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边际革命与新古典经济学

合集下载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1. 1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与现代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从 17世纪中期开始到 19世纪 70年代为止——包括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李嘉图、西尼尔、穆勒、马尔萨斯,法国经济学家萨伊。

这一阶段以亚当·斯密为代表,其 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被称为经济学上的第一次革命,建立了以自由主义为中心的经济学体系,这标志着经济学的诞生。

古典经济学代表性的教科书是穆勒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应用》,这一教科书流行了 20年。

新古典经济学——从 19世纪的“边际革命”开始到 20世纪 30年代为止——包括英国经济学家杰文史、马歇尔、法国经济学家瓦尔拉斯。

瓦尔拉斯边际效用价值论的提出被称为经济学上的第二次革命,标志着新古典经济学的开始。

马歇尔在 1890年发表的《经济学原理》是其代表性的教科书。

现代经济学开始于 20世纪 30年代凯恩斯主义,包括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琼·罗宾逊、斯拉伐,以及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弗里德曼和卢卡斯。

其中凯恩斯在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标志着现代经济学的产生,该书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马克思的《资本论》被人们称为改变世界历史的四大著作;而萨缪尔森的 1948年开始发行《经济学》至今已出第十六版,是一本很好的现代经济学教科书。

2.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在19世纪中叶创立的,这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有其客观必然性。

第一,18世纪末19世纪中叶,英、法、德等国的产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确立。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它本身固有的矛盾日益暴露,为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本质及其发展趋势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第二,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发展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无产阶级已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革命实践呼唤着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指导。

第三,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思想材料,或者说构成了理论来源。

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边际主义之间的异同

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边际主义之间的异同

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边际主义是两种经济学理论体系,它们分别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产生和发展。

本文将通过比较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边际主义的一些重要概念和主张,来探讨它们之间的异同点。

一、价值理论1.古典政治经济学古典政治经济学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成本,即劳动价值说。

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该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来源。

2.边际主义边际主义则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边际效用,即最后一单位商品所带来的满足程度。

边际主义经济学家如马歇尔、瓦尔拉斯等认为,商品的价值不是由劳动决定的,而是由用户对商品的边际效用决定的。

也就是说,价值是由需求决定的。

二、生产要素1.古典政治经济学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关注的是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和土地这两个生产要素。

李嘉图认为,土地是一种固定不变的生产要素,而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活动。

2.边际主义边际主义则将资本作为生产要素加入到了经济理论中。

边际主义经济学家认为,资本和劳动、土地一样,是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并且资本的边际效用也在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

三、市场竞争1.古典政治经济学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相信,自由市场竞争可以促进生产力的提高,进而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的概念,认为市场的自发调节能够引导自利行为为整体社会利益服务。

2.边际主义边际主义经济学家则认为,市场并不是完全自发调节的,存在市场失灵等问题。

马歇尔和其他边际主义经济学家提出了“部分均衡理论”,强调市场在特定条件下可能会出现供需失衡的情况。

四、收入分配1.古典政治经济学古典政治经济学家认为,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来源,因此提倡劳动价值说,主张劳动者应当获得其创造的价值。

