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化学考纲
2017年高考化学考纲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化学Ⅰ.考核目标与要求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将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一、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1. 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1)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能正确复述、再现、辨认,并能融会贯通。
(2)通过对自然界、生产和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以及实验现象、实物、模型的观察,对图形、图表的阅读,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
(3)从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与已有知识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
2. 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1)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
(2)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及成果,能正确地运用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进行表达,并做出合理解释。
3. 化学实验与探究的能力(1)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的一般过程。
(2)在解决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化学原理和科学方法,能设计合理方案,初步实践科学探究。
二、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层次高考化学命题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
其含义分别为:了解:对所学化学知识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
理解(掌握):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
能“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综合应用: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之间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或计算,解释、论证一些具体的化学问题。
2017年高考化学大纲变化

考点考向 物质的组成 性质和分类 化学用语及 常用物理量
2017年 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和原子团等 概念的含义。
2016年 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 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备注 微调 掌握 知其然知 其所以然
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分 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 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等表示方 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法。 了解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理解溶 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 度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 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 计算。 了解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 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备注 新增 新增 新增
化学反应 速率和化 学平衡
掌握化学平衡的特征。了解化学平衡常数(K) 的含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计算。
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 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 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能用相关理论 解释其一般规律。
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 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备注 删改
新增 替换 新增
化学实验 基础
掌握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 预测或描述实验现象、分析或处 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绘制和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删除
考点 考向
2017年 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能级分布 和排布原理,能正确书写1~36号元素原子 核外电子、价电子的电子排布式和轨道表 达式。 了解共价键的形成、极性、类型(σ 键和 π 键) 了解配位键的含义
溶液
掌握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和 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 解溶液和胶体的区别。
2017年高考大纲

2017年高考大纲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的规定,2017年高考大纲涵盖了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和政治等科目。
以下为一些科目的主要内容:
1. 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综合性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 数学:整数、分数、小数、代数式与代数方程组、函数与图像、三角函数、统计与概率等 mathematic subjects
3. 外语:听力理解、口语表达、阅读理解、书写表达。
4. 物理:热学、光学、电磁学、力学等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
5. 化学:常见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化学变化、原子结构等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
6. 生物:细胞和遗传、生物多样性、生态学、人体解剖等生物知识和实验技能。
7. 历史:中国古代史、近代史、世界史等历史知识。
8. 地理:地球与地球运动、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经济地理与区域规划等地理知识。
9. 政治:共产党的产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政治
与经济等政治知识。
请注意,以上信息仅为参考,具体的高考大纲还需根据各地教育部门的发布内容进行核实。
2017年化学考纲解读

考点 考向
2017年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6年
备注
化 学 实 验 与 探 究 的 能 力
(1)掌握化学 (1)了解并初步实践 实验的基本方法 化学实验研究的一 和技能,并初步 般过程,掌握化学 实践化学实验的 实验的基本方法和 一般过程。 技能。 (2)在解决化 (2)在解决简单化学 学问题的过程中,问题的过程中,运 运用化学原理和 用科学的方法,初 科学方法,能设 步了解化学变化规 计合理方案,初 律,并对化学现象 步实践科学探究 提出科学合理的解 释。
(4)了解定 量研究方法是 化学发展为一 门科学的重要 标志。
(4)了解定量研 究的方法是化学 发展为一门科学 的重要标志。理 解摩尔(mol)是 物质的量的基本 单位,可用于进 行简单的化学计 算。
(4)删去: “理解摩尔(mol) 是物质的量的基 本单位,可用于 进行简单的化学 计算。”
考点 考向
(注:要求提高) “初步实践化学实 验的一般过程” 由“了解”提高为 “掌握” (2)删去“初步 了解化学变化规律, 并对化学现象提出 科学合理的解释”; 增加“运用化学原 理”、“能设计合 理方案,初步实践 科学探究”
考点 考向
2017年
2016年
备注
化 学 学 科 特 点 和 基 本 研 究 方 法
2017年
2016年
备注
化 学 用 语 及 常 用 物 理 量
③掌握原子结 (3)了解原子结 构示意图、电 构示意图、分子 子式、分子式、式、结构式和结 结构式和结构 构简式的表示方 简式等表示方 法。 法。
(2)③增 加:掌握电 子式表示方 法
考点 考向
2017年
2016年
2017版【高考一本解决方案】高考化学(新课标版)考纲专题解读+考点题组训练4

