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县古城中心小学实验教学专题备课
固城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苏教版国标本教材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单元教材分析
高淳县实验小学六年级数学备课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
高淳县实验小学六年级数学备课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
高淳县实验小学六年级数学备课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
高淳县实验小学六年级数学备课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
高淳县实验小学六年级数学备课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
高淳县实验小学六年级数学备课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
高淳县实验小学六年级数学备课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
高淳县实验小学六年级数学备课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
高淳县实验小学六年级数学备课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
高淳县实验小学六年级数学备课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
高淳县实验小学六年级数学备课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
小学生实验课教学教案模板

---实验课教案模板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2. 适用年级:3. 课时: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二、教学准备1. 教学器材:- 主材料:[列举主要实验器材]- 辅助材料:[列举辅助实验器材]2. 教学环境:[实验教室、实验室等]3. 学生分组:[说明分组情况,如每组人数、分组方式等]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引入话题:[简述实验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提出问题:[提出与实验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2. 实验讲解- 实验原理:[简要介绍实验的原理和目的]- 实验步骤:[详细讲解实验的步骤,包括操作要点和安全注意事项]- 实验注意事项:[强调实验过程中的安全规则和注意事项]3. 实验操作- 学生分组操作:[学生按照分组进行实验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巡视各组,解答学生疑问,确保实验顺利进行]4. 实验观察与记录- 观察要求:[说明观察内容和观察方法]- 记录要求:[指导学生如何记录实验数据和现象]5. 实验讨论与总结- 学生汇报:[每组选代表汇报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 教师点评:[对实验结果进行点评,总结实验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 知识拓展:[结合实验内容,进行相关知识拓展]四、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评价:[评价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实验成功率和知识掌握情况等]2. 教学改进措施:[根据教学效果,提出改进教学的方法和措施]五、课后作业1. 完成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根据实验过程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2. 拓展学习:[布置与实验相关的拓展学习任务,如查阅资料、设计实验等]---请根据实际的实验内容和教学需求,填写上述模板中的具体信息。
湖南省义务教育五年级科技活动

湖南省义务教育五年级科技活动《测一测你的感觉》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安乡县官垱镇中心小学陈遵文
教学目的:
1、通过实验,体验人体的感觉。
2、学会实验针刺反应。
3、会做抓尺实验的。
4、通过实验,学生体验自己感觉的灵敏度。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重点:实验的方法。
教学准备:回形针,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用挠痒痒的游戏导入新课
二、指导学生做一做
1、实验一针刺反应
(1)将一枚回形针拉做成U形,把两个针尖并在一起。
(2)学生闭上眼睛,用这两个针尖轻轻碰触他人的手掌,问他人的感觉。
(3)将两个针尖分开一点,重复实验,直到对方明显的感觉到有两个针尖。
(4)与同学互换角色进行实验,并填好P6的实验记录表。
(5)谈谈你的感觉。
三、实验二抓尺实验
(1)取一根直尺让同学们把手张开适当的距离,将尺子竖直放在
他的虎口上方,并使尺子的零刻度线与他的收齐平。
(2)突然松手尺子下落,看看同学抓住了尺子的哪个部位。
(3)让同学闭上眼睛抓尺。
并记录实验情况。
(4)继续让同学闭上眼睛抓尺。
将信号用语言提醒改为轻轻拍一下同学的肩膀,再次记录实验情况。
填在教材P8的表中。
(5)学生交流感觉。
四、通过实验讨论教材P8的4个想一想。
(1)学生分别根据实验记录可感觉讨论问题(1)、(2) 、(3) 、(4) (2)师生交流。
