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告诉学生聪慧机敏的机智故事_像螺丝钉一样地婉转曲折
(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告诉学生聪慧机敏的机智故事_后母的三巴掌

从6岁至今,跟后母一起生活了30年,烙在我骨血里磨不掉的是后母印在我屁股上的三巴掌。
第一巴掌是我8岁那年夏天,我同伙伴从卖甜瓜的老头儿筐里偷了一只甜瓜,跑回家躲在街门后头吃。
“哪来的?”后母看出不对劲儿了。
“偷的。
”我还觉得挺得意,挺能耐。
“啪!”后母二话没说,把我拽过去照准屁股就是一巴掌,又响又干脆,疼得我腿肚子直转筋,咧开嘴半天没哭出音来。
“做贼!与老鼠一个祖宗!恨死人!把瓜扔了!不许吃!给,给老头儿送钱去!”后母那严酷的表情是我从没见过的,我怕极了,不敢哭,接过两毛钱扔了瓜咧着嘴给卖瓜的老头儿送钱去。
从此,别人多稀罕的东西都没动过我的心。
第二巴掌是我10岁那年。
要过年了,父亲交给后母一沓钱说:“准备过年,再给二小买几袋奶粉,别光喝炒面糊糊了。
”二小是我刚出生的弟弟,后母没奶水,老喂他炒面糊糊。
我看见后母将钱压在炕席底下。
“阿巧,”邻居二奶奶一大清早叫开我家门,喘着粗气在院子里跟后母说话,“章媳妇要生孩子生不出来得送医院,你手头有钱不?”“有。
”我听见后母只说了一个字便往屋里跑。
钻在被窝里的我赶紧把席底下的钱换了地方。
“嗯?”后母揭开席一怔,“兴许是他爹又换了地方了,你先送人上医院,我去找他爹,随后给你送去。
200块整。
”二奶奶小跑着走了。
我神秘兮兮地把钱给后母看:“过年呢,不借给她。
”后母二话没说,一把把我从被窝里薅出来,照准屁股“啪”就是一巴掌,疼得我直蹦高,她却夺过钱跑出去了。
“小孩子家的,不学礼数,谁还能没个病灾的。
等自己陷在坑里就找不着道儿了。
”后母回来后并不哄我,还瞪着眼训我。
父亲知道了,说该把屁股打碎。
从此,“帮”字在我的理解里有了深刻而特殊的含义。
第三巴掌是我14岁那年。
我考上了县里的重点初中,但吃住自理,家里负担不了。
“我不上了,帮娘喂猪吧。
借钱求人多难。
”我吃饭时说。
后母二话不说,把我揪起来照准屁股“啪”就是一巴掌。
疼得钻心,但我没哭,因为我稍懂人事了,知道听后母巴掌后的教训才重要。
(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告诉学生聪慧机敏的机智故事_智慧的语言创造财富

两位下岗女工,都在路边开了一个早点铺,都卖包子和油条。
一位生意逐渐兴旺,一位三个月后收了摊。
据说是因一个鸡蛋的原因。
生意逐渐兴旺的那家,每当顾客要油茶时,总是问:“油茶里打一个鸡蛋还是两个鸡蛋?”垮掉的那一家问的是:“油茶里要不要鸡蛋?”两种不同的问法,第一家总能卖出较多的鸡蛋,鸡蛋卖出得多,盈利就大,就能交上各种费用,生意也就做下去了;鸡蛋卖得少的,盈利小,各种费用交完,生意亏本,只好收起摊不做了。
你瞧,盈利与亏本之间仅仅是一个鸡蛋的距离,其实又何尝不是一句话的距离呢?“要一个鸡蛋还是两个鸡蛋”和“要不要鸡蛋”这两句话里面,真的大有学问。
就像我们问客人“要咖啡还是茶”,一般都会选择其中一样来饮用;而问“要不要喝点儿什么”,大部分人会说“别麻烦了”。
这就是语言的作用。
所以,当我们走进一家蛋糕店,问:“这蛋糕新鲜吗?”老板肯定会回答你新鲜,因为他没有理由说自己的蛋糕不新鲜。
但你换种语气说:“老板,今天有什么蛋糕最新鲜?”老板会很愉快地向你推荐自己店内的得意产品。
有这样一个故事。
二战期间,一家日本商人经营小食,买卖很好。
