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史教学大纲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中文名称:中国古典园林赏析二、二、课程英文名称:Appreciation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三、开课单位:艺术学院四、课程编码:五、课程性质:公共选修课六、学时:32学时学分:2学分七、开课学期:八、适用专业:不限九、先修课程:不限十、课程简介: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个性鲜明,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涵。
古典园林作为封建文化的形态之一,以哲学为主要的文化核心,以诗文为主要的精神核心,以绘画为主要的建造核心,与哲学、诗文、绘画等众多的文化形态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是中国古代文人、工匠、画家智慧的结晶。
该门课程通过大量赏析经典中国古典园林案例等资料,使得同学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程及其设计精髓,陶冶艺术情操、提高审美素养。
十一、课程教学目标和任务:该门课程通过大量赏析经典中国古典园林案例等资料,使得同学们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方法与特色。
十二、教学方法:讲授、演示、实践、提问十三、考核方法:1、课程总结报告。
2、参考比例平时(60%)+课程总结报告(40%)。
3、成绩为五级分制,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
十四、选用教材参考书目:选用教材:中国古典园林史.周维权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教学参考书目:1、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彭一刚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12、中外造园史张健编著.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6十六、主要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中国古典园林发展概述本章计划4学时主要讲解中国古典园林发展不同阶段特征及典型代表。
教学重点:中国古典园林生成期及成熟期教学难点:中国古典园林成熟期第二章中国古典园林特征本章计划4学时主要讲解中国古典园林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建筑美与自然美的糅合、诗画的情趣、意境的涵蕴四个主要特征。
教学重点:中国古典园林蕴含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中国古典园林蕴含的意境美第三章中国古典园林造景艺术分析本章计划4学时主要讲解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其中包括借景、对景、框景、漏景等在园林中的应用。
【课程大纲】《园林史》

《园林史》课程大纲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中文):园林史(英文):History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课程编号:14371113课程学分:2.0课程总学时:32课程性质:专业方向课二、课程内容简介《园林史II》是城乡规划专业本科开设的一门专业理论选修课,也是一门重要的专业方向课程。
中外园林史是研究中外园林起源、发展变迁一般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有欧洲园林、伊斯兰园林及中国园林,重点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主,研究皇家园林、寺观园林、私家园林和陵寝园林,涉及有关园林的基本概念,类型划分,代表性园林和人物,风格特点,代表思想流派,园林成就和史鉴意义等。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对园林史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和了解中外古典园林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了解园林的发展现状,学会从园林的最初形式、发展等方面了解园林的发展历程,掌握本国园林的传统造园手法,了解国外具有代表性的园林类型。
本课程提倡建立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手段的学习,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的学习,要求学生在本课程中,学会创新性学习的初步方法,为以后的专业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在课程学习的同时,要求学生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自学能力、应用知识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本课程主要包括课程绪论、中国园林史、日本园林史和西方园林史三个部分,共32学时。