五、学生自学P9的广角镜《大脑》。
六、小结。
实验教案模板

实验教案模板一、课程名称:(适用大部分课程教案)二、授课对象面向高中一年级学生,具备基础的科学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
三、授课时间总计45分钟,其中包括5分钟导入新课、20分钟新知讲授、15分钟合作探究、10分钟巩固练习以及5分钟拓展延伸。
四、授课教师XX老师,具备多年实验教学经验,对学科知识掌握深入,能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实验的基本原理。
- 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实验器材,掌握实验方法和步骤。
-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收集并分析数据,得出有效结论。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 学生能够运用观察、思考、实践等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 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 培养学生面对挑战,勇于尝试,不怕失败的态度。
- 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六、教学重占和难点1、教学重点- 实验原理的讲解和操作方法的掌握。
- 数据收集、分析和结论推导能力的培养。
- 科学探究过程的实践和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
2、教学难点- 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的处理。
- 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对细节的把握和注意力的分配。
- 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或展示相关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如通过一个简短的视频或实物展示,提出与实验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预测实验结果。
-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知识,为新知识的引入做好铺垫。
2、新知讲授(20分钟)- 教师详细讲解实验原理,包括必要的理论知识,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实验的背景和目的。
- 展示实验器材,介绍其使用方法、操作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
- 通过图示、动画或实物操作,示范实验流程,强调关键步骤和技巧。
3、合作探究(15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每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合作完成实验。
实验课堂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增强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教学内容1. 实验原理及目的2. 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3. 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4. 实验结果讨论与总结三、教学对象(填写你的课程所适合的年级或班级)四、教学时间(填写具体时间,如:1课时)五、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实验原理及目的;(2)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3)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
2. 教学难点:(1)实验步骤的准确操作;(2)实验数据的准确记录与分析;(3)实验结果讨论与总结。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实验器材:实验药品、仪器等;(2)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等教学资料;(3)实验视频或图片等辅助教学材料。
2. 学生准备:(1)实验药品、仪器等;(2)实验记录本、笔等。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提问、图片展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2)简要介绍实验的原理及目的。
2. 实验操作(1)教师演示实验操作过程,强调注意事项;(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 数据记录与分析(1)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并准确记录实验数据;(2)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4. 结果讨论与总结(1)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找出实验中的问题及原因;(2)教师总结实验结果,点评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5. 课堂小结(1)回顾实验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2)强调实验中的关键点及注意事项。