李嘉图的“租金理论”则重点关注土地的收入分配问题。

2.边际主义边际主义经济学家则对收入分配进行了更加细致的分析,引入了边际生产力理论和边际生产力收益。

新古典经济学

新古典经济学

2、福利经济学
作为剑桥学派主要代表人物的庇古,除了以精确、 明晰的表述,忠实地传播马歇尔的学说外,还在 其基础上提出一整套福利经济学,被称为福利经 济学之父。 他从边际效用基数论出发,提出国民收入量愈大、 国民收入分配愈均等化,社会经济福利就愈大的 命题。他还区别“边际私人纯产值”和“边际社 会纯产值”两个概念,来说明怎样使生产资源在 各生产部门的配置达到最适度的一点,从而使国 民收入总量最大,社会经济福利最大,这使剑桥 学 派 带 有 浓 厚 的 改 良 主 义 色 彩 。
3、著名的剑桥货币理论
在货币理论方面,剑桥学派以提出货币数量 说的剑桥方程式著称。 1917年庇古首先把马歇尔在这方面的论点公 式化。 以后罗伯逊在1922年出版的《货币》一书中, J.M.凯恩斯(在30年代以前也是剑桥学派的 一个重要代表)在1923年出版的《货币改革 论》一书中,对剑桥方程式和马歇尔的货币 理论又有进一步的阐发。
1、发端:边际革命。 它以1871-1874年的“边际革命”为起点。这是指 1871年英国经济学家威廉•斯坦利 •杰文斯和奥地利经济 学家卡尔 •门格尔同时独立地分别出版了他们启动“边 际革命”的代表性著作。
现代西方经济学体系的产生——新古典 经济学
1874年,瑞士经济学家莱昂•瓦尔拉斯也独 立出版了从不同角度论述相同理论体系和 观点的重要著作。 从这三本著作开始,直至19世纪末英国经济 学家艾尔弗雷德•马歇尔的代表作《经济学 原理》,标志着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完 成。
3、进一步发展
直到20世纪30年代之前,新古典经济学一直是西 方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经济思想和学说,被认为 是比古典经济学更为合理、也更为精致的理论体 系。但是,新古典经济学在20世纪20-30年代的经 济大萧条当中,却显得一筹莫展、无能为力。

新古典经济学概述

新古典经济学概述

新古典经济学概述新古典经济学是20世纪初至今发展的一门经济学流派,主要关注个体行为和市场机制对经济现象的影响。

本文将对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核心理论和方法进行概述。

一、基本假设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包括理性选择、边际分析和市场竞争。

首先,理性选择假设认为个体在决策时会根据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进行选择。

其次,边际分析假设认为个体在做出决策时会比较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

最后,市场竞争假设认为市场机制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供求关系决定价格和数量。

二、核心理论新古典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包括消费理论、生产理论和价格理论。

消费理论研究个体如何在有限的收入下进行消费选择,涉及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生产理论分析企业如何在有限的成本下进行生产决策,研究生产函数和边际生产力。

价格理论关注市场上供给和需求的交互作用,研究价格形成和资源配置。

三、方法新古典经济学运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进行经济分析,建立数学模型来解释经济现象。

其中,微观经济学通过个体行为建模来研究市场机制和经济交互作用。

宏观经济学则以整体经济变量为研究对象,关注总量经济运行和宏观政策的效果。

四、应用和争议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对经济政策制定产生重要影响。

其研究成果包括供给需求分析、市场竞争、效率理论等。

然而,新古典经济学也面临一些争议,如理性选择假设的合理性、市场竞争假设的适用范围等。

结论新古典经济学以其基于理性选择、边际分析和市场竞争的基本假设为基石,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经济分析框架。

通过消费理论、生产理论和价格理论等核心理论,新古典经济学解释经济行为和市场机制。

运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进行研究,其成果在经济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也面临一些争议。

新古典经济学的发展对于经济学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边际革命与新古典经济学

边际革命与新古典经济学

边际革命与新古典经济学引言古典经济学是经济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奠定了现代经济学的基础。

然而,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新古典经济学迅速兴起,边际革命成为新古典经济学的核心思想之一。

本文将探讨边际革命对新古典经济学的影响和意义。

古典经济学的基本观点古典经济学是由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经济学家创立的,其核心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劳动价值论: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该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生产要素理论:古典经济学家认为,生产过程需要三个要素,即劳动、土地和资本。

3.无政府主义: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市场自由竞争能够实现社会最大福利。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古典经济学因为其在解释经济现象时的局限性而受到挑战。

边际革命的兴起边际革命是新古典经济学的核心思想之一,它是在19世纪末由一批经济学家(如沃尔夫拉姆·冯·海森堡)发起的。

边际革命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边际效用理论:边际革命提出了边际效用的概念,即人们对于多个单位的商品(或服务)所得到的满足程度的变化。

这一概念对于解释消费者行为和需求曲线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2.边际成本理论:边际革命还引入了边际成本的概念,即生产一个额外单位商品所需要的额外成本。

这一概念对于解释企业生产决策和供给曲线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3.边际替代率:边际革命提出了边际替代率的概念,指的是生产要素之间的相互替代比率。

