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_2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3_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训练含解析湘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3_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训练含解析湘教版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选择题下图示意秦岭地区森林植被生长季始期(甲)和生长季末期(乙)与海拔之间的关系。

读图,完成第1—3题。

1.秦岭地区森林植被( )A.生长季山上比山麓长B.生长季末期南坡比北坡早C.生长季山上比山麓短D.生长季始期南坡比北坡迟2.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图中甲、乙( )A.相互靠近 B.上下远离C.同时下降 D.同时上升3.推测南、北坡水热差异最小处位于海拔( )A.500 m以下B.1000~1500 mC.2000~2500 m D.3000~3500 m【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该地森林植被生长季始期随海拔高度升高而推迟,生长季末期随海拔高度升高而提前,森林植被生长季是生长季始期到生长季末期的时间,因此图示海拔越高生长季越短,故生长季山上比山麓短,A错误、C正确;秦岭山区的南坡为阳坡,热量条件相对较好,生长季始期较早,生长季末期较迟,因此B、D错误。

故选C。

第2题,随着全球变暖,热量条件变好,森林植被生长季始期提前,生长季末期延迟,故图中甲位置下降,乙位置上升,即上下远离,B正确。

故选B。

第3题,随着海拔升高,山坡面积缩小,南、北坡相隔距离缩短,水热交换增多,森林植被生长的水热条件差异减小,因此南、北坡水热差异最小处位于秦岭山顶附近,在4个选项中,选项D海拔最高,最接近山顶附近,故选D。

【答案】(2020·河北衡水高三期末)植被指数是对地面植被生长和覆盖状况的度量,指数越大,地面植被生长越好,覆盖状况越好。

增强植被指数(EVI)可以指示不同海拔、不同地貌类型的植被变化。

下图示意我国某河流上游河谷植被类型及EVI垂直变化。

近几十年来该地区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

读图,完成第4—6题。

4.图中P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A.热带季雨林B.热带草原C.亚热带阔叶灌丛D.落叶阔叶林5.近几十年来,该河谷植被类型生长条件会有所改善的是( )A.P植被类型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亚热带山地针叶林D.高寒蒿草杂类草草甸6.该河流可能是( )A.岷江B.珠江C.湘江D.淮河【解析】第4题,据图可知,EVI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开始向上下减少,说明P植被类型植被覆盖状况低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故P处可能是灌丛,C正确。

3.3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3.3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下图ab山体所属的半球? 2若海拔相同, 纬度较低的是哪座山? 3反之若纬度相同,海拔较高的是哪座山?
(
下列四幅山地垂直带谱中,位于北半球暖温带的是 )
垂直自然带中判断雪线的方法
1、纬度低雪线低 2、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 3、迎风破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有迎风坡优 先考虑迎风坡,其他不用考虑)
(二)
(三)
(四)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的更替
又称为从赤道向两极
其表现形式是:
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三)
(二)
(一)
请将景观图片按照 说一说你发 形成这样地域 试着分析形成 合理的次序放到底 现了什么规 差异的主要因 这种规律的根 图相应位置。 律? 素是什么? 本原因?
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更替
1、山体基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
2、 在一定高度下纬度越低山地的自然带数目越 多,越往高纬山地的垂直带谱越简单。 3、若在同一纬度的山,海拔越高,垂直带谱越 丰富。 4、同一自然带阳坡自然带生长高度高,阴坡 低(北半球山南水北是阳坡) 5、垂直地带性和纬度地带性自然带的分布 有一定的相似性
下图为地表两座山体的植被分布情况
自 然 地 理 环 境 的 差 异 性
地球表层差 异性的表现
纬度地带分异 干湿度地带分异 地域分异 基本规律 垂直分异 地方性分异
GO
GO
GO
GO
珠穆朗玛峰
积雪冰川带
5500 高寒荒漠带 4800 4500 垂 直 地 带 性 高山草甸林带 高山灌木林带 高山针叶林带
3900
高山针阔混交林带
2500 常绿阔叶林带
练习: D (1)沿直线AB反映了陆地环境地域差异 从沿海向内陆 ____________的分异,决定这一分异规律 最主要的因素是______。

