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流程图所有(参考模板)

合集下载

最新医院感染流程图所有资料

最新医院感染流程图所有资料

手术部位感染监测规范及操作流程呼吸机相关肺炎监测流程医院院内感染爆发处理流程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监测流程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流程医疗废弃物处理流程1、目的规范医疗废弃物处置,将操作收集运输处理及处置废弃物的危险减至最小,将其对环境的有害作用减至最小,防止医源性感染、血源性感染、致病性微生物扩散、保障人员身体健康。

2、废弃物的定义和分类(1)化学废物:所有易爆易燃的、有毒的、腐蚀性的或刺激性的物质如汞式血压计、氧化剂、致癌物等。

(2)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见附录1)①感染性废物:具有生物毒性细菌、病毒代谢产物,孢子,活/减毒疫苗;送实验室做化验的标本;科研和实验室产生、储藏的培养物/皿;废弃的血液;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

②病理性废物:医疗或病理实验室产生的人体、动物或组织标本。

③损伤性废物:主要包括注射针、刀片和破碎的玻璃器皿等。

④药物性废物:过期、淘汰、变质或者被污染的废弃的药品。

(3)放射性废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存在危害程度的化学药品和放射源光线。

(4)生活废物:除化学、医疗和放射性废物外的其他废物。

3、主要职责(1)各废弃物产生部门负责人负责员工培训、监督、指导。

(2)废弃物产生部门员工负责废弃物分类、包装及前期处理。

(3)后勤保障部、外委物业负责除放射性废物外的所有医院废物的院内收集、运送、贮存、处置。

(4)放射科负责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和安全监测。

(5)设施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全院废弃物处理流程监督管理。

4、废弃物处理原则(1)按照危险性最大优先处理原则分类处理不同种类的废物。

危险性从大到小排列如下:①放射性废物②化学废物③医疗废物:包括生物毒性废物和锐性废物④生活废物(2)各种废弃物须分开放置在合适的容器内:①所有废弃样本、其他生物性材料、腐蚀性、易燃性、有毒废弃物应弃置于专用的有生物危害标记的用于处置危险废弃物的容器内。

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流程图

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流程图

新冠肺炎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流程图一、新冠肺炎时期发热患者就诊流程二、六步洗手流程三、门诊和急诊预检分诊处医务人员医用防护用品穿脱流程四、医用外科口罩佩戴流程五、医用防护口罩佩戴流程六、医用防护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摘除流程七、医务人员穿隔离衣流程八、医务人员脱隔离衣流程九、医务人员穿戴医用防护服流程十、医务人员脱医用防护服流程十一、发热门诊医务人员穿戴防护用品流程十二、发热门诊医务人员脱防护用品流程十三、隔离区医务人员穿戴防护用品流程十四、隔离区医务人员脱防护用品流程十五、转运发热患者前工作流程十六、转运发热患者后工作流程十七、转运发热患者转运车清洁消毒工作流程十八、疑似或确诊患者出院后床单元终末清洁消毒流程十九、普通门诊接诊疑似患者后终末清洁消毒流程二十、疑似新冠肺炎患者预检分诊流程二十一、发热门诊疑似新冠肺炎患者检查流程二十二、CT室疑似新冠肺炎患者检查流程二十三、超声科疑似新冠肺炎患者检查流程二十四、心电图室疑似新冠肺炎患者检查流程二十五、疑似或确定新冠肺炎患者急诊手术管理流程二十六、疑似新冠肺炎患者口腔急诊就诊流程二十七、疑似新冠肺炎患者医疗废物处置流程二十八、普通病区新冠肺炎防控制度与流程二十九、保洁人员新冠肺炎防控流程三十、临床科室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患者使用后的可复用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置流程三十一、消毒供应中心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患者使用后的可复用器械、器具和物品处置流程一、新冠肺炎时期发热患者就诊流程1.住史;2.诊疗标二、六步洗手流程在流动水下,淋湿双手。

