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大语文2008

合集下载

2008年高考语文试题解析汇编之社科、自然科学类文章

2008年高考语文试题解析汇编之社科、自然科学类文章

2008年高考语文试题解析汇编(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七、(辽宁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书院教育,是宋元明时期最具特色的教育组织动工。

“书院”一词,最早出现于唐代。

不过,那时的书院主要还只是编书、藏书以及读书的场所。

作为具有一定规模的教育场所的书院,是到宋代才出现的。

当时,刚刚经历五代十国战乱,文化教育亟待振兴,一些思想家也需要自己的宣传阵地,以私人讲学为核心的书院教育,就顺应这种时代需要而出现了。

宋代书院教育,以其官私结合的教育体制以及完善的教育组织形式,呈现出与古代私学大不相同的面貌。

不仅如此,书院教育与宋代官学之间也有较大区别。

虽然书院也选用儒家经典作为教材,但它更侧重于引导生徒修养品性、增长才识,而不是为了适应科举。

不过,书院的教学内容又都不出北宋官学以及科举所要求的范围,也正因为如此,书院能够得到宋代官府的鼓励,并获得长足的发展。

书院教育直接了宋代学术的发展,成为宋代理学发展的摇篮。

一方面,书院中掌教的“山长”,一般都会把自己的思想定为书院的教育宗旨,以此来聚集生徒,开展讲学活动。

书院生徒在聆听山长集中讲学、向山长请教以外,还有充分的时间组织自学和学术讨论,这种浓厚的探讨学问的风气为思想和学术的发展留同了很大余地。

另一方面,书院中的讲学内容既包括掌教者个人的学术思想,也包括正统的儒家经学思想,还包括一些后来逐渐为官方所接受的民间思想。

书院因此而成为各种思想和学术交流的场所,书院之间更以学术论辩、讲学交流等形式,促成不同思想和学术的深入研讨和互相影响,从而为宋代理学的成熟准备了条件。

此外,南宋时期一些理学家开始掌教各大书院,推动了书院教育与学术研究结合的进程,也促进了理学的传播与深入发展。

著名的理学家陆九渊曾经受邀前往白鹿洞书院讲学,他讲授《论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一章,听讲的人都很感动,甚至于有听讲者为之落泪。

书院交流的盛况以及书院教育推行理学思想所形成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华科历年中国语文考题卷及答案

华科历年中国语文考题卷及答案

华中科技大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一、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7题14分,多选、少选、错选一律不得分)1、古文运动中唐朝代表人物是(BD )。

A、李白B、韩愈C、元稹D、柳宗元2、明清时期的时文是( CD )。

A、小品文B、抒情散文C、八股文D、游记散文3、一个绿衣的邮夫,低着头儿走路;——也有时看看路旁。

他的面貌很平常,大半安于他的生活,不带着一点悲伤。

对上述诗句的描述是正确的有(ACD )A、作者冯至B、作者刘半农C、题目是《绿衣人》D、这首诗的最后一句是“这个人可怕的时候到了!”。

4、20世纪80年代,散文创作逐渐回到个人体验,表现日常事态和心绪,代表作家有(BD)A、夏衍B、黑孩C、邹韬奋D、周佩红5、对“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句读合理的分别是:(ABCD )A、浮云长长,长长长长。

长长长消。

44 4B、浮云长,长长长。

长长,长长长消。

33 24C、浮云长长长长。

长长长,长长消。

6 33D、浮云长长长长。

长长,长长长消。

6 246、下列句子有歧义的是:(ABCD )A、三个报社的记者来这里采访。

B、这个人头发长得有些怪。

C、休息了一会儿,他想起来了。

D、他走了一天。

7、词语“酱紫”指称的是一种颜色,但在网络语言中,所表达的意思却是“这样子”。

比较合理的解释是:(ABC )A、语音弱化B、语音脱落C、谐音D、比较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8、中国古代诗歌因为诗经和楚辞,形成“诗骚传统”,分别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精神。

9、魏晋六朝的小说一般分为志人小说和( 志怪小说)。

10、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经历了宋代的南戏、元代的(杂剧)、明清的(昆剧)及京戏。

11、现代文学中率先兴起的散文作品是议论时政的杂感短文,统称(杂文),代表作家有(鲁迅)、(周作人)、()、()。

12、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和他们的代表作有食指的《四点零八分的北京》、(舒婷)的《致橡树》、(北岛)的《回答》等。

2008年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08年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全国Ⅱ)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9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帖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悬想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迸.发(bèng)不掘不挠.(ráo)怆.然(chuàng)婀.娜多姿(ē)。