边际替代率的改变对于资源配置和生产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启示。

可以说,边际革命的兴起标志着经济学从古典时期逐渐进入现代时期。

新古典经济学的核心观点新古典经济学是以边际革命为核心的经济学思潮,它继承了古典经济学的一些基本观点,同时对古典经济学的不足之处进行了修正和补充。

新古典经济学的核心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边际效用递减:新古典经济学认为,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每个单位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效用递减。

新古典经济学派

新古典经济学派

– 他继承了李嘉图和穆勒的古典思想,而不是彻底破坏古典
体系。这使得马歇尔的思想获得了更为广泛的接受。
பைடு நூலகம்
3、理论贡献
• 但同时马歇尔希望经济学研究能赋予崇高的道德目 标【不过他却用货币来衡量人类行为的动机】,所 以他对待数学更为审慎。在第8版中他把大量的公式 和图标都隐于脚注和附录之中。
• 他希望经济学能够对现实有所改进。然而也正是在
5、马歇尔的方法论
• ①用“只有渐进没有突变”的连续原理分析经济现象,认为 在经济现象、经济概念之间都存在连续关系。 • ②用力学中的均衡概念和数学中的“增量”概念来分析商品 和生产要素的供求均衡及其价格的决定。在分析时,使用假 定其他条件不变的局部均衡法。
• 但同时,马歇尔特别关注工人,他一生都强调改进工人生活 (与他的出身有关)。并且他对待自己的作品也特别认真, 总是反复修改才肯出版。例如《工业和贸易》(1919)一书 的校对时间长达15年。
2、影响 • 马歇尔使得剑桥成为新经济学的中心,他建立起了 剑桥学派。 1888 年时,据说英国经济学教授职位中 半数都是他的学生。 • 也正是从马歇尔开始,“政治经济学”改名为“经 济学”,一门致力于更为精确的技术的科学。供给 需求曲线、弹性理论、数学公式以及其他从数学和
物理学借鉴的词汇开始充满经济学书籍,尽管这并
非马歇尔的初衷。
3、理论贡献
• 通常观点认为马歇尔是一位伟大的综合者,把古典 经济学和边际主义思想结合在一起。
• 马歇尔普及了经济学。
– 因为他既使用了谨慎的数学分析,又没有像杰文斯、奥地
利学派和瓦尔拉斯那样桀骜不驯。
– 马歇尔是“继承者”而不是“革命者”。正如他在《经济 学原理》序言中的引言:自然不能飞跃。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的学科,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哲学思想。

然而,现代经济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的工业革命时期。

以下将详细介绍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1. 古希腊时期的经济思想古希腊时期的经济思想主要集中在政治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政治学》中。

亚里士多德认为,经济活动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财富的获得应该是通过合法手段和公正的交换。

2. 经济学的启蒙时期18世纪末,工业革命的兴起促使人们对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亚当·斯密被认为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在其著作《国富论》中提出了自由市场经济的理论,并强调劳动分工和市场竞争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3. 古典经济学派的兴起19世纪初,古典经济学派兴起,以大卫·李嘉图和约翰·斯图尔特·穆勒为代表。

李嘉图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和土地租金理论,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穆勒则强调需求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边际效用理论。

4. 边际革命和新古典经济学派的崛起19世纪末,边际革命的出现引发了经济学的新一轮变革。

边际革命的代表人物是奥地利经济学派的卡尔·门格尔和英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他们强调个体决策的边际效益,并将经济学从价值理论转向了价格理论。

5.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兴起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的爆发使得传统的古典经济学派无法解释和应对经济危机。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了总需求决定经济增长的理论,并主张政府应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干预经济。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成为战后主导的经济学思潮。

6.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崛起20世纪50年代,新古典经济学重新兴起,以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为代表。

新古典经济学强调市场机制的有效性和个体决策的理性性,主张自由市场经济和小政府。

7. 发展经济学的兴起20世纪50年代后期,发展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兴起。

超边际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与保罗米尔戈罗姆的讨论共9页

超边际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与保罗米尔戈罗姆的讨论共9页

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王永钦石长江译杨小凯(2019年8月9日)亲爱的保罗,我想现在你会忙于准备新的研讨班课程,希望这封信不会打扰你的工作。

