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第十一章固体制剂-4
《工业药剂学》教学大纲

工业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基本信息适应对象:本科,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代码:27E01415学时分配:48赋予学分:2.5先修课程:药物化学后续课程:药理学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药品管理与营销专业的专业理论课。
课程的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制备原理和制备方法,掌握药物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并能对药物的质量进行正确的评价,了解制剂工艺的发展状况。
通过实训学习,掌握药物制剂的制备及生产技术,掌握制剂常用设备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及简单的维修知识。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掌握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常用药物制剂的生产技术、质量检验的主要内容及控制要求。
能根据所给配方制备常用药物的制剂。
2.熟悉常用药物剂型的特点、质量要求、熟悉药物剂型的分类、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因素和稳定化方法。
3.了解药物制剂技术的发展的最新动态。
四、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室五、教学内容与安排第一章绪论时数:1学时教学内容:1. 药剂学的概念与任务:了解药剂学的概念与任务。
2. 药剂学的分支学科:掌握药剂学的分支学科和GMP、GLP与GCP。
3. 药物剂型与DDS。
第二章表面现象与表面活性剂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1.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结构特点和特性、表面活性剂的吸附性。
2. 表面活性剂基本性质和应用:表面活性剂的胶束;亲水亲油平衡值;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表面活性剂的其他应用。
第三章药物制剂的稳定性及实验方法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1. 药物稳定性的化学动力学基础:了解药物制剂稳定性的意义,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与药物稳定性预测。
2. 制剂中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领会药物氧化和水解的概念及特点。
3. 影响药物制剂降解的因素及稳定化方法:掌握处方因素对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影响及解决方法。
4. 固体药物制剂稳定性的特点及降解动力学:掌握固体药物制剂稳定性的特点。
7-第十一章固体制剂-3

稀释剂 5.可压性淀粉
可压性淀粉亦称预胶化淀粉,又称-淀粉, 是新型的药用辅料。 改性淀粉。 本品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可压性、自身润 滑性和干粘性,并有较好的崩解作用。 本品作为多功能辅料,常用于粉末直接压 片。
稀释剂
6.微晶纤维素,MCC
微晶纤维素是由纤维素部分水解而制得的结 晶性粉末,具有较强的结合力与良好的可压 性, 亦有“干粘合剂”之称,可用于粉末直 接压片。 片剂中含有20%以上的微晶纤维素时,崩解 性较好。 国外产品的商品名为Avicel。并根据粒径和 含水量约不同有若干规格。
崩解剂的作用是消除因粘合剂或高压产生的结合力, 使药物易于吸收,并达到有效的生物利用度。
崩解剂的作用机理
毛细管作用 膨胀作用 润湿热
产气作用
崩解剂
1. 干淀粉
