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观舞记
人教版 语文七下19观舞记

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9课课题:《观舞记》单位:柳埠一中主备人:谷立华【课标与教材分析】1.课标分析:《2011语文新课标》指出:七至九年级学生在阅读记叙文时能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011语文新课标》“教学建议”中指出: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与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的,不应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
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2011语文新课标》“具体建议”中指出: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丰富积累,增强体验,培养语感。
2、课文分析:《观舞记》是七年级《语文》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这个单元选的是文化艺术方面的文章。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作家对艺术的体验和感悟,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陶冶情操,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学习本文,要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品味并积累优美的语句。
【学情分析】1.学生已经知道的:七年级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并已有一定的文化艺术积累。
在课堂上若能让他们充分活动,深入文本,定能获得语言美及艺术美的双重享受。
2.学生想知道的:学生对于常用的修辞及描写方法已经有所了解,但如何综合运用这些方法描绘视觉形象还需加强训练。
3.学生能自己解决的:学生能通过查阅字典为本课的生字词正确注音,并初步把握字形,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河南省召陵区召陵镇第二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19《观舞记》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19、《观舞记》【学习目标】1、积累语句,熟读课文,了解印度舞蹈的艺术瑰丽,体会比喻和排比句的作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品味文中描写卡拉玛姐妹优美舞姿的语句。
4、鼓励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学习重点】目标1、2【学习难点】目标3、4【教学方法】诵读教学法、比较阅读法、探讨质疑法【学习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延伸古老的民族造就古老的文化,古老的文化是记录人类文明历史的宝库。
本学期我们感受了来自迅哥儿家乡带有泥土气息的乡村戏剧——“社戏”,那月下神形兼备的绘画艺术——“竹影”。
这一切无不都在向我们诉说着人类历史的进步。
今天,著名的冰心女作家又给我们带来一场美幻绝伦的异国风情表演——印度舞蹈,不相信?还是让我们先睹为快吧?!1、走近冰心冰心(1900.10一1999.2),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
“五四”时,她开始写小说、诗歌。
她的散文语言清新秀丽,自成一体,称为“冰心体”,影响很大。
许多作品被译成英、法、日、俄等多种文字,主要作品有《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诗歌《春水》《繁星》等。
2、了解印度舞蹈。
二、课内探究(一)自主学习(看谁能进入学习状态,静心自学)1、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粲然(càn)尽态极研(yán)花鬘(mán)嗔视(chēn)浑身解(xiè)数褶裙(zhě)雏(chú)凤叱咤(chì zhà)风云颦蹙(pín cù)2、解词:颦蹙:皱着眉头,形容忧愁的样子。
粲然:笑容烂灿的样子。
嗔视:生气地看。
叱咤风云:形容威力极大。
尽态极妍:使仪态和丽质最充分地显示出来。
惊鸿:惊飞的鸿雁,形容美人体态轻盈。
3、感情朗读课文,找出描写印度舞蹈特点的语句,并用一个精辟的词语进行概括。
4、学生自由诵读,批注自己喜欢的语句(二)合作探究1、想一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请你试着用最简洁的语言说说本文主要内容,如果能写在笔记本上则更好。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9课《观舞记》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第四单元19课《观舞记》同步练习一、基础攻坚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憎.恶(zèng)遴.选(lín)苗圃.(pǔ)叱咤.风云(zhà)B.风靡.(mǐ)笨拙.(zhuō)分娩.(wǎn)芳草如茵.(yīn)C.解.数(xiè)吞噬.(shì)粗犷.(guǎng)呕.心沥血(ǒu)D.蕴.含(yùn)妖娆.(láo)袅娜.(nà)含辛茹.苦(rú)答案:C解析:A.“憎”读zēng。
B.“娩”读miǎn。
D.“娆”读ráo,“娜”读nuó。
点评:考查形声字字音辨析,此题从字音和字义的分析中可以得出答案,应注意形声字的字音和字义准确性,就能找出答案了。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两个错误的一项是()A.颦蹙.(cù)静穆.(mù)解.数(jié)B.粲.然(càn)星宿.(sù)嗔.视(chēn)C.婉.转(wǎn)气氛.(fèn)妥帖.(tiè)D.蠕.动(rú)供.养(gòng)惆.怅(chóu)答案:C解析:C项“氛”读fēn,“帖”读tiē。
A项“解”读xiè。
B项“宿”xiù。
D项“供”读gōng。
点评:考查多音多义字辨析,此题从字音和字义的分析中可以得出答案,应注意多音字的字音和字义准确性。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生命中最伟大的光辉不在于永不坠落,而是坠落后总能再度升起。
B.通过观看赈灾义演晚会,使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C.李老师工作很忙,经常要接待很多学生家长的来访和来信。
D.不酒后驾车,是衡量一个公民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
答案:A解析:B项中,前有“通过”,后有“使”,这两个词不能放在一起;C项中,语意含糊不清,容易让人产生两种理解,其一:来访的家长很多,还有一部分来信,其二:来访和来信的学生家长都很多,所以排除此项;D项中,“重要标准”所衡量的对象是一个中性词,“不酒后驾车”已经表明态度,就不应该成为“标准”了。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9观舞记

集体朗读!