他一般是把东西包扎好后,常常礼貌地问顾客:先生,是您自己带回去呢,还是给您送回去?顾客多选择后者,这样,店员要不断地给顾客送货,导致人手紧张,经营成本提高了。
后来有人出了一个主意,让商人改说:先生,是给您送回去呢,还是您自己带回去?结果,顾客听后都说:还是我自己带回去吧。
话说长,大部分人注意的是最后一句。
尤其是选问句,很多人对后一个问题印象深刻。
商人换了一下语序,既达到了减少成本的目的,又不违背文明服务的宗旨,何乐而不为?妙换语序,不仅仅是经营理念问题,更是商家的一种机智,一种智慧。
还是一家小饭馆,一位顾客初次来吃饭,拿着菜谱不知点什么好。
服务生一着急,说:先生这样吧,我们这里有什么你就吃什么吧。
顾客不高兴了,看不起我啊。
老板听见了,赶紧打圆场:先生,他的意思是,你吃什么我们这里就有什么,包你满意。
(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告诉学生聪慧机敏的机智故事_父亲的腊肉

父亲住在大山深处的一个小村里,旧式的婚姻,虽说是“天作之合”,但合得实在很少。
在我年少的记忆里,几乎全是喝得醉醺醺、满眼通红的父亲和躲在床角抽泣的母亲。
有一回,我勇敢地冲上前保护瘦弱的母亲,却被父亲有力的巴掌扇出丈外,从此,怨恨便扎根心中。
上大学走的那天,我才有如释重负般的解脱感。
在大山的岔路口,我没理会父亲殷殷的目光,只是倔强地看着母亲说:“等我毕业就接您出去。
”三年的大学生活,我坚持不要父亲的钱,一直半工半读。
父亲来看过我两次——一次给我送钱;一次接我回家过年,我都避而不见。
毕业后,成了家有了孩子,我不断写信回家,希望母亲能来城里同住,远离可恨的家。
却一直没有回音,而我又不愿回那贫瘠的小村,看到那双酒醉后通红的眼睛。
就这样一晃,我有十年没回家了。
不记得是从哪年开始,每到过年前夕,我总会收到家乡寄来的腊肉——熏得焦黄焦黄,隐隐散发出松枝的香气。
随着腊肉总是附着父亲简短的家信,信末总是千篇一律地插上一句:“明年回不回家过年?”我知道,父亲真的很想我回家,可我怎么也忘记不了十年前的那一巴掌和母亲的抽泣。
有一年,不知什么原因,我一直没收到家中的腊肉,整个春节,心里忽上忽下,不安得厉害。
过年后上班的第一天,收发室的小曾把我叫住:“有你的包裹。
”我拿回家一看,满满一箱腊肉——焦黄焦黄,散发着松枝的香气,顿时心里有种说不出的轻松和激动。
而母亲包裹中夹的一张小纸条更让我泪水盈眶:“……你爹打了盹,肉全焦了,又重熏……砍松枝时,不小心砍着了手,又不肯让我帮他,说你就喜欢他做的腊肉……又怕赶不上春节,你爹就没日没夜守在火旁不敢合眼……”那天,我平生第一次放声痛哭。
我有什么资格去评价父亲的优劣?我以什么标准去衡量父母之间的感情?十年的不理不睬又给父亲多大的打击?在他大山似的沉默中,难道真只是那一巴掌和娘的抽泣让我背负了十年之久的包袱吗?“穷乡僻壤”不就是我时常向人家介绍家乡的评语吗!父亲从不说我什么,只是默默地用一箱箱沉甸甸的腊肉传递着浓浓的父爱与宽容。
(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告诉学生聪慧机敏的机智故事_一段留错言的电话录音

那一年,大学毕业后等待了很久我也没能找到理想的工作。
后来,我看到很多同学都一个个欢天喜地上班去了,焦虑的我开始把自己的一切不如意都迁怒到了爸爸身上。
我气愤地指责爸爸没有一点儿用,整天就知道弄点儿酒,在一日三餐前满足地抿上几口,根本就不知道关心我,他那么窝囊的样子,难怪我会找不到工作。
那天父亲对我这样没大没小的指责大发雷霆,我从来没有见过父亲生这么大的气。
不过,我也毫不示弱。
这么多天来我的肚子里早就憋了一团火,现在,父亲的生气只不过是帮我拧开了这个气门芯而已。
我对父亲没头没脑地大吼一顿后,就扔下他,头也不回地从家里搬了出去。
