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塑生命》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再塑生命的人》PPT课件(第2课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再塑生命的人》PPT课件(第2课时)
环境描写将有什么奇迹发生,当时的我,经过数个星期的愤怒、苦恼, 已经疲倦不堪了。 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愤怒 、苦恼”“疲倦不堪”与后来感到生活的美好形成对比,表明莎莉文 老师对“我”生活态度的变化起了巨大的作用。
课文探究
第4段写出了作者当时是一种怎样的状态?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写出了作者当时在没有遇到莎莉文老师、没有受到莎莉文老师教育之前, 那种无助、彷徨、苦闷的心理状态,以及内心对“光明”的渴望。从侧面烘托 了老师对“我”的重要性,为下文的描述做铺垫。
分析讨论
写“我”在学习“杯”和“水”受挫后发脾气有何作用?
(1)真实地写出了“我”急于走出黑暗、沉寂的世界的不安心 理,表现了“我”学习之路的艰辛;(2)学习上的障碍让“我” 的性情变得更加反复无常,从侧面烘托了莎莉文老师富有爱 心、工作耐心细致的特点。
结合文章谈谈为什么说“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 由”。
课文探究
一个人握住了我的手,把我紧紧地抱在怀中。 此处描写莎莉文老师的动作,用意是什么?
一“握”一“抱”,不仅拉近了“我”与莎莉文老 师之间的情感距离,更形象地展示出莎莉 文老师母亲般的爱。
课文探究
我似乎能感觉得到,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 人——安妮·莎莉文老师。 这句话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
这句话深情地流露出“我”对莎莉文老师的无限感激。总领下文,是全 文的中心句。
课文探究
莎莉文老师又给“我”一个更大的新布娃娃,她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莎莉文老师又给“我”一个更大的新布娃娃,她这样做的目的是在比较中 教会“我”认知事物。说明老师为了开启“我”智慧的大门,是多么有耐心。
课文探究
作者为什么要叙述“我”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摩擦? 在这小小的矛盾冲突中,真实地再现了“我”急躁、乖戾的性格弱点。对 此,莎莉文老师既不是进行简单粗暴的体罚,也不是撒手不管,而是寻 找一种“我”乐意接受的、更有效的方法,从而侧面表现了老师工作耐心 的特点和出色的教育艺术。

《再塑生命》第二课时(2)_教师教案.doc

《再塑生命》第二课时(2)_教师教案.doc

《再塑生命》第二课时(2)_教师教案过桥北京景山学校特级教师马淑珍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包括一篇课文、一幅插图、七个生字、七个词语、四个新出现的部首和课后练习。

课文叙述了小时候热心帮助同学的一件事。

全文分两个自然段。

第一段只有一句话,讲雷锋小时候上学必须经过一座小桥。

第二段共有五句话,讲因为下雨,河水漫过了小桥,小同学上学遇到了困难,雷锋主动帮助小同学过桥。

教学重点是第二自然段。

难点是按汉字结构分析字形,理解、掌握新词(放在阅读教学中联系上下文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词义)。

二教学要求1.学会七个生字,理解掌握七个新词语,学会四个新部首。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雷锋叔叔热心帮助同学的助人为乐的精神。

三(一)课时内容安排:第一课时:借助拼音初读课文,提示生字词;学习认识七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初步理解词义。

第二课时:巩固复习生字词,分析讲解课文,指导朗读,复述,完成课后作业。

(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求:学会七个生字,要求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学会生字组成的新词,借助拼音,初步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出示课题,挂出雷锋的画像(或放投影片) 老师提问(以下”问”):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位叔叔吗?知道他是谁? 学生回答(以下”答”):雷锋叔叔。

老师板书(以下”板书”):”雷锋”,接着介绍雷锋的生平事迹。

(二)放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 (三)借助拼音,让学生读文(每个人都自读,读后教师提问题,学生回答,从回答中教师提示出生字词) 问:第一自然段里有几句话? 答:一句话。

问: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答:雷锋小时候上学必须经过一座小桥。

过(走过) 要问第二自然段里有几句话? 答:有五句话。

(请五名同学各读一句话) 学生每读完一句话,让学生用笔做个记号,五句全读完了,再让学生一句一句地认真读,读中教师板书出生字词:起(一起) 边(桥边) 放(放学) 又背(背过去)(背过来) (四)教学生认读生字词教师要按字形结构,帮助学生记忆分析字形。