取适量洗手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

六步合计时间不少于15秒。

第一步(内):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至少重复5-10次。

(洗手掌内侧)第二步(外):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重复5-10次。

(洗手掌背面包括二三关节)第三步(夹):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至少重复5-10次。

(洗指缝)第四步(弓):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至少重复5-10次。

院感爆发流程图

院感爆发流程图

院感爆发流程图院感(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发生的与医疗活动有关的感染。

为了有效控制和预防院感的发生,医疗机构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院感爆发流程图。

以下是一份标准格式的院感爆发流程图,详细描述了院感爆发的处理流程和相应措施。

一、爆发预警阶段1. 监测指标- 患者感染发病率- 医务人员感染率- 检验室感染率- 院内感染病原体检出率2. 预警标准- 患者感染发病率超过历史数据的2倍- 医务人员感染率超过历史数据的2倍- 检验室感染率超过历史数据的2倍- 院内感染病原体检出率超过历史数据的2倍3. 预警措施- 立即启动院感爆发预警机制- 成立院感爆发应急小组- 加强院感监测和数据收集- 提高院感防控意识和培训二、爆发调查阶段1. 爆发调查组成员- 医院感染控制科- 临床科室负责人- 检验科负责人- 护理部负责人- 院感监测员2. 调查内容- 患者基本信息- 感染病原体检测结果- 患者就诊过程记录- 医务人员工作情况- 医疗设备使用情况- 患者家属和访客情况3. 调查方法- 基于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 检查医疗设备和环境卫生- 检测患者和医务人员的病原体感染情况4. 调查结果分析- 确定院感爆发的病原体和感染途径- 分析院感爆发的时间和空间分布- 分析院感爆发的患者特点和风险因素 - 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三、爆发控制阶段1. 隔离措施- 对感染患者进行单间隔离- 对疑似感染患者进行预防性隔离- 加强手卫生和呼吸道卫生2. 环境清洁- 加强病区和手术室的清洁消毒- 定期检查和维护医疗设备- 加强空气净化和水质消毒3. 医务人员培训- 提高医务人员的院感防控知识和技能 - 强调手卫生和个人防护的重要性- 加强医务人员的健康监测和自我评估4. 患者教育- 向患者和家属宣传院感防控知识- 强调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的重要性- 提醒患者及时报告异常症状四、爆发评估阶段1. 爆发控制效果评估- 监测感染发病率和感染病原体检出率- 检查医疗设备和环境卫生情况- 评估医务人员的防控措施执行情况2. 爆发处理总结- 总结爆发的原因和处理经验- 提出改进防控措施的建议- 形成院感爆发处理报告以上是一份标准格式的院感爆发流程图,详细描述了院感爆发的各个阶段的处理流程和相应措施。

医院感染流程图所有(参考模板)

医院感染流程图所有(参考模板)