在离家不远的另外一个城市里,我租了一间七八平方米的小房子,然后仍然四处出击,去参加各种人才交流会。
我知道,以后,我别想再指望我那个一点儿用处都没有的父亲了,未来的一切我只有依靠自己了。
走在飘满落叶的陌生城市里,我又想起因病过早去世的母亲,不禁流下泪来,如果母亲仍然在世上活着,就会有人惦记着我、关爱着我了。
一天,我上商店里买了一箱方便面,准备做未来一个星期的口粮。
正垂头丧气地抱着那箱方便面往租住的小屋里走去,忽然听到身后有人叫我的名字。
回头一看,是我上大学时睡在下铺玩得最要好的一个哥们儿。
他兴奋地一掌拍在我的肩膀上,说,嘿,小子,毕业后玩失踪呀,怎么连个手机也不买呀,我打电话到你家里,伯父说他也正满世界地找你哩。
我惨笑道,你看我这穷酸得连饭钱都没有了,哪还有钱去买手机呢?想起他说我父亲正满世界地找我,我有点儿疑惑,想,他会满世界去找我吗?那天在我那个同学的引荐下,根本没费什么工夫,那家公司就答应录用我。
晚上,我拉着他下了馆子,一定要用手中剩余不多的钱请他撮一顿。
最后,我俩都醉了,相拥搀扶着走在那个城市昏黄的路灯下。
我忽然想应该把我的高兴分享给我的女朋友,我曾经发誓,如果我找不到工作,就绝不跟她联系。
我对同学说,把你的手机拿来让我用用,我要打电话。
我那个同学边掏手机边问,给谁打电话?我说,废话,这时候还能给谁,当然是我最亲爱的人了。
(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告诉学生聪慧机敏的机智故事_妙语解难

语言运用得当,其力量有时能抵得上千军万马,有时能胜过金钱的作用。
解决同一个问题,语言运用得妥当与否,其效果截然不同。
一位叫罗伯特的先生,有一天对他的一个商人朋友抱怨说:“我的雨伞在伦敦一所教堂被偷了。
因为这雨伞是朋友送给我的礼物,所以我花了两倍的价钱登报寻找,可是还是没寻找回来。
”商人问他:“你的广告词是怎么写的?”罗伯特把广告词给商人看。
“上星期日傍晚于市教堂遗失黑色雨伞一把。
如有仁人君子拾到,麻烦送到布罗得街10号,当以10先令酬谢。
”商人看完笑着说:“广告词是很讲究学问的,你这样写很难有结果,咱们再换个写法试试。
”商人拿出纸笔,写道。
“上星期日傍晚,有几个人曾经在市教堂看见某人拿走雨伞一把。
拿走者如果不想惹麻烦,请于明日12点前主动送回布罗得街10号为妙。
此君是谁,人人皆知。
”这条广告当晚见报。
第二天早晨,罗伯特与平常一样开门去晨练。
当他打开门的时候,惊奇地发现门前横七竖八地放满了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的雨伞。
他好奇地数了一下共有15把。
这下他反而犯难了,觉得自己受之有愧,传出去名声不好,而且那些和自己一样的失主也是很着急的。
为此从早饭到午饭他都没胃口——这样下次做礼拜时如何面对“上帝”?下午他终于写了一条广告,赶到报社。
广告词是这样的:“今天早晨意外得到误还的雨伞14把,请失主明天12点前到布罗得街10号领走。
”广告当晚见报。
从晚上8点到凌晨2点,他陆续接到115个电话声称明天要来领取失物。
为此他彻夜难眠,想着明天如何面对真失主和大量的冒名者,如何想一个巧妙的办法让它们真正物归原主。
第二天一大早,他便找那位商人朋友救急。
商人听完他的话后,拿出纸笔重新草拟了一条广告:“在市教堂偶然拾得雨伞若干,请失主于下个礼拜日在市教堂做完礼拜祷告后,手握《圣经》到牧师处讲何时何地失去了何种样式何种颜色及新旧程度的雨伞,情况属实后,雨伞会由牧师完璧归赵。
如果不想受到上帝的惩罚,就别再到布罗得街10号自讨没趣。
(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告诉学生聪慧机敏的机智故事_像螺丝钉一样地婉转曲折

