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中国语文-语言部分-第一讲31页PPT
语言文字运用全册课件ppt(23份) 人教课标版1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1
2
3
(1)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 庶、苍生、黎元、氓等。 (2)职业的称谓。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 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如 《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师说 》中的“师襄”,“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
问题导学
典例剖析
迁移应用
知识架构
(3)词语的替换变化。 词语的替换变化是说现实中某类现象本身没有发生变化,而表达 这种现象的词语发生了变化。词语替换变化有社会的因素,也有语 言系统内部的因素。为了避免过多的同音词和多义词,就用双音节 词代替单音节词。 (4)词语的引申变化。 词语的引申变化指的是词语的形式不变,而意义发生了变化。词 义演变的方式主要是引申。
问题导学
典例剖析
迁移应用
知识架构
3.汉语在其发展过程中,词汇的演变情况如何? 提示:(1)词语的词形变化。 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则以双音节词为主。现代汉 语中双音节词占优势,可以解决汉语音节数量有限和汉语词语数量 不断增长的矛盾,同时可以分化使用单音节词造成的大量的同音词 和多义词。 (2)词语的消长变化。 ①随着社会进步,新事物层出不穷,语言也要相应地产生新词语 来表达这些新事物。②旧事物的消亡也使许多旧词语“知趣”地退 出了词汇舞台。③词汇系统本身的变动和人们认识观念的变化都 可能引起词语的此消彼长。
问题导学
典例剖析
迁移应用
知识架构
问题导学
典例剖析
迁移应用
知识架构
问题导学
典例剖析
迁移应用
知识架构
问题导学
典例剖析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语文-语言部分-第一讲

– 语言起源于人的感情冲动 这类叹词更少,根本不 语言起源于人的感情冲动→这类叹词更少 这类叹词更少, 可能靠它们完成交际
5) 社会约定论
– 这与语言的任意性、约定俗成性特点相违背 这与语言的任意性、
6) 咳唷说 吭育说 劳动呼声说 咳唷说(吭育说 劳动呼声说) 吭育说/劳动呼声说
– 语言起源于人类早期劳动发出的呼叫声
– 语言系统的历史发展 语言系统的历史发展
• 语言的分化和统一;语言的接触和融合 语言的分化和统一;
6/25/2011
中国语文
7
2. 语言的发展
2.3 语言整体系统的发展
(1) 语言发展的历史进程 方言与共同语的转化问题 语言发展的历史进程(方言与共同语的转化问题 方言与共同语的转化问题) – 社会发展 语言发展 不同阶级社会的共同语不同 社会发展→语言发展 语言发展→不同阶级社会的共同语不同
6/25/2011
12
2. 语言的发展
2.3 语言整体系统的发展
(2) 语言的分化与统一:语言发展的两种基本形式 语言的分化与统一: – 语言的统一: 语言的统一: 方言统一成共同语(前提 社会统一) 前提: 方言统一成共同语 前提:社会统一
• 民族语言相同→政治经济文化发展 方言差异缩小 社 民族语言相同 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方言差异缩小 政治经济文化发展 方言差异缩小→社 会统一,往来频繁→语言统一 语言统一→民族共同语形成 会统一,往来频繁 语言统一 民族共同语形成 • 通常在共同语产生之前,一个社会大致经过这样的语言 通常在共同语产生之前, 发展过程: 发展过程: 方言——通用语 通用语——共同语 方言 通用语 共同语 所有方言中某一种方言被确立为基础方言, 所有方言中某一种方言被确立为基础方言,在这一基础 成为通用语,进而成为共同语 共同语。 上,成为通用语,进而成为共同语。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语文水平达标测试》考试试题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语文水平达标测试》考试试题华中科技大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中国语文》试卷(A)(闭卷)(说明: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无效,且答题纸与试题纸分开交)学号姓名院系班级得分一、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7题14分,多选、少选、错选一律不得分)1、中国古代散文最远可追溯到()。
A、结绳记事B、甲骨卜辞C、岩画D、铜器铭文2、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内涵包括()。
A、功业意识B、慷慨文风C、生命意识D、悲凉文风3、“五四”时期出现了散文创作的盛况,其时产生了()等散文名家。
A、郁达夫B、邹韬奋C、周作人D、张承志4、()属于90年代“文化散文”。
A、林语堂的《纽约钓鱼》B、余秋雨的《文明的碎片》C、史铁生的《我与地坛》D、范长江的《塞上行》5、语言发展的一般规律包括()。
A、渐变性B、不平衡性C、社会制约性D、任意性6、中古汉语的声调包括()。
A、平声B、上声C、去声D、入声7、“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毛泽东《卜算子·咏梅》)句中使用的修辞格是()。
A、比喻B、对偶C、拟人D、夸张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诗骚传统是指()和()形成的传统。
2、唐代“古文运动”是针对六朝以来盛行的()而提倡散文的“散文化”。
3、八股文分为破题、承题、()、()、中比、后比、收结。
4、元明清的戏剧主要是杂剧和()两种体制。
5、现代文学中率先兴起的散文作品,是议论时政的杂感短论,统称()。
周作人最早从西方引进()的概念,提倡“记述的”、“艺术的”叙事抒情散文,强调(),提倡“言志”的小品文。
6、1930年代,文坛上风行过幽默小品与闲适散文,推动这一风气的是后来被称为“幽默大师”的(),他创办了()等刊物,大力提倡幽默。
7、《有关大雁塔》是()的诗歌作品。
8、根据语言的历史来源或者按照语言的亲属关系对语言所作的分类,就是语言的()分类。
《汉语教程》第一课 你好PPT优质课件

