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生活圆舞曲》教学设计
《维也纳生活圆舞曲》小学语文教案教学步骤详解

伟大的音乐作品《维也纳生活圆舞曲》一直以来都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它以优美的曲旋和欢快的节奏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引领着大家踏入旋转舞曲的世界中。
这首曲子也被用作小学的语文教学材料,通过学习这首曲子,可以增强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对复杂文化的认识。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这节小学语文课的教学步骤。
一、导入环节在该教学课程的一开始,教师需要对《维也纳生活圆舞曲》引导学生产生兴趣和理解。
首先可以请学生观看一段历史视频,以介绍奥地利维也纳市的浪漫气息,以及旋律来自于哪里。
教师介绍《维也纳生活圆舞曲》的作者、时间、主题、意义等。
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逐渐发展音乐鉴赏能力,了解复杂的文化底蕴。
二、理解曲谱在导入环节过后,学生们将开始学习这首曲子,其中最难的环节莫过于学习曲谱。
在学习曲谱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大量的讲解和演示,让学生了解曲谱的要素和读谱方法。
比如,通过示范曲调和节奏,并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程度,分别为学生们阐述不同的要点,使学生们能够理解和熟练掌握乐理基础知识。
三、欣赏和分析在学生掌握曲谱之后,教师需要教导学生欣赏曲子,并了解曲子的演奏情况和内涵。
在欣赏和分析环节中,教师会引导学生探究曲谱的结构、节奏、旋律和表达情感的方式等。
此外,例如强调曲子中的重点部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曲目的情节发展。
四、发挥学生的创意在这节课程的教师会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利用所学乐理知识和对曲谱的理解,自由创作一段跟旋律相符合的曲调。
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加深对音乐的理解,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进而增加他们的兴趣。
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学生学习许多不同的知识,音乐作为其中的一部分,通过《维也纳生活圆舞曲》的学习,可以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尤其是通过音乐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更多文化底蕴,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教师必须密切配合教学步骤,因材施教,打破常规的教育形式,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加有兴趣和乐趣。
《维也纳生活圆舞曲》教案

维也纳生活圆舞曲教案介绍维也纳生活圆舞曲,又称为维也纳华尔兹,是起源于奥地利维也纳的一种流行舞蹈。
它以优雅的音乐和优美的步伐而著名,是舞会和社交场合上常见的舞蹈之一。
本教案旨在介绍维也纳生活圆舞曲的基本步法和舞蹈技巧,帮助学员快速掌握这一经典舞蹈。
教学目标1.了解维也纳生活圆舞曲的背景和特点;2.学习维也纳生活圆舞曲的基本步法;3.掌握维也纳生活圆舞曲的基本舞蹈技巧;4.培养学员对舞蹈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 舞蹈背景介绍维也纳生活圆舞曲起源于18世纪的奥地利维也纳,是当时贵族社交场合的独舞。
后来逐渐流行起来,并成为舞会和社交场合上的主要舞种。
维也纳生活圆舞曲以其轻松优雅的曲调和旋律深受人们的喜爱,展现了当时维也纳上流社会的风雅生活。
2. 基本步法教学步法1:左圆转步左足向前迈步,右足跟随着左足踏出一个小步,然后用左足再向前迈一步,右足再跟随左足踏出一个小步。
一直重复这样的左右步伐。
步法2:右圆转步右足向前迈步,左足跟随着右足踏出一个小步,然后用右足再向前迈一步,左足再跟随右足踏出一个小步。
一直重复这样的右左步伐。
步法3:单步转身法左足向前迈步,然后右足向前迈步,转身180度,再用左足向前迈步,右足跟随左足踏出一个小步。
一直重复这样的步伐。
3. 舞蹈技巧训练技巧1:优雅的手部姿势舞者的手部姿势在维也纳生活圆舞曲中非常重要。
舞者需要保持手腕放松,手指微微弯曲呈现优雅的弧线,手臂与身体保持一定的距离。
技巧2:控制身体的姿势舞者需要保持挺直的身体姿势,背部保持直立,肩膀放松,同时腹部和臀部稍微收紧,以保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
技巧3:优雅的转身动作维也纳生活圆舞曲中经常有转身的动作,舞者需要保持优雅和平滑的转身动作。
转身时,舞者需要保持上半身的稳定,用脚尖和脚掌轻盈地转动,同时保持整个身体的平衡。
教学方法1.示范教学:教师通过示范正确的舞蹈步法和技巧;2.组织实践:学员按照教师的示范进行练习,同时教师进行指导和纠正;3.小组合作:将学员分成小组进行练习,相互观摩和交流经验;4.舞蹈表演:学员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舞蹈表演,展现自己的舞蹈技巧。
新课标语文教案 《维也纳生活圆舞曲》

《维也纳生活圆舞曲》教学目标:1. 了解《维也纳生活圆舞曲》的背景和特点。
