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高考化学考试大纲解析

合集下载

2021高考化学真题(全国I,II卷)及答案解析

2021高考化学真题(全国I,II卷)及答案解析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Ⅰ、Ⅱ)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填写在本试卷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涂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作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Al 27 Cl 35.5 Fe 56一.选择题:本试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我国提出争取在2030年前实现碳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对于改善环境、实现绿色发展至关重要。

“碳中和”是指CO2的排放总量和减少总量相当。

下列措施中能促进碳中和最直接有效的是()A.将重质油裂解为轻质油作为燃料B.大规模开采可燃冰作为新能源C.通过清洁煤技术减少煤燃烧污染 D.研发催化剂将CO2还原为甲醇8.在实验室采用如图装置制备气体,合理的是()选项化学试剂制备的气体A Ca(OH)2 + NH4Cl NH3B MnO2 + HCl(浓)Cl2C MnO2 + KClO3O2D NaCl + H2SO4(浓)HCl9.下列过程中的化学反应,相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用碳酸钠溶液处理水垢中的硫酸钙:CaSO4 + CO32-=== CaCO3 + SO42-B.过量铁粉加入稀硝酸中:Fe + 4H+ + NO3-===Fe3+ + NO↑+ 2H2OC.硫酸铝溶液中滴加少量氢氧化钾溶液:Al3+ + 4OH-=== AlO2-+ 2H2OD.氯化铜溶液中通入硫化氢:S2-+ Cu2+ === CuS↓10.一种活性物质的结构简式为,下列有关该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能发生取代反应,不能发生加成反应B.既是乙醇的同系物也是乙酸的同系物C.与互为同分异构体D.1mol该物质与碳酸钠反应得44 g CO211.我国嫦娥五号探测器带回1.731 kg的月球土壤,经分析发现其构成与地球土壤类似。

2021年全国高考化学试题解析

2021年全国高考化学试题解析

2021年全国高考化学试题解析2021年全国高考化学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 本题为“酸碱与盐”章节的基础概念的考查题。

选D。

2. 本题考查电子构型和物质特性的联系。

答案为A。

3. 本题考查化学键性质基础概念。

答案为B。

4.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中晶体水和水的化学键的区别。

选C。

5. 本题为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化学性质。

答案为B。

6.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答案为D。

7. 本题考查物理化学中“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

答案为A。

8. 本题考查酸碱性水解的基本概念。

选B。

9. 本题考查物质的稳定性和副反应性。

答案为C。

10.本题考查物理化学中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解。

选D。

二、填空题11. 乙酸钙能够溶于硫酸,生成乙酸。

其化学式为Ca(CH3COO)2。

12. 摩尔质量(分子量)为2.5×10²g/mol的气体体积为8.96L。

13. 已知氢氧化铁质量为1.1克,其中含氧量为0.4克,其质量分数为0.363。

14. NaHCO3的摩尔质量为84g/mol,NH4Cl的分子量为53.5g/mol,Na2SO4的分子量为142g/mol,其中NaHCO3产生的气体量为9L。

15. 水溶液中硝酸银AgNO3和氯化钠NaCl反应后生成沉淀的化学式为AgCl。

三、简答题16. 本题考查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基础概念,并涉及水解反应。

答案:氨水属于电解质,可在水中发生水解,生成硫酸化的氢氧根离子和氨氢离子,使水呈现弱碱性。

氯化铁属于电解质,其水溶液酸性较强。

甲醇为非电解质,不导电。

17. 本题考查化学稳定性方面的基础知识。

答案:能量越低,物质的稳定性越高。

18. 本题考查化学键内部电子结合破裂与键种的生成之间的联系。

答案:单据电子受到激励后,易进入反键轨道,从而导致化学键解离。

四、计算题19. 本题考查有机化学基础。

答案:本题为碳氢同化物分子式计算,先求得分子质量,再把分子质量除以分子式中碳原子数,得出平均相对原子质量。

2021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ⅰ)(原卷版含解析)

