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新古典经济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三章新古典经济学

1801-1877)
法国数学家、经济学家古诺,是最早提出 了需求函数D=D(P).他在需求函数的基 础上,根据函数的连续性,用导数形式 和几何图形两种方法给出了销售最大化 条件。为把微分引入经济学求最优化问 题奠定了基础。
他的纯粹垄断理论和双头垄断模型很有 影响力。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三章新古典经济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三章新古典经济学
一、马歇尔的生平与著作
1885-1908年,马歇尔任剑桥 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期间, 创立了剑桥经济学院,该学 院在20世纪20-30年代声誉 鹊起:这一领域的最杰出人 物A.C.庇古和凯恩斯都曾是 他的学生。1890年,马歇尔 的巨著《经济学原理》一出 版,当即赢得了人们的交口 赞誉,从而牢固确立了马歇 尔作为世界主要经济学家之 一的地位。
v 他对“效用”甚至经济学本身,有一段堪称 经典的描述:“快乐与痛苦无疑是经济计算的最 终目的,以最小的努力满足最大欲望,以最小厌 恶的代价获取最大欲望的快乐,使快乐增至最大 限度,就是经济学的任务。”
v 在“苦乐论”的基础之上,杰文斯以主观心 理分析为起点,以效用论作为基础,以数学分析 作为工具,提出了自己的主观效用理论。他指出 ,效用需要由一个人的幸福或者快乐的增加量来 计算
赫尔曼·海因里希·戈森
(Hermann Heinrich Gossen,1810-1858)
德国经济学家戈森,他理论的出发点是最大幸福原 则,提出了较完整的一消费者的心理感觉为基础 的价值论,即著名的格森定律。
一是随着某种需求的满足,一个人所感受到的享受 程度逐渐递减,直到饱和状态(边际效用递减规 律);
PPT文档演模板
•欧根·庞巴维克 •Eugen Bohm-Bawerk
法国数学家、经济学家古诺,是最早提出 了需求函数D=D(P).他在需求函数的基 础上,根据函数的连续性,用导数形式 和几何图形两种方法给出了销售最大化 条件。为把微分引入经济学求最优化问 题奠定了基础。
他的纯粹垄断理论和双头垄断模型很有 影响力。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三章新古典经济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PPT文档演模板
第三章新古典经济学
一、马歇尔的生平与著作
1885-1908年,马歇尔任剑桥 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期间, 创立了剑桥经济学院,该学 院在20世纪20-30年代声誉 鹊起:这一领域的最杰出人 物A.C.庇古和凯恩斯都曾是 他的学生。1890年,马歇尔 的巨著《经济学原理》一出 版,当即赢得了人们的交口 赞誉,从而牢固确立了马歇 尔作为世界主要经济学家之 一的地位。
v 他对“效用”甚至经济学本身,有一段堪称 经典的描述:“快乐与痛苦无疑是经济计算的最 终目的,以最小的努力满足最大欲望,以最小厌 恶的代价获取最大欲望的快乐,使快乐增至最大 限度,就是经济学的任务。”
v 在“苦乐论”的基础之上,杰文斯以主观心 理分析为起点,以效用论作为基础,以数学分析 作为工具,提出了自己的主观效用理论。他指出 ,效用需要由一个人的幸福或者快乐的增加量来 计算
赫尔曼·海因里希·戈森
(Hermann Heinrich Gossen,1810-1858)
德国经济学家戈森,他理论的出发点是最大幸福原 则,提出了较完整的一消费者的心理感觉为基础 的价值论,即著名的格森定律。
一是随着某种需求的满足,一个人所感受到的享受 程度逐渐递减,直到饱和状态(边际效用递减规 律);
PPT文档演模板
•欧根·庞巴维克 •Eugen Bohm-Bawerk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

相关内容
相关内容
经济学中的新古典主义