干淀粉是一种最为经典的崩解剂,在 100~105℃下干燥1h,含水量在8%以下。 吸水性较强且有一定的膨胀性(186%), 较适用于水不溶性或微溶性药物的片剂,
桂酸酯等。
制粒时主要根据物料的性质以及实践经 验选择适宜的粘合剂、浓度及其用量等。
(三)崩解剂(disintegrants)
崩解剂是使片剂在胃肠液中迅速裂碎成细 小颗粒的辅料。 除了缓(控)释片以及某些特殊用途的片 剂(如口含片、咀嚼片、舌下片、植入片) 以外,一般的片剂中都应加入崩解剂。 崩解时限为检查片剂质量的主要内容,快 速崩解对于难溶性药物的片剂更具实际意 义。
是指由两层或多层构成的片剂,一般由 两次或多次加压而制成,每层含有不同 的药物或辅料,这样可以避免复方制剂 中不同药物之间的配伍变化,或者达到 缓释、控释的效果。 如胃仙-U片
药剂学:第十一章 固体制剂单元操作

第一节 粉碎与筛分
二、筛 分
1、药筛的种类 药筛的标准
编织筛 冲眼筛
➢中国国家标准对金属丝以网孔尺寸为基本尺寸,
以筛孔内径大小表示(μm);
➢ 工业用筛常用“目”表示,目是以一英寸 (25.4mm)长度上所含筛孔数目的多少 。
《中国药典》2015版标准筛规格
筛号
一号筛 二号筛 三号筛 四号筛 五号筛 六号筛 七号筛 八号筛 九号筛
➢选择适宜的粉碎器械;
➢选用适宜的粉碎方法;
➢及时筛去细粉;
➢中草药的药用部位必须全部粉碎应用; ➢粉碎毒药或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应注意劳
动防护,同时避免交叉污染。
第一节 粉碎与筛分
二、筛 分
定义 目的
是借助网孔大小将不同粒度的物料 按粒度大小进行分离的操作。
• 粒径均匀一致的粉末 • 提高混合的均匀性 • 除去药材的杂质
常以粉碎前物料的平均直径 (d0),与粉碎后物料的平 均直径(d1)的比值(n) 来表示:
粉碎度与粉碎后的药物颗粒平均直径成反比,即粉碎 度愈大,颗粒愈小。
第一节 粉碎与筛分
一、粉 碎
粉碎的机制 机械能
表面能
常用的外加力有:
冲击力(impact) 压缩力(compress) 剪切力(cutting) 弯曲力(bending) 研磨力(rubbing)
粉碎后药物的细度用粉碎度表示
增加药物的有效面积来提高生物利用度; 提高分散度; 改善不同药物粉末混合的均匀性; 还可以减轻粉末对创面的刺激性。
粉碎的方法
➢循环粉碎与开路粉碎 ➢干法粉碎和湿法粉碎 ➢单独粉碎和混合粉碎 ➢低温粉碎
第一节 粉碎与筛分
一、粉 碎
粉碎度的定义
是固体药物粉碎后的细度
《药剂学》教学大纲

《药剂学》教学大纲Pharmaceutics课程编码:27A20407 学分:5.5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计划学时:112 其中讲课:64 实验或实践:48适用专业:药学、制药工程推荐教材:崔福德,《药剂学(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参考书目:1.王东凯,《药剂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平其能,《现代药剂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年。
3.周建平,《工业药剂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
4.刘燕,Martin 物理药剂学与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药剂学课程是药学、制药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在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占据重要地位。
本课程重点培养学生掌握现代药剂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通过对本课程学习,不仅使学生掌握剂型与制剂设计、制备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而且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创新意识,为从事药剂学工作,合理安全用药,以及研究探索药物新剂型和新制剂,更好地为医药卫生事业服务夯实基础,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药学专业人才。