1.(2016·课标Ⅰ,12,6分)298 K时,在20.0 mL 0.10 mol·L-1氨水中滴入0.10 mol·L -1的盐酸,溶液的pH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0.10 mol·L-1氨水的电离度为1.3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滴定过程应该选择酚酞作为指示剂B.M点对应的盐酸体积为20.0 mLC.M点处的溶液中c(NH+4)=c(Cl-)=c(H+)=c(OH-)D.N点处的溶液中pH<121.D酚酞的变色范围为8.0~10.0,滴定终点时溶液pH<7,故A项错误;所加盐酸的体积为20.0 mL时,溶液为NH4Cl溶液,pH≠7,故B项错误;M点溶液中c(NH+4)=c(Cl-)>c(H+)=c(OH-),故C项错误;N点时,c(OH-)=c =0.10×1.32% mol·L-1=1.32×10-3mol·L-1,pH<12,故D项正确。
2.(2016·天津,6,6分)室温下,用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分别滴定浓度均为0.1 mol·L-1的三种酸(HA、HB和HD)溶液,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三种酸的电离常数关系:K HA>K HB>K HDB.滴定至P点时,溶液中:c(B-)>c(Na+)>c(HB)>c(H+)>c(OH-)C.pH=7时,三种溶液中:c(A-)=c(B-)=c(D-)D.当中和百分数达100%时,将三种溶液混合后:c(HA)+c(HB)+c(HD)=c(OH-)-c(H+)2.C根据图像,0.1 mol·L-1的三种酸(HA、HB和HD)溶液的起始pH HA最小,酸性最强,HD的pH最大,酸性最弱,酸性越强,电离平衡常数越大,三种酸的电离常数关系:K HA>K HB>K HD,A正确;滴定到P点时溶质为等物质的量浓度的HB和NaB,溶液显酸性,HB的电离为主,但电离程度较小,因此c(B-)> c(Na+)>c(HB)>c(H+)>c(OH-),B正确;pH=7时,三种溶液中阴离子的水解程度不同,加入的氢氧化钠的体积不同,三种离子浓度分别与钠离子浓度相等,但三种溶液中钠离子浓度不等,C错误;根据质子守恒关系式,c(HA)+c(HB)+c(HD)=c(OH-)-c(H+),D正确。
2017高考化学大纲修订

4
1.1选考模块调整
大纲规定的考试模块 化学与生活 化学1 化学2 化学反应原理 必考 化学与技术 物质结构与性质
调整后的考试模块
有机化学基础 选考
化学1 化学2 物质结构与性质 有机化学基础 选应原理 必考
化学与技术 物质结构与性质 有机化学基础 选考
有机化学基础提供方程式或分析数据信息; 元素化合物试题提供流程图信息; 反应原理试题提供变化曲线图信息。
20
谢谢!
21
8
1.2.3调整内容表述
有机化学基础模块
删去原2(5)“了解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 修订原由:此部分调整为必考内容。 删去原2(6)“结合实际了解某些有机化合物对环境和健康可 能产生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和原3(4) “了解化学科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修订原由:这些内容要求与化学学科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中 的“了解化学与生活、材料、能源、环境、生命、信息技术等的 关系”重复。 增加“根据信息能设计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路线”。 修订原由:这部分内容要求是课程标准以及教材中的重要基础内 容,也是创新能力考查的基本方式,并且已经在高考中考查多次, 增加此内容是明确了考试的要求。
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修订说明
化 学
1
提 纲
高考化学大纲修订解读
考试内容调整 能力目标调整
高考化学内容改革举措
2
第一部分
高考化学大纲修订
3
高考化学大纲修订的要点
考试内容调整
选考模块调整 部分内容表述调整
能力目标完善
完善能力目标要求表述 增加能力目标要求阐释
18
2.4.1探索对设计型创新思维能力的考查
2017高考化学考纲解读