《再塑生命》第2课时

《再塑生命》第2课时
文中,“再塑生命”是指“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本来,“在我的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但是,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这里的“光明”一词是用其喻义)。是莎莉文老师让“我”又回到自然,理解自然。莎莉文老师还教“我”懂得“什么是爱”。正如作者自己所说:“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用中国通俗的话说,就是“再生父母”。“再塑生命”一词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感激之情。
(1)她是一个求知欲极强、悟性极高、感情丰富的孩子。
(2)在学习过程中,她不单是用触觉感知着事物,更是用心灵体验着事物。
4.海伦是世界有名的残疾成功人士。培根论说人生时曾意味深长地称颂残疾人“总是和上帝扯平了的”。请学生联系阅读体验,列举古今中外那些付出坚苦卓绝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的事迹。
三、文章主旨
走进、体验自然
解释“爱”
(好学敏思、坚忍不拔、热爱生命)
无比的敬爱、感激
教学反思
本文叙述了莎莉文老师教“我”识字、认识事物的过程,赞扬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表达了“我”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崇敬之情。
四、写作特点
1.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
2.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
作业布置
基础训练
板书设计
再塑生命的人
海伦·凯勒
理解、关爱、教育
莎莉文老师 “我”
井房散步
(光明的使者、出色的教育艺术家)
2.概括莎莉文老师的形象。
莎莉文老师热爱海伦,对海伦的教育讲究方法艺术,做到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而且善于抓住教育时机,开启海伦的思维、智慧和情感。可以说,莎莉文是出色的教育艺术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0《再塑生命的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指导》适配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0《再塑生命的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指导》适配课件

(3)梳理莎莉文老师自己的成长经历,了解并理解“再塑生命人”—
———莎莉文老师,对“生命”和“再塑”,我们会有更深的认识。
教师批注:
例第四章《春风化雨————莎莉文老师的故事》
在 这一章中,莎莉文老师的成长经历也颇为坎坷。
在幼年背井离乡的生活中,莎莉文生活艰苦,遭遇
悲惨,荣幸的是,她也受到了许多人无私的关爱。
“波士顿之行”“世界博览会”“大学生活” ⑥参加社会活动。
(到铂金斯盲 “求学”
第三章
人学校与那里 “剑桥女子学校”
的盲童交朋友)“入学”
“鼓起勇气上台演讲”“热烈
的反战运动”“拍摄电影”等
教师批注:
在以上梳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 发现,“再塑生命”是一个循序渐 进的过程,是一个逐渐从封闭到打 开的过程。全书用细腻而生动的描 述,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盲女成长, 终成传奇的历程。而第26、33、 26、27、33、34、62、67、88、 108等页的相关内容都可见,莎莉 文老师非常重视心灵的塑造与品德
再塑生命的人
海伦凯勒
(第二课时)
二、以标题为纲目,理解全文内容 回溯原著,阅读整本书。
【任务四】撰写读书报告 1. 阅读原著,根据“阅读导引单”的提示展开深入思考,
并做批注,加深对《再塑生命的人》的理解。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阅ຫໍສະໝຸດ 导引单(1)从以下内容充实你对“再塑生命的人”的理解: ①在莎莉文老师来之前,小海伦是什么样的?你喜欢这个小孩吗? ②海伦·凯勒获得了哪些成绩?试着列一张清单,感受她成长的不易。 ③视察莎莉文老师的工作中的艰辛,体会“再塑”的艰巨与伟大。 ④是怎样的人生经历使得莎莉文老师能有“再塑生命”的爱心和能力?
教师批注:
在以上梳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 发现,“再塑生命”是一个循序渐 进的过程,是一个逐渐从封闭到打 开的过程。全书用细腻而生动的描 述,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盲女成长, 终成传奇的历程。而第26、33、 26、27、33、34、62、67、88、 108等页的相关内容都可见,莎莉 文老师非常重视心灵的塑造与品德 的修养。

2018年《再塑生命》第二课时-文档资料

2018年《再塑生命》第二课时-文档资料

《再塑生命》第二课时一、导入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两位伟大的女性——海伦凯勒、安妮莎莉文,并且了解了她们的感人事迹。

这节课我们再读课文,让我们一起走进她们的生活,去探索她们的内心世界。

二、分析我们已经理清了文章的结构,知道了文章有两条线索:一是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一是海伦凯勒的学习。

那么这节课的重点,我们要解决:莎莉文老师用了哪些高超的教学艺术来教育这个特殊的残疾儿童海伦凯勒的?海伦在老师的引导下又是怎样一步一步地从黑暗走向光明,从地狱走向天堂的呢?下面我们先看看上节课我给大家留下的讨论题。

