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温标
国际实用温标

guoji shiyong wenbiao国际实用温标international practical temperature scale国际间的协议性温标,是世界上温度数值的统一标准。
一切温度计的示值和温度测量的结果(极少数理论研究和热力学温度测量除外)都应该表示成国际实用温标温度,它的温度数值可以表示成开尔文温度或摄氏温度的数值。
为了更好地统一国际间的温度量值,国际计量大会于1927年决定采用国际温标。
从国际温标的定义方法来看,它仍然是一种经验温标。
但它是以热力学温度为标准而制定的,是热力学温度的一种近似,这是它与历史上各种经验温标的根本区别。
发展过程1887年国际计量委员会曾决定采用氢百度温标作为国际上的标准温标,它以定容氢气体温度计作为基础,以精密玻璃水银温度计作为传递氢百度温标的二级标准。
1927年第七届国际计量大会决定采用1927年国际温标,规定了6个固定点,并以铂电阻温度计、铂铑/铂热电偶和光学高温计(见高温计)作为温标的内插仪器(见温度测量)。
1948年对国际温标作了若干重要的修改,并更名为1948年国际温标。
复现温标的实验程序实质上保持不变,但是对银凝固点的温度指定值和光学高温计使用的第二辐射常数□□的数值作了修改,使得高温部分的温度数值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在接近800□处新旧温标的数值变化为0.4K。
1960年第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采用了1948年国际温标的修订版,并定新名为“1948年国际实用温标(1960年修订版)”,这一次仅在文字上和方法细节上作了某些修改,而全部温度数值保持不变。
1969年开始实行的1968年国际实用温标,对旧温标作了一系列重要的修改:①温标的下限由氧沸点(约90K)延伸到氢三相点(13.81K);②修改了定义固定点的温度指定值和内插公式,以使国际实用温标温度更接近于相应的热力学温度;③采用了第二辐射常数□□的新的更加准确的数值(0.014388m□K)。
这些都使温度数值发生变化。
90国际温标通用热电偶分度表手册

90国际温标通用热电偶分度表手册(原创实用版)目录1.90 国际温标通用热电偶分度表手册的概述2.90 国际温标的概念和应用领域3.热电偶的工作原理和分类4.通用热电偶分度表的内容和特点5.90 国际温标通用热电偶分度表手册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正文一、90 国际温标通用热电偶分度表手册的概述90 国际温标通用热电偶分度表手册是一本关于热电偶温度测量的技术手册,主要介绍了 90 国际温标下的热电偶分度表,为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提供了一个统一、规范的热电偶温度测量标准。
二、90 国际温标的概念和应用领域90 国际温标,即开尔文温标,是一种温度计量标准,它的零点定为水的三相点(水的冰点为 273.15 K,沸点为 373.15 K)。
90 国际温标广泛应用于科研、生产和工程领域,如冶金、化工、石油、航空航天等。
三、热电偶的工作原理和分类热电偶是一种温度传感器,它利用两种不同材料的热电势差随温度变化的特性来测量温度。
热电偶的分类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材料种类分类,如白金 - 铑热电偶、镍铬 - 镍铝热电偶等;另一种是根据测量温度范围分类,如低温热电偶、中温热电偶和高温热电偶等。
四、通用热电偶分度表的内容和特点通用热电偶分度表是一份详细的热电偶温度分度表,它列出了不同温度下热电偶的热电势差。
通用热电偶分度表具有以下特点:1.表格形式,便于查阅和应用;2.覆盖范围广泛,包括了常用的热电偶类型和测量温度范围;3.数据精确,热电势差值精确到小数点后几位数。
五、90 国际温标通用热电偶分度表手册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1.使用方法:在使用热电偶进行温度测量时,首先需要查阅通用热电偶分度表,根据测量的温度范围和热电偶类型选择合适的热电势差值;然后根据测量得到的热电势差值,通过反查表可以得到对应的温度值。
2.注意事项:(1) 在使用热电偶进行温度测量时,要注意热电偶的安装位置,避免受到环境温度、气流、辐射等因素的影响;(2) 在使用通用热电偶分度表手册时,要确保所查阅的热电势差值和测量温度范围相匹配,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3) 对于不同类型的热电偶,其热电势差值的非线性特性不同,因此在进行温度测量时,要特别注意非线性特性的影响。
1990年国际温度传感器标准简介

