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农业废弃物作为反硝化脱氮固体碳源的研究现状

合集下载

稻壳作为反硝化碳源在海水中的脱氮性能研究

稻壳作为反硝化碳源在海水中的脱氮性能研究

稻壳作为反硝化碳源在海水中的脱氮性能研究李华;周子明;刘青松;董宏标;段亚飞;李纯厚;张家松【摘要】Rice husk is a kind of denitrification carbon source. Its main nutrients composition,microstructure,pore structure,carbon release rate,and denitrification rate in seawater have been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rice husk contains over-sized fibers,starch and crude protein,which can be utilized by microbes. The contained organic carbon is about 58%. Rice husk also contains lots of hydrophilic groups with rough and porous surface ,which is good for microbes to adhere and grow. The removing rate of nitrate from seawater reaches 59%,by using rice husk as deni-trification carbon source. Being a carbon source ,rice husk could continuously supply organic carbon ,meeting the continuous need of microbes.%以稻壳为反硝化碳源,研究了稻壳的营养组成、微观形貌、孔隙结构、在海水中的释碳速率以及作为反硝化碳源在海水中的脱氮效果.结果表明,稻壳中含有能被微生物利用的粗纤维、淀粉和粗蛋白等,总有机碳达到58%以上;稻壳含有大量亲水官能团,表面粗糙且拥有大量孔隙结构,非常利于微生物附着生长.以稻壳为反硝化碳源,海水中硝酸盐去除率可达59%,且具备较好的持续供碳能力,可满足其作为碳源被微生物持续利用的需求.【期刊名称】《工业水处理》【年(卷),期】2016(036)003【总页数】4页(P58-61)【关键词】稻壳;碳源;反硝化;海水处理【作者】李华;周子明;刘青松;董宏标;段亚飞;李纯厚;张家松【作者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0;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201306;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0;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201306;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0;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085+.47近年来,水产养殖业迅猛发展,大量来自残余饵料和养殖对象排泄物的含氮废水进入天然水体,导致水域环境恶化,赤潮频发,严重破坏生态平衡〔1〕。

农业废物反硝化固体碳源的优选

农业废物反硝化固体碳源的优选

p t n il c r o o re f r d n t f a in o e t a b n s u c o e i i c t .He v t lee n u h a ,P ,C ,Cd a ri o a y me lme ts c s Cu b r a ,wh c e ai ey a e tt e ih n g t l f c h v me b l m f c o r a ims we en t e e t d Ree ea u t f a a s s e hg e t n wd s s elwe t a t o i o mir o g ns , r o tc e . la mo n b g eWa t i h s d s s d s o s h a a ut Wa t h o s.
E v o me tl ce c , 0 1 l ) 7 8 7 4 n i n na S i e 2 1 , ( : 4 - 5 r n 3 5
Abs r c : Agrc t r se ncudng b ga s ,c m c b, ie hul rc ta p a uts l a d a us e es lc e ta t iulu e wa t si l i a s e o o rc l, ie sr w e n heln s wd tw r e e t d a s
Bee ot u u upyo b nWa u dw e rcb r e ul dr esa eeue abnsuc . i e t r ni o s p l f a o s f n hnc n o ,i la c t w w r sda cr reH g r t c n s c r o o ch n i r s o o h
C ia .ol e o n i n na S i c n n ier g ogiU ie i,S a ga 2 0 9 ,C ia.C ia hn ;2C l g fE vr metl c ne a d E gn ei ,T n i nvr t h h i 0 0 2 hn) h e o e n sy n n