B.跻.身(jī)岿.然不动(kuī)女娲.(wō)谆.谆教导(zhūn)C.恫吓.(xià)病入膏肓.(huāng)浣.衣(huàn)神情尴尬.(gà)D.粗糙.(cāo)徘徊.观望(huái)糟粕.(pò)锲.而不舍(qiè)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新来的王老师为人不苟言笑,同事们一般都产跟他嘻嘻哈俣,只有谭校长有时还会跟他开点无伤大雅....的玩笑。

B.近几年,来中国演出的外国艺术团络绎不绝....,不过人们对俄罗斯芭蕾舞团的《天鹅湖》还是情有独钟,屡看不厌。

C.美国博物馆的收费可谓各尽所能....:有的一部分收费,有的分时段收费,还有的是否交费、交费多少由参观者自行决定。

D.中、日、韩三国参加这次围棋比赛的运动员,水平都在伯仲之间....,谁能胜出,就要看谁具有更好的竞技状态和心理素质了。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金乌炭雕工艺精湛,采用纯天然颜料着色,具有高雅、时尚、个性的艺术享受,还能吸附有毒有害气体,是一种环保艺术品。

华中科技大学学第一学期《中国语文水平达标测试》考试试题A

华中科技大学学第一学期《中国语文水平达标测试》考试试题A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语文水平达标测试》考试试题华中科技大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中国语文》试卷(A)(闭卷)(说明: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无效,且答题纸与试题纸分开交)学号姓名院系班级得分一、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7题14分,多选、少选、错选一律不得分)1、中国古代散文最远可追溯到()。

A、结绳记事B、甲骨卜辞C、岩画D、铜器铭文2、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内涵包括()。

A、功业意识B、慷慨文风C、生命意识D、悲凉文风3、“五四”时期出现了散文创作的盛况,其时产生了()等散文名家。

A、郁达夫B、邹韬奋C、周作人D、张承志4、()属于90年代“文化散文”。

A、林语堂的《纽约钓鱼》B、余秋雨的《文明的碎片》C、史铁生的《我与地坛》D、范长江的《塞上行》5、语言发展的一般规律包括()。

A、渐变性B、不平衡性C、社会制约性D、任意性6、中古汉语的声调包括()。

A、平声B、上声C、去声D、入声7、“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毛泽东《卜算子·咏梅》)句中使用的修辞格是()。

A、比喻B、对偶C、拟人D、夸张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诗骚传统是指()和()形成的传统。

2、唐代“古文运动”是针对六朝以来盛行的()而提倡散文的“散文化”。

3、八股文分为破题、承题、()、()、中比、后比、收结。

4、元明清的戏剧主要是杂剧和()两种体制。

5、现代文学中率先兴起的散文作品,是议论时政的杂感短论,统称()。

周作人最早从西方引进()的概念,提倡“记述的”、“艺术的”叙事抒情散文,强调(),提倡“言志”的小品文。

6、1930年代,文坛上风行过幽默小品与闲适散文,推动这一风气的是后来被称为“幽默大师”的(),他创办了()等刊物,大力提倡幽默。

7、《有关大雁塔》是()的诗歌作品。

8、根据语言的历史来源或者按照语言的亲属关系对语言所作的分类,就是语言的()分类。

大学语文教材分类简介

大学语文教材分类简介

大学语文教材分类简介本站按:以下是本站收集的一百多种大学语文教材的简单信息,虽然只占教材总数(1400余种)十分之一,但按市面上流行的数目算,当占一半是没有问题的(其余大多为各校自销)。

本站对这一百多种教材作了分类,首先是一分为二,一类为通用型大学语文教材,也就是适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除外”的其他一切专业的教材。

