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控制学 (9)

合集下载

大气污染控制与通风课复习题

大气污染控制与通风课复习题

一、概念题1、大气污染;2、大气污染物;3、二次污染物;4、黑烟和飞灰;5、烟和雾;6、总悬浮颗粒;7、光化学污染;8、辐射逆温;9、燃料型NOx和热(力)型NOx;10、大气边界层;11、空气过剩系数;12、地面最大绝对浓度;13、通风系数;14、干绝热直减率;15、云量;16、能见度;17、城市热岛环流;18、海陆风;19、Ekman螺旋线;20、湍流扩散;21、分子扩散;22、烟气调质;23、除尘器的全效率、分级效率、穿透率(通过率);24、沉降速度;25、旋风除尘器的返混;26、悬浮速度;27、切割粒径;28、驱进速度;29、电晕;30、反电晕;31、电晕闭塞;32、吸附剂的静活性和动活性33、爆炸浓度极限;34、物理吸收;35、化学吸收;36、气体吸附;37、化学吸附及其特点;38、物理吸附及其特点;39、污染系数;40、粉尘密度;41、气溶胶;42、尘化;43、一次气流;44、二次气流;45、局部排风;46、全面通风;47、无组织通风;48、外部排风罩;49、控制风速;50、吹吸式通风;51、高悬罩;52、低悬罩;53、空气动力阴影区;54、余压;55、密闭防烟;56、防火分区;57、防烟分区;58、防烟垂壁。

59、斯托克斯粒径;60、频度。

二、问答题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及其作用;2、试述大气污染对气候等的影响;3、简述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及其产生污染物的程度;4、大气污染防治的含义及其防治措施。

5、燃料完全燃烧的条件;6、大气层的五层结构及其温度分布特点。

7、温度层结及其四种类型;8、点源扩散的高斯模式的主要假设和坐标系特点;9、封闭型扩散模式及其浓度估算的简化处理方法;10、熏烟型扩散模式及其浓度估算的处理方法11、简述线源扩散模式;12、虚拟点源面源扩散(A)模式的理论模型;13、简述面源扩散的箱模式;14、与除尘技术相关的粉尘特性有哪些?15、目前除尘器的除尘机理有哪些?16、为什么同一粒径的尘粒,在不同除尘器中的分级效率有可能不同?17、旋风除尘器的内外涡旋的运动特点有何不同?18、袋式除尘器的阻力由哪几部分组成?过滤风速怎样影响袋式除尘器的阻力?19、为什么袋式除尘器安装新滤袋后的除尘效率反而不高?20、袋式除尘器的除尘机理有哪些?21、电除尘器的优点有哪些?22、克服高比电阻的方法有哪些?23、选择除尘器时应考虑哪些因素?24、目前常用净化气态污染物的方法有哪几种?25、双膜理论的物理模型;26、亨利定律及其适用条件;27、图示物理吸收过程中操作线和平衡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并进行分析说明;28、工业上用作吸附剂的物质应具有的性质;29、气体催化净化方法及其特点;30、简述流化床燃烧脱硫的原理和主要影响因素;31、简述湿法、干法、半干法脱硫的区别;32、用石灰石/石灰湿法脱硫的一般工艺过程;33、海水脱硫的原理和系统组成;34、烟气循环燃烧的一般做法及其主要目的;35、温室效应的机理及其对人类和自然的影响;36、《京都议定书》的主要内容和目的;37、大气臭氧层的作用和及其破坏程度;38、酸雨及其在世界或中国的分布;39、控制致酸前体物排放和酸雨的途径。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指导书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指导书

大气污染控制实验指导书课程名称: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上课班级:环境工程三年级实验一粉尘真密度的测定一、实验目的了解测定粉尘真密度的原理及掌握真空法测定粉尘真密度的方法。

了解引起真密度测量误差的因素及消除方法,进一步提高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和方法粉尘的真密度是指将粉尘颗粒表面及其内部的空气排出后测得的粉尘自身的密度。

