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基础平时作业及答案
哲学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哲学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C.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D.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答案:A2. 哲学上的唯物主义认为()。
A.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B. 意识是世界的本原C. 神是世界的本原D. 理念是世界的本原答案:A3.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A. 事物的矛盾性B. 事物的联系和发展C. 事物的多样性D. 事物的统一性答案:B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
A. 认识的唯一来源B. 认识的唯一目的C. 认识的唯一标准D. 认识的唯一动力答案:A5.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B.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 个人和集体的关系问题D. 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答案:A6.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 阶级斗争B. 科学技术C. 社会基本矛盾D. 文化教育答案:C7.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
A. 创造者B. 旁观者C. 领导者D. 跟随者答案:A8.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
A.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不完全同步B.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C. 社会意识可以脱离社会存在而存在D.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决定作用答案:B9.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价值在于()。
A. 个人利益的实现B. 个人能力的发挥C. 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D. 个人对社会的索取和要求答案:C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自由和解放的前提是()。
A. 个人能力的发挥B. 社会制度的完善C. 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D. 人的劳动的解放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
A. 物质决定意识B. 意识依赖于物质C. 意识可以脱离物质而存在D. 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答案:A|B|D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是()。
江苏开放大学哲学基础第一到四次作业答案

江苏开放大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学号2018090800155 姓名胡中贤课程代码110006课程名称哲学基础评阅教师第 4 次任务共 4 次任务江苏开放大学《哲学基础》形成性考核作业(5-6单元)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毛泽东的哲学思想,是贯穿于它的各个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思想方法,它们以“实事求是”为核心,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独特形态。
2、佛教到了隋唐,涌现出天台、华严、净土、禅宗等许多宗派。
3、“儒教”本义是指儒家的教化功能,后因与佛教、道教并称“三教”,而逐渐有了宗教方面的含义。
4、恩格斯说:马克思一生作出了使自己的名字永垂于科学史册的许多重要发现,其中最重要的是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5、科学研究有两种不同的路径:第一种是从具体到抽象;第二种是抽象到思维中的具体。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或者少选,均不能得分。
每小题2分,共10分)A.天人相即B.体用合一C.自强不息D.厚德载物2、中国哲学的思想源头包括:( ABCD )A.天道观B.人道观C.阴阳五行说D.《诗》、《书》经典化3、先秦诸子发展的第三个阶段的代表人物有:(ABCD )A.荀子B.韩非C.邹衍D.吕不韦4、有人称下列书为“三玄”,因此魏晋之际的思想遂以“玄学”定名。
(ABC )A.《老子》B.《庄子》C.《周易》D.《黄帝内经》5、法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逐步形成了以( BCD)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A.道B.法C.术D.势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答:“人的社会存在”:是指以人的物质生产关系为基础的全部社会关系,和以生产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实践活动,世纪构成了现实的人所特有的、客观的存在方式。
2、《资本论》答:《资本论》:全称《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百科全书,同时也是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巅峰之作。
马克思在这部著作里,以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为指导,通过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使唯物史观得到了科学验证和进一步的丰富发展。
XXX哲学基础第一到四次作业答案

XXX哲学基础第一到四次作业答案形成性考核作业学号*************姓名XXX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哲学基础评阅教师第4次任务共4次任务XXX哲学基础》形成性考核作业(5-6单元)题号分数教师评语及评阅时间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阅人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XXX的哲学思想,是贯穿于它的各个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思想方法,它们以“实事求是”为核心,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独特形态。
2、XXX到了隋唐,涌现出天台、华严、净土、等许多宗派。
3、“儒教”本义是指儒家的教化功能,后因与XXX、并称“三教”,而逐渐有了宗教方面的含义。
4、XXX说:XXX一生作出了使自己的名字永垂于科学史册的许多重要发现,其中最重要的是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5、科学研究有两种不同的路径:第一种是从具体到抽象;第二种是抽象到思维中的具体。