6. 课后作业(1)完成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及结果;(2)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实验原理及相关知识。
八、教学评价1. 实验操作: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评价其熟练程度和准确性。
2. 数据记录与分析:检查学生的实验数据记录是否准确,分析能力是否较强。
3. 结果讨论与总结:评价学生的实验结果讨论是否深入,总结是否全面。
九、教学反思1. 课堂教学效果: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古城中心学校小学部教研活动安排

古城中心学校小学部教研活动安排
为了搭建小学部教师之间交流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进一步落实并有效实施中心学校及本校教研实施方案,我们小学部于10月17日至10月31日(三周)在校内举行说科、授课、评课等教研活动、同时进行教学能手的评选。
本次活动分为两组(语文组和数学组),语文组由陈仓中老师牵头,分别听取陈仓中、孙元春、吴朝清、祁宏恩、叶富广、杨卓、唐兴艳、张永芳、刘永成、曹文珍十位老师的语文课;数学组由张生渊牵头,分别听取张光辉、祁格林、任全山、张生渊、牟卓玛、韩占秀、郭永雄、晁增国、崔永兰、财宝吉十位老师的数学课。
具体安排如下:
日期
语文组数学组
年级任课教师年级任课教师
10月17日六年级(2)祁宏恩四年级(1)崔永兰10月18日六年级(1)刘永成四年级(2)任全山10月21日五年级(2)张永芳三年级(2)韩占秀10月22日五年级(1)吴朝清三年级(1)财宝吉10月23日四年级(2)叶富广五年级(1)晁增国10月24日四年级(1)孙元春五年级(2)张光辉10月28日三年级(2)杨卓六年级(1)郭永雄10月29日三年级(1)唐兴艳六年级(2)牟卓玛10月30日二年级曹文珍一年级张生渊10月31日一年级陈仓中二年级祁格林备注:语文教师听语文;数学教师听数学。
授课前自己调整好课并准备好说课稿(上午第一节听语文、第二节听数学,下午说课、评课。
)。
古城中学集体备课记载8

教学流程
三、合作探究:
1.阅读教师提供的实验方案。
(1)取三只烧杯,各注入100 mL水,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2)将两药匙NaCl、NH4NO3、NaOH分别加入上述三只烧杯中,搅拌至固体完全溶解,测量溶液的温度。
(3)用手背小心触摸三只烧杯的外壁,有什么感觉?(4)计算溶解前后液体温度的变化,填入表中。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运用温度计初步探究物质溶解于水时的热现象的过程,了解借助一些工具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通过设计多种探究物质溶解于水时的热现象的实验方案,初步形成从多角度、多侧面来认识同一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物质溶解于水时的热现象,体验探究的乐趣并发展创新的精神;通过分析溶解过程的微观及其能量变化,初步形成辩证认识事物的思想方法。
古城中学集体备课记载薄
总第(8)课时
课目
化学
课题
溶解过程的能量变化
乳化作用
所属
单元
第九单元
上课时间
课后记载时间
主备人
唐龙生
组别
理化组
课堂教学设计Βιβλιοθήκη 个人调整意见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认识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三种典型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了解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温度变化的一般特点。
5.氯化钠等溶于水时,不会有明显的吸热、放热现象。
6.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有的实验为了节省能源,可以采用氧化钙和水反应来提高温度。
课前备课
组长意见:
上课人
意见:
课后反
思记载:
重点
物质溶解于水时形成溶液的温度变化。
难点
物质溶解于水时形成溶液的温度变化的实验方案设计及实验探究。
小学科学实验课教案

小学科学实验课教案科学讨论可以被标记为基础讨论或应用讨论。
基础讨论是对知识的搜索,而应用讨论是对使用此知识的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搜索。
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小学科学实验课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科学实验课教案1一、课程目标:1、激发学生探究物体与物体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的的相互作用与平衡关系。
2、培育学生搜集资料、分析资料,以控制实验、模拟实验、分析实验结果、提出假设等探究能力,鼓舞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科学技术的进展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二、指导思想:1、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全面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为学生后继的科学学习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2、在充分考虑学生身心进展规律的基础上,将学生进展的需要、社会进展的需要、科学素养的诸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追求科学性、实用性、教育性、普适性的统一。