真密度对于以重力沉降、惯性沉降和离心沉降为主要除尘机制的除尘装置的除尘性能影响很大,是进行除尘理论计算和除尘器选型的重要参数。

测定粉尘真密度,可为除尘器的选择和除尘系统的设计提供必要的参数。

粉尘的真密度是指粉尘的干燥质量与其真体积(总体积与其中空隙所占体积之差)的比值,单位为g/cm3。

在自然状态下,粉尘颗粒之间存在着空隙,有些种类粉尘的尘粒具有微孔,另外由于吸附作用,使得尘粒表面为一层空气所包围。

在此状态下测出的粉尘体积,空气体积占了相当的比例,因而并不是粉尘本身的真实体积,根据这个体积数值计算出来的密度也不是粉尘的真密度,而是堆积密度。

用真空法测定粉尘的真密度,是使装有一定量粉尘的比重瓶内造成一定的真空度,从而除去了粒子间及粒子本体吸附的空气,用一种已知真密度的液体充填粒子间的空隙,通过称量,计算出真密度的方法。

图1 粉尘真密度测定中数量关系实验用粉尘真密度计算公式为:式中M——粉尘尘样的质量,g;W——比重瓶加液体的总质量,g;R——比重瓶加剩余液体加粉尘的总质量,g;G——排出液体的质量,g;V——粉尘的真体积,cm3;ρL——液体的密度,g/cm3;ρp——粉尘的真密度,g/cm3。

三、实验装置和仪器1、仪器设备抽真空装置、比重瓶、恒温水浴、烘箱、干燥器等。

2、试剂六偏磷酸钠水溶液,浓度为0.003mol/L。

它适用于大多数的无机粉尘。

六偏磷酸钠分子式为(NaPO3)6,相对分子质量为611.8。

3、实验流程真空法测定粉尘真密度装置四、实验步骤1)把比重瓶清洗干净,放入电烘箱内烘干,然后在干燥器中自然冷却至室温。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后习题答案(精心整理)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后习题答案(精心整理)

作业习题解答第一章 概 论1.1 解:按1mol 干空气计算,空气中各组分摩尔比即体积比,故n N2=0.781mol ,n O2=0.209mol ,n Ar =0.00934mol ,n CO2=0.00033mol 。

质量百分数为%51.75%100197.2801.28781.0%2=⨯⨯⨯=N ,%08.23%100197.2800.32209.0%2=⨯⨯⨯=O ;%29.1%100197.2894.3900934.0%=⨯⨯⨯=Ar ,%05.0%100197.2801.4400033.0%2=⨯⨯⨯=CO 。

1.2 解:由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查得三种污染物日平均浓度限值如下:SO2:0.15mg/m 3,NO2:0.12mg/m 3,CO :4.00mg/m 3。

按标准状态下1m 3干空气计算,其摩尔数为mol 643.444.221013=⨯。

故三种污染物体积百分数分别为: SO 2:ppm 052.0643.44641015.03=⨯⨯-,NO 2:ppm 058.0643.44461012.03=⨯⨯- CO :ppm 20.3643.44281000.43=⨯⨯-。

1.3 解:1)ρ(g/m 3N )334/031.1104.221541050.1N m g =⨯⨯⨯=--c (mol/m 3N )3334/1070.6104.221050.1N m mol ---⨯=⨯⨯=。

2)每天流经管道的CCl 4质量为1.031×10×3600×24×10-3kg=891kg1.4 解:每小时沉积量200×(500×15×60×10-6)×0.12g μ=10.8g μ1.5 解:由《大气污染控制工程》P14 (1-1),取M=2102369.0105.19102.22102422=⨯⨯⨯==--∝O p p M Hb O COHb ,COHb 饱和度%15.192369.012369.0/1/222=+=+=+=Hb O COHb Hb O COHb Hb O COHb COHb CO ρ1.6 解:含氧总量为mL 960100204800=⨯。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库解读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库解读