得分评阅人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或者少选。
均不能得分。
每小题2分,共10分)1、(AB)构成了中国哲学形态的特点。
A.天人相即B.体用合一C.自强不息D.厚德载物2、中国哲学的思想源头包括:(ABCD)A.天道观B.人道观C.阴阳五行说D.《诗》、《书》典范化3、先秦诸子发展的第三个阶段的代表人物有:(ABCD)A.荀子B.韩非C.邹衍D.XXX4、有人称下列书为“三玄”,因而魏晋之际的思想遂以“玄学”定名。
(ABC)A.《老子》B.《庄子》C.《周易》D.《黄帝内经》5、法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逐步形成了以( BCD)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A.道B.法C.术D.势得分评阅人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人的社会存在”答:“人的社会存在”:是指以人的物质生产关系为基础的全部社会关系,和以生产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实践活动,世纪构成了现实的人所特有的、客观的存在方式。
2、《资本论》答:《资本论》:全称《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百科全书,同时也是XXX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巅峰之作。
高中哲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高中哲学基础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C.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答案:A2. 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A. 世界是精神的产物B. 世界是物质的C. 世界是神创造的D. 世界是不可知的答案:B3. 辩证法的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它认为事物的发展是:A. 线性的、单一方向的B. 循环的、往复的C. 静止的、不变的D. 矛盾的、动态的答案:D4.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 阶级斗争B.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C. 科学技术的进步D. 道德观念的更新答案:B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价值在于:A. 个人财富的积累B. 个人地位的提升C. 个人对社会的贡献D. 个人欲望的满足答案:C6. 认识论中,实践是:A. 认识的来源B. 认识的目的C. 认识的动力D. 以上都是答案:D7. 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是:A. 主观随意的B. 绝对不变的C. 客观的、有条件的D. 个人信仰的答案:C8.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体现了:A. 唯心主义观点B. 唯物主义观点C. 形而上学观点D. 辩证法观点答案:B9.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 外部因素的作用B. 内部矛盾的运动C. 人的主观能动性D. 神的意志答案:B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A. 个人自由的实现B. 社会财富的极大丰富C. 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D. 社会秩序的绝对稳定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是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A. 世界是物质的B. 物质决定意识C. 意识是世界的本原D. 物质可以脱离意识存在答案:ABD2. 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A. 质变和量变的统一B. 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C. 可能性和现实性的统一D.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答案:ABD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包括:A. 阶级斗争B.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C. 科学技术的进步D. 道德观念的更新答案:ABC4. 认识论中,实践的特点包括:A. 客观物质性B. 主观能动性C. 社会历史性D. 直接现实性答案:ABCD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真理具有:A. 客观性B. 绝对性C. 相对性D. 条件性答案:AC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哲学基础复习题及答案

哲学基础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 存在与本质的关系问题C. 形式与内容的关系问题D. 现象与本质的关系问题答案:A2.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A. 精神的B. 物质的C. 观念的D. 形式的答案:B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A. 认识的基础B. 认识的来源C. 认识的目的D. 认识的动力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属于唯物主义的观点?A.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B. 意识是世界的本原C. 物质和意识相互依存D. 物质决定意识答案:A, D2. 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包括:A. 对立统一规律B. 质量互变规律C. 否定之否定规律D. 因果律答案:A, B, C三、简答题1. 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
答: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产物,物质决定意识。
它强调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斗争和统一来实现的。
2. 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答: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的。
四、论述题1. 论述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答: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通过实践,人们能够获得直接的感性认识,进而通过思考和总结,形成理性认识。
同时,实践也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新问题,促使他们去探索新的认识。
五、案例分析题1. 分析以下案例,说明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在其中的作用。
