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题库(克鲁格曼版)
国际经济学克鲁格曼课后习题答案章完整版

国际经济学克鲁格曼课后习题答案章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第一章练习与答案1.为什么说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答案提示:当生产处于生产边界线上,资源则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要想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是有机会机本(或社会成本)的。
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效率和充分就业得以实现,但究竟选择哪一点,则还要看两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即它们在市场上的交换比率。
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时,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
所以,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2.仿效图1—6和图1—7,试推导出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3.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个商品达到均衡时,另外一个商品是否也同时达到均衡?试解释原因。
答案提示:4.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试确定过剩供给(或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5.如果改用Y商品的过剩供给曲线(B国)和过剩需求曲线(A国)来确定国际均衡价格,那么所得出的结果与图1—13中的结果是否一致?6.答案提示:国际均衡价格将依旧处于贸易前两国相对价格的中间某点。
7.说明贸易条件变化如何影响国际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
答案提示:一国出口产品价格的相对上升意味着此国可以用较少的出口换得较多的进口产品,有利于此国贸易利益的获得,不过,出口价格上升将不利于出口数量的增加,有损于出口国的贸易利益;与此类似,出口商品价格的下降有利于出口商品数量的增加,但是这意味着此国用较多的出口换得较少的进口产品。
对于进口国来讲,贸易条件变化对国际贸易利益的影响是相反的。
8.如果国际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那么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于哪一个国家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答案提示: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将更接近于大国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国际经济学题库(克鲁格曼版)经_2

第二章1.引力模型P1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假设任何影响两国之间的贸易的因素不变),两国间的贸易规模和两国的GDP成正比,与两国间的距离成反比。
2.行业贸易P141:指某一行业差异产品之间的双向贸易,它反映出规模经济。
3.行业间贸易P141:指的是一个行业的产品与另一个行业产品的交换,它反映出比较优势。
4.配额租金P184:许可证持有者能够从外国购买进口品并在国以高价出售,他们获取的利润就是配额租金。
第三章结合第四章看(着重看理论推理)论述:课本知识+自己观点嘉图模型比较优势认为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嘉图的比较优势嘉图模型的假设是:假设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嘉图模型认为国际间的劳动生产率的不同是国际贸易的唯一决定因素生产效率的不同导致了比较优势的不同结论:一个国家应该出口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有国优势的产品,有这样的一个原理去支撑国际贸易产生,也就是说嘉图模型也是在探讨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要素禀赋模型与嘉图模型的区别和原因是:区分两者共同的基础:(1)、嘉图(第三章)(2)、要素禀赋,原则:国际顺序:?首先,说说要素禀赋理论的结论:认为一个国家应该如何参与国际贸易,认为各国间的资源差异(各国要素差异度,差异水平)是产生(国际)贸易的唯一原因(嘉图模型)生产效率不同比较优势不同国际贸易(要素禀赋理论)要素禀赋的差异(不一样)要素价格(不一样)相对价格(不一样)认为现在中国也还在参与国际贸易,那么她的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理论哪一个理论更贴近第三章1.单一要素P27:衡量生产效益:单位产品所需要的投入要素 A本国生产每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劳动为5单位,B外国需要3单位,同种产品相对而言外国更有效率,具有比较优势(嘉图模型不可单独写这个)2.比较优势P30(通过这种形式分析本国该进口或出口什么)假设:a LC/a LW<a*LC/a*LW 或a LC/a*LC<a LW/a*LW也就是说,我们假定本国生产1磅奶酪所需的劳动投入与生产1加仑葡萄酒所需的劳动投入之比小于外国的该比值。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国际金融)习题答案要点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国际金融)习题答案要点赤字。