产生导致电晕电流密度大大降低,进而严重影响干扰粒子荷电和捕集。

克服方法:保持电极表面尽可能清洁;采用较好的供电系统、烟气调质以及发展新型电除尘器4、袋式除尘器的工作原理及效率影响因素答:原理:含尘气流从下部进入圆筒形滤袋,在通过滤料的孔隙时,粉尘被捕集于滤料上,透过滤料的清洁气体由排出口排出,沉积在滤料上的粉尘,可在机械振动的作用下从滤料表面脱落,落人灰斗中。

效率影响因子:粉尘负荷、滤料类型、过滤速度、清灰方式、初次粘附层5、除尘设备的发展方面答:除尘效率趋向高效率;发展处理大烟气量的除尘设备;着重研究提高现有高效除尘器的性能;发展新型除尘设备;重视除尘机理及理论方面研究6、低NO x燃烧技术答:低氧燃烧技术、降低助燃空气预热温度、烟气循环燃烧、分段燃烧技术、再燃技术、浓淡燃烧技术7、烟气脱硝技术答:选择性催化还原法、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吸收法、吸附法8、汽油机、柴油机产生污染物的机理及不同点答:汽油机排气中的有害物质是燃烧过程产生的主要有CO、NO和HC以及少量的铅、硫、磷的污染。

汽油机发动机为火花点火的四冲程汽油机,包括进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由于柴油的黏度比汽油大,不易蒸发且自燃温度比汽油低,故四冲程柴油发动机的混合气体形成和燃烧方式都和汽油机有所不同,柴油机的燃烧可分为着火落后期,速燃期,缓燃期和后燃期。

汽油机以降低CO、NO x和HC为主要控制目标;柴油机主要是以控制微粒(黑烟)和NO x排放目标。

五、计算1、蒸发量为20t/h 的燃煤锅炉,已知锅炉热效率=75%,空气过剩系数为1.2,燃煤的低位发热量为20939KJ/Kg,水的蒸发热为2570.8KJ/Kg,烟尘的排放因子为30%,燃煤的组成(质量比)为:C=65.7%,灰分=18.1%,S=1.7%,H=3.2%,水分=9.0%,O=2.3%(含N 量不计),原子量分别为:C=12,S=32,H=1.008,O=16,空气中N2 的比例为79%,O2 的比例为21%,试计算该锅炉的燃煤量、理论烟气量、实际烟气量、烟气中二氧化硫与烟尘的浓度。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大纲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大纲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2140124学时:56学时学分:3.0学分授课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适用专业:环境工程教材:《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二版)郭静阮宜纶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主要参考书:《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赫吉明马广大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Ai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 》second edition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是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

本课程以成熟的常用技术为主,适当地介绍国内外新技术,并结合实验和课程设计,力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学习的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无机化学、环境监测、流体力学、环境工程原理、物理化学等课程。

三、教学内容课堂教学主要介绍大气污染成因,大气污染物产生及其特性,以及中国大气污染特点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原理和工程措施,包括大气扩散作用,颗粒物分离技术、设备计算和设计选型,气态污染物控制工艺与设备,管道系统等。

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包括除尘、颗粒粒径检测,吸收,吸附等实验。

此外,在课堂教学和实验的基础上完成课程设计教学环节。

四、学时分配学时第一章大气污染基本知识6学时§1 大气污染定义,分类,历史与现状§2 大气污染物与污染源§3燃料利用与大气污染第二章气象与大气污染6学时§1 大气结构与气象要素§2 大气稳定度§3 大气扩散模式§4 烟囱高度设计与厂址选择第三章粉尘性质及除尘器性能4学时§1 粉尘的粒径和分布、粉尘的物理性质§2 尘粒在流体中的动力特性、除尘器性能第四章机械式除尘2学时第五章湿式除尘2学时第六章过滤式除尘2学时第七章静电除尘2学时第八章吸收法净化气态污染物3学时第九章催化转化法净化气态污染物 1.5学时第十章吸附法净化气态污染物 1.5学时第十一章净化系统中管道设计4学时§1 流动气体的能量方程,压力损失,管道检测§2 局部排气罩的设计,气体管道的设计计算与风机选型第十二章典型大气污染物的净化工艺8学时§1 烟气除尘脱硫脱硝工艺技术§2 有毒有害气态污染物的净化第十三章专题训练6学时§1钢铁行业污染物排放与控制技术§2水泥行业污染物排放及控制技术第十四章实验8学时1、碱液吸收气体中的二氧化硫2、活性炭吸附气体中的二氧化硫3、旋风除尘器的性能4、粉尘分级合计:48学时(教学)、8学时实验。

