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心悸性失眠的原因
心悸的中医辨证

心 悸心悸,是患者自觉心跳不安的一种症状。
前人有惊悸与怔仲之分,认为悸是由外因所引起,怔仲则以内因为主,但二者常有密切联系,不过在症状上来看,惊悸病情较轻,怔仲较重而已。
【病因】1. 心血不足:忧思劳心,和失血过多,以致血不养心,发为心悸。
2.阴虚火旺:肾阴亏耗,水不济火,心阳独亢,神不安宁,而成本症。
3.阳虚水逆:阳气不振,心力衰弱,或水饮停留,上凌于心,因而成悸。
4.突受外惊:平素心虚胆怯之人,突受外惊,心神不宁,逐成惊悸不安之症。
【辨证施治】1. 心血不足:心悸不安,夜寐不宁,头昏眼花,面色少华,舌质淡红,脉多细弱,甚则汗出,治宜养血安神,方用归脾汤①;症情较重的,方中可加龙齿、磁石之类。
倘脉见结代,治宜益气养血,辛润通脉,用炙甘草汤②加减。
2. 阴虚火旺:心悸少寐,或兼头目昏眩,舌质红绛,脉象细数,治宜滋阴降火,用补心丹③。
3. 阳虚水逆:面白少气心悸,食减体倦,舌淡脉弱,属心阳衰弱,治宜温阳定悸,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④;如见头眩心悸。
胸脘痞满,小便短少,苔白,脉濡,为水饮上逆,治宜通阳化饮,用苓桂术甘汤⑤加味。
4.突受外惊:证见惊悸烦乱,坐卧不安,饮食无味,常梦中惊醒,脉象弦滑,治宜镇惊安神,用磁朱丸⑥;挟痰热上扰者合温胆汤⑦同用。
【附方】①归脾汤:(《济生方》):人参,白术,伏神,枣仁,黄芪,当归,远志,木香,炙甘草,龙眼肉,生姜,大枣。
②炙甘草汤(《伤寒论》):炙甘草,生姜,桂枝,人参,阿胶,生地黄,麦冬,麻仁,大枣。
③补心丹(《摄生密剖》):生地,人参,元参,丹参,茯苓,桔梗,远志,酸枣仁,天冬,麦冬,当归,五味子,蜜丸,朱砂为衣。
④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伤寒论》):桂枝,甘草,牡蛎,龙骨。
⑤苓桂术甘汤(《金匮》):茯苓,桂枝,白术,甘草。
⑥磁朱丸(《千金》):磁石,朱砂⑦温胆汤(《千金》):竹茹,枳实,半夏,橘红,茯苓,甘草。
半夏泻心汤治疗夏季失眠机理探讨

治疗夏 季失眠 疗效显 著 , 对其 治疗机 制浅作 探讨 。 故
失眠, 指无 法入 睡或无 法保 持睡 眠状 态 , 导致 睡眠 不足 。又称 入 睡 和 维 持 睡 眠 障 碍 , 医学 又 称 其 为 中
“ 不寐 ” “ 、 不得 眠” “ 得 卧 ” “ 、不 、 目不 瞑 ” 是 以经 常 不 , 能获得 正常睡 眠为特 征 的一 种病 证 , 为各 种原 因引 起 入 睡 困难 、 眠 深 度 或频 度 过 短 ( 睡性 失 眠 ) 早 醒 睡 浅 、 及 睡 眠时间不 足或 质 量 差 等 。夏 季 天 气 炎热 , 候 干 气
则 目瞑 ; 阴气 尽 而 阳气 盛 , 则寐 矣 。 卫气 不 入 阴分 而 ” 与营气 相交 , 阳分 气 盛 , 阴分气 虚 , 致 失 眠 。夏 季 心 则 主气 , 劳心 过度易 致 心 阴 、 阳过 耗 , 来 的平衡 被 打 心 本 破 , 之南 方气候 炎热 , 加 广州 地 处 经济 文 化 中心 , 市 城 夜生 活丰 富多彩 , 或饮 食 不 调 , 嗜食 辛 辣 , 会 导致 阴 都 偏不 足 , 阳偏于盛 , 阳不入 阴 , 营卫失 调 , 夜寐 不安 。
d i1 . 9 9 ji n 1 o — 1 . 0 1 0 . 1 o:0 3 6 / .s . 0 38 4 2 1 . 8 19 s 9 文 章编 号 :0 38 1 ( 0 1 一81 1 . 1 0 — 4 2 1 )0 —7 60 9 2
半 夏泻心 汤 出 自张 仲景 《 伤寒 杂 病 论》, 治小 柴 原 胡 汤证误 下伤 中而 致 的痞 证 。笔 者 跟 师 出诊 , 现 其 发
夏 季在五 行 中属 火 , 对应 的脏 腑 为“ ” 《 问 ・ 心 。 素 四气调 神大 论 》 “ 三 月 , 谓 蕃 秀 , 地 气 交 , 物 :夏 此 天 万 华实 , 卧早起 , 夜 无厌 于 日, 使志 无 怒 , 使华 英 成 秀 , 使 气得泄 , 所 爱 在 外 , 夏 气 之 应 , 长 之 道 也 ” 若 此 养 。所 谓“ 春夏 养 阳” 夏天 万物 生 长 , 体顺 应 季 节变 化 , , 人 多 喜精神 外 向 , 意气 舒 展 。但 频繁 的户 外运 动 或过 度 兴