在发展经济学领域,对于经济转轨问题的研究和**也在增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理论是罗纳德·麦金农的经 济转轨理论。发展经济学为何**经济转轨?这是因为经济转轨有两层含义:一是制度的变迁;二是经济的发展。 转轨是为了使经济更快地发展,而经济转轨国家也大多是发展中国家,因此,对经济转轨问题的研究理应成为发 展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展经济学中的新古典主义学派理论一直占据主流。在这一派发 展经济学家中,麦金农和他的同事肖以其独特的金融中介理论,在发展经济学领域及至经济学界独树一帜,颇有 影响。金融中介理论的核心是“金融压制”和“金融深化”论。其主要观点是发展中国家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 素是金融压制,金融压制的重要表现是金融体系发展不平衡,金融市场落后,货币化程度低,政府对金融机构和 金融市场干预过多。为此,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要进行金融深化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政府放弃 对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的过分干预,允许市场机制特别是利率机制自由运行,健全金融体系和活跃金融市场。一 个国家金融深化程度如何,主要看以下几项标准:(1)通货膨胀得到控制;(2)经济货币化程度稳定上升;(3)对 外债和外援依赖性下降;(4)汇率自由波动;(5)多层次金融机构并存和竞争。从这些内容中可以看出所谓的金融 深化论实际上就是政府放松对金融市场控制,并为金融市场发展创造条件的金融自由化理论。这正是典型的发展 经济学新古典学派的观点。正是基于这种思想和观念,麦金农在研究了经济转轨国家的特点后提出了自己的经济 转轨理论。麦金农的理论脉络是:以金融为主线研究经济领域的全面市场化问题。
理论基础
理论基础
新古典主义发展理论具有如下两个理论基础:
(1)渐进的、和谐的和乐观的发展过程论。
第三章 H-O定理及其他

5
3.2.2 基本概念
在建立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模型之前, 先引入几个重要概念: 等产量曲线 要素禀赋 要素密集度
6
(1)等产量曲线
等产量线是指在技术水 平不变的条件下,可以 生产相同产量的两种生 产要素各种组合点的连 线。假设我们生产商品 X时投入了两种生产要 素,即资本(K)和劳 动(L),图3.1即为一 条性质良好的等产量曲 线。
进口对本国商品价格,生产,消费的影响
P(千元) P0=2 P*=1 进口M 供给曲线
需求曲线
0
S1
S0 = D0
D1
数量
结果:国内同类产品的价格下降,生产减少,消费增加
18
(三)贸易对本国出口行业商品价格、生产及消费的影响
出口对本国商品价格生产及消费的影响
价格(千元) P*=1 P0=0.5 需求曲线 出口(X) 供给曲线
w X = PX • MP L ( ) ( ) ()
rY = PY • MP K ( ) () ()
34
3.5 对H-O模型的实证检验
——里昂惕夫之谜
1953年经济学家里昂惕夫 (1973年诺奖的主)在美国 《经济学与统计学杂志》上 发表了一篇文章 ,利用美 国1947年进出口行业所用资 本存量与工人人数的数据来 检验H-O模型,其结果引发 了持续一代人富有成效的争 论。
12
注意
1、不能用一种产品的生产中使用的生产要素绝 对量来衡量产品的要素密集度,而是1单位劳动 所需要的资本(K/L)
1单位X
1单位Y
K 3 2
L 12 2
K/L 1/4 1
2、要素密集度是一个相对概念。对X来说, 它相对于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对Y而言则是相 对于X来说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3.2.2 基本概念
在建立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模型之前, 先引入几个重要概念: 等产量曲线 要素禀赋 要素密集度
6
(1)等产量曲线
等产量线是指在技术水 平不变的条件下,可以 生产相同产量的两种生 产要素各种组合点的连 线。假设我们生产商品 X时投入了两种生产要 素,即资本(K)和劳 动(L),图3.1即为一 条性质良好的等产量曲 线。
进口对本国商品价格,生产,消费的影响
P(千元) P0=2 P*=1 进口M 供给曲线
需求曲线
0
S1
S0 = D0
D1
数量
结果:国内同类产品的价格下降,生产减少,消费增加
18
(三)贸易对本国出口行业商品价格、生产及消费的影响
出口对本国商品价格生产及消费的影响
价格(千元) P*=1 P0=0.5 需求曲线 出口(X) 供给曲线
w X = PX • MP L ( ) ( ) ()
rY = PY • MP K ( ) () ()
34