Elementary Chinese
Intensive Reading
.
Lesson 1
Dì yī kè
第一课
Nǐ hǎo
你好
.
一、语音yǔ yīn Phonetics
• Formation of chinese syllables
• Pinyin Initals Finals Tones
tai
tao tou
n na l la
ne ni nu nü nai nei nao nou le li lu lü lai lei lao lou
g ga
ge
gu
gai gei gao gou
k ka
ke
ku
kai kei kao kou
h ha
he
hu .
hai hei hao hou
• Independent syllables: • yi • wu • yu
.
Modulations of tones
∨+∨ nǐ+ hǎo
/+∨ ní+ hǎo
měihǎo
běihǎi
gěinǐ
dǎdǎo
bǐnǐ
fǔdǎo
.
(一) 操二作、生方词 法New words
1. 你 2. 好 3. 一 4. 五 5. 八 6. 大 7. 不 8. 口 9. 白 10. 女 11. 马
a o e i u ü ai ei ao ou
b ba bo
bi bu
bai bei bao bou
p pa po
pi pu
pai pei pao pou
m ma mo me mi mu
华科中国语文考试知识点.

华科大学语文水平考试知识点复习现代散文类别与派别杂文现代文学中率先兴起的散文作品,是议论时政的杂感短论, 统称杂文。
代表作家有鲁迅, 李大钊,陈独秀 , 刘半农。
鲁迅成就最高。
美文周作人最早从西方引入“ 美文”的概念,提倡“记述的”、“艺术的”叙事抒情散文,强调以自我为中心 ,提倡“言志”(抒我之情的小品文。
他自己的散文创作可以分作“ 浮躁凌厉”与“ 冲淡平和”两种体式。
3、文学研究会(朱自清与创造社(郁达夫的散文4、幽默闲适小品1930年代前期,文坛上就风行过幽默小品与闲适散文,但真正推动这一风气的是后来被称为“幽默大师”的林语堂。
1930年代林语堂办《论语》等等刊物之后,更是重新大力提倡幽默。
代表作是,《东至之晨杀人记》《论解嘲》《纽约钓鱼》。
还有梁实秋《雅舍小品》。
林语堂的散文写作分三个时期:《语丝》时期、《论语》-《宇宙风》时期、《无所不谈》时期他的语言平实而又生动,富于表现力,能在口语、古语与欧化语之间从容往来。
5、报告文学报告文学最早也是从五四前后开始的, 但有意识地提倡这种文体,还是跟 1930年代的“ 左联”分不开。
比较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有夏衍的《包身工》 ,以及一些新闻界人士,如邹韬奋的《萍踪寄语》, 萧乾《人生采访》、范长江《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西线风云》等。
6、新散文 /朦胧散文1980年代一方面散文面临着五六十年代形成的文体模式 (,另一方面又逐步开始“回到”个人体验, 表现日常事态和心绪,如刘烨园、赵玫、周佩红、黑孩等。
7、文化散文 /大散文王小波的散文《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王小波的短文更接近于杂文, “问题意识”很强 ,往往针对具体的文化思想问题进行写作,并在嘻笑怒骂之间表现自己的态度。
其文章语句幽默 ,经常夹杂北京口语,而形成一种独特的叙述方式。
中国语文之散文散文的萌芽与发展: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散文在先秦除了“诗三百”(《诗经》外,一切文献都可以称为散文。
唐代“ 古文运动”是针对六朝以来盛行的骈文而提倡散文的“散文化”。
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运用》第一课《认识汉语》课件(33张PPT)