1990年国际温度传感器标准简介
1990年国际温度传感器标准简介,及其技术指标
1990年国际温标(ITS-90)简介如下。
1.温度单位
热力学温度(符号为T)是基本功手物理量,它的单位为开尔文(符号为K),定义为水三相点的热力学温度的1/273.16。
由于以前的温标定义中,使用了与273.15K(冰点)的差值来表示温度,因此现在仍保留这各方法。
根据定义,摄氏度的大小等于开尔文,温差亦可以用摄氏度或开尔文来表示。
国际温标ITS-90同时定义国际开尔文温度(符号为T90)和国际摄氏温度(符号为t90)
2.国际温标ITS-90的通则
ITS-90由0.65K向上到普朗克辐射定律使用单色辐射实际可测量的最高温度。
ITS-90是这样制订的,即在全量程中,任何温度的T90值非常接近于温标采纳时T的最佳估计值,与直接测量热力学温度相比,T90的测量要方便得多,而且更为精密,并具有很高的复现性。
3. ITS-90的定义
第一温区为0.65K到5.00K之间, T90由3He和4He的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式来定义。
第二温区为3.0K到氖三相点(24.5661K)之间T90是用氦气体温度计来定义.
第二温区为平衡氢三相点(13.8033K)到银的凝固点(961.78℃)之间,T90是由铂电阻温度计来定义.它使用一组规定的定义固定点及利用规定的内插法来分度.
银凝固点(961.78℃)以上的温区,T90是按普朗克辐射定律来定义的,复现仪器为光学高温计。
国际实用温标和国际温标

最佳答案温标现代统计力学虽然建立了温度和分子动能之间的函数关系,但由于目前尚难以直接测量物体内部的分子动能,因而只能利用一些物质的某些物性(诸如尺寸、密度、硬度、弹性模量、辐射强度等)随温度变化的规律,通过这些量来对温度进行间接测量。
为了保证温度量值的准确和利于传递,需要建立一个衡量温度的统一标准尺度,即温标。
随着温度测量技术的发展,温标也经历了一个逐渐发展,不断修改和完善的渐进过程。
从早期建立的一些经验温标,发展为后来的理想热力学温标和绝对气体温标。
到现今使用具有较高精度的国际实用温标,其间经历了几百年时间。
1.经验温标根据某些物质体积膨胀与温度的关系,用实验方法或经验公式所确定的温标称为经验温标。
(1)华氏温标1714年德国人法勒海特(Fahrenheit)以水银为测温介质,制成玻璃水银温度计,选取氯化铵和冰水的混合物的温度为温度计的零度,人体温度为温度计的100度,把水银温度计从0度到l00度按水银的体积膨胀距离分成100份,每一份为1华氏度,记作“1℉”。
按照华氏温标,则水的冰点为32℉,沸点为212℉。
(2)摄氏温标1740年瑞典人摄氏(Celsius)提出在标准大气压下,把水的冰点规定为0度,水的沸点规定为100度。
根据水这两个固定温度点来对玻璃水银温度计进行分度。
两点间作100等分,每一份称为1摄氏度。
记作1℃。
摄氏温度和华氏温度的关系T ℉= 1.8t℃+ 32式中T——华氏温度值;t ——摄氏温度值;2.热力学温标1848年由开尔文(Ketvin)提出的以卡诺循环(Carnot cycle)为基础建立的热力学温标,是一种理想而不能真正实现的理论温标,它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单位之一。
该温标为了在分度上和摄氏温标相一致,把理想气体压力为零时对应的温度——绝对零度(是在实验中无法达到的理论温度,而低于0 K的温度不可能存在)与水的三相点温度分为273.16份,每份为1 K (Kelvin) 。
多温标定法