本色当行:做本行的事成绩十分显著。 离合悲欢:泛指离别聚会悲伤快乐等各 种情景。 低回婉转:指曲子轻柔悦耳曲调多变。 形容歌声抑扬动听。也形容乐曲这种回 环变化之美妙。 叱咤风云:可以使风云翻腾起来。形容 威力极大。
集体朗读!
浑身解数:浑身:全身,指所有的;解 数:那套数,指武艺。所有的本领,全 部的权术手段。 高视阔步:眼睛看得高,步子迈得大,形 容态度傲慢或气概不凡。 尽态极妍:使仪态和丽质最充分地显示 出来。多形容浓装艳抹的漂亮女人。 息息相通: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 的关系非常密切。
观 舞 记
——
冰 心
学习目标
一、书本知识方面
1、识记、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2、学习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
二、人文精神方面
要接触、吸收、借鉴外国优秀文化,从 中得到精神上的营养,陶冶情操。
(1900—1999)
现代著名女作家, 儿童文学家。原名谢 婉莹,福建长乐人。 散文集《寄小读者》, 诗集《春水》、《繁 星》,儿童文学集 《小桔灯》。
运用了修辞手法的语句
比喻
“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 “如同一个婴 儿” “她是一只雏凤” ……
排 “假如……假如……假如……假如……” 比 “忽而……忽而……忽而……忽而……忽而……”
“笛子吹起,小鼓敲起,歌声唱起……”
引用
“珠缨炫转星宿摇,花蔓斗擞龙蛇动”
本文描写了印度舞蹈的美,文 中哪些语段集中表现了舞蹈的美?
(一)2.作者是通 过哪些方面的描写来 表现“飞动的美”的?
身体服饰神态Fra bibliotek心灵(二)运用了修辞手法的语句
比喻
“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 “如同一个婴 儿” “她是一只雏凤” ……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9课《观舞记》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观舞记教学目的:1.积累与本课有关的基础知识。
2.学习本文对舞蹈艺术优美生动的描写。
3.鼓励学生接触、吸收、借鉴外国优秀文化。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冰心(1900—1999),现代女作家,儿童文学家。
原名谢婉莹,某某省某某人。
1913年到,次年进贝满女子中学学习。
后人燕京大学,1923年毕业。
“五四”运动时,在大学任学生会文书。
在革命浪潮激荡下,开始创作反映社会、家庭、妇女等问题的小说。
如《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等。
1921年出版《繁星》《春水》两诗集。
后赴美留学,专攻文学,同时把旅途和异邦的见闻写成散文寄回国内,结集为《寄小读者》。
1926年回国,在燕京大学、清华大学文理学院任教。
30年代初出版小说集《南归》《往事》,散文集《同情》及《冰心诗集》《冰心游记》等。
抗战爆发后,辗转到了某某、某某,抗战胜利后,随丈夫吴文藻去日本。
1949年在东京大学任教。
1951年秋回国。
新中国的阳光照亮了作者的心,使她文思如泉涌,写出了《归来以后》《小橘灯》等作品,1958年又写《再寄小读者》。
打倒“四人帮”后,冰心精神焕发,陆续发表了不少新的作品,如《三寄小读者》等。
冰心还翻译过许多外国文学作品,曾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并被选为一·至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五届政协常委。
《观舞记》是冰心奶奶在观看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精彩的舞蹈后写的。
文章用语盲文字来表现舞台艺术,需要高超的语言技巧。
下面我们一齐来欣赏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之美和冰心的语言之美。