3.3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3.3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路线一:从海口到北京
(一)、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1.图中的每一自然带都沿什么方向延伸? 温带草原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热带季雨林 3.产生这种自然带在南北方向上 发生更替的主带因素是什么? 2.图中的各自然带沿什么方向更替 (变化)?
东西
方向,即 纬线 方向。
40° N
30° N
20° N
南北 方向,即 纬度变化方向。
我们把这种延纬线延伸、随纬度更 替(变化)的呈带状分布的地域差 异称为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又称为 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
热量
路线二:从北京到塔里木
(二)、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100° E 110° E 120°E
1.图中每一自然带都沿什么向延伸, 垂直方向更替
主导因素 典型地区
降水、温度 中低纬度高山地区 喜马拉雅山
典型例子
重点突破 影响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 纬度越低,越复杂 纬度越高,越简单
纬度
山体越高,越复杂 山体高度 山体越低,越简单
P81活动2(1)为什么珠穆朗玛峰南坡出现的自然带谱比北坡复杂? 南坡纬度低、海拔低、相对高度大,所以自然带谱比北坡复杂
四、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因地制宜
平原 山地 池塘 草地
林果业
渔业 牧业 种植业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要求人类在大农业(种植业、林业、 牧业、渔业)生产中,应该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亚寒带针叶林带
700
500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 温带荒漠带 温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0 带 带 40 地中海气候 0 35 草 草 亚热带常绿 亚热带季风气候 原 原 硬叶林带 带 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300 250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荒漠带 热带季风气候 200 热带季雨林带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草原带 100 100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带 00 0 0 大陆西岸 内陆 大陆东岸

3.3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3.3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土壤
参考P85图3-17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
自然带
分布 湿润和半湿润 地区(年降水 量>450mm 半湿润、半干 旱的内陆地区 (年降水量 250∽450mm)
植被
因热量或水分条件差异 分出的种类
森林自 然带
森林
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 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 林带和寒带苔原带
热带草原自然带
温阔 带叶 落林 叶带
水分
降水从沿海 到内陆的降 低
从山麓
高山灌木林带 高山针叶林带 高山针阔叶混交林带 常绿阔叶林带
热量 水分
地势
P81活动2 (1)为什么珠穆朗玛峰南坡出现的自然带谱比北坡复杂?
南坡①纬度低、②山麓海拔低、相对高度大,③且处于迎风坡, 水热状况的变化比北坡复杂,所以自然带谱比北坡复杂
B
北回归线
赤道
A
C
南回归线
D
地域分异规律,它是以 热量 为基础的。
F
E
4、马达加斯加岛东侧虽然远离赤道,但依然形成了热带雨林带,
暖流和信风 。 (非地带性)
温馨提示: 1、考验你的观察力——你能通过图示信息找出两山 的差异吗?越多越好。 2、考验你的分析能力——你能分析所找出的差异产 生的原因吗?这能为区别两山提供证据吗?
A山 B B山
迎风坡
线路 A线- 从非洲 赤道向 北至欧 洲北部
地域分 自然带变化与更替方向 异规律 苔原带 纬度地 亚寒带针叶林带 带分异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规律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热带荒漠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雨林带
纬 度 变 化
热量
太阳辐射 随纬度的 增高而减 少
B线- 从欧洲 西海岸 至渤海 沿岸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分布 规律
图示 地形海拔 水热差异 中低纬度的 高山地区
成因
热量差异
水分差异
明显 低纬、高纬地区 地区
中纬地区
P81活动2(1)为什么珠穆朗玛峰南坡出现的自然带谱比北坡复杂? 南坡纬度低、海拔低、相对高度大,所以自然带谱比北坡复杂
(2)比较珠峰南坡 和北坡降水量的差异 并解释原因
珠 穆 朗 玛 峰 垂 直 自 然 带
如: 乞力马扎罗山 ( 海拔5895米,3 °S) 麦金利山 (海拔6194米,63°N)
前者垂直分带现象更明显
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垂直分异现象越明显
地带性分异规律
类型
纬度地带性 (赤道到两极) 南北更替 东西延伸
干湿度地带性 (沿海到内陆)
东西更替 南北延伸
垂直地带性 (山麓到山顶)
垂直更替 水平延伸
中纬度 地区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亚热 带季 风气候 热带季风 气候
原 荒漠 带 亚热带常 带 绿硬叶林 带 热带荒漠带
温带落 温 叶阔叶 带 草 温带 林带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23°26N 低纬度 地区
亚热带常 绿阔叶林 带
热带草原带 0°
热带雨林带
热带季雨林带
3. 垂直分异规律
从欧洲西海岸出发,沿北纬40º纬线向东前进,想一想, 自然景观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
地带性分异规律
类型
纬度地带性 (赤道到两极) 南北更替 东西延伸
干湿度地带性 (沿海到内陆)
东西更替 南北延伸
垂直地带性
分布 规律
图示
成因
热量差异
水分差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2) - 垂直地带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2) - 垂直地带性