具体内容如下:绪论(1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让学生了解课程的内容结构、教学方法和时间安排,了解人类造园活动的基本概况和特征体系。
2. 教学重点与难点:人类造园体系。
中国园林史部分第一章中国古典园林史概述(1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程和阶段分期2. 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影响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程的内在因素第二章先秦至两汉时期的园林(2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园林的起源及最初形式以及中国古典园林幼年期的发展概况。
2. 教学重点与难点:讲授重点是秦始皇的上林苑、阿房官以及袁广汉的私园。
中国园林史纲要

6.3.4.1.背景与特征——西湖为代表
6.3.4.2. a.西湖b.太湖周边(东山、西山)c.扬州蜀冈d.济南大明湖e.镇江金山、焦山f.苏州虎丘、寒山寺……
6.4.总结
6.4.1.总体特征
6.4.1.1.成熟的第一高潮——总结与开启
6.4.1.2.兴盛——数量多、种类多、类型完备
文化延续宋代
气宇豪迈、变化多彩
绘画——笔墨、意境
海外文化输入(但时间关系、未达高峰)
科技进步——天文
园林——低潮
7.3.园林
7.3.1.皇家园林
7.3.1.1.元大都
7.3.1.2.大内御苑——太液池
7.3.1.3.后苑
7.3.2.私家、寺观、风景名胜园林
延续宋代
狮子林
7.4.宋、元园林思考题:
宋代社会特征及其对园林发展的影响
①长安东郊——权贵别墅园(太平公主、长乐公主、李林甫……)
②长安南郊(终南山)——文人官僚别墅园
③洛阳郊外
④王维——辋川别墅(蓝田)
⑤李德裕——平泉庄(洛阳南)
⑥杜甫——浣花溪草堂(成都)
⑦白居易——庐山草堂
5.3.3.寺观园林
5.3.3.1.背景与特征
统治阶级提倡——儒、道、释三教并尊
大量进行世俗活动
城市寺观园林成为各阶层市民的交往活动中心
郊野寺观园林——点缀风景(吸引蕃客)
5.3.3.2.长安寺观园林
①慈恩寺(牡丹、荷花)
②唐昌观(玉蕊花)
③元都观(桃花)
5.3.4.风景名胜园林
5.3.4.1.背景与特征
类型:过渡型——皇家御苑开放
城市风景区——景观改造结果
山野风景区——寺观园林扩展
园林史课件 第1讲 绪论

(一)中国历史简要回顾
■ 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蜀吴三分天下成三国(220—280)铜雀台 三国归于晋(265—420)
西晋(265—317) 东晋(317—420) 北方少数民族占领黄河流域建立政权,造成南北分裂,南北朝对峙( 420—589) 南朝——宋齐梁陈 汉族政权 南朝四百八十寺 北朝——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 游牧民族的汉化 石窟寺
中国园林史——绪论
(四)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园林史》汪菊渊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 《中国园林艺术》 安怀起著,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 ■ 《细说中国园林》 佘志超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
中国园林史——绪论
(四)参考资料
■ 《中国园林史》 孟亚男著, 文津出版社,1993。 ■ 《景观园林新论》 史定增等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 《画境文心:中国古典园林之美》刘天华著,三联书店,1994 童寯、陈从周等先生著作、文章
(四)园林的基本要素
■ 山(地势)筑山
■ 植物
植物配置
■ 造园者 ■ 使用者
■ 水 理水 ■ 建筑 建筑营造 ■ 见证者
中国园林史——绪论
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类型
中国园林史——绪论
(一)按照选址和开发方式划分
■ 人工山水园 ■ 全天然山水园
(二)按照隶属关系划分
■ 皇家园林 ■ 私家园林 ■ 寺观园林
中国园林史——绪论
(五)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彭一刚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
■ 《中国古园林》 罗哲文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中国园林史——绪论
(四)参考资料
■ 《中国园林史》 安怀起编著, 同济大学出版社,1991;
中外园林史 教学大纲

中外园林史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190605Z10课程名称:中外园林史/Chinese Landscape History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学时/学分:32/2先修课程:适用专业:环境设计教材、教学参考书:《中外园林史》郭风平方建斌编著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课程内容:《中外园林史》课程内容包括中国古典园林,西方园林发展历程,日本园林历史,伊斯兰园林历史及美国现代公园体系五大部分组成。