这一类教材按其编写体例,又可分为十小类,如下,无须赘言。

另一大类为专用型教材,即在教材中(通常在封面上)注明为某某专业(或专项)使用的教材。

大致又分为四小类。

如下,亦不赘言。

按说专用型教材应该考虑到专业特点(不是要编成专业教材,而是应该是适用特定专业的公共课教材),事实上有没有做到,大家自己看吧。

第一部分:通用型大学语文教材 287种1.人文主题 29种大学语文(高教司组编,书待查)-徐中玉(人文主题)1996-6大学语文(增订本)-徐中玉(人文主题)2001-6外研版新编《大学语文》教材(丁帆等主编)(人文主题)2005-5徐中玉《大学语文》第八版(人文主题)2005-6《大学新语文》(夏中义)(人文主题)2005-6大学语文(尉天骄)(人文主题+语言文字、文艺理论)2005-6《大学语文新编》(乔刚)(人文主题)2005-8《大学语文教程》(马智强)(人文主题)2005-10联编《大学语文》(海口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人文主题)2005-11《大学语文》沈琳主编(人文主题)2006-8大学语文(罗玉峰)(人文主题)2006-9《大学语文》(黎爱斌)(人文主题)2006-9《大学语文教程》(都大明)(人文主题)2007-2徐中玉《大学语文》第九版(人文主题)2007-7新编大学语文(马秀萍)(人文主题)2007-8语文(朱晓辉)(人文主题+口语、应用写作)2008-4《新编大学语文》(黄高才)2008-5大学语文(孟颖朱志德杨宝霖)(人文主题与文体交叉)2008-8大学语文(张健)2008-10大学语文(董小玉)2008-11大学语文(姜山秀李桂延)(人文主题+应用写作)2008-12大学语文(郑洁)(人文主题)2009-7大学语文(唐世贵)(人文主题)2009-7人文大学语文新编(曾卿秀)(人文主题)2009-8大学语文(傅书华秦朝晖杜改俊) 2010-2 人文主题《大学语文》(宋园园) 2010.3 人文、文化大学语文(莫道才)(人文主题)2010-3大学语文(莫道才)汤梅人文主题附:台湾大一国文校本教材编选(人文主题)2.文学史35种第一种“大一国文”教材:林传甲《中国文学史》文章,文学史南大版《大学语文》(王步高)(文学史)《大学语文·普及本》(王步高)(文学史)大学语文(徐中玉钱谷融)(文学史)大学语文中国科大上海科大83年版(文学史)中国语文(黄震云)(文学史)彭光芒《大学国文》(文学史)中国语文教程(曾凡解)(文学史)大学语文(宋尔康)(文学史)新编大学语文教程(陈果安)(文学史)大学语文(詹福瑞)(文学史)大学语文新编教程(文学卷修订本)(毛信德)(文学史)大学语文(张旭泉)(文学史)大学语文(高尚贤)(文学史)大学语文(陆建华)(文学史)大学语文(孔凡飞)(文学史)《新编大学语文》(汕头大学出版社)(文学史)《大学语文读本》(张天来)(文学史)《大学文学》(叶晗)(文学史)《大学语文》(叶樱芳)(文学史)《大学语文》(吴跃平)(文学史)《大学语文》(李珞珈)(文学史)《大学语文·经典读本》(张梦新)(文学史)《大学语文教程》(徐美恒)(文学史)《大学语文阅读文选》(王步高)(文学史)《大学语文导读》(徐绍建)(文学史)《大学语文新读本》(马原)(文学史)新编大学语文(王其全,顾金孚)大学语文新编(张鹏振,邹志生,张祥平)新大学语文(唐帼丽)大学语文(阙建华)(文学史)大学语文(陈传万)文学史大学语文(阙建华)文学史大学语文(人文社科版)谭帆文学史大学语文读本(陈白夜) 06.8 文学史3.文化专题 6种高等语文——大学语文新型通用教材(温儒敏)(文化专题)高等语文(曾庆元)(文化专题)《大学人文语文》(周金声)(文化专题)大学语文(竺建新)大学语文(张铭远,傅爱兰)(文化+汉语)基本国文(顾名)大一国文 1936 文化4.文选类 41种基本国文(大夏大学)大一国文 1948 文选国文选读(人大预科一年制用)1953文选新编大一国文,50版(章靳以)(文选)大学语文1981年版(徐中玉)(文选)通用大学语文(朱东润)85-8 文选类高教版《大学语文》(陈洪主编)(美文)大学语文(徐中玉)文选,83年大学语文第三版(徐中玉)(文选)大学语文(徐中玉齐森华)96年版(文选)大学文学(钱理群等)(文选)“京派”《大一国文》教材(文选类)大学语文(何崇文)(文选)大学语文(尹建章)(文选)大学语文(江少川)(文选)大学语文(吴满珍)(文选)大学语文(潘水根)(文选)大学语文(侯洪澜)(文选·文论)《大学语文》(周萍)(文选)《大学语文》(张梦新)(文选)《大学语文》(杨四平)(文选)《大学语文》(席嘉)(文选)《新编大学语文》(江少川)(文选)《大学语文·修订版》(徐绍建)(文选)《大学语文》(徐绍建)(文选)大学语文(方明光)(文选)《大学语文教程》(夏京春)(文选)《大学语文》(杨建波)(文选)中国语文(王本朝)文学英语和翻译专业的“大学语文”文学新编大一国文(章靳以)文选大学语文1981年版(徐中玉)文选中国语文(温儒敏)文选中国语文(周先慎)大学语文(邢福义)大学语文(郑瑞侠,司马晓雯)大学语文(方琦)大学语文(理工版)陈洪、陶型传大学语文实用教程(齐森华、方智范)大学语文(秦学斌)大学语文补充教材(徐中玉、钱谷融) 1982.5 文选通用大学语文(朱东润)85-8 文选5.