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散文写作的对象,用横线标出文章的线索、文眼等,用序号标出意义段,用波浪线标出抒情或议论的文字。
找出对舞蹈描写的精彩语句。
在阅读过程中积累下列词语:(1)静穆:安静庄严。
(2)叱咤风云:形容声势威力很大。
(3)浑身解数:全身的本领。
(4)息息相通:呼吸相关联,比喻关系密切。
也说是息息相关一、探究结构学法指导:理解文章整体结构,要注意通过文章的结构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理解。
人七语下资源包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19 观舞记 课堂实录

19 观舞记(课堂实录)师:舞蹈艺术,大家都欣赏过,请同学们翻开你们的记忆宝库,搜索一下,在你观看过的中国舞蹈中,哪些你认为是真人的美的艺术?生:千手观音。
师:请大家先观看一组图片(展示杨丽萍《孔雀舞》)生:《孔雀舞》——杨丽萍师:杨丽萍化身为美丽高贵的孔雀,她的舞,舞出的是中国女性特有的美丽和温柔。
(展示黄豆豆《丰收》、《醉鼓》)生:《丰收》、《醉鼓》——黄豆豆师:没错,黄豆豆在打鼓上跳跃飞腾,他的舞,舞出的是中华男儿强健的体魄和力量。
(展示千手观音)师:当然还有我们的千手观音。
这是05年春节联欢晚上获得舞蹈组的特等奖的节目。
这一群舞者的身份非常特殊。
生:她们是一群聋哑人。
师:我们来重温《千手观音》,同学们边欣赏边思考,我应当怎样来形容这21位精灵的舞蹈?(观看视频)遐想——我应当怎样来形容这21位精灵的舞蹈?假如我是个诗人,我就要……假如我是个画家,我就要……假如我是个作曲家,我就要……假如我是个雕刻家,我就要……假如我是个……请同学们任选一种身份,来抒写你心中的感受生1:生2:生3:生4:生5:师:同学们说的都很不错,一些同学已经可以超越形的局限,捕捉到神的深度,非常好。
冰心在观看了印度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之后,也是用这样四个假设,来拉开《观舞记》的帷幕。
我们来读一读开头。
生:朗读开头师:作者在文章开头连用几个假如,从不同角度来突出自己的赞美之情。
但是这还不够,最后以一个比喻作结——把自己比作生齐答:婴儿师:作者说:“除了咿哑之外,找不到合适的语言。
”但作者在下文有没有直接描写这舞蹈艺术的美?找一找,集中在文章哪一部分?生:集中在11-18段师:我们一起来聆听这段文字的曼舞。
同学们试着找出一句你认为描写得最精妙/自己最欣赏、喜欢的语句。
(听朗读带)师:同学们都找到了吗?我们先不着急说,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自己找到的这句话,直到背下来,背给同桌听听,并且说说你欣赏它的理由。
生:朗读-背诵-合作探究师:我们请几个同学来背背,说说。
初级中学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9课+观舞记+课件

六、总结的语言,描写了观看印度舞蹈家卡拉玛
姐妹舞蹈 的过程,文章主要运用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手 法,形象地表现了卡拉玛姐妹精妙的舞蹈,尽可能地 把视觉形象转化为语言形象,而又通过语言使 读者发挥自己的想象,得到语言和舞蹈形象 的双重审美的享受。
组卷网
。
2、课外延伸:
学科网
三、预习生字词
咿哑(yī yā) 静穆(mù) 颦蹙(pí n cù) 变幻多姿(huàn) 低回婉转(wǎn ) 嗔视(chēn) 端凝(ní ng) 粲然(càn) 本色当行(háng) 叱咤风云(chìzhà)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舞蹈美)
1、作者写此文送给谁?为何要送给她们? 2、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之美在文中哪些具体语段得到 生动的描绘? 并找出描写印度舞蹈特点的语句。 3、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之美是一种怎样的美呢? 能否从文中找出两个字概括?