多温标定法温度是物质的一种物理量,描述了物质分子的平均热运动情况。
为了准确地衡量和比较物质的温度,人们发明了各种不同的温标定法。
本文将对几种常见的温标定法进行介绍。
1. 摄氏温标(Celsius scale)摄氏温标是由瑞典天文学家安德斯·凯尔文(Anders Celsius)提出的,是最常用的温标之一。
摄氏温标将水的冰点定为0度,将水的沸点定为100度。
摄氏温标的划分具有较好的实用性,适用范围广泛。
例如,常温下我们通常将体温设定为37度。
摄氏温标在科学、工程和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
2. 华氏温标(Fahrenheit scale)华氏温标是由德国物理学家加布里埃尔·丹尼尔·费尔南德斯·华氏(Gabriel Daniel Fahrenheit)提出的。
华氏温标将水的冰点设定为32度,将水的沸点设定为212度。
相较于摄氏温标,华氏温标的刻度间隔较小,表达了较高的精度。
虽然在国际科学界并不常用,但在美国等地仍然广泛应用在天气预报、温度计等领域。
3. 开尔文温标(Kelvin scale)开尔文温标是由苏格兰物理学家威廉·汤姆逊(William Thomson)提出的。
它将绝对零点(热力学温标的零点)设定为0K,单位与摄氏度相同。
开尔文温标与摄氏温标之间的转换公式为:K = ℃ + 273.15。
开尔文温标具有绝对零点的概念,可用于研究温度与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如气体的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在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和天文学等领域,开尔文温标是最常用的温标之一。
4. 兰金温标(Rankine scale)兰金温标是由英国工程师威廉·约瑟夫·兰金(William John Macquorn Rankine)提出的。
兰金温标与开尔文温标类似,但是单位是绝对温标而非摄氏度。
兰金温标的绝对零点设定为0R。
兰金温标广泛应用于英美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热力学方面。
温度的计量标准及测量方法

二、国际温标
在第二温区(3.0-24.5661K),用氦气体温计来定义。气体温度计原理是理 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
在第三温区(13.8033-1234.93K),内插仪器是铂电阻温度计。原理是金属 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二、国际温标
第四温区(温度大于1234.93K),按照普朗克辐射定律来定义,内插仪器是 光电高温计,并通过温度灯来复现亮度温度。普朗克黑体辐射定律:
Eb
C1 5
eC2 /(T ) 1
三、温度测量
1.接触式测温方法 : 膨胀式测温:气体温度计、液体温度计 电量式测温:热电偶、热电阻、石英温度传感器 接触式光电:光纤式温度 热色测温方法 :示温漆、示温液晶
三、温度测量
2.非接触式测温方法 : 辐射式测温:全辐射高温计、亮度式高温计、比色式高温计、红外热像仪 光谱测温 激光干涉测温 声波、微波测温
下达到的平衡,叫做热平衡 热力学第零定律:物体A,B,C,若A与B处于热平衡,B与C也处于热平衡,
那么A与C必定处于热平衡
一、温度与温标
热力学温标也称开尔文温标。1848年英国科学家开尔文以热力学第二定律中 卡诺原理为依据提出的。卡诺定理指出热力学温标与任何特定物质的性质无 关。热力学温标具有唯一性和稳定性
温度的计量标准及测量方法
一、温度与温标
温度表征物体的冷热程度 热力学统计物理指出:从微观的角度看,温度表征着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 温标是温度的量值的表示法。在日常中常用的有华氏温标、摄氏温标、热力
学(开尔文)温标和国际温标
一、温度与温标
温度测量原理:热力学第零定律 物体宏观性质不随时间变化的状态叫做平衡态,两个物体在发生传热的条件
热力学温标的单位是开尔文(K),定义为水三相点热力学温度的1/273.16
温度的国际制单位

温度的国际制单位
单位为开尔文,简称开(符号为t、单位为k),其描述的是客观世界真实的温度,
同时也是制定国际协议温标的基础,是一种标定、量化温度的方法。
热力学温度,又称开
尔文温标、绝对温标,简称开氏温标,是国际单位制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摄氏度为表示摄氏温度时代替开的一个专门名称。
而水的三相点温度为0.01摄氏度。
因此热力学温度t与人们惯用的摄氏温度t的关系是:t(k)=.15+t(℃)。
规定热力学温度
的单位开(k)与摄氏温度的单位摄氏度(℃)的平均值完全相同。
所以△t k = △t ℃。
在表示温度差和温度间隔时,用k和用℃的值相同。
测定方法
当前,主要的热力学温度测定方法有:定压气体温度计法、气体声学温度计法、辐射
温度计法(包括光谱辐射温度计和全辐射温度计)、介电常数温度计法、噪声温度计法等,不同原理的热力学温度测定方法受自身条件的限制,适用于不同的温度区间,与气体折射
率基准温度计测温区间相重合的主要是声学温度计。
温度的计量标准及测量方法

