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2018年考纲解读:-高考命题分析与预测-物理小金刚系列
2018年全国高考化学考试大纲

2018年全国高考化学考试大纲教育部考试中心网站正式公布《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
《考试大纲》明确了高考的性质和功能,规定了考试内容与形式,对指导高考内容改革、规范高考命题都有重要意义。
《考试大纲》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参照《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并考虑中学教学实际而制定。
化学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将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一、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1. 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1)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能正确复述、再现、辨认,并能融会贯通。
(2)通过对自然界、生产和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以及实验现象、实物、模型的观察,对图形、图表的阅读,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
(3)从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与已有知识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
2. 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1)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
(2)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及成果,能正确地运用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进行表达,并做出合理解释。
3. 化学实验与探究的能力(1)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的一般过程。
(2)在解决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化学原理和科学方法,能设计合理方案,初步实践科学探究。
二、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层次高考化学命题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
专题01 研读、理解考试大纲-2018年高考化学考试大纲解读-学术小金刚系列

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还!2018年高考化学考试大纲解读研读、理解考试大纲2018年高考化学《考试大纲》已经发布,经与2017年高考化学《考试大纲》进行逐字对比,可以发现基本没有变动,考核目标与要求、考试范围与要求均没有什么变化,这也符合《考试大纲》修订原则的一贯特征。
2017年高考化学《考试大纲》相比2016年高考化学《考试大纲》,修订处相当多,而这些修订处在高考命题中的体现,不是仅仅在当年高考试卷中,而是在往后的几年高考命题中都可以加以体现,也就是说,在2018年《考试大纲》未有变动的情况下,重新研读2017年《考试大纲》与2016年相比的修订之处,可以更加懂得2018年高考命题的新动向。
一、回顾2017年《考试大纲》修订的解读2017年《考试大纲》修订的解读一、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修订的解读1.修订的背景、目的和意义课程标准:是课程、教学、教材、学业评价的依据,面向全体高中学生,规定基本要求。
具有较长时间的稳定性,一般10年甚至更长。
考试大纲:命题、测评的依据,面向部分高中学生,规定选拔要求。
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一般3-5年时间。
考试说明:考试大纲具体细化,对考核目标、知识内容要求、题型功能、试卷结构等具体阐释。
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的修订是为实现2020年高考改革目标做积极准备,为了落实2014年9月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
其实施的步骤为:2014年“拿图纸、出方案”,制订了高考内容改革规划和分省命题省份使用全国卷的调整方案。
2015年“打基础、抓施工”,提出“一点四面”,并顺利实现7个省份使用全国卷的平稳过渡。
2016年迈入“调布局、克难点”的关口,科学实行“一纲多卷”,平稳完成命题格局调整,全国26个省份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
2017年全面推进高考改革。
2018届二轮复习 考纲变化的解读以及高考试题分析和备考方向 课件(136张)(全国通用)

(二)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一、选考内容的主要变化:
对于选考模块“有机化学基础”有以下变化:
.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 (3)确定有机物结构的物理方法,具体标注了质谱法、红外光谱、 核磁共振氢谱等方法。 (4)从能判断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不包括手性异构体), 改为能正确书写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不包括手性异构体)。
一、选考内容的主要变化: “化学与技术”选考模块删除 考生从“物质结构与性质”和“有机化学 基础”模块中任选1个模块作答。
一、选考内容的主要变化:
对于《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 1.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对于核外电子排布,具体要求:正确书写1-36号元素 的价电子的电子排布式和轨道表示式;
一、选考内容的主要变化:
6、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 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定量表示 方法。能正确计算化学反应的转化率 (α)。
(2)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 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3)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了解反应活化能的概念,了解催 化剂的重要作用。 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及化学平 衡的建立。
(8)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 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构成、 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 工作原理及应用,能书写电 和电池反应方程式。了解常 极反应和总反应方程式。了 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 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 原理。 工作原理。 (9)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 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 蚀的原因,金属腐蚀的危害, 原因、金属腐蚀的危害以及 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 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
最新2018年全国高考化学考试大纲