在去美国的杰克逊总统号邮轮上,冰心与吴 文藻相识并结婚。冰心回国后,先后在燕京大学、 北平女子文理学院和清华大学国文系任教。 新中国成立后,冰心感受到新中国欣欣向上的 民心,以百倍的精力投入到祖国的各项文化事业 和国际交流活动中去。期间,她先后出访过印度、 缅甸、瑞士、日本、埃及、罗马尼亚、英国、苏 联等国家,在世界各国人民中间传播友谊。
二、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原名为谢婉莹,笔 名为冰心 ,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为意。被 称为‚世纪老人‛。现代著名诗人、作家、 翻译家、儿童文学家。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 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 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 名誉理事等职。 她的作品以散文、诗歌为主,代表作有 《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诗集《繁星》 《春水》等。歌颂自然、母爱,歌颂一切美 好的东西,是冰心作品的思想内核,她的散 文语言清新秀丽,自成一体,称为‚冰心 体‛,影响很大。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观舞记》

初中语文试卷鼎尚图文整理制作第19课《观舞记》一、自主学习1、根据“提示”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划出不认识的字词。
2、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咿哑静穆端凝颦蹙粲然嗔视绚丽髻褶裙笑颊垂睫细腻妥帖屹立铮铮雏凤星宿花鬘斗薮惆怅本色当行叱咤风云尽态极妍3、理解下面的词语。
清扬:咿哑:静穆:端凝:颦蹙:粲然:嗔视:绚丽:细腻:妥帖:变幻多姿:本色当行:离合悲欢:低回婉转;叱咤风云:浑身解数:高视阔步:尽态极妍:息息相通:举手投足:4、初步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5、记下你初读的体会、感受以及不明白的地方,以便和老师同学交流。
二、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1、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并简要归纳各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第自然段):第二部分(第自然段):第三部分(第自然段):第四部分(第自然段):2、文章开头就用疑问句独立成段,然后四个假设句构成四个排比的段落,其作用是什么?答:3、作者要描写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却说“如同一个婴儿,看到了朝阳下一朵耀眼的红莲,深林中一只旋舞的孔雀,他想叫出他心中的惊喜,但是除了咿哑之外,他找不到合适的语言。
”这是什么意思?你可不可以用一个四字短语来表达作者的意思?答:4、为什么说卡拉玛“在舞蹈的狂欢之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答:5、课文中说“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第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答:6、卡拉玛姐妹的舞蹈总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通过哪些方面的描写来表现的?答:7、把下面的词语填入句中的空白处。
盛怒喜乐哀愁娇羞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无边的();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婉转的();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
8、本文和《安塞腰鼓》都是写舞蹈的。
在舞蹈的风格上,《安塞腰鼓》主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美?而本文主要表现的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美?答:9、对这篇课文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与老师同学作进一步的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舞记》(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自读欣赏、感受舞蹈、文字和文化的美。
2、领悟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3、了解一些有关印度文化、艺术方面的知识。
学习过程:
一、导入:
许多同学喜爱绘画,喜欢唱歌;也有些同学有乐器或舞蹈方面的特长,具有一定的艺术鉴赏力。
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欣赏一段舞蹈,请同学们说说这是哪一个国家的(播放一首印度音乐的片段)。
不同国家和地域的音乐、舞蹈能够反映不同的文化风情。
比如说我们的邻邦印度,就一向以其独具特色的歌舞闻名于世。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我们敬爱的冰心奶奶记叙自己观看印度舞蹈的一篇散文:《观舞记》。
二、初读,整体感知:
在第一遍阅读时,一般采用默读的方法来通读全文,注意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意,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现在,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朗读课文。
(教师范读全文,语速稍慢)
想一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请你试着用最简洁的语言说说本文主要内容,如果能写在笔记本上则更好。
——本文主要是运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描绘了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蹈,也表现了印度舞蹈的美。
本文是怎样运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来描绘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蹈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再次阅读文章。
在这次阅读时,我们稍稍放慢速度,拿起笔来,边读边动笔做些圈点勾画:1,先给课文标上小节号。
(共22小节)
2,这篇文章的文字非常优美,也有一些生字词,请同学们参考注释自读全文,读的时候用直线勾画出不懂的词句,可以查找字典、词典;用波浪线勾画出你认为用的好的词语、句子和段落。
三、研读课文:
1,正音正字。
2,本文描写了印度舞蹈的美,文中哪些语句或语段表现了舞蹈的美?
