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在当今社区园林中的生命力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在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价值探析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在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价值探析摘要: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能够实现自然风景以及人工设计之间的完美融合,从而展现出更加独特、有韵味的审美意境。
现如今在居住区的景观设计方面,如果能够发挥古典园林设计的手法,应用典园林设计的艺术,就能够使整体设计的审美性更高,也能够让人们在居住的过程中获得更好的感受。
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在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价值和应用方式,希望可以为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的依据。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如今我国城市建设体系逐渐完善基于绿色建筑理念的指导下,让现代化的建筑实现了舒适性的要求和目标,也更加关注古典园林设计理念的应用,这样的理念应用在现代化的建筑过程中,使人们的居住需求得到了进一步的满足,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复杂和繁荣,同时也符合了人们审美的需求和观念,因此能够体现出更优质的居住效果。
在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融合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有利于提高现代居住区景观的文化韵味和独特的内涵,促进居住区文化价值的提升。
一、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在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价值分析(一)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能够促进现代园林设计灵感的产生现代园林设计工作的开展需要遵循国人的审美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这就需要从中国古典园林的结构中吸收养分并获取内容。
中国古典园林本身是人们针对特定的生活空间,使用多元化的艺术形式,让建筑、植物以及山水等不同的元素之间产生相互的结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模式,在这个体系中实现了自然美以及人工美的完美结合。
(二)挖掘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能够呈现多元化的居住区景观设计效果现代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已经不再是一种单一性的建设或者是改造的活动,而在市场经济背景环境下,针对城市景观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就需要综合了解市场的特殊需求以及变化。
如果要针对市场的需求进行探索,就需要对当地的古典园林风格和设计的手法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思考,挖掘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特殊的地域文化环境和氛围,让最终呈现出的设计景观作品得到当地居民的认同和接受,也使最终呈现出的效果更加理想。
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在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在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对于现代居住区的景观设计而言,除了注重舒适性和实用性外,更需注重美感和文化内涵。
在这个背景下,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在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古典园林设计手法以其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设计方法,为现代居住区带来了新的景观理念和设计思路。
本文将从古典园林设计的特点、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的需求以及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在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为相关领域的学习者和实践者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一、古典园林设计的特点古典园林设计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设计理念。
其设计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自然性:古典园林设计强调“山水有形,无处而不有”,注重营造自然山水的景观,追求“山是山,水是水”的自然真实。
