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及惊风癫狂自汗盗汗

合集下载

多梦(中医)的治疗方法和用药

多梦(中医)的治疗方法和用药

多梦(中医)的治疗方法和用药【证治方药】(一)心肝血虚1,临床表现:夜梦纷纭,睡眠不宁,心悸怔忡,惊惕健忘。

头晕目眩,肢体麻木,面色无华。

舌质淡,脉细弱。

2,病因病机:心肝血虚。

不能养脏,神魂失守,故夜梦纷纭。

3,治法;补养心肝,安神宁魂。

4,方剂:补肝汤(《医宗金鉴》)加减。

药物:熟地10g,当归10g,白芍10g,川芎6g,枣仁15g,柏子仁10g,茯神5g。

炙甘草10g,小麦30g,夜交藤15g。

方义:熟地、当归、白芍、川芎为四物汤,养血和血,以安心肝。

枣仁、柏子仁、茯神、夜交藤,养血宁心,安神宁魂。

甘草和中,小麦缓肝,寓甘麦大枣汤之意。

加减:若心烦口干者加麦冬、黄连养阴清热,若肢体麻木者加重白芍用量,酌加木瓜,柔肝舒筋,5,变通法:症轻者可用四物汤(《局方》)合安神定志丸(《医学心悟》),药用党参、茯神、菖蒲、远志、当归、白芍、地黄、川芎。

亦养心补肝之剂。

(二)心胆气虚1,临床表现:夜梦纷纭,易于惊醒,胆怯善恐,心悸怔忡,胸阎气短,情绪抑郁。

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2,病因病机:心胆气虚,神不守舍,决断无力,故神魂不宁,夜梦纷纭。

3,治法:益气养心,镇惊安神,4,方剂:平补镇心丹(《局方》)合枕中丹(《千金要方》)加减。

药物:党参10g,麦冬10g,五味子6g,炙远志6g,茯苓10g,茯神15g,肉桂3~5g(后下),山药15g,天冬10g,生地10g,龙齿15g(先煎),石菖蒲10g,炙龟甲15g(先煎)。

方义:党参、五味子、茯苓、山药益气,远志、茯神、菖蒲安抻,龙齿、龟甲镇惊潜阳,生地、麦冬、天冬补益心阴。

加减:失眠易惊者加枣仁、柏子仁安神宁心。

5,变通法:若上症兼见口干咽燥、心烦、舌红,为心阴不足者,可用天王补心丹(《摄生秘剖》)加减,养心益阴。

(三)心肾不交l,临床表现:夜梦纷纭,失眠心烦,梦造滑泄,潮热盗汗,腰膝酸软,口干咽澡,手足心热,小便黄。

舌红,脉细数。

2、病因病机:肾阴不足,不能上承;心火偏旺。

中药学实验课-安神药

中药学实验课-安神药
中药学实验课
安神O
定义
凡以宁心安神为主要功效,用于心神不安病 证的方药称为安神药。
功效
安神药主要用来治疗心神不宁的心悸怔忡,失眠多梦;亦可作为 惊风、癫痫、狂妄等病症的辅助药物。部分神药又可用来治疗热 毒疮肿、肝阳眩晕、自汗盗汗、肠燥便秘、痰多咳喘等症。
分类
安神药可分为重镇安神药与养心安神药两大类。
柏子仁
功效
养心安神,润肠通便,止汗。
用法用量
3~10g。
LOGO
来源
柏科侧柏属植物侧柏的干燥成熟种仁
饮片性状鉴别
种仁长卵圆形至长椭圆形,长3-7mm,径1.5-3mm。 新鲜品淡黄色或黄白色,久置则颜色变深而呈黄棕色, 显油性。外包膜质内种皮,先端略光,圆三棱形,有 深褐色的点,基部钝圆,颜色较浅。断面乳白色至黄 白色,胚乳较发达,子叶2枚或更多,富油性。气微 香,味淡而有油腻感。以粒饱满、黄白色、油性大而 不泛油、无皮壳杂质者为佳。
酸枣仁
功效
养心益肝,宁心安神,敛汗,生津。
用法用量
10~15g
LOGO
来源
鼠李科枣属植物酸枣的成熟种子
饮片性状鉴别
本品呈扁圆形或扁椭圆形,长5-9mm,宽5-7mm, 厚约3mm。表面紫红色或紫褐色,平滑有光泽, 有的有裂纹。有的两面均呈圆隆状突起;有的一 面较平坦,中间有1条隆起的纵线纹;另一面稍 突起。一端凹陷,可见线形种脐,另端有细小突 起的合点。种皮较脆,胚乳白色,子叶两片,浅 黄色,富油性。气微,味淡。
远志
功效
安神益智,交通心肾,祛痰开窍,消散痈肿。
用法用量
3~10g
LOGO
来源
远志科远志属植物远志或卵叶远志的干燥根
饮片性状鉴别