课程的基本要求1、掌握药剂学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掌握各种剂型的定义、特点和质量要求,掌握主要剂型设计基本理论、制剂处方、制备工艺、质量评价。
2、掌握常用药物剂型及制剂的处方设计与制备技能,熟悉主要药物剂型及其制剂的质量评价方法。
3、结合剂型熟悉重要辅料的性能、特点、用途和常用量,以及对制剂质量的影响;4、熟悉制剂中药物释放规律和影响因素;熟悉制剂稳定性考察的基本方法和结果处理;5、了解新型给药系统的主要类型、特点和一般制备方法。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第一章绪论建议学时:2[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药剂学常用术语及含义、药典和药品标准在药剂中的重要作用,GMP与GLP在生产研究中的意义。
熟悉药剂学分支学科和剂型的分类方法。
了解药剂学的重要性、任务及发展概况;剂型的重要性;处方的概念与种类。
第11章 固体制剂-1

(二)湿法制粒技术
1. 2. 3. 4. 5. 挤压制粒; 转动制粒; 高速搅拌制粒; 流化床制粒(流化喷雾制粒) 湿法混合(复合型)制粒;
湿法制粒的方法
1、挤压过筛制粒 流程:
轻握成 团、轻 压即散
粘合剂或 湿润剂
原辅料
湿颗粒 干颗粒
制软材
挤压过筛
特点:粒度及松软度可调;粒子为圆柱状,粒度分布 较窄;程序多、操作不连续、劳动强度大等 制粒设备:槽式混合机、摇摆式颗粒机、旋转挤压式 制粒机、螺旋机压式制粒机
均匀混合的措施:
⑤形成低共熔混合物的组分 将二种或二种以上药物按一定比例混合时,在
室温条件下,出现的润湿或液化现象,称做低共熔
现象。常见的可发生低共熔现象的药物有水合氯醛 、萨罗(水杨酸苄酯)、樟脑、麝香草酚等,它们 以一定比例混合研磨时极易润湿、液化。此时尽量 避免形成低共熔物的混合比。
二、混合与捏合
湿法粉碎
指物料中加入适量水或其他液体后再研磨粉碎的 方法。如樟脑、冰片、水杨酸、某些刺激性强或 有毒药物、水难溶性药物(水飞法)等采用此法。 注意液体选用原则。 利用物料在低温下的脆性, 借机械拉引应力而破 碎的方法。用于在常温下难粉碎的物料、含水、 含油较少的物料或含有香气及挥发油有效成分的 物料。
(二)捏合
系指在固体粉末中加入少量液体(或黏合剂)混均, 制备成具有一定塑性的物料操作,亦称“制软材”。
意义:使粉末具黏性,易于制粒; 防止各种成分的分离,保持均匀的混合状成; 黏合剂均匀分布在颗粒的表面,改善物料的压缩 成形性。 操作的关键:液体(黏合剂)的加入量
“手握成团,轻压即散”
二、混合与捏合
3、混合机理 剪切混合:粒子群产生滑动面,破坏粒子群的
药剂学 重点

第一章绪论1、药剂学是将原料药制备成药物制剂的一门学科,宗旨是制备安全、有效、稳定、使用方便的药物制剂。
2、能够判断出给的剂型的归类:液体(芳香水剂、溶液剂、注射剂、合剂、洗剂)气体(气雾剂、喷雾剂)、固体(散剂、丸剂、片剂、栓剂、膜剂)、半固体剂型(软膏剂、糊剂)3、药典:①现行药典是《中国药典》2015年版,2005年版本的分为三部,一部为中药、化学药、生物制品药。
而2015年分为4部,一部收载中药、二部收载化学药品、三部收载生物制品药、四部收载通则和药用辅料。
②《英国药典》、《美国药典》、《日本药方局》、《欧洲药典》、《国际药典》4、药品研究的所涉及规范:GLP: 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CP: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MP: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cGMP:动态药品生产管理规范,也翻译为现行药品生产管理规范OPC:非处方药第三章药物溶解与溶出及释放1、溶解度(药物溶解度的测定有分析法和定组成法,药物溶解度的数值多是平衡溶解度)①特性溶解度特性溶解度的测定是根据相溶原理图来确定的,以测得药物溶液浓度为纵坐标,药物质量-溶剂体积的比率为横坐标作图,直线外推到比率为零处即得药物的特性溶解度。
②平衡溶解度药物的溶解度数值多是平衡溶解度,测量的具体方法是:取数份药物,配制从不饱和溶液到饱和溶液的系列溶液,置恒温条件下振荡至平衡,经滤膜过滤,取滤液分析,测定药物在溶液中的实际浓度S并对配制溶液浓度C作图,如图,图中曲线的转折点A,即为该药物的平衡溶解度。
