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古典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挑战
新古典综合派

政策主张
两个方面的创 新
两个基本主张
两个方面的创新
在凯恩斯的“需求管理”理论和扩张性财政政策思想的基础上,新古典综合派进行了两个方面的创新。
一是主张采取“逆经济风向行事”的财政货币政策,以减少经济周期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20世纪50年代,汉森提出了以“反经济周期”为目的的“补偿性财政政策”(compensatory fiscalp olicy)和“补偿性货币政策”。“补偿性财政政策”不追求每一财政年度的收支平衡,只求在经济周期的整个期 间实现收支平衡。在经济萧条时,主张采用膨胀性财政政策,同时中央银行放宽信用,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 息率,可以变萧条为繁荣;在达到充分就业、出现通货膨胀时,实施相反的紧缩性财政政策,同时紧缩信用,减 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息率,以求得萧条与繁荣时期的相互补偿,防止经济危机的爆发。
2、新古典综合派是从实证经济学的手段和目标的统一角度考虑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结合的。该学派的重 要代表人物萨缪尔森认为,现代混合经济制度仍然面临着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如生活质量,贫穷与不平等,生 态与生长等问题。这些问题全都涉及到价值判断,超出了狭义经济分析的范围。但是萨缪尔森认为可以通过实证 经济学对其做出实证分析。萨缪尔森认为可以这样做的原因是,在经济学这样复杂的学科中,怎么能保证经济手 段不会造成恰恰与想达到的目标相反的结果呢?萨缪尔森是从实证经济学手段与目标的统一角度考虑这些原来属 于规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的。他扩展了实证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范围,表现了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在研究课题 上的交叉和结合的取向。这为我们进行经济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方法,可以通过各种方法的综合达到解决经济问 题的目的。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卢卡斯批判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卢卡斯批判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卢卡斯批判一、导论在当下的经济学领域,卢卡斯批判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以此为主题,对西方经济学相关名词进行解释,并深入探讨卢卡斯批判对经济学的重要影响。
二、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1. 卢卡斯批判卢卡斯批判是指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卢卡斯对于传统宏观经济学模型的批评和重新构建。
他认为,传统的宏观经济学在解释经济现象时忽视了人们对政策变化的反应,因此提出了新古典经济学的假设和模型。
这种理论被称为“卢卡斯批判”,对经济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新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学流派,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并认为经济主体是理性的。
这一理论形成了传统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然而在卢卡斯批判的影响下,经济学界开始重新审视和修正这一理论。
3. 传统宏观经济学模型传统宏观经济学模型以凯恩斯经济学为代表,强调政府干预和调控经济的重要性。
然而,在卢卡斯批判的影响下,人们开始思考这种模型是否过于简化了经济现实,以及忽视了市场参与者对政策变化的反应。
三、卢卡斯批判对经济学的影响卢卡斯批判对经济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重新思考理性预期卢卡斯指出,理性预期对经济现象的解释至关重要。
他认为,市场参与者会根据政策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传统宏观经济学模型需要重新考虑理性预期的假设,以更准确地描述经济现实。
2. 强调市场的有效性卢卡斯批判强调市场的有效性和参与者的理性,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传统宏观经济学对政府干预的重视。
这一观点对经济政策的制定和评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推动新古典经济学的发展卢卡斯批判的出现推动了新古典经济学的发展,使其从一个较为理论模糊的经济学流派转变为更加具体和完善的理论体系。
传统宏观经济学模型也因此得以修正和完善。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卢卡斯批判对经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重新塑造了经济学领域的研究方向和方法论。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1、中世纪经济学:以基督教的观点解释封建经济和少量商品交换问题。