设计师们通过巧妙的布局和精心的景观构筑,营造出错落有致、通透明朗的自然景观,给人一种自然山水交融、和谐宁静的美感。
2. 情境性:古典园林设计注重营造一种具有特定情境和氛围的环境,将设计对象置于一种特定的情绪和情感体验之中。
通过布局材料、植物、建筑和景观等元素,使整体景观呈现出一种意境深远、富有禅意的情境,能够引起人们内心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3. 抽象性:古典园林设计在表达手法上追求一种抽象的、意境的存在,往往不拘泥于现实的形象和材料,而是通过流线、纹饰、形体等抽象的手法,使景观呈现出一种富有诗意的、超越现实的美感。
二、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的需求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居住区对景观设计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
在当代社会,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已不仅限于住房的实用性和舒适性,更加注重美观性和文化内涵。
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需求:1. 宜居性: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首先需要注重宜居性,即要保证居住区的环境质量、空气质量等基本条件,以及提供丰富多样的休闲娱乐设施和服务设施,为居民提供一个良好、舒适的居住环境。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在现代居住社区景观中的应用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在现代居住社区景观中的应用中国古典园林讲究诗情画意,讲究自然美和建筑美的结合,是现代园林设计的灵感,对其进行研究有助于认识地域文化。
针对当前我国城市居住社区中景观设计存在风格混乱、意境缺失、粗制滥造的问题,城市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应该采用传统的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古为今用,通过重新认识古典园林在造园中的设计手法,尊重天人合一的原则,将现代景观设计与传统园林相结合。
关键词:古典园林;景观设计;园林设计中国古典园林闻名世界,在建筑上以“虽由人作,宛如天开”为审美宗旨。
中国古典园林是融合建筑、园艺、绘画、书法等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在功能上不仅能满足赏乐、居住的功能,同时体现中国古人追求“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
在设计方面,中国古典园林不是人为地摹仿自然构景,而是设计者在总体设计的基础上加工、调整、提炼,从而形成一个既有“静观”又有“动观”的浓缩、概况的自然,从局部到整体都蕴含着诗情画意。
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迅速,居住类房产的建设是昌地产的主要地产类型。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居住环境的要求提高。
居住类房产不在单纯以满足居住功能为主体,而是集居住、观赏、休息等多种功能为一天的居住社区。
在这种背景下,房地产公司在居住社区的设计上煞费苦心,各种风格的居住社区设计层出不穷,我国很多房地产开发公司热衷于抄袭外国风格,生搬硬套外国社区风格,这让很多社区与城市的整体环境不相匹配。
我国有着丰富的古典园林传统,如何将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巧妙地融入到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如何在现代居住环境中融入我国古典的园林手法,是我国房地产设计开发企业应该思考的问题。
1.我国古典园林设计概况1.1我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发展概述根据历史典籍的记载,我国的原来是设计始于商超时期,当时称之为“囿”在秦汉时,园林设计手法已经趋于成熟,当时皇帝的行宫以园林建筑为主;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设计风格讲究自然美,园林风格讲究返璞归真,当时民间的私家园林渐多,园林不是门阀士族的专属场所;隋唐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多元化,西域的设计风格开始融入中原园林设计;在宋代,文人阶层向往山水之美,以山水为美的审美观影响着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明清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最高峰,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给园林的设计和建筑提供了基础,清代的“圆明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集大成者,随着清朝晚期的衰落,社会经济遭到破坏,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也停滞不前。
中国古典造园手法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

中国古典造园手法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摘要:我国古典园林的建造手法在园林的整体布局和设计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种建造手法与现代社会人所追求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观具有内在的联系性。