2018年全国高考化学考试大纲教育部考试中心网站正式公布《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
《考试大纲》明确了高考的性质和功能,规定了考试内容与形式,对指导高考内容改革、规范高考命题都有重要意义。
《考试大纲》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参照《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并考虑中学教学实际而制定。
化学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将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一、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1. 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1)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能正确复述、再现、辨认,并能融会贯通。
(2)通过对自然界、生产和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以及实验现象、实物、模型的观察,对图形、图表的阅读,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
(3)从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与已有知识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
2. 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1)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
(2)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及成果,能正确地运用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进行表达,并做出合理解释。
3. 化学实验与探究的能力(1)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的一般过程。
(2)在解决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化学原理和科学方法,能设计合理方案,初步实践科学探究。
二、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层次高考化学命题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
2018年高三物理备考课程:2018高考大纲解读及备考策略-物理小金刚系列

高考考查五大能力
理解 能力
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 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 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 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推理 能力
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
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 经典时空观和相对论时空观
Ⅰ Ⅰ
考向2
卫星变轨过程中基本参 量的求解与比较 卫星对接过程中基本参 量的求解和比较
考向3
电
学
考纲分析
内容 要求 物质的电结构、电荷守恒 Ⅰ 静电现象的解释 Ⅰ 点电荷 Ⅰ 库仑定律 Ⅱ 专题一 静电场 Ⅰ 电场强度、点电荷的场强 Ⅱ 电场线 Ⅰ 电势能、电势 Ⅰ 电势差 Ⅱ 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Ⅱ 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 Ⅱ 示波管 Ⅰ
命题点分析
1 :通过点电荷形成的电场考查电场 力与能的性质 2 :结合带电粒子的运动轨迹、电场 电场 线、等势面的关系考查电场的性质 3:通过图象考查公式U=Ed的应用 4 :类比分析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 动
考纲分析
内容 欧姆定律 电阻定律 电阻的串联、并联 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电功率、焦耳定律 要求 Ⅱ Ⅰ Ⅰ Ⅱ Ⅱ Ⅰ 命题点分析
专题二 相互作用与牛顿 运动定律
专题六 万有引力定律
力学
专题三 抛体运动与 圆周运动
专题五 碰撞与动量守恒
专题四 机械能
考纲原文
内容 参考系、质点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象 要求 Ⅰ Ⅱ Ⅱ
专题一 质点的直线运动
考 查 方 向
考向1:以图象为依托,考查对直线运动的认识、理解和应用能力 考向2:以生产、生活实际为背景考查质点的直线运动 考向3:结合逆向思维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 考向4:追及、相遇问题考查质点的直线运动
2018高考化学大纲分析及备考策略

2018高考化学大纲分析及备考策略12月15日,教育部考试中心正式公布《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高考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
与2017年相比,2018高考大纲总体变化不大,高考化学大纲变化幅度也非常小,以下是文都中小学化学老师宇文琳琳对2018高考化学大纲的解析。
一、高考化学大纲解析化学考试以测试为主导,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2018大纲相对于2017年大纲无明显变化,因为2017相对于2016年考试大纲已经加大幅度调整,今年大纲保持稳定,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尽管2017年相对于2016年考试大纲调整较大,但考查内容层次由“了解”变为为“理解”的13处以及新增的27处知识点,许多都属于化学学科核心主干知识,在以往高考考查中较多涉及,而且在复课教学中受到教师的重视。
17年大纲的修订,已经使这些核心主干内容得到强化,18年仍然要继续延续17的复习思路。
北京卷的题型是7道选择题,分值为42分,4道大题,分值为58分。
二、高考化学备考策略结合近几年考试大纲调整情况,关注主干知识的同时,18年还应重点关注以下几点并做好相应复习对策:1. 对化学实验与实验探究能力要求提高:实验装置的选用、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设计实验、预测或描述实验现象。
同学们在复课时要将高中重点基础实验都掌握清楚,从实验目的、实验装置、实验试剂到干扰因素、除杂、验证等都应清楚了解,再练习近几年的真题与模拟题,掌握实验题的解题方法与解题思路,同时也要关注科技与环境相关的新闻和最新研究成果。
2. 在“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部分,适当关注以下几个部分:电子式、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活化能及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催化剂选择性、各种化学平衡常数进行判断和计算,并学会从化学平衡角度理解和解释有关反应现象。
2018年高考化学考纲与高考试题对点分析