基于农业废弃物的反硝化脱氮固体碳源比选

基于农业废弃物的反硝化脱氮固体碳源比选

基于农业废弃物的反硝化脱氮固体碳源比选方远航;刘昱迪【摘要】碳源是低碳氮比污水反硝化脱氮的制约因素,外加碳源是处理该类废水的常用技术.对6种农业废弃物分别进行清水浸泡实验,从释碳氮性能、浸出液可生化性、吸水性及沉降性、浸出液元素、表面和结构性征等方面,对比了农业废弃物作为反硝化脱氮固体碳源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玉米芯、稻秆及大豆壳的饱和释碳浓度Cm较小,为106.38~217.39 mg/(g· L),传质系数较大且浸出液碳氮比较高.浸出液UV254测试结果表明玉米芯、稻秆及大豆壳浸出液有机物可生化性优于其他农业废弃物.同时,玉米芯、稻秆及大豆壳表现出良好的吸水性和沉降性.6种农业废弃物的浸出液金属离子浓度均较低.表面和结构性征测试证明了6种农业废弃物均能作为良好的生物膜载体,玉米芯、稻秆及大豆壳最适宜作为反硝化脱氮固体碳源.【期刊名称】《供水技术》【年(卷),期】2017(011)003【总页数】7页(P7-13)【关键词】农业废弃物;固体碳源;反硝化脱氮;低碳氮比【作者】方远航;刘昱迪【作者单位】沈阳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168;沈阳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16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92碳源在生物硝酸盐去除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提供电子供体的作用[1],是生物反硝化的核心物质之一。

异养反硝化微生物的脱氮过程,必须有合适的碳源,按低碳氮比污水处理过程中电子供体的来源不同,碳源可分为内碳源和外碳源两类[2]。

内碳源生物脱氮技术又分为传统生物脱氮工艺和新型生物脱氮工艺。

传统生物脱氮工艺是指通过微生物的氨化、硝化和反硝化作用来脱除水中的氮类污染物。

20世纪30年代Wuhrmann[3]发现硝化、反硝化过程,并根据内碳源反硝化过程建立了后置反硝化工艺;20世纪60年代Ettinger[4]等建立了前置反硝化脱氮工艺;之后又相继出现了A/O工艺、Bardenpho、A2/O和UCT工艺[5-6]等。

反硝化脱氮工艺补充碳源选择与优化研究进展

反硝化脱氮工艺补充碳源选择与优化研究进展

反硝化脱氮工艺补充碳源选择与优化研究进展反硝化脱氮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处理技术,可将废水中的硝酸盐还原为氮气,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而反硝化脱氮过程中需添加碳源来供给细菌进行呼吸代谢,促进反硝化反应的进行。

因此,选择和优化适合的碳源,对于提高脱氮效率和节约能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反硝化脱氮工艺补充碳源选择与优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首先,碳源的选择是影响反硝化脱氮效果的关键因素。

传统的碳源包括乙醇、丙酮、甲醇等有机物。

然而,这些碳源存在易挥发、毒性较大和高代谢产物含量等问题,限制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推广。

因此,研究者纷纷转向寻找更为适宜的新型碳源。

目前,聚合物类碳源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

聚合物类碳源具有分子量大、稳定性好和不易挥发等特点,能够提供持续的碳源供给。

其中,乳酸聚合物是一种常见的选择。

研究表明,乳酸聚合物作为碳源,不仅能满足反硝化菌的需求,还可以提高废水的COD浓度,减少锈藻的生长。

此外,乳酸聚合物还具有一定的浓度适应性,即使在低浓度下仍然能够较好地促进反硝化脱氮反应。

除了选择合适的碳源,优化碳源投加方式也是提高脱氮效率的关键。

过量投加碳源会导致废水中COD浓度过高,造成环境污染和能源浪费。

因此,研究者开始探索碳源投加方式的优化策略。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间歇投加碳源,即按一定时间间隔投加一定量的碳源。

研究表明,间歇投加碳源可以维持反硝化细菌的活性,减少COD浓度的波动,从而提高脱氮效率和废水处理稳定性。

此外,还有一些新颖的碳源投加方式应用于反硝化脱氮工艺,例如逐步投加碳源和渐减投加碳源等。

逐步投加碳源是指在处理过程中逐渐增加碳源浓度,以满足反硝化菌的需求。

研究表明,逐步投加碳源能够更好地促进反硝化反应的进行,提高氮去除效率。

而渐减投加碳源是指在处理过程中逐渐减少碳源浓度,可以有效避免碳源浓度过高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

这些新颖的碳源投加方式为反硝化脱氮工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优化空间。

综上所述,反硝化脱氮工艺补充碳源的选择与优化是提高脱氮效率和节约能源的关键。

污水厂反硝化传统及可供替代碳源研究进展

污水厂反硝化传统及可供替代碳源研究进展

.
(
, d{\ c H ,
kd E([ kc!