2. 能够识别和欣赏圆舞曲的旋律和节奏。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维也纳生活圆舞曲》的背景和特点。
2. 圆舞曲的旋律和节奏的识别。
教学难点:1. 《维也纳生活圆舞曲》的深层含义。
2. 学生对圆舞曲的欣赏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音乐播放设备。
2. 《维也纳生活圆舞曲》的乐谱或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维也纳生活圆舞曲》的背景和特点。
2. 引导学生对圆舞曲产生兴趣和好奇。
二、欣赏《维也纳生活圆舞曲》(10分钟)1. 播放《维也纳生活圆舞曲》的音乐。
2. 学生闭上眼睛,用心聆听音乐,感受旋律和节奏。
3.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对音乐的欣赏和感受。
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圆舞曲的旋律和节奏特点。
2. 学生通过观察乐谱或相关资料,了解圆舞曲的结构和形式。
3.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圆舞曲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四、创作《维也纳生活圆舞曲》(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维也纳生活圆舞曲》的旋律和节奏,创作自己的舞蹈动作或音乐作品。
2. 学生分组合作,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
3. 教师对学生的创作进行评价和指导。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对圆舞曲的理解。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维也纳圆舞曲的历史和发展,欣赏更多维也纳圆舞曲作品。
2. 学生可以尝试学习圆舞曲的舞蹈动作,体验圆舞曲的魅力。
教学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探索维也纳圆舞曲的历史与文化(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维也纳圆舞曲的历史背景,包括它的起源、发展和流行。
2. 学生通过阅读乐谱或观看相关视频,了解19世纪维也纳的社会文化与圆舞曲之间的关系。
3. 讨论圆舞曲如何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情感生活。
《维也纳生活圆舞曲》小学语文教案范文

《维也纳生活圆舞曲》小学语文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维也纳生活圆舞曲》。
(2)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维也纳生活的特点和风情。
(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够灵活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写,感受维也纳的生活氛围。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维也纳生活的兴趣和向往。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维也纳生活圆舞曲》。
2.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3. 通过课文描写,感受维也纳的生活氛围。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描写和隐喻。
2. 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维也纳生活圆舞曲》的文本。
2. 生字词卡片。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谈论对维也纳的了解和印象。
(2)简要介绍维也纳的生活特点和风情。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维也纳生活圆舞曲》。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3. 理解课文:(1)学生讨论课文中的生字词和句子。
(2)教师讲解生字词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感受维也纳的生活氛围:(1)学生通过课文中的描写,感受维也纳的生活氛围。
(2)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5. 总结与拓展:(1)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和学习收获。
(2)教师提出拓展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6. 作业布置:(1)学生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
(2)学生写一篇关于维也纳生活的短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流利、正确地朗读课文《维也纳生活圆舞曲》。
2.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3.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进行写作练习。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学生的疑问及时进行解答。
