
- 环境清洁消毒:对医疗机构内的各个区域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以杀灭院感病原体,减少传播风险。
- 病原体追踪:通过对院感病原体的追踪,确定感染源和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5. 实施应对方案- 质量管理:建立院感爆发的质量管理机制,监督和评估应对方案的实施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措施。
- 沟通协调:与医务人员、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解释院感爆发的情况和应对方案,保持信息畅通和透明度。
院感爆发流程图

院感爆发流程图一、概述院感(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患者在接受诊疗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新发、再发或加重的感染。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院感的爆发,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流程图,以指导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的操作。
二、流程图以下是院感爆发的流程图,详细描述了从院感爆发的发现到控制的整个过程。
1. 发现院感爆发- 医院感染控制科定期对医院内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
- 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发现异常感染病例或感染率上升。
- 患者或家属投诉或举报院感问题。
2. 确认院感爆发- 医院感染控制科组织专业人员对疑似院感病例进行调查和确认。
- 收集患者的病历、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其他相关资料。
- 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确定院感病例之间的关联性。
3. 制定应对措施- 根据确认的院感爆发情况,医院感染控制科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 制定感染防控方案,包括隔离措施、手卫生、环境消毒等。
- 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院感防控意识。
4. 实施应对措施- 医务人员按照制定的感染防控方案进行操作。
- 加强患者的隔离管理,确保感染源的有效控制。
- 提高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水平,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5. 监测效果评估- 定期对感染防控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 比较院感爆发前后的感染率和病例数量。
- 根据评估结果,对感染防控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6. 结束院感爆发- 当感染率和病例数量恢复到正常水平时,宣布结束院感爆发。
- 继续加强感染防控工作,防止再次爆发。
三、数据统计为了更好地了解院感爆发的情况和效果,需要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数据指标:1. 院感爆发前后感染率比较- 统计院感爆发前后每月的感染率,并进行比较。
- 感染率=感染病例数/住院患者数×100%。
2. 院感爆发前后病例数量比较- 统计院感爆发前后每月的感染病例数量,并进行比较。
3. 感染病例的严重程度评估- 根据感染病例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评估其严重程度。
院感爆发流程图

院感爆发流程图院感,即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发生的与医疗活动有关的感染。
院感的爆发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水平的情况。
为了及时发现和控制院感的爆发,医疗机构需要建立相应的流程图。
一、监测和报告阶段:1. 监测:医疗机构应建立院感监测系统,通过定期收集和分析院内感染数据,监测院感的发生情况。
2. 报告:一旦发现院感爆发迹象,相关人员应立即向院感管理团队报告,包括院感防控科、院感管理委员会等。
二、调查和评估阶段:1. 调查:院感管理团队应迅速组织调查小组,对院感爆发进行调查,包括病例回顾、病原体分析等。
2. 评估:根据调查结果,评估院感爆发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确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三、控制和防范阶段:1. 控制措施: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隔离措施、消毒措施、手卫生等,以控制院感的传播。
2. 防范措施:医疗机构应加强院感防控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和操作技能,加强环境清洁和消毒措施,确保医疗设备的安全使用等。
四、沟通和教育阶段:1. 沟通:医疗机构应及时向患者及家属、医务人员等沟通院感爆发的情况和控制措施,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配合度。
2. 教育:医疗机构应加强院感防控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院感防控意识和知识水平。
五、持续监测和改进阶段:1. 监测:医疗机构应建立长期的院感监测机制,定期收集和分析院内感染数据,及时发现院感的爆发迹象。
2. 改进:根据监测结果,不断改进院感防控措施,提高院感防控的效果和水平。