CD3“
~ TCSs c 9 6, 9 K&'F' N4 M6
D(@。
CDK— JK , S &C /(D8',
CD \ , D6 I&# 0 P
B7,
.挥“ E( , "CDd k
1q ( #, . d & k ',
— P B7, i P(—wx F“~
是由于糖类相较于前面所述的几种碳源,结构最复
7602
&'()
!50"
杂。它需要先经过一些酶转换降解至丙酮酸后,之
& 4X A .
(
D,: 2
行降解,进入TCA循环。刘国华等发现,无论在
*—

‘c N2O B
\
较高。李建等77研究发{,葡萄糖和蔗糖对于反硝
(UD ( XF03 ') P#
\ 。+
, 糖0对 P(7F P
反硝化外加碳源种类繁多,不同碳源的价格成本、理
化性质、储存及投加方式、脱氮性能、适合微生物种 W H 8A在 。
本F 综 述 了
源 ( ieadninonae oaebon
sosrees,TCSs-在应用过程中各自的优劣势及新兴 的 供替 源 ( aeieenaineeoaebon soueoes, ACSs) 的
比,以甲醇为碳源时,其反硝化速率和COD的降解
_T
低, $ & 2,' g
45. 2 my NO6-N/L且no积累现象始终存在,表明
在高硝氮
'甲醇 源 ,)6的 氮

反硝化脱氮补充碳源选择与研究

反硝化脱氮补充碳源选择与研究

反硝化脱氮补充碳源选择与研究首先,碳源的选择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碳源的可生物降解性:碳源应易于被细菌分解和利用,以提供足够的能量维持细菌的生长和代谢。

2.碳源的稳定性:碳源不应在反硝化过程中产生过多的中间产物和副产物,以免对系统造成负面影响。

3.碳源的供应方式:碳源可通过持续供应或定期补给的方式提供给反硝化系统,供应方式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4.碳源的成本:碳源的选择要考虑其价格和可获得性,以保证技术的经济可行性。

常用的反硝化脱氮碳源包括有机物、乙醇和乙酸等。

有机物包括酒精、葡萄糖、乳糖、乙醇等,这些有机物可以很好地提供能量和碳源,支持细菌的生长和代谢。

乙醇和乙酸是常用的碳源,它们不仅稳定且易于操作,还能提供足够的碳源供细菌利用。

除了常规的碳源,近年来还有一些新型的碳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例如,废水中所含的有机废弃物和生物质资源可以通过减少废弃物和资源浪费来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微生物电化学和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发展,为利用废水中有机物产生电能和提供碳源提供了新的途径。

此外,还有一些新型碳源如双氧水、甘油和宿主特异性废物等,也在反硝化脱氮碳源研究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

在碳源的选择研究中,需要进行相关实验来评估碳源的降解性能、对反硝化细菌的生长和代谢的影响等。

常用的实验包括测定碳源的生化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总有机碳(TOC)等指标,评价碳源的可降解性和降解效果。

此外,还可以通过测定反硝化效率、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浓度变化、氮气产量等指标来评估碳源对反硝化除氮效果的影响。

总之,反硝化脱氮补充碳源的选择和研究是反硝化除氮技术中的重要问题。

通过合理选择碳源,并进行相关实验评估其降解性能和影响效果,可以优化反硝化脱氮工艺,提高除氮效率,实现废水的高效处理和资源回收利用。

反硝化除磷工艺原理以及研究进展

反硝化除磷工艺原理以及研究进展

反硝化除磷工艺原理以及研究进展反硝化除磷工艺一直以来都是污水处理领域研究的热点,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工艺的研究、改进和应用也在不断推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介绍反硝化除磷工艺的原理、发展历程以及目前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1. 反硝化除磷工艺的原理反硝化除磷工艺是一种利用硝化-反硝化的生物反应过程去除污水中氮、磷元素的工艺。