在教学中强调其园林发展及演变历史,各国地域,气候和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因素,各种流派的设计要素,成熟风格形式及设计表现,在现代设计之中的借鉴意义。
课程目的:该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核心课。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世界各大园林体系,重点是中外各流派园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以及不同历史阶段的园林设计风格特点、不同园林类型之间的异同和交流,让学生能系统地掌握古代及近代中外园林创作的艺术理论和园林艺术的创作手法。
通过本课程系统的理论讲授和科学的课题训练,更好地了解园林行业今后的发展以及世界各国园林发展的不同模式,为今后从事园林景观及行业相关工作打好基础。
课程意义:《中外园林史》是专业基础课之一,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培养本专业学生对园林艺术的领悟力,能够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为今后的规划设计打好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世界造园三大系统及各个流派的艺术特征,了解中外历史名园,提高专业素养。
学习园林史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园林行业今后的发展以及世界各国园林发展的不同模式,为今后从事园林工作打好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按照本专业培养方案的培养要求,参照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与培养要求的对应关系矩阵,阐述本课程所承载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具体要求。
提出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基本了解中国园林,欧洲园林,伊斯兰园林及日本园林的发展历史及演变过程,代表风格。
认知并掌握其各种园林的设计手法及设计要素,功能布局和文化内涵,并能够成熟地运用到具体的各项设计实践中。
园林史教学大纲

园林史》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课程概述、课程的性质和任务1 、课程性质:《中外园林史》是园林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学习园林史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园林行业今后的发展以及世界各国园林发展的不同模式,为今后从事园林工作打好基础。
2、课程目的: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大园林体系,重点是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以及不同历史阶段的园林特点、不同园林类型之间的异同和交流,让学生能系统地掌握古代及近代中外园林创作的艺术理论和园林艺术的创作手法。
、相关课程的衔接它是高等农业院校园林专业的主要基本理论课程之一,属专业基础课,综合性很强,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与之有联系的学科也很多,如历史学、美术学、建筑学、园艺学、动物学、植物学、生态学、自然地理学等。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熟悉世界各国园林的特点及其发展史。
2.熟悉我国园林的特点、分类。
3.了解中外经典园林。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主要教材:《园林史》参考书目:《中国古典园林史》、《西方造园变迁史》五、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在教学实施过程及期末考核时,按“知道、了解、理解”三个层次要求。
知道”即一般掌握有关内容,通常以填空、选择、判断等题型进行考核;了解”即要清楚地掌握有关内容,一般以名词解释、填空、选择、判断、简答等题型进行考核;理解”即要非常清楚、全面、准确地掌握有关内容并能够熟练运用,一般以论述、案例分析、问答题等题型进行考核。
六、教学安排及学时分配:章次教学内容学时备注绪论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尺氏、、、>: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一章-第七早.第八章和第九章合计园林概述我国夏商周时期的园林我国秦汉时期的园林我国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园林我国隋唐时期的园林我国宋代的园林我国辽夏金元时期的园林我国明清时期的园林外国古典园林概述世界近代、现代园林概述复习复习26第二部分教学大纲内容与要求第一章我国夏商周时期的园林学习要求1.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园林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当时园林的形成过程、理解囿的基本含义和作用。
《园林史》课程教学大纲