现代社会人追求的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
因此,古典园林的建造手法对我国现代园林建设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古代园林造园手法现代园林应用我国具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文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独有的文化,园林建设就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园林的设计理念和造林手法如何应用到现代园林建设中,是现代园林建设者不断探索的地方。
1 我国古典园林的分类我国古典园林具有鲜明的分类特色,不同朝代的园林建设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庙园林。
1.1 皇家园林皇家园林主要是为帝王所设计和建造的园林,是供古代帝王休憩和享乐的场所,比如说北京的颐和园、北海公园以及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等。
这些皇家园林的特点就是气势宏伟、规模庞大、富丽堂皇等。
因为古代皇权至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园林的整体设计和建设都要能够凸显皇权的象征。
这些庞大的园林设计对施工的要求相对较高。
其建设特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充分利用了大自然的山水风景;二是在园林建设中采用园中套园的建设手法,这一布局方式来自于皇帝的封建意识。
他们要看尽人间美景,就将天下名景名园搬到苑囿中来,以便就近游赏;三是比较重视富丽多彩的华丽色彩的运用;四是设计和建造的意境深远,我国古典园林的设计和建造者多为文人骚客,任何景点的建造都十分注重意境的营造,把自己的人生经历或者情感融入景观之中,表达自己对生活对人生的态度。
1.2 私家园林私人园林也是我国古代园林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私人园林主要是封建皇室宗亲、官吏以及富商等休憩和娱乐的场所。
这些园林的特点是在规模上相对较小,常用假山假水做布置,外表设计的是淡雅素净。
私家园林在设计理念上凸显了游乐与居住紧密相结合的双重功能,古人常常将优游山水,耽乐林泉称之为“游”,而把在优美风景环境中读书、习艺、清谈和宴饮的生活方式称为“居”。
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在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在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的园林艺术形式之一,通过其独特的设计手法和理念,表达了浓厚的中国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在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
在现代城市中,人们对居住环境的品质和舒适度有着更高的要求,而古典园林设计的精髓能够为现代居住区提供独特的韵味和文化底蕴,使居住者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感受到内心的宁静与安逸。
本文将从古典园林设计的基本特点和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的需求出发,探讨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在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及其意义。
一、古典园林设计的基本特点古典园林设计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代表之一,它以“山水合一、天人合一”的理念为基础,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模拟和再创造,打造出一种融合了自然美和人文情怀的完美园林。
古典园林设计的基本特点包括:1. 园林布局讲究对称和谐:古典园林设计注重空间的对称和谐,通过亭台楼阁、假山水池等空间布局,营造出一种有秩序、有节奏、有韵律的美感。
2. 园林植被丰富多样:古典园林中植被丰富多样,常见的有青松、竹子、盆景、花卉等,它们与建筑、水景相得益彰,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生机盎然、清新怡人的景致。
3. 园林构建形式多样:古典园林中的建筑构件包括了亭台楼阁、石桥、假山水池等,这些构件以不同的形式组合,创造了层次丰富、变化多端的空间景观。
4. 园林景观追求内涵:古典园林设计强调内在的文化内涵,通过景观的布置和造型,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和精神追求。
二、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的需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居住环境的品质和舒适度有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需求如下:1. 强调人文关怀:现代居住区希望通过景观设计来表达对居民的关怀和体贴,使居住者在紧张的都市生活中感到一丝温暖和宁静。