案例:某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产品创新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
一方面,公司需要不断创新以保持竞争力;另一方面,市场需求的多样性要求公司必须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答:在这个案例中,产品创新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体现了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
公司通过不断的产品创新来解决市场需求的多样性,而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又推动公司进行产品创新。
哲学答题题库及答案详解

哲学答题题库及答案详解一、单项选择题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存在与思维的关系问题B.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C.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D. 社会与个人的关系问题答案:A2.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A. 客观存在的B. 主观意识的产物C. 神的创造D. 人类社会的产物答案:A3. 辩证法的核心观点是:A. 事物是静止不变的B. 事物是孤立的C. 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D. 事物是一成不变的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包括:A. 唯物主义B. 辩证法C. 历史唯物主义D. 形而上学答案:A, B, C2. 以下哪些观点属于唯心主义:A. 世界是神创造的B. 意识决定物质C. 物质决定意识D.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答案:A, B三、判断题1.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答案:正确2. 唯心主义认为,世界是由人的意识创造的。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1. 简述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答案: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包括: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认为事物内部存在着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关系,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
量变质变规律指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
否定之否定规律则认为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五、论述题1. 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目的,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不仅是人类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活动,也是人的认识和思想得以实现的途径。
实践具有客观性、历史性和社会性,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来不断检验和发展理论。
六、案例分析题1. 请分析以下案例,并用哲学原理解释其现象。
案例:某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改革,最终实现了企业的持续发展。
答案:此案例可以用辩证法的量变质变规律来解释。
公司在发展过程中的技术创新和管理改革是量的积累,这些量的积累最终导致了企业质的飞跃,即实现了持续发展。
2024年九月份全国网络统考(大学哲学基础)原题及标准答案

2024年九月份全国网络统考(大学哲学基础)原题及标准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鲜明特征是()A. 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B. 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C. 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D. 实践基础上的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答案:D2.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存在与本质的关系问题B.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C.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D. 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答案:B3. 下列关于认识的本质的表述,正确的是()A. 主体对客体的反映B. 主体对客体的改造C. 主体与客体的统一D. 认识的本质是实践答案:A4. 在认识过程中,下列哪种方法是最基础的?A. 分析与综合B. 抽象与概括C. 归纳与演绎D. 实践与认识答案:D5. 下列关于真理的表述,正确的是()A. 真理是客观存在的,但无法被人认识B. 真理是主观的,与客观事物无关C. 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D. 真理是绝对的,与相对性无关答案:C6. 下列哪种观点属于唯心史观?()A.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B. 英雄是历史的决定性因素C.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D.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答案:B7. 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的表述,正确的是()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但不是认识的基础B.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但不是目的D.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也是认识的目的答案:D8. 下列关于价值观的表述,正确的是()A. 价值观是主观的,与客观事物无关B. 价值观是客观存在的,但无法被人认识C. 价值观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D. 价值观是绝对的,与相对性无关答案:C9. 下列哪种方法是解决价值冲突的最基础的?A.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B. 主体与客体的统一C. 实践与认识D. 道德规范与道德准则答案:A10. 下列关于人生的价值的表述,正确的是()A. 人生的价值在于物质财富的积累B. 人生的价值在于知识的获取C. 人生的价值在于为社会作出贡献D. 人生的价值在于个人幸福的追求答案:C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哲学试题及答案