3.5 对H-O模型的实证检验
——里昂惕夫之谜
1953年经济学家里昂惕夫 (1973年诺奖的主)在美国 《经济学与统计学杂志》上 发表了一篇文章 ,利用美 国1947年进出口行业所用资 本存量与工人人数的数据来 检验H-O模型,其结果引发 了持续一代人富有成效的争 论。
12
注意
1、不能用一种产品的生产中使用的生产要素绝 对量来衡量产品的要素密集度,而是1单位劳动 所需要的资本(K/L)
1单位X
1单位Y
K 3 2
L 12 2
K/L 1/4 1
2、要素密集度是一个相对概念。对X来说, 它相对于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对Y而言则是相 对于X来说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第三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 定理表述及证明 – 自由贸易不仅使两国商品价格相等,而且 使两国生产要素价格相等 – 即两国工人获得同样的工资率,资本获得 同样的利润率
Px Py
PB
B E
PA PB
PA
A
o
W r 1
W r
W r 2
W r
相对要素价格均衡
二、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
工业(生产钢铁)
WY(?)=PY(短期下降)×MPL(长期提高)
RY(下降)=PY(短期下降)×MPK(长期下降)
Wx= WY Rx= RY
Stopler-Samuelson Theorem
二、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
• 研究国际贸易对贸易双方收入差距的影响 •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二、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
• 评价
– 不能全面否定这一定理,又不能完全肯定其结果 • 贸易使一些国家的要素收益与发达国家缩小 • 要素收入差距在某些领域和国家在扩大 – 怎样看待这种理论与现实的反差 • 理论的逻辑是清晰严格的 • 许多假设在现实中不存在
– 国际贸易并不完全自由 – 生产要素在各国国内也达不到自由流动 – 各国生产技术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有形资本 科技人员 熟练工人 可耕土地 半熟练工人 非熟练工人 所有资源
美国 日本 西德 英国 法国 加拿大 其它国家
1990年一些国家的人均资本存量
50000 45000 40000 35000 加拿大 西德 法国 日本 美国 意大利 西班牙 英国 15000 10000 5000 0 20000 25000 30000
“福利恶化型增长”
TOT S1 钢铁 S2 C1 U1 C2 U2 S2 S1 D O 大米 O 大米
Px Py
PB
B E
PA PB
PA
A
o
W r 1
W r
W r 2
W r
相对要素价格均衡
二、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
工业(生产钢铁)
WY(?)=PY(短期下降)×MPL(长期提高)
RY(下降)=PY(短期下降)×MPK(长期下降)
Wx= WY Rx= RY
Stopler-Samuelson Theorem
二、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
• 研究国际贸易对贸易双方收入差距的影响 •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二、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
• 评价
– 不能全面否定这一定理,又不能完全肯定其结果 • 贸易使一些国家的要素收益与发达国家缩小 • 要素收入差距在某些领域和国家在扩大 – 怎样看待这种理论与现实的反差 • 理论的逻辑是清晰严格的 • 许多假设在现实中不存在
– 国际贸易并不完全自由 – 生产要素在各国国内也达不到自由流动 – 各国生产技术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有形资本 科技人员 熟练工人 可耕土地 半熟练工人 非熟练工人 所有资源
美国 日本 西德 英国 法国 加拿大 其它国家
1990年一些国家的人均资本存量
50000 45000 40000 35000 加拿大 西德 法国 日本 美国 意大利 西班牙 英国 15000 10000 5000 0 20000 25000 30000