(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告诉学生聪慧机敏的机智故事_像螺丝钉一样地婉转曲折第一篇:(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告诉学生聪慧机敏的机智故事_像螺丝钉一样地婉转曲折山顶住着一位智者,他胡子雪白,谁也说不清他有多大年纪。
男女老少都非常尊敬他,不管谁遇到大事小情,他们都来找他,请求他提些忠告。
但智者总是笑眯眯地说:“我能提些什么忠告呢?”这天,又有年轻人来求他提忠告。
智者仍然婉言谢绝,但年轻人苦缠不放。
智者无奈,他拿来两块窄窄的木条,两撮钉子,一撮螺钉,一撮直钉。
另外,他还拿来一个榔头,一把钳子,一个改锥。
他先用锤子往木条上钉直钉,但是木条很硬,他费了很大劲,也钉不进去,倒是把钉子砸弯了,不得不再换一根。
一会儿工夫,好几根钉子都被他砸弯了。
最后,他用钳子夹住钉子,用榔头使劲砸,钉子总算弯弯扭扭地进到木条里面去了。
但他也前功尽弃了,因为那根木条也裂成了两半。
智者又拿起螺钉、改锥和锤子,他把钉子往木板上轻轻一砸,然后拿起改锥拧了起来,没费多大力气,螺钉钻进木条里了,天衣无缝。
而他剩余的螺钉,还是原来的那一撮。
智者指着两块木板笑笑:“忠言不必逆耳,良药不必苦口,人们津津乐道的逆耳忠言、苦口良药,其实都是笨人的笨办法。
那么硬碰硬有什么好处呢?说的人生气,听的人上火,最后伤了和气,好心变成了冷漠,友谊变成了仇恨。
我活了这么大,只有一条经验,那就是绝对不直接向任何人提忠告。
当需要被指出别人的错误的时候,我会像螺丝钉一样婉转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第二篇:(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告诉学生聪慧机敏的机智故事_母亲的泪[最终版]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如果把古今中外母亲思念儿子落下的泪统统收集起来,恐怕会成为一个新的海洋,一个新的咸海。
母亲死后多年,妹妹才告诉我,自我北上读书,母亲常常哭,哭了一年。
她经常搬出一把小竹椅,坐在马家巷口,对着火车站的方向,坐很久很久,然后就暗暗地流眼泪。
我埋怨妹妹为什么不早把这个情况告诉我。
唉,也不能责怪她,她当时还小,不过10岁。
(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告诉学生聪慧机敏的机智故事_爱的虚荣

母亲是个虚荣心很强的人,又最爱走街串巷,逮着不熟识的人,都会同人家兴致勃勃地唠叨上半日,寻根究底般地问别人的家境好坏、收入高低,尔后拿来与自己的作比。
表面上吹捧人家一番,心里,却会因己不如人,而大大地失落上一阵子。
回来自然又会无休止地唠叨一顿,说谁家的房子大了挣钱多了,谁家的儿女孝敬爹妈买来高档营养品了,谁家的女儿钓了金龟婿风光回来走亲戚了。
这之后自然是话锋一转,谈及父亲的平庸人生,谈及我和弟弟两人怎么只顾着自己读完本科读硕士,念完硕士还野心勃勃地要出国读什么洋博士,也不想想父母的难处,早点儿挣钱养家,哪怕让她同女伴们一样,抱个白白胖胖的孙子,出去让人夸一番,也比而今一年年没尽头地把书念下去强。
我们都觉得母亲无理取闹,皆不理她。
或者推出父亲来,将她的嫉妒与虚荣扯得体无完肤,一无是处。
每每母亲都气咻咻地摔门而去,非得我们亲自去请才回来吃饭。
但吃饭的时候,仍不忘把我们再痛贬一顿。
我们知道她要面子,便让她一马。
