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6.5 圆周运动教案6人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物理必修2精品教学设计2:6.1 圆周运动教案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物理必修2精品教学设计2:6.1 圆周运动教案

1 圆周运动『设计理念』新课标要求学生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积极的探究欲,望通过交流与合作,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所以要用合作探究与交流讨论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因此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自身经验,对生活中圆周运动进行探讨以及圆周运动和直线运动的对比学习,进而对圆周运动进行分析对物理知识进行了解与掌握,理解物理知识的内在价值,让学生全身性的投入到知识的构建中去。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继《曲线运动》、《质点在平面内的运动》以及《抛体运动的规律》之后的对曲线运动知识的加深,也是学习《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这两个知识的前提,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是本章重点。

教材通过实例,先介绍了圆周运动,接着引入了线速度和角速度的概念及转速、周期、频率的概念,最后分析了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

让学生理解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时刻在变。

『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和强烈的表现欲望,所以教师要采取鼓励机制,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热情。

此阶段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曲线运动》、《质点在平面内的运动》以及《抛体运动的规律》等知识点,对曲线运动有了一定的了解,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做了铺垫。

本节内容主要向学生介绍圆周运动的几个基本概念,也为学生接下来学习《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这两个知识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圆周运动是曲线运动的一种特殊情况,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实验和列举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并理解概念,做到理解和掌握圆周运动,同时掌握线速度v、角速度ω、周期T和转速n的意义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与转换帮助学生构建一个良好与完整的。

人教课标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圆周运动》教案-新版

人教课标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圆周运动》教案-新版

5.4 圆周运动【核心素养】通过《圆周运动》的学习过程,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总结、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让学生体会学科知识间的联系,建立普遍联系的观点。

使学生体会应用知识的乐趣。

【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圆周运动,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

2、知道线速度的物理意义、定义式、矢量性,知道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的特点。

3、知道角速度的物理意义、定义式及单位,了解转速和周期的关系。

4、掌握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掌握线速度与转速、周期的关系。

5、能在具体的情景中确定线速度和角速度与半径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线速度、角速度、周期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和应用,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

难点:角速度概念的理解和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曲线运动的理解。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播放视频:1. 花样滑冰;2. 太阳、地球、月球的运动;3. 电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实验(将三段视频剪辑成一个整体视频,配以音乐和旁白)观察1:时钟的秒针上一点的运动提出问题:这几个运动的轨迹形状怎样?运动具有什么共同特点?同学们还能举出几个例子吗?(它们绕圆心沿圆弧运动,轨迹是一个圆。

运动具有重复性。

)板书:5.4 圆周运动一、圆周运动:轨迹是圆周或圆周的一部分的运动。

屏幕展示:【月—地“对话”】(文字材料旁边配以三个天体围绕运动的动画)月亮绕地球运动,地球绕太阳运动,这两个运动都可看作是圆周运动,请看下面地球和月亮的“对话”,地球说:你怎么走得这么慢?我绕太阳运动1 s要走29.79 km,你运动1 s才走1.02km,但月亮说:不能这样说吧?你一年才绕一圈,我27.3天绕了一圈,到底谁转得慢呢?提出问题:如果它们俩个来找你当裁判长,你认为怎样裁判比较公平合理呢?这个问题涉及到如何来比较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快慢,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来解决的问题。

那么,要比较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快慢,同学们有哪些方法呢?(展示动画:两质点做快慢不同的匀速圆周运动)鼓励同学大胆猜想,说出自己的方法:(4种猜想或更多)猜想1:比较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圆弧长短;猜想2:比较物体在一段时间内半径转过的角度大小;猜想3:比较物体转过一圈所用时间的多少;猜想4:比较物体在一段时间内转过的圈数。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圆周运动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圆周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线速度的概念,知道它就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瞬时速度、理解角速度和周期的概念,会用它们的公式进行计算。
2、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之间的关系:v=rω=2πr/T;
3、理解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极限法理解线速度的瞬时性。
2、运用数学知识推导角速度的单位。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教学过程
学生讨论、探究
教师指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提纲导学)
课堂练习:指导学生思考
课堂小结:
知识
方法、学科思想
留白
课下练习
复习提问:物体做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的条件是什么?简述其运动特点和描述方法
播放动画并指导学生观看,由学生的结论引入课题
教师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圆周运动的实例
教师运用屏幕上图片的动画将学生带入情景课堂,让学生通过阅读、观察、总结、归纳,从而产生认知需求,通过分析、对比、数学推导、极限等方法一步一步体验探究物理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总结归纳、运用数学推导解决物理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等能力,在研究“匀速圆周运动与一般曲线运动的关系”时通过极限法渗透“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思想。
, ,
三、匀速圆周运动特点:
.线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时刻改变
角速度、周期、频率不变
是一种变速、周期性运动
④(引导学生运用极限法去思考)
曲线上任意极小的一小段运动可以看作圆周运动
培养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巩固概念
培养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巩固、应用已
学知识,并得到升华
渗透“变与不变”的思想
通过极限法渗透“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思想
鼓励学生发言,增强学生的自信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教案-5._圆周运动_教学设计_教案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教案-5._圆周运动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生活中常见圆周运动,会分析常见圆周运动向心力来源。