其原理是,通过污水里的有机物质,使污水中的有机物质被氨氧化成以NH4+为主要形态的氮化物,然后将NH4+通过硝化由细菌氧化成NO3-。

而在后续的反硝化过程中,反硝化细菌利用NO3-作为电子受体,将NO3- 还原成N2气体,同时磷元素被沉淀在活性污泥中。

2. 反硝化除磷工艺的发展历程反硝化除磷工艺的研究可追溯至上世纪60年代,当时相关研究人员在对生活污水处理过程中,意外发现生物膜反应器在净化污水时可同时达到除磷和除氮的效果,同时出水中还具有较低的有机物含量。

然而,由于当时的反硝化除磷工艺并不完善,存在的问题较多,因此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逐渐发展出采用前置浸出法去除COD,此后通过反硝化除磷,再加上碳源补加进一步提高除磷效果的新工艺。

随着上述工艺不断完善,反硝化除磷工艺逐步成为了当今污水处理领域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成熟工艺方法。

3. 反硝化除磷工艺的研究进展自反硝化除磷工艺被提出以来,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已经取得了许多进展,其中包括:(1) 研究采用新型碳质填料增强反硝化除磷工艺的效果新型碳质填料具有高比表面积、孔径分布均匀、生物可附着性好等特点,对于提高反硝化除磷工艺的效果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研究中发现,采用新型碳质填料结合生物反应器培养啮齿动物阶段污泥,反应器内的Pb2+、Cu2+等重金属离子含量分别下降了50%、74%。

(2) 研究通过温度的调节来影响反硝化除磷的效率研究发现,适当降低反硝化除磷工艺中反硝化反应的温度可以提高反应效率。

此外,在反应器中采用沼气将一些固体废弃物转化为高含量的磷酸盐,可增强反硝化除磷的效果,而不改变反应器的能源消耗情况。

反硝化脱氮工艺补充碳源选择与优化研究进展

反硝化脱氮工艺补充碳源选择与优化研究进展

× SA SF+SA
×XH
! " 慢速可降解
2 有机物
dCN dt
=-
SF
qN-
SF
CNO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s,NO3+CNO3
× SF SF+SA
×XH
! " 3 内源物质
dCN dt
=- qN- end×XH
end
奖 硝 酸 盐 和 亚 硝 酸 盐 分 开 模 拟 的 反 硝 化 动 力 学 [8]
4 硝酸盐降解
在反硝化脱氮过程中能够直接被反硝化菌利用的只有可溶性易生物降解有机物如乙酸甲酸丙酸等低分子有机酸等其他大分子的有机物和不易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必须先转化成低分子有机酸才能被微生物利用
净水技术 WATER PUR净IFIC水ATIO技N T术ECHNOLOGY
Vol. 26 No. 6 2007
废水处理及回用
废水生物缺氧反硝化脱氮处理过程中, 绝大部
分有机物质能够利用硝酸盐或亚硝酸盐代替氧作为
电子受体, 进行生物氧化反应。当缺少溶解氧时, 微
生物呼吸作用电子传递链上的硝酸盐还原酶被激
活, 促使氢和电子转移给最终电子受体- 硝酸盐[1]。
硝酸盐还原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NO-3→NO-2→NO→N2O→N2
( 1)
亚硝酸盐降 5

dCNO3 dt
=-
vmax,NO3
CNO3 Ks,NO3+CNO3
×XH
dCNO2 dt
=vmax,NO3
CNO3 Ks,NO3+CNO3
×XH-
vmax,NO2
CNO2 Ks,NO2+CNO2
×XH
参数说明:
CN—氮的浓度, g N/m3, CNO3—硝酸盐氮的浓度, g N/m3, SA—溶解性易降解有机物的浓度, g COD/m3, SF—慢速可 降 解 有 机 物的浓度, g COD/m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农业废弃物作为反硝化脱氮固体碳源的研究现状
摘要综述利用农业废弃物作为反硝化固体碳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结果表明,利用固态碳源作为碳源可以有效地去除硝态氮,反硝化效果明显,中间产物积累量不明显,而且其廉价易得,可长期使用。