心悸心慌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心悸心慌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有不少人会突然感觉到心脏不规律强有力的跳动,还伴随着气短气虚,感觉全身无力的症状。
就是一种感觉心脏跳到嗓子眼的感觉。
一般发生在休息和睡前还有一些精神比较紧张的时候会感觉到频繁。
会有人提出心悸心慌会不会是得了冠心病。
那么下面带大家了解一下心悸心慌的原因。
心慌同心悸,是一种自我感觉的症状表现,自觉心中悸动,甚至不能自主的一类症状。
发生时,患者自觉心跳快而强,并伴有心前区不适感。
中医认为心悸是因外感或内伤,致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痰饮瘀血阻滞,心脉不畅,引起以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甚则不能自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心慌与心悸属于不同的表述,但其为同一症状。
但心慌可因心脏活动的频率、节律或收缩强度的改变而导致,也可在心脏活动完全正常的情况下产生。
健康人一般仅在剧烈运动、精神高度紧张或高度兴奋时才会感觉到心慌,属于正常情况。
而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心率过快、过慢以及有过早搏动时,或心脏神经官能症或过度焦虑时,患者会有心慌的感觉。
西医学之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以及神经官能症、某些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如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各种心律失常,以及贫血、低钾血症、心脏神经官能症等出现心悸,均可参照本篇治疗。
一般来说的心悸心慌的原因植物神经系统的失调,大多数数人都可以自我恢复。
所以大家无需紧张。
但是对于一些更年期的女性来说,需要特别注意出现的心悸心慌,因为更年期的女性会比较容易患冠心病。
一旦发现需要及时就医。
心悸的病因及对症治疗方法的研究

心悸的病因及对症治疗方法的研究心悸是指心跳加速、强度增加、不规律或者恐慌等症状。
心悸通常不是独立的疾病,而是一些心血管、神经、内分泌和药物等因素综合影响产生的症状。
本文将探讨心悸的病因分析及对症治疗方法。
病因分析心内科专家指出,心悸的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多个方面:1.心脏疾病:心血管疾病可以导致血流量下降,心肌缺氧,产生心悸症状。
常见的心脏疾病包括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肌病等。
2.肺部疾病:肺部疾病也会影响心脏的正常运转,导致心脏负荷增加,引起心悸。
例如肺气肿、支气管炎等。
3.神经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的紊乱会导致神经传导异常,进而引发心跳加速,心悸症状。
例如癫痫、抑郁症等。
4.内分泌紊乱:内分泌系统的异常也可能导致身体被强制从一个平稳状态切换到另一个平稳状态,引起心悸。
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垂体瘤等。
5.药物:有些药物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和心悸。
例如解热镇痛药、某些抗抑郁药等。
针对不同的病因,心悸的治疗方法也不同。
对症治疗方法1.治疗心脏疾病:如已被诊断出患有冠心病等心脏疾病的患者,需要针对具体的病情,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例如,给予抗血小板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抗心律失常药物等针对性药物治疗。
2.治疗肺部疾病:如果有患肺部疾病的情况,需要治疗肺部疾病本身。
例如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吸入氧气等。