2、重商主义:(亚当斯密《国富论》)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时期,国家支持商业资本,认为对外贸易是财富之源,主张少买多卖积累原始资本。
3、古典主义经济学:两次工业革命时期,认为生产是社会财富之源,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主张自由放任、反对国家干预,通过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支配经济生活。
4、凯恩斯主义:1929-1933年经济危机后,受罗斯福新政的影响,提出了有效需求决定就业量的理论,主张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反对自由放任、盲目生产,解决生产过剩问题。
一、古代经济学的萌芽古希腊在经济思想方面的主要贡献中,有色诺芬的《经济论》,柏拉图的社会分工论和亚里士多德关于商品交换与货币的学说。
古罗马的经济思想部分见于几位著名思想家如加图、瓦罗、珂鲁麦拉等人的著作中。
古罗马对经济思想的贡献,主要是罗马法中关于财产、契约和自然法则的思想。
一些学者出于奴隶主阶级利益的需要,对当时的一些经济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最早的经济学概念和思想,比如说,关于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看法、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的看法、关于货币的看法等等。
二、中世纪的经济学中世纪经济学的主要代表是被奉为“神学泰斗”的托马斯·阿奎纳。
在对基督教教义进行世俗解释时,阿奎纳在过去的经济思想和观念基础上,以基督教的观点解释了封建经济和少量商品交换中的问题。
尽管中世纪的经济思想在某些方面比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经济思想有所进步,但是,在某些方面,则进展不大,在个别的方面甚至还有退步。
三、重商主义15 世纪末,西欧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的瓦解时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和成长;地理大发现扩大了世界市场,给商业、航海业、工业以极大刺激;商业资本发挥着突出的作用,促进各国国内市场的统一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与商业资本加强的同时,西欧一些国家建立起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运用国家力量支持商业资本的发展。
新古典经济学

2、福利经济学
作为剑桥学派主要代表人物的庇古,除了以精确、 明晰的表述,忠实地传播马歇尔的学说外,还在 其基础上提出一整套福利经济学,被称为福利经 济学之父。 他从边际效用基数论出发,提出国民收入量愈大、 国民收入分配愈均等化,社会经济福利就愈大的 命题。他还区别“边际私人纯产值”和“边际社 会纯产值”两个概念,来说明怎样使生产资源在 各生产部门的配置达到最适度的一点,从而使国 民收入总量最大,社会经济福利最大,这使剑桥 学 派 带 有 浓 厚 的 改 良 主 义 色 彩 。
3、著名的剑桥货币理论
在货币理论方面,剑桥学派以提出货币数量 说的剑桥方程式著称。 1917年庇古首先把马歇尔在这方面的论点公 式化。 以后罗伯逊在1922年出版的《货币》一书中, J.M.凯恩斯(在30年代以前也是剑桥学派的 一个重要代表)在1923年出版的《货币改革 论》一书中,对剑桥方程式和马歇尔的货币 理论又有进一步的阐发。
1、发端:边际革命。 它以1871-1874年的“边际革命”为起点。这是指 1871年英国经济学家威廉•斯坦利 •杰文斯和奥地利经济 学家卡尔 •门格尔同时独立地分别出版了他们启动“边 际革命”的代表性著作。
现代西方经济学体系的产生——新古典 经济学
1874年,瑞士经济学家莱昂•瓦尔拉斯也独 立出版了从不同角度论述相同理论体系和 观点的重要著作。 从这三本著作开始,直至19世纪末英国经济 学家艾尔弗雷德•马歇尔的代表作《经济学 原理》,标志着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完 成。
3、进一步发展
直到20世纪30年代之前,新古典经济学一直是西 方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经济思想和学说,被认为 是比古典经济学更为合理、也更为精致的理论体 系。但是,新古典经济学在20世纪20-30年代的经 济大萧条当中,却显得一筹莫展、无能为力。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引言概述: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学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从古代的经济思想到现代经济学的建立,经济学家们通过不断的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逐渐形成为了现代经济学的体系。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即古代经济思想、经济学的启蒙时期、古典经济学以及现代经济学,详细阐述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一、古代经济思想1.1 早期经济思想的萌芽古代经济思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的初期。
在古代文明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开始思量和探索经济活动的规律。