2、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增溶:胶束增溶助溶及潜溶:加入助溶剂、潜溶剂成盐晶型:无定型为无结晶结构的药物,无晶格束缚,自由能大,所以溶解度和溶解速度较结晶型大。
假多晶型药物结晶过程中,溶剂分子进入晶格使结晶型改变,形成药物的溶剂化物。
在多数情况下,溶解度和溶解速度按水合物<无水物<溶剂化物的顺序排列。
3、常用的包合材料:环糊精:α、β、γ三种,分别对应6、7、8个葡萄糖分子构成,β-环糊精溶解度小,毒性低,筒状结构,温度↑,溶解度↑,可将体积和形状适合的药物分子的部分基团包合在筒内,形成包合物。
固体制剂相关书籍

固体制剂相关书籍
以下是一些固体制剂相关的书籍推荐:
1.《固体制剂学》(作者:沈彩贞、钟曙光)- 这本书通过系统地介绍固体制剂的各种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涵盖了药物的加工、制备、储存和稳定性等方面的知识。
2.《固体制剂工艺学与工程》(作者:石东京、陆天明)- 这本书全面介绍了固体制剂工艺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包括固体药物的制备、工艺参数的优化以及质量控制等内容。
3.《固体制剂的研究与评价方法》(作者:闫世富)- 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固体制剂评价的方法和技术,包括物理性质的测定、药物释放动力学研究、固体制剂的稳定性评估等等。
4.《固体制剂加工技术》(作者:李臻)-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固体制剂的各种加工技术和工艺流程,包括固体药物的混合、造粒、压片、包衣等工艺的原理与操作。
5.《固体药剂学与制剂技术》(作者:叶秀娥、郎爱民)- 这本书全面介绍了固体制剂的药物学、药物制剂学及其制剂工艺学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
以上是一些固体制剂相关的书籍推荐,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请注意书籍的版本和适用范围,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书籍。
01第十一章 固体制剂单元操作1,2,3节

王敏楠
• • • •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粉碎与分级 混合与捏合 制粒 干燥
第一节 粉碎与分级
• 一、粉碎: • 粉碎(crushing)指借助机械力或者其他方 法,将大块固体物料粉碎或碾磨成碎块、 细粉甚至是超细粉的过程,粉碎后粒径的 大小可达微米甚至纳米级。 • 粉碎的目的:减小粒径,增加药物的比表 面积。
• 5.其他制粒方法: • (1)熔融制粒:粘合剂以干燥粉末形式加 入,升温融化,制粒完成后再降温,黏合 剂冷却固化,借助固体桥的作用使粒子聚 集在一起。 • (2)液相中晶析制粒:使药物在液相中析 出结晶的同时借助液体架桥剂和搅拌作用 凝结成球形颗粒的方法。常用于缓释微丸 的制备。
• (三)混合设备: • 1.容器旋转型混合机 • (1)回转型混合机:V型混合机、双锥混 合机。
• (2)摇摆式混合机:(二维摇摆混合机)
• (3)多方向运动混合机:(三维运动混合 机)
• 2.容器固定型混合机: • (1)搅拌槽式混合机
• (2)锥形垂直螺旋混合机:
• 二、捏合: • 捏合(kneading)过程即“制软材”,系 指在固体粉末中加入黏合剂制成具有一定 塑性物料的操作。 • 注意事项:黏合剂的加入量要适宜,过多 颗粒成条状且易粘筛网;过少,不成粒。 • 黏合剂加入量经验:“手握成团、轻压即 散”。
增加表面积 消耗能量
〈 1%
• 粉碎方法: • 粉碎方法的选择依据:根据物料性质、产 品粒度要求、物料的多少和粉碎设备来选 择合适的粉碎方法。 • 1.开路粉碎与循环粉碎: • 开路粉碎:物料仅通过一次粉碎机完成粉 碎操作: • 循环粉碎:经粉碎机粉碎的物料通过分级 设备使粗颗粒重新返回粉碎机反复粉碎的 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
解决的办法:
选用弹性小、塑性大的辅料
选用适宜的制粒方法 选用适宜压片机和操作参数等整体上提高
物料的压缩成形性。。。如,调节压力使 之适度
适当的增加粘合剂
Copyright © 2003 Fair Isaac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27