2021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ⅰ)(原卷版含解析)
B.MA的溶度积度积
C. 溶液 时,
D.HA的电离常数
三、非选择题:共174分。第22~32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8.磁选后的炼铁高钛炉渣,主要成分有 、 、 、 、 以及少量的 。为节约和充分利用资源,通过如下工艺流程回收钛、铝、镁等。
10.一氯化碘(ICl)是一种卤素互化物,具有强氧化性,可与金属直接反应,也可用作有机合成中的碘化剂。回答下列问题:
(1)历史上海藻提碘中得到一种红棕色液体,由于性质相似,Liebig误认为是ICl,从而错过了一种新元素的发现,该元素是_______。
(2)氯铂酸钡( )固体加热时部分分解为 、 和 ,376.8℃时平衡常数 ,在一硬质玻璃烧瓶中加入过量 ,抽真空后,通过一支管通入碘蒸气(然后将支管封闭),在376.8℃,碘蒸气初始压强为 。376.8℃平衡时,测得烧瓶中压强为 ,则 _______ ,反应 的平衡常数K=_______(列出计算式即可)。
(3)McMorris测定和计算了在136~180℃范围内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 。
得到 和 均为线性关系,如下图所示:
①由图可知,NOCl分解为NO和 反应的 _______0(填“大于”或“小于”)
②反应 的K=_______(用 、 表示):该反应的 _______0(填“大于”或“小于”),写出推理过程_______。
B. 过量铁粉加入稀硝酸中:
C 硫酸铝溶液中滴加少量氢氧化钾溶液:
D. 氯化铜溶液中通入硫化氢:
4.一种活性物质的结构简式为 ,下列有关该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能发生取代反应,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B. 既是乙醇的同系物也是乙酸的同系物
C. 与 互为同分异构体

2021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河北省卷)(含详细解析)

2021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河北省卷)(含详细解析)

2021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河北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共9题;共27分)1.“灌钢法”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钢铁冶炼技术的重大贡献,陶弘景在其《本草经集注》中提到“钢铁是杂炼生鍒作刀镰者”。

“灌钢法”主要是将生铁和熟铁(含碳量约0.1%)混合加热,生铁熔化灌入熟铁,再锻打成钢。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钢是以铁为主的含碳合金B. 钢的含碳量越高,硬度和脆性越大C. 生铁由于含碳量高,熔点比熟铁高D. 冶炼铁的原料之一赤铁矿的主要成分为Fe2O32.高分子材料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芦苇可用于制造黏胶纤维,其主要成分为纤维素B. 聚氯乙烯通过加聚反应制得,可用于制作不粘锅的耐热涂层C. 淀粉是相对分子质量可达几十万的天然高分子物质D. 大豆蛋白纤维是一种可降解材料3.下列操作规范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图甲测定醋酸浓度B. 图乙测定中和热C. 图丙稀释浓硫酸D. 图丁萃取分离碘水中的碘4.硫和氮及其化合物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意义重大,但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造成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NO2和SO2均为红棕色且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酸雨的主要成因B. 汽车尾气中的主要大气污染物为NO、SO2和PM2.5C. 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空气中的NO 和NO 2作为肥料,实现氮的固定D. 工业废气中的SO 2可采用石灰法进行脱除5.用中子轰击 Z N X 原子产生α粒子(即氮核 24 He)的核反应为: Z N X+ 01 n→ p 7 Y+ 24 He 。

已知元素Y 在化合物中呈+1价。

2021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ⅱ)(含解析版)

2021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ⅱ)(含解析版)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乙卷)化学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填写在本试卷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涂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作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Al 27 Cl35.5 Fe 56一、选择题1. 我国提出争取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对于改善环境,实现绿色发展至关重要。

碳中和是指2CO的排放总量和减少总量相当。

下列措施中能促进碳中和最直接有效的是A. 将重质油裂解为轻质油作为燃料B. 大规模开采可燃冰作为清洁燃料C. 通过清洁煤技术减少煤燃烧污染D. 研发催化剂将2CO还原为甲醇【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将重质油裂解为轻质油并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达不到碳中和的目的,故A不符合题意;B.大规模开采可燃冰做为清洁燃料,会增大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符合碳中和的要求,故B不符合题意;C.通过清洁煤技术减少煤燃烧污染,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达不到碳中和的目的,故C不符合题意;D.研发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还原为甲醇,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达到碳中和的目的,故D符合题意;故选D。

2. 在实验室采用如图装置制备气体,合理的是A. AB. BC. CD. D【答案】C【解析】【分析】由实验装置图可知,制备气体的装置为固固加热装置,收集气体的装置为向上排空气法,说明该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详解】A.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不能用向上排空法收集,故A错误;B.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共热制备氯气为固液加热反应,需要选用固液加热装置,不能选用固固加热装置,故B错误;C.二氧化锰和氯酸钾共热制备氧气为固固加热的反应,能选用固固加热装置,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可选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C正确;D.氯化钠与浓硫酸共热制备为固液加热反应,需要选用固液加热装置,不能选用固固加热装置,故D错误;故选C。

2021年高考真题及答案解析《化学》(全国甲卷、乙卷,共2套)

2021年高考真题及答案解析《化学》(全国甲卷、乙卷,共2套)