——第2——6小节
——第13——18小节。
体会这些语段从服饰、姿态、神情、动作等多方面来表现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蹈。
四、阅读探析:
(找出精彩语句或语段,认真思考)
1,思考题一:
请你从修辞手法、和表现方法等方面思考,简单地说说这些语句好在哪?
——生动的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舞蹈和舞蹈者的姿态,以及作者的赞叹之情。
——正面描写结合侧面描写,多角度地展示舞姿的美,引发读者的想象和联想。
2,思考题二:
能否引用文中语句,并加上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舞蹈?或说说印度舞蹈主要表现些什么内容?
——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可以表现人的生活、思想和感情,也可以表现自然和其他,一般用音乐伴奏。
——印度舞蹈主要表现神和人的故事,模拟自然界生物的姿态。
(在第17、18节)
3,在自读过程中,有没有感到的不理解的语句?
问题一:
为什么第17小节说卡拉玛“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
自己”?
——卡拉玛的舞蹈非常优美,好像“飞动”起来。
但是仅有“飞动”是不
够的,还要心灵的完全投入,使自己也成为舞蹈的一部分,身心浑然一体,才能达到美的境界。
问题二:
第19小节中说:“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为什么看了她们的舞蹈会体会到她们的文化?你感到印度文化有什么特点?
(朗读第19小节)
首先,艺术上的交流,能增强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所以,“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
其次,所有优秀的艺术家,都在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中吸取养料,卡拉玛姐妹也是一样,“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它的食粮的供养”。
没有印度悠久文化的熏陶,没有印度文化历
史的内涵,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就不会这样优美动人。
4,用多媒体介绍印度宗教及文化概况。
——虽然现在印度属于资本主义国家,但宗教势力极大,所以也有人说印度是一个宗教国家。
印度几乎所有的文化艺术形式、内容也都受此影响,多以表现宗教为主题。
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也同样如此,例如第18小节中提到的莲花、鹿、孔雀、蛇等动物在印度的宗教中都有其象征意义。
所以……
五、练习:
延伸思考一:
引用原文说说,为什么卡拉玛姐妹的舞蹈能那么样地打动人心?
——第19、20小节原文:“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舞蹈、音乐、雕刻、图画……都如同一条条的大榕树上的树枝,枝枝下垂,入地生根。
……还会不断地给她们以滋润培养的。
”
延伸思考二:
这篇文章的文字很优美,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能否结合自己的感受或学习生活体验,说说为什么冰心奶奶能写出这
样一篇优美的文章,像卡拉玛姐妹的舞蹈那样打动人心?
——我个人认为,冰心老人之所以能写出这样一篇优美的文章,首先可能是她从小就对文学怀有极大的兴趣,观察或写作时能全身心地投入。
其次是她在文学以及其他方面坚持不懈的学习,从民族文化的土壤中吸取了许多宝贵的养料。
三是由于她的勤奋。
从她十几岁开始发表文章到她逝世,一直笔耕不辍,坚持写作近八十年。
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六、比较阅读:
下面,让我们来阅读当代诗人艾青先生的诗歌《给乌兰诺娃》,这也是作者在欣赏了一场优美的舞蹈表演后的所思所感。
再读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选段,看看他怎样用语言来描绘音乐的美。
七、结束语:
同学们,生活和艺术是分不开的,无论我们将来要从事什么职业,即使是与写作或舞蹈离得很远,也应当时时刻刻
注意观察和学习。
我们的中华文化和印度文化一样博大精深,都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一世纪的青年,应当珍惜、热爱、学习、弘扬这些优秀文化,才可能真正成为一个高素质的现代人,才可能创造出更优美的现代文明。
八、家庭作业:
1、反复诵读课文。
2、摘抄本文中优美语段,做一点语言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