思考:关注教材中的STSE,鼓励学生关注身边的化学,用化学 知识解释身边的现象;引导对近几年备受关注的STSE问题以专 题形式予以归纳?如材料、环保、工业生产、日常生活实际。
3
2016全国Ⅰ卷高考题分析
0.727
说明:关于NA的计算和判断是常考题型之一,是对基本知识
的综合考查。(主干知识年年考,核心知识重点考)
中阳极室的稀硫酸用H3PO2稀溶液代替,并撤去阳极室与产品室
之间的阳膜,从而合并了阳极室与产品室。其缺点是产品中混有
杂质,该杂质产生的原因是
。
3
2016全国Ⅰ卷高考题分析 0.590
12.298 K时,在20.0 mL 0.10 mol 氨水中滴入0.10 mol 的盐酸,溶液的pH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0.10 mol 氨水的电离度为1.3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 的是
3
2016全国Ⅰ卷高考题分析
一、全国课标卷的概况简介
1、全国课标卷的形成过程
2、2016年高考试题各省版本
全国卷覆盖范围越来越大,但并不是一张试卷 一纲多卷:
现阶段:提高命题质量,呼应教育公平,推进教育改革 长 远:统一评价标准、招考分离?
3
2016全国Ⅰ卷高考题分析
0.719
说明:化学与STSE,关注生产生活中的 化学。关注不同版本教材的衔接和融合。
试题所涉及的都是很熟悉的情景,没有偏、难、怪的试题。试题难度 也有所控制,以往一般是两个难题,今年从难度系数上看只有一个难题。
今年是高考改革的关键之年,越来越多的省份开始使用全国卷。这些 省份以往的试卷结构、考查内容、命题理念和难度要求均与全国卷有一定 差异。保持试卷命题的稳定性和对难度的适当控制,有利于改革的顺利实 施和实现平稳过渡。而这种思想在2017年高考中应该还会有所体现。
高中化学《2017高考大纲》深度解读