3.调节神经系统:对于由神经系统紊乱引发的心悸,可以通过调节情绪来改善症状。
例如饮食调节、体育锻炼、音乐疗法、心理咨询等方法。
4.调节内分泌系统:如果是由于内分泌系统的紊乱导致心悸,需要治疗内分泌系统疾病本身。
例如,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标准化用药,定期复查甲状腺激素水平等。
5.减少药物副作用:如果是药物引起的心悸,可以先减少药物的剂量,或者停药试试。
但需要注意停药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6.其他治疗方法:如催眠疗法、针灸疗法、艾灸疗法、中药等。
总之,不同的病因下心悸的治疗方法也不同,因此在治疗前需进行了解病因,定位治疗,早期诊断并制定综合治疗方案,可以缓解症状,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费用和时间成本。
晚上心慌睡不着怎么办

晚上心慌睡不着怎么办随着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往往让很多人都觉得每天要应对很大的工作压力,长期这样特别容易出现心脏疾病,尤其是有很多人由于抗压能力比较差,总是在晚上特别容易出现心慌睡不着这样的现象,从而严重的影响睡眠质量,有的时候导致白天没有充足的精力进行工作,这样对身体的健康也是特别不利的,所以要及时的进行调整,下面一起了解一下晚上心慌睡不着怎么办?心慌的辨证应首辨虚实,虚者系指脏腑气血阴阳亏虚,实者多指痰饮、瘀血、火邪上扰。
心慌的病位在心,心脏病变可以导致其他脏腑功能失调或亏损,其他脏腑病变亦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及心。
故临床应分清心脏与它脏的病变情况,有利于决定治疗的先后缓急。
晚上心慌睡不着怎么办心慌的治疗应分虚实,虚证分别治以补气、养血、滋阴、温阳;实证则应祛痰、化饮、清火、行瘀。
但本病以虚实错杂为多见,且虚实的主次、缓急各有不同,故治当相应兼顾。
同时,由于心悸以心神不宁为其病理特点,故应酌情配入镇心安神之法。
证治分类1.心虚胆怯症状: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安,不寐多梦而易惊醒,恶闻声响,食少纳呆,苔薄白,脉细略数或细弦。
治法: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方药:安神定志丸加减。
常用药:龙齿、琥珀、酸枣仁、远志、茯神、人参、茯苓、山药、天冬、生地、熟地、肉桂、五味子。
2.心血不足症状:心悸气短,头晕目眩,失眠健忘,面色无华,倦怠乏力,纳呆食少,舌淡红,脉细弱。
治法: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方药:归脾汤加减。
常用药: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熟地黄、当归、龙眼肉、茯神、远志、酸枣仁、木香。
3.心阳不振症状: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动则尤甚,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象虚弱或沉细无力。
治法: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方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加减。
常用药:桂枝、附子、人参、黄芪、麦冬、枸杞、炙甘草、龙骨、牡蛎。
4.水饮凌心症状:心悸眩晕,胸闷痞满,渴不欲饮,小便短少,或下肢浮肿,形寒肢冷,伴恶心、欲吐、流涎,舌淡胖,苔白滑,脉象弦滑或沉细而滑。
长期失眠的原因及应对措施是什么

长期失眠的原因及应对措施是什么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长期失眠已经成为了许多人面临的困扰。