因此,1982-1985年美国资本流入超过了其经常项目的赤字。
第13章 汇率与外汇市场:资产方法 1、汇率为每欧元1.5美元时,一条德国香肠bratwurst 等于三条hot dog 。
其他不变时,当美元升值至1.25$per Euro, 一条德国香肠bratwurst 等价于2.5个hot dog 。
相对于初始阶段,hot dog 变得更贵。
2、63、25%;20%;2%。
4、分别为:15%、10%、-8%。
5、(1)由于利率相等,根据利率平价条件,美元对英镑的预期贬值率为零,即当前汇率与预期汇率相等。
(2)1.579$per pound6、如果美元利率不久将会下调,市场会形成美元贬值的预期,即e E 值变大,从而使欧元存款的美元预期收益率增加,图13-1中的曲线I 移到I ',导致美元对欧元贬值,汇率从0E 升高到1E 。
131-图 7、(1)如图13-2,当欧元利率从0i 提高到1i 时,汇率从0E 调整到1E ,欧元相对于美元升值。
I 'IE 1E $/euroE图13-2(2)如图13-3,当欧元对美元预期升值时,美元存款的欧元预期收益率提高,美元存款的欧元收益曲线从I '上升到I ,欧元对美元的汇率从E '提高到E ,欧元对美元贬值。
133-图8、(a)如果美联储降低利率,在预期不变的情况下,根据利率平价条件,美元将贬值。
如图13-4,利率从i 下降到i ' ,美元对外国货币的汇价从E 提高到E ',美元贬值。
如果软着陆,并且美联储没有降低利率,则美元不会贬值。
即使美联储稍微降低利率,假如从i 降低到*i (如图13-5),这比人们开始相信会发生的还要小。
同时,由于软着陆所产生的乐观因素,使美元预期升值,即e E 值变小,使国外资产的美元预期收益率降低(曲线I 向下移动到I '),曲线移动反映了对美国软着陆引起的乐观预期,同时由乐观因素引起的预期表明:在没有预期变化的情况下,由利I 'E E 'euro/$E IiE 1E euro/$E rate of return(in euro)0i 1i率i 下降到*i 引起美元贬值程度(从E 贬值到*E )将大于存在预期变化引起的美元贬值程度(从E 到E '')。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国际金融)习题标准答案要点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国际金融)习题答案要点————————————————————————————————作者:————————————————————————————————日期:23 《国际经济学》(国际金融)习题答案要点第12章 国民收入核算与国际收支1、如问题所述,GNP 仅仅包括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是为了避免重复计算的问题。
在国民收入账户中,如果进口的中间品价值从GNP 中减去,出口的中间品价值加到GNP 中,重复计算的问题将不会发生。
例如:美国分别销售钢材给日本的丰田公司和美国的通用汽车公司。
其中出售给通用公司的钢材,作为中间品其价值不被计算到美国的GNP 中。
出售给日本丰田公司的钢材,钢材价值通过丰田公司进入日本的GNP ,而最终没有进入美国的国民收入账户。
所以这部分由美国生产要素创造的中间品价值应该从日本的GNP 中减去,并加入美国的GNP 。
2、(1)等式12-2可以写成()()p CA S I T G =-+-。
美国更高的进口壁垒对私人储蓄、投资和政府赤字有比较小或没有影响。
(2)既然强制性的关税和配额对这些变量没有影响,所以贸易壁垒不能减少经常账户赤字。
不同情况对经常账户产生不同的影响。
例如,关税保护能提高被保护行业的投资,从而使经常账户恶化。
(当然,使幼稚产业有一个设备现代化机会的关税保护是合理的。
)同时,当对投资中间品实行关税保护时,由于受保护行业成本的提高可能使该行业投资下降,从而改善经常项目。
一般地,永久性和临时性的关税保护有不同的效果。
这个问题的要点是:政策影响经常账户方式需要进行一般均衡、宏观分析。
3、(1)、购买德国股票反映在美国金融项目的借方。
相应地,当美国人通过他的瑞士银行账户用支票支付时,因为他对瑞士请求权减少,故记入美国金融项目的贷方。
这是美国用一个外国资产交易另外一种外国资产的案例。
(2)、同样,购买德国股票反映在美国金融项目的借方。
当德国销售商将美国支票存入德国银行并且银行将这笔资金贷给德国进口商(此时,记入美国经常项目的贷方)或贷给个人或公司购买美国资产(此时,记入美国金融项目的贷方)。
保罗克鲁格曼版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同步单项选择题

保罗克鲁格曼版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同步单项选择题本文为保罗克鲁格曼版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同步单项选择题文档。
以下将按照题目进行一一列出,供读者参考。
一、基本概念题1.下列哪个选项能够最恰当地描述国际贸易?–[ ] A. 同一国家内部的商品交换–[ ] B. 不同国家的货物和服务交易–[ ] C. 不同国家之间的货币交换–[ ] D. 不同国家之间的资本流动正确答案:B2.国际贸易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 A. 原材料和资源的需求差异–[ ] B. 不同国家的比较优势–[ ] C. 政府政策的干预–[ ] D. 货币汇率的波动正确答案:B3.以下哪个选项说明了比较优势的概念?–[ ] A. 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时,所需的机会成本较低–[ ] B. 一个国家的货币汇率较强势–[ ] C. 一个国家具有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 D. 