哲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C. 社会与自然的关系问题D. 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2. 下列哪项不是哲学的基本范畴?A. 物质B. 意识C. 价值D. 能量3. 辩证法的核心观点是:A. 事物的发展是线性的B. 事物的发展是循环的C. 事物的发展是螺旋上升的D. 事物的发展是随机的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A. 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 认识的唯一来源C. 人类改造世界的基础D. 所有以上5. 以下哪个是唯物主义的观点?A. 世界是由神创造的B. 世界是意识的外化C. 世界是物质的D. 世界是不可认识的6. 黑格尔的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最终状态是:A. 绝对精神B. 绝对理念C. 自由王国D. 永恒不变7. 存在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A. 先验的B. 社会规定的C. 自由选择的D. 神赋予的8. 以下哪个不是分析哲学的特点?A. 重视语言分析B. 重视逻辑分析C. 重视经验研究D. 重视概念分析9. 康德认为,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这主要体现在:A. 人不能认识物质的本质B. 人不能认识绝对真理C. 人不能认识超验世界D. 所有以上10. 下列哪个是结构主义的特点?A. 强调整体性B. 强调个体性C. 强调主观性D. 强调经验性答案:1. A2. D3. C4. D5. C6. B7. C8. C9. C10. 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答: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它强调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斗争和统一实现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2. 解释“形而上学”这一概念。
答:形而上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它探讨的是超越经验的、抽象的、普遍的问题,如存在的本质、宇宙的起源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基础》平时作业一一、单项选择题1.人生无聊,世界不值得留恋,这种思想属于(悲观主义2.哲学思想主要解答(世界是什么3.哲学思想派别可以分为两大阵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4.认为世界一切都是我们主观精神以内的东西,这种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5.实践是指(人们改造世界的物质性活动)6.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相统一的基础是(实践)7.事物的质变是事物(由一种质态转化为另一种质态的变化8.偶然性对事物发展过程(其加速或延缓作用9.事物的假象是(歪曲的表现事物本质的现象)10.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要检验认识是否同(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符合)二、判断题1.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对)2.意识中存在的东西,在客观世界中都能找到其原型。
(对)3.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中无任何合理的成份。
(错)4.原因和结果是相对应而存在的。
(对)5.新事物是指那些力量强大、发展速度比较快的事物。
(错)6.量变是事物发展的起点,质变是事物发展的终点。
(错)7.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者,必是成功者。
(错)8.感性认识积累多了就能上升为理性认识。
(错)9.实践是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对)10.认识正确与否可以用科学理论来检验。
(错)三、分析题从唯物论的角度分析“人为什么会有不如意的事”。
答主观与客观相符合,因为人的水平、生活素质导致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才导致有不如意的事发生,马克思说世界万物都是有联系的,当代社会物理学说世界就是相互各种作用。
世界是一个系统,人是系统中的一个元素元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这起到了调解个体间需求的作用也造就了世界与社会的复杂性首先个体的欲望是可能不合理的那么必然不能如意因为会影响世界与其他元素的平衡次之即使每个个体的欲望都是合理的但是世界是变化的相互作用的调控作用往往赶不上各个体需求形式的变化再次假设世界是静态的但是个体之间的需求差距很大往往各种矛盾博弈论说即使只有两个人面对某些情况都不能达成最优秀的状态甚至都是无解的何况千万人呢所以即使世界是静态的还是不存在满足所有人的需求的平衡状态就是说世界不能满足所有人这也意味着每个人不能满足愿望于是就产生了不如意的事。
《哲学基础》平时作业二一、单项选择题1.生活困难是命中注定的,无法改变,主张消极忍受,这种思想属于(宿命论)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3.认为一切都是神的感觉、思想的活动,这种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4.认为一切物质变化只有位置和数量两种变化,这种观点属于(机械唯物论)5.“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逐渐扩展,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
”这体现了(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原理)6.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7.必然性事物发展中的(确定不移的趋势)8.一个认识的完整过程是(实践——认识 - ——实践)9.理性认识高于感性认识,因为(理性认识是抽象的,感性认识是具体的)10.干事业既要有乐观主义精神又要有艰苦奋斗,这符合(物发展事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二、判断题1.错误的思想不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
(错)2.意识中有什么就意味着客观世界中就有什么。
(错)3.“水往低处流”、“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对)4.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体现。
(对)5.“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体现了形而上学片面的观点。
(对)6.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对)7.感性认识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理性认识则一定正确。
(错)8.人的认识过程经历两次飞跃才算真正结束。
(错)9.坚持实践的客观性,也就在实践问题上坚持了唯物论。
(对)10.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