例如,古代的商业城市如巴比伦和埃及在贸易和货币方面取得了重要的发展,这为经济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2 古代经济学家的贡献在古代,一些经济学家开始提出关于经济活动的理论和见解。
例如,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价值论和货币论,他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其稀缺性和实用性。
此外,古印度的考古学家卡乌提利亚亚纳也对经济活动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供求理论和货币理论。
1.3 古代经济思想的影响古代经济思想对后世的经济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的商业实践和经济思想为后来的经济学家提供了珍贵的经验和启示,为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经济学的启蒙时期2.1 经济学的启蒙思想经济学的启蒙时期是指18世纪欧洲经济学家开始对经济活动进行系统研究的时期。
他们强调个体的自由和市场的自由竞争,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市场经济的理论和原则。
2.2 重要经济学家的贡献在经济学的启蒙时期,一些重要的经济学家提出了具有重要影响的理论。
例如,亚当·斯密提出了劳动分工理论和自由市场理论,认为市场的自由竞争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此外,大卫·李嘉图提出了边际效用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对国际贸易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
2.3 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的建立经济学的启蒙时期奠定了现代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基础。
经济学家们通过对市场经济的研究,逐渐形成为了供求理论、边际效用理论、成本理论等重要理论,为后来的经济学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新制度经济学结课论文---新古典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比较

新古典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比较一、新古典经济学其不足及新制度经济学的修正新古典经济学部分地继承了斯密的古典政治经济学,但是新古典经济学的范式变窄了。
首先,研究对象范围变小了,新古典经济学将研究对象局限为经济领域。
另外,新古典经济学家们逐渐遗忘了斯密对社会分工的洞见。
新古典经济学范式可以概括为三个假设为前提的范式。
但这种完全理性只能存在于理论抽象之中,实际生活中,完全理性是不可能实现的。
因为这三种假设均存在着不现实性: (1)完全理性不现实一现实中总存在“有限理性”; (2)完全信息不存在一现实中往往“信息不对称”; (3)现实中很难做到利润最大化。
此外,新古典经济学也存在不足: (1) 忽视了制度,将企业看作是一只“黑箱”; (2)对经济学的分析停留在一定的时点上,将时间看作是不变的; (3) 交易成本为零。
而新制度经济学最大的创新,是对新古典理论前提的批判和修正。
新古典经济学以经济人这一基本假定为前提,认为经济人的活动,为经济运行及发展提供了长久动力,也构造起市场经济的坚实基础。
但是它没有对经济人展开具体的分析,只是将其作为一个无处不在的隐含的前提而存在。
也就是说:第一,制度经济学研究的不是抽象的经济人,而是现实中的具体的经济人;第二,经济人在理论体系中不能只是一个隐含的前提,而应该对其展开具体的分析。
在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中,人们开始研究面对的是“一个存在制度与正的交易费用的真实世界" ,而不是新古典经济学上的抽象世界。
二、新古典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的区别1、双方假设不同。
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假设有三个:理性人假设、信息完全假设、市场出清假设;它们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其意义不在于是否或在多大程度上符合实际,而在于体现了新古典经济学家对理想市场环境的总体条件设计。
第一,新古典经济学对理性人的假设是:(1)个体的行动决定是合乎理性的; (2)个体可以获得足够充分的有关周围环境的信息; (3)个体根据所获得的各方面信息进行计算和分析,从而按最有利于自身利益的目标选择决策方案,以获得最大利润或效用。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一、古代经济思想的萌芽在古代社会,人们对经济活动的规律和机制的认识已经开始萌芽。
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价值理论,并对市场价格形成和货币的作用进行了初步分析。
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和斯多夫斯基也对财富分配和政府干预经济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二、重商主义时期的经济思想16世纪至18世纪,欧洲出现了以重商主义为代表的经济思潮。