Lesson 9 Exhaust Emission and Control

Lesson 9 Exhaust Emission and Control

Lesson 9 Exhaust Emission and ControlMarine engine designers in recent years have had to address the challenge of tightening controls on noxious exhaust gas emissions imposed by regional,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authorities responding to concern over atmospheric pollution.近年来,船舶发动机设计人员不得不应对地区、国家和国际当局(国际组织)为应对大气污染问题而实施的对有害废气排放的严格控制的挑战。

Exhaust gas emissions from marine diesel engines largely comprise nitrogen, oxygen, carbon dioxide and water vapor, with smaller quantities of carbon monoxide, oxides of sulphur and nitrogen, partially reacted and non-combusted hydrocarbons and particulate material[1]. 船用柴油机的废气排放主要包括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以及少量的一氧化碳、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部分反应和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和颗粒物。

Nitrogen oxides (NO x)--generated thermally from nitrogen and oxygen at high combustion temperatures in the cylinder--are of special concern since they are believed to be carcinogenic(致癌物(质)的) and contribute to photochemical smog formation over cities and acid rain (and hence excess acidification of the soil). 氮氧化物(NO x)—气缸内高温燃烧时由氮气和氧气生成—特别值得关注,因为它们被认为是致癌物质,有助于在城市上空形成光化学烟雾和酸雨(从而导致土壤过度酸化)。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公式集(全)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公式集(全)