教师也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维也纳生活圆舞曲》小学语文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维也纳生活圆舞曲》学科领域:小学语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维也纳生活圆舞曲》的作者、背景及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 通过学习《维也纳生活圆舞曲》,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 《维也纳生活圆舞曲》的作者、背景及特点。
2. 古典音乐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1. 古典音乐的专业术语和概念。
2. 音乐作品的欣赏和分析。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对《维也纳生活圆舞曲》的深入了解和研究。
2. 收集相关的教学素材和资料。
3. 准备教学课件和音响设备。
学生准备:1. 预习《维也纳生活圆舞曲》。
2. 了解古典音乐的基本知识。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谈论对古典音乐的认知和了解。
2. 教师简要介绍古典音乐的基本知识。
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维也纳生活圆舞曲》的作者、背景及特点。
2.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维也纳生活圆舞曲》的旋律和节奏。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维也纳生活圆舞曲》的音乐特点。
四、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谈谈对《维也纳生活圆舞曲》的感悟和认识。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分享对《维也纳生活圆舞曲》的感悟。
二、深入学习(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维也纳生活圆舞曲》的旋律变化和音乐结构。
2. 学生通过听、唱、奏等方式,进一步感受《维也纳生活圆舞曲》的魅力。
三、课堂实践(15分钟)1. 学生分组,选择一段《维也纳生活圆舞曲》进行表演。
2. 各组进行展示,教师点评并指导。
四、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谈谈对《维也纳生活圆舞曲》的收获和成长。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维也纳生活圆舞曲》的作者、背景及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的变化。
3. 学生在课堂实践中的表现和成长。
维也纳生活圆舞曲公开课(含五篇)

维也纳生活圆舞曲公开课(含五篇)第一篇:维也纳生活圆舞曲公开课维也纳生活圆舞曲【教学目标】1、读准“尽量、尽快、喷发、喷香”这几个多音字的读音;积累“……而……”、“……又……”形式的词语。
2、能找出表达课文中心的句子,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生活中处处充满音乐气息的,指导以批注的形式正确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3、通过理解“维也纳生活与音乐的关系”,欣赏作者选材特点和语言特色。
【教学重难点】通过理解“维也纳生活与音乐的关系”,欣赏作者选材特点和语言特色。
在阅读中,感受“音乐是维也纳灵魂之所在”。
【教学过程】一、认识维也纳1、同学们,经过课前预习,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维也纳?2、大家听过圆舞曲吗,谁知道什么是圆舞曲?让我们边听音乐边欣赏维也纳的美丽风光吧!(播放音乐)3、说说,圆舞曲带给你的心情如何?带着这份心情来读读课题吧!4、那么,维也纳生活与圆舞曲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文。
二、走近维也纳1、请打开课本,尽情领略维也纳的风情。
准确、流利地朗读,将你们的感受从声音表现出来。
2、检查预习:jǐnjǐnpēnpèn尽量尽快喷发喷香嘹亮撩动房脊硬胡茬沙哑又苍老宁静又精致弯弯曲曲又畅如流水(……又……)丰富而不重复清脆而透彻深沉而又持久(……而……)3、读完课文,维也纳的生活与音乐有什么关系呢,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吗?(音乐,是撩动人们心情的“神仙的手指,是维也纳灵魂之所在。
)4、音乐之都维也纳,音乐就是维也纳的灵魂之所在,那么这篇文章写到维也纳音乐厅了吗?(没有)写到音乐家了吗?(没有),那究竟写了什么?给文章起小标题。
随机板书:鸟鸣、花儿、街道、酒馆5、作者写维也纳,写得很特别,他不写闻名世界的金色维也纳大厅,他不写那些享誉全球的大音乐家,他不写那些家喻户晓的经典名曲。
、他写鸟鸣、鲜花、街道、老汉。
更奇怪的是,他写鸟鸣、花钟、小路、老汉却仍让我们一次次想到“音乐”。
所以我们必须思考一个问题:“鸟鸣”和“音乐”有什么关系呢?“花儿”和“音乐”有什么关系呢?“小路”和“音乐”有什么关系呢?“老汉”和“音乐”有什么关系呢?请学生分组研读有关段落。
维也纳圆舞曲教学设计