但过多易粘冲,使片剂的崩解、药物的
溶出受影响。
常用的润滑剂为疏水性物质(如硬脂酸
镁),可减弱颗粒间结合力。4 Nhomakorabea水分 适量水分有利于颗粒在压缩时相互靠近, 易于成形,但过多易粘冲。 含水分可使颗粒表面的可溶性成分溶解, 当药片失水时发生重结晶而在相邻颗粒
间架起“固体桥”,从而使片剂的硬度
增大。
通常以脆碎度<0.8%为合格。
3.弹性复原率(elastic recovery,ER)
弹性复原率是将片剂从模中推出后弹性 膨胀引起的体积增加值和片剂在最大压 力下的体积之比。 ER =(V- V0)/V0 = (H-H0)/H0
式中,V、H分别表示膨胀后片剂的体积和高 度; V0、 H0分别表示最大压力下(膨胀前)片 剂的体积和高度。
③各种调节器—压力
调节器、片重调节
器、推片调节器。
单冲压片机
压力调节器连在上冲杆上,用以调节上冲下降的 深度,下降越深,上、下冲间距越近,压力越大, 反之则小。 片重调节器连在下冲杆上,用以调节下冲下降的 深度,下降越深,从而调节模孔容积而控制片重。 推片调节器连在下冲,用以调节下冲推片时抬起 的高度,使恰好与模圈的上缘相平,由饲料器推 开。
3、粘冲
片剂的表面被冲头粘去一薄层或一小部分,造成片
面粗糙不平或凹痕的现象。 出现粘冲的原因: ①颗粒不够干燥、物料较易吸湿; ②润滑剂用量不足或混合不均匀; ③冲头表面粗糙或有锈斑。 克服的办法: ①干燥要好,颗粒中水分控制在规定之内; ②混料要均匀; ③酌情增加润滑剂的用量,总混时要均匀; ④注意季节,雨天不生产吸湿强的药品; ⑤仔细磨光冲头或更换新冲模。
38
1、内包装
内包装材料与药片直接接触,因此,卫生标准一定
2.药物的熔点及洁晶形态
药物的熔点低有利于“固体桥”形成,但
过低易粘冲。 方晶对称性好,表面积大,易于成形;鳞 片状或针状结晶容易形成层状排列,易产 生裂片;树枝状结晶易发生变形而且相互 嵌接,可压性较好,易于成形,但流动性 极差。
3.粘合剂和润滑剂
粘合剂增加颗粒间结合力,易于成形,
Copyright © 2003 Fair Isaac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29
4、片重差异超限
出现这方面的问题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颗粒流动性差;
②颗粒粗细悬殊,细粉过多;
③加料斗内的颗粒时多时少;
④冲模使用日久,造成长短不齐,粗细不等。
5.压力 压力↑,结合力↑,硬度↑。 当压力超过一定范围后,对片剂硬度 的影响减小,甚至出现裂片。
(五)片剂生产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分析 1、裂片(顶裂和腰裂)
出现顶裂的原因:
处方因素
①物料中细粉太多,压缩时空气不能排出, 解除压力后,空气体积膨胀而导致裂片;
②易脆碎的物料和易弹性变形的物料塑性差, 结合力弱,易于裂片; ③制粒时粘合剂用量不足;
直接压片法
半干式颗粒(空白颗粒)压片法
(一)湿法制粒压片法
湿法制粒(wet granulation)是将药物和辅料的 粉末混合均匀后加入液体粘合剂制备颗粒的方法。 优点:表面改质好,使颗粒具有压缩成形性好; 粒度均匀、流动性好;耐磨性较强 缺点:不适宜用于热敏性、湿敏性、极易溶性物 料的制粒。 应用最为广泛的压片方法。
32
7、含量不准
片重差异超限
药物的混合度差 可溶性成分在干燥时表面迁移
Copyright © 2003 Fair Isaac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33
六、整粒与混合
整粒的目的:是使干燥过程中结块、粘连的颗粒分 散开,以得到大小均匀的颗粒。
(三)直接粉末压片法
直接粉末压片法是不经过制粒过程直接把 药物和辅料的混合物进行压片的方法。 优点:省时节能、工艺简便、工序少等。 弱点:粉末的流动性差、片重差异大,易 造成裂片等。 适用于湿热不稳定的药物。 优良药用辅料使用,促进了粉末直接压片 的大幅度发展。如微晶纤维素、可压性淀 粉、喷雾干燥乳糖、磷酸氢钙二水合物等。
处方中有挥发油类物质或处方主药的剂 量很小或对湿、热很不稳定,则可将药 物溶解于乙醇后喷洒在干燥颗粒中,密 封贮放数小时后室温干燥。
八、片剂的质量检查
1.外观性状 色泽均匀、光洁、无杂斑,
无异物
2.片重差异
3.硬度和脆碎度 4.崩解度
5.溶出度或释放度 1)开始0.5-2h的取样时间点,用于考查药物是否有突释