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较高正确答案:A4.以下哪个选项最能说明国际贸易对经济福利的贡献?–[ ] A. 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 ] B. 减少失业率–[ ] C. 降低商品价格–[ ] D. 增加政府税收正确答案:C二、模型和理论题5.下列哪个选项是描述绝对优势理论?–[ ] A. 一个国家在所有商品生产上都比其他国家高效–[ ] B. 一个国家在某些商品生产上具有相对优势–[ ] C. 一个国家的生产成本低于其他国家–[ ] D. 一个国家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正确答案:A6.以下哪个选项最能说明比较优势理论?–[ ] A. 两个国家在生产两种商品上的机会成本比较–[ ] B. 两个国家的货币汇率比较–[ ] C. 两个国家的外贸政策比较–[ ] D. 两个国家的人口规模比较正确答案:A7.哪个选项最适合描述Ricardo的比较优势理论?–[ ] A. 国际贸易理论中的一个经验定理–[ ] B. 国际贸易中不存在比较优势–[ ] C. 国际贸易中只有绝对优势–[ ] D. 国际贸易只受限于贸易壁垒正确答案:A8.下列哪种情况下,两个国家能通过贸易获得互利?–[ ] A. 两个国家的机会成本相同–[ ] B. 两个国家的物价水平相同–[ ] C. 两个国家生产各种商品的成本相同–[ ] D. 两个国家各自具有相对优势正确答案:D三、政策和实践题9.下列哪个政策措施是促进国际贸易的常规手段?–[ ] A. 关税和配额的限制–[ ] B. 货币贬值措施–[ ] C. 出口补贴政策–[ ] D. 消费者补贴政策正确答案:C10.慢速增长型发展中国家常采取哪些贸易政策?–[ ] A. 出口导向型政策–[ ] B. 进口替代型政策–[ ] C. 自由贸易政策–[ ] D. 保护主义政策正确答案:B11.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 A. 促进自由贸易–[ ] B. 限制贸易壁垒–[ ] C. 改善贸易平衡–[ ] D. 保护发展中国家正确答案:A12.下列哪个选项是并非有效的贸易争端解决机制?–[ ] A. 调解机构–[ ] B. 防卫性贸易措施–[ ] C. 争端解决机构–[ ] D. 公关机构正确答案:B以上为保罗克鲁格曼版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部分同步单项选择题文档。
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国际金融部分)课后习题答案(英文版)第一章

CHAPTER 1INTRODUCTIONChapter OrganizationWhat is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bout?The Gains from TradeThe Pattern of TradeProtectionismThe Balance of PaymentsExchange-Rate DeterminationInternational Policy CoordinationThe International Capital Market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rade and MoneyCHAPTER OVERVIEWThe intent of this chapter is to provide both an overview of the subject matter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o provide a guide to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text. It is relatively easy for an instructor to motivate the stud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finance. The front pages of newspapers, the covers of magazines, and the lead reports of television news broadcasts herald the interdependence of the U.S. economy with the rest of the world. This interdependence may also be recognized by students through their purchases of imports of all sorts of goods, their personal observations of the effects of dislocations due to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and their experience through travel abroad.The study of th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generates an understanding of many key events that shape our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In recent history, these events include the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the large current account deficits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 dramatic