维也纳圆舞曲教学设计第一篇:维也纳圆舞曲教学设计公开课《维也纳生活圆舞曲》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维也纳生活圆舞曲》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一篇课文。
文章选材独特。
作者冯骥才用充满生活气息的材料表达“音乐是维也纳人灵魂之所在”这一主旨;同时用极富想象、富有画面、情趣盎然的笔调,生动地描写了维也纳人的生活时时、处处都洋溢着音乐的气息。
结合略读教学的特点和六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朗读、批注等有效的手段,引导学生读文字联想和想象,理解、欣赏课文语言;并以自主学习的方式展现学习过程,培养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嘹亮、撩动、婉转、悠长、别出心裁、随时随地”等词语;积累“而……”、“……又……”形式的词语;通过对“富于形象”“别出心裁”“随时随地”等词语的推敲,培养学生推敲词句的习惯和能力。
2.能找出表达课文中心的句子,理清思路,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生活中处处充满音乐气息的。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理解“维也纳生活与音乐的关系”,欣赏作者选材特点和语言特色。
在阅读中,感受“音乐是维也纳灵魂之所在”,感受作者对维也纳生活的喜爱。
【教学重难点】通过理解“维也纳生活与音乐的关系”,欣赏作者选材特点和语言特色。
在阅读中,感受“音乐是维也纳灵魂之所在”,感受作者对维也纳生活的喜爱。
【教学过程】一、检查生字预习情况出示几组词语:(指导学生找出每组词的特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1.房脊、门框、巢穴、硬胡茬(易读错的字)2.克罗利茨、勃拉姆斯(地名词语)3.宁静又精致、弯弯曲曲又畅如流水、沙哑又苍老、(......又 (4)丰富而不重复、清脆而透彻、深沉而又持久、(……而……)二、读题解词,树立课文脉络(一)解题1.板书课题:维也纳生活圆舞曲2.解题:维也纳,奥地利首都,被称为音乐之都。
圆舞曲,一种音乐形式,起源于奥地利。
是一种曲子,旋律欢快、优美,又叫华尔兹,经常捧嚓嚓的节奏。
3.维也纳有“音乐之都”的美称,有人说:“没有音乐就没有维也纳,没有音乐维也纳就失去了一半的美。
《维也纳生活圆舞曲》小学语文教案范文

《维也纳生活圆舞曲》小学语文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维也纳的生活环境和圆舞曲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观察维也纳的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小组讨论,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维也纳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维也纳的生活环境和圆舞曲的特点。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维也纳生活环境和圆舞曲特点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课件:维也纳风景图片、圆舞曲音乐。
2. 黑板、粉笔。
3. 课文原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维也纳风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引导学生谈论对维也纳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分角色朗读课文,帮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补充。
(2)引导学生讨论维也纳的生活环境和圆舞曲的特点。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以及对维也纳生活环境和圆舞曲特点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抄写生字词。
2. 拓展作业:收集有关维也纳的资料,下一节课分享。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
2. 思考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需要调整教学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也纳生活圆舞曲》教学设计
学科:语文学段:五年级
◆教学目标
1.理清思路,了解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生活中处处充满音乐气息的。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拓展阅读《维也纳情感》,进一步了解维也纳的风情文化,感受它的音乐之美及生活之美。
◆教学重难点
了解维也纳的风情文化,感受它的生活之美及音乐之美,感悟生活与音乐的关系。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音乐、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揭题激趣,感知舞曲
1.今天我们到一个特别美丽的地方。
(板书:维也纳)
听说过维也纳吗?【课件出示维也纳图片】生交流资料。
2.在维也纳的音乐中,最著名的是维也纳的圆舞曲。
(板书:圆舞曲)
师简单介绍圆舞曲及圆舞曲之王约翰施特劳斯,一起欣赏一段圆舞曲。
【课件展示圆舞曲视频】说说看,圆舞曲是怎样的乐曲?