湿法制粒压片法工艺流程图:
粘合剂 主药 辅料 粉 碎 过 筛 混 合 造 粒 干 燥 润滑剂 压 片 混 合 整 粒
(二)干法制粒压片法
干法制粒是将药物和辅料的粉末混合均匀、 压缩成大片状或板状后,粉碎成所需大小 颗粒的方法。 制备方法分为压片法和滚压法。 适用于热敏性物料、遇水易分解的药物。 优点:方法简单,省时省力。 使用时应注意由于高压引起的晶型转变及 活性降低等问题。
2)中间取样时间点
释放50% 确定释药特性
3)最后取样时间点,考查 释药是否完全。 6.含量均匀度
六、片剂的包装
片剂的包装和贮存应做到密封、防潮以及使用方
便等,以保持制剂稳定有效。
包装可分内包装和外包装;按剂量可分单剂量包
装和多剂量包装。
内包装注重洁净严密;外包装注重结实美观。
Copyright © 2003 Fair Isaac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克服的办法: ①筛去部分细粉,留待下批中加入;
②干燥到水分含量在5%以下(含结晶水药物除外),或酌 情增加些助流剂或抗粘结剂;
③定期检查冲模,不符合要求的一定要更换。
30
Copyright © 2003 Fair Isaac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5、崩解时限延长 造成崩解超限的主要原因是: ①压片时压力太大——片剂内部的孔隙小 ②可溶性成分与润湿剂——影响亲水性以及水分的渗入; ③粘合剂(或滑润剂)使用不当或用量过大——结合力; ④崩解剂选择不当或用量不足; 改善的办法: ①压片时将压力调节适度。 ②注意润湿剂的用量;中草药浸膏中增加适量药材粉末, 混匀后制粒; ③更换适宜的粘合剂(或润滑剂)或适当减少用量; ④增加崩解剂的用量或改换适宜的崩解剂
单冲压片机
单冲压片机的产量约80~100片/分,最大压片直径 12mm,最大填充深度11mm,最大压片厚度6mm, 最大压力15kN。 多用于新产品试制。
(三)压缩成形性的评价方法
评价片剂的压缩特性的最常用的方法有硬度与 抗张强度、脆碎度、弹性复原率、顶裂比与顶 裂指数等。
1.硬度与抗张强度Ts
(四)半干式颗粒压片法
半干式颗粒压片法是将药物粉末和预先制 好的辅料颗粒(空白颗粒)混合进行压片 的方法。 适用于对湿热敏感不宜制粒、而且压缩成 形性差的药物,也可用于含药较少物料。
对湿、热稳定的 湿法制粒压片
药 物
对水、热不稳定,有吸湿性 或采用直接压片法流动性差的 对湿、热不稳定 且剂量小(<25mg) 结晶性或颗粒性药物 流动性、可压性好
Copyright © 2003 Fair Isaac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25
工艺因素
单冲式比旋转式更易出现裂片(压力过大)
快速压片比慢速压片易裂片
凸面片剂比片面片剂易裂片 一次压缩比多次压缩易裂片
Copyright © 2003 Fair Isaac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2、松片
松片:片剂硬度不够,成型后不结实,稍加外力片剂便 松散了。
造成松片的原因是:
①压力不足;
②药材中含纤维太多,质地疏松(黏性力差); 克服的办法: ①调整压力,使之适当; ②选用粘性较强的粘合剂;
③含纤维较多的药材改成提取浸膏,使纤维粉末用量减
少;
Copyright © 2003 Fair Isaac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28
硬度(hardness)是片剂的径向破碎力(kN), 常用孟山都硬度计、硬度计测定。 在一定压力下压制的片剂,其硬度越大压 缩成形性越好,但是片剂的直径或厚度不 相同时,不能简单地用硬度来比较压缩成 形性。
1.硬度与抗张强度Ts
抗张强度(tensile strength,Ts)是表示 单位面积的破碎力(kPa或MPa)。 Ts=2F/(πDL) 式中,F—将片剂径向破碎所需的力,kN; D—片剂的直径,m;L —片剂的厚度,m。 抗张强度的大小反映物料的结合力和压缩 成形性的好坏。
(二)压片机
1、压片机分类
(1) 常用压片机按其结构分为单冲压片机和旋转 压片机; (2) 按压制片形分圆形片压片机和异形片压片机; (3) 按压缩次数分一次压制压片机和二压制压片机; (4) 按片层分为双层压片机和有芯压片机等。
(二)压片机
2、压片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