②在620 K重复试验,平衡后水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3,H2S的转化率 > ,该反应的 H > 0。 (填“>”“<”或“=”) ③向反应器中再分别充入下列气体,能使H2S转化率增大的是 B (填标号) A.H2S B.CO2 C.COS D.N2
化学反应速率与转化率
(2016卷Ⅲ -27)(2)①写出NaClO2溶液脱硝过程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4OH-+ 3ClO2-+4NO=4NO3-+3Cl-+2H2O。增加压强,NO的转化率提高(填“提高”、 “不变”或“降低”)。
2018届化学高考考纲与高考试题的对点分析
◆第一部分: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第二部分:电
解
质 溶 液
◆第第一部分: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2.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6)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①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定量表示方法。能正确计算化学反应的转化率 (α)。 说明:该点为新增(2016与2017比较) ② 了解反应活化能的概念,了解催化剂的重要作用。 说明:“了解反应活化能的概念”为新增(2016与2017比较) ③ 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及化学平衡的建立。 ④ 掌握化学平衡的特征。了解化学平衡常数(K)的含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 数进行相关计算。 说明:“掌握化学平衡的特征”为新增;原“理解”替换为“了解” (2016与2017 比较) ⑤ 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 影响,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 说明:“认识其一般规律”替换为“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 (2016与 2017比较) ⑥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
2018年高考化学考纲

2018年高考化学考纲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将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一、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1. 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1)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能正确复述、再现、辨认,并能融会贯通。
(2)通过对自然界、生产和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以及实验现象、实物、模型的观察,对图形、图表的阅读,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
(3)从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与已有知识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
2. 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1)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
(2)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及成果,能正确地运用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进行表达,并做出合理解释。
3. 化学实验与探究的能力(1)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的一般过程。
(2)在解决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化学原理和科学方法,能设计合理方案,初步实践科学探究。
二、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层次高考化学命题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
其含义分别为:了解:对所学化学知识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
理解(掌握):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
能“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综合应用: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之间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或计算,解释、论证一些具体的化学问题。
Ⅱ. 考试范围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科学素养的要求,按照既保证与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的要求基本一致,又有利于实验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原则,参照《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将高考化学科考试范围分为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2017年高考化学的命题特点(以课标Ⅰ卷为例)
1.试卷结构、题型
35/36 2.试卷主要考查内容
子共面、判断有机
构、物质的酸碱性等。
考查强弱电解质判
计算过氧键数
方程式的书写、同分异构体的识别和书写等知识的考
二、2018年高考命题预测
2018年的高考化学命题会保持稳定性和一定的发展性,考查的主干知识、核心能力以及题型基本没有变化,但是结合2017年考试大纲的修订和近几年高考命题的特点及变化趋向,依然可以预测2018年高考的几个值得特别关注的点:
1.理解溶度积的含义,能进行相关的计算
比较物质溶解度大小一定要在物质类型相同的前提
2. 常见金属元素新增Mg元素
备考复习中要继续挖掘并完善镁的知识体系,发掘出未来可能的考查切入点。
3.了解活化能的概念
考查角度:
□正逆反应活化能和反应热的关系?
□一个反应瞬间发生和活化能的关系?
□向体系提供活化能的方法?
□温度对速率的影响和活化能的关系?
4.理解电子式的书写
考查陌生物质的电子式,说明高考对物质结构的要求比较高,由“了解”改为“理解”更更能反映学生正确运用化学专业用语的能力。
年和2016年全国卷中都考查了电子式的书写,而2017年全国卷中未考查,这意味着2018年高考命题中极有可能又会考查到这一考点。
学#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