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诗词五首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

在东篱附近采摘菊花,悠然地望见了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傍晚时分,山间云气缭绕,景致更加美好,飞鸟也在这时结伴而回。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021/10/10 这里边蕴含着人生的真谛,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7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4
作者简介:
杜甫(七一二-七七零),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 (今河南省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 老,世称杜少陵。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 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 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 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 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漂泊鄂、 湘一带,后贫病而死。
杜甫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所作出 的贡献是巨大的,他对后世的影响是 深远的。
2021/10/10
16
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次
年六月,叛军攻陷潼关,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
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是为唐肃宗,改元至德。杜
甫闻讯,即将家属安顿好,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
诗词五首(一)
2021/10/10
1
饮 酒(其五)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427),一 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自号 五柳先生,东晋文学家,浔阳柴 桑人。29岁时出仕,任江州祭酒, 不久归隐。后陆续做过镇军参军、 建威参军等小官,过着时隐时仕 的生活。41岁再出为彭泽令,八 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 园。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 歌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 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 影响深远。主要作品有《归去来 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 《饮酒》。
八年级上册语文书古诗五首

八年级上册语文书古诗五首1、石壕吏作者:唐·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者:唐·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3、卖炭翁作者:唐·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4、关雎作者:先秦·《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ī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è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5、蒹葭作者:先秦·《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诗词五首》课件

• 了解背景
这首词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根据《金石录后序》记载,李 清照曾追随宋高宗的行踪,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此词 中写到大海、蓬舟等,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有关。
• 整体感知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好像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 内容主旨
《赤壁》这首咏史诗借助东汉末年英雄成败之事,抒发 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感悟,还曲折地表现出诗人报国无 门的激愤。
渔家傲
李清照
•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 (今属山东)人。宋代杰出的女词人,婉约词派的代 表。其诗前期多写妇女生活和自然风光,细致缠绵, 清新自然;后期多写家国之痛、身世之忧,情调较 低沉。她的词有很高的艺术成绩,在两宋词坛上独 树一帜,被称为“易安体”。著有《漱玉词》。
• 了解背景
李贺生活的中唐时代,藩镇割据,叛乱此起彼伏,产生过多次重大 的战争,国家的安定和统一受到严重威胁,《燕门太守行》 就是在这 样的历史背景下写的。
• 整体感知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首联,写“望”中所见:都城满目 萧然,荒草丛生。交代了写作背景, 为下文的抒情做了铺垫。
颔联,感时恨别,寓情于景,触目 伤怀。突出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深沉 感情,是寓情于景的名句。
颈联,诗人用“抵万金”形容家书 的珍贵,表达了对家人的强烈思念 之情。此句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尾联,借搔头的细节描写,表现了诗人忧 愁万分、憔悴不堪的情状,含蓄生动地表 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
八年级语文诗词五首

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 思念之情,以及对团聚的 渴望。
通过对秦淮河夜景的描绘 ,表达了作者对繁华落尽 的哀思和感慨。
诗词艺术手法
01
02
03
04
05
《黄鹤楼送孟浩 然之广陵》
《望庐山瀑布》
《早发白帝城》
《夜雨寄北》
《泊秦淮》
运用寓情于景的手法,通 过描绘黄鹤楼的景色,表 达离别的情感。
运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 将瀑布的壮丽景象生动地 呈现出来。
八年级语文诗词五首
contents
目录
• 诗词背景介绍 • 诗词内容解析 • 诗词鉴赏与感悟 • 诗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 诗词教学实践与建议
01 诗词背景介绍
诗词作者介绍
《登幽州台歌》的作者是陈子昂, 唐代文学家,被誉为唐诗的奠基 人之一。
《游山西村》的作者是陆游,号 放翁,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
05 诗词教学实践与建议
教学方法与技巧
01
02
03
情境创设法
通过描述、音乐、视频等 方式,为学生营造诗词所 描绘的意境,增强学生的 情感体验。
诵读教学法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培养 语感,加深对诗词的理解。
小组合作学习法
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共 同探讨诗词的内涵和艺术 特点。
学习策略与建议
主动学习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 动,积极思考,提出自己 的见解。
诗词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扬
尽管现代社会信息传播方式和文学形 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诗词仍具有广 泛的受众和影响力。
通过举办诗词朗诵、创作比赛和文化活动等 形式,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诗词的魅力,进 一步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许多学校和教育机构将诗词纳入课程 中,以弘扬传统文化和提高青少年文 化素养。
8年级上册26课,诗词五首