关键词固态碳源;反硝化;农业废弃物
中图分类号 x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7-0248-01
近年来,由于人为活动不当,水体受氮素污染危害正日益严重。

在众多的脱氮技术中,生物反硝化脱氮以其高效、安全、价廉、易于管理与操作、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可大范围应用等优点而广受关注。

研究发现,碳源对反硝化除氮效果有重要影响,目前研究较多的是液态碳源,如甲醇、乙醇、葡萄糖等,但液态有机碳反应速度快,导致需要经常补充碳源,且未完全反应的液态有机碳也可能造成地下水污染,从而引起更多学者将目光转移到纤维素碳源的研究上。

研究发现,纤维素物质固态有机碳有缓效释放的特点,且廉价易得;在其失去效能后,又较容易去除和处置,不会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

1 国内研究现状
检索相关文献发现,目前国内关于利用农业废弃物作为反硝化固体碳源的研究较少。

国内学者研究的有棉花、麦秆和棉花。

棉花、麦秆因对环境无害,操作简单,廉价易得,使得在反硝化脱氮实际
运用中成为可能。

而稻壳含有大量的粗纤维、木质素、矿物质等,质地坚硬,具有大量毛细孔结构和细小孔隙,有较大的比表面积,易于微生物附着,耐降解,是一种良好的固定化载体,对应用于反硝化除氮工程较为适合。

金赞芳等(2004)研究发现,以棉花为碳源的除氮反应器启动快。

在室温(25±1)℃,进水硝酸盐氮浓度为22.6 mg/l、水力停留时间不小于9.8h时,硝酸盐氮可以完全去除,出水未检出亚硝酸盐。

在反应进行过程中,棉花也被消耗掉。

徐锁洪等(2001)以稻壳固定反硝化菌能有效去除水中的硝酸盐,降解率为5.9mg/l·h,去除率达到91.6%,稻壳培养反硝化菌的最适ph值和温度分别是7.6和30℃。

刘江霞等(2008)研究了以麦秆为碳源去除地下水中硝酸盐的影响因素,发现反硝化反应受温度及水力停留时间影响大。

28℃时氮的去除量约33℃的3倍。

当室温为(27±1)℃、进水硝酸盐氮浓度为50mg/l、水力停留时间56.85h 时,反应器对氮的去除率在94.64%以上;当水力停留时间为12h时,氮的去除率<50%。

同时当ph值为6.7时,氮的去除率最高,达90%以上。

麦秆在反硝化过程中可以逐渐完全被利用。

2 国外研究现状
相对于国内对于反硝化固体碳源的研究,国外对固体碳源的选择则较为多样,包括淀粉、蟹壳、植物残体以及植物提取液等,且针对不同碳源其研究内容也有所不同。

willie jones b等[1]比较了以廉价木屑和小麦秸秆作为反应介质与价格较高的kaldnes塑料颗粒处理高氮废水的效果。

在小麦秸
秆和木屑反应器中其反硝化速率分别达到了(1 360±40)gn/m3·d 和(1 360±80)gn/m3·d,而塑料颗粒中的脱氮效率仅为(1 330±70)gn/m3·d。

出水氨氮浓度未检测到,亚硝态氮浓度大约为2.0mg/l。

在140d的试验中,木屑和小麦秸秆分别消耗了总量的16.2%和37.7%。

现今,根据固体碳源在水体中的溶解与否将固体碳源分为可溶性与不溶性固体碳源,像麦秆、木屑等就属于不溶性的,而像淀粉、蟹壳质等就是水溶性的,对于二者是否一样具有促进脱氮功能,yong-seok kim等[2]以可溶解性淀粉作为碳源,结果发现,在碳∶氮在2.5~3.0之间时,反硝化可完成彻底。