“福利恶化型增长”
TOT S1 钢铁 S2 C1 U1 C2 U2 S2 S1 D O 大米 O 大米
《古典经济学》PPT课件

• 是促使现代经济计量学出现的最有力的 影响者之一。
• 是“局部均衡〞分析的奠基者。
• 拓宽了边际分析方法的使用范围,不仅 用于分析欲望、效用和需求,还分析了 本钱、收益和供给,并在此根底上说明 了均衡价格的形成,还说明了国民收入 分配问题。
• 西方微观经济学的奠基者。
马歇尔理论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乏
• 其需求理论是建立在基数效用论的根 底上,没有吸收后来的序数效用论的 成果。
开端:
• 边际革命 继〔英〕杰文斯、〔奥〕 门格尔和〔法〕瓦尔拉斯之后,19 世纪末〔英〕马歇尔以其代表作? 经济学原理?,标志着新古典经济学 理论体系的完成。
成熟:
• 马歇尔大综合 以折衷主义手法把 供求论、生产费用论、边际效用论、 边际生产力论等融合在一起,建立了 一个以完全竞争为前提、以“均衡价 格论〞为核心的相当完整的经济学体 系,这是继J.S.穆勒之后庸俗经济学 观点的第二次大调和、大综合。
现代经济学家把A.斯密、D.李嘉图直至19世纪中叶的J.S.穆 勒的经济学说,包括这个时期的其他经济学在内,统称为 “古典经济学〞。
剑桥学派的创始人马歇尔提出的“均衡价格论〞既继承了古 典经济学以生产费用解释价值决定,又融合了19世纪70 年代后以边际效用解释价值决定的学说,故又被称为“新 古典学派〞。
2、边际增量方法 3、局部静态均衡分析:在假定其
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研究一个市 场上某个变量的变动的影响。
均衡价格论 〔以价格代替价值的价值理论〕
从供给角度: 约翰•穆勒的生产费用决定价值的客观价值论。
从需求角度: 边际效用学派的边际效用决定价值的主观价值论 。
从供给+需求的角度: 马歇尔的需求+供给共同决定价格的均衡价格论。
• 是“局部均衡〞分析的奠基者。
• 拓宽了边际分析方法的使用范围,不仅 用于分析欲望、效用和需求,还分析了 本钱、收益和供给,并在此根底上说明 了均衡价格的形成,还说明了国民收入 分配问题。
• 西方微观经济学的奠基者。
马歇尔理论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乏
• 其需求理论是建立在基数效用论的根 底上,没有吸收后来的序数效用论的 成果。
开端:
• 边际革命 继〔英〕杰文斯、〔奥〕 门格尔和〔法〕瓦尔拉斯之后,19 世纪末〔英〕马歇尔以其代表作? 经济学原理?,标志着新古典经济学 理论体系的完成。
成熟:
• 马歇尔大综合 以折衷主义手法把 供求论、生产费用论、边际效用论、 边际生产力论等融合在一起,建立了 一个以完全竞争为前提、以“均衡价 格论〞为核心的相当完整的经济学体 系,这是继J.S.穆勒之后庸俗经济学 观点的第二次大调和、大综合。
现代经济学家把A.斯密、D.李嘉图直至19世纪中叶的J.S.穆 勒的经济学说,包括这个时期的其他经济学在内,统称为 “古典经济学〞。
剑桥学派的创始人马歇尔提出的“均衡价格论〞既继承了古 典经济学以生产费用解释价值决定,又融合了19世纪70 年代后以边际效用解释价值决定的学说,故又被称为“新 古典学派〞。
2、边际增量方法 3、局部静态均衡分析:在假定其
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研究一个市 场上某个变量的变动的影响。
均衡价格论 〔以价格代替价值的价值理论〕
从供给角度: 约翰•穆勒的生产费用决定价值的客观价值论。
从需求角度: 边际效用学派的边际效用决定价值的主观价值论 。
从供给+需求的角度: 马歇尔的需求+供给共同决定价格的均衡价格论。
第三章新古典经济学

❖ 在“苦乐论”的基础之上,杰文斯以主观心 理分析为起点,以效用论作为基础,以数学分析 作为工具,提出了自己的主观效用理论。他指出 ,效用需要由一个人的幸福或者快乐的增加量来 计算
LOGO
数理经济学派(洛桑学派)
数理经济学派——它以在方法论上运用数学 方法研究、论证和表述经济现象的规律为 特征,是边际效用论和数学相结合的产物 (吴宇晖,2007)。主张运用数学符号, 同事来表达和研究经济现象及相互关系。
LOGO
约翰·冯·杜能 (Johann von Thünen,1783-1850)
德国经济学家杜能他最早提出了劳动和资本的边 际生产力的理论。
❖ “劳动最后生产力工资理论” “增雇工人的界限就在于,最后一名雇佣工人的
增产量能够弥补他所得的工资;反过来说,工 资等于最后一名雇佣工人的增产量” ❖ “资本最后生产力利息论” “全部资本在出借进提供的租金是由最后投入的 那部分资本的效益决定的,这利息学说的要义 之一。” ——杜能:《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