(A)


然带的种类更丰富。
问题导学 读图思考:两山雪线高度的分布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
热带草原带
点拨精讲
雪线高度的判断
雪线:常年积雪带的下界,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
• 雪线以上年降雪量大于年消融量,降雪逐年加积,形成常
年积雪(或称万年积雪),进而发育成冰川。
• 雪线是一种气候标志线。其分布高度主要决定于气温、降 水量和坡度、坡向等条件。
主要表现: ① 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 ② 改变了地带性分布的自然带; ③ 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受到约束; ④ 自然地理现象的斑块状分布。
思考:如何理解非地带性分布中缺失、改变、约束、斑点状分布 这几个词?
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点拨精讲
非地带性现象
金榜108页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影响因素
地带性自然带 的缺失
影响因素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 递减
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递减
形成基础
热量
水分变化
更替方向
南北方向 (纬度变化方向)
东西方向 (经度变化方向)
典型地区
低纬和高纬地区
中纬度地区
问题导学 垂直带谱的更替与哪种水平分异规律的带谱更替规律相似? 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
热带草原带
问题导学 ABCD为不同纬度的高大山脉,BCD海拔高度相近。读图回答: 1. 判断各山脉山麓的自然带类型。与山地所在的水平带一致 2. 秦岭是我国重要地理界线,试写出秦岭南、北坡的垂直带谱。 垂直带谱与其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上的水平地带带谱相似。 3. 四山中垂直带数目最多的是__B__山。(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通用10篇)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通用10篇)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通用10篇)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篇1课题: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认识课标:认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理解自然带的形成和地域水平分异规律、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规律、世界特殊地区的自然带成因。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农业生产关系聚焦高考: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密切,对于人类如何利用环境资源发展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指导意义。

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情况,结合目前高考以能力立意为主的思想,根据本节知识特点,其命题趋势将侧重于案例分析,运用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将与世界农业地域类型结合。

复习重点:陆地环境地域差异性的表现及原因复习难点:理解陆地环境地域差异性的表现及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平地与南北白山坡差异的原因。

山地自然带分异规律的归属是易错之处。

教学方法:学案导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谈话法、案例法、归纳法、学习方法指导:本课内容理论性、专业性和综合性都很强,对多数学生来说比较深奥难懂,因此需联系已有知识进行综合分析、整体理解,如将“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与“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及“世界洋流分布图”等通过迭加、进行比较,并找出内在联系,增进理解,同时培养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课前准备:多媒体及学生学习的学案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引导学生读家乡的五幅图分析思考请同学们描述家乡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复习巩固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特点。