它不仅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健康,还会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诸多不良影响。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长期失眠,又有哪些有效的应对措施呢?导致长期失眠的原因多种多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因素:心理因素是导致长期失眠的重要原因之一。
焦虑、抑郁、压力过大等不良情绪常常会使人的大脑处于高度紧张和兴奋的状态,难以平静下来进入睡眠。
例如,工作上的竞争压力、人际关系的困扰、对未来的担忧等,都可能引发焦虑情绪,从而影响睡眠。
不良的生活习惯也容易导致长期失眠。
比如,睡前过度使用电子设备,手机、电脑等发出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影响睡眠质量。
还有,睡前吃太多油腻、辛辣或刺激性的食物,会加重肠胃负担,导致身体不适,难以入睡。
此外,不规律的作息时间,如经常熬夜、白天午睡时间过长等,也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造成睡眠紊乱。
环境因素同样不容忽视。
睡眠环境过于嘈杂、光线过强、温度不适等,都会影响睡眠。
比如,住在靠近马路边的房子,车辆行驶的声音可能会干扰睡眠;或者房间的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让人感到不舒服,难以入睡。
身体疾病也是导致长期失眠的一个原因。
患有某些慢性疾病,如关节炎、哮喘、心脏病等,常常会伴随疼痛、呼吸困难等症状,这些身体上的不适会影响睡眠。
另外,内分泌失调、神经系统疾病等也可能导致睡眠障碍。
针对长期失眠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应对措施: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学会放松,通过适当的方式来缓解压力,如运动、冥想、听音乐等。
当感到焦虑或抑郁时,不要憋在心里,可以和亲朋好友倾诉,或者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至关重要。
尽量在睡前半小时到一小时内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可以选择阅读一本纸质书来放松心情。
同时,要注意饮食规律,避免睡前暴饮暴食。
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表,每天尽量在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即使在周末也不要打乱生物钟。
优化睡眠环境。
心悸失眠吃什么药好

心悸失眠吃什么药好
心悸是指不是因为惊吓而自心跳不宁的疾患,患者自觉心跳快而强,并伴有心前区不适感。
心悸多与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并存,凡各种原因引起心脏搏动频率、节律发生异常,均可导致心悸。
失眠是表现为难以入眠、不能入睡、维持睡眠困难、过早或间歇性醒来而引致睡眠不足的症状,如果一个人长时间的失眠,不但会引起人的疲劳感、不安、无精打采、全身酸痛、反应迟缓、记忆力不集中、头痛等等,还会造成神经衰弱甚至诱发抑郁症。
那么,导致失眠心悸的原因是什么呢?引起心悸的原因一般与心脏活动过度有关,情绪波动、精神紧张、惊吓、体育锻炼、重体力劳动、大量吸烟、过量饮酒、喝浓茶等都可发生失眠心悸症状。
生气、换环境、心理压力大等等,会引起人情绪波动,进而造成失眠心悸。
病理性心悸的原因有心脏病、胃病、颈椎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发热、严重贫血、急性出血等。
另外,神经衰竭和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也容易出现失眠心悸的症状。
为了治好这个病我吃了很多药,但一直治不好,只能依靠二片佐匹克隆
勉强睡三个多小时,后来听说百艺舒中药可以逐渐减停西药,先共同吃段时间,当睡眠达到七个小时,睡眠质量满意后,再将佐匹克隆一次停1/4片,
半个月为一个周期逐渐减停,大概坚持了小半年吧,就彻底把吃了几年的佐
匹克隆停滞不前掉了,而且一直睡得很好很甜。
中医失眠的名词解释

中医失眠的名词解释失眠,作为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广泛存在于现代人群中。