心律失常的中医辨证论治(下)

心律失常的中医辨证论治(下)

心律失常的中医辨证论治(下)作者:王豪来源:《家庭医学》2022年第09期心悸怔忡,虚烦多梦,或自汗盗汗,或五心发热,舌淡苔薄白,脉虚数或促涩、结代。

治宜益气养阴复脉。

方药选生脉散加味。

西洋参(另煎)10克,麦冬15克,五味子10克。

若无西洋参,改太子参25克。

若气虚偏甚,气短乏力,加黄芪20克;若阴虚而有低热,加天冬15克,干地黄18克,黄连6克,莲子心2克,苦参10克;若心烦失眠明显,加冬虫夏草5克,龟甲(先煎)20克,鳖甲(先煎)20克;若兼心脉瘀阻、胸闷刺痛,舌有瘀点,加丹参15克,三七末(冲服)3克。

心悸怔忡,善恐易惊,坐立不安,失眠多梦,梦中容易惊醒,舌淡苔白,脉虚数或时有结、涩。

治宜养心安神、镇惊定悸。

方药选安神复脉汤加减。

磁石(先煎)30克,龙齿(先煎)30克,琥珀末(冲服)1.5克,茯神15克,石菖蒲12克,人参(另炖)6克,远志10克,柏子仁12克,炙甘草12克,麦冬15克。

方中人参通常可用红参或高丽参,冬天寒冷季节或不能耐受红参者可改用西洋参。

若有自汗、盗汗,可加黄芪25克,煅牡蛎30克;胃肠不适、便溏者,去磁石、远志、柏子仁,加益智仁12克,藿香15克。

1.苦参每日20~30克,水煎服。

10天为1个疗程。

适用于房性及室性期前收缩。

2.延胡索粉口服,每次3~10克,每日3次,7~10天为1个疗程。

适用于房性期前收缩、阵发性房颤。

3.珍珠層粉。

每次0.9~1.5克,每日2次。

适用于心气不敛所致心悸。

4.朱砂0.3克,琥珀0.6克,每日2次,吞服。

用于心悸脉数者。

5.玉竹15克,水煎服,每日1剂,30天为1个疗程。

适用于心悸心阴虚者。

6.黄连30克,水煎服。

适用于脉数、促,心肝经有热者。

7.康心宁(黄芪、川芎、苦参),每日1剂,2个月为1个疗程。

8.养心安神汤。

桂枝15克,白芍18克,当归15克,黄芪15克,炙甘草9克,生姜15克,大枣12枚,饴糖60克,水煎服。

适用于心血不足。

心悸的中医诊疗要点详解

心悸的中医诊疗要点详解

心悸的中医诊疗要点详解定义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临床一般多呈反复发作性每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而发作,且常伴胸闷、气短、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症。