appreciation of the dollar during the first half of the 1980s followed by its rapid depreciation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1980s; the Latin American debt crisis of the 1980s and the Mexico crisis in late 1994; and the increased pressures for industry protection against foreign competition broadly voiced in the late 1980s and more vocally espoused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1990s. Most recently, the financial crisis that began in East Asia in 1997 andspread to many countries around the globe and the Economic and Monetary Union in Europe have highlighted the way in which various national economies are linked and how important it is for us to understand these connections. At the same time, protests at global economic meetings have highlighted opposition to globalization. The text material will enabl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economic context in which such events occur.Chapter 1 of the text presents data demonstrating the growth in trade and increasing importance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his chapter also highlights and briefly discusses seven themes which arise throughout the book. These themes include: 1) the gains from trade;2) the pattern of trade; 3) protectionism; 4), the balance of payments; 5) exchange rate determination; 6) international policy coordination; and 7) the international capital market. Students will recognize that many of the central policy debates occurring today come under the rubric of one of these themes. Indeed, it is often a fruitful heuristic to use current events to illustrate the force of the key themes and arguments which are presented throughout the text.。
(英文版)保罗。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题库2

练习题二:Part A: Multiple Choice1. In the 2-factor, 2 good Heckscher-Ohlin model, the two countries differ inA) tastes.B) military capabilities.C) size.D) relative availabilities of factors of production.E) labor productivities.2.The slope of a countryʹs PPF reflectsA) the opportunity cost of product S in terms of product T.B) the opportunity cost of T in terms of money prices.C) the opportunity cost of S or T in terms of S.D) Both A and B.E) Both A and C.3. According to the Heckscher-Ohlin model, the source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is a countryʹsA) technology.B) advertising.C) human capital.D) factor endowments.E) Both A and B.4. If Australia has relatively more land per worker, and Belgium has relatively more capital per worker, then if trade were to open up between these two countries,A) the relative price of the capital-intensive product would rise in Australia.B) the world price of the land-intensive product would be higher than it had been in