实施部门单元节点A临床科室A病人(感染性疾病)感染管理科检验科B流程编号:1临床科室C感染管理科DB病原学送检检验科微生物室C细菌培养D E F G 细菌阳性多重耐药菌细菌阴性非多重耐药菌检验科出具检验报告单并标注临床科室实施接触隔离措施H 病人标本复查3 次阴性I J 解除隔离措施填写多重耐药菌监测报告、处置表感染管理科指导、监督、检查H普通病人诊治1 / 24实施部门 感染管理科 流程编号:2 单元 外科科室A目标监测人群填写切口调查数据表接受以下手术的住院患者:1 、 开腹胆囊切除术、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2 、 开腹结肠切除术、乙状结肠切除术3 、 单纯乳房切除+重建术、乳房肿瘤切除术/或者部份乳房切除术4 、 剖腹产、开腹子宫切除术、子宫切除、附件切除术5 、 全髋关节置换术C采样指征手术后随访DEFG发热, T ≥38℃、 切口局部肿胀、发红、发热、有分泌物、切口疼痛或者住院期间无感染症状压痛、切口敷料有脓液脓血渗透、提前拆线引流、 术后 24 小时后仍用抗生素、医生诊断切口感染 术后随访 30 天(有移植物的手术随访 1 年)标本采样做涂片和培养到医院就诊随访结果涂 培 片 养 白 病 细 菌 胞 + - 做好记录确认感染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每天到目标监测病房采集登记切口调查数据表,与科室负责监测工作的医护人员进行交流,并密切观察 与感染有关的因素:体温、敷料、切口外观、应用抗生素、切 口引流目标监测科室负责护士协助感染管理科人员进行数据的登记数据整理和分析1 、 每天由感控人员对数据进行整理,核对并录入汇总表2 、 每月小结,并把分析结果与目标监测科室主任和负责人进行沟通,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3 、 每 3 个月得出各手术部位感染并召开座谈会,根据手术代码通知个别医生涂 培 片 养 白 病 细 菌 胞 - -无切口感染怀疑感染2、 1、 B培养病菌-涂片白细胞+培养病菌+涂片白细胞+实施部门单元节点感染管理科临床科室A检验科B流程编号:3感染管理科CA B 住进ICU 有中心静脉插管患者1、住进ICU 超过48h,转出ICU48h 内2、发热,体温≥38℃,寒颤或者低血压,<1 岁的患者体温<37℃3、静脉穿刺部位有脓液、渗出物、弥漫性红斑4、沿导管皮下走行部位浮现疼痛性红斑(排除理化因素)管床护士每4h 观察穿刺部位,若发现以上疑似情情况通知医院感染监控专职人员和主管医生,提示医生填写申请单,ICU 护士填写ICU 患者日志在患者寒颤或者发热时采血C 医师首先判断导管是否仍有保留的必要性。

院感相关流程图

院感相关流程图

院感相关流程图(总31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医院感染散发病例监测流程医院感染暴发病例监测流程医院感染漏报病例监测流程无菌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和感染率监测流程抗菌药物使用监测流程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监测流程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流程门(急)诊预检分诊服务流程空气监测流程结果判定:Ⅰ类环境:洁净手术部符合GB50333要求其他洁净场所≤4.0Ⅱ类环境:非洁净手术室产房导管室≤4.0血液病病区、烧伤病区等保护性隔离病区重症监护病区新生儿室Ⅲ类环境:母婴同室消毒供应室检查包装灭菌区和无放物品存放区≤4.0其他普通住院病区等≤4.0Ⅳ类环境:普通门(急)诊及其检查、治疗室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和病区≤4.0物体表面污染监测流程医务人员手监测流程采样:被检人员五指并拢注:医务人员手卫生手消毒后≤10cfu/ cm2外科手消毒后≤5cfu/ cm2血液透析水和透析液染菌量监测流程紫外线辐射强度监测流程使用中消毒剂的监测流程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流程(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5981-1995)下排气式压力蒸汽灭菌器或预真空压力灭菌器内镜消毒效果监测流程采样:用无菌注射器抽取10ml缓冲液,采内镜的内腔面注:采样时必须注意无菌操作及手卫生。