文体类 33种民国部编大一国文教材 1943,8 (经史子集)大学国文(沈启无)大一国文文体与题材大学语文读本(中山大学版)85-8 诗词散文戏剧小说大学语文(周振甫)(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大学语文(吴宝玲等主编)(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大学语文》杨林主编(诗歌散文小说)大学语文(增订本)(薛锡振)(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大学语文新编(朱婵清)(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大学语文(龙厚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大学语文(李幼奇)(诗歌散文小说议论文)大学语文(刘莉)(诗歌散文小说议论文)简明大学语文(华中科技大学)(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大学语文教程》(肖绪才)(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精品课程教材《大学语文》(上海财经大学)(诗歌散文小说)《新大学语文》(方铭)(散文诗歌小说)《大学语文》(黄木生)(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大学语文》(陈重业)(议论记叙诗歌小说)《大学语文》(吴汉德)(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大学语文(郭水朝,曹清林)(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写作)新编大学语文(朱家珏闫苹)(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大学语文(孙昕光)(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大学语文读写(韩烈文)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大学语文读本(中山大学版)85-8 诗歌散文戏剧小说大学应用语文(潘艳丽、赵君秋)(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应用写作)大学语文(陈学忠,王波平,胡越)(诗歌散文小说影视+文化)台湾版“大学语文”:中国语文能力课程讲义(抒情论说记叙应用)《新编大学语文》(吴廷玉)(抒情状物叙事论理说明应用)大学国文(李晓刚,马玉琛)(议论记叙诗词小说)大学语文与写作(倪新生)(记叙议论说明+文学+应用写作)大学语文83年自学版(徐中玉)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韵文大学语文1988年自考教材(徐中玉钱谷融)论说文记叙文诗词小说大学语文(何二元)实用文艺术文/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大学语文读本(中山大学版)85-8 诗歌散文戏剧小说大学语文新编(周世伟) 2008年9月诗歌散文小说戏剧6.写作 / 应用写作 26种徐中玉《应用文写作》现代经济文书写作(杨文丰)实用经济文书写作(杨文丰)大学语文(黄伟林)(词语、描写、叙述、抒情等)写作学教程(段轩如)应用语文(石爱民) 2007-4 文学+应用文应用文写作教程(宋园园) 09-8大学语文新编教程(写作卷修订本)(毛信德)《基础写作教程》(尉天骄)大学语文(实用写作卷)(杨大方)大学实用文体阅读与写作(盛明华)大学应用语文(周金声)《大学应用语文教程》(叶晗)《大学写作》(叶晗)大学应用写作(吴仁援)实用语文(苏立康)大学应用语文(潘艳丽、赵君秋)实用语文(周治南)写作学教程(段轩如)大学实用语文(杜菁锋)《大学语文与写作》(彭祝斌)大学语文与写作(倪新生)大学语文(徐尔贤)86-12宋园园《应用写作 2010.3《风格的要素》——美国的大学语文(写作类)附:校园应用写作讲义(何二元)7.母语主题 /文章 /语言15种大一国文教材:学文示例(郭绍虞)(文章)复旦大学《大学语文实验教程》(张新颖)(母语主题)语文素养高级读本(李瑞山)(母语主题)宋园园主编《应用写作》《大学语文》教材 2010.3 母语+文学人民出版社《大学语文》(何二元) 2011.8 母语大学语文实用教程(齐森华)(文章学)高教版陈洪主编《大学语文》(好文章)大学语文(李达轩)(美文)大学语文(魏裕铭)(美文) 注:这两种美文教材选文完整相同,是否信息有误?大学语文(王尚文)大学汉语(贺阳)新视野大学语文(曹顺庆)(语言语法、鉴赏写作)大学语文(黄伟林)(语词、叙述、描写等)新编大学语文(罗玉成) 2007.7 汉语、文学、应用文大学生语文课本(蔡翔)上海 2010.3 汉语8.综合类 14种中国语文(何锡章)(高教司组编:语言、文学、文体、文选)《大学语文新编》(魏饴)(阅读、表达)大学语文(罗燕)(文体+演讲、应用文)大学语文(钟建伟)(应用写作+文学欣赏)大学语文(陈淑梅)(语言、应用写作、文学鉴赏)《大学语文》(林刚)(史论、作品、鉴赏、技能)《大学语文·素质教育版》(景圣琪)(现代汉语、逻辑、中国文学、应用写作)《大学语文与写作》(彭祝斌)(文选+应用写作)《大学语文教程》(王显槐)(现代汉语、应用写作、文学鉴赏)《大学语文》(谢卫平)(文学史+应用写作+口才)新编大学语文(罗玉成) 07.7 (综合:语文常识,文学,应用文)大学语文读写(韩烈文)文体(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应用文大学语文(霍义平)艺术类+应用文《大学语文》杨德忠单篇鉴赏、比较鉴赏、新媒介作品鉴赏9.其它3种《比较大学语文》(张介明)(比较文学)大学语文教材两种(卿小平) 2011.4 读经民国部编大一国文教材 1943.8 经史子集.。