新课教学:引导学生结合探究活动一完成探究活动二理解自然带的概念及其成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的关系。

课题: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自然带1 自然带的概念及其成因(板书)指导学生完成探究活动三帮助学生理解自然带的名称、自然带在分布上与气候的关系、自然带的界线2 自然带的名称、分布及其界线(板书)指导学生完成探究活动四帮助学生归纳总结自然带的水平分异规律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一)水平分异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与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板书)分异规律形成基础影响因素分布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指导学生完成探究活动五帮助学生归纳总结自然带的由山麓至山顶的分异规律(二)由山麓至山顶的分异规律(板书)指导学生完成探究活动六帮助学生归纳总结自然带的非地带性(三)非地带性:---局部环境因素的差异(板书)分布规律典型地区影响因素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南半球缺失、改变了地带性分布的自然带南美南部东西两侧分别是和自然带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范围受到约束南、北美洲西部各自然带沿延伸自然地理现象的斑状分布荒漠中的绿洲(例:我国新疆、山麓地带分布的绿洲);四川盆地的土大陆东西两侧自然带分布纬度位置的差异亚欧大陆亚寒带针叶林带,大陆西岸分布纬度,大陆东岸分布纬度指导学生完成探究活动七帮助学生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与农业生产的关系三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板书)巩固提高:指导学生完成学案中的反馈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教与学评估:结合板书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所学内容并指导学生对学习目标进行评估以便今后教师调整教学和学生课后的复习巩固。

2021年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精品教案:3.3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第2课时

2021年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精品教案:3.3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第2课时

第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复习提问)1.自然地理环境为什么存在地域差异性?2.假如你从北京向西始终走到乌鲁木齐,沿途自然景观有什么变化?这反映了什么地域分异规律?生(回答)1.陆地上不同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

2.依次为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等自然景观。

这反映了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推动新课师出示“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

为什么低纬和高纬地区自然带东西延长,而中纬地区自然带东西更替?(同学思考回答后,老师总结归纳)师投影:师读图说出中纬度大陆东岸自然带的类型。

生在中纬度大陆东岸由低纬到高纬依次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

师中纬度大陆西岸自然带随纬度由低到高如何变化?生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师亚热带大陆东西两岸自然带是否一样?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呢?生不一样。

亚热带大陆西岸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东岸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大陆东西两岸气候类型不同。

师气候类型是自然带形成的基础,一般来说,不同的气候会形成不同的自然景观。

对比世界陆地自然带和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请比较自然带与气候带有什么区分和联系。

生争辩后回答。

区分:气候带只反映气候规律,自然带反映气候、土壤、动植物等地理事物构成的自然环境整体。

联系:气候是构成自然带的最活跃的因素,气候带是划分自然带的基础。

(如下图)投影:师亚热带大陆东西两岸气候特征有何不同?生西岸是地中海气候,夏季酷热干燥,冬季温存多雨;东岸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投影: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代表植物——油橄榄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树种——樟树。

(提示同学留意观看两种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特征,思考存在差异的缘由)师请大家观看比较这两种气候下生长的植被,在外形特征上有何不同?为什么会不同?(同学争辩,老师总结)师地中海气候夏天酷热干燥,植物需要削减蒸腾作用,避开大量散失水分,所以为了适应这种气候,硬叶林带的植物通常皮厚叶小,表面有腊质,果实皮也较厚;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的叶片较大,表面无腊质,缘由是这里的气候特征是雨热同期,植物有足够的水分供应蒸腾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问题1
什么是陆地自然带?根据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某一地区的气候与其植被、土壤之间有何关系?
一、地域分异规律
问题2:
什么是地域分异?什么是地域分异规律?地域分异规律有哪些?
问题3:
这些地域分异规律有什么特点?影响因素是什么?
二、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判读及应用
问题4
(1)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与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相似吗?其山麓基带怎样判断?
(2) 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发育程度(垂直自然带数量的多少)与该山地所处的纬度与海拔高度有什么关系?
纬度愈——,海拔愈——,垂直自然带谱数量越多;相对高度越大则垂直自然带谱数量越——(多或少)。