特殊感染手术的应急预案1.手术科室应于术前1天或术前提前通知手术室做准备评估 (1)为何种特殊感染 (2)感染部位、程度(3)手术方式、预计手术历时 (4)术中所需手术用物和器械 (5)所需护士人数用物准备 手术用物、手术器械、感染手术警示牌 1.安排在专用手术间实施手术2.病人入室前将室内暂时可能不用的物品全部移出该室3.病人入室前巡回和器械护士将所有手术所需用物全部放入该手术间4.巡回在手术间门外悬挂“感染手术,谢绝参观“的警示牌术后器械密闭运送至供应室统一洗消 锐利器械直接投入锐器盒中器械车、手术推车 用0.1%的含氯消毒剂擦洗,再污染的被服及手术布类 均放入有标记的袋中封手术间地面和墙壁用0.1%的含氯消毒剂擦拭,再医疗废物处理流程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流程外来器械管理流程一次性无菌用品管理流程使用科室将医疗用品申请表(需科室负责人签字)交医学工程科→通知中标公司送货→医学工程科进行清点、验收(包括:产品名称、规格、生产厂商、供货单位、生产批号、灭菌批号、注册证号、有效期、数量、接收人)→送往供应室、手术室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应急处理、报告流程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流程职业暴露处理流程图如下医疗废物分类目录类别特征常见组分或者废物名称感染性废物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 1、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包括: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棉球、棉签、引流条、纱布及其他各种敷料危险的医疗废物·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废弃的被服·其他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2、医疗机构收治的隔离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3、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菌种、毒种保存液4、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5、废弃的血液、血清6、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视为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诊疗过程中产生的 1、手术及其他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的人体组织、器人体废弃物和医学官等实验动物尸体等 2、医学实验动物的组织、尸体3、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病理蜡块等损伤性废物能够刺伤或者割伤 1、医用针头、缝合针人体发热废弃医用 2、各类医用锐器,包括:解剖刀、手术刀、备皮刀、锐器手术锯等3、载玻片、玻璃试管、玻璃安瓶等药物性废物过期、淘汰、变质 1、废弃的一般性药品,如抗菌药物、非处方类药品或者被污染的废弃 2、废弃的细胞毒性药物和遗传毒性药物,包括:药品·可致癌性药物,如硫唑嘌呤、苯丁酸氮芥、萘氮芥、环孢素、环磷酰胺、美法仑、司莫斯汀、他莫昔芬、塞替派等·可疑致癌性药物,如:顺铂、丝裂霉素、阿霉素、笨巴比妥等·免疫抑制剂3、废弃的疫苗、血液制品等化学性药物具有毒性、腐蚀性、 1、医学影像室、实验室废弃的化学试剂易爆的废弃化学物品 2、废弃的过氧乙酸、戊二醛等化学消毒剂3、废弃的贡血压计、贡温度计注: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是指使用一次后丢弃的,与人体直接或者间接接触的,并为达到人体生理卫生者卫生保健目的而使用的各种日常生活用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是指临床临床用于病人检查、诊断、治疗、护理的指套、手套、吸痰管、治疗巾、皮肤清洁巾、擦手巾、压舌板等接触完整黏膜、皮肤的各类一次性使用医疗、护理用品一次性医疗器械指《医疗器械管理条例》及相关配套文件所规定的用于人体的一次性仪器、设备、器具、材料等物品医疗卫生机构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药品及其相关废物的管理,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回收、处理流程。

医院感染流程图所有

医院感染流程图所有
设计监测方案
制定具体的监测方案,包括监测范围、监测内 容、监测方法、数据收集和整理等。
3
实施监测计划
按照监测方案,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监测,确保 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监测数据分析
数据整理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去除异常值和 重复数据。
数据分析
运用统计学方法和数据分析工具,对数据进行分 析,发现医院感染的潜在风险和影响因素。
风险评估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对医院感染的风险进行评估 ,确定感染控制的重点和方向。
监测报告与反馈
撰写监测报告
01
根据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撰写医院感染监测报告,总结监测
结果和发现的问题。
报告审核与发布
02
经过相关部门审核后,发布医院感染监测报告,让相关部门和
人员了解感染情况和管理建议。
反馈与改进
03
将监测报告中的问题和建议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人员,指导其采
医院感染流程图所有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医院感染概述 • 医院感染流程图总览 • 医院感染监测流程图详解 • 医院感染控制流程图详解 • 医院感染暴发应对流程图详解 • 医院感染案例分析
01
医院感染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或在医疗机构内获得的感染。
分类
根据感染来源,医院感染可分为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
传播。
防护用品使用
医护人员应使用防护用品,如 口罩、手套、护目镜等,以减 少空气和接触传播的风险。
空气消毒
对医院内的空气进行定期消毒 ,减少空气中的病原体数量。
易感人群保护
01
02
03
疫苗接种
为易感人群接种疫苗,提 高免疫力,预防感染。