绝密★考试启用前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甲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C 12N 14O 16S 32Cu 64Zr 91一、选择题1.化学与人体健康及环境保护息息相关。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食品加工时不可添加任何防腐剂B.掩埋废旧电池不会造成环境污染C.天然气不完全燃烧会产生有毒气体D.使用含磷洗涤剂不会造成水体污染2.A N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8g 重水(2D O )中含有的质子数为A10N B.3mol 的2NO 与2H O 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A4N C.32g 环状8S ()分子中含有的S-S 键数为A1N D.1L pH=4的-12270.1mol L K Cr O 溶液中2-27Cr O 离子数为A0.1N 3.实验室制备下列气体的方法可行的是A.AB.BC.CD.D 气体方法A 氨气加热氯化铵固体B 二氧化氮将铝片加到冷浓硝酸中C 硫化氢向硫化钠固体滴加浓硫酸D 氧气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醇既可发生取代反应也可发生加成反应B.用饱和碳酸氢纳溶液可以鉴别乙酸和乙醇C.烷烃的沸点高低仅取决于碳原子数的多少D.戊二烯与环戊烷互为同分异构体5.W 、X 、Y 、Z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Z 的最外层电子数是W 和X 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也是Y 的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

W 和X 的单质常温下均为气体。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Z>Y>X>WB.W 与X 只能形成一种化合物C.Y 的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不与强碱反应D.W 、X 和Z 可形成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6.已知相同温度下,()()3sp 4sp BaSO <BaCO K K 。

某温度下,饱和溶液中()2-4-lg SO c ⎡⎤⎣⎦、()2-3-lg CO c ⎡⎤⎣⎦、与()2+-lg Ba c ⎡⎤⎣⎦的关系如图所示。

2021 年高考化学考试大纲解析

2021 年高考化学考试大纲解析

2021 年高考化学考试大纲解析结合《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及最新发布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帮助考生明确考查范围、能力要求、测量标准、命题趋势等,从而助力考生的冲刺复习,请留意阅读。

2020年的高考考什么?怎么考?这是现在高三考生最为关心的问题。

2021 年《考试大纲》将不再修订,但仍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考生需要参考2020年版《考试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说明》,通过分析近年《考试大纲》和高考试题的变化来把握高考方向,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同时,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从2020年开始,全国卷和各省命制卷将全面对标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因此,《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将成为高考命题和高考实践的重要指南,也是考生复习备考的重要参考。

高考化学《考试大纲》2017~2018年连续两年没有变化,2019年化学科的《考试大纲》同2018年相比,只在“第Ⅰ部分考核目标与要求”中略有变化,强调了对考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并指出“化学高考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将在测试考生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思维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这是第一次把“思维方法”写进《考试大纲》《考试说明》,高考更加注重化学学科的特质,认识问题的视角及化学学科所独有的思想与方法。

体现在考题中,会增加题目的思考容量,更能体现考生的学习潜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学科素养。

这样的变化也是为即将到来的2020年高考做好衔接与铺垫。

2019年高考试题较2018年新增两个考点:1.钡元素的焰色反应。

全国卷Ⅱ第26题对其进行了考查,该考点是复习备考的盲点,来源于教材实验,暗示要关注教材,但是选项中提到的焰色反应为绿色不够准确,黄绿色更为贴切。

2.手性碳原子。

全国卷Ⅰ第36题通过结合手性碳的定义,要求用星号(*)标出中的手性碳。

2020高考化学试卷肯定会继续坚持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创新思维、和对学习能力考查渗透到命题中去,向考生提供新发现、新研究,并且通过原有知识的延伸拓展,从而考查考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化学】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解析版

【化学】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解析版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卷([化学试卷]部分及其解答)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Si 28 Cl 35.5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8分)6[正确答案]A【解答】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而不是三氧化铝,A 项错误。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物质组成成分的认识。

7.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将固体加入容量瓶{中}溶解并稀释至刻度,配置成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B .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湿润的pH 是指上测定其pHC .用NaOH 溶液洗涤并灼烧铂丝后,再进行焰色反应D .读取滴定管内液体的体积,俯视读数导致读数偏小[正确答案]D【解答】A 项容量瓶不能用来直接盛装固体配置溶液,要将固体先在烧杯{中}溶解,冷却至室温转移到容量瓶{中},A 项错误;B 项pH 不能润湿,润湿后会改变待测夜的浓度,从而测定不准,B 项错误;C 项进行焰色反应时铂丝用浓盐酸洗涤并灼烧,如用NaOH 洗涤会使NaOH 粘附在铂丝上,干扰检验其它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C 项错误;D 项正确。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化学试卷]基本实验操作、仪器使用等。

