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十年美国的金融改革

合集下载

美国的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的经济振兴

美国的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的经济振兴

美国的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的经济振兴美国的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的经济振兴引言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一。

该危机导致了大量的失业、贫困和社会不稳定。

在这个困难的时期,弗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总统采取了一系列激进的政策来振兴经济。

罗斯福新政包括了一系列的金融改革、就业计划和社会保障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本文将探讨大萧条的原因、对美国经济的影响以及罗斯福新政的重要措施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一、大萧条的原因大萧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股市崩盘、过度借贷、农业危机和贸易保护主义等。

1.股市崩盘1929年的股市崩盘被认为是大萧条的导火索。

在20世纪20年代,由于投机行为和融资困难,美国股市出现了一波疯狂的繁荣。

然而,这种炒作造成了股市的泡沫。

当泡沫破灭时,许多投资者破产,经济活动迅速下降。

2.过度借贷在20世纪20年代,很多美国人迅速发财,并开始大量购买股票和进口商品。

为了支持这种消费行为,许多人借贷购买。

然而,当经济开始疲软时,这些借款变得难以偿还,导致了大规模的债务危机。

3.农业危机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农业遭遇了严重的危机。

农产品价格暴跌,导致很多农民破产。

同时,农村地区的技术进步使得农业工人不再需要那么多的劳动力。

这导致了大量农民失业,进一步加剧了经济衰退。

4.贸易保护主义在大萧条期间,许多国家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限制进口。

这导致了国际贸易的下降,进一步衰退了世界经济。

二、大萧条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大萧条对美国经济造成了长期的负面影响。

主要表现在经济衰退、失业率上升和社会不稳定。

1.经济衰退1929年股市崩盘后,美国的经济活动陷入了停滞。

许多公司破产,银行倒闭,经济产出急剧下降。

1932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下降了约30%,经济陷入了衰退。

2.失业率上升大萧条导致了大量的失业。

自1929年至1933年,失业率从3.2%上升至25%,造成了数百万人失去工作。

美国金融改革改什么?

美国金融改革改什么?
街 不 干 了 。受 雇 于 华 尔街 的 院外 游说 集 内幕交易 ,也是为华尔街的豪强看家护
2 2 1 国 融 8 00 2 际 资
Ie aoa F acg r tnl i ni] n ni n n t
院 。按 照 美 国 的 法律 , 内幕 交 易 中 内 幕 交 易 人 所 偷 窃 的是 公 司 所 掌 握 的 信 息 。 偷 窃信 息 者 可 能 会说 ,不 义 之 财 ,取之 何妨 ?梁 山 好 汉也 是 这 个理 论 。美 国 的
美 国金 融 改 革改 什 么?
■ 朱 伟 一
人类 进 化 到 今 天 ,天 灾人 祸 之 后 多 团闻风而动 ,群起 响应 ,对议员施加各
少都会有些改革 ,法治社 会又 以法落实 种 影 响 ,全 力 阻击 保 护 机 构 的设 立 。 华
相 关 改 革 。 金融 危 机 之 后 ,美 国国 会 中 尔街 为 什 么 那 么害 怕 保 护机 构 ?保 护 机 的 民主 党议 员推 出了 金融 监 管 改 革 法 案 构 真 的 会 是 华 尔 街 的 克 星 吗 ? 恐 怕 不 ( 称 “ 案 ”。 下 法 )
他 们也 会 把 自 己的行 为 称 作 是 “ 智取 牛 要 由 国会 或 法 院 来决 定 。信 贷 违 约 掉 期 多 是 场 外 交 易 ,公 众 、政 府 乃 至 业 内 的 辰纲 ” 。所 以豪 强 也 是 要 清 剿 内 幕 交 易
(rdtd futs p,缩 写 C S 便 ce i ea l w美 国没有任何一个政府
鸡刀 杀牛 ,力不 从 心
机 构能 够 成 为 华 尔街 的 克 星 。证 交 会 是 为 遏 制华 尔 街 而设 立 的 。但 半个 多 世 纪