医院感染流程图所有

医院感染流程图所有

手术部位感染监测规范及操作流程1、规范医疗废弃物处置,将操作收集运输处理及处置废弃物的危险减至最小,将其对环境的有害作用减至最小,防止医源性感染、血源性感染、致病性微生物扩散、保障人员身体健康。

2、废弃物的定义和分类(1)化学废物:所有易爆易燃的、有毒的、腐蚀性的或刺激性的物质如汞式血压计、氧化剂、致癌物等。

(2)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见附录1)①感染性废物:具有生物毒性细菌、病毒代谢产物,孢子,活/减毒疫苗;送实验室做化验的标本;科研和实验室产生、储藏的培养物/皿;废弃的血液;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

②病理性废物:医疗或病理实验室产生的人体、动物或组织标本。

③损伤性废物:主要包括注射针、刀片和破碎的玻璃器皿等。

④药物性废物:过期、淘汰、变质或者被污染的废弃的药品。

(3)放射性废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存在危害程度的化学药品和放射源光线。

(4)生活废物:除化学、医疗和放射性废物外的其他废物。

3、主要职责(1)各废弃物产生部门负责人负责员工培训、监督、指导。

(2)废弃物产生部门员工负责废弃物分类、包装及前期处理。

(3)后勤保障部、外委物业负责除放射性废物外的所有医院废物的院内收集、运送、贮存、处置。

(4)放射科负责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和安全监测。

(5)设施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全院废弃物处理流程监督管理。

4、废弃物处理原则(1)按照危险性最大优先处理原则分类处理不同种类的废物。

危险性从大到小排列如下:①放射性废物②化学废物③医疗废物:包括生物毒性废物和锐性废物④生活废物(2)各种废弃物须分开放置在合适的容器内:①所有废弃样本、其他生物性材料、腐蚀性、易燃性、有毒废弃物应弃置于专用的有生物危害标记的用于处置危险废弃物的容器内。

生物废弃物容器的充满量不能超过容器的设计容量。

②损伤性废物应直接弃置于耐扎容器内,利器盒装入黄色垃圾袋密封丢弃。

(完整版)医院感染应急预案及流程图

(完整版)医院感染应急预案及流程图

医院感染应急方案及流程图浦北城南医院2018 年医院感染应急方案及流程图目录1、医院感染组织结构图--------------------------------------------------32、医院感染爆发应急方案及流程图---------------------------------43、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应急方案及流程图---------------------------74、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和不测应急方案及流程图-----125、艾滋病病毒职业裸露应急方案及流程图----------------------136、医护人员发生针刺伤时的应急方案及流程图--------------- 17医院感染组织结构图院长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决策)医院感染管理科医务部(组织推行)检验科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推行)感控医生医务人员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除掉医院感染爆发(共同目标)护理部供应室感控护士医院感染管理系统门诊部医院感染住院部管理委员会院长医技部门医院感染管理供应室 / 手术室科/办公室后勤部门门诊部预检、分诊,救治感生病例的筛查、隔断门急诊环境卫生学管理老例消毒、室内保洁感染防控措施落实入、出院卫生办理病区感染防控措施落实感生病例筛查与隔断特别情况的应急办理病区环境监测与职业防范手部卫生与无菌操作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标本办理与生物安全手卫生、无菌操作耐药菌监测科室感染控制措施落实特别感染物品消毒、灭菌下收下送过程的感染控制器械冲洗消毒灭菌过程控制环境卫生学职业裸露于职业安全一次性物品的管理与监测洁净医疗用房的监测与控制手部卫生与无菌操作建筑卫生学标准医院荒弃物办理被服消毒、净化饮食、营养卫生(饭堂)尸体卫生办理环境卫生管理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医院感染爆发应急方案为了提高医院感染爆发办理能力、及时有效地采用各种防控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医院感染对患者造成的危害,保障医疗安全,依照《医院感染管理法》拟定本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部位感染监测规范及操作流程呼吸机相关肺炎监测流程医院院内感染爆发处理流程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监测流程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流程医疗废弃物处理流程1、目的规范医疗废弃物处置,将操作收集运输处理及处置废弃物的危险减至最小,将其对环境的有害作用减至最小,防止医源性感染、血源性感染、致病性微生物扩散、保障人员身体健康。