2008普通高校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2008普通高校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12分,每⼩题3分)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组是A. 界时针砭嘻笑怒骂婷婷⽟⽴B. 延申渡假作出贡献⾰命胜地C. 好象⽔份征⽂启⽰坚忍不拔D. 诋毁畸形悬念迭起浮想联翩2.填在下⾯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组是(1)通过⼏天的教学,学⽣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出来,他们进步⾮常快:作品构图饱满,墨⾊变化⾃然丰富,⼈物形象⽣动夸张,充满了对⽣活的热爱和理解,也充分体现了他们这个年龄段对⽔墨的认知能⼒和表现能⼒。

(2)据深圳华⼤基因研究院有关负责⼈介绍,新⼀代DNA测序仪,速度提⾼了上百倍,成本⼤⼤下降,使得测定⼀个⼈基因组的费⽤由当初的30亿美元可以下降⾄⼏⼗万美元,并有望在数年内降⾄千余美元的⽔平。

(3)新华北京10⽉11⽇电(记者常璐)中⽇第⼗轮东海问题磋商11⽇在北京举⾏,双⽅将就共同开发的对象海域等进⾏商讨。

A.⼤⽓问世议题B.⼤⽓⾯世议题C.⼤器⾯世问题D.⼤器问世问题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不恰当的⼀句是A. 在⼀个⼏乎⼈⼈拥有博客的时代,⼈们不再习惯于等待漫长的评论审阅过程,⽽倾向于将对新闻和时事的评点随时发表在博客上,迟到的评论就意味着拾⼈⽛慧。

B.“如果不加紧治理,南⽔北调这⼀造福⼯程,可能会成为纵贯南北的污⽔,成为贻笑⼤⽅的劣质⼯程,⽆法向全国⼈民和后代交代。

”部分全国⼈⼤常委会组成⼈员不久前在审议国务院有关报告时发出这样的呼吁。

C. 乐观者⽆⽐⾃信,困惑者愈发迷茫,悲观者不敢妄动,这三种截然不同的社会⼼态相互排斥、纠缠、融合,⼀时间让⼈莫衷⼀是,这正是任何沸腾时代的社会⼼理特征。

D. 家长必须按照孩⼦的实际情况,帮助孩⼦选择好起跑线,⽽不是我⾏我素,硬要选择跟刘翔在⼀个起跑线上起跑;若是那样,必败⽆疑,只会丧失孩⼦的信⼼。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句是A. 我市以优异成绩顺利通过“全国科技进步”考核验收,被授予“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

2008届高三四校联考语文试卷联考及答案

2008届高三四校联考语文试卷联考及答案

2008届四校第一次联考期中考试语文科试卷(2007.11)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总分150分第I卷(选择题共21分)一、(6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在传统哲学思想中,儒家与道家所提倡的天道与人道的合一都是一种单向度的合一。

儒家关注的焦点是社会人伦道德问题,重视研究人与社会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从整体上说忽视人与自然的关系。

道家关注的焦点是自然的法则,重视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道家主要把人作为一种自然的存在,并从否定现实社会文化道德的角度来否定人作为社会存在的属性。

实际上,人的存在具有多质性。

最基本地说,人既是自然的存在又是社会的存在,同时又是一种自由的存在。

在对待社会的关系上,人既有认同的需要,也有独立个性张扬以及独立价值判断的需要;在对自然的关系上,人既有与自然相融而和睦相处的需要,又有改造自然的需要。

这些方面都是对立统一的。

所以,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双向度的或多向度的而不应是单向度的。

人作为自由的存在,其自主性的选择和活动是最本质的东西。

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通过自身的选择和活动去创造合乎目的的生活。

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任何既定的文化和文明的成果,都只是人的创造物,是人本质的表现。

乃至于自然万物都深深地印上了人类选择与活动的印迹。

所以,儒家用道德性来否定人的自然本性,道家用自然本性来否定人的社会属性,都是对于人的丰富本质和自由本性的片面化乃至否定。

因而,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既要扬弃儒家的模式,又要扬弃道家的模式。

在重视人与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统一的同时,以尊重和发挥人的自由本性为出发点,重新定位现代教育的价值。

一是要确立人的主体地位。

把人作为适应性、选择性与创造性的统一体,立足于建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双向度的关系。