重商主义注重国家财富的积累和扩张,主张通过促进出口、限制进口来保持贸易顺差,并通过实行重税政策,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英国的托马斯·穆尔、法国的让-巴蒂斯特·柯尔伯和尚-巴蒂斯特·塔尔松等。
三、古典经济学的兴起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古典经济学成为主流经济思想。
亚当·斯密被誉为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他的著作《国富论》中提出了劳动价值论、自由放任主义和分工理论等重要观点。
斯密的学生大卫·李嘉图进一步发展了劳动价值论,并提出了马尔萨斯人口理论。
李嘉图的学说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兴起19世纪中叶,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开辟了西方经济思想史上的一个新时代。
他们批判了古典经济学中的剩余价值理论,并提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和不可避免的崩溃。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西方经济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并为后来的经济学家提供了许多思考的方向。
五、新古典经济学的崛起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新古典经济学逐渐兴起。
新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包括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和威廉·斯坦利·杰文斯等。
他们提出了边际效用理论和边际生产力理论,将经济学的研究重点从价值理论转向个体行为和市场机制。
六、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兴起在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中,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对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进行了颠覆性的挑战。
简述新古典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简述新古典主义的形成与发展1.引言1.1 概述新古典主义是一种经济学思想和理论体系,旨在研究并解释个体在经济活动中的行为以及市场机制的运作方式。
它形成于20世纪初,在整个世纪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新古典主义的发展对经济学和其他社会科学领域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古典主义的核心思想是个体理性行为和市场机制。
根据新古典主义的假设,个体在经济活动中会根据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做出决策。
个体的效用函数和对商品或服务的需求曲线反映了他们的偏好和资源限制。
新古典主义还涵盖了供给和需求的分析。
根据新古典主义的观点,供给是由生产者根据其成本和利润最大化的动机决定的,而需求则是由消费者的偏好和收入水平决定的。
通过供求分析,新古典主义试图解释市场价格的形成和商品数量的分配。
新古典主义的形成与发展与其他学术学科的进展密切相关。
它借鉴了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使用数学模型和经济计量方法来分析经济现象,并着力于建立可预测和可验证的理论。
新古典主义的方法论也受到物理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影响,试图将科学的思维方式应用于经济学的研究。
在本文中,我们将系统地介绍新古典主义的起源和理论基础,并探讨其在经济学领域的发展和对社会的影响。
通过全面了解新古典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现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以及其对我们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编写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来探讨新古典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具体结构如下:引言部分将概述新古典主义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并介绍本文的目的。
在概述中,将简要介绍新古典主义的定义以及其在经济学和相关领域中的重要性。
同时,将提供与新古典主义相关的背景信息,包括时代背景和相关理论流派。
本部分的目的是为读者提供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为接下来的正文做好铺垫。
正文部分将分为两个主要部分:新古典主义的起源和新古典主义的理论基础。
首先,将探讨新古典主义的起源,包括该学派的发展历程、主要创始人和对当时经济学思想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生于维也纳一个高级军官家庭,早年 在维也纳大学学习法律,毕业后到奥地 利政府机关供职达10年。曾去德国,在 历史学派的W.罗雪尔、B.希尔德布兰德 (1812~1878)、K.G.A.克尼斯 (1821~1898)等指导下研修经济学。 1884年到布拉格大学任教,1889年成为 该校经济学教授。1903年接替岳父C.门 格尔任维也纳大学经济学教授。1917年 后,任奥匈帝国上议院终身议员,并在 奥匈帝国最后两届内阁中任商务大臣。 维塞尔的主要著作有:《经济价值的起 源及主要规律》(1884)、《自然价值》 (1889)、《社会经济理论》(1914)、 《强权的法律》(1926)。