美国的金融危机与金融改革

美国的金融危机与金融改革

美国的金融危机与金融改革摘要:金融在现代经济中处于核心地位,然而,金融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带来了各种风险。

纵观世界金融发展史,它既是一部危机史,也是一部金融监管制度的改革史。

本文以美国为例,主要探讨美国1907年、1929-1933年、2008年这三场影响较大的金融危机及其之后金融改革,并总结金融监管体制改革趋势,以便更好地把握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方向,给我国的金融改革提供相关的经验教训和启示借鉴。

关键词:美国、金融危机、金融改革一、1907年美国金融危机1907年的金融危机是美国在国民银行时期(1864-1913年)经历的最后一次严重的金融危机,它在美国金融史上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因为正是这场危机直接促成了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的建立。

<1>发生原因:1.休克前的经济繁荣与缺乏监管的信托机构:20世纪初的美国经济正处于新一轮迅速上升时期,经济的大繁荣让企业对资本的需求如饥似渴,也促使美国机构与个人投资者过度举债。

这一时期,很多个人企业转变为股份公司,发行掺水股票,从中谋取暴利。

大量欧洲资本通过提供短期信贷来资助创业投机。

信托公司享有许多商业银行不能经营的投资业务却极其缺乏政府监管,导致信托公司可以没有限制地过度吸纳社会资金,投资于高风险、高回报的行业和股市。

1906年,纽约一半左右的银行贷款都被信托公司作为抵押投在高风险的股市和债券上。

2.金融机构第一个倒下:1907年10月中旬,美国第大三信托公司尼克伯克信托投资公司(Knickerbocker Trust)对联合铜业公司(United Copper)收购计划失败。

市场传言尼克伯克信托投资公司即将破产,第二天这家信托公司遭到“挤兑”。

尼克伯克与现在的雷曼兄弟一样,成为倒下的多米诺第一张骨牌。

3.银行“惜贷”利率冲天:尼克伯克倒闭后,银行对于信托业产生强烈不信任感,银行要求信托公司立即还贷,收到两面催款的信托公司只好向股票市场借钱,借款利息一下冲到150%的天价。

546 美国金融监管制度的演变及启示

546 美国金融监管制度的演变及启示

美国金融监管制度的演变及启示1. 介绍金融监管不仅仅是国家金融基础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也是金融市场运作的重要保障。

以美国为例,自20世纪初以来,金融市场和监管制度的发展演变成为了众多国家学习和借鉴的经验。

笔者将从历史、框架、制度和案例等多个维度,结合独立的主观分析,展开论述。

2. 历史演变美国金融监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91年,当时美国央行被作为金融市场运作的核心机构创建。

然而,在20世纪初期,即泡沫经济崩塌以及万能保险的滥用等一系列事件后,美国制定了一系列金融监管法规。

这些法规被称为“金融改革法案”,一直被视为美国金融市场稳定和规范的重要法律依据。

此外,1929年的经济危机推动了美国的大规模银行业和证券业监管制度的建设,以此来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在20世纪中后期,美国金融监管机构定期针对不断增长的金融创新和市场不断变化的情况调整并完善监管法规,这一变化在21世纪还在继续。

3. 监管框架美国金融监管框架包括国家层面和州属层面的监管机构。

国家层面的监管机构包括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联邦保险服务办公室、联邦储蓄和贷款保险公司等。

州属层面的监管机构主要负责对本州银行和保险机构的监管。

由于不同实体和产品的监管权在不同的部门和机构之间划分,会产生重叠和混乱,这在2008年的次贷危机中为监管问题增添了复杂性。

另外,美国的金融监管强调“反洗钱”、“首席风险官制度”和“管理层独立性”等。

其中,反洗钱制度涉及金融机构如何预防其被用来洗钱的违法行为;首席风险官制度是指由机构首席风险官主导的风险管理程序;而管理层独立性制度则保证管理层不受其他利益相关方干扰。