2、废弃物的定义和分类(1)化学废物:所有易爆易燃的、有毒的、腐蚀性的或刺激性的物质如汞式血压计、氧化剂、致癌物等。

(2)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见附录1)①感染性废物:具有生物毒性细菌、病毒代谢产物,孢子,活/减毒疫苗;送实验室做化验的标本;科研和实验室产生、储藏的培养物/皿;废弃的血液;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

②病理性废物:医疗或病理实验室产生的人体、动物或组织标本。

③损伤性废物:主要包括注射针、刀片和破碎的玻璃器皿等。

④药物性废物:过期、淘汰、变质或者被污染的废弃的药品。

(3)放射性废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存在危害程度的化学药品和放射源光线。

(4)生活废物:除化学、医疗和放射性废物外的其他废物。

3、主要职责(1)各废弃物产生部门负责人负责员工培训、监督、指导。

(2)废弃物产生部门员工负责废弃物分类、包装及前期处理。

(3)后勤保障部、外委物业负责除放射性废物外的所有医院废物的院内收集、运送、贮存、处置。

(4)放射科负责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和安全监测。

(5)设施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全院废弃物处理流程监督管理。

4、废弃物处理原则(1)按照危险性最大优先处理原则分类处理不同种类的废物。

危险性从大到小排列如下:①放射性废物②化学废物③医疗废物:包括生物毒性废物和锐性废物④生活废物(2)各种废弃物须分开放置在合适的容器内:①所有废弃样本、其他生物性材料、腐蚀性、易燃性、有毒废弃物应弃置于专用的有生物危害标记的用于处置危险废弃物的容器内。

生物废弃物容器的充满量不能超过容器的设计容量。

②损伤性废物应直接弃置于耐扎容器内,利器盒装入黄色垃圾袋密封丢弃。

(3)所有弃置的实验室废弃物(包括感染性废弃物)在从实验室取走之前应使其达到生物学安全,经过消毒达到生物学安全后,装入黄色垃圾袋,粘贴生物危害标记,置于适当密封、有盖且防漏容器中储存,并按指定路线运送至医院废弃物收集处。

(4)实验区域内所有医疗废弃物均使用黄色塑料袋包装,普通废物袋为黑色。

袋子套在垃圾桶内(垃圾桶有盖且防漏),袋子内废弃物达到2/3容积后,用封口胶封紧袋口后,方可取出。

如袋子有泄漏,应再套一个或多个袋子,确保无废弃物漏出。

(5)各部门垃圾清空后,由本部门工人负责每日用1:100施康对垃圾桶进行擦洗或清洗。

(6)物业清洁部主管负责对垃圾分类处理及垃圾的储存、转运、登记,并做好自查。

所有交接由经办人签名,资料至少保存3年,医院感染管理科定期进行督查。

5、废弃物处理流程(1)放射性废物处理①短半衰期固体放射性废物分类放置于专用铅屏蔽箱内,采用放置法处理,空容器定期厂家回收。

②短半衰期放射性废液采用稀释法及放置法处理,有专用储水衰变池。

③注射或服用放射性药物的病人使用专用卫生间,下水系统通储水衰变池。

④其他放射性废物收集在大小合适并加盖密封的容器中。

(2)化学废物处理(具体方法参见《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

(3)感染性、损伤性、病理性废物的处理①收集在大小合适、内衬有黄色袋子,并加盖的容器中;②容器内废物存放以不影响盖子的密闭性为宜;③存放在安全的地方,无关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进入;④对于病理废物如人体、动物或组织标本,则应焚烧;⑤胎盘娩出后立即放入有盖防漏的容器中,应病人或家属的请求,在确定产妇乙肝三系阴性,家属在病历上签名后,可给予他们。