1—1 暴露于两种气体混合物中所产生的COHb 和O 2Hb 的平衡浓度方程:22b =b COO COH P MO H P 1—2能见度近似方程:p pv 2.6d =k L ρρ1—3空气污染指数:k k,jk k,j+1k,j k,j k,j+1k,jI =(I I )I ρρρρ+———2—1 收到基: C ar+H ar+O ar+N ar+S ar+A ar+W ar=100%2—2 空气干燥基: C ad +H ad +O ad +N ad +S ad +A ad +W ad=100%2—3 干燥基: C d +H d +O d +N d +S d +A d=100%2—4 干燥无灰基:C daf +H daf +O daf +N daf +S daf=100% 2—5 燃料与空气中氧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22222() 3.78() 3.78()4242242X Y Z W y w y w y y wC H S O x z O x z N xCO H O zSO x z N Q +++-+++-→+++++-+2—6 理论空气量:0a V =107.1()42y w x z ++-/(12x+1.008y+32z+16w ) m 3/kg2—7空气过剩系数:0aaV V α=2—8燃料发热量: 25(9)LH H W q q W W =-+2—9标准状态下的烟气体积:s nn s n sp T V V p T =⋅⋅ 2—10 标准状态下烟气的密度:n n ss s np T p T ρρ=⋅⋅ 2—11 过剩空气校正,燃烧完全:2p2p 2p10.264 - O O N α=+2—12 过剩空气校正,燃烧不完全:2p p2p 2p p - 0.5CO 10.264 - (O - 0.5CO )O N α=+2—13 实际烟气体积:0(1)fg fg a V V V α=+-3—1 湿空气的绝对湿度:w ww p R Tρ=3—2 空气的相对湿度:100100w w v vpp ρϕρ=⨯=⨯3—3 空气的含湿量:0.622w d v vd w v vR p p d R p p p p ρϕϕρϕϕ==⋅=-- 3—6工程中的空气含湿量: 00.8040.804Nd w vd vp p d d p p p ϕρϕ===-3—7 水汽体积分数:000.8040.804NdNdw w d p d y p d d ρρ===++ 3—9风速u ≈3—10 大气热力过程的微分方程:p dP dQ C dT RTP=- 3—12 泊松方程:/0.288000()()p R C T P PT P P == 3—13 干绝热直减率:()i d d pdT gdZ C γ=-≈ 3—15 位温:/0.288000010001000()()p R C T T P P θ== 3—18 大气稳定度的判别:da g Z Tγγ-=∆ 微分式:()d Z Tθθγγ∂=-∂ 3—20 水平气压梯度1PG nρ∂=-∂ 3—21 地转偏向力 2sin n D v ωϕ=3—22 对数律风速廓线模式:*0ln u Zu k Z =3—23 指数律风速廓线模式:11()mZ u u Z = 4—6 无界空间连续点源扩散的高斯模式:()2222y z y z y z x y z =exp -+2u 22Q ρπσσσσ⎡⎤⎛⎫⎢⎥ ⎪ ⎪⎢⎥⎝⎭⎣⎦,, 4—7 高架连续点源在正态分布假设下的高斯扩散模式:()()()222222y z y z z z-z+y x y z H =exp -exp -exp -2u 222H H Q ρπσσσσσ⎧⎫⎡⎤⎡⎤⎛⎫⎪⎪+⎢⎥⎢⎥ ⎪⎨⎬ ⎪⎢⎥⎢⎥⎪⎪⎝⎭⎣⎦⎣⎦⎩⎭,,,4—8 地面浓度模式(z=0):()2222y z y z y x y 0H =exp -exp -u 22QH ρπσσσσ⎛⎫⎛⎫⎪ ⎪ ⎪⎝⎭⎝⎭,,, 4—9 地面轴线浓度模式(y=0): ()22y z z x =exp -u 2QH ρπσσσ⎛⎫ ⎪⎝⎭,0,0,H 4—10 地面最大浓度模式:z max 2y 2=u e Q H σρπσ⋅maxz x=x |ρσ4—12 地面连续点源扩散模式:()2222y z y z y z x y z =exp --+u 22Qρπσσσσ⎡⎤⎛⎫⎢⎥ ⎪ ⎪⎢⎥⎝⎭⎣⎦,,,0 4—13 颗粒物扩散模式:()()()22t 22y z y z 1+v x/u y x y 0=exp -exp -2u 22QH αρπσσσσ⎡⎤⎛⎫-⎢⎥ ⎪ ⎪⎢⎥⎝⎭⎣⎦,,,H 其中 t v 18p p d g ρμ=4—16 霍兰德公式:()-3s a s v -11.5+2.7= 1.5v +9.610u us s H D T T H D D Q T ⎛⎫∆=⨯ ⎪⎝⎭ 4—17 布里格斯公式:当Q H >21000kW 时:x<10H s 1/32/310.362u H H Q x -∆=⋅⋅ x>10H s 1/32/311.55u H s H Q H -∆=⋅⋅ 当Q H <21000kW 时:x<3x* 1/31/310.362u H H Q x -∆=⋅⋅x>3x* 3/52/50.332H s H Q H ∆=⋅ *2/53/56/50.33u H s x Q H -=⋅⋅4—22 中国国家标准中对烟气抬升的规定公式:()s a 2100kW -35H Q T T K ≥≥当和时:12n n 10n u H s H Q H -∆=⋅⋅ a vs=0.35H TQ P Q T ∆ s a -T T T ∆= kW <2100kW H Q <当1700时:121-1700+-400H Q H H H H ∆=∆∆∆()12(v +0.01)0.048(1700)=u us H H D Q Q H -∆-12nn 120n u H sH Q H -∆=⋅⋅1700kW 35H Q T K ≤∆<当或时:2(1.5v +0.01)/u s H H D Q ∆=当10m 高处的年平均风速小于或等于1.5m/s 时:3/81/4a d 5.50.0098dZ H T H Q -⎛⎫∆=+ ⎪⎝⎭4—29 太阳高度角:()0h =arcsin sin sin +cos cos cos 15t+-300ϕδϕδλ⎡⎤⎣⎦ 4—30 太阳倾角(或查表):[]000000=0.006918-0.39912cos +0.070257sin -0.006758cos2+0.000907sin 2-0.002697cos3+0.001480sin3180/δθθθθθθπ4—31 当取样时间大于0.5h 时,垂直方向扩散参数z σ不变,横向扩散参数为:2121qy y τσστ⎛⎫ ⎪⎪⎝⎭= 其中,1100h h τ≤<时,q=0.3;0.51h h τ≤<时,q=0.2。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习试题库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习试题库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习试题库第一章概论一、选择题1. 下列哪种情况属于广域性的大气污染(C)A一个工厂的污染B一个城市的污染C跨行政区划的污染D全球性的污染2. 某市环境空气监测结果的API值为85,该市的环境空气质量为( B )A 优秀B 良好C 轻度污染D 中度污染3.下列哪种情况属于大气污染面源(C )A马路上运行的车辆污染B一个孤立的烟囱污染C工业区的污染D城市的污染4.可吸入颗粒污染物(PM10)是指空气动力学直径 A 的颗粒状污染物。