请大家分组讨论。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配问题](幻灯片显示)1.莎莉文老师用什么样的方式教我识字?哪些词语反映出我学会拼写单词的过程和心情?(教师指导学生看课文的§6—§7,划出写莎莉文老师和海伦凯勒的句子,逐句分析并板书)2.当我“杯”“水”不分时,莎莉文老师用什么方法来引导我认识水的?当时我的感受如何?(指导学生看课文的§8—§13,明确:带我到井房让我亲身感受水,我的感受从书中划出并板书)3.莎莉文老师把对我的启蒙同大自然联系起来,请概述这件事,从此我对大自然有了什么新的感受?[指导学生看课文的§14—§21,明确:莎莉文老师带我走进大自然,我自己感受到了自然的真实面目,它有美好,也有残酷。

板书]这一部分写得非常优美,简直是一首散文诗,选取自己最喜欢的几句话为大家有感情的朗读。

说说为什么作者什么也看不见,却能感受到如此美的世界呢?[明确:心中有爱,我们应该珍惜自己一双明亮的眼睛,用心去感受我们看到的世界。

]4.在第三段中找出作者在掌握语言的过程中有哪些感受?[明确:艰辛而美妙]文中有几处探讨“什么是爱”的句子,找出来并说出它们的含义。

[明确:§27和§38,爱是发自内心的,爱摸不着,但却能感受到她带来的甜蜜。

《再塑生命的人》第二课时

《再塑生命的人》第二课时

7《再塑生命的人》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铺垫的概念及铺垫部分的内容。

2.关注细节描写,并深入理解“我”的心情和感受。

3.结合语境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重点难点】
关注细节描写,并深入理解“我”的心情和感受
一;导入
自学指导一
仔细阅读1——5段,看看作者在安妮·莎莉文老师出场前铺垫了哪些内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自学指导二:
再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我”学有收获后动作行为或心理活动的语句,画出这些语句,体味“我”学习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

二.合作探究
1.“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引发你怎样的联想?
2.海伦凯勒是一个残疾人,但她却说:“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她为什么这么说?
三.作业:
1.为什么海伦·凯勒称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5分)
2.爱并不是一个具体的可视可触的事物,可是在生活中我们却处处能感受到它的存在。

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爱”的体验。

要求用上比喻的修辞手法。

(4分)
板书设计:
莎莉文:热爱学生,教育有方,技能挂超。

海伦。

凯乐; 聪明好学,尊敬老师。

教学反思:
这堂课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的方式来迅速,准确地抓住中心,理解人物形象。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再塑生命的人》第二课时课件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再塑生命的人》第二课时课件

拓展延伸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像作者这样凭借坚强意志与命运进行抗争的杰出 人士,你还知道哪些?
“孔雀仙子”——邰【 tái】丽华
例:爱是冬日里的一束阳光,让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爱是沙漠里的一泓清泉,让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 爱是飘荡在黑夜里的一首歌,让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上的慰藉; 爱是一场洒落在久旱土地上的甘霖,使心灵枯萎的人感到情感上的滋润。 爱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使用权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 爱是洒在久旱大地上的一场甘霖 ,使孤苦无依的人即刻获得心灵的慰藉。
拓展延伸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像作者这样凭借坚强意志与命运进行抗争的杰出 人士,你还知道哪些?
富兰克林·罗斯福 (1882-1945)
美国政治家 41岁时因患脊髓灰质炎,下肢瘫痪……
是美国历史上唯一蝉联四届的总统。
拓展延伸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像作者这样凭借坚强意志与命运进行抗争的杰出 人士,你还知道哪些?
合作探究 5、文中“我”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请找出表示“我”的感情变 化的词语。
安静的等待、陌生 自豪、模仿 争执、发脾气 恍然大悟
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
合作探究 6、文中作者为什么说“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 快乐和自由”?这说明了什么?
去井房之前,作者处在黑暗而沉寂的世界中,陷进了痛苦的深渊。 去井房后,井房的经历不仅让海伦懂得了“水”这个词所表达的具体内容, 也让她第一次获得了事物的概念,获得了生命的意识和感情,也拥有了求知的 无比美好的感受。这是思维的一次飞跃。所以作者说“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 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由此“我”的生命旅程充满了崭新的希望。 说明老师教育艺术的成功。
合作探究 7、如何理解“记得那个美好的夜晚,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 喜悦,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 子吗?”这段话?