8年级上册26课,诗词五首
《饮酒》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宋】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
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
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八年级语文书26课古诗五首

八年级语文书26课古诗五首一、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二、赤壁之战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三、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四、绝句莺啼应晓出,门泊东吴两岸。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五、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侧目,即令两鬓风华。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里深思,欲望漫延年华,对明月的向往,引发了对过去故乡的思念。
赤壁之战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英雄赤壁之战。
据《三国志》记载,赤壁之战,关羽与张飞的合击使得曹操的军队大败,向了张飞表现的凥识才能独立定义这场战役的重要意义。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描写的是作者有感而发,在鹳雀楼之上眺望,遥望远处的风景,表现出一种超越时空的仰望。
这首诗凝结的是一种把自己的思想抬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向往高处的精神。
绝句莺啼应晓出,门泊东吴两岸。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绝句》表达了作者心怀向往、伴随着明月开启征程的愿望。
在清晨,预示着新的旅程刚刚拉开帷幕,以明月心中承载的祝福一路往前,去把自己追求的目标追求到底。
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侧目,即令两鬓风华。
歌颂英雄诗人,表达出其心中对于爱情的眷恋,乃至尊敬他的爱人,及深情的期盼能有谁来牵起他的半边牵线,再把他的爱情搞下去。
从表言到言表,情投意合,传递出美好的默契。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一、《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Translation:The bright moonlight before my bed, I thought it was frost on the ground.I raise my head to observe the bright moon, and lower it to miss my hometown.二、《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Translation:The white sun sets behind the mountains, the Yellow River flows into the sea.If you desire to see a thousand miles, go beyond the next floor of the tower.三、《望天门山》 - 杜甫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Translation:The Tianmen Mountain interrupts the Chu River, the blue water flows back here.四、《登高》 - 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Translation:The wind is fast, the sky is high, the apes wail sorrowfully.The clear lake has white sand, birds fly back.Endless fallen leaves are falling, the Yangtze River keeps rolling.五、《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 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古诗词原文及翻译24.诗词五首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菜肴,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象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象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译文: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我军严待以来,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
秋色里,响亮军号震天动地;黑夜间战士鲜血凝成暗紫。
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
只为报答君王恩遇,手携宝剑,视死如归。
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终南别业
教学目标:
1、诵读、背诵。
2、抓住关键词,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词,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
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唐朝诗人王维的《终南别业》这首诗。
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这首诗。
注意读准字音。
二、题解
1、作者简介
王维,字摩诘,父亲早死,母亲笃信佛教。
从开元二十八年(740)到天宝三年(743),王维先隐终南山,晚年又在陕西蓝田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王维晚年官至尚书右丞,职务可谓不小。
其实,由于政局变化反复,他早已看到仕途的艰险,便想超脱这个烦扰的尘世。
他吃斋奉佛,悠闲自在,大约四十岁后,就开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
这首诗描写的就是那种自得其乐闲适情趣。
三、合作学习
1、听读
终南别业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2、勾画重点词的注释
①终南:指终南山。
②陲:边境;南山陲,指辋川别墅所在地。
③胜事:快意的事。
④值:遇到。
⑤林叟:乡村的老人。
⑥无还期:无一定时间。
3、参考译文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中年以后厌尘俗喧嚣,信奉佛教;晚年定居安家在南山边陲。
兴致来了,独自一人前往欣赏这美丽的景色,这种快意的事只能自得其乐。
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走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下来,看那悠闲无心的云兴起漂游。
偶然间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自由交谈说笑毫无拘束,忘了回去的时期。
4、名句点击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说随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然而不知不觉,竟来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了下来,是心情悠闲到极点的表示。
云给人以悠闲的感觉,也给人以无心的印象。
通过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写,诗人此时心境的闲适也就明白揭出了。
此二句深为后代诗家赞赏。
再从艺术上看,这二句诗真是诗中有画,天然便是一幅山水画。
四、作业
1、诵读诗歌体会作者感情。
2、完成课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