❖ 而门格尔本人,也正是借助于边际分析的方法, 来测量消费者欲望的满足程度,衡量物的效用从 而决定价值,从而推动着经济学的研究。后来, 除了“边际效用”以外,人们又发展出了边际成 本、边际收益、边际贡献、边际生产率等一系列 概念。因为人们发现,很多经济现象都可能用“ 边际规律”来解释,也就是用“微积分”的方法 来解释。
LOGO
安东尼·奥古斯丹·古诺 (Antoine Augustin Cournot 1801-1877)
法国数学家、经济学家古诺,是最早提出 了需求函数D=D(P).他在需求函数的基 础上,根据函数的连续性,用导数形式 和几何图形两种方法给出了销售最大化 条件。为把微分引入经济学求最优化问 题奠定了基础。
LOGO
数理经济学派(洛桑学派)
数理经济学派——它以在方法论上运用数学 方法研究、论证和表述经济现象的规律为 特征,是边际效用论和数学相结合的产物 (吴宇晖,2007)。主张运用数学符号, 同事来表达和研究经济现象及相互关系。
LOGO
约翰·冯·杜能 (Johann von Thünen,1783-1850)
德国经济学家杜能他最早提出了劳动和资本的边 际生产力的理论。
❖ “劳动最后生产力工资理论” “增雇工人的界限就在于,最后一名雇佣工人的
增产量能够弥补他所得的工资;反过来说,工 资等于最后一名雇佣工人的增产量” ❖ “资本最后生产力利息论” “全部资本在出借进提供的租金是由最后投入的 那部分资本的效益决定的,这利息学说的要义 之一。” ——杜能:《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
❖ 而门格尔本人,也正是借助于边际分析的方法, 来测量消费者欲望的满足程度,衡量物的效用从 而决定价值,从而推动着经济学的研究。后来, 除了“边际效用”以外,人们又发展出了边际成 本、边际收益、边际贡献、边际生产率等一系列 概念。因为人们发现,很多经济现象都可能用“ 边际规律”来解释,也就是用“微积分”的方法 来解释。
LOGO
安东尼·奥古斯丹·古诺 (Antoine Augustin Cournot 1801-1877)
法国数学家、经济学家古诺,是最早提出 了需求函数D=D(P).他在需求函数的基 础上,根据函数的连续性,用导数形式 和几何图形两种方法给出了销售最大化 条件。为把微分引入经济学求最优化问 题奠定了基础。
新古典经济学

第四次“整合”
西方主流经济学在20世纪末,以美国经 济学家斯蒂格利茨1993年出版新的《经济 学》教科书为代表和标志,又开始了第四 次“整合”。 斯蒂格利茨完成的理论创新在于:一是将 宏观经济学的表述直接奠定于扎实的微观 经济学基础之上,从而实现对萨缪尔森 《经济学》的超越;二是加强对信息问题、 激励问题、道德问题、逆向选择问题等新 课题的研究并取得新成果和新发展;三是 进一步注重政府干预经济的积极作用,认 为依靠政府的依法调控,就能实现市场有 效配置资源的作用
新古典经济学
运物三班 李康、罗兴、虞艇
何为新古典经济学?
在20世纪以后,现代西方经济学历经了 “张伯伦革命”、“凯恩斯革命”和“预 期革命”等所谓三次大的革命,形成了包 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 架,这个框架被称为新古典经济学,以区 别于先前的古典经济学。
先前的古典经济学
按照当今西方经济学中广为接受的 观点,古典经济学是指从亚当· 斯密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出 版开始到马歇尔《经济学原理》出版 之前这段时期的理论。
凯恩斯革命
• “凯恩斯革命”使得西方经济学在分析方法上实现了微观 分析与宏观分析的分野,从而在理论体系上划分为微观经 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而凯恩斯则成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开 山鼻祖。 • 凯恩斯完成理论创新包括:否定了古典经济学关于充分就 业均衡的假定及其理论基础“萨伊定律”,认为在通常情 况下,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是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导 致非自愿失业和小于充分就业均衡的根源在于有效需求不 足,而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又在于“消费倾向、灵活偏好 和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这三个基本心理因素”。 • 据此凯恩斯提出的政策建议强调,政府须采取财政政策增 加投资,刺激经济,弥补私人市场的有效需求不足,从而 实现充分就业,消除产生失业与危机的基础。