我们在我们的网址inframarginal 上设立了一个讨论平台,定期地组织论坛。

你是否有兴趣成为论坛的嘉宾?如果你对此感兴趣,你可以提出一个问题,譬如契约与企业理论、从主流经济学的角度对超边际经济学进行评论;尽管讨论主题不限于此。

米尔格罗姆(2019年8月17日)小凯,我正准备请我的一些同事参加你提出的活动。

在我看来,对你的框架的最重要的反对意见可能是下面一些:一、经验研究很强地支持了资本积累(如果合适地加以界定的话)是经济增长的夯基的看法。

把资本放在次要地位的理论必然是本末倒置的。

二、经济学家知道交易费用是经济组织的主要决定因素;目前真正重要的任务是更深入地确定是哪些费用,从而就能考察决定交易费用的因素的变化是怎样影响组织的。

这就是这么多的理论研究者运用契约理论、重复博弈与委托——代理模型建立了更细致的交易费用模型的原因。

三、市场的发展在亚当斯密时代比在今天更为重要。

今天,除了最落后的经济与管制最重的经济之外,在几乎所有的经济中,太阳底下有的货物都有市场。

在今天最重要的较发达的经济中,市场不繁荣是因为基础设施的缺陷。

真正需要的是用来执行契约的法庭、用来保障股东的法律,等等。

专业化是一个次要的问题,首要的问题是保护资本。

我理解你模型的真正优点,但我认为这些反对意见很重要,它们指出了你方法上的缺陷,说明了在你的专业化理论与主流的资本与投资的观点之间需要协调与整合。

请告诉我,请告诉我哪些文献最能协调这些分歧。

杨小凯(2019年8月17日)亲爱的保罗,这两个问题是很好的问题,需要在论坛中进一步讨论。

特别是,把内生交易费用引入超边际经济学是一个需要密切关注的领域。

譬如,把你的多任务(multi—task)、衡量成本(measurement cost)与扭曲之间权衡的思想,与分工网络的超边际分析相结合就会对契约、企业理论产生很多重要的推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3
边际革命的兴起
1870年代初, 三位一体” 1870年代初,“三位一体”的诞生 年代初 标志着边际革命的兴起; 标志着边际革命的兴起; 内容:挑战古典经济学的基础—— 内容:挑战古典经济学的基础 生产成本价值论, 生产成本价值论,确立以边际效用 为核心的主观价值论。 为核心的主观价值论。
一、杰文斯的经济理论
第五章
边际革命与新古典经济学
5.1 边际革命总论 5.2 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与特征 5.3 边际革命的兴起 经济学的第二次综合: 5.4 经济学的第二次综合:马歇尔的经济理论
5.1 边际革命总论
一、题解与定义 发生在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期间; 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期间 发生在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期间; 著名人物:杰文斯,门格尔,瓦尔拉斯, 著名人物:杰文斯,门格尔,瓦尔拉斯,马歇 克拉克等; 尔,克拉克等; 无论是经济学的结构,还是它的方法, “无论是经济学的结构,还是它的方法,都与 古典经济学截然不同” 斯皮格尔, 435) 古典经济学截然不同”(斯皮格尔,P.435) 建立了现代三大经济理论体系之一的“ 建立了现代三大经济理论体系之一的“新古典 经济学” 经济学”;
一、杰文斯的经济理论
(二)主要著作
《逻辑要义》(1870年)(“他的逻辑 逻辑要义》(1870年 》(1870
二、边际革命图解
先驱人物→兴起的三杰→ 先驱人物→兴起的三杰→扩展与门派 综合→ →综合→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发展
二、边际革命图解
先驱人物三杰: 先驱人物三杰: 1、古诺(1801~1877) 、古诺( )
财富理论的数学原理研究(1838年) 财富理论的数学原理研究( 年
2、屠能(1783~1850) 、屠能( )
“市场背景条件” 市场背景条件”
经济信息, (5)经济信息,包括对经济现状的认识和对 未来的预期,信息完全; 未来的预期,信息完全; 在宏观分析中,加上货币存量; (6)在宏观分析中,加上货币存量; 在动态分析中,(8)有关经济机制的假定:在新古典的均衡 分析中, 分析中,都假定在私有制条件下的自由交换的 资本主义市场机制;在非均衡分析中, 资本主义市场机制;在非均衡分析中,往往假 定存在“价格刚性” 配额”等限制条件。 定存在“价格刚性”或“配额”等限制条件。