2. 追求环境和谐: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追求与环境的和谐共生,注重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通过绿化、水景、休闲设施等元素,打造出宜居的环境氛围。
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1-11-01T03:15:53.011Z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17期作者:蒋晴雯[导读]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历经了多个发展时期,蒋晴雯华汇工程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杭州一鸿分公司,310052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历经了多个发展时期,所遗留的设计理念与方法均能为现代景观设计起到借鉴和指导作用。
中国古典园林主要遵循“天人合一”的设计思想、“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的设计技巧、“意境创造”的文化内涵。
将现代园林与古典园林设计思想相结合,可以使得园林景观同时具备功能性和审美价值,打造出特色鲜明的现代景观,创造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园林,保证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传承中国古典文化。
关键词:现代园林设计;古典园林;天人合一;文化内涵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其融合了传统文化,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是展现中华民族艺术文化的载体,能够反映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宗教信仰、文化艺术等。
在园林造景中,将现代园林与古典园林设计思想相结合,可以使得园林景观同时具备功能性和审美价值,打造出特色鲜明的现代景观。
1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中国古典园林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园林建筑,其漫长的演进过程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息息相关,随着封建王朝的形成、鼎盛,直至朝代的消亡,中国古典园林也在不断演变进化。
古典园林主要有4个特点: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诗画的情趣;意境的涵蕴。
中国古典园林与“自然”不谋而合,从自然的基础上进行打磨、修饰,力求创造与自然相一致的园林,体现了其“本于自然、高于自然”的思想。
自然美与建筑美相融合是指一种达到人工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境界,即“天人合一”的境界。
我国古典园林大多都将诗中所描述的园林意境融入园林设计中,达到林中有诗的意境。
意境的涵蕴中的“意”即主观的感情,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类似的情感激动和理念联想。
简述古典园林设计思想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传承与应用

简述古典园林设计思想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传承与应用古典园林是中国园林设计的瑰宝,凝聚了中国古代社会、文化、艺术等多种因素,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古典园林设计思想以其独特的韵味和艺术价值,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得到了传承和应用。
古典园林设计思想在现代景观设计中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古典园林注重以自然山水为基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现代景观设计大力弘扬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等观念,强调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与古典园林设计思想相契合,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于自然界的崇尚和敬畏。
古典园林设计思想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应用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精华。
古典园林设计中的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形式,都展现了古代文人的审美追求和精湛技艺。
现代景观设计在建筑、雕塑、园艺等方面都融合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元素,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优秀的艺术家精神和艺术创造力。
在一些现代景观中可以看到古典园林所特有的假山、亭台、水池、廊架等建筑形式,或者借鉴了中国古代绘画的造型和手法,使得整个景观更具有艺术性和文化内涵。
古典园林设计思想还在现代景观设计中传承了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