六、总结和分享阶段:1. 总结:医疗机构应定期总结院感爆发的经验和教训,形成总结报告,为今后的院感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2. 分享:医疗机构应将总结报告分享给其他医疗机构,促进院感防控经验的交流和共享。
通过以上流程图,医疗机构能够及时发现、控制和防范院感的爆发,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同时,持续的监测和改进工作能够不断提高院感防控的效果和水平,减少院感的发生率,提高医疗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标准操作流程
目标监测人群 填写切口调查数据表
接受以下手术的住院患者:
开腹胆囊切除术、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
开腹结肠切除术、乙状结肠切除术
单纯乳房切除+重建术、乳房肿瘤切除术 /或部分乳房切除术
剖腹产、开腹子宫切除术、子宫切除、附件切除术 手术后
采样指征
随访
发热,T >38 'C 、切口局部肿胀、发 红、
发热、有分泌物、切口疼痛或
压痛、切口敷料有脓液脓血渗透、 提前拆
线引流、术后24小时后仍用
抗生素、医生诊断切口感染 标本采样做涂片和培养
1
▼ —► F 培
养
病菌+ 涂片
白
细胞+
培养病菌一 涂片白细胞+ 培养病菌+ 涂片白细胞一 培养病菌一 涂片白细胞一 i IJ \ ■
■
住院期间无感染症状
术后随访30天(有移植
物的手术随访1年)
随访结果 * 无切口感染 怀疑感染 1
1、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每天到目标监测病房收集登记切口调查数 据表,与科室负责监测工作的医护人员进行交流,并密切观察 与感染有关的因
素:体温、敷料、切口外观、应用抗生素、切
口引流 目数据测理室分责护士协助感染管理科人员进行数据的登记
每天由感控人员对数据进行整理,核对并录入汇总表 每月小结,并把分析结果与目标监测科室主任和负责人进行 沟通,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每3个月得岀各手术部位感染并召开座谈会,根据手术代码 通知个别医生
全髋关节置换术
确认感染
做好记录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液感染(CR —BSI)监测标准操作流程
节点 A
医疗器械分类、清洗质控流程
操作者:穿防护衣,戴手套、面罩
评估污染器械:器械结构、污染程度、污染种类(一般污染、确诊的感染性
疾病)
点数复核:按科室、器械种类或手术包,复核并登记
分类放置合适的容器:一般器械、锐器、贵重精密、细小器械评价:器械分
类符合要求、工作区域及时清洁消毒、干燥
操作者准备:穿防护衣,戴手套、必要时戴面罩
器械消毒:选择正确器械转载架及清洗程序
选择去污媒介种类:水、多酶、碱性、酸性清洗剂、除锈剂使用清洁剂方法:
选择准确的浓度、水温、PH值和更换频率
浸泡器械方法:器械浸于水面下,打开所有关节,管腔内注满清洗剂
评价:浸泡全过程符合质量要求,器械清洁质量达到预期要求
操作者准备:穿防护衣,戴手套、必要时戴面罩选择正确的辅助工具:超声
清洗、高压水枪
人工刷洗:正确的刷洗方法、合适的毛刷、水面下操作
器械清洗:选择正确的清洗程序和清洗剂
去污媒介:适合器械材质和污染的种类的去污媒介评价:目测或放大镜观察
器械清洁质量达到质量要求
操作者准备:穿防护衣,戴手套、必要时戴面罩
评估:清洗质量达到要求,器械无污垢、血迹
粗洗:打开器械关节及轴部,用常水在流动水中冲洗2-5分钟精洗:用
流动的软水或纯化水、蒸馏水冲洗干净
评价:水面无泡沫、器械表面光亮清洁
操作者准备:洗手,穿清洁工作服
评估:器械漂洗达到质量要求
干燥方法:干燥柜、热风及自然干燥评价:按照质量要求进行器械清洗
质量的检查
外来手术器械审批流程
厂家持夕卜
来手术器械
到我院
L
1
科室登记
外来手术
器械基本
信息
■感
染
管
理
科
审
批
医
务
科
审
批
菊
械
科
审
非
消
毒
供
应
中
心
来
器
清
消
灭
外
术
、
、
对
手
械
洗
毒
菌
不
合
格
重
新
清
洗
、
消
毒
、
灭
菌
划价后,由
供应商持收
费凭据
发
票
交
还
消毒供应
中心工作
人员持灭
菌好的外
来手术器
械交付手
术室
合格
财
务
科
收
费
不能按时完成
通
知
手
术
部
暂
停
手
术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监测标准操作流程
ICU,并及时与临床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CA-UTI)
监测标准操作流程
统计导尿管使用率及其相关感染率,并将监控结果反馈给沟通,给予
合理建议。
尿培养米集方法:
1、中段尿:使用肥皂、清水清洗外阴,撑开外阴
或翻转包皮,收集中段尿10-15ml。
2、留置导尿管患者:碘伏消毒导尿管(接头上端
近会阴部)两端,待干,用无菌注射器抽取导管
尿10ml。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处理流程A
B
C
D
E
F G H I
J 医院感染暴发流行
按医院感染暴发流
行应急预案处理
资料记录*疑似病例4追踪^非医院感染
确诊医院感染病历。
临床科室
对症处理
散发病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常规敏感菌感染特殊
(非传染病)耐药菌
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
报告医
院领导
反馈临
床科室
属传染病类
1、相关专家会诊并会同感
染管理科共同实行病原学调
查、查找感染源、切断感染
途径并指导执行。
2、指导科室做好特殊耐药
菌病人隔离、设立隔离标识、
注意个人防护及做好相应消
毒工作。
按医院感染突发事
件应急预案处理
1、按传染病相关规定
处理
2、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追踪科室对提出措施及方案的执行情况
手术部位感染监测规范及操作流程
呼吸机相关肺炎监测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