4. 监管制度美国金融市场监管制度主要涉及对银行、保险、证券等不同金融机构和产品的监管。

其中,对于银行监管,更为群众熟知的是联邦开发银行严格的抵押贷款标准和向银行提供短期流动性的借贷设施;对于保险监管,最为显著的是1980年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将银行和保险公司通过联合收购等方式合并的监管分离;对于证券监管,则由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及其申报、报告、业务、会计等四个部门负责。

美国金融法案

美国金融法案

美国⾦融法案多德弗兰克法案百科名⽚多德-弗兰克法案被认为是“⼤萧条“以来最全⾯、最严厉的⾦融改⾰法案,将成为与“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1933年银⾏法案》)⽐肩的⼜⼀块⾦融监管基⽯,并为全球⾦融监管改⾰树⽴新的标尺。

核⼼内容就是在⾦融系统当中保护消费者。

根据多德弗兰克法案(Dodd-Frank Act)中编号为742(2)的条款规定,规定2011年7⽉15⽇起禁⽌美国公民进⾏所有贵⾦属(包括黄⾦、⽩银)柜台交易(OTC)背景当地时间2010年6⽉25⽇凌晨5点39分,华盛顿国会⼭上突然爆发出⼀阵⿎掌欢呼,美国国会参众两院联席委员会议员们通宵⼯作,从周四早上9点30分⼀直到周五凌晨,就⼤萧条以来规模最⼤的⾦融监管改⾰法案最终⽂本达成⼀致。

数⽉以来,⾦融改⾰是市场上最⼤的不确定性之⼀,该法案将提供最清楚的后危机时代⾦融监管图景。

之前参众两院分别通过了不同的法案⽂本,此法案最终被命名为多德弗兰克法案。

众议院⾦融服务委员会主席弗兰克认为,这项法案⽐“⼏乎所有⼈”预计的都要严格。

参议院银⾏委员会主席多德称法案是“巨⼤的成就”。

美国总统奥巴马当天起飞前往多伦多参加G20峰会前发表简短演讲,称已“准备好通过最为严格的⾦融改⾰”。

这项法案随后将⾄参众两院全体议员投票,并于2010年7⽉4⽇之前总统签字成为法律。

华尔街近⼏个⽉疯狂游说该法案,但最终法案将依然对他们产⽣重⼤影响,⾸当其冲的是“沃克尔规则”。

这项以前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克尔名字命名的规则,将对那些存款受联邦担保的银⾏,限制进⾏⾃营交易的能⼒。

多德说,这些限制的⽬的就是减少银⾏的⾼风险活动,以后受联邦担保的资⾦将不能从事⾼风险活动。

为此,⾼盛等银⾏将分离其⾃营交易部门。

⾼盛在2008年9⽉如果没有转型为银⾏控股公司,他们将不受该规则限制。

⾼盛CEO布兰科芬上⽉曾表⽰,⾃营交易占公司收⼊约10%,以2009年452亿美元收⼊为基准,这意味着⾼盛将有数⼗亿美元受到影响。

美国金融监管改革与启示

美国金融监管改革与启示
市场参与者所 了解 、 预期 , 到预期效果 。 达不
随着 全球金 融 产 品 的 不 断 创 新 与 发 展 , 别 是 特
近几 十年来 金融 衍 生品 的爆发 式增 长 使得 金 融行 业 之 间不断 融合 , 于 金 融混 业 经 营 实 行 混 业 监 管 也 对
已逐 渐成 为大势 所 趋 。在 大 危 机 之后 、9 9年 之 前 19