Belgium.C) the world price of the land intensive product would be higher than it had been in Australia.D) the relative price of the land intensive product would rise in Belgium.E) None of the above.5. The Heckscher-Ohlin model predicts all of the following exceptA) which country will export which product.B) which factor of production within each country will gain from trade.C) the volume of trade.D) that wages will tend to become equal in both trading countries.E) None of the above.6. External economies of scale arise when the cost per unitA) rises as the industry grows larger.B) falls as the industry grows larger rises as the average firm grows larger.C) falls as the average firm grows larger.D) remains constant.E) None of the above.7. External economies of scaleA) may be associated with a perfectly competitive industry.B) cannot be associated with a perfectly competitive industry.C) tends to result in one huge monopoly.D) tends to result in large profits for each firm.E) None of the above.8. The simultaneous export and import of widgets by the United States is an example ofA) in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B) imperfect competition.C) intra-industry trade.D) inter-industry trade.E) None of the above.9. Intra-industry trade can be explained in part byA) transportation costs within and between countries.B) problems of data aggregation and categorization.C) in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D) A ll of the above.E) None of the above.10. Intra-industry trade will tend to dominate trade flows when which of the following exist s?A) large differences between relative country factor availabilitiesB) small differences between relative country factor availabilitiesC) homogeneous products that cannot be differentiatedD) constant cost industriesE) None of the above.11. The larger the number of firms in a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situation,A) the larger are that countryʹs exports.B) the higher is the price charged.C) the fewer varieties are sold.D) the lower is the price charged.E) None of the above.12. The larger the number of firms in a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situation,A) the larger are that countryʹs exports.B) the higher is the price charged.C) the fewer varieties are sold.D) the lower is the price charged.E) None of the above.DADCC BACDB DDPart B:Short Questions1.ʹThe H.O. model remains useful as a way to predict the income distribution effects of trade.