A ≤10μmB ≤100μmC >10μmD 介于10μm~100μm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没有规定下列哪种污染物的浓度限值 DA TSPB NO xC SO2D HCl6.我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为B 类,其中一类区执行级标准。

A 三,三B三,一 C 四,一D四,四7.总悬浮颗粒物(TSP)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直径 B 的颗粒状污染物。

A ≤10μmB ≤100μmC >10μmD 介于10μm~100μm二、判断题1.一般情况下,我国北方城市冬季的大气污染程度高于夏季的大气污染程度。

(√)2.气态污染物可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硫酸烟雾和光化学烟雾属于二次污染物。

(√)3.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很多,根据其存在的特征可分为气溶胶状态污染物和气态污染物。

(√)4.根据影响围,大气污染可分为局部地区污染、地区性污染、广域性污染和全球性污染。

(√)5.总悬浮颗粒物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直径≤100μm的颗粒状污染物。

(√)三、简答题1.简述大气污染的定义及分类。

1答:(1)大气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得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类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的现象。

(2)大气污染可分为:局部地区污染、地区性污染、广域污染、全球性大气污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6)
式中:vs—烟气出口流速,m/s; D—烟囱出口内径,m;
u —烟囱出口处的平均风速,m/s;
Ts—烟囱出口处的烟气温度,K; Ta—环境大气温度,K; QH—烟气的热释放率,kW; 式(4-16)适用于中性大气条件。
6
2、布里格斯(Briggs)公式 用因次分析方法导出的用实测资料推算的常数项。计算值与实测值 比较接近,应用较广。下面给出适用于不稳定和中性大气条件下的计算 公式: 当 QH 21000kW 时: x<10Hs x>10Hs
三、高架连续点源扩散模式
(4-6)
3
高架连续点源的扩散问题,必须考虑地面对扩散的影响。按全反射 原理,用“像源法”来处理这一问题。 如图 4-3 所示,可以把 P 点的污染物浓度看成两部分的贡献之和: 一部分是不存在地面时 P 点所具有的污染物浓度;另一部分是由于地面 反射作用所增加的污染物浓度。这相当于不存在地面时由位置在(0,0, H)的实源和在(0,0,-H)的像源在 P 点所造成的污染物浓度之和(H 为有效源高) 。 实源的贡献:P 点在以实源为原点的坐标系中的垂直坐标(距烟流 中心线的垂直距离)为(z-H) 。当不考虑地面影响时,它在 P 点所造成 的污染物浓度按(4-6)计算,即为:
H H1 (H 2 H1 )
QH 1700 400
(4-25)
7
H1
2(1.5vs D 0.01QH ) 0.048(QH 1700) (4-26) u u
Δ H2 是按(4-22)计算的抬升高度。 (3)QH≤17000kW 或Δ T<35K 时
H 2(1.5vs D 0.01QH ) u
1
Q y 2 ( z H )2 exp[( 2 )] 2 y 2 z2 2 u y z
像源的贡献:P 点在以像源为原点的坐标系中的垂直坐标(距烟流 中心线的垂直距离)为(z+H) 。当不考虑地面影响时,它在 P 点所造成 的污染物浓度按(4-6)计算,即为:
Q y 2 ( z H )2 1 exp[( 2 )] 2 y 2 z2 2 u y z
2
(3) 源强是连续均匀的; (4) 在扩散过程中污染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 二、无界空间连续点源扩散模式 由假设(1)可以写出下风向任一点(x,y,z)的污染物平均浓度 的分布函数:
( x, y, z ) A( x)e ay eby
2
2
(4-1)
由概率统计理论可以写出方差的表达式:
2 2 y dy 2 0 z dz 2 0 , z y 0 dy 0 dz
(4-9)
3、地面最大浓度(即地面轴线最大浓度)模式: 地面最大浓度及其出现距离的计算公式:
max
2Q z uH 2 e y
(4-10)
z
x xmax