古典园林设计追求的是一种人性与自然的和谐境界,强调“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现代景观设计也注重通过绿化、景观优化等手段,创造人与自然的融合场所,给人们提供一个自然、宜居、舒适的空间,让人们身心得到放松与欣赏。
在一些公园、城市绿地中,通过绿地自然化、景观赏析等设计手法,营造出一种宜人、宜静、宜乐的环境,使人们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得到片刻的休息和放松。
古典园林设计思想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传承与应用,不仅让设计更具有文化底蕴和艺术美感,也让人们更加注重自然与生态的和谐发展。
由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与高压力,人们对于绿化与休闲空间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古典园林设计思想的应用在这方面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与推广。
论古典园林建筑思想在现代园林中的体现

论古典园林建筑思想在现代园林中的体现随着时代的发展,古典园林建筑思想在现代园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古典园林建筑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含了对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等方方面面的思考和宣扬。
在现代园林中,人们依靠古典园林建筑思想,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相结合,打造出了许多美轮美奂的园林建筑。
首先,古典园林建筑思想在现代园林中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
这一理念强调自然和人类的和谐共处,要求人类在干预自然时,尽量遵从自然规律,尊重自然环境。
在现代园林中,人们通常会保留一些自然景观,如湖泊、河流和山地等,在此基础上根据园林主题和使用功能适当进行装饰。
这样的园林建筑并不强调人为的繁华和装饰,而更注重自然的姿态和气质,使人们在其中感到轻松自在,舒适惬意。
例如北京颐和园就是体现了“天人合一”思想的典范之一,它保留了自然风光的同时,还在园内建造了诸如“万寿山”、“九龙壁”等人文景观,使整个园林古朴典雅又不失皇家威严。
其次,古典园林建筑思想在现代园林中体现了对于精神层面的关注。
传统古典园林中,往往会设置许多道场和亭子等地方,供人们清心寡欲、品茗对诗。
这些小亭、小院的设计常常蕴含着深意,有的表达对自然之美的崇敬,有的展现对历史文化之底蕴的推崇。
在现代园林中,这种精神关注得到了继承和发扬。
许多现代园林在布局中甚至刻意为游客留下静谧的空间和时间,专门开辟咖啡厅等场所,供大家休息放松,享受精神层面的宁静。
例如上海豫园,在豫园布局中设有“茶艺馆”、“石韵斋”等场所,游客可以在这些场所品茗,品读古籍,感受传统文化的精神魅力。
第三,古典园林建筑思想在现代园林中体现了对于美学价值的追求。
传统古典园林中,非常注重景观的美学价值,要求作为园林主体的建筑、林木、水景及石材等都具有美学奇观,形成了许多以美感为主要目的的园林风格,为中国园林艺术注入了独一无二的魅力。
在现代园林中,古典园林建筑思想的美学价值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和丰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节能环保
274 2015年18期浅谈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在当今社区园林中的生命力——以天津“水上硅谷”项目为例
解宁
美国阿特密斯景观设计事务所,北京 102218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的手法博大精深,变化无穷。
如何将古典园林设计手法与当今社区园林设计完美融合,一直是业内人士孜孜以求的探寻。
本文以笔者参与工程设计的天津水上硅谷项目为例,浅谈古典园林手法在当代社区园林中的应用。
关键词:山水格局;空间序列;藏与露;看与被看;拙山理水
中图分类号:TU98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10(2015)18-0273-02
中国古典园林手法无论从设计手法到风水格局都有自成一套的理论体系,博大精深。
在与社区园林设计的结合中,从整体到细节都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宝贵经验。
以天津水上硅谷的园林设计为例,在整体上遵循吉祥的风水格局;在造园手法上吸收古典园林借景、框景等丰富的造园技巧;简化了过于繁复的造型,以神似的现代材质代之,取得了现代而富有中式意境的整体效果。
天津水上硅谷社区位于天津宝坻开发区,宝平路以东,保康东路以北。
社区交通便利,区位条件良好。
下面由几个方面具体探析。
1 古代山水格局与社区的融合
社区的总体遵循福山寿海的风水格局。
山环水抱,负阴抱阳(图1)
图1 福山寿海的风水格局
“福海”取自古古时蝙蝠的吉祥纹样。
吉祥纹样中蝙蝠常飞翔于海上,表示福海之意。
亦常见停于钟馗持扇上,隐喻“纳福”之意。
云纹与蝙蝠,借云喻天,借蝠喻福,象征天降鸿福。
以蝙蝠飞行之姿态象征福地福人居,两翼以山形呼应,包纳福海,招引福气。
主入口西门为圆环精神墨池,亦有画龙点睛之意,代表了水到渠成、洪福无量的美好寓意。
兼顾美好寓意的同时,自然形成了生态壮观的入口景观。
高6米的山体藏风聚气,将会所隐于其中。
步入园区的一瞬间即可洗去都市的喧嚣与尘霾。
经过山体的掩映,尽显会所的低调奢华,而后开阔的大水面则给人以震撼开阔的视觉效果,顿觉海阔天空。
同时在小气候上增加湿度,兼顾除尘,实现其生态意义。
2 以中心水域为辐射,串联周边景点的空间序列