1 ・ 9
维普资讯
【 金融理论 】


美国金融监管改革与启示
无法跟上金融创新 步伐 。当然 , 也有人 对这 项改革 是
否能解开次贷死结持怀疑态度。其实, 次贷危机只是
这次美 国金 融监管 体制改 革 的导 火索 , 建立 新形势 下 的美 国金融 监管体制具有更深远 的意义 。
跨 州银行 , 不 是 美联储 的会 员银 行 , 由美 国货 币 但 则
监理署 ( C ) 管 。在 州 一级 注 册 的银 行 受各 州 银 O C监
出现分歧 , 证券 交 易委员 会对 此表 示 赞 同 , 品 期货 商
交 易委员会 则反 对 。

行监管局 监 管。美 国联 邦 存 款保 险公 司虽然 不直 接
维普资讯
20 0 8年第 3期 总第 11 4
河 南 金 融 管 理 干 部 学 院 学 报 J R A FHE A N TT T FFN N I N G ME T OU N LO N N I S IU E O I A CALMA A E N
美 国财政部 长 保尔 森 2 0 0 8年 3月 3 1日推 出一
重复和 监管空 白同时并 存 。一 方面 , 管部 门职 能不 监
套雄 心勃 勃 的 题 为 《 融 监 管 蓝 图》的金 融 监 管体 金 系整改方 案 , 美 国 2 对 0世 纪 3 0年代 “ 萧 条 ” 大 以来 的金 融监 管体 系作 出重要 调 整 , 出 了短 期 、 提 中期 和 长期 的建议 。尽 管 这项改 革计 划 尚待 美 国 国会批 准 通过 , 议案 何时 能生 效难 以预料 , 由于这 项 金 融监 但 管体制 改革 计 划 触 及银 行 业 多 方 面 改革 , 发 了美 引

美国金融法案

美国金融法案

多德弗兰克法案百科名片多德-弗兰克法案被认为是“大萧条“以来最全面、最严厉的金融改革法案,将成为与“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1933年银行法案》)比肩的又一块金融监管基石,并为全球金融监管改革树立新的标尺。

核心内容就是在金融系统当中保护消费者。

根据多德弗兰克法案(Dodd-Frank Act)中编号为742(2)的条款规定,规定2011年7月15日起禁止美国公民进行所有贵金属(包括黄金、白银)柜台交易(OTC)背景当地时间2010年6月25日凌晨5点39分,华盛顿国会山上突然爆发出一阵鼓掌欢呼,美国国会参众两院联席委员会议员们通宵工作,从周四早上9点30分一直到周五凌晨,就大萧条以来规模最大的金融监管改革法案最终文本达成一致。

数月以来,金融改革是市场上最大的不确定性之一,该法案将提供最清楚的后危机时代金融监管图景。

之前参众两院分别通过了不同的法案文本,此法案最终被命名为多德弗兰克法案。

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主席弗兰克认为,这项法案比“几乎所有人”预计的都要严格。

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主席多德称法案是“巨大的成就”。

美国总统奥巴马当天起飞前往多伦多参加G20峰会前发表简短演讲,称已“准备好通过最为严格的金融改革”。

这项法案随后将至参众两院全体议员投票,并于2010年7月4日之前总统签字成为法律。

华尔街近几个月疯狂游说该法案,但最终法案将依然对他们产生重大影响,首当其冲的是“沃克尔规则”。

这项以前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克尔名字命名的规则,将对那些存款受联邦担保的银行,限制进行自营交易的能力。

多德说,这些限制的目的就是减少银行的高风险活动,以后受联邦担保的资金将不能从事高风险活动。

为此,高盛等银行将分离其自营交易部门。

高盛在2008年9月如果没有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他们将不受该规则限制。

高盛CEO布兰科芬上月曾表示,自营交易占公司收入约10%,以2009年452亿美元收入为基准,这意味着高盛将有数十亿美元受到影响。

美国经济政策的演变

美国经济政策的演变

美国经济政策的演变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经济政策的演变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20世纪初到现在,美国经济政策发生了许多变化,如下所述。