2.能定性分析火车弯道外轨比內轨高的设计原理。

3.能定量分析汽车过拱形桥最高点和过凹形桥最低点的压力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研究生活中的圆周运动,学会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程序和方法.
2.通过水平面内与竖直面内圆周运动的比较,学会比较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关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2.培养学生用理论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与习惯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会分析常见圆周运动向心力来源沽审斡难
教学难点:明确匀速圆周运动的产生条件,掌握向心力公式的应用沽审斡难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圆周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圆周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圆周运动》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圆周运动》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理解线速度的概念,知道它就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瞬时速度;理解角速度和周期的概念,会用它们的公式进行计算;(2)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之间的关系:v=rω=2πr/T;(3)理解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

2.过程与方法(1)学会用比值定义法来描述物理量。

(2)会用有关公式求简单的线速度、角速度的大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极限思想和数学知识的应用,体会学科知识间的联系,建立普遍联系的观点。

(2)体会应用知识的乐趣.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概念及引入的过程,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2)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

2.教学难点:(1)线速度、角速度的物理意义及概念引入的必要性。

(2)理解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

三、教学方法演示实验、展示图片、观看视频、动画;讨论、讲授、推理、概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认识圆周运动)1.演示小球在水平面内圆周运动。

2.展示自行车、钟表、电风扇等图片。

3.观看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动画。

4.观看花样滑冰视频。

通过演示实验、展示图片、观看视频、动画,让学生认识圆周运动的特点,从而提出问题:它们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点?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问题情景,从中找到它们的运动特点,归纳总结出相关的物理知识。

结论:它们的轨迹是一个圆学生动手,分组实践,观察自行车的传动装置,思考与讨论:自行车的大齿轮,小齿轮,后轮中的质点都在做圆周运动。

比较哪些点运动得更快些?说说你比较的理由。

讨论后,展示自行车传动装置图片(或视频),进一步提问:如何比较物体圆周运动快慢?师生共同分析,小结可能的比较方法:方案1:比较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圆弧长短方案2:比较物体在一段时间内半径转过的角度大小方案3:比较物体转过一圈所用时间的多少方案4:比较物体在一段时间内转过的圈数(二)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1.生阅读课文有关内容,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1)线速度是怎么定义的?单位是什么?(2)线速度的方向怎样?请说出圆周运动的速度方向是怎么确定的。

高中物理圆周运动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圆周运动教学设计

《圆周运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什么是圆周运动,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

②知道线速度和角速度的物理意义、定义式、单位、矢量性,了解转速与周期的意义。

③掌握线速度、角速度、周期(转速)之间的关系,并能在具体情境中应用之。

2.过程与方法①联系日常生活中所观察到的各种圆周运动,总结出共同特点。

②通过分组实验,归纳总结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方法及各物理量间的关系。

③通过计算得出自行车前进的速度表达式并引出无级变速模型的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经历线速度、角速度概念由来的理论探究过程,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

②通过极限思想和数学知识的应用,体会学科间知识的联系,建立普遍联系的观点。

③通过从多级变速到无级变速的学习,使学生知道物理的意义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巨大影响。

二、教学分析1.内容分析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必修2第五章《曲线运动》,圆周运动虽是一种运动的理想化模型,但具有普遍性——与日常生产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基础性——为以后学习天体等问题打下了知识基础;典型性——是高中阶段两种特殊曲线运动之一。

基于以上特点,本节课中的圆周运动限定在质点的运动模型而不是刚体转动模型,这样便于师生把着眼点放在概念的理解和联系上,从而使得教学有清晰的组织结构。

2.学生分析学生在知识上已经知道如何比较直线运动的快慢、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及其瞬时速度方向为切线方向、数学上是如何表示角度的大小;在能力上已经具有一定的自主构建新知识框架的能力,可以从已知的物理现象与规律迁移至新的现象与规律;在科学探究方法上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极限思想。