二是建构认同和帮助个体自主选择的教育环境。

承认受教育者选择的能力和权利,重视个体自觉的道德实践与价值判断,把外在个体的社会伦理规范定位在指导性功能上,通过受教育者自主的选择和教育者的指导性影响来实现社会规范向个人规范的转化。

2008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湖北卷)

2008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湖北卷)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语文本试卷第一、二、三大题为选择题,第四、五、六、七大题为非选择题。

全卷共8页。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卓.著(zhuō) 质.量(zhì) 褒.义词(bāo) 因噎.废食(yē)B.比较.(jiào)恫吓.(hè)着.重号(zhuó) 熠.熠生辉(yì)C.处.理(chù) 恪.守(kè) 嘹.望哨(liǎo) 刚愎.自用(bì)D.供.应(gōng) 参与.(yú) 骨.子里(gǔ) 装聋.作哑(lóng)2.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鸿鹄之志如愿以偿以偏概全归纳演译B.冥思苦想自行其事风姿潇洒烟波浩荡C.气喘吁吁相辅相成匪夷所思安分守己D.盅惑人心一愁莫展鼎力相助面容安详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听到这个噩耗,老人家瘫坐在地上号啕痛哭,双手也情不自禁....地颤抖起来B.王宝强在电影《天下无贼》中成功地扮演了胸无城府、.....朴实憨厚的傻根这一角色。

C.双塔镇医生王东东为了敛财,公然宣称..注射他的免疫球蛋白即可预防EV71疫病。

D.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互相体谅,绝不能因一点小事就耿耿于怀....。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第二航站楼交付使用后,设备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旅富过安检通道的时间,将从目前的10分钟缩短至1分钟,缩短了10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中科技大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中国语文》试卷(A)(闭卷)(说明: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无效,且答题纸与试题纸分开交)学号姓名院系班级得分一、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7题14分,多选、少选、错选一律不得分)1、中国古代散文最远可追溯到(B )。

A、结绳记事B、甲骨卜辞C、岩画D、铜器铭文2、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内涵包括()。

A、功业意识B、慷慨文风C、生命意识D、悲凉文风3、“五四”时期出现了散文创作的盛况,其时产生了(A )等散文名家。

A、郁达夫B、邹韬奋C、周作人D、张承志4、(B )属于90年代“文化散文”。

A、林语堂的《纽约钓鱼》B、余秋雨的《文明的碎片》C、史铁生的《我与地坛》D、范长江的《塞上行》5、语言发展的一般规律包括(ABC )。

A、渐变性B、不平衡性C、社会制约性D、任意性6、中古汉语的声调包括(ABCD )。

A、平声B、上声C、去声D、入声7、“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毛泽东《卜算子·咏梅》)句中使用的修辞格是()。

A、比喻B、对偶C、拟人D、夸张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诗骚传统是指(诗经)和(离骚)形成的传统。

2、唐代“古文运动”是针对六朝以来盛行的(骈文)而提倡散文的“散文化”。

3、八股文分为破题、承题、()、()、中比、后比、收结。

4、元明清的戏剧主要是杂剧和(南戏)两种体制。

5、现代文学中率先兴起的散文作品,是议论时政的杂感短论,统称()。

周作人最早从西方引进()的概念,提倡“记述的”、“艺术的”叙事抒情散文,强调(),提倡“言志”的小品文。

6、1930年代,文坛上风行过幽默小品与闲适散文,推动这一风气的是后来被称为“幽默大师”的(),他创办了()等刊物,大力提倡幽默。

7、《有关大雁塔》是()的诗歌作品。

8、根据语言的历史来源或者按照语言的亲属关系对语言所作的分类,就是语言的()分类。

9、在汉语史上先后出现过(反切)、(四声)、注音字母等标音方法。

10、()是迄今所见的相当成熟的最早的汉字。

11、六书中,()的出现,标志着造字方法完全成熟。

12、在北方戏曲中,韵又叫(),押韵叫()。

13、依照词谱所规定的字数、平仄以及其他格式来写词,叫做()。

三、修改下列病句:(每题3分,共6分)1、在前面所讨论的问题中,受力分析和平衡计算时,都把物体的接触面看成是绝对光滑的,即忽略物体间的摩擦。

(《工程力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年,P35)2、(2)存储器。

它用以存放CNC装置的数据、参数和程序。

它包括存放系统控制软件的只读存储器EPROM和存放中间运算结果的随机读写存储器RAM和存放零件加工程序信息的磁泡存储器或带后备电池的CMOSRAM。

(《数控加工与编程》,华中科大出版社,2004,P7)四、阅读欣赏、理解题(第1题为必答题,为12分;第2、3、4、5、6题中选做两题,每题14分;共40分)1、阅读韩愈《毛颖传》,并回答文后问题。