1. 自由放任时期(1900-1929)20世纪初,美国政府重视保护私人财产和维持市场经济自由化。

在这个时期,政府几乎不干预市场,企业得以自由发展。

然而,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大萧条的爆发导致政府开始重新考虑自由放任的理念。

2. 新政时期(1930-1945)在20世纪30年代,寻求解决大萧条的政策导致政府向市场经济转变,采取了新政政策。

政府大力投资于公共建设,如公路、桥梁、学校和医疗机构等。

政府还推动了一系列社会保障措施,如社会保险制度、最低工资标准和工会合法化等。

新政政策为美国复苏奠定了基础,也奠定了现代福利国家的基础。

3. 凯恩斯主义时期(1945-1970)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政府采取凯恩斯主义政策,即政府在经济放缓时增加支出和减税,以刺激经济增长。

凯恩斯主义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增长,并促进了消费和生产的增加,直到20世纪70年代油价飙升和通货膨胀引发了石油危机。

4. 新自由主义时期(1980-2000)20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采取了新自由主义政策,在经济问题上减少政府干预,促进自由市场和企业竞争。

该政策推动了经济创新和成长,但也导致了贫富差距的加剧和经济不平等的增加。

5. 新千年时期(2000至今)21世纪初,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政策,以应对经济危机和加强经济增长。

政府采取了定量宽松政策,即通过购买国债和其他债务证券来降低利率,刺激贷款和投资的增加。

政府还提高了对医疗保健的支出,推动了能源和环境政策以及推动国际贸易。

不幸的是,这些政策导致了货币紧缩和通货膨胀,使经济受到冲击。

总之,美国经济政策的演变对于美国和世界的经济增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个演变历程充分证明,经济政策的成功取决于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平衡,以平衡增长和财政稳定之间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十年美国的金融改革
2008年爆发的美国金融危机,是一场由次贷债务和房市泡沫引发的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也是1930年代“大萧条”(The Great Depression)之后出现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大衰退”(The Great Recession)。

这场危机是美国长期以来奉行自由主义经济信条的制度结果。

按照“市场行为者比监管机构更清楚并更有能力保护自己利益”的信条,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美国市场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放松管制,金融风险的“负外部效应”被完全置之不理,包括“抵押贷款证券”(MBS)、“资产抵押证券”(ABS)、“债务抵押债券”(CDO)、“信用违约互换”(CDS)、“结构性投资载体”(SIV)在内的高风险金融衍生品泛滥成灾,最终导致全球经济处于金融责权完全不对称和内外风险完全失控的境地。

多德-弗兰克法案
这场危机早在2007年已经就初步显现,但到了2008年
才全面爆发。

危机期间,美国政府迅速采用了一系列救急措施,并逐步在借贷业务、破产保护、税收政策、平价住房、信用咨询、许可制度、金融机构及其交易信息披露等方面进行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改革,试图解决消费者保护、经理人薪资、银行准备金、影子银行、金融衍生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遏制“华尔街的贪婪”,以确保金融市场和整个经济不再陷入
类似的“非理性繁荣”(irrational exuberance)。

危机之后出任财长的蒂莫西•盖特纳(Timothy Geithne)为金融改革提出了五个要点:把联邦储蓄保险机制扩展到非银行金融机构;确保问题机构有序倒闭而不是等待政府救助;防止纳税人上钩受损;对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和联邦储备委员
会的权力扩展进行制衡;提高金融公司和相关监管机构的准备金要求。

2010年,奥巴马总统签署了长达2300页的《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和消费者保护法案》(Dodd-Frank Wall Street Reform and Consumer Protection Act,以康涅狄格州联邦
参议员Christopher J.Dodd和马萨诸塞州联邦众议员Barney Frank的名字命名,一般简称为“《多德-弗兰克法案》”)。