三、新古典理论体系的基本特征
着重于从物质关系方面考察经济活动; 1、着重于从物质关系方面考察经济活动; 其理论分析结构具有封闭性; 2 、 其理论分析结构具有封闭性 ; 在这一理论 体系中,所有的经济因素被分成两大类: 体系中,所有的经济因素被分成两大类: 市场变量” 包括各种相对价格、 ( 1 ) “ 市场变量 ” , 包括各种相对价格 、 总价格水平、利润率、以及各种产品、 总价格水平、利润率、以及各种产品、要素和 货币的供给和需求量; 货币的供给和需求量; 市场背景条件” ( 2 ) “ 市场背景条件 ” , 即瓦尔拉斯所称 data”, 的 “ data , 也就是给定的作为论据的事实或 推论的前提。 推论的前提。
二、边际革命图解
扩展与门派: 扩展与门派: 英国:埃奇沃思(1845~1926,数学心理学 英国:埃奇沃思(1845~1926, 1881) 1881) 奥地利学派:门格尔(1840~1921)→庞巴维 奥地利学派:门格尔(1840~1921) 1851~1914,资本实证论,1888年 克(1851~1914,资本实证论,1888年) → 维塞尔(1851~1926,自然价值,1889年 维塞尔(1851~1926,自然价值,1889年) 洛桑学派:瓦尔拉斯(1834~1910) 洛桑学派:瓦尔拉斯(1834~1910) →帕累 1848~1923,政治经济学讲义1906 1906年 托(1848~1923,政治经济学讲义1906年) 马歇尔(1842~1924):经济学原理(1890) ):经济学原理 马歇尔(1842~1924):经济学原理(1890)
二、边际革命图解
瑞典学派:[瑞典] 威克塞尔(1851~1926) 瑞典学派: 瑞典] 威克塞尔(1851~1926)
价值、资本与地租(1893年 价值、资本与地租(1893年) 瑞典学派的先驱与奠基人( 瑞典学派的先驱与奠基人(真正的创始人 是缪尔达尔),他影响了凯恩斯。 ),他影响了凯恩斯 是缪尔达尔),他影响了凯恩斯。也是公共选 择学派的先驱 美国学派:【美国】费雪(1867~1947):价 ):价 美国学派: 美国】费雪(1867~1947): 值和价格理论的数学研究(1892) 值和价格理论的数学研究(1892) 美国】J.B.克拉克 1847~1938): 克拉克( ):财富的 【美国】J.B.克拉克(1847~1938):财富的 分配(1899年 分配(1899年)
5.2 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与特征
一、新古典经济学的创新 主观效用价值论代替了劳动价值论; 1.主观效用价值论代替了劳动价值论; 研究领域从财富创造、 2.研究领域从财富创造、经济增长过渡到一定 量资源的短期配置; 量资源的短期配置; 3.经济学的结构和方法都与古典经济学截然不 同; 4.“均衡”成为经济分析的中心概念。 均衡”成为经济分析的中心概念。 数学在经济分析中被广泛应用, 5.数学在经济分析中被广泛应用,经济文献开 始布满符号和曲线图。 始布满符号和曲线图。
二、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结构
对“最大化行为”的分析,构成其他经 最大化行为”的分析, 济分析的基础。 济分析的基础。 萨缪尔逊在《经济分析的基础》 萨缪尔逊在《经济分析的基础》中,将 最大化行为分析视为经济学各种问题内 在的“核心特征” 基本原则” 在的“核心特征”和“基本原则”。 此为经济学的基本内核, 此为经济学的基本内核,无论何种经济 学说, 基本内核”是不变的。 学说,其“基本内核”是不变的。
关于“均衡” 关于“均衡”
一种状态; 1、一种状态; 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调适, 2、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调适,即互动关 通常被表述为“ 系,通常被表述为“消费者或厂商对某 变量变化做出反应” 变量变化做出反应”。
二、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结构
新古典主义的一切理论都建立对个别行 为主体的经济行为分析基础上。 为主体的经济行为分析基础上。 而这种分析, 又由一组关于“ 而这种分析 , 又由一组关于 “ 理性经济 行为” Rationality) 行为”(Rationality)的公理性假设为 前提。 前提。