病情较轻者—惊悸,病情较重者—怔忡,可呈持续性。

历史沿革1.关于病名:《内经》有惊、惕、惊骇、惊惑、惊躁等名称,《金贵要略》和《伤寒论》中称“惊悸”、“心动悸”、“心中悸”、“心下悸”。

宋·严用和《济生方》首次提出“怔忡”之病名2.关于病因病机:《内经》认为病因为宗气外泄,心脉不通,突受惊恐,复感外邪等。

《素问·平人气象论》:“……左乳之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

《素问·举痛论》:“惊则心无所依,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也”。

《素问·痹论》:“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

”《诸病源候论》:外感、情志失调:“风惊悸者,由体虚,心气不足,心之府为风邪所乘,或恐悸忧迫,令心气虚,亦受于风邪,风邪搏于心,则惊不自安,惊不已,则悸动不定”。

唐宋以后医家对心悸的认识,一般有以下几种:认为心悸为水停于心下所致:宋·陈无择:“五饮停蓄,闭于中脘,使人惊悸,属饮家。

”认为心悸是水停于心下及心气虚所致:成无己:“心悸之由,不越二种,一者气虚也,二者停饮也。

”情志所致:宋·杨士赢:“夫惊悸者,心虚胆怯之所致也。

”张京岳《京岳全书·怔忡惊恐》认为怔忡由阴虚劳损所致。

心血不足加痰郁:清·李用粹:“心血一虚,神气失守,神去则舍空,舍空则郁而成痰,痰居心位,此惊悸之所肇端也。

”《丹溪心法·惊悸怔忡》也责之虚与痰:“惊悸者血虚,惊悸有时,从朱砂安神丸”;“怔忡者血虚,怔忡无时,血少者多,有思虑便动属虚,时作时止,痰因火动。

”清·王清任《医林改错》强调瘀血内阻导致心悸怔忡。

3.关于治疗《金贵要略》提出了基本治则,并以炙甘草汤治疗“心动悸,脉结代”,为后世医家所沿用。

21安神药20106月

21安神药20106月
风,癫痫
活血散瘀—用于血瘀经闭 痛经、心腹刺痛, 血瘀经闭、 活血散瘀 用于血瘀经闭、痛经、心腹刺痛,癥瘕
积聚;
利尿通淋—用于小便癃闭 小便癃闭、 利尿通淋 用于小便癃闭、血淋 。 注意:不入煎剂,每服1.5~3g。 注意:不入煎剂,每服1.5~3g。 1.5
琥珀
【用量用法】
研末冲服,每次1.5~3g。 研末冲服,每次1.5~3g。 1.5 不入煎剂。 不入煎剂。 忌火锻。 忌火锻。
【药用来源】
为鼠李科植物酸枣的成熟种子。
酸枣仁
酸枣仁
【性能特点】
甘、酸,平。入心、肝、胆经。 入心、 胆经。
养心益肝
功效
安 敛
神 汗
药性说明: 药性说明: 本品甘酸性平, 本品甘酸性平,入心肝 善滋养阴血, 经。善滋养阴血,养心 益肝而安神, 益肝而安神,为养心安 神之要药。 神之要药。常用治阴血 不足、心肝两虚, 不足、心肝两虚,心失 所养之心神不宁、 所养之心神不宁、虚烦 不眠。又能收敛止汗, 不眠。又能收敛止汗, 用治体虚多汗。 用治体虚多汗。
龙骨★★★
一、药用来源 二、处方用名 三、性能特点 四、临床应用 五、用量用法 六、使用注意
【药用来源】
龙骨
古代大型哺乳类动物象类、三趾马类、犀类、鹿类、 牛类等骨骼的化石或象类门齿的化石。
【性能特点】
甘、涩、平。入心、肝、肾经。 入心、 肾经。
龙骨
镇惊安神 生用 功效 平肝潜阳 收敛固涩 收湿敛疮(外用) 收湿敛疮(外用)
退出
煅用
龙骨
镇惊安神—特点:安心神(重)、 镇惊安神 特点:安心神( 特点 养心血( 养心血(甘)、 敛心神(涩)。 敛心神( 应用:神不守舍之心悸失眠、 应用:神不守舍之心悸失眠、惊、痫、狂等 龙齿安神尤佳); (龙齿安神尤佳); 平肝潜阳—肝阳上亢证 肝阳上亢证; 平肝潜阳 肝阳上亢证; 收敛固涩—滑脱不禁证 在外、 滑脱不禁证( 收敛固涩 滑脱不禁证(在外、下)。 收湿敛疮—用于湿疮湿疹、 用于湿疮湿疹 收湿敛疮 用于湿疮湿疹、疮疡久溃不敛 。