新古典经济学派

– 他继承了李嘉图和穆勒的古典思想,而不是彻底破坏古典
体系。这使得马歇尔的思想获得了更为广泛的接受。
பைடு நூலகம்
3、理论贡献
• 但同时马歇尔希望经济学研究能赋予崇高的道德目 标【不过他却用货币来衡量人类行为的动机】,所 以他对待数学更为审慎。在第8版中他把大量的公式 和图标都隐于脚注和附录之中。
• 他希望经济学能够对现实有所改进。然而也正是在
5、马歇尔的方法论
• ①用“只有渐进没有突变”的连续原理分析经济现象,认为 在经济现象、经济概念之间都存在连续关系。 • ②用力学中的均衡概念和数学中的“增量”概念来分析商品 和生产要素的供求均衡及其价格的决定。在分析时,使用假 定其他条件不变的局部均衡法。
• 但同时,马歇尔特别关注工人,他一生都强调改进工人生活 (与他的出身有关)。并且他对待自己的作品也特别认真, 总是反复修改才肯出版。例如《工业和贸易》(1919)一书 的校对时间长达15年。
2、影响 • 马歇尔使得剑桥成为新经济学的中心,他建立起了 剑桥学派。 1888 年时,据说英国经济学教授职位中 半数都是他的学生。 • 也正是从马歇尔开始,“政治经济学”改名为“经 济学”,一门致力于更为精确的技术的科学。供给 需求曲线、弹性理论、数学公式以及其他从数学和
物理学借鉴的词汇开始充满经济学书籍,尽管这并
非马歇尔的初衷。
3、理论贡献
• 通常观点认为马歇尔是一位伟大的综合者,把古典 经济学和边际主义思想结合在一起。
• 马歇尔普及了经济学。
– 因为他既使用了谨慎的数学分析,又没有像杰文斯、奥地
利学派和瓦尔拉斯那样桀骜不驯。
– 马歇尔是“继承者”而不是“革命者”。正如他在《经济 学原理》序言中的引言:自然不能飞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是为了使一个人获得的享受总量达到最大,他必 须把财货在不同用途间进行分配,分配方式必须 使各种用途上的财货的满足程度彼此相等。(效 用最大化规律)
LOGO
三、边际三杰和边际学派
边际三杰
1871年,杰文斯发表了《政治经济学理论》; 1871年,门格尔发表了《国民经济学原理》; 1873年,瓦尔拉发表了《纯粹经济学要义》。
游泳溺死。数理经济学派的创始
者之一。1871年代表作《政治经
济学理论》。一生性格非常内向,威廉·斯坦利·杰文斯
对同辈及学生并没有产生很大的
(William Stanley Jevons)
影响。
LOGO
杰文斯的学术观点:
杰文斯说过这样一句名言:“经济学是快乐与 痛苦的微积分学”。
他对“效用”甚至经济学本身,有一段堪称 经典的描述:“快乐与痛苦无疑是经济计算的最 终目的,以最小的努力满足最大欲望,以最小厌 恶的代价获取最大欲望的快乐,使快乐增至最大 限度,就是经济学的任务。”
在“苦乐论”的基础之上,杰文斯以主观心 理分析为起点,以效用论作为基础,以数学分析 作为工具,提出了自己的主观效用理论。他指出 ,效用需要由一个人的幸福或者快乐的增加量来 计算
LOGO
数理经济学派(洛桑学派)
数理经济学派——它以在方法论上运用数学 方法研究、论证和表述经济现象的规律为 特征,是边际效用论和数学相结合的产物 (吴宇晖,2007)。主张运用数学符号, 同事来表达和研究经济现象及相互关系。
边际三杰和边际革命
新古典经济学是19世纪70年代由 “边际革命”开始而形成的一种经 济学流派。它在继承古典经济学经 济自由主义的同时,以边际效用价 值论代替了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 论,以需求为核心的分析代替了古 典经济学以供给为核心的分析。
LOGO
边际三杰
英国—威廉·斯坦利·杰文斯
(William Stanley Jevons,1835—1882)
奥地利—卡尔· 门格尔 (Carl Menger 1840-1921) 法国—瓦尔拉斯
(Walras,Marie-Esprit-Léon 1834~1910)
LOGO
二、边际主义的主要先驱 19世纪60年代边际思想 的早期著() 名代表人物
他的纯粹垄断理论和双头垄断模型很有 影响力。
LOGO
赫尔曼·海因里希·戈森
(Hermann Heinrich Gossen,1810-1858)
德国经济学家戈森,他理论的出发点是最大幸福原 则,提出了较完整的一消费者的心理感觉为基础 的价值论,即著名的格森定律。
一是随着某种需求的满足,一个人所感受到的享受 程度逐渐递减,直到饱和状态(边际效用递减规 律);
LOGO
安东尼·奥古斯丹·古诺 (Antoine n Cournot 1801-1877)