ʹDiscuss.Answer: T he Stolper-Samuelson theorem, one of the basic theorems arising from theHeckscher-Ohlin model yields an elegant demonstration of the fact that changes in product prices (such as will occur when trade is expanded or curtailed) telescopes its effects onto factor prices, so that not only do relative factor returns mirror product prices, but that actual returns to factors may either rise or fall in real terms. Hence, as a policy framework, the disproportionate effect trade may have on real incomes of sectors, such as skilled-labor is quite useful both theoretically and practically (or polemically)2.International trade leads to complete equalization of factor prices. Discuss.T his statement is typically ʹtrue . . . but.ʹ Under a strict and limited set of assumptions, such as the original Heckscher-Ohlin model which excludes country specific technologies; non- homothetic tastes; factor intensity reversals; large country differences in (relative) factor abundances, more factors than goods, and an equilibrium solution within the ʹcone of specializationʹ; then it may be demonstrated that internal consistency demands that the above stated sentence is ʹtrue.ʹ However, the minute one relaxes any of the above listed assumptions one may easily identify solutions, which contradict the factor price equalization theorem.3.If a scale economy is the dominant technological factor defining or establishing comparativeadvantage, then the underlying facts explaining why a particular country dominates world markets in some product may be pure chance, or historical accident. Explain, and compare this with the answer you would give for the Heckscher-Ohlin model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T his statement is true, since the reason the seller is a monopolist may be that it happened to have been the first to produce this product in this country. It may have no connection to any supply or demand related factors; nor to any natural or man-made availability. This is all exactly the opposite of the Heckscher-Ohlin Neo-Classical modelʹs explanation of the determinants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国际经济学复习资料克鲁格曼版

简答1、经济增长偏向对本国贸易的影响(P102,见RS曲线的移动)答:◈1使一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扩张偏向于出口产品的经济增长称为出口偏向型增长。
会使本国的贸易条件恶化,但对世界其他国家有利。
◈2使一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扩张偏向于进口产品的经济增长称为进口偏向型增长。
有利于改善本国的贸易条件,但世界其他国家会为此付出代价。
2、经济增长的国际性影响(P103)答:◈1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出口偏向型增长使本国的贸易条件改善,而世界其他国家的进口偏向型增长会使本国的贸易条件恶化。
◈2本国出口偏向型的贸易增长会使本国的贸易条件恶化,减少增长带来的直接收益,本国的进口偏向型增长会使本国的贸易条件改善,并带来额外收益。
3、行业间贸易与行业内贸易的主要区别(P138,见137图)答:◈1行业间贸易反映出比较优势,而行业内贸易不反映比较优势。
行业间贸易:比较优势仍是贸易的主要动因;行业内贸易:规模经济本身可以成为国际贸易的独立动因。
◈2行业内贸易的模式是不可预测的,而行业间贸易却是由国家之间的内在差别所决定的。
◈3行业内贸易和行业间贸易的相对重要性取决于两国之间的相似性。
4、简述行业内贸易的重要性和其发生的条件(P139)答:重要性:◈1行业间贸易可以使各国从更大的市场规模中获益,因此从国际贸易中可以获取额外的收益,且比从比较优势中获取的要多。
◈2一国通过从事行业内贸易,能够在减少自产商品花色的同时却增加国内消费者所需要的商品种类。