高中化学《2017高考大纲》深度解读!考纲变动后,2017高考趋势如何?怎么应对?这篇文章告诉你!2017高考大纲变化增删内容化学删去了部分选考内容。
选考内容为选修模块“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和“有机化学基础”,考生从中间任选一个进行考试。
新考纲更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察。
近3年全国1卷分析题型+考点+难度+分值题型:7道选择题和4道大题。
1、重视基础,回归课本2、试卷结构稳定,知识点稳中有变近三年考点与难度比较注:纵坐标代表难度系数,3/2/1分别代表难/中/易从近3年每道题的难度分布图来看,整张试卷的难度逐渐升高,最后三道选做题难度较大,客观题最后3道偏难一些,难度系数是中等。
近5年高考新课标I理综化学卷各知识点分值分布2016高考化学试题分析题型+主干知识点试题的“稳”体现:在试卷的题型与考察的主干知识点与前几年基本保持一致。
题型:选择题7题,42分;非选择题必考题3题,包括实验题、化学反应原理题与化工流程题,共43分;选考题选修2《化学与技术》、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三选一题,15分,共计100分。
2017年高考大纲变为从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二选一题,15分,共计100分。
主干知识点有:阿伏加德罗常数、有机基本概念、实验基础操作,电化学原理,电解质溶液,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元素、化合物知识、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及相关计算、化学平衡常数、溶度积的简单计算、化学平衡的移动、未知方程式的书写等等。
试题的“变”体现:必做题的难度有所下降、部分题目相比前几年更加简洁明了、言简意赅,有的素材给料形式比较新颖。
总体来看:必做的大题重综合性,重能力,重方法,重分析过程,渗透科技前沿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比重渐大,且题型基本固定,一个综合探究实验题;一个无机综合题,主要形式是以生产实际为背景,以元素化合物为载体综合考查无机化学知识,并渗入化学原理的内容,拼盘形式居多;一个化学原理综合题,涉及考点主要为速率和平衡,电化学,离子平衡,盖斯定律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化学I •考核目标与要求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将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一、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1)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能正确复述、再现、辨认,并能融会贯通。
(2)通过对自然界、生产和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以及实验现象、实物、模型的观察,对图形、图表的阅读,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
(3)从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与已有知识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
2.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1)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
(2)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及成果,能正确地运用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进行表达,并做出合理解释。
3.化学实验与探究的能力(1)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的一般过程。
(2)在解决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化学原理和科学方法,能设计合理方案,初步实践科学探究。
二、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层次高考化学命题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
其含义分别为:了解:对所学化学知识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
理解(掌握):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
能“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综合应用: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之间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或计算,解释、论证一些具体的化学问题。
II.考试范围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科学素养的要求,按照既保证与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的要求基本一致,又有利于实验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原则,参照《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将高考化学科考试范围分为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
必考内容:必考内容涵盖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和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的内容。
根据化学的学科体系和学科特点,必考部分的内容包括:化学学科特点和基本研究方法、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和化学实验基础五个方面。
1 .化学学科特点和基本研究方法(1)了解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
了解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创造分子。
(2)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和推理为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
认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
(3)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基本原理以及能量变化等规律。
(4)了解定量研究方法是化学发展为一门科学的重要标志。
(5)了解化学与生活、材料、能源、环境、生命、信息技术等的关系。
了解“绿色化学”的重要性。
2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①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和原子团等概念的含义。
②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③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④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2)化学用语及常用物理量①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兀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②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的化合价。
③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等表示方法。
④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⑤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⑥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⑦了解物质的量(n)及其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M)、气体摩尔体积(Vm)、物质的量浓度(c)、阿伏加德罗常数(N A)的含义。
⑧能根据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物质的量、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3)溶液①了解溶液的含义。
②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③了解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④掌握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⑤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溶液和胶体的区别。
(4)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①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②了解原子的构成。
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③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④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⑤以第3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⑥以I A和% A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⑦了解金属、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规律。
⑧了解化学键的定义。
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
(5)化学反应与能量①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掌握常见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和相关计算。
②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及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③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
④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⑤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⑥了解焓变(A H)与反应热的含义。
⑦理解盖斯定律,并能运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焓变的计算。
⑧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构成、工作原理及应用,能书写电极反应和总反应方程式。
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⑨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金属腐蚀的危害以及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
(6)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①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定量表示方法。
能正确计算化学反应的转化率(a)。
②了解反应活化能的概念,了解催化剂的重要作用。
③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及化学平衡的建立。
④掌握化学平衡的特征。
了解化学平衡常数(K)的含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计算。
⑤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
⑥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7)电解质溶液①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②理解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③了解水的电离、离子积常数。
④了解溶液pH的含义及其测定方法,能进行pH的简单计算。
⑤理解弱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平衡,能利用电离平衡常数进行相关计算。
⑥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盐类水解的应用。
⑦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掌握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⑧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理解溶度积(Ksp)的含义,能进行相关的计算。
(8)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3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1)常见金属元素(如Na、Mg、Al、Fe、Cu等)①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
②了解常见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掌握其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③了解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应用。
(2)常见非金属元素(如H、C、N、0、Si、S、Cl等)①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掌握其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②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的影响。
(3)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4 .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1)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
(2)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能正确书写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
(3)掌握常见有机反应类型。
(4)了解甲烷、乙烯、苯等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5)了解氯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6)了解乙醇、乙酸的结构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7)了解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8)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及重要应用。
(9)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5.化学实验(1)了解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2)了解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3)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能识别化学品标志。
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4)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反应原理、仪器和收集方法)。
(5)掌握常见物质检验、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掌握溶液的配制方法。
(6)根据化学实验的目的和要求,能做到:①设计实验方案;②正确选用实验装置;③掌握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④预测或描述实验现象、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⑤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
(7)以上各部分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应用选考内容:选考内容为选修模块《物质结构与性质》和《有机化学基础》,考生从中任意选一个模块考试。
《物质结构与性质》1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能级分布和排布原理,能正确书写1~36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价电子的电子排布式和轨道表达式。
(2)了解电离能的含义,并能用以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3)了解电子在原子轨道之间的跃迁及其简单应用。
(4)了解电负性的概念,并能用以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2.化学键与分子结构(1)理解离子键的形成,能根据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解释其物理性质。
(2)了解共价键的形成、极性、类型(c键和n键),了解配位键的含义。
(3)能用键能、键长、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
(4)了解杂化轨道理论及简单的杂化轨道类型(sp、sp2、sp3)。
(5)能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或者杂化轨道理论推测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空间结构。
3 .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1)了解范德华力的含义及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2)了解氢键的含义,能列举存在氢键的物质,并能解释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4 .晶体结构与性质(1)了解晶体的类型,了解不同类型晶体中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
(2)了解晶格能的概念,了解晶格能对离子晶体性质的影响。
(3)了解分子晶体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4)了解原子晶体的特征,能描述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5)理解金属键的含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
了解金属晶体常见的堆积方式。
(6)了解晶胞的概念,能根据晶胞确定晶体的组成并进行相关的计算《有机化学基础》1 .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1)能根据有机化合物的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
(2)了解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了解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官能团,能正确地表示它们的结构。
(3)了解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如质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等)(4)能正确书写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不包括手性异构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