(12分)(必答题)毛颖传(唐)韩愈毛颖者,中山人也。

其先明眎(眎,视。

明眎,兔子的别名),佐禹治东方(东方为卯位)土,养万物有功,因封于卯地,死为十二神。

尝曰:“吾子孙神明之后,不可与物同,当吐而生(古代传说:兔子的生产方式)。

”已而果然。

明眎八世孙(nōu),世传当殷时居中山,得神仙之术,能匿光使物,窃姮娥,骑蟾蜍入月,其后代遂隐不仕云。

居东郭者曰㕙(cūn),狡而善走,与韩卢(古代韩国的名犬)争能,卢不及。

卢怒,与宋鹊(古代宋国的名犬)谋而杀之,醢其家。

秦始皇时,蒙将军恬(蒙恬,人名,传说发明毛笔的人。

)南伐楚,次中山,将大猎以惧楚,召左右庶长与军尉,以连山筮之(连山,三《易》之一,古代占卜用《易》。

),得天与人文之兆。

筮者贺曰:“今日之获,不角不牙,衣褐之徒,缺口而长颈,八窍(八窍,五官共七窍,古人认为兔子有八窍。

)而趺居,独取其髦,简牍是资,天下其同书,秦其遂兼诸侯乎?”遂猎,围毛氏之族,拔其豪,载颖而归,献俘于章台宫,聚其族而加束缚焉。

秦皇帝使恬赐之汤沐,而封诸管城,号曰:管城子。

日见亲宠任事。

颖为人强记而便敏,自结绳之代以及秦事,无不纂录;阴阳、卜筮、占相、医方、族氏、山经、地志、字书、图画、九流百家天下之书,及至浮图、老子、外国之说,皆所详悉;又通于当代之务,官府薄书,市井货钱注记,惟上所使。

自秦皇帝及太子扶苏、胡亥、丞相斯、中车府令高,下及国人,无不爱重。

又善随人意,正直邪曲巧拙,一随其人。

虽见废弃,终默不泄。

惟不喜武士,然见请亦时往。

累拜中书令,与上益狎,上尝呼为中书君。

上亲决事,以衡石自程,虽宫人不得立左右,独颖与执烛者常侍,上休方罢。

颖与绛人陈玄、弘农陶泓及会稽褚先生友善,相推致,其出处必偕。

上召颖,三人者不待诏,辄俱往,上未尝怪焉。

后因进见,上将有任使,拂拭之,因免冠谢。

上见其发秃,又所摹画不能称意。

上嘻笑曰:“中书君老而秃,不任吾用。

吾尝谓君中书,君今不中书邪?”对曰:“臣所谓尽心者。

”因不复召,归封邑,终于管城。

其子孙甚多,散处中国夷狄,皆冒管城,惟居中山者能继父祖业。

太史公曰:“毛氏有两族,其一姬姓,文王之子,封于毛,所谓鲁、卫、毛、聃者也。

战国时有毛公、毛遂。

独中山之族,不知其本所出,子孙最为蕃昌。

《春秋》之成,见绝于孔子,而非其罪。

及蒙将军拔中山之豪,始皇封诸管城,世遂有名,而姬姓之毛无闻。

颖始以俘见,卒见任使。

秦之灭诸侯,颖与有功,赏不酬劳,以老见疏,秦真少恩哉!”请根据上文回答如下三个问题:①请判断《毛颖传》是否是古文,并说明理由。

(5分)②请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3分)③请指出韩愈在《毛颖传》一文中贯通全文的写作方法,并举出二、三篇全篇使用了相同手法的作品。

(4分)2、阅读袁宏道《叙陈正甫会心集》,回答文后问题。

(14分)叙陈正甫会心集(明)袁宏道世人所难得者唯趣。

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一语,唯会心者知之。

今之人,慕趣之名,求趣之似,于是有辨说书画,涉猎古董,以为清;寄意玄虚,脱迹尘纷,以为远。

又其下,则有如苏州之烧香煮茶者。

此等皆趣之皮毛,何关神情!夫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学问者浅。

当其为童子也,不知有趣,然无往而非趣也。

面无端容,目无定睛;口喃喃而欲语,足跳跃而不定;人生之至乐,真无逾于此时者。

孟子所谓不失赤子,老子所谓能婴儿,盖指此也,趣之正等正觉最上乘也。

山林之人,无拘无缚,得自在度日,故虽不求趣而趣近之。

愚不肖之近趣也,以无品也。

品愈卑,故所求愈下。

或为酒肉,或然声伎,率心而行,无所忌惮。

自以为绝望于世,故举世非笑之不顾也,此又一趣也。

迨夫年渐长,官渐高,品渐大,有身如梏,有心如棘,毛孔骨节,俱为闻见知识所缚,入理愈深,然其去趣愈远矣。

余友陈正甫,深于趣者也,故所述《会心集》若干人,趣居其多。

不然,虽介若伯夷,高若严光,不录也。

噫!孰谓有品如君,官如君,年之壮如君,而能知趣如此者哉!余一夕坐陶太史楼,随意抽架上书,得《阙编》诗一帙,恶楮毛书,烟煤败黑,微有字形。

稍就灯间读之,读未数首,不觉惊跃,急呼周望(陶望龄,字周望,号石篑,会稽人。

):“《阙编》何人作者?今耶?古耶?”周望曰:“此余乡徐文长先生(徐渭【1521~1593】,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别号青藤、天池、田水月等,明山阴人。