但学生对曲线运动的认识比较肤浅,不善于从多方面多角度地研究一个问题。

3.重点难点①教学重点:多角度描述圆周运动的快慢。

②教学难点:理解描述圆周运动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掌握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要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法国生物学家贝尔纳指出,良好的学习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天赋才能,而拙劣的学习方法则阻碍天赋才能的发挥。

圆周运动教案高中物理

圆周运动教案高中物理

圆周运动教案高中物理
教学目标:
1. 理解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物理规律;
2. 掌握计算圆周运动的相关物理量的方法;
3. 能够应用圆周运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1. 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
2.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关系;
3. 圆周运动的加速度;
4. 离心力和向心力的概念。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人在旋转木马上的动作引入圆周运动的概念;
2. 讲解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并介绍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
3. 引入圆周运动的加速度,讲解圆周运动中的加速度公式,并进行相关计算练习;
4. 探讨离心力和向心力的概念,并进行实验演示;
5. 总结圆周运动的相关知识点,并进行课堂练习。

教学资料:
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实验器材:旋转木马、绳子、小物体等。

教学评估:
1. 课堂练习: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检测他们对圆周运动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进行一个圆周运动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评价他们对圆周运动的掌握情况。

教学延伸:
1. 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个圆周运动实验,并进行展示;
2.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现象,让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

教学反馈:
1. 收集学生的课堂练习和实验报告,对其进行评价和反馈;
2. 进行课后跟踪,通过小测验检查学生对圆周运动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圆周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圆周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圆周运动》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圆周运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圆周运动》是人教版必修二第五第五个课题。

在此之前呢,学生们已经学过曲线运动,抛体运动以及平抛运动的规律,这位过度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

众所周知圆周运动是高中课本里面学习的运动里面的基本运动之一,因此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知识的基础,它在教材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设计思路:课题引入—问题引领—知识总结—知识运用—方法总结—巩固训练—知识回扣教学目标1.认识圆周运动的特点,掌握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2.体会匀速圆周运动的实质——线速度不断变化的变速运动,角速度不变.3.掌握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之间的关系,会用相关公式求解分析实际问题.重点难点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公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易错问题1.对匀速圆周运动中“匀速”的理解2.v、ω、r之间关系的应用.导入新课前面两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种特殊的曲线运动—平抛,今天我们学习另一种特殊的曲线运动——圆周运动。