H 2
(4-11)
四、地面连续点源扩散模式 地面连续点源扩散模式可由高架连续点源模式(4-7)令其有效源高 H=0 而得到,即
( x, y, 0, H )
( H vt x u ) 2 (1 )Q y2 exp( 2 ) exp[ ] 2 y 2 z2 2 u y z
(4-13)
vt
2 dppg
18
式中: ——颗粒的地面反射系数,按表 4-1 查取;
vt ——颗粒的重力沉降速度,m/s;
a
1 பைடு நூலகம்
2 y
,b
1 2 z2
(4-4)
将式(4-1)和(4-4)代入式(4-3) ,积分后得
A x
Q 2 u y z
(4-5)
再将式(4-4)和(4-5)代入式(4-1)中,便得到无界空间连续点 源扩散的高斯模式:
Q y2 z2 ( x, y , z ) exp[ ( 2 )] 2 y 2 z2 2 u y z
(4)当 10m 高处的年平均风速小于或等于 1.5m/s 时:
1 H 5.5QH 4 (
(4-27)
dTa 0.0098) 3 8 dTZ
(4-28)
式中:
dTa 为排放源高度以上气温直减率,K/m,取值不得小 dTZ
于 0.01 K/m。 例 4-1,掌握烟气抬升高度及有效源高的计算; 二、扩散参数的确定 应用大气扩散模式估算的污染物浓度,在有效源高确定后,还必须 解决扩散参数 y 和 x 的确定问题。扩散参数可以现场测定,也可以风 洞模拟实验确定,还可以根据实测和实验数据归纳整理出来的经验公式 或图表来估算。 1、P-G 扩散曲线法(Pasquill-Gifford) (1)P-G 扩散曲线法的要点: 仅需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就可以估算 y 和 x 的方法,作成图表的形 式。 这种方法首先根据太阳辐射情况(云量、云状和日照)和距离地面 10m 高处的风速 u10 将大气的扩散稀释能力分为 A-F 六个稳定度级别。 然后根据大量扩散实验数据和理论上的考虑,用曲线来表示每一个稳定 度级别的 y 和 x 随下风距离的变化; (2)P-G 扩散曲线法的应用 1)根据常规气象资料确定稳定度级别。
n H n0QH1 H sn2 u 1
(4-22) (4-23)
QH 0.35Pa Qv
T Ts Ta
T Ts
(4-24)
式中: n0 、 n1 、 n2 ——系数,查表 4-2 选取;
Pa ——大气压力,hPa,取临近气象站年平均值;
Qv——实际排烟量,m3/s; (2)17000kW<QH<21000kW 时:
( x, y, z , 0)
Q
u y z
exp[ (
y2 z2 )] 2 2 y 2 z2
(4-12)
比较(4-6)和(4-12)可发现,地面连续点源造成的污染物浓度恰 好是无界空间连续点源所造成的浓度的两倍。 五、颗粒物扩散模式 对于排气筒排放的粒径小于 15 微米的颗粒物, 其地面浓度可按前述 的气体扩散模式计算。对于大于 15 微米的颗粒物,由于具有明显的重力 沉降作用,将使浓度分布有所改变,可以按倾斜烟流模式计算地面浓度:
产生烟气抬升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烟囱出口烟气具有一定的初始 动量;二是由于烟温高于周围气温而产生一定的浮力。初始动量的大小 决定于烟气出口流速和烟囱出口内径,而浮力大小则主要决定于烟气与 周围大气之间的温差。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烟气抬升高度计算公式: 1、霍兰德(Holland)公式
H
vs D T T 1 (1.5 2.7 s a D) (1.5vs D 9.6 103 QH ) Ts u u
由假设(4)可以写出源强的积分式:

(4-2)
Q


u dydz
(4-3)
式中: y ` z ——污染物在 y、z 方向分布的标准差,m;
——任一点处污染物的浓度,g/m3;
u ——平均风速,m/s;
Q——源强,g/s; 由上面四个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其中可以测量或计算的已知量有源 强 Q、平均风速 u 、标准差 y ` z ,未知量有浓度 、待定函数 A(x) 、 待定系数 a、b。因此方程组可以求解。 将式(4-1)代入式(4-2)中,积分后得
dp——颗粒直径,m;
p ——颗粒密度,kg/m3;
5
——空气粘度, Pa s ;
g——重力加速度,m/s2; 4.3 污染物浓度的估算 目的要求:掌握烟气抬升高度的计算方法,了解扩散参数的确定, 从而进行污染物浓度的估算; 重点:烟气抬升高度的计算方法; 难点:利用各种扩散模式进行污染物浓度的估算; 授课方式:讲授 一、烟气抬升高度的计算 连续点源的排放大部分是采用烟囱排放的。具有一定速度的热烟气 从烟囱出口排出后,可以上升到很高的高度。这相当于增加了烟囱的几 何高度。因此,烟囱的有效高度 H 应为烟囱的几何高度 Hs 与烟气抬升 高度Δ H 之和,即 H=Hs+Δ H (4-15)
( x, y, 0, H )
Q y2 H2 exp( 2 ) exp( 2 ) 2 y 2 z 2 u y z
(4-8)
2、地面轴线浓度模式:轴线 x 上具有最大浓度值,向两侧(y 方向) 逐渐减小。
4
( x, 0, 0, H )
Q H2 exp( 2 ) 2 z 2 u y z
第四章 大气扩散浓度估算模式
4.1 湍流扩散的基本理论 目的要求:了解湍流的概念及分类; 重点:湍流的分类; 授课方式:讲授 一、湍流概念 1、概念 大气的无规则运动称为大气湍流。风速的脉动(或涨落)和风向的 摆动就是湍流作用的结果; 2、分类 (1)按照湍流形成原因可分为两种湍流: 热力湍流:由于垂直方向温度分布不均匀引起的,其强度主要取决 于大气稳定度; 机械湍流:由于垂直方向风速分布不均匀及地面粗糙度引起的,其 强度主要取决于风速梯度和地面粗糙度; 风和湍流是决定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稀释的最直接最本质的因素, 风速越大,湍流越强,污染物扩散速度越快,污染物的浓度就越低;其 他一切气象因素都是通过风和湍流的作用来影响扩散稀释的; 二、湍流扩散理论 大气扩散的基本问题,是研究湍流与烟流传播和物质浓度衰减的关 系问题。目前处理这类问题有三种广泛应用的理论:梯度输送理论、湍 流统计理论和相似理论; 1、梯度输送理论 梯度输送理论是通过菲克扩散理论的类比建立起来的。 湍流梯度输送理论进一步假定,由大气湍流引起的某物质的扩散, 类似于分子扩散,并可用同样的分子扩散方程描述;
3 H 0.332QH 5 H s2 5
5 6
2 x* 0.33QH 5 H s3 5 u
3、中国国家标准中规定的公式 我 国 的 《 制 定 地 方 大 气 污 染 物 排 放 标 准 的 技 术 方 法 》 GB/T ( 13201-91)中对烟气抬升高度计算公式作了相关规定, (1)当 QH≥21000kW 和Δ T≥35K 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