(对)三、分析题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分析“猫是为吃老鼠而生的”。
答唯物辩证法的特征是 1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2运动3 物质第一性的原理4矛盾规律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切事物都处在练习当中即事事有矛盾事物的发展都自始自终的存在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这个和运动是一样的问题世界是物质的矛盾的实质就是扬弃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扬自己。
《哲学基础》平时作业三请认真分析以下两题,并形成文字,每题要求字数在500字以上一、“如果我们过于爽快地承认失败,就可能使自己发觉不了我们非常接近于正确”。
(卡尔·波普尔)请运用相应的哲学思想分析卡尔·波普尔的哲学格言。
(要求500字以上)答失败是成功之母在失败面前总不气馁善于总结经验学会汲取教训人的认识也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只有认识、实践总结再实践才能接近成功有时候遇到事情必须做出选择而且自己知道选择是失败不选择也是失败怎么办如果这件事你一开始就没有去做那么现在选择不做还可以并不损失什么可是已经努力很长时间了付出了很多如果这是放弃那么久连现存的一点利益都有可能失去甚至还会造成更大的损失怎么办呢无论选择不选择心里都美低这时选择不选择不是有自己决定的而是由自己的志向决定的换一句话说就是当初选择这件事的时候想没有想今天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如果当初想到了那么今天你不后悔并且会距续坚持如果当初没有想到这件事怎么这么难那么你就会后悔就会放弃放弃就是失败了前面的努力就白费了那么不放弃就一定会成功吗不一定但是成功的人肯定是在这里面的这里面有个哲学的奥秘就是不放弃的人数永远小于放弃的人数当不放弃的人数大于放弃的人数是说明这件事离成功还远呢经过一次次的放弃经过一次次的大浪淘沙剩下不放弃的人数就有几个人啦在这仅有的几个人里只有一个能成功吗错他们都是成功者只是不想那个成功者那样的成功而且还发现了意外的收获且这个意外的收获不亚于那个陈功者所以说不仅是不能爽快的承认失败而是永远不能放弃永远坚持到底哪怕明知道到最后是失败也要坚持到底即使撞了南墙也不会头因为坚持到底最后失败也会有收获。
二、“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谈论别人的隐私是最大的罪恶;不知自己过失是最大的病痛”。
(亚里士多德)请运用相应的哲学思想分析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格言。
(要求500字以上)答亚里士多德认为在人的灵魂中可以看到三样东西即情感本能习惯或品行然后他对三者都做了分析认为德性既非情性也非本性因为情感和本性本身并无道德可言就他们本身来说既不会受到称赞也不会受到谴责人的欲望情感和行为都存在即过度不及和适中而德性的目地就是根据理性的原则来处理欲望情感和行为人人都有欲望个个皆据情感如果处理不当或者不及或者适中这都是恶的表现唯有适度才是德性的特征因此德性只能是习惯或品性既然德性是一种品性那么它是一种什么样的品性亚里士多德认为每一个德性都能即让一件东西本身好又能使这件东西完全的完成其功能既然如此那么人的德性就一定是那种即能使人变成善人又能使人圆满完成其功能的品性这种品性亚里士多德开来就是中道—既无过度也无不及而自始至终保持适中的原则因此亚里士多德极度不赞成放纵欲望的行为认为这是对中道和德性最大践踏在如他所说的克制自己的欲望比战胜自己的力量还勇敢对现代的我们来说谈压制欲望估计近乎奢侈因为人的欲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张狂和肆顳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丰盛的年代按自己的生活水平和层次基本上是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喝什么酒喝什么古人说饱暖思淫欲其实不光淫欲会看一下我们的生活事实表明饱暖以后什么欲望都会变得更多在这方面男女绝对平等在网络上有人调戏阿基米德名言给我一个欲望我可以撬动地球没错欲望就是力量可是欲望是一把双刃剑它让人类生存也能让人类毁灭过度节制不好过度放纵跟过度节制更坏对欲望的滥用会使人类迷茫疯狂背离欲望的本源使欲望变成引游人犯罪的魔鬼病入膏肓而不自知最终干扰人类的正常的生活秩序使欲望走向生存的反面。
四补充题1 分析认识你自己凡事勿过度答:"戴尔菲"是世界著名的古希腊神殿,其中供奉的是阿波罗神(Apollo).阿波神是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代表着光明、理性、形式,以及各种安顿的力量。
因此对很多人而言,它是一个解决人生谜题的地方,人生总是充满困惑,古代的教育又不够普及,因此一般人有迷惑时都会到戴尔菲神殿去求签,请神殿中的祭祀加以解释,由此可知,戴尔菲神殿对希腊人来说,可以算是信仰的中心。
戴尔菲神殿上刻着两行字;一行是“认识你自己”;一行是“凡事勿过度”。
能够被刻在神殿上的语句一定是很特别的,都是前人经年累月体验得来的智慧。
然而,“认识你自己”却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一个人就算念了大学或者说进入社会,都不见得能够认识自己,小时候总以为知道自己叫什么名字,是什么样个性的人,就算是认识自己了,然而,真的有这样容易吗?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里有一个角色叫做欧阳锋,他号称“西毒”,武功非常高,为了练“九阴真经”而走火入魔,最后忘了自己是谁。
他逢人就问“我是谁?”黄蓉告诉他:“你是欧阳锋啊!”他接着又问“欧阳锋是谁?”这个问题就很难回答了。
这个例子说明对自己的了解是人生最困难的事情,因为人有选择和学习的可能——看了一部电影或一本书之后,你就和以前的自己不一样了。
同理只要经历过一个事件,自己也会变得不一样。
认识你自己代表人在“知”方面应有的态度——与其去了解世界,不如多了解自我,因为人对世界的了解永远不可能足够,也不可能停止,只有自我对每个人来说才是最切身的。
俗话说得好:“学海无涯,回头是岸”。
所谓“回头是岸”是指:回到自己身上,了解自己,这反而是一个出发了点。
刻在戴尔菲神殿上的第二句话是“凡事勿过度”。
这句话是与行为有关的,亦即做任何事情都不要过分,要懂得适可而止。
我们年轻的时候,常因为气盛而较为决断,多年以后才感到后悔。
其实,无论做任何事,到了某个程度就该停下来省思,要给自己、给别人留有余地。
这就是神殿中的教训——由事皆勿过度的真义。
孔子也懂这个道理,所以孟子说他是:“不为已甚者”(《孟子离娄下》意思就是:孔子做任何事都不会太过分。
2 分析不敢为天下先这句话答:这个与老子提倡的【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则自相矛盾。
试想一下“不重,不害,不厌,不争,不肖,不武,不怒,不与等等”,如果有道者不去先行,那么天下什么时候才能有道呢?我的理解是【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并非老子提倡的第三宝。
那么第三宝是什么呢?很简单,就是【不】。
就是: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老子的前两个宝都是很简练的一个字,唯独第三个宝是很长的一句话,而且放在这三段里又很矛盾,可见第三个宝不应该是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而是【不】。
不这个字是老子道德经里一个反复被诉说的关键字,大家可以仔细分析一下,只有这个【不】字才有可能作为老子的第三个宝贝。
这样悟道之人,才可以做到使良好的道德【不舍不弃】,使卑鄙的道德【不恃不有】,和老子一样持有慈,俭,不,这三个宝贝,敢为天下先,畅行天地间。
有道之人敢为天下先,才能引领迷人奔向大道,唯如此,大道才能重现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