第一节 边际效用学派
• 一、概述 • 二、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说 • 三、数理学派的经济学说 • 四、克拉克的经济学说 • 五、边际效用学派的影响
• 一、概述 • 1、新古典经济学 • 2、边际效用学派 • 3、先驱者
• 1、新古典经济学 • 新古典时代的开始:边际主义的兴起 • 狭义的:以马歇尔和庇古为代表(剑桥学派) • 广义的:19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以边际分析方法
域运用的方法本身。
经济学一向注意的欲望分析
• 像此传统下的先辈们一样,门 格尔是一名古典自由主义者和 方法论个人主义者,他把经济
转到对满足欲望的分析上, 批判价值理论中的客观主义 理论。
学视为个人选择的科学。
门格尔——庞巴维克——米赛斯——哈耶克
• 这本着作篇幅不大,却足以同《国富论》、《纯粹经 济学要义》媲美。由于该书阐述了边际效用理论,故 而门格尔当之无愧地成为现代经济学开创者之一。
• 二、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说 • (一)奥地利学派的代表人物 • (二)奥地利学派的方法论 • (三)门格尔的边际效用论 • (四)庞巴维克的时差利息论
• (一)奥地利学派的 代表人物
• 门格尔 • (1840-1921) • 《国民经济学原理》 • 庞巴维克 • (1851-1914) • 维瑟 • (1851-1926)
是经济科学史上“边际主义革 也纳的风貌,近代经济学就
命”的中流砥柱之一。
是从这本书开始起家的,门
• 米塞斯曾说这本书“使自己成 格尔也因该书声名鹊起。
为经济学家”,当然他指的并 • 这部奠定奥地利学派基础的
不是仅仅门格尔的货币和价格 代表作,继承了德经济学
理论,还包括门格尔在这一领 的传统,重视心理分析,把
• 第一定律,即边际递效用减规律:“如果我们连续不断 地满足同一种享受,那么这同一享受的量就会不断地递 减,直到最终达到饱和。”
• 第二定律,即边际效用相等法则或效用最大化规律(法 则),它是由第一个规律派生的,是指在效用递减规律 的作用下,达到最大限度享乐的方式。他认为一个人如 果要从一定量财货中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就必须把它 在不同用途间进行分配,而分配的方式必须使得每一种 用途上的财货的边际效用相等。
• 当时,德国历史学派排斥理论,认为经济学不过是一 种数据的堆积,目的在于为国家服务。
• 1883年,他出版了第二部著作《关于社会科学、尤其 是政治经济学方法的探讨》,由这本书所引起的
• 奥地利学派与德国历史学派关于经济学方法的论战持 续到20世纪初而偃旗息鼓。
• 庞巴维克
• (1851-1914)
• 以杰文斯为代表的称为数理学派; • 以克拉克为代表的称为美国学派。
• 3、先驱者 • (1)巴尔本、伯努里、加里安尼等 • 17世纪英国经济学家尼古拉·巴尔本(1640-1698) • 瑞士数学家丹尼尔·伯努里(1700-1782) • 意大利经济学家费迪南多·加里安尼(1728-1787) • 意大利的彼得罗·维里、法国哲学家埃蒂耶·孔狄亚克也
和原则为特征的各种经济学说 • 奥国学派、数理学派、美国学派、马歇尔经济学
• 2、边际效用学派 • 是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几乎同时出现在奥地利、法
国和英国的一个流派。这个学派以欲望为出发点,以效 用为中心,以所谓边际分析主观评价价值和其他经济现 象。
• 在奥地利该学派称为奥地利学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有门 格尔、庞巴维克和维色;
• 卡尔·门格尔生于加利西亚 (时为奥地利领土,现属波 兰),是十九世纪七十年代 那场开启了新古典经济学序 幕的“边际革命”的三大发 起者之一,经济科学中的奥 地利学派当之无愧的开山鼻 祖。
“奥地利经济学派的院长”
Ludwig von Mises • 这部著作所精心安排的结构,
• 门格尔的《国民经济学原理》 使人联想起19世纪末古都维
• 戈森以功利主义为出发点,认为政治经济学的任务就是 发现享乐规律以及按这些规律行事的条件,帮助使人们 获得人生最大的享乐。实现享乐的必要条件是获得物品 和适当消费,所以理论经济学应阐明消费和生产的最合 理方法,以最大限度地增加效用量或享乐量。
• 戈森从消费领域着手,提出了享乐法则,并称之为无
须加以证明的公理。他的法则或规律被归结为两条:
• 庞巴维克是奥地利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新古典 理论的主要传播者,他对新古典经济理论取代古典经济 理论而占统治地位作出了许多贡献:他发展了资本与利 息理论,并解释了实际利率必须是正数的原因;他是首 次将时间因素与经济学分析相结合的经济学家之一,还 发展了由时间因素扮演关键角色的经济学。
Friedrich Frieherr von Wieser (July10,1851-July22, 1926) 奥地利经济学家、社会学家, 奥地利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论述了与加里安尼类似的思想。 • 杜尔哥(1727~1781)的主观价值理论。 • 萨伊(1767-1832)的客观效用价值理论。 • 西尼尔(1790-1864)的主观效用价值理论。
• (2)戈森—边际效用论的奠基者和直接先驱者
• 德国经济学家赫尔曼·海因里希·戈森(1810-1858) 《人类交换规律与人类行为准则的发展》(1854年)书 中提出了他的主观效用价值论、劳动理论、交换均衡论 等。他对经济学说史影响最大的是建立了效用价值论基 础之上的戈森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