况且,从不珍惜自己所有,总把别人的一份好,放大十倍折磨自己的人,实在是不必要与她计较。
所以我们照样在父亲的鼓励下,快快乐乐地一年年把书念下去;亦将出国的美梦,踏踏实实地做下去。
甚至有了成绩都不愿告诉她,怕她又憋不住,拿出去与人作比,比不过人家,回来又惹是生非。
有一次出门买东西,回来走至一个拐弯处,却一下子停住了。
母亲尖细的声音,很清晰地传到我耳中来:“我们两个孩子一个比一个出息,都争着往国外去读呢!我这当妈的,也能跟着沾沾光,到时去国外转一转,见识见识呢!”我听了不觉一笑,想母亲真会为自己贴金,还没影儿的事呢,便被她说得像模像样。
正欲前行接她回家,别在这儿让人笑话,却听另一个差不多年纪的女人,懒懒一笑,道:“还要念那么多年书,您老得搭多少钱操多少心啊,怕是等他们一个个成龙成凤了,您也吃喝不动了,没福消受他们这迟来的孝心呢。
还是像我那几个儿女们好,大学毕了业便成家立业,早早地孝敬我,带着我各大城市地游逛,山珍海味地猛吃,经历过这些,死也心甘了。
(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告诉学生聪慧机敏的机智故事_金盒子

我们有时会从孩子身上学到很多东西。
不久前,我的一位朋友因为三岁的女儿浪费了一卷金箔纸而惩罚她。
钱很紧,孩子要用金箔纸装饰一个盒子把它挂在圣诞树下,他勃然大怒。
可小姑娘第二天早上还是把礼物送给爸爸并说:“这是给你的,爸爸。
”他也因为昨天的过火反应而有些尴尬,但当他发现盒子是空的时怒气又起。
他冲她吼道:“你不知道给别人礼物时里面应有点东西吗?”小姑娘眼里充满泪水,抬头望着他说:“噢,爸爸,它不是空的。
我往盒子里吹进了我的吻。
我在里面装满了我的爱。
都是给你的,爸爸。
”
父亲一下子垮下来,他搂住女儿请她原谅。
我朋友告诉我,他把那个金盒子保留在床旁好几年。
每当他泄气的时候就会从里面取出想象的吻,想起孩子放到其中的爱。
从真正意义上讲,我们每个做父母的人都被给予了一个装满孩子无条件热爱和亲吻的金盒子。
任何人都不会拥有比这更宝贵的财富。
长大的儿女给予父母更多的是金钱和物质上的礼物,但那个充满亲吻和爱的金盒子会比那些东西更长久地留在父母的心中。
他们需要的是我们的爱,唯有这些才能给他们最大的安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顶住着一位智者,他胡子雪白,谁也说不清他有多大年纪。
男女老少都非常尊敬他,不管谁遇到大事小情,他们都来找他,请求他提些忠告。
但智者总是笑眯眯地说:“我能提些什么忠告呢?”
这天,又有年轻人来求他提忠告。
智者仍然婉言谢绝,但年轻人苦缠不放。
智者无奈,他拿来两块窄窄的木条,两撮钉子,一撮螺钉,一撮直钉。
另外,他还拿来一个榔头,一把钳子,一个改锥。
他先用锤子往木条上钉直钉,但是木条很硬,他费了很大劲,也钉不进去,倒是把钉子砸弯了,不得不再换一根。
一会儿工夫,好几根钉子都被他砸弯了。
最后,他用钳子夹住钉子,用榔头使劲砸,钉子总算弯弯扭扭地进到木条里面去了。
但他也前功尽弃了,因为那根木条也裂成了两半。
智者又拿起螺钉、改锥和锤子,他把钉子往木板上轻轻一砸,然后拿起改锥拧了起来,没费多大力气,螺钉钻进木条里了,天衣无缝。
而他剩余的螺钉,还是原来的那一撮。
智者指着两块木板笑笑:“忠言不必逆耳,良药不必苦口,人们津津乐道的逆耳忠言、苦口良药,其实都是笨人的笨办法。
那么硬碰硬有什么好处呢?说的人生气,听的人上火,最后伤了和气,好心变成了冷漠,友谊变成了仇恨。
我活了这么大,只有一条经验,那就是绝对不直接向任何人提忠告。
当需要被指出别人的错误的时候,我会像螺丝钉一样婉转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