三、学情分析:五班级的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
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
但前两年的学习相比,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
要求学生有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
新教材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学生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
四、教学措施:a)开展生动的科学课,引领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
b)建立科学文件夹,记录学生在科学课上的学习进展情况。
文件夹包括以下内容:科学课笔记本、自己搜集的文字、图表、图片、照片、观察报告、实验报告、记录表、评价表等。
并在期末对学生做的文件夹进行展示与评比。
c)发挥评价对学习和教学的促进作用。
教材提供了活动评价、单元自评、综合评价等到三类评价工具供老师和学生使用。
采纳形成性评价,使评价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结论
3.分组领取实验材料进行实验并做好记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湘潭县古城中心小学实验教学专题备课
年级
五年级
班次
92.93.94
时间
17年下
实验名称
有趣的传动
执教者
黄倩倩
实验原理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实验用齿轮一组、介绍其它传动方式的图
方法步骤
(1)、介绍齿轮制作方法,发放齿轮组合。(齿轮制作方法1:按照课本用卡纸制作;2:用瓦楞纸和塑料瓶盖黏制)
3.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操作实验的能力。
实验器材
搭斜面的材料(表面同样平整光滑,长度分别为 20厘米、40厘米、60厘米、80厘米、100厘米的木板和高10厘米的木块等),重物(重1000克的重物和小滚筒、大木块、小木块等,要有钩子),测力计(平板和圆筒)、平头和尖头铁钉、螺丝钉等各四枚、螺丝刀、铁锤、毛巾、实验记录表等每组一份。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湘潭县古城中心小学实验教学专题备课
年级
五年级
班次
92.93.94
时间
17年下
实验名称
轮轴
执教者
黄倩倩
实验原理
能根据自已的原认知对问题大胆提出猜想
实验目的
会利用观察,实验,制作等方法探究轮轴的秘密。
认识轮轴的结构,知道利用轮带动轴转动省力,利用轴带动轮转动可以省距离
并能识别生活中用轮轴的实例,会分折它是怎样提高工作效率的。
3、引导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和经历科学探究活动,激发科学学习的兴趣,体验发现的乐趣,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
实验器材
水槽、容积相同的两个集气瓶、两片毛玻璃、等高的两根蜡烛、火柴、大小一致的气球、打气筒、等量的两份澄清石灰水。
方法步骤
1.收集两种气体
2.比较蜡烛的燃烧时间
3.吹气对比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2. 分组领取轮轴等实验材料(各组轴相同,轮有大小不同的两种)。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湘潭县古城中心小学实验教学专题备课
年级
五年级
班次
92.93.94
时间
17年下
实验名称
滑轮兄弟
执教者
黄倩倩
实验原理
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试着用杠杆原理来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作用的不同。
实验目的
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通过对比分析,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作用的不同。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在实际中的应用。
班次
92.93.94
时间
17年下
实验名称
在斜坡上
执教者
黄倩倩
实验原理
1.认识斜面,知道从斜面拉上去的力都小于直接把物体垂直提上去用的力和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越大越不省力。
2.了解生活中斜面原理的多种多样的运用。
实验目的
1.能在自主式的探究活动中认识斜面的一些科学知识。
2.研究斜面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
黄倩倩
实验原理
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一些简单机械的使用,如斜面、杠杆、轮轴、滑轮、传动
实验目的
1.通过观察,生活中常用的简单工具,能对这些工具的作用提出它们的猜想。
2.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实验器材
杠杆尺(课前组装好)、钩码一盒
方法步骤
1.分别移动杠杆支点、阻力点、动力点的位置,再去撬一撬“地球”,效果有什么不同?
实验器材
生活中应用轮轴工作的物品(实物、图片、课件)、演示用轮轴实验套材。易拉罐瓶、吸管、线绳做成的轱辘。
方法步骤
1. 让学生简单设计轮轴机械是否省力的实验:
用一个轮轴实验装置来研究轮轴的作用,把一定数量的钩码挂在轴上,看成要克服的阻力,在轮上挂钩码,看成是我们用力的大小,观察看样的力量可以使轮轴两端达到平衡。(不一定是两边位置一样高,可以是一边高一边低,但两边的钩码在不用外力的情况下在空中应该是静止不动的。因此轮轴本身的摩擦力不能太大。)