安定神志

安定神志

安神养心药定义:凡以安定神志、治疗心神不宁病症为主要作用的一类中药,称为安神药。

安神药主要用来治疗心神不宁的心悸怔忡,失眠多梦;亦可作为惊风、癫痫、狂妄等病症的辅助药物。

部分神药又可用来治疗热毒疮肿、肝阳眩晕、自汗盗汗、肠燥便秘、痰多咳喘等症。

根据临床应用不同,安神药可分为重镇安神药与养心安神药两大类。

重镇安神药本类药物多为矿石、化石、介类药物,具有质重沉降之性。

重者能镇,重可祛怯,故有镇安心神、平惊定志、平肝潜阳等作用。

主要用于阳气躁动、心火炽盛、痰火扰心、肝郁化火及惊吓等引起的心神不宁、烦躁易怒、心悸失眠及惊痫、狂妄、肝阳眩晕等实证。

常用重镇安神药有:朱砂、磁石、龙骨、龙齿、琥珀、珍珠母、牡蛎、紫石英等。

养心安神药本类药物多为植物类种子、种仁,具有甘润滋养之性,故有滋养心肝、益阴补血、交通心肾等作用。

主要适用于阴血不足、心脾两虚、心肾不交等导致的心悸怔忡、虚烦不眠、健忘多梦、遗精、盗汗等虚证。

常用养心安神药有:酸枣仁、柏子仁、灵芝、夜交藤、远志、合欢皮等1、药理作用(1)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动物实验表明,酸枣仁可使小鼠、大鼠、家兔、猫、狗等多种动物自主活动减少,呈现安静嗜眠状态,并使小鼠对外界刺激反应退钝。

酸枣仁、远志对阈下催眠量的戊巴比妥钠呈现协向反应,可促进小鼠入睡。

此二药并能对抗士的宁或戊四氮所致的惊厥。

琥珀酸为琥珀成分之一,具有中枢抑制作用,明显减少小鼠自主活动,延长戊巴比妥钠引起的小鼠睡眠时间,对大鼠听源性惊厥、小鼠电惊厥以及士的宁等引起的药物性惊厥均具有对抗仰用。

据此推测琥珀的安神作用与琥珀酸有关。

上述药物的镇静、催眠、安定、抗惊厥作用。

与中医经典著作中安神药具有“养精神、零魂魄”、“益智宁神”、“治恐怯怔忡”等论述相符。

临床用安神剂“磁朱丸”治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病也取得一定疗效。

酸枣仁、琥珀酸对正常动物可以降温,从而有利于神志的安定。

(2)其他作用:远志有祛痰作用,可能由其所含皂甙刺激胃粘膜,皮射性引起祛痰,多用于寒痰咳嗽。

2015年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第一部分 常用单味中药 第十四章安神药

2015年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二》第一部分 常用单味中药 第十四章安神药

天星医考之《中药学专业知识二》第十四章安神药概述【性能特点】主入心、肝经;【功效】具有镇静安神或养心安神之效;某些药物兼有清热解毒、平肝潜阳、纳气平喘、敛汗、润肠、祛痰等作用。

【适应证】主治心神不宁的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及惊风、癫狂等病证。

部分又可用治热毒疮肿、肝阳眩晕、自汗盗汗、肠燥便秘、痰多咳喘等证。

【使用注意】本类药物多属对症治标之品,特别是矿石类重镇安神药及有毒药物,只宜暂用,不可久服,应中病即止。

矿石类安神药,如作丸散剂服时,须配伍养胃健脾之品,以免伤胃耗气。

【配伍】引起神志不安病证的原因各异,应审因施治,若单用安神药则较难收效。

如心火亢盛者,配清心泻火药;痰火内扰者,配清热化痰药;心脾气虚者,配健脾补气药;心肝血虚者,配补血养肝药;阴虚火旺者,配滋阴降火药。

第一节重镇安神药【性能功效】重镇安神药多为矿石、贝壳或化石,其质重镇潜,善镇心安神定惊,主治心火炽盛、痰火内扰所致的惊悸失眠、惊痫癫狂;部分药物还具平肝潜阳等功效,可用于肝阳上亢之头晕目眩等证。