其核心内容是:
第一,成立金融稳定监管委员会(FSOC)和政府问责办公室(GAO),扩大监管机构的权力,允许分拆陷入困境的所谓“大到不能倒”的金融机构,禁止使用纳税人资金救市,
限制金融高管的薪酬。

第二,设立消费者金融保护局(CFPB),赋予其超越监管机构的权力,负责监管按揭贷款、信用卡等个人金融产品,全面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第三,采纳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沃克尔规则”(Volcker Rule,由前美联储主席、时任总统经济复兴顾问委员会主席保罗•沃克尔提出,最终于2013年12月获得批准),限制大金融机构的投机性交易,规定贷款证券化产品的发行机构需留存不少于5%的
风险准备金,加强对金融衍生品的监管。

《多德-弗兰克法案》推翻了被动应对系统性风险和金融危机的监管理念,将消费者金融保护局作为防止系统性风险的第一道防火墙,金融稳定监管委员会作为防止系统性风险的第二道防火墙,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作为防止系统性风险的第三道防火墙,较为彻底地修补了美国金融监管的漏洞,很快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但是,左派势力仍然批评政府做得还不够,特别是危机的罪魁根本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

而右翼的华尔街及共和党则一直对这个法案持否定态度,认为该法扩大了政府对市场的干预,让房利美(Fannie Mae,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和房地美(Freddie Mac,联邦住宅贷款抵押公司)这两大美国政府赞助的企业逃脱了引爆危机的责任,给金融行业带来了过高的额外成本,削弱了美国金融机构竞争力。

有人甚至对该法提出违宪诉讼。

2017年2月,现任总统特朗普下令对《多德-弗兰克法案》进行全面审查,要求大幅缩减监管系统的权力,减轻金融市场的监管压力,开放投资选择。

2018年3月,美国国会参院通过法案,放松了监管规则,并对资产在2500亿美元以下的银行减少监控。

从美元信用到楼市泡沫
如果要进一步理解美国金融改革的效果,我们还必须从次贷危机和房产泡沫的传导机制和过程说起。

首先,美元具有作为世界最主要储备货币的特殊地位(法国人称之为“蛮横的特权”,exorbitant privilege)。

1971年尼克松宣布美元不能再按固定价格兑换黄金后,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随之崩溃,美元完全成为一种世界性的信用货币,它的价值基础不再是有内在价值的贵金属而是美国政府的信用。

美元成为一种世界信用货币,是理解美国经济的本质和运作的两大支点之一,另一个支点是美国民主制度的政权公有特征导致的政府预算赤字和国债膨胀趋势。

世界信用货币和国债膨胀趋势意味着,美国既不需要通过增加出口去换取储备货币(美元本身就是),又不需要通过增加储蓄去购买国债(用商品换到美元的国家自然会买收益风险比高的美国国债)。

所以,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美国的贸易逆差一直在扩大,经济增长一直靠国内消费驱动,而不断增加的国债,则有相当部分是由通过储蓄投资和出口顺差换来美元的中国和日本所持有。

在这个过程中,美国国内的物价持续被廉价的进口品所压低,美元的借贷利率也由于国债廉价筹资及刺激经济的需要而被压低,而美元的货币供给则由于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的需要而扩大。

这三个过程导致
了两个必然结果:一是美国国内资产升值的压力增大,二是美国国内人力升值的压力也增大。

美国国内的资产升值可以这么理解:美国人靠加印货币换取外国商品后,美元在政府信用的抽象基础之外,还需要有实物性质的资产为具体基础;资产升值一方面是因为进口的廉价商品压低了物价(价值只能从商品流向资产及相关市场),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推高美元实物基础的价值对美元本身的信用更加有利(资产价高则美元可靠)。

美国的人力升值则有另外的循环推动效应,它导致国内制造业投资转向人力廉价的外国,而产业转移所生产的商品回流,又进一步推高了美国的贸易逆差,并强化了美国在国际经济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假象。