年级
五年级
班次
92.93.94
时间
17年下
实验名称
电池
执教者
黄倩倩
实验原理
1.了解要使小灯泡亮起来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
2.知道电池有多种多样
实验目的
1.能够认真观察电池外部特征并有所发现。
2.经历一个让小灯泡亮起来的探究过程,在探究中会依据自己的经验对电路连接图中的小灯泡的亮灭做出自己的猜想,并进行验证。
方法步骤
课件展示具体路线和规则
建议活动小组的成员分别担任“船长”(麦哲伦)、“大副”、“文书”、“水手”等不同角色,合作完成活动中的不同任务。
课件展示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正确路线。
组织学生对路线图分析:船队一直是朝什么方向航行,又是从什么方向回到西班牙的。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湘潭县古城中心小学实验教学专题备课
实验现象
1.人体呼出的气体蜡烛先熄灭
2.人体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
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两者的主要不同是:吸进的气体比呼出的气体含有的氧气多;呼出的气体比吸进的气体含有的二氧化碳多。
湘潭县古城中心小学实验教学专题备课
年级
五年级
班次
92.93.94
时间
17年下
实验名称
他能撬动地球吗
执教者
方法步骤
1.交流学生的疑问之处,有选择地进行板书。
2.讨论一下你们组将怎样利用这些材料去研究自己想研究的问题。
3.小组讨论,形成书面实验方案。
4.小组上台运用实物投影仪进行汇报,集体交流评议,使各小组的实验方案更具可行性
5.交流后,教师可追问:还需注意些什么?(拉力器的正确使用)
6.小组汇报实验结果,组织交流,启发引导,得出结论(其他条件一样的情况下,运用斜面一定省力,而且坡度越小越省力,越大越不省力)
2.看来并非任何情况下杠杆都能轻松撬起重物,怎样利用它才能使我们更省力?下面我们借助“杠杆尺”来进行进一步研究。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不是所有杠杆都能省力;B、当杠杆左右两边乘积相等,杠杆就能平衡。C、动力点与阻力点,谁离支点近,谁就省力,谁离支点远,谁就省力。
湘潭县古城中心小学实验教学专题备课
年级
五年级
实验器材
小灯泡3个(其中两个分别染成红和绿色),两个电池盒、灯座三个、曲别针、导线、图钉、木板(或泡沫板)。
方法步骤
1.出示红绿灯电路图:制作红绿灯需要哪些材料?(教材上提供的设计图让学生很容易理解,但不省材料,教师也可以更优的方案,如:)
2.分组按图连接电路。
3.汇报交流:展示控制得好的小各一个,铁架台、线、便签纸、钩码、测力计等。
方法步骤
1.分组设计实验来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2.汇报大家的意见,制定全班觉得较完善的实验方案,明白注意事项。 a.实验时应该缓慢匀速的拉动弹簧秤,在弹簧秤匀速运动中读取数据。 b.由于倾斜的拉动线绳会使力的作用发生分解,在分析实验数据的时候会增加难度。因此拉力的方向应与地面垂直。
湘潭县古城中心小学实验教学专题备课
年级
五年级
班次
92.93.94
时间
17年下
实验名称
我们在呼吸
执教者
黄倩倩
实验原理
初步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含量的变化
实验目的
1、通过指导阅读资料及实验分析,初步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含量的变化。
2、学习对比探究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对比实验与分析推理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年级
五年级
班次
92.93.94
时间
17年下
实验名称
地球仪
执教者
黄倩倩
实验原理
1.了解地球上的海陆分布及地球仪的主要标识
2.能设计实验研究海陆分布的比例
实验目的
1.能用多种方法,研究海洋与陆地所占地球表面的比例。
2.能借助地球仪上的主要标识,准确辨认位置,画出麦哲伦的航线
实验器材
地球仪、卡纸、天平、剪刀、铅笔、直尺、橡皮泥、火柴梗等
实验结论
湘潭县古城中心小学实验教学专题备课
年级
五年级
班次
92.93.94
时间
17年下
实验名称
导体与绝缘体
执教者
黄倩倩
实验原理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
导线、灯泡、电池、灯座、电池盒;易拉罐、各种检测的材料
方法步骤
1.提示学生按步骤操作检测,检测后将物体分类摆放。
2.学生完成课本73页表格中“检测物品名称、我的预测”两项填写。3.发放电池盒和灯座,学生连接电路后进行检测。4.汇报交流检测结果。
3.搜集、整理关于电池种类和用途等资料的能力。
实验器材
小灯泡、1.5伏干电池、导线
画有若干简笔干电池和小灯泡的记录纸
方法步骤
1.观察小灯泡的结构(教师简笔板画,画出灯泡的内部构造,便于学生在后来的连接中发现“闭合的回路”)2.尝试连接、寻找规律:⑴、提出问题:你能用电池、导线点亮小灯泡吗?该怎样连接呢?每人尝试三种连法,无论成败,把你的做法画下来(注意接头的位置)。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湘潭县古城中心小学实验教学专题备课
年级
五年级
班次
92.93.94
时间
17年下
实验名称
设计电路
执教者
黄倩倩
实验原理
经历一个让小灯泡亮起来的探究过程,在探究中会依据自己的经验对电路连接图中的小灯泡的亮灭做出自己的猜想,并进行验证。
实验目的
1.了解要使小灯泡亮起来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
2.知道电池有多种多样(电能来源各不相同,可为今后能量转换积累感性认识),并了解电池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