进行新课一、圆周运动首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6页,回答下列问题:1.这些实例的运动轨迹是什么,做何种运动?如果让你给圆周运动下一个定义,应该怎么描述?你还能举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例么?2. 在以上的例子中,你能说出哪些物体(点)运动得快,哪些物体(点)运动得慢?(对于自行车上各点的快慢,学生意见不同,不要立即否定或肯定,先引导学生去想如何比较?-引出线速度)二、线速度让学生阅读课本16页—17页,回答下列问题:1.类比直线运动,你有什么方法可以比较做圆周运动物体的快慢?2.如何求出t时刻线速度的瞬时值?矢量?标量?方向?单位?3.何为匀速圆周运动,它有何特点?(回扣上面自行车比较快慢的问题,指出这里的结论)演练:1、关于匀速圆周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匀速圆周运动是匀速运动B.匀速圆周运动的速率不变.匀速圆周运动在任何相等时间里,质点的位移都相同D.匀速圆周运动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里,质点通过的路程都相等变式题1、关于匀速圆周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线速度不变的运动B、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弧长相等、相等的时间里发生的位移相同D、是线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通过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它走过的弧长与对应的圆心角成正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匀速圆周运动●本节教材分析本节课从运动学的角度来研究匀速圆周运动,围绕着如何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快慢展开,要求理清各个物理量的相互关系,并能在具体的问题中加以应用.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都是用来描述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用线速度比较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快慢时,质点运动的圆周半径必须是相同的;用周期和角速度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快慢程度时,则不必考虑圆周的半径.在教学时应指明,我们可根据研究问题的方便,选用不同的描述方法.在匀速圆周运动中,周期和角速度这两个量是不随时间而变化的,线速度则是随时间而变化的.因为线速度是匀速圆周运动的瞬时速度,其大小虽然不变,但它的方向却是时刻改变的.因此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匀速圆周运动中的“匀速”是相对线速度的大小不变而言的.●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2.理解什么是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3.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之间的关系.二、能力目标学会根据匀速圆周运动的有关公式分析和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物理概念的学习方法.三、德育目标通过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侧面进行研究,同时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要学会全面地认识问题的方法.●教学重点1.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2.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以及各物理量之间的联系.●教学难点理解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各个物理量之间的联系.●教学方法讲授法、推理归纳法、比较分析法、分层教学法.●教学用具投影仪、CAI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投影]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与角速度的概念.2.掌握线速度与角速度的计算公式及两者的联系.学习目标完成过程一、导入新课1.实例观察[录像剪辑]地球和各个行星绕太阳的运动.转动的电唱机上每一点的运动.电风扇转动时各点的运动.2.归纳导入[学生观察]这几个运动的共同点是其轨迹是圆周.[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最简单的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二、新课教学(一)匀速圆周运动1.圆周运动轨迹是圆周的运动[CAI课件模拟]①变速圆周运动实例②匀速圆周运动实例[归纳]设疑过渡圆周运动包括匀速圆周运动和变速圆周运动,二者如何区分呢?[学生活动设计]①再次观察两运动②提示观察重点后再观察观察重点:相等时间内通过的弧长关系.[学生归纳]①变速圆周运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弧长不等.②匀速圆周运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弧长相等.2.匀速圆周运动[学生概括,教师总结]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如果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圆弧长度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圆周运动.[说明](1)匀速圆周运动是最简单的圆周运动,类似于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直线运动.(2)其轨迹是圆周,是曲线,所以说是曲线运动.[过渡多媒体展示]一个电风扇选用不同的档位时,叶片转动快慢不同,但都是匀速圆周运动.[设疑]那如何来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快慢呢?(二)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1.线速度[教学设计]给出阅读提纲,学生先归纳,然后师生互动加深学习.[投影]阅读提纲(1)线速度的物理意义(2)线速度的定义(3)线速度的定义式(4)线速度的方向(5)匀速圆周运动的“匀速”同“匀速直线运动”的“匀速”一样吗? [学生活动设计](1)结合阅读提纲阅读课本内容(2)尝试自己归纳知识点(3)交流讨论,查缺补漏[师生互动]投影知识点并点评(1)物理意义:描述质点沿圆周运动的快慢.