中医学对失眠有着独特的见解和解释。
在中医理论中,失眠不仅仅是睡眠时间的不足,更重要的是指睡眠质量的不佳,表现为入睡困难、易醒、早醒等症状。
下面将从中医角度出发对失眠进行深入解释。
一、中医理论中的失眠概念在中医学中,失眠被称为“不寐”或“不眠”。
与现代医学学术中认为,失眠是一种病程延长的疾病不同,中医学将其视为一种症候,并复杂地将其分为多种病理类型。
这些类型可以是内因、外因,亦或是两者共同作用引起的。
因此,通过中医理论对失眠进行分析和辨证对症治疗,成为传统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二、中医对失眠原因的解释1. 心神不宁:中医理论认为,情志不舒导致心神不宁是失眠的常见原因。
包括精神紧张、情绪波动、七情不和等。
这些因素会影响睡眠质量,导致失眠症状加重。
2. 脾胃虚寒:中医认为,脾胃的阳气不足会导致血与阴液的流通不畅,进而导致失眠。
脾胃功能失调、饮食不当也会引起脾胃虚寒,进而影响睡眠质量。
3. 肝郁气滞:情志不畅导致肝气郁滞,中医认为这是造成失眠的重要原因之一。
肝气郁滞不仅影响心脏和脾胃功能,还可导致血液运行不畅,影响睡眠。
4. 肾虚亢阳:输精气化功能障碍,中医认为是肾虚亢阳引起的原因之一。
出现入睡困难、早醒等典型症状。
三、中医治疗失眠的方法1. 资生益智丸:这是一种中成药,常用于调养体质,舒缓神经,改善睡眠质量。
由于药物成分温和,对于轻度失眠症状的调理十分有效。
2. 针灸疗法:中医针灸疗法对失眠也有一定的疗效。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改善睡眠。
3. 食疗调理:中医注重通过调整饮食来改善失眠。
例如,多食用芝麻、松子、黑枣等具有补益作用的食物,有助于改善失眠症状。
4. 中药泡脚:利用中药的温热性质,透过泡脚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肝郁气滞等因素引起的失眠。
四、中医对失眠的预防方法1. 改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和饮食习惯,尽量避免过度劳累、沉迷电子产品等不良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夏季心悸性失眠的原因
导语:中医认为心脏与夏季相呼应,每到酷暑炎热的夏季,人的心情很容易就变得焦躁起来,这时候就会容易出现心悸性失眠,很多人在夜里都睡不好,天
中医认为心脏与夏季相呼应,每到酷暑炎热的夏季,人的心情很容易就变得焦躁起来,这时候就会容易出现心悸性失眠,很多人在夜里都睡不好,天气炎热导致的心慌心悸,让人难以入睡。
可见,在夏季里如果有心悸失眠就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引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睡眠或觉醒是正常的生理过程,但它不是人为能完全自主控制的活动,而是一个被动过程。
它不像人体某些活动可按人的意志,说来就来,要止则止。
失眠的人常常难以诱导师自己进入睡眠而苦恼。
其实早期的轻度失眠,经过自我调理的办法就常可得益
中医认为“心主神明”,也就是说人的精神活动由心来主管。
初夏时节,气温升高,心火渐旺,暑热天气容易使人心浮气躁,易发脾气,而且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较大。
同时夏季的日照时间延长、活动量增加,人们睡眠的时间相对减少,睡眠不足必然会影响第二天的精力状态。
对于中老年人而言,一般6-8小时的休息就可以充足,睡眠时间过少或过多都不利于心脏健康。
数据显示,相比每晚睡眠6-8小时,睡眠少于6小时的人中风或突发心脏病的几率高一倍,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风险也会增加。
同样,睡眠在8小时以上的人出现心绞痛的几率高一倍、患冠状动脉疾病的风险也会增加。
人在深睡眠期间血压会降低、心率变慢、肌肉放松、新陈代谢速度减缓,但是一旦失眠,反复觉醒,血压、心率反复转换,就会令心血管供血不足,有心血管病史的病人就有可能发病。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