《园林史》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代码:2.课程名称:园林史3.学时/学分:50学时/3学分4.开课系(部)、教研室:生命科学系、园林教研室5.先修课程:6.面向对象:园林专业大一学生二、课程性质与目标1. 课程性质:专业主干课程。
2. 课程目标: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中国园林的发展阶段及各阶段园林艺术的特点与分类。
掌握中国园林发展进程中有代表性的园林的规划、布局和特色。
全面了解中国的园林体系,了解中国园林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的地位和成就。
同时,通过对中国园林史的历史性的完整了解,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和认识中国文化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另外,通过一些有代表性的外国园林的介绍,主要有意大利、法国、英国、日本等典型园林形式,让学生对整个世界园林体系有个全面的认识,吸收古典园林的精髓,古为今用,全面拓展自己的专业素养。
三、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第一章我国夏商周时期的园林(一)教学的基本要求1.掌握该时期的经典园林形式2.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含义、发展史、类型、特点、地位3.了解园林史前的历史变迁,商周历史史略(二)教学具体内容1.园林史前的历史变迁2.商周历史史略3.经典园林3.1商3.2周4.园林特色4.1园林孕育 4.2园林起始 4.3园林发展 4.4园林创新(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重点和难点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含义、发展史、类型、特点、地位及该时期的园林特色。
(四)思考题1.中国古典园林的含义是什么?它在世界园林体系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2.商周时期的园林特色是什么?第二章我国秦汉时期的园林(一)教学的基本要求1.掌握该时期的园林特色2.理解秦汉时期的经典园林创作手法3.了解秦汉时期历史史略(二)教学具体内容1.历史史略1.1秦 1.2汉 1.3时期特点2.经典园林2.1秦2.1.1咸阳皇宫群 2.1.2上林苑 2.1.3阿房宫 2.1.4秦始皇陵 2.1.5长城2.2汉2.2.1西汉宫城——长安 2.2.2西汉上林苑 2.2.3东汉广成苑2.2.4私家园林3. 园林特色3.1园林发展 3.2园林创新(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章教学重点难点是秦始皇的上林苑、阿房官以及袁广汉的私园。
(园林工程)China古典园林史讲义word版本

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一章绪论园林:在一定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的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息、居住的环境。
园林:为了补偿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设的“第二自然”。
园林史:记录和论述园林的渊源替嬗、发展演变、形式体系、风格类型等一般规律及其特征,为现代园林建设提供历史借鉴的园林理论。
第一节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原始文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用。
人类社会的原始文明大约持续了二百多万年。
原始文明后期,出现了原始的农业公社和人类聚居的部落。
人们把采集到的植物种子选择园圃种植,把猎获的鸟兽圈围起来养殖。
于是在部落附近及房前屋后有了果园、菜圃、兽场等在逐渐满足了人们祭祀温饱需要之后,其中某些动、植物的观赏价值日益突出,园林由此得到孕育,进入萌芽状态。
原始文明后期的园林萌芽状态的特点:1、种植、养殖、观赏不分;2、为全体部落成员共同管理,共同享受;3、主观为了祭祀崇拜和解决温饱问题,而客观有观赏功能,所以不可能产生园林规划。
第二阶段农业文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此阶段内,园林经历了萌芽、成长而臻于兴旺的漫长过程,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方风格,最后终于三分天下,形成具有一定的国家地域范围、一定的造园思想与规划方式、一定的园林类型和形式,风格特征彼此各异的世界三大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
⑴欧洲园林体系:基督教的《圣经》里记载的“伊甸园”;《旧约·创世纪》中亚当和夏娃。
⑵伊斯兰园林体系:《古兰经》中的“天园”的旖旎风光:长久不浊的“水河”、滋味不变的“乳河”、味道纯美的“酒河”、清澈见底的“蜜河”。
反应对沙漠绿洲的理想化。
四河十字交叉,以喷泉为中心的布局,成为后世伊斯兰园林的基本模式。
⑶中国园林体系:中国古代广为流传的“瑶池”(王母居所)和“悬圃”(皇帝居所),均在昆仑山上;文字记载的“囿”、“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园林史》函授教学大纲及习题一.课程说明1.课程性质:《中国园林史》是园林学本科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也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中国园林史是研究中国园林起源、发展变迁一般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有皇家园林、寺观园林、私家园林和陵寝园林,涉及有关园林的基本概念,类型划分,代表性园林和人物,风格特点,代表思想流派,园林成就和史鉴意义等。