(2)定义:质点做圆周运动通过的弧长和所用时间t 的比值叫做线速度.(比值定义法)(3)大小:v =t s.单位:m/s(s 是弧长,非位移)(4)方向:在圆周各点的切线上(5)“匀速圆周运动”中的“匀速”指的速度的大小不变,即速率不变;而“匀速直线运动”中的“匀速”指的速度不变是大小方向都不变,二者并不相同. [结论]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2.角速度[CAI 课件]模拟唱片运动.在其上放一物体随唱片做匀速圆周运动.特写其与圆心的连线及其扫过的面积.[学生活动设计]①仔细观察各种情况,注意特写.②尝试自己归纳知识点.[教师提示,学生归纳](1)物理意义:描述质点转过的圆心角的快慢.(2)定义:在匀速圆周运动中,连接运动质点和圆心的半径转过的角度ϕ跟所用时间t 的比值,就是质点运动的角速度.(3)定义式:=t ϕ,单位:rad/s .3.周期和频率[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相关内容类比归纳知识点[师生互动,查缺补漏](1)周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单位:秒(s)符号T .(2)频率:物体在1 s 内(单位时间)完成匀速圆周运动的圈数.单位:赫兹(Hz)或s -1,符号f .(3)二者关系:互为倒数即T ·f =1(4)物理意义:都是描述物体做圆周运动快慢的.(5)相关链接:转速:单位时间内转过的圈数[说明]:(1)实际应用较多.(2)同频率,符号n.(3)单位.转/秒(r/s).[点拨应用]一个质点绕半径为r的圆周匀速运动,它的周期为T,试求质点的线速度v和角速度.[学生活动设计]A层次:独立思考求解.B、C层次:尽可能独自结合定义求解.[结论]投影同学的解题结果.v=T rπ2=Tπ2(三)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关系1.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学生推导][补充推导][讨论]v=r的讨论[学生活动设计][投影展示成果](1)r 一定时,v与成正比.(2)v一定时,与r成反比.(3)一定时,v与r成正比.[CAI课件模拟]如下图靠皮带传送的两轮不打滑时,轮边缘上的点的线速度相等,因为在相等时间内边缘上各点走过的弧长相等.共轴转动的A、C两点与圆心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转过相同的角度,所以它们的角速度一样.[CAI课件模拟]如下图观察并分析A、B两点的线速度及A、C两点的角速度的关系.学生讨论得到:齿轮传动时,接触点处速度大小、方向都相同,因此轮缘上各个点线速度大小相等,同一轮上各点的角速度相等.2.v=2r/T=2r·f.=2/T=2·f[强化训练]如图所示为一皮带传动装置,右轮的半径为r,a是它边缘上的一点,左侧是一轮轴,大轮的半径为4r,小轮的半径为2r,b点在小轮上,到小轮中心的距离为r,c点和d点分别位于小轮和大轮的边缘上,若在传动中皮带不打滑,则()A.a点与b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B.a点与b点的角速度大小相等C.a点与c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D.a点与d点的角速度大小相等[学生讨论解答][师生互动释疑]因为右轮和左侧小轮靠皮带传送而不打滑,所以va =vc,选项C正确.又b、c、d 绕同一轴转动,因此b =c=d由a =ccaarvrv21=2c.选项B错误.由vb =brb=c·21rc=21vc=21va.选项A错误.由a =va/ra=ccrv21=2c又c =d所以a =2d选项D错误.[题后总结]这类问题的解题关键在于确定各个点是线速度相等还是角速度相等.要都看不出来则借助中间量推导.三、小结[学生活动设计]分别独自归纳小结本节知识点[注意]各量的同与不同.[讨论]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线速度是3×104 m/s,角速度是2×10-7 rad/s 分析为什么引入两个速度.[结论]二者各有局限性.四、作业1.复习本节知识点2.课后作业3.预习下节内容4.思考题地球半径R=6400 km,站在赤道上的人和站在北纬60°的人随地球转动的角速度多大?它们的线速度多大?参考答案:A =B=7.2×10-5 rad/sv A =460.8 m/s vB=230.4 m/s五、板书设计六、本节优化训练设计1.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10 s内沿半径为20 m的圆周运动了100 m,则其线速度为________,角速度为________,周期为________.2.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哪些物理量不变( )A.速度B.速率C.相对圆心的位移D.加速度3.关于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线速度大的角速度一定大B.线速度大的周期一定小C.角速度大的半径一定小D.角速度大的周期一定小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匀速圆周运动中线速度是恒量,角速度也是恒量B.在匀速圆周运动中线速度是变量,角速度是恒量C.线速度是矢量,其方向是圆周的切线方向,而是角速度D.线速度是矢量5.A、B两质点分别做匀速圆周运动,若在相同的时间内,它们通过的弧长之比sA ∶sB=2∶3.而转过的角度之比A∶B=3∶2.则它们的周期之比TA∶TB=________.线速度之比vA ∶vB=________.6.汽车车轮半径为1.2 m,行驶速率为72 km/h,设汽车与地面不打滑,在行驶中车轮的角速度是________,其转速是________.7.为了测定子弹的飞行速度,在一根水平放置的轴杆上固定着两个薄圆盘a、b,a、b平行相距2 m,轴杆的转速为3600 r/min,子弹穿过两盘留下两个弹孔a、b,测得两孔所在的半径间的夹角为30°,如图所示则该子弹的速度是( )A.360 m/s B.720 m/sC.1440 m/s D.1080 m/s8.如下图所示,一个物体环绕中心线OO′以角速度转动,则( )A.A、B两点的角速度相等B.A、B两点的线速度相等C.若=30°,则vA ∶vB=3∶2D.以上答案都不对9.如左下图,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有A、B两物体,A物体从a点起以角速度做半径为R 的匀速圆周运动,同时B 物体从圆心O 点处自由下落,若要A 、B 两物体在d 点相遇,求角速度必须满足的条件.10.半径为R 的大圆盘以角速度旋转,如右上图所示,有人在盘边P 点上随盘转动,他想用枪击中圆盘中心的目标O ,若子弹速度为v 0,则( ) A .枪应瞄准目标O 射击 B .枪应向PO 右方偏过射击,而cos =R/v 0 C .枪应向PO 左方偏过射击,而tan =R/v 0 D .枪应向PO 左方偏过射击,而sin=R/v 0参考答案:1.10 m/s 0.5 rad/s 12.57 s 2.B 3.D 4.BD 5.2∶3 2∶36.16.7 rad/s 2.65r/s 7.C 8.AC9.=2k+23R g 210.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