养心安神药多为植物种子或种仁,其甘润滋养,善养心安神,主治心肝血虚、心脾两虚等所致的虚烦不眠、心悸怔仲、健忘多梦等。

朱砂【性味归经】甘,寒,有毒。

归心经。

【性能特点】甘寒清解,质重镇怯,力强有毒,专入心经。

善重镇安神,为治心火亢盛诸证之要药;能清热解毒,为治热毒疮肿、咽痛、口疮所常用。

【功效】镇心安神,清热解毒。

【主治病证】(1)心火亢盛之心神不安、胸中烦热、,惊悸不眠,癫狂。

(2)疮疡、咽痛、口疮。

【用量用法】0. 1~0. 5g,研末冲服,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故内服不宜过量、久服,以免汞中毒;肝肾功能不正常者慎用。

火煅则析出水银,有大毒,故忌火煅。

磁石【性味归经】咸,寒。

归肝、心、肾经。

【性能特点】咸寒质重,沉降下行,镇坠与补益并举。

入肝心经,善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治心悸失眠、阳亢眩晕。

入肾经,能益肾而聪耳明目、纳气平喘,治肾虚耳鸣耳聋、目昏喘促。

医学 安神药

医学 安神药

龙 骨 《神农本草经》
【来源】为古代大型哺 乳类动物象类、三 趾马类、犀类、鹿 类、牛类等骨骼的 化石。
【产地】主产于山西、 内蒙古、河南、河 北、陕西、甘肃等 地。
【采制】全年可采,挖 出后,除去泥土及 杂质,贮于干燥处, 生用或煅用。
【处方名】龙骨、花龙 骨、煅龙骨。
【药性】甘、涩,平。归心、肝、肾经。
3.滑脱治常诸疮配疡证代溃赭。久石味不、敛涩生,牡能配蛎敛枯、矾,生研固白细芍精末等,、滋掺敛阴敷潜汗患阳处。药。。
4.湿疮痒疹,疮疡久溃不敛。性收涩,外用 可收湿、敛疮、生肌。
【用法用量】 煎服,15~30g;宜先煎。外用适量。 镇静安神、平肝潜阳多生用。 收敛固涩宜煅用。
【使用注意】 湿热积滞者不宜使用。
朱 砂 《神农本草经》
【来源】为硫化物 类矿物辰砂族 辰砂,主含硫 化汞(HgS)。
【产地】主产湖南、 贵州、四川、 广西、云南等 地,以产于古 之辰州(今湖 南沅陵)者为 道地药材。
【采制】采挖后, 选取纯净者,用 磁铁吸净含铁的 杂质,再用水淘 去杂石和泥沙, 照水飞法研成极 细粉末,晾干或 40℃以下干燥。
【分类】
重镇安神药
养心安神药
【选药及配伍】
1.实证心神不安——重镇安神药。
火热扰神——配清泻心火、疏肝解郁、清肝
2.虚证心泻痰神火扰瘀药; 肝血阳虚上阴扰亏——配平补肝血潜,阳养药阴;药物; 癫心狂脾、两惊虚风——配—补以益化心痰脾开药窍伍或;平肝息风药为 主心,肾辅不以交安——神配药滋。阴降火,交通心肾之品。
2.肝治冲治阳任心上不悸亢固失崩眠,漏,头,配晕配菖黄蒲目芪、眩、远。乌志贼,质骨常重、配沉五酸倍枣降子仁,;、入柏子肝仁经、, 平治生肝表地朱治虚黄砂痰潜自、、热阳汗黄琥内。,芪珀盛阴等等,虚同安惊盗用神痫汗。之抽,品搐配;,牡癫蛎狂、发浮作小者麦,、配五牛味黄子、、胆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一章 安神药 ❖一.含义 安定神志 治疗心神不宁病证为主
的药物 ❖二.功效 重镇安神 养心安神 ❖ 及清热解毒 平肝潜阳 纳气平喘 敛汗
1
❖ 三.适应证 ❖ 心神不宁:心悸怔忡、失眠多梦 ❖ 及惊风、癫狂、自汗盗汗、肠燥便秘 ❖ 四.使用注意 ❖ 1.矿石类,只宜暂用,不可久服 ❖ 2.矿石类,作丸散剂,配养胃健脾药
1、养心安神:心悸失眠 要药 天王补心汤
归脾汤
柏子养心丸
2、益肝:肝虚虚烦不眠 2、润肠通便:肠燥便秘
酸枣仁汤
3、敛汗:体虚自汗 盗汗
此外敛阴生津止渴 炒用《纲
目》:“其仁甘而润,熟用疗
胆虚不得眠,烦渴虚汗之证;
生用疗胆热好眠。”
酸枣仁 柏子仁
养心安神
安神力强 益肝 收敛止汗 润肠通便
13
❖远志 苦辛温
重镇安神
镇心 清心 解毒 平肝潜阳 聪耳明目 纳气平喘
9