2008年危机之前的美国房市泡沫,正是在美国这个经济逻辑的支配下出现的。

房产(或企业资产)升值本身并不必然导致危机,但房产杠杆化和证券化失控,则必然出现相关各方的偿付能力和亏损破产的巨大风险。

随着房产的升值,房产买卖、抵押贷款及其证券化等变得日益有利可图(当年笔者的许多亲朋好友都成了兼职房贷员)。

可当不顾家庭收支比例的掠夺性放款开始泛滥(美国家庭债务与可支配收入的比率从1990年的77%上升到2007年的127%,次贷占抵押贷款的比例也从8%上升到20%,非主居房的拥有比例
则从2000年的20%上升到35%),收入不稳定和次贷利率的转换浮动,最终就变成了拖欠还贷、违约不付、房产拍卖、房价下降、贷款亏损、证券跌价、资金断链、企业破产、失业上升、收入下降的多米诺骨牌式的危机。

对美国经济的悲观预言何以落空
从本质上看,危机之后的金融改革,主要针对的正是房产过度的杠杆化和证券化,使房产的借贷审核更加严格,使房产证券的风险控制更加制度化。

在金融改革的同时,美国政府投入了数以千亿的资金进行救助,并持续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美国经济因此很快得到恢复(当年各种保险费都大幅上涨,生活质量明显受损)。

这场危机使13万亿美元或20%的美国家庭资产化为乌有,但到2012年底就基本涨回。

近年,美国的房价指数已经超
过危机前的水平,股市也从损失过半涨到了低点的4倍左右。

危机令美国经济损失近千万个就业机会,但到2014年就基
本恢复,此后失业率也一直保持较低水平。

美国的金融改革基本解决了经济行为中的道德风险问题,但是,美国经济中的财政扩张趋势却依然故我,低储蓄和贸易逆差倾向也没有扭转的迹象。

同时,美元的特殊货币地位,使美国的资产价值继续被推高,股市和房市价格指数即便在
利率回调时也连创新高,已经连续了多年的经济增长甚至出现了一种继续让人意外的“特朗普惊喜”:美国商务部最新公布的修正数据显示,美国第二季度实际GDP按年率计算环比增长4.2%,高于预期的4%,比之前公布的初值4.1%略有上调,这是自2014年第三季度以来的最快增速。

可以说,从1980年代的“日本挑战”到2010年代的“中国挑战”,对美国经济的悲观预言大致上都落空了,“美国的衰落”也似乎仅仅是“美国被相对削弱”而已。

那么,美国的储蓄、财政和贸易“三赤字”,为什么并没有象预言中所说的那样影响美国的经济增长?
如上所述,美元的特殊国际地位确实使“低储蓄和贸易赤字不利增长”的常规不再起作用,因为在财政货币扩张和外资流入的情况下,低储蓄不会影响投资需求而只会扩大消费需求,贸易赤字则只是外移产业产品回流和加印美元强化购买的结果。

至于财政赤字的问题,多年的赤字确实使美国国债总量已经突破了年度GDP(2017年为19.39万亿美元),但就像克林顿时期的繁荣会使财政收入回升那样,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仍然有可能使国债总量得到控制,何况目前国债利息占财政总支出的比率(现约8%)还远没达到损害美元信用的地步,而且财政扩张本身也包含了某些增长效应。

所以,更重要的问题可能是美国经济本身的生产要素配置弹性和创新能力空间。

在这一点上,按照笔者在美二十多年的观察,资本市场、高等教育、商业信用、政府宏观经济能力等四个方面的效率,很可能是确保美国经济增长的关键指标。

如果说美国在2008年危机之后的金融改革能给中国提供什么借鉴的话,那么,政府宏观经济能力肯定是突出的一个,而资本市场、高等教育、商业信用则肯定也是中国经济急需进一步发展的三大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