在碳∶氮=2.58、hrt=1h时,硝态氮的去除率达到99.5%。

mary ann robinson-lora 等(2008)发现,蟹壳质可以有效促进水体的反硝化作用。

蟹壳质中的蛋白质会迅速降解,从而引起初始阶段氨氮和碳素的急剧释放,与此同时,蟹壳中的碳酸钙也在缓慢持续释放中,从而可以控制试验过程中ph值一直接近于9。

批式试验中,反硝化速率达到了(24±0.2)mgn/l·d。

由于它的颗粒小,无膨胀性,并且以浆状传输,因此利用蟹壳质作为地下水反硝化脱氮的电子供体具有现实可行性。

但是,可溶性固体碳源与不溶性固体碳源并不是绝对区分的,有研究者就将固体碳源转化为液体碳源后应用于脱氮试验研究。

j.b.k.park等[3]将未经预处理的植物废料萃取出富含有机碳的溶液,利用它作为有机碳源处理富氮废水(硝态氮含量大于300mg/l)。

此时发现,碳∶氮对出水水质有影响。

首先当有机碳与氮的使用量
为3∶1,硝态氮去除率大于95%,出水硝态氮浓度一直低于20mg/l。

但出水bod5含量大于140mg/l。

因此,试验选择了新的碳氮比2∶1,硝酸盐去除率达到85%,最终出水硝酸盐含量低于45mg/l,并且bod5小于25mg/l。

结果证明了该“固体”碳源对反硝化除氮是一种可靠的碳源,且控制碳源使用量可以降低水体bod含量。

不管是何种碳源,当使用不当时就会产生并不期望的中间产物。

一氧化二氮是反硝化作用不完全时的中间产物,该气体是与二氧化碳、甲烷一样的温室气体,如若碳源选择不好导致反硝化不完全产生大量的一氧化二氮,则会产生二次污染。

sami ullah等[4]研究了棉花在增强反硝化活性以及控制释放气体中一氧化二氮∶氮气
比率中的作用,结果发现:棉花修复区对反硝化速率的增强作用达到了自然完整森林土壤的水平。

在修复区一氧化二氮∶氮气降低33%,与自然完整区的释放率之间的区别并不明显。

修复区的反硝化速率比未修复区高出1~6倍。

这个发现
表明,将棉花应用修复密西西比河低谷硝酸盐污染,可大大缩短修复时间。

3 展望
综上所述,某些农业废弃物因其独特的结构特性作为反硝化脱氮的碳源具有可观的应用前景。

尽管使用固体碳源促进反硝化除氮有众多优点,但如果使用不当,则会造成水体中bod含量超标,并容易引起反硝化中间产物积累,产生二次污染等问题。

以后可进一步从以下几方面来展开研究:①选择固体碳源作为反硝化碳源的原因
之一就是其不会像液体碳源一样需要时时添加;但是,不同种类固体碳源的使用寿命并不相同,且在不同水体环境中其损耗速率也不同,以后可着手研究不同种类、不同情况下固体碳源的使用寿命。

②固体碳源使用过量时会造成水体bod值升高,选择合适的使用量也是今后工作的一个方向。

③如何控制do含量,既有利于固体有机物分解,也有利于反硝化脱氮的条件要求。

4 参考文献
[1] willie jones b saliling,philip w westerman,thomas m losordo.wood chips and wheat straw as alternative biofilter media for denitrification reactors treating aquaculture and other wasterwater with high nitrate
concentrations[j].aquacultural engineering,2007(37):222-233.
[2] kim yong-seok,nakno kazunori,lee tae-jong,et
al.on-site nitrate removal of groundwater by an immobilized psychrophilic denitrifier using soluble starch as a carbon source[j].journal of bioseience and bioengineering,2002,93(3):303-308.
[3] j b k park,r j craggs,j p s sukias.treatment of hydroponic wastewater by denitrification filters using plant prunings as the organic carbon source[j]. bioresource technology,2008(9):2711-2716.
[4] sami ullah,stephen p e of cotton gin trash to enhance denitrification in restored forested
wetlands[j].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2006(37):557-56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