8
i
二、国际温标
在第二温区(3.0-24.5661K),用氦气体温 计来定义。气体温度计原理是理想气体状态 方程:PV=nRT 在第三温区(13.8033-1234.93K),内插仪 器是铂电阻温度计。原理是金属的电阻随温 度的变化而变化。
二、国际温标
第四温区(温度大于1234.93K),按照普朗 克辐射定律来定义,内插仪器是光电高温计, 并通过温度灯来复现亮度温度。普朗克黑体 辐射定律:
一、温度与温标
热力学温标也称开尔文温标。1848年英国科 学家开尔文以热力学第二定律中卡诺原理为 依据提出的。卡诺定理指出热力学温标与任 何特定物质的性质无关。热力学温标具有唯 一性和稳定性 热力学温标的单位是开尔文(K),定义为水三 相点热力学温度的1/273.16
二、国际温标
国际温标是经国际协商、决定采用的一种国 际上通用的温标。他是热力学温标的具体体 现。我国从1991年7月1日开始施行“1990年 国际温标(ITS-90)”。90温标定义了国际 开尔文温度符号T90;摄氏符号为t90。关系 为
C1 5 Eb C2 /( T ) e 1
三、温度测量
1.接触式测温方法 : 膨胀式测温:气体温度计、液体温度计 电量式测温:热电偶、热电阻、石英温度 传感器 接触式光电:光纤式温度 热色测温方法 :示温漆、示温液晶
三、温度测量
2.非接触式测温方法 : 辐射式测温:全辐射高温计、亮度式高温 计、比色式高温计、红外热像仪 光谱测温 激光干涉测温 声波、微波测温
t90 / C T90 / K 273.15
二、国际温标
国际温标三要素:固定点、内插方程和内插 仪器。国际温标通过四个温区的固定点和各 种温度计确定T90。 在第一温区(0.65-5.00K),ITS-90规定由 3He和4He的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式来定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什么是国际实用温标?
国际实用温标是一个国际协议性温标,它与热力学温标相接近,而且复现精度高,使用方便。
从准确与实用出发,在1927年第七届国际计量大会上决定采用国际温标。
由于科学技术不断地发展,工业生产上的需要,国际温标不断修改,1975年第15届国际权度大会通过的《1968年国际实用温标-1975年修订版》,记为:IPTS-68(Rev-75)。
是1968年国际计量委员会对1948年国际实用温标(1960年修正版)作了重要修改而建立的。
1968年国际实用温标选取的方法是根据它所测定的温度可紧密接近热力学温度,而其差值应在目前测定准确度的极限之内。
1968年国际实用温标在国际实用开尔文温度和国际实用摄氏温度之间,用符号T68和t68来加以区分的。
T68和t68之间的关系是:t68=T68-273.15。
T68和t68的单位如在热力学温度T和摄氏温度t中一样,仍为开尔文(符号K)和摄氏度(符号℃)。
常用的换算公式是T=t+273.15。
由于IPTS-68温示存在一定的不足,国际计量委员会在18届国际计量大会第七号决议中,授权予1989年会议,通过了“1990年国际温标ITS-90”,用ITS-90温标替代IPTS-68。
我国自1994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ITS-90国际温标。
1990年国际温标(ITS-90)简介如下。
①温度单位
热力学温度(符号为T)是基本物理量,它的单位为开尔文(符号为K),定义为水三相点的热力学温度的1/273.15。
由于以前的温标定义中,使用了与273.15K(冰点)的差值来表示温度,因此现在仍保留这种方法。
根据上述定义,摄氏度的一度大小等于一开尔文,温差用摄氏度或开尔文来表示是等效的。
②国际温标ITS-90的通则
ITS-90由0.65K向上延伸,直到依据普朗克辐射定律,使用单色辐射实际可测量的最高温度。
国际温标ITS-90同时定义国际开尔文温度(符号为T90)和国际摄氏温度(符号为t90)
③ITS-90的定义
第一温区为0.65K到5.00K之间, T90由3He和4He的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式来定义。
第二温区为3.0K到氖三相点(24.5661K)之间,T90是用氦气体温度计来定义。
第二温区为平衡氢三相点(13.8033K)到银的凝固点(961.78℃)之间,T90是由铂电阻温
度计来定义.它使用一组规定的定义固定点及利用规定的内插法来分度。
银凝固点(961.78℃)以上的温区,T90是按普朗克辐射定律来定义的,复现仪器为光学高温计。
温度单位换算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