由于自身商品种类的减少,一国能在更大规模上从事生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行业内贸易发生的条件:(1)各国相对要素供给较相似以至没有很多的行业间贸易;(2)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非常重要,以至从规模经济和增加商品选择中得到的收益非常大。
5、关税对小国的影响(P189)理解:在没有关税时,本国和外国的小麦价格均为世界价格Pw。
当征收关税时,本国的小麦价格升至PT ,而外国的小麦价格降至P*T (= PT –t) ) ,直至价格差距为t美元为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贸易》习题库——克鲁格曼版一、名词解释1、绝对优势2、比较优势3、机会成本4、贸易条件5、要素禀赋6、劳动密集型产品7、资本密集型产品8、技术密集型产品9、规模经济10、产业内贸易11、代表性需求12、边际物质产品与边际价值产品13、专门生产要素与共同生产要素14产品生命周期理论15、外汇16、汇率17、汇率制度18、即期外汇业务19、远期外汇业务20、套利业务21、一价定律22、国际收支23、马歇尔一勒纳条件24、货币贬值的J型曲线效应二、判断以下各题的对错,并说明理由。
1、当开放贸易时,所有消费者的境况都会得到改善。
2、根据简单贸易模型,在贸易发生之前,如果各国的某种商品价格相同,这些国家之间就不会有交换该种商品的动机。
·3、如果一国中某生产者通过贸易能使自己的境况得到改善,那么,该国中所有的生产者都会通过贸易来改善自己的境况。
4、在两国间均衡贸易价格条件下,一国对某种商品的过度供给必然与另一国对该商品的过度需求相等。
5、不存在free lunch,但却存在free trade。
6、一国即便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劣势,它也可以在该商品的生产上具有相对优势。
7、根据H—O理论,一国如果比他国拥有更多英亩的土地,该国便是“土地丰富”的国家。
8、在成本递增的条件下,各国并不一定要完全专业化于一种商品的生产。
9、H—O理论假设各国拥有相同的商品偏好。
10、我们或许可以通过更为细分化的生产要素定义而解决Leontief Paradox。
11、Stolper-Samuelson定理认为,贸易将使丰富要素的所有者得到更低的实际收入,同时使稀缺要素的所有者得到更高的实际收入。
12、如果各国的生产技术相同,贸易便不会使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
13、一国的非技术性工人会比技术性工人更加反对贸易自由化。
14、“大”国可投资发展进口替代产业而不是出口产业,进而改善本国的贸易条件。
15、按照定义,小国的经济增长将不会使贸易条件发生变化。
16、青春期是一个“immiserizing growth”的好例子。
17、一国生产要素的增长总会使该国更加自给自足,进而减少对国际贸易的依赖。
18、一个与外界隔绝的国家一定会降低其公民的生活水平。
19、产业内贸易在充分竞争性产业中更为盛行。
20、根据H—0理论,各国应进行大量的产业内贸易。
21、规模经济是指资源的平衡增长导致平均成本上升。
22、产业内贸易发生的原因包括产品差异化、规模经济以及收入分配效应。
23、如果瑞士旅行鞋的进口增加,英国皮鞋制造商就会受到损失。
24、自由贸易总是一种比征收关税更好的政策。
25、从量关税的优越性之一是其保护价值量与进口商品的价格上涨保持同步。
26、关税对一个国家来说可能是最优的,但对全球来说不会是最优的。
27、关税给消费者带来的损失要大于它给生产者带来的收益。
28、与关税相比,配额给政府官员以更大的管理灵活性。
29、只要进口许可证是被拍卖的,配额的福利效应就与关税相同。
30、如果一国政府的税收收入很少,它就会倾向于采用关税而不是配额。
31、对于进口国来说,自愿出口限制比进口配额效果更差。
32、自愿出口限制实际上很少是自愿的。
33、对症规则(specificity rule)认为,关税通常不是纠正一国经济中扭曲的最佳方法。
34、贸易保护的国防理论和国家荣誉理论基本上是次优的。
35、如果“learning by doing”意味者今天更多的生产会使未来的成本降低,那么最好的政策就是实行保护性关税。
36、一些“幼稚产业”永远也不会成熟。
37、出口补贴比出口关税更为常见。
38、尽管WTO反对绝大多数的关税,但它仍旧允许进口国征收反倾销税。
39、战略性贸易政策和掠夺性倾销是经济战的武器。
40、如果一国针对享受补贴的外国出口者征收抵消关税,贸易量及价格将与没有补贴和关税时大致相同。
41、贸易歧视是不好的,因为对不同国家实行不同的贸易政策会损失掉很大的全球市场利益。
42、关税同盟的建立肯定会增加福利。
43、进口需求曲线的弹性越小,关税同盟的收益就越大。
44、关税同盟在发达国家比在欠发达国家更容易取得成功。
45、如果禁运国出口供给曲线缺乏弹性,被禁运国进口需求曲线具有弹性,实行出口禁运便会事与愿违。
46、对症规则要求取消那些为制止不是因为贸易而导致的污染所设置的关税。
47、如果一国对其生产会导致负外部性的商品征收出口关税,该国最终便会便为该商品的进口国。
48、最为激烈的环境问题争论发生于同等发达水平的国家之间。
49、赋予受害者对空气的产权将有助于解决空气污染问题,而将该产权赋予污染者则不会有助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50、如果存在一个单一的“全球政府”,便不再需要用贸易政策来解决环境问题。
51、绝大多数的贸易壁垒都保护了大多数人的利益。
52、名义保护系数大于1表明政府对消费者利益提供了保护。
53、农业产业的收缩会增强该产业集团游说的有效性。
54、搭便车问题在小型集团中比在大型集团中更为严重。
55、消费品关税低于用于消费品生产的投入品的关税。
三、选择题选择题1.开放贸易给进口商品的消费者带来的收益的绝对值:A.大于该种商品的国内生产者的损失。
B.小于该种商品的国内生产者的损失。
C.正好等于该种商品的国内生产者的损失。
D.不可度量。
2.以下各项中哪一项不会促进国家间木材的贸易?A.贸易前各国木材价格相等。
B.追求利润的木材价格套利。
C.国家间存在木材供给的差别。
D.国家间存在木材需求的差别。
3.消费者剩余是:A.消费者为了商品的生产而必须向政府支付的东西。
B.消费者通过支付低于市场价格的价格而得到的收益。