《再塑生命》第二课时

《再塑生命》第二课时

1、“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 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 慢地向对岸驶去,心儿怦怦直跳,唯恐发生意 外。”
运用比喻,十分形象地展示了坠入黑暗而沉 寂世界的海伦的心灵历程。
2、“我又获得了一种新的知识——大自然有 时也会向她的儿女开战,在她那温柔美丽的外 表下面还隐藏着利爪哩!”
19世纪出现了两个杰出的人物:一个 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
------马克.吐温
美国著名女 作家、教育家。 她被美国《时 代周刊》评选 为20世纪美国 十大英雄偶像。
Helen Keller (1880-1968)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海伦.凯勒
1、进一步通过阅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 内容、思路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拓展延伸
• 试列举古今中外那些付出艰辛努力而成功的残 疾人的事迹:
A、奥斯特洛夫斯基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B、贝多芬谱写《命运交响曲》; C、民间艺人阿炳奏响《二泉映月》; D、司马迁身受宫刑,完成《史记》; E、美国连任三届的总统、二次大战英雄罗斯福从小 患小儿麻痹症; F、张海迪自学成才; G、孙膑受宫刑,著《孙膑兵法》; I、埃及第一任教育部长、大作家塔哈· 侯赛因是盲人。
“无形的线条”就是“爱”,正是人们相互之 间有了爱的关心,爱的温暖,才使得生活充满了阳
1、海伦最终战胜困难,完成了生命的再
生。同学们你认为一个人要再塑生命需要具 备那些因素呢?
毅力:小海伦没有对认识文字放弃。 灵感:小海伦通过水受到了启发。
好老师:莎莉文小姐富有爱心且教学技 巧高超。
2、莎莉文老师教会海伦许多东西,
与自然的相处中感受自然的严厉、暴躁的一 面,以“利爪”形象说出。
3、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 快乐和自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晨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两位伟大的女性——海伦凯勒、安妮莎莉文,并且了解了她们的感人事迹。

这节课我们再读课文,让我们一起走进她们的生活,去探索她们的内心世界。

二、分析
我们已经理清了文章的结构,知道了文章有两条线索:一是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一是海伦凯勒的学习。

那么这节课的重点,我们要解决:莎莉文老师用了哪些高超的教学艺术来教育这个特殊的残疾儿童海伦凯勒的?海伦在老师的引导下又是怎样一步一步地从黑暗走向光明,从地狱走向天堂的呢?
下面我们先看看上节课我给大家留下的讨论题。

请大家分组讨论。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配问题]
【讨论题】(幻灯片显示)
1.莎莉文老师用什么样的方式教我识字?哪些词语反映出我学会拼写单词的过程和心情?(教师指导学生看课文的§6—§7,划出写莎莉文老师和海伦凯勒的句子,逐句分析并板书)2.当我“杯”“水”不分时,莎莉文老师用什么方法来引导我认识水的?当时我的感受如何?(指导学生看课文的§8—§13,明确:带我到井房让我亲身感受水,我的感受从书中划出关键词并板书)
3.莎莉文老师把对我的启蒙同大自然联系起来,请概述这件事,从此我对大自然有了什么新的感受?[指导学生看课文的§14—§21,明确:莎莉文老师带我走进大自然,我自己感受到了自然的真实面目,它有美好,也有残酷。

板书]
[明确:心中有爱,我们应该珍惜自己一双明亮的眼睛,用心去感受我们看到的世界。

] 【板书】:
再塑生命
莎莉文老师敬爱与感激海伦凯勒
游戏中教单词兴趣、模仿拼写、自豪
井房中让我感受水恍然大悟、理解奥秘、唤醒灵魂、启发新思想
带我走进大自然感到自然美好和残酷
引导我懂得“爱”艰辛、感觉到爱在穿梭
总结,通过大家的讨论,我们可以发现莎莉文老师热爱海伦,并用高超的教育艺术把海伦一步一步从黑暗沉寂的世界里解救出来。

小海伦也是一个好学、聪颖、敏锐、坚强的儿童,她克服自身的困难,不畏艰辛地学习,最终告别了黑暗,获得了心灵的光明。

三、下面还有两道附加的讨论题(幻灯片显示)
[提示:谁再塑了谁生命]
明确:“再塑生命”从字面上来理解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在本文中,再塑生命指:
(1)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了“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2)莎莉文老师让我回到自然,感悟自然。

(3)莎莉文老师还教我懂得了“什么是爱”。

海伦凯勒用此为题为了表达对莎莉文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感激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