否则,应焚烧。

⑥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首先应就地进行高压灭菌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⑦未被污染的除去针头的针筒、输液器应分别放入套有黄色垃圾袋的黄色转运箱中。

⑧口罩、帽子、鞋套、中单、尿布、棉签等按医疗废物处理。

(4)医疗废液处理产生的污水、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排泄物,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消毒,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5)损伤性废物的处理①废弃后的注射器的针头与输液器的针头等利器、被血液和体液污染的注射器与输血器等必须用专门指定的锐器容器收集,由清洁部专人进行统一调换。

②容器必须随时盖上,防刺破,防漏;③任何锐器容器送处理时必须封闭;④当容器盛满3/4时,必须由清洁部或专门指定人员更换。

⑤连同锐器盒一起焚烧处理。

(6)生活垃圾处理①各部门生活垃圾统一放置在内衬有黑色塑料袋的容器中,由物业清洁部门定期清空。

②玻璃类生活垃圾出于安全考虑必须分开收集。

③清洁部运送时,应连同运送袋一起或直接将垃圾倒入专用运输车中运送,尽量避免垃圾中的锐器割裂或刺伤。

6、废弃物运送流程(1)各楼层的诊室、病房、实验室将产生的医疗废物装入医疗废物专用黄色垃圾袋,并将垃圾袋放在污物室的医疗废物垃圾桶内。

(2)医疗废物收集员每日对诊室、病房、实验室产生的废弃物收集两次。

先将垃圾袋口扎紧、称重,袋口张贴标签,标签应包含以下内容:(1)日期/时间;(2)来源;(3)重量。

(3)化学危险品的包装及标签方法参见《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

(4)收集员将废弃物装入专用的封闭式垃圾运输车,按指定路线收集并运送至医院医疗废物收集站。

(5)运送过程需封闭(袋用绳扎口、桶上盖并扣紧环扣),不要让污染物处于无人照看的情况,在电梯内不要与食品、药品或人员同行。

(6)将医疗废物整齐地堆放在收集站内,并且将各科室收集的废物垃圾登记至《废物记录单》,双方交接、签字确认。

(7)每天收集任务完成后,用2000mg /L有效氯消毒液对收集车进行擦拭消毒。

7、废弃物外溢应急处理流程(1)一旦发生医疗/化学废物流失、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造成环境污染的,立即向后勤保障部、院感科、保卫科以及主管院长报告。

(2)确定流失、泄漏、扩散的医疗废物的类别、数量、发生时间、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

(3)组织有关人员尽快对发生医疗废物泄漏、扩散的现场进行处理;必要时请专业公司协助处理。

(4)采取适当的安全处置措施,对泄漏物及受污染的区域、物品进行消毒或者其他无害化处置,必要时封锁污染区域,以防扩大污染;(5)对感染性废物污染区域进行消毒时,消毒工作从污染最轻区域向污染最严重区域进行,对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过的工具也应当进行消毒。

(6)及时追堵医疗废物流失的渠道。

(7)如发生放射性废物泄漏,立即报告市疾病控制中心和环卫局,帮助进行调查和处置。

(8)寻找医疗废物流失的原因、流程、类别、数量、发生时间、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

及时整改,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9)对有关人员作相应的责任评估,并进行严格培训,规范操作,注意环节质量,杜绝该类事件的发生。

8、废弃物暂存地管理(1)远离医疗区、食品加工区、人员活动区的单独库房,医疗废物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2天。