2、(07江苏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一代代艺术家通过对中华民族优秀艺术传统的继承、提高、升 华,才有了艺术新形式、审美新形态的诞生和发展。 B.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负责人认为,国内专利申请的持续快速增 长,表明我国公众的专利意识和研究开发水平不断提高。 C.苏通大桥建造的初衷是,拉近苏北、苏南的距离,进一步推动 江苏省沿江开发战略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D.全球温室气体减排无论幅度大小,都为减缓地球温度的不断上 升和海平面的持续上涨提供了可能。
【举例:唐人开店】
一家陕西人在纽约唐人街开了家餐馆,儿子当服务生, 老妈管收钱,老爸做大厨。
某一天,店里来了个老外,点了个套餐,吃到一 半, “咣当” ,把汤碗打了。
儿子跑过去看了一下,说:“碗打了!” 老外想:“one dollar ……” 老妈听见声音,也过来看,见地上有个破碗, 问: “ 谁打的?” 老外想:“ three dollar?……”儿子说:“他打 的!” 老外想: “ten dollar?!……” 老妈又说: “还得打一碗!” 老外想: “hundred and one?!?!……”
关注文本
1、阅读文本说说比尔为什么会闹笑话
(1)、他不懂汉语有区别意义的声调。 (2)、他不懂汉语的词语搭配。 (3)、他不会运用汉语的量词 。
2、再读文本归纳汉语的特点
汉语——美丽而奇妙的语言
❖ 汉语在人称、数量、表示时间的词语、 声调等方面与外国语的不同,使汉语具有委 婉含蓄的特点。这决定了汉语是一种极富表 现力的语言,她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 表现出了自己独到的特性。
爱祖国 爱汉语
(一)
美丽而奇妙的语言—认识汉语
课堂导入:
问下文怎么读才能成一首七绝?据说,有一次苏轼专程 上门拜访秦观。家人告诉苏轼,他出外游玩,很可能上 佛印和尚寺里去了。于是苏轼写信去询问他的情况。秦 少游见苏轼来信后,便写了一封只有14字的怪信遣人带 回给苏轼。苏轼看后,连声叫好。原来,秦观写的是一 首回文诗,诗中描述了他在外出游玩的生活和情趣。其 内容为:“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 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14个字组成了一首七言 绝句,每个字出现两次,文字处理技巧高超。
语言文字运用全册课件ppt(23份) 人教课标版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1
2
3
一叶孤舟/坐了两三个骚客/启用四桨五帆/经过六滩七湾/历尽八 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 描述了一路赴京赶考的辛苦劳累。主考官看了连连称奇。又让 他用这十个字写出下联。书生又从“十”写到“一”: 十年寒窗/进了八九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 番两次/今朝一定要中! 描述了书生身在寒窗,潜心苦读的情况,使主考官大为感动。于 是,这一年的状元桂冠被这位迟到的考生夺取。
问题导学
典例剖析
迁移应用
知识架构
5.现代汉语语法有哪些特点? 提示:(1)词没有形态变化。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是词进入句子 后没有形态变化。汉语的词不论在句子的什么位置上,读法和写法 都是一样的。 (2)虚词重要而丰富。汉语句子中的语法关系和语法意义主要是 通过虚词表示的。 (3)语序的作用重要。现代汉语中有些话所用词语完全相同,只是 由于语序相反,才使动作的发出者(施事)和承受者(受事)不同,意思 也正好相反。
蒲 公英(pú) . 解析:A项,“缜”应读“zhěn”;C项,“别”应读“biè”;D项,“拂”应读“fú” 。 答案:B
问题导学
典例剖析
迁移应用
知识架构
问题导学
典例剖析
迁移应用
知识架构
问题导学
典例剖析
迁移应用
知识架构
问题导学
典例剖析
迁移应用
知识架构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1)本报这次开展的讨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稿件之多, 范围之广, 之强烈,出乎意料。 (2)有关领导在会议上强调,要重视秋冬季森林防火工作,一旦发 现火情,就要及时处置,严防火势 。 (3)这几年虽然很艰难,但我的付出 没有白费,经过刻苦 的学习和长期的实践,我练就了比较过硬的本领。 A.反映 曼延 总算 B.反应 蔓延 总算 C.反映 蔓延 终于 D.反应 曼延 终于
中国语文.ppt

• 48个,没有了入声韵尾[p]、[t]、[k]
– 声调:
• 平分阴阳,入派三声
2020/5/16
中国语文
28
思考和练习
1. 什么是因素、音位、音节?它们有何区别? 2. 什么是元音、辅音?现代汉语的声母与辅音有什么
关系,韵母与元音有不什么关系? 3. 试一一列举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和声调。 4. 你所了解的标音符号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5. 你的家乡话的声母、韵母、声调和普通话有什么不
2020/5/16
中国语文
21
第二讲: 音韵的形成与嬗变
4. 现代汉语语音系统
3) 声调
– 古今调类的比较
• 古有平、上、去、入四个调类;现有阴、阳、上、去四 声。古四声依据一定的条件演变成普通话中的四声。
• 古平声分化成阴平和阳平; 上声大部分仍为上声,少数分化为去声; 去声仍为去声; 入声完全消失,分别归入今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
2020/5/16
中国语文
5
第二讲: 音韵的形成与嬗变
2. 语音的基本概念
2) 元音 辅音
– 元音是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 成的音
– 辅音是气流在口腔、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
– 元音和辅音的区别:
• 发元音时气流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发辅音时气流受 到阻碍;
• 发元音时发音器官均衡紧张,发辅音时发音部位紧张;
2020/5/16
中国语文
19
第二讲: 音韵的形成与嬗变
4. 现代汉语语音系统 2) 韵母
– 四呼:按韵头(介音)的不同而分的类
• 开口呼:没有韵头,而韵腹又不是i、u、ü的韵母,如a、 o、e、ai、ei 、ao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语文-语言部分-第 一讲
•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