)书也。

”两人跃起,灯影下读复叫,叫复读,童仆睡者皆惊起。

盖不佞生三十年,而始知海内有文长先生。

噫,是何相识之晚也?因以所闻于越人者,略为次第,为《徐文长传》。

请根据上文回答如下三个问题:①请判断袁宏道在文中所阐扬的“趣”的内涵。

(5分)②袁宏道为什么说“趣”难得?(4分)③请结合中晚明历史背景,分析袁宏道“趣”的文化意义。

(5分)3、阅读张籍《征妇怨》一诗,并回答问题。

(14分)征妇怨(唐)张籍九月匈奴杀边将,汉军全没辽水上。

万里无人收白骨,家家城下招魂葬。

妇人依倚子与夫,同居贫贱心亦舒。

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烛。

作者简介:张籍(约766—830),字文昌,祖籍吴郡(今江苏苏州),贞元中进士及第,元和初官太常寺太祝,后转国子监助教,迁秘书郎,长庆初为国子博士,又任水部员外郎,转主客郎中。

请回答如下三个问题:①请根据张籍的生活时代分析本诗所讽刺社会现状。

(3分)②请根据中国传统文化与本诗其他诗句,分析“妾身虽存如昼烛”的写作方法及其内涵(5分)③请分析本诗与新乐府运动的关系。

(6分)4、请欣赏唐李益的《宫怨》诗。

(14分)宫怨(唐)李益露湿晴花春殿香,月明歌吹在朝阳。

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

请回答如下三个问题:①请问诗中一、二诗句所写内容是什么?(3分)②请问诗中三、四诗句所写的内容是什么?使用了什么写作手法?(5分)③请从整体入手分析本诗使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并分析此种写作手法的诗意性。

(6分)5、阅读王小波的散文《椰子树与平等》,回答文后问题。

椰子树与平等王小波二十多年前,我在云南插队。

当地气候炎热,出产各种热带水果,就是没有椰子。

整个云南都不长椰子,根据野史记载,这其中有个缘故。

据说,在三国以前,云南到处都是椰子,树下住着幸福的少数民族。

众所周知,椰子有很多好处,椰茸可以当饭吃,椰子油也可食用。

椰子树叶里的纤维可以织粗糙的衣裙,椰子树干是木材。

这种树木可以满足人的大部分需要,当地人也就不事农耕,过着悠闲的生活。

忽一日,诸葛亮南征来到此地,他要教化当地人,让他们遵从我们的生活方式:干我们的活,穿我们的衣服,服从我们的制度。

这件事起初不大成功,当地人没看出我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优越之处。

首先,秋收春种,活得很累,起码比摘椰子要累;其次,汉族人的衣着在当地也不适用。

就以诸葛先生为例,那身道袍料子虽好,穿在身上除了捂汗和捂痱子,捂不出别的来;至于那顶道冠,既不遮阳,也不挡雨,只能招马蜂进去做窝。

当地天热,摘两片椰树叶把羞处遮遮就可以了。

至于汉朝的政治制度,对当地的少数民族来说,未免太过烦琐。

诸葛先生磨破了嘴皮子,言必称孔孟,但也没人听。

他不觉得自己的道理不对,却把账算在了椰子树身上:下了一道命令,一夜之间就把云南的椰树砍了个精光;免得这些蛮夷之人听不进圣贤的道理。

没了这些树,他说话就有人听了——对此,我的解释是,诸葛亮他老人家南征,可不是一个人去的,还带了好多的兵,砍树用的刀斧也可以用来砍人,砍树这件事说明他手下的人手够用。

当地人明白了这个意思,就怕了诸葛先生。

我这种看法你尽可以不同意——我知道你会说,诸葛亮乃古之贤人,不会这样赤裸裸地用武力威胁别人;所以,我也不想坚持这种观点。

对于此事,野史上是这么解释的……野史是不能当真的,但云南现在确实没有椰子,而过去是有的。

所以这些椰树可能是诸葛亮砍的。

假如这不是耍野蛮,就该有种道义上的解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