(2)库房必须有防鼠、防蝇、防蟑螂等安全措施。

(3)医疗废物必须装入专用转运箱方可入库,入库时应核对转运箱数,并登记。

出库时必须核对回收人员的胸牌、车辆等,并索取盖有回收公司公章的回收清单,并保存以备核查。

(4)库内严禁堆放杂物,每日清扫,保持库内外卫生。

(5)暂存地应粘贴医疗废物标志。

(6)转运箱必须叠放整齐,最高堆放不得超过5箱,严禁转运箱倒置。

(7)设有明显的医疗废物警示标识和“禁止吸烟、饮食”的警示标识。

9、员工防护(1)处置医疗/化学废弃物人员需遵守医疗废物管理规章制度,熟悉本岗位的职责。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2)有关人员在接触、处置、运送医疗/化学废弃物时,必须穿戴防护用品,如口罩、橡胶手套,必要时戴帽子、防护眼罩。

工作结束后应当及时按规定对污染防护用品进行消毒和清洗。

防护用品破损时,必须及时予以更换。

(3)院感办提供有关医疗废物处理方面的信息,并对员工进行相关法律、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培训。

医务人员锐器伤处理的标准控制流程锐器伤对医务人员健康的潜在威胁不可忽视。

由锐器伤所造成的职业暴露而引发血源感染的危险日趋严重,有报告锐器伤已经成为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感染最重要的传播途径。

现制订我院医务人员锐器伤处理的标准操作规程,望遵照执行。

锐器伤的概念:由医疗锐器如注射器针头、缝针、各种穿刺针、手术刀、剪刀等造成的皮肤损伤。

一、伤口紧急处理:1.立即挤出伤口部位的血。

2.用流动水冲洗。

3.安尔碘或酒精或碘酒消毒伤口。

二、报告:1.报告部门负责人(医生向科主任报告、护士或工勤人员向护士长报告)。

2.登记锐器伤表格,并请部门负责人签字后送交感染管理科。

3.感染管理科与医务科、护理部共同评估刺伤情况并指导处理。

锐器伤后应在4h内完成评估和处置三、随访:1.首先确定病人是否具有血源性传染病(乙肝、丙肝、HIV等),如未进行检测须立即抽患者血液进行检查。

根据具体情况提供相应的免费化验单、疫苗(乙肝疫苗)、药物(防艾药物由市疾病控制中心提供,AZT、拉米夫定、双汰芝、茚地那韦等等)。

2.追踪和随访:感染管理科负责督促锐器伤当事人按时进行疫苗接种和化验,并负责追踪确认化验结果和服用药物,配合医生进行定期监测随访,随访时间见流程图。

3.医院和有关知情人应为事故当事人严格保密,不得向无关人员泄露事故当事人的情况。

4.在锐器伤处理过程中,防保科和感染管理科要为锐器伤当事人提供咨询。

四、伤口评估:如果病人情况确定,则分类处理。

1.病人为HBsAg (+)➢受伤医务人员HBsAg(+)或Anti-HBs(+)或Anti-HBc (+)不需注射疫苗或HBIG;➢受伤医务人员HBsAg(-)或Anti-HBs(-) 未注射疫苗24小时内注射HBIG并注射疫苗刺伤后6个月,一年监测GOT,GPT,HBsAG,anti-HBs,anti-HBc2.病人为HCV抗原 (+)➢受伤者HCV 抗原(-)3个月后取血查HCV anti肝功能3.病人为HIV抗体(+)➢受伤医务人员HIV 抗体(-) 经过评估后可立即服用预防用药并进行医学观察一年:刺伤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查HIV抗体暴露级别的评估确定HIV 暴露源头严重程度(分为轻度、重度和不明)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预防性用药的推荐处理方案(表)表 职业暴露后预防性用药的处理方案*PEP:HIV/AIDS 的职业暴露后预防(Postexposure Prophylaxis ,PEP )应包括急救、对暴露级别的评估、暴露源严重程度的评估、预防性用药的推荐处理方案、报告与保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