三、边际革命的先驱
戈森(1810~1858) 3、戈森(1810~1858) 人类关系的法则及人类行为的规范》 1854年 《人类关系的法则及人类行为的规范》(1854年) 提出消费者心理感觉为基础的价值论。 提出消费者心理感觉为基础的价值论。 第一定律:边际效用递减律。 第一定律:边际效用递减律。 第二定律:消费组合点在: 第二定律:消费组合点在:花费在每一种商品 上的最后一单位货币带来与花费在其他任何商 品上的最后一单位货币相同的满足。 品上的最后一单位货币相同的满足。
屠能圈” “屠能圈”
I. II. III.
IV.
市场化菜蔬园艺作物 森林 谷物种植带: 谷物种植带: 作物轮作、牧场、 作物轮作、牧场、休耕地 备耕地: 备耕地:狩猎区
目前我国的经验事实
相反的事实。 相反的事实。 设施园艺、 绣花” 设施园艺、“绣花”农业等存在于远离 中心城市的地方。 中心城市的地方。 (1)交通? )交通? (2)城市化与不确定性? )城市化与不确定性?
一、题解与定义
边际革命: 边际革命: 把经济理论(主要是价值论)建立在主观意义上, 1、把经济理论(主要是价值论)建立在主观意义上, 纳入主观心理的范畴。 纳入主观心理的范畴。 宣称经济学应是研究享乐并使其最大化的科学。 2、宣称经济学应是研究享乐并使其最大化的科学。 消费是追求和实现享乐的直接领域, 3、消费是追求和实现享乐的直接领域,因而是经济学 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 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 个人(家庭)的消费行为是研究的重点。 4、个人(家庭)的消费行为是研究的重点。 5、个人消费心理是经济分析的根本出发点和理论支撑 点。
三、边际革命的先驱
1、[德国]屠能(1783~1850) 德国]屠能(1783~1850) 孤立国》(1826;1863) 》(1826 《孤立国》(1826;1863) 边际生产力理论:变量比例与替代原理。 边际生产力理论:变量比例与替代原理。 利润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边际产品的价值等于边际 要素的成本。 要素的成本。 “屠能圈”与区位理论——区域经济学 屠能圈”与区位理论 区域经济学
三、边际革命的先驱
法国]古诺(1801—1877 1877) 2、[法国]古诺(1801 1877) 关于财富理论的数学原理的研究》 1838) 《关于财富理论的数学原理的研究》(1838) 数理经济学的鼻祖; 数理经济学的鼻祖; 把需求和成本等概念解释为函数性的概念。有 把需求和成本等概念解释为函数性的概念。 了古诺, 了古诺,需求表和需求函数以及向下倾斜的需 求曲线就进入了经济学的文献; 求曲线就进入了经济学的文献; 提出了垄断理论,特别是双头垄断理论。 提出了垄断理论,特别是双头垄断理论。 厂商间的博弈。 厂商间的博弈。
二、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结构
(1)最大化行为假设; 最大化行为假设; 在最大化选择过程中, (2)在最大化选择过程中,包含着人们 对各种方案的比较; 而要使这种比较产 对各种方案的比较 ; 生最大化选择的结果, 生最大化选择的结果 , 人们的行为又必 须至少满足以下三个假定: 须至少满足以下三个假定: 完全性 反身性 传递性
孤立国( 年第一卷; 年第二卷) 孤立国(1826年第一卷;1850年第二卷) 年第一卷 年第二卷
3、戈森(1810~1858) 、戈森( )
人类关系的法则及人类行为的规范( 人类关系的法则及人类行为的规范(1854年 ) 年
二、边际革命图解
兴起人物三杰: 兴起人物三杰: 杰文斯(1835~1882) 1、[英]杰文斯(1835~1882) 政治经济学理论》 1871年 政治经济学理论》(1871年) 奥地利]门格尔(1840~1921) 2、[奥地利]门格尔(1840~1921) 国民经济学原理》 1871) 《国民经济学原理》(1871) 瓦尔拉斯(1834~1910) 3、[法]瓦尔拉斯(1834~1910) 纯粹经济学要义》 1874) 《纯粹经济学要义》(187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