第二节 养心安神药
❖ 功效:滋养肝肾,益阴补血,交通心肾
❖ 适应证:
❖ 阴血不足,心脾两虚,心肾不交之心悸, 怔忡,虚烦不眠,健忘多梦,遗精,盗 汗
10
酸枣仁
甘酸平 心肝胆 种子
11
柏子仁 甘平 心肾大肠 种仁
12
酸枣仁 甘酸平
柏子仁 甘平
2

第一节 重镇安神药
❖功效 镇静安神、平惊定志、平肝潜阳
❖ 适应证
❖ 心火炽盛.痰火扰心.肝郁化火及惊吓之心 神不宁.心悸失眠及惊痫等
3
朱砂 甘微寒 有毒 心 含硫化汞HgS
4
朱砂 甘寒 有毒
1、清心安神: 心神不宁心悸 失眠 心火亢盛 朱砂安神丸 2、镇惊: 惊风,癫痫 安宫牛黄丸 磁朱丸 3、清热解毒:疮疡肿毒 咽喉肿痛 口舌生疮 冰硼散
6
磁石
咸寒 心肝肾 磁铁石
7
龙骨 甘涩平 心肝肾 化石
8
磁石 咸寒 龙骨 甘涩平
1、镇静安神:心神不宁 惊悸 失眠 癫痫 2、平肝潜阳 肝阳上亢头晕目眩
3、聪耳明目:耳鸣耳聋. 3、收敛固涩:滑脱证 湿疮 金锁
视物昏花
固精丸固冲汤
4、纳气平喘:肾虚气喘
先煎 灵磁石 呆磁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生用平肝 煅用收敛
朱砂 磁石
14

远志 苦辛温
1、安神益智:失眠多梦,心悸怔忡,健忘
2、祛痰开窍:癫痫惊狂。咳嗽痰多
3、消散痈肿:痈疽疮毒,乳房肿痛,喉痹
15
❖ 小结 ❖含义 分类 ❖ 比较药物功效异同点 ❖朱砂 黄连; ❖聪耳明目 磁石 ❖ 龙骨的功效
16
❖ 古代作丸药外衣
❖ 宜量小不宜量大(0.1-0.5) ❖ 宜入丸散剂 不宜入煎剂 入煎剂拌其它药同用 朱茯苓 ❖ 宜生用不宜煅用 宜水飞 ❖ 宜暂用不宜久服 否则令人痴呆 ❖ 孕妇肝功能不全者忌服 ❖ 辰砂(沅陵) 丹砂(本经为‘沙’)《别录》名真
朱 5
朱砂
镇心安神
清热解毒 清心热
黄连
泻火 燥湿 清胃止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