总结学生的发言,并板书:动听或优美悠扬自由欢快热烈和谐浪漫
3.带着这美妙的感觉,我们一起走进(板书“生活”,把课题补充完整。
)齐读课题。
4.加一个“像”字,读懂题目。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这个题目,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学生简答)
总结学生的发言,并板书:鸟鸣鲜花街道酒馆
三、聆听鸟鸣,自由欢快
1.【课件出示】约翰施特劳斯的话,导读全文。
2.让我们走进维也纳,聆听那空气中飘着的美妙的音乐。
快速浏览课文1-4段,读到哪些文字,你仿佛听到了圆舞曲的乐声?
学生简谈。
3.资料拓展,感受鸟儿的自由快乐。
【课件出示图片文字】补充冯骥才《维也纳情感》一书中关于森林鸟鸣的资料,指名读。
现在,有谁知道,维也纳的鸟儿们为什么会自由快乐地歌唱?
4.美读课文
【课件播放音乐鸟叫声、钟声】
在欢快的鸟鸣声中,在美妙的乐声里,你最想读哪一句?
钟声悠扬,你应该朗读哪段文字来应和这样的钟声?
小结:在这清晨的音乐会里,鸟鸣是乐声,钟声也是乐声。
5.积累描写音乐的词句
【课件出示】男女生对读:
鸟的叫声宛如花腔女高音,婉转、嘹亮、悠长,变化无穷……
从远方传来的卡尔大教堂的钟声深沉而又持久;来自后街上克罗利茨小教堂的钟声却清脆而透彻。
【课件隐去别的内容只出现词语】生齐读
婉转、嘹亮、悠长,变化无穷
深沉而又持久清脆而透彻
小结:清晨这场免费的音乐会,正是圆舞曲舒缓悠扬的序曲。
四、鲜花芬芳,乐声袅袅
1.赏读鲜花部分
【课件出示图1配文】家家户户挂在窗外的长方形花盆全都鲜花盛开,绚烂的颜色好像是这些家庭喷发出来的。
【图2配文】美妙的体验需要我们的想象,你能感受到音乐的存在吗?请你再读读这句话。
家家户户挂在窗外的长方形花盆全都鲜花盛开,绚烂的颜色好像是这些家庭喷发出来的。
【图3配文】走进这花的巢穴,你听音乐了吗?那是怎样的音乐?请你读出这句话。
许多商店用彩色的花缠绕在门框上,穿过这门,如同走进花的巢穴。
【图4配文】请你走进这道门,然后再读读这句话。
许多商店用彩色的花缠绕在门框上,穿过这门,如同走进花的巢穴。
【图5配文】:请你读出这句话。
今年,园艺家们别出心裁,在公园东北角临街的一块高地上,用白玫瑰和冬青搭起一架芬芳的三角钢琴。
2、感受花香鸟鸣与音乐相融之美
【课件出示】生齐读:
森林的葱茏幽静涵养了音乐的清新
鸟鸣的清脆动听涵养了音乐的婉转
花香的浓郁迷人涵养了音乐的醇厚
指名一生填空花色的绚烂多彩涵养了音乐的……
齐读:
森林的葱茏幽静涵养了音乐的清新
鸟鸣的清脆动听涵养了音乐的婉转
花香的浓郁迷人涵养了音乐的醇厚
花色的绚烂多彩涵养了音乐的华丽、热情……
3.这一切,也涵养了音乐的灵感、才情、美妙…… 所以音乐家约翰施特劳斯这样说:指名读
【课件出示】
假如我真是天才,我首先将它归功于我心爱的城市维也纳,我全部的力量扎根于维也纳的土壤。
维也纳的空气中飘着美妙的音乐,我的耳朵听到了,我的心陶醉了,我的手就把它写了下来。
所以作曲家勃拉姆斯说【课件出示】
【课件隐去别的内容只出现词语】生齐读
(指名读):“在维也纳散步可要小心,别踩着地上的音符。
”
五、漫步街道,音符跳跃
1、指名读第7自然段。
2、资料拓展
【出示图文资料】指名读,感受街道上浓浓的音乐氛围。
3、启发想象,感受音乐的存在。
一路见很多景物,没有乐声,为什么会想到音乐呢?