2.课程设置目的和任务: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借鉴我国园林历史上的优秀理论、成功经验以及典型教训,在全面、准确地学习和掌握园林史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同学们的园林科技文化素质,培养其创新能力。
3.适应专业:主要用于园林专业,园艺、旅游等专业供参考使用。
4.课程学时与学分:学时:40 学分: 25.先修课程:园林概论课,园林植物课,园林文化课等。
6.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推荐教材:1.郭风平主编. 中国园林史. 西安地图出版社. 2002.82.郭风平、方建斌主编.中外园林史.北京.中国建材出版社.2005.8参考书目:1.周维权著.中国古典园林史.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122.安怀起.中国园林史.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1.73.郦芷若、朱建宁著.西方园林.河南科技出版社.2001.67.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主要运用课堂讲授和提问的方法,配合课后作业及思考题,以加深学习理解。
8.考核方式:以闭卷考试为主,平时考察成绩为副,考试成绩占80%,考察成绩(包括平时作业、考勤和提问成绩)占20%。
9.课外自学要求(作业要求)课外要求阅读有关园林史的参考教材、论著和学术论文,按时完成思考提和作业。
二.教学基本要求和能力培养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讨论和思考,要求同学们达到以下水平:1.对园林和中国园林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基本类型、基本性质与功能、基本要素等有较全面的准确的理解;2.对世界三大园林体系的划分、三大园林体系的风格特点及园林历史阶段的形成有一个基本了解;3.基本掌握中国园林起源、发展、演进、分化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思想流派、自然因素和社会文化背景;4.熟练掌握每个历史时期代表性优秀园林的名称,园主人,造园专家,风格特点,园林布局或者取得的园林成就。
5.对中国园林历史文献类型有概括的学习了解,重点掌握代表性历史文献。
6.学习园林史,要怀着“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态度,把所学园林史知识运用到造园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提高,在实践中创新。
三.教学内容:本课内容主要有园林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问题,世界三大园林体系及其风格特点,中国园林的历史发展变迁极其主导因素,各个历史时期代表性园林风格特点、结构布局和杰出成就,中国陵寝园林历史渊源、地理分布、典型园林的风格特点,另外结合园林教学、科研和实践环节探讨园林构成要素和园林历史文献等利用问题。
第1章绪论一、基本内容(一).关于园林的基本概念问题1.园林及中国园林概念 2.园林形成背景3.园林性质与功能4. 园林类型5.园林基本要素(二).关于世界园林体系问题1. 世界园林体系划分依据2. 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三).关于园林史问题1. 园林史定义2. 世界园林历史阶段划分3 .中国园林历史阶段划分二、学习要点1、了解中国园林史分期和中国园林类型划分;2、理解中国园林基本要素及其作用;3、掌握中国园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4、了解世界三大园林体系的基本风格。
三、重点、难点重点是使同学们如何准确理解和掌握有关基本概念,难点是三大园林体系风格特色及其历史阶段划分问题。
四、复习思考题1、中国园林概念应如何界定?2、按从属关系划分,中国园林可以划分为那几种类型?3、浅析中国园林的基本特点?4、试述世界三大园林体系的基本风格?第2章中国园林的雏型——囿(夏—春秋战国)一、基本内容(一)夏商宫室1.上古宫室2.囿的出现3.夏商宫室记录(二)西周宫室园囿制度的完备1. 囿人分职定责2. 囿、台、沼的完美结合 3 .城郭建筑的确立(三) 春秋战国从囿向苑的转变1. 影响园林从囿到苑发展的思想流派2. 从囿到苑发展的建筑标志——台苑3. 秦咸阳宫苑二、学习要点1、理解囿的基本含义和作用;2、了解西周王城规划的基本内容极其深远影响;3、区分文王园林各自的风格特点;4、掌握春秋战国时期影响园林发展变迁的思想流派;了解各国代表性建筑“台”。
三、重点、难点重点是准确理解囿的涵义,掌握影响中国园林从囿到苑的重大转变中其关键作用的三大思想流派,难点是早期宫室建筑规划和城郭制度问题。
四、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囿?,它有哪些作用?2、简述周代的城郭制度内容及其对后世皇家宫室布局的影响。
3、谈谈文王三园(囿、台、沼)的基本内容和园林意义。
4、试述春秋战国时期影响中国园林从囿到苑发展转变的思想流派。