C.以下状况给消费者带来的收益:消费者购买商品所需要支付的价格低于他们中一些人愿意以及能够为该商品所支付的价格。
D.消费者可以在各种价格水平得到的收益。
4.在进行贸易后,一国的收入分配会发生如下变化:A.受到进口品竞争压力的国内生产者受到损失,而出口商品的生产者则会受益。
B.作为整体的国家会受益,而个人则会受到损失。
C.消费者受损,生产者受益。
D.收入由消费者转向生产者。
5.如果出口供给比进口需求的价格弹性小,那么:A.进口国将不愿进行贸易。
B.出口国将不愿进行贸易。
C.出口国将得到大部分的贸易收益。
D.进口国将得到大部分的贸易收益6.第一位系统地表述比较优势原理的经济家是:A.Bertil Ohlin.B.Eli Heckscher.C.John Maynard Keynes.D.David Ricardo.7.H—O理论说明:A.相对于其他资源,劳动力比较丰裕的国家并不具有比较优势。
B.一个劳动力资源对非劳动力资源比率较高的国家,应当减少对国际贸易的参与。
C.一个非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将不会从国际贸易中受益。
D.国际市场的力量将引导各国专业化于生产和出口大量使用其相对丰富要素的商品。
8.如果A国可用1个工时生产3单位的X产品或3单位的Y产品,B国可用1个工时生产1单位的X产品或1单位的Y产品,假定劳动是唯一的投入,那么:A.A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具有绝对优势。
B.B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具有绝对优势。
C.A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具有比较优势。
D.B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具有比较优势。
9.对于H—O理论来说,导致不同国家间相对商品价格差异的最主要的原因是:A.要素禀赋。
B.国民收入。
C.技术。
D.消费偏好。
10.在没有贸易的情况下,一国的消费点:A.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方。
B.在生产可能性之上或之内。
C.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
D.位置不可判定。
11.在开放贸易后的短时期内:A.所有与衰退产业相关的集团都会受到损失。
B.只有那些更密集地使用于衰退产业的要素才会受到损失。
C.只有那些更不密集地使用于衰退产业的要素才会受到损失。
D.只有本国中最为丰裕的要素才会受到损失。
12.墨西哥拥有丰裕的非技术工人,而美国拥有丰裕的技术工人。
在开放贸易后,从长期看,非技术工人的工资将:A.在两国都下降。
B.在美国下降,在墨西哥上升。
C.在美国上升,在墨西哥下降。
D.在两个国家都上升。
13.以下论断中,错误的是:A.消费模式不会影响中性要素的福利收益或损失。
B.消费模式会影响所有要素的收益或损失。
C.消费模式不会影响最为专业化的要素的收益或损失。
D.消费模式不会影响一国整体的福利收益或损失。
14.在下述哪一条件中,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将不能成立?A.要素不会在各产业间流动。
B.要素在不同国家中具有不同的生产率。
C.各国均建立贸易壁垒以阻止自由贸易。
D.上述所有3项。
15.“在一个贸易快速增长的国家中,新资本的迅速积累会使该国进口更多的自然资源。
”隐含于这一论断的定理是:A.Heckscher—Ohlin theorem.B.Stolper—Samuelson theorem.C.Rybczynski theorem.D.Factor-price Equalization theorem.16.如果一国在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且资本增长的速度快于其他投入品(如劳动力)的增长速度,那么,根据贸易理论由此而导致的增长模式为:A. 进口替代。
B. 资本密集型产品和其他贸易商品均衡增长。
C. 出口扩张。
D. 以上三者都不对。
17.“Immiserizing growth”的一个必要条件为:A.国家的增长偏向于出口产业。
B.外国对该国的出口需求具有价格弹性。
C.国家的消费偏好高度偏向于出口商品。
D.贸易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不大。
18.H——O理论成功的解释了:A.发生于美国之外的产品创新过程和产业的布局与发展。
B.出口和进口同类产品的国家变得更为重要。
C.由于在要素禀赋方面的类似性,美国和加拿大之间的贸易在日益增加。
D.具有不同要素禀赋的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模式。
19.以下产品中,哪一种产品最容易经历一个产品生命周期?A.大米。
B.电视机。
C.原油。
D.矿物。
20.产业内贸易更容易发生于:A.富国与穷国之间。
B.类似的高收入国家之间。
C.发展中国家之间。
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
21.以下哪项陈述最为正确?A.规模经济决定了各国的比较优势。
B.规模经济不能决定各国的比较优势,而是将现有的比较优势转变为低价格和产出与贸易的扩大。
C.外部经济可以比内部经济更好地解释比较优势,因为外部经济意味着其他竞争公司产出的扩大。
D.比较优势可以由内部经济得到最好地解释,因为后者导致了公司生产率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
22.规模经济更容易发生于:A.小规模的纺织业。
B.飞机制造业。
C.制鞋业。
D.小企业。
23.在垄断竞争的贸易模型中:A.如果两国拥有同样的总体资本—劳动比率,他们间就不会发生贸易。
B.贸易导致了商品品种的增多和规模经济效应的扩大,进而可以带来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