【出示图片文字】街道弯弯曲曲畅如流水,两边的景物突然冒出来,你想到了什么音乐?
【出示图片文字】看到一座宁静又精致的房舍,你想到了什么音乐?
【出示图片文字】看到了几株像喷泉一样开满鲜花的树,你想到了什么音乐?
4、【课件出示课文语段】试着把这音乐的悠扬婉转、富于变化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5、感受街道景物与音乐相融之美
街道的弯曲流畅,读出来
(课件出示)齐读
(图文1)街道的弯曲流畅涵养音乐的(悠扬)
(图文2)房舍的宁静精致涵养音乐的(沉静)
(图文3)花树的如泉绽放涵养音乐的(热烈)
6、小结:这就是维也纳,在维也纳,你甚至连走路都会不由自主的迈着华尔兹的步伐。
【课件出示】:
在维也纳散步可要小心,别踩着地上的音符。
——勃拉姆斯
现在你读懂这句话了吗?(简答)
六、乡下酒馆,心随律动
1、赏读课文第八段
【点击一组维也纳酒馆快乐生活场景的课件】导读第八段:自由读读课文第八段,你从哪些文字里读到了圆舞曲?
语段一:坐在长长的粗木凳上,一边饮着芳香四溢的葡萄酒,一边咬着刚刚出炉、烫嘴、喷香而流油的烤猪排,忽然欢快的华尔兹舞曲在你耳边响起。
从些文字里飘散出来的圆舞曲是什么样?
是的,这是文字明明白白告诉我们的。
音乐不只是用耳朵听的,还可以用鼻子闻,用味觉去品,谁还从这段别的文字中听到了圆舞曲?
语段二:扭头一看,一个满脸通红的老汉,满是硬胡茬的下巴夹着一把又小又旧的提琴,在你身后起劲地拉着。
他朝你挤着眼,希望你兴奋起来,尽快融入音乐。
于是你……
你能补出省略号的内容吗?
朗读体会,感受老汉的快乐以及对音乐和生活的热爱。
语段三:一条短尾巴的大黑狗已经围着他的双腿起劲地跳起舞来,酒店里人们的目光都快活地抛向他。
音乐让大黑狗快乐,它也跳起了舞,在音乐中长大的小狗多有灵性!
【音乐响】指名读第八段
2、资料拓展,感受维也纳人对音乐的热爱。
【课件出示《维也纳情感》中相关描述】指名读。
3、总结升华,品味本段中心句:
1)【出示句子】:音乐,是撩动人们心情的“神仙的手指”,是维也纳灵魂之所在。
这句话的意思,你现在明白了吗?(明白)
指名读
2)谁记住了这诗一样的语言?一起背诵出来!
七、回读赏读,升华情感
1.音乐声中回读课文片断
2.感受音乐与生活的关系
【字幕出示】一起读:
森林的葱茏幽静涵养了音乐的清新
鸟鸣的清脆动听涵养了音乐的婉转
花香的浓郁迷人涵养了音乐的醇厚
花色的绚烂多彩涵养了音乐的华丽
街道的弯曲流畅涵养了音乐的悠扬
房舍的宁静精致涵养了音乐的沉静
花树的如泉绽放涵养了音乐的热烈
3、拓展延伸
【出示图片文字】指名读
做维也纳的小鸟很快活,可以尽情歌唱,哪怕那歌声并不美妙。
做维也纳的花草很滋润,一觉醒来会发现自己变成了高音谱号。
做维也纳的石头很幸运,一不小心被雕刻成了莫扎特,成了音乐永恒的坐标。
课下,我想推荐大家阅读冯骥才的《维也纳的情感》,完成这个填空:做维也纳的人…… 球拍球子水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