法国数学家、经济学家古诺,是最早提出 了需求函数D=D(P).他在需求函数的基 础上,根据函数的连续性,用导数形式 和几何图形两种方法给出了销售最大化 条件。为把微分引入经济学求最优化问 题奠定了基础。
代表人物还有帕累托、瓦尔拉斯
LOGO
(二)门格尔与奥地利学派
卡尔· 门格尔(1840-1921),奥地利 著名经济学家。奥匈帝国一位律师 的儿子,布拉格大学学法律,克拉 科夫大学博士,先供职于内阁,后 任维也纳大学教授,曾做皇太子教 师。1903年辞去教授职位,投入写 作,但在此后的30年中,几乎没有 任何作品,去世后,只留下了大量 不完整、混乱的手稿。
而门格尔本人,也正是借助于边际分析的方法, 来测量消费者欲望的满足程度,衡量物的效用从 而决定价值,从而推动着经济学的研究。后来, 除了“边际效用”以外,人们又发展出了边际成 本、边际收益、边际贡献、边际生产率等一系列 概念。因为人们发现,很多经济现象都可能用“ 边际规律”来解释,也就是用“微积分”的方法 来解释。
LOGO
新古典经济学形成之后,代替了古典经济 学成为当时经济理论的主流。新古典学派 主要包括奥地利学派、洛桑学派、剑桥学 派。认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理解经济现 象的一个根本基础,利用这一规律可以解 释买主面对一批不同价格时所采取的购买 行为、市场参与者对价格的反应、各种资 源在不同用途之间的最佳配置等各种经济 问题。
主要著作:《国民经济学原理》(1871 年)、《关于政治经济学方法的研究 》(1833年)、《德国国民经济学的 历史主义的谬误》(1884年)等。
卡尔·门格尔 (Carl Menger 1840-1921)
LOGO
门格尔的学术观点:
门格尔认为,价值起源于效用,而且是“最后 一单位财货的边际效用”。所以,价格是在竞争 条件下,买卖双方对财货主观评价相互平衡的结 果。价格的上限是买者的主观评价,下限是卖者 的主观评价。在双方竞争条件下,价格由“两对 边际对偶的主观评价决定”。
LOGO
一、边际革命
19世纪70年代初期,奥地利的门格尔、英国的 杰文斯和法国的瓦尔拉斯三位经济学家几乎 同时各自独立地提出了一种主观边际效用价 值理论和边际分析方法。他们的理论和方法 实现了经济学视野和分析方法的重大转换, 为后来的新古典经济学和现代经济学分析方 法开辟了道路。西方经济学说史上,把经济 理论和方法的大变动叫做“边际革命”。
LOGO
约翰·冯·杜能 (Johann von Thünen,1783-1850)
德国经济学家杜能他最早提出了劳动和资本的边 际生产力的理论。
“劳动最后生产力工资理论” “增雇工人的界限就在于,最后一名雇佣工人的
增产量能够弥补他所得的工资;反过来说,工 资等于最后一名雇佣工人的增产量” “资本最后生产力利息论” “全部资本在出借进提供的租金是由最后投入的 那部分资本的效益决定的,这利息学说的要义 之一。” ——杜能:《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
边际学派
由杰文斯、门格尔和瓦尔拉斯三位经济学家各 自独立地提出的边际效用价值理论和边际分 析方法所奠定的边际效用学派形成了各有侧 重的学派。
LOGO
(一)杰文斯和数理学派
威廉·斯坦利·杰文斯,1835生于
利物浦铁匠家庭,学化学和生物
学,曾在造币厂工作5年;后任
伦敦大学教授,英国皇家学会会
员;发明过一种逻辑机器;47岁
LOGO
三、边际三杰和边际学派
边际三杰
1871年,杰文斯发表了《政治经济学理论》; 1871年,门格尔发表了《国民经济学原理》; 1873年,瓦尔拉发表了《纯粹经济学要义》。
游泳溺死。数理经济学派的创始
者之一。1871年代表作《政治经
济学理论》。一生性格非常内向,威廉·斯坦利·杰文斯
对同辈及学生并没有产生很大的
(William Stanley Jevons)
影响。
LOGO
杰文斯的学术观点:
杰文斯说过这样一句名言:“经济学是快乐与 痛苦的微积分学”。
他对“效用”甚至经济学本身,有一段堪称 经典的描述:“快乐与痛苦无疑是经济计算的最 终目的,以最小的努力满足最大欲望,以最小厌 恶的代价获取最大欲望的快乐,使快乐增至最大 限度,就是经济学的任务。”
在“苦乐论”的基础之上,杰文斯以主观心 理分析为起点,以效用论作为基础,以数学分析 作为工具,提出了自己的主观效用理论。他指出 ,效用需要由一个人的幸福或者快乐的增加量来 计算
LOGO
数理经济学派(洛桑学派)
数理经济学派——它以在方法论上运用数学 方法研究、论证和表述经济现象的规律为 特征,是边际效用论和数学相结合的产物 (吴宇晖,2007)。主张运用数学符号, 同事来表达和研究经济现象及相互关系。
边际三杰和边际革命