(3) 同一自然带的海拔高度与所处的纬度有什么关系?
(4) 怎样判断某山体处于北半球还是南半球?怎样判断坡向?
(5) 怎样判断某山体所的热量带?
(6) 雪线的分布有什么规律?其影响因素有哪些?
小结
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都符合地域分异规律吗?
课堂练习:
读图回答1——2题
1、造成甲大陆自然带地域分异的主要原因是()
A、热量不同
B、水分不同
C、海拔不同
D、纬度不同
2、甲大陆东西两侧的③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
A、均为地中海气候
B、均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C、分别是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D、分别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理论上,垂直自然带与相应水平自然带有下图所示的对应关系,读图完成8题:
4、由图中四座山峰位置及海拔高度可知,垂直自然带最多的位于()
A.a B.b C.c D.d
6、据图计算水平方向的针叶林带分布的纬度范围约为:
A、620 N---680N
B、520 N---580N
C、500 N---540N
D、520 N---620N
雪线高度是指终年积雪下限的海拔。

图2表示全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分布。

读图2,回答8—9题8.表示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曲线依次是
A.①②③B.①③②
C.③②①D.③①②
9.多年平均雪线高度
A.随纬度增高而降低B.在副热带地区最高
C.在降水量大的地区较高D.在南半球低纬度地区最低
图6 示意我国某山地的东坡和西坡的垂直带谱。

读图6 ,完成10~11题。

(2010海南)
10.该山3000米以上东西坡各带分布差异反映出同海拔东坡比西坡
A.较暖、较湿
B.较凉、较湿
C. 较凉、较干
D. 较暖、较 干 11.该山可能位于
A.四川
B.新疆
C.安徽
D.山西 说课:
1、课题的选择:
按照学校定的公开日的时间、高三地理课复习的顺序,正好高三的复习进行到3。

3《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2、课型的设计:
兼顾公开课和高三第一轮复习课的要求,但以高三复习为主。

3、难度的设计:
尽量适合三中学生的学情,小步子循序渐进,讲清原理再应用,从基础题到高考题。

4、教学的内容:
导入:导入的材料是结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1)自然带
2)气候与自然带的相关性(通过分析模式图来说明)
3)地域分异规律及应用,这是这一节课文的重点,其中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又是难点,考试考得较多,所以要花较多的时间来让学生练习掌握。

小结整课内容:
今天了解的都是自然带分布的规律,那么,在实际的地球表面,自然带的分布都是符合这些普遍性的规律? 教学过程; 1、(1)北段(青藏高原以北):由南向北降低,主要因为纬度向北增高,(降水量大致向北增多);南段(青藏高原以南):由北向南降低,主要因为降水量大致由北向南增加(其他近似答案也酌情给分) (2)人们生产、生活排放大量二氧化碳,产生温室效应,全球变暖所致
高山冰雪带高山草甸带
高山常绿灌丛草甸带亚高山针叶林带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常绿阔叶林带
干旱河谷灌丛带
东坡
图6
海拔/m
2、
(1)黄土高原
(2)图中山地东西两坡自然带分布的差异主要是由水分(或降水、湿度)因素造成的。

(3)夏季炎热,冬季寒冷;降水量全年较少且季节差异大,或集中于夏季(尤其是7 月份),冬、春、秋三季干燥,或雨热同期。

课后作业:
1、读右侧我国西部雪线高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沿图中AB线雪线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其主要
成因是什么?
2)近几十年来,我国西部雪线高度有不同程度升高的趋势,主要人为原因是什么?
2、图3表示我国某主要地形区中某山自然带的垂直分布,图4是该地形区中某城市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

读图3和图4,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形区的名称。

(2)指出导致图3中山地两坡自然带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

(3)描述该地形区气温、水分条件的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