空间序列是社区结构及布局的框架。
中国古典园林常被喻为山水画长
卷,以多空间、连续的多视点为特点。
在行进中实现步移景异,通过大小、疏密、开合等对比手法使空间具有抑扬顿挫的节凑感。
本社区的空间序列以中心湖景为核心,向四周辐射,用水岸串联起若干主要景点。
分布着叠水景观、休闲栈道、曲水流觞、石林流瀑、中心岛等核心景观。
居者从西主入口进入社区之后,可按顺时针或逆时针两条线路游览,分别便于全园的居者观赏、游憩。
若逆时针游览,则可进山观会所镜面水景,向南至亲水平台的浅水区,烘托高端会所的气氛。
向东挺进时会遇到衔接会所区及别墅区的景点“流觞曲水”。
由东至北途径草花驳岸及景桥,在蜿蜒曲折间收四时之浪漫。
接近湖心岛畔,可观石林流瀑,与岛上互为对景。
再西行,重归入口山林。
一路游赏景点特色各异,空间丰富有致,无论是欲扬先抑的开阖有致,还是蜿蜒曲折的步移景异,皆是对古典园林的空间、布局的借鉴与致敬。
3 充满弦外之音的藏与露
古典园林在造景时,受诗画的影响深远。
十分注重以含蓄、曲折、隐喻的手
法来追求一种象外之象,弦外之音。
诗论中讲究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画论中强调意贵乎远,境贵乎深,所向往的即这样的一种艺术境界。
古典园林造园艺术往往认为露则浅、藏则深,应避免浅露而追求意境深远。
把精彩的景点或藏于偏僻幽深之处,或隐于山石、树梢之间。
避免一览无遗,千方百计的把“景”部分的掩挡起来,使其忽隐忽现,若有若无。
本社区中,十分重视对景点的藏与露,追求古典园林中不静不喧的文人志趣。
以入口的logo景墙为例,通过墙与背景山体植被的借景与障景,为社区造势的同时引起游人强烈的好奇心入园一探究竟。
又如入口处的竹林隧道,由入口半包围式的种植竹林,围合成一条自然的隧道,影影绰绰间可观远处会所,增加了无尽的神秘感,趣味性。
(图2)
图2 竹林隧道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C
2015年18期 275
藏与露是相辅相成的,藏与露的程度不同,给人的感受也会大相径庭。
藏少露多可增加空间的层次感,藏多露少则给人幽深莫测之感。
但即便是后者也必须被藏的“景”得到一定程度的显露,只有这样,才能使人意识到“景”的存在,并借此产生引人入胜的诱力。
竹林隧道即是用竹林藏住了建筑的主体,同时露出了建筑的入口亮点,对居者形成充满诱力的引导。
4 匠心独具的“看与被看”
中国古典园林中及其讲究“看与被看”的关系。
景点既应该能成为观赏对象存在,又具备观赏其它景物的场地条件。
尽管古典私家园林中的构筑物既无轴线引导,也不太讲究对称关系,初看一切似任意摆布,纯属偶然,但实际上皆受到深刻、含蓄的视觉关系的制约。
一亭一榭,皆满足看与被看的要求,才能充分体现出各种视觉关系的制约性及紧密的内部联系。
本社区中以中央湖心亭为例,探究现代社区中如何营造极富深韵的看与被看的场景关系。
(图3)
图3 湖心亭
湖心亭本身的位置,巧妙的过渡了水面由宽渐窄的水域空间。
并可作为周边景点的主要视觉轴线焦点。
对于会所、售楼中心及周边别墅来说是一处绝佳的水中佳景。
对于西岸的各重点区域,观水时,景亭起到了很好的划分水域的作用,也同时肩负起了藏景的功效,使水面看起来更加蜿蜒、绵长。
而从东岸观之,则被远山近水衬托的层次丰富,高低错落。
无论是看与被看,景的位置选择都是至关重要的。
既要保持视觉观赏的通达,巧用框景、借景,又要含蓄自然,尽量表现为一种无所而为的样子。
看似无为实则有为,也正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真谛所在。
5 于细微之处的拙山理水
山、水、花、木为构成园林的四大要素,特别是拙山和理水不仅要师法自然,而且还凝结着设计者艺术的再创造,除了神形兼备,还具有传情的作用。
山、水景观的营造在现代社区景观设计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欣赏景物的审美也在发生着变
化,特别是节凑紧张的当今,大众审美更愿意选择接受简洁
明快的氛围,因此在景观石的营造方面,本社区采用了古法新用的方式,简化繁复的景石,保留烘托意境的元素。
虽无“皴、丑、露、透、瘦”的繁复细节,但依然保留《园冶》中“片山有致,寸石生情”的景石意境。
同时搭配以水系的涌动,所谓山以水为脉,故山得水而活;水以山为面,故水得山而媚。
山石与跌水的完美融合方显新时代社区园林细节设计的华彩篇章。
以园中西南角的“流觞曲水”为例(图4),灵感取自古时颇具风雅格调的“曲水流觞”,展现文人景观的深厚底蕴。
但是在石与水的结合上,将元素做现代化、简洁化、矩阵化的处理,展现时代精神。
保留曲水径流的动线,但变曲为直,增加时代元素。
图4 流觞曲水
再如社区北端的“石林流瀑”,完全设计了一处现代抽象山石叠瀑,高低错落有致,跌水气势恢宏。
构成了由别墅空间过渡到湖面时遮挡视线用的影壁。
并借有限的空间与山石的对比营造咫尺山林的情景张力。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天津“水上硅谷社区”园林设计中,我们借鉴了大量的中国古典园林造景手法和原则,并在古代园林典章的基础之上进行了改良和创新。
所追求的就是学习、吸收后对当代园林景观的摸索与探求。
既能够体现深厚的中国园林文脉底蕴,彰显最富东方风情的优雅格调,又能展现新时代背景下的时代精神,同时营造符合当代大众审美及使用功能的现代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1]刘礼明. 从古诗英译看英汉时间隐喻异同[J]. 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 2011, (11):115-116.
[2]刘启迪. 中西方思维模式对比分析——从地理、文化和宗教三个角度看中西方思维模式的差异[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2011, (12):191-192.
[3]段里仁, 毛力增. 从交通文化角度看荷兰绿色交通发展的启示[J]. 综合运输, 2011, (10):7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