5、指出下列苑台的时代、割据国家、所在地和园主人:姑苏台荆台章华台第3章中国园林的形成——苑一、基本内容(一). 秦皇家园林1. 取法于天的咸阳故城2. 皇室宫馆3. 秦皇御苑(二).两汉皇家园林1 先秦方术神仙传说对皇家园林的影响 2. 长安宫苑 3. 洛阳宫苑(三). 两汉私家园林1.王侯官僚的苑囿2. 富豪巨贾苑囿3. 文人宅园4. 隐士、隐逸思想对园林的影响。
二、学习要点1、准确理解“取法于天”的咸阳宫苑规划思想;2、熟悉秦汉时期代表性宫苑;3、理解先秦神仙方术传说对皇家园林的深远意义;4、能了解两汉的代表性私家园林。
三、重点、难点重点是秦汉皇家园林的法天指导思想,掌握建章宫、上林苑的园林基本布局、风格特点及其对后世皇家园林的重要影响;难点是准确理解秦汉时期出现的隐逸思想及其对后世园林的影响。
四、复习思考题1、简述秦咸阳宫苑规划的主导思想。
2、先秦神仙方术关于蓬莱昆仑的传说对中国园林分别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3、解释:阿旁宫兰池宫上林苑4、试述建章宫园林布局、风格特点及对后世皇家园林的影响。
5、列举两汉时期私家园林中的代表性园林。
第4章中国园林体系的完成一、基本内容(一). 皇家园林1. 邺都园林 2 .洛阳园林 3. 建康园林 4 .长安园林(二) 寺观园林1. 寺观园林兴起的历史原因2. 城市寺观园林3. 郊野寺观园林(三) 私家园林 1.北方的私家园林 2. 南方的私家园林二、学习要点1、了解邺都铜雀园;2、熟悉金谷园、谢灵运园;3、理解芳林园的布局和曲水流觞含义;4、掌握寺观园林的选址条件、基本类型,懂得它的历史意义。
三、重点、难点重点是有代表意义的皇家园林如铜雀园、芳林园、西苑的基本格局和风格特点,寺观园林的选址条件及其对风景名胜开发的意义;难点是庄园型私家园林风格特色及南北私家园林(庄园)的异同点。
四、复习思考题1、简介邺都铜雀园,并联想一首怀古诗。
2、结合曲水流觞景题,谈谈芳林园的布局和游观价值3、谈谈早期寺观园林的选址条件、基本类型及其对我国风景名胜开发的意义。
4、金谷园的基本内容和特色有什么?5、谢灵运园的造园成果有哪些?第5章中国园林的写意化一、基本内容(一)皇家园林1. 长安皇家园林2. 汴梁皇家园林3. 洛阳皇家园林4. 临安皇家园林(二) 寺观园林1. 寺观园林从世俗化到文人化2. 长安寺观园林3. 洛阳寺观园林4. 汴梁(东京)寺观园林5. 临安寺观园林(三) 私家园林 1. 长安私家园林 2 洛阳私家园林 3 临安私家园林 4 浣花溪草堂 5 庐山草堂 6.沧浪亭7. 唐宋文人园林(写意山水园林)二、学习要点1、了解唐长安宫苑和离宫别馆;2、熟悉寿山艮岳园林;3、了解西湖整治过程;4、掌握唐宋时期代表性文人园林及其基本内容和风格特点;5、知道长安八景、西湖十景的景题名称;6、熟练掌握文人园林风格特点及其意义。
三、重点、难点重点是掌握代表性文人园林的布局、风格特点和园林成就,难点是如何区分皇家园林、寺观园林、文人园林风格问题。
四、复习思考题1、唐长安城的三大内和大内三苑各有哪些?2、列举唐代离宫别馆中的代表性园林。
3、试述寿山艮岳的园林布局、风格特点、园林成就及其历史影响。
4、宋徽宗、梁师成在寿山艮岳园林中各有什么贡献?5、唐宋时期哪些历史名人对西湖风景整治做过什么贡献?6、解释:辋川别业履道坊园庐山草堂平泉庄浣花溪草堂沧浪亭7、论述文人园林的风格特点及其借鉴价值。
8、分别写出长安八景、西湖十景的景题。
第6章中国园林的成熟一、基本内容(一) 皇家园林1 大内御苑2 行宫御苑3 离宫御苑(二)寺观园林1 北京寺观园林2 江南寺观园林3 西南寺观园林4 西北寺观园林5 藏传佛寺园林(三) 私家园林1 私家园林融合与分化2 北方园林(以北京为例)3 江南园林 4岭南园林二、学习要点1、观察北京故宫、西苑的变迁,了解明清大内御苑概况;2、区别清代的离宫、行宫,熟悉“三山五园”;3、掌握元明清时期全国各地区代表性寺观园林各自的基本特点;4、了解北京地区代表性私家园林、扬州四大名园、粤中四大名园;5、深入理解苏州代表性园林、无锡代表性园林;6、熟练掌握三大地方园林的风格特点,理解其形成原因;7、知道燕京八景变迁状况。
三、重点、难点重点是关于皇家大内御苑、离宫行宫的代表园林,寺观园林的选址特色,三大地方园林的代表及其风格成就,难点是弄清私家园林分化形成三大地方园林的历史背景。
四、复习思考题1、明代的大内御苑有那几处?清代的行宫离宫各有那些代表性园林?2、简述圆明园的简史、规划布局及其造园成就。
3 、谈谈颐和园的简史、布局和风格特点4、元明清时期北京地区代表性寺观园林有哪些?5、分析圆觉寺、太素宫、普宁寺、乌尤寺的选址特点。
6、浅谈罗布林卡园林的简史、布局及其风格特点。
7、比较勺园和清华园的风格特点。
8、列举明末清初扬州四大名园,清中后期粤中四大名园。
9、苏州拙政园、网师园、留园各自布局和风格特点是什么?10 、寄畅园有什么风格特点?11、三大地方园林各自的风格特点有什么?形成因素都有哪些?12、分析余荫山房园林的布局和风格特点。
13、写出燕京八景的景题名称。
第7章中国陵寝园林一、基本内容(一) 陵寝园林概说1 墓葬制度的渊源替嬗2 帝王陵寝制度3 帝陵的命名4帝陵的选址 5 陵寝园林的风格特征(二) 关中陵寝园林1 黄帝陵2 秦始皇陵园3 西汉陵寝园林4 唐陵寝园林(三) 北京陵寝园林1 金陵寝园林2 明十三陵3 清陵寝园林(四) 其他地区陵寝园林1 洛阳陵寝园林2 南京陵寝园林3 西夏王陵4 炎帝陵二、学习要点1、了解陵寝园林渊源递嬗及其在中国园林中的地位;2、了解风水理论在陵寝园林中的应用;3、熟悉陵寝园林建筑小品;4、掌握明十三陵园林规划布局特点;5、知道汉、唐、明、清有哪些代表性陵寝园林。
三、重点、难点重点是关于陵寝园林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各地区代表性陵寝园林的布局及风格特点,难点是如何把陵寝园林解释为中国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