8.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 .+2+--2Na Mg AlO Br 、、、B +2+2--43H Fe SO NO 、、、C .++2--43K NH CO OH 、、、D 2+3+--3Ca Al NO Cl 、、、[正确答案]D【解答】A 项Mg 2+(水)解呈酸性,AlO 2—(水)解呈碱性,Mg 2+与AlO 2—发生双(水)解,Mg 2++2AlO 2—+4H 2O====2Al (OH )3↓+Mg (OH )2↓不能大量共存;A 项错误;B 项在酸性条件下NO 3—具有强氧化性,Fe 2+与NO 3—不能大量共存B 项错误;C 项NH 4+与OH —结合成弱电解质NH 3·H 2O 不能大量共存,C 项错误;[正确答案]选D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 年高考化学考试大纲解析
结合《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及最新发布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帮助考生明确考查范围、能力
要求、测量标准、命题趋势等,从而助力考生的冲刺复习,请留意阅读。
2020 年的高考考什么?怎么考?这是现在高三考生最为关心的问题。2021 年《考试大纲》将不再修订,

但仍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考生需要参考 2020年版《考试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说明》,通过
分析近年《考试大纲》和高考试题的变化来把握高考方向,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同时,教育部考试中心发
布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从 2020 年开始,全国卷和各省命制卷将全面对标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因此,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将成为高考命题和高考实践的重要指南,也是考生复习备考的重要参考。
高考化学《考试大纲》2017~2018 年连续两年没有变化,2019 年化学科的《考试大纲》同 2018 年相比,
只在“第Ⅰ部分考核目标与要求”中略有变化,强调了对考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并指出“化
学高考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将在测试考生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思维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
科学素养”。
这是第一次把“思维方法”写进《考试大纲》《考试说明》,高考更加注重化学学科的特质,认识问题
的视角及化学学科所独有的思想与方法。体现在考题中,会增加题目的思考容量,更能体现考生的学习潜
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学科素养。这样的变化也是为即将到来的2020 年高考做好衔
接与铺垫。
2019年高考试题较2018年新增两个考点:
1.钡元素的焰色反应。全国卷Ⅱ第26题对其进行了考查,该考点是复习备考的盲点,来源于教材实验,
暗示要关注教材,但是选项中提到的焰色反应为绿色不够准确,黄绿色更为贴切。
2.手性碳原子。全国卷Ⅰ第36题通过结合手性碳的定义,要求用星号(*)标出中的手性碳。
2020高考化学试卷肯定会继续坚持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创新思维、和对学习能力考查渗透到命题中
去,向考生提供新发现、新研究,并且通过原有知识的延伸拓展,从而考查考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结合《考试大纲》,重温教材,夯实基础
对于热点知识,必须反复强化训练。常考知识一定要在第二轮复习中继续强化,但是也要更多关注教
材中的科学探究、思考与交流、科学视野、课后习题、脚注等等,2019年考查钡元素的焰色反应实验就源
自于教材中的图片。
注重概念和原理的复习,强化实验探究
高考命题专家多是从学科体系、自身学术研究和命题技术层面命题、化学学科五大核心素养是高考考
查的方向。
重视典型元素和物质的复习,领悟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建立元素观和微粒观,能应用“物质决定性质”
的思想认识更多的元素和物质,发展“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素养。强化实验探究,培养科学思维品质:在
实验探究中,培养思维的敏捷性、严密性、整体性、创造性,提升科学思维品质。
通过创设情境,培养考生实际应用能力
对化学科试题有关情境进行归类,将目前高中有关化学考试的情境分为日常生活情境、生产环保情境、
学术探索情境、实验探索情境和化学史料情境。
化学试题会越来越活,可能会与很多学科相结合,在材料信息中出现。熟悉问题情境很重要。高考化学试
题以生活及化工生产的真实过程为问题情境,以中学基础化学知识为载体,将化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基
本概念与原理、重要物质的性质与应用巧妙地融合在试题之中,考查考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习题:细研真题,统摄规律,形成模板
近几年的高考命题,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强化化学基本方法、基本思想、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
突出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命题中的热点内容相对来说较为固定。要细做高考
真题,把同类型题放在一起做,既要准确了解高考的题型、命题方式和意图,考点、重难点和突破点,又
可提高解题能力。模拟题的难度要略高于高考题,通过各种题型总结出相应题型的答题模板,简答模板。
训练要保证,归纳和总结要跟上。特别是题型的训练,要归纳和总结知识的应用方法和途径、解题方
法和解题模式(套路)的形成。
同时,答题要规范使用化学用语、规范语言表达、规范文字书写过程。化学用语不能出现错字,化学
用语要完整准确,叙述要有逻辑性,计算型问题要注意单位等。
要注重对图表、图象等信息的提取及绘制训练。
拓展视野,留意化学最新科技前沿
近几年的高考化学大部分试题是以学术专著、科技期刊、会议论文、技术专利等资料为素材背景编写
的。在考试中选取适宜的最新学术研究成果作为试题情境素材,可开拓考生的学科视野,锤炼考生的学术
思维,提高考生的创新能力,体现创新性的考查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