新古典经济学是19世纪70年代由 “边际革命”开始而形成的一种经 济学流派。它在继承古典经济学经 济自由主义的同时,以边际效用价 值论代替了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 论,以需求为核心的分析代替了古 典经济学以供给为核心的分析。
LOGO
边际三杰
英国—威廉·斯坦利·杰文斯
(William Stanley Jevons,1835—1882)
奥地利—卡尔· 门格尔 (Carl Menger 1840-1921) 法国—瓦尔拉斯
(Walras,Marie-Esprit-Léon 1834~1910)
LOGO
二、边际主义的主要先驱 19世纪60年代边际思想 的早期著() 名代表人物
他的纯粹垄断理论和双头垄断模型很有 影响力。
LOGO
赫尔曼·海因里希·戈森
(Hermann Heinrich Gossen,1810-1858)
德国经济学家戈森,他理论的出发点是最大幸福原 则,提出了较完整的一消费者的心理感觉为基础 的价值论,即著名的格森定律。
一是随着某种需求的满足,一个人所感受到的享受 程度逐渐递减,直到饱和状态(边际效用递减规 律);
LOGO
安东尼·奥古斯丹·古诺 (Antoine n Cournot 1801-1877)
法国数学家、经济学家古诺,是最早提出 了需求函数D=D(P).他在需求函数的基 础上,根据函数的连续性,用导数形式 和几何图形两种方法给出了销售最大化 条件。为把微分引入经济学求最优化问 题奠定了基础。
代表人物还有帕累托、瓦尔拉斯
LOGO
(二)门格尔与奥地利学派
卡尔· 门格尔(1840-1921),奥地利 著名经济学家。奥匈帝国一位律师 的儿子,布拉格大学学法律,克拉 科夫大学博士,先供职于内阁,后 任维也纳大学教授,曾做皇太子教 师。1903年辞去教授职位,投入写 作,但在此后的30年中,几乎没有 任何作品,去世后,只留下了大量 不完整、混乱的手稿。
而门格尔本人,也正是借助于边际分析的方法, 来测量消费者欲望的满足程度,衡量物的效用从 而决定价值,从而推动着经济学的研究。后来, 除了“边际效用”以外,人们又发展出了边际成 本、边际收益、边际贡献、边际生产率等一系列 概念。因为人们发现,很多经济现象都可能用“ 边际规律”来解释,也就是用“微积分”的方法 来解释。
LOGO
新古典经济学形成之后,代替了古典经济 学成为当时经济理论的主流。新古典学派 主要包括奥地利学派、洛桑学派、剑桥学 派。认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理解经济现 象的一个根本基础,利用这一规律可以解 释买主面对一批不同价格时所采取的购买 行为、市场参与者对价格的反应、各种资 源在不同用途之间的最佳配置等各种经济 问题。
主要著作:《国民经济学原理》(1871 年)、《关于政治经济学方法的研究 》(1833年)、《德国国民经济学的 历史主义的谬误》(1884年)等。
卡尔·门格尔 (Carl Menger 1840-1921)
LOGO
门格尔的学术观点:
门格尔认为,价值起源于效用,而且是“最后 一单位财货的边际效用”。所以,价格是在竞争 条件下,买卖双方对财货主观评价相互平衡的结 果。价格的上限是买者的主观评价,下限是卖者 的主观评价。在双方竞争条件下,价格由“两对 边际对偶的主观评价决定”。
LOGO
一、边际革命
19世纪70年代初期,奥地利的门格尔、英国的 杰文斯和法国的瓦尔拉斯三位经济学家几乎 同时各自独立地提出了一种主观边际效用价 值理论和边际分析方法。他们的理论和方法 实现了经济学视野和分析方法的重大转换, 为后来的新古典经济学和现代经济学分析方 法开辟了道路。西方经济学说史上,把经济 理论和方法的大变动叫做“边际革命”。
LOGO
约翰·冯·杜能 (Johann von Thünen,1783-1850)
德国经济学家杜能他最早提出了劳动和资本的边 际生产力的理论。
“劳动最后生产力工资理论” “增雇工人的界限就在于,最后一名雇佣工人的
增产量能够弥补他所得的工资;反过来说,工 资等于最后一名雇佣工人的增产量” “资本最后生产力利息论” “全部资本在出借进提供的租金是由最后投入的 那部分资本的效益决定的,这利息学说的要义 之一。” ——杜能:《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
边际学派
由杰文斯、门格尔和瓦尔拉斯三位经济学家各 自独立地提出的边际效用价值理论和边际分 析方法所奠定的边际效用学派形成了各有侧 重的学派。
LOGO
(一)杰文斯和数理学派
威廉·斯坦利·杰文斯,1835生于
利物浦铁匠家庭,学化学和生物
学,曾在造币厂工作5年;后任
伦敦大学教授,英国皇家学会会
员;发明过一种逻辑机器;4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