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
谈谈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谈谈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作者:陈丽娟来源:《世纪之星·交流版》2016年第08期[摘要]爱国主义教育是各阶段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他对学生爱国思想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地理教学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重要阵地,地理教学中涉及大量反映爱国主义情怀的事物,地理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强化对学生的爱国教育,进而为我国社会发展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
[关键词]地理教学;爱国主义情怀;学生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学校应当将爱国主义教育和学科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地理知识课堂教学、课下活动进行爱国教育,进而全面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本文将对地理课堂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利用课下活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策略进行分析,进而为地理教师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提供理论依据、一、发掘教材内涵,点燃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1.培养民族自豪感地理教材有大量事物可用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多骄的祖国江山、绚丽多彩的自然风光、宏伟的珠穆朗玛峰、秀丽的庐山、奇异的黄山、澎湃汹涌的钱塘江大潮、奔腾的黄河、伟大的长江、宝岛日月潭、广阔的内蒙古草原,还有众多名胜古迹、宏伟建筑,这些事物无处不体现着我国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地理教材各章节中包含很多这样的地理事物,它们能够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对祖国的骄傲感激发出来,进而成为爱国主义精神的源泉。
在课程上教师应当充满热情的去赞美和歌颂这些事物,进而让学生之间产生强烈的共鸣。
为了实现对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培养,教师进行地理知识讲授的过程中,应当将我国灿烂文化和历史凸显出来,进而纠正妄自菲薄祖国的错误做法。
教师应当对学生的自信心和民族自尊心进行有效培养,使得他们能够树立积极服务社会主义建设的理想。
例如在对我国地震分布进行讲解时,可以对我国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的地动仪进行介绍,通过对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介绍,让学生扎实的掌握地理知识,同时接受深刻爱国主义教育。
2.对建设祖国、热爱祖国激情进行培养地理教材叙述的对象包括社会现象和地理现象,我国地理教材主要对我国人民利用地理环境、改造地理环境、发展生产、开展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介绍,例如我国人民在保持水土、植树造林、南水北调、兴修水利、智利河流中获得的成就。
地理课的爱国主义教育

地理课的爱国主义教育地理课是研究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学科。
它与人类的活动、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崇高美德。
爱国主义教育是我们对青少年加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非常广泛,从历史到现实,从物质文明到精神文明,从自然风光到物产资源,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蕴藏着极为丰富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瑰宝。
地理知识中富含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素材,在当今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如何在发展民族经济、使中华民族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的前提下,挖掘和利用这些素材,拓宽爱国主义教育的新领域和新思路,搞好爱国主义教育,是我们在地理教学中应当注意和深入探讨的课题。
课堂是现代学校教育的缩影。
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课堂教学理所当然应成为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
结合现阶段我国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地理教学的特点及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作为地理教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一.感受古代中国之强大,深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崇拜。
在初中地理第二册第二十章中,有“马可·波罗从意大利到中国需要多少时间”这一知识点。
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已知去想一想,为什么当时马可·波罗要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呢?经过讨论可以和学生共同得出结论,即:当时的中国非常强大,不仅在经济,就是在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都是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国家。
因而,吸引了较多的外国有识之士来到中国。
另外,第十章第一节在讲述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历史时,提到了汉代的“丝绸之路”、明朝郑和开辟的“海上丝绸之路”等。
其实,这也充分证实了当时中国的强盛:只有国泰民安、政局安定、人民富足,才有足够的精力去加强对外交往。
否则,如果是内忧外患,政局动荡,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经济发展处于极其萧条状态,怎么还会有对外交往的兴致与可能呢!通过这些事例,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到:我们国家有着辉煌的历史,是名闻世界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古代科技上也有着极大的贡献,如指南针、火药、造纸、印刷术四大发明。
地理教学中爱国主义素材的挖掘

地 理 教 学 中 爱 国 主 义 素 材 的 挖 掘
吕婷 婷
( 苏省 泰 州 市 第 二 高 级 中 学 , 苏 泰 州 江 江 250 ) 2 30
摘 要 : 理 学 科 中蕴 涵 着极 其 丰 富 的 民族 精 神 教 育 资 地 源 , 师 可结 合 具 体 内容 情 境 。 学 生 进 行 民族 精 神 的 教 育 。 教 对
径 。 由 于这 些 内容 在 教材 中 比较 分 散 , 此 我们 要 不 断 地 深 但 因 入挖 掘 地 理 教材 中 的爱 国 主 义 素材 1 . 是 爱 国主 义 素材 是 地 理 学 科 思 想教 育 的 主 要 特征 挖掘
通 过 比较 法 来 挖 掘 地 理 教 材 中 的爱 国主 义 素 材 是 常 用 的 方 法 之 一 。 在 讲 印度 这 一 节 内容 时 , 生 了 解 到 印度 是 亚 洲 如 学 耕 地 面 积最 大 的 国家 时 , 会感 到 意外 。 会 羡 慕 。 此 时 我 们 既 又 应 用 对 比的 方 法 告诉 学 生 . 国的 耕 地 面 积 只有 国 土 的 1 % , 我 0 但 我 国的 农 产 品 总 量却 居世 界 首 位 .养 活 了 占世 界 2 %的人 2
挖 掘 地 理知 识 中 的爱 国主 义 素 材 ,寓 爱 国 主 义 教 育 于 地 理 知 识 教学 之 中 , 充分 挖 掘 并 利 用 好 这 些 素 材 . 地 理 学 科 思 是 想 教 育 的 主要 特 征 之 一 。 比如 国 家 领 土 是 国 家 主权 赖 以生 存 的物 质 基础 , 国家 领 土 教 育 也 就 理 所 当 然成 为地 理 课 中爱 国 主 义 教 育最 重 要 最基 本 的 内容 。目前 , 国的 中学 地 理 教 材 涉 我 及 到 中 国领 土 的 内 容 相对 较 少 , 比较 零 散 。 介 绍 我 国陆 域 面 只
浅谈地理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地理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摘要】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情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重要手段;地理教育是国情教育的具体表现和舞台。
在地理教学始终对教材进行深度的挖掘,遵循知识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实事求是”和“一分为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同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强乡土地理的教学,当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成败与否,教师是关键。
【关键词】爱国主义原则教学手段乡土地理关键在当前的中学教育中,大力提倡素质教育。
而在重视文化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的同时必须重视德育素质的教育,培养青少年一代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心。
而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教育的基本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
爱国主义教育不能空喊口号,要联系实际,用活生生的事例来教育学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在这方面,通过国情教育是最好的方法。
所谓国情,是指一个国家自然和社会两方面的情况,而地理学恰好是研究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两方面的综合性学科。
因此,地理科本身就有很强的思想性,蕴含着丰富的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素材。
同其它学科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
特别是关于我国的自然国情,在其它学科中很少或根本没有涉及。
只有地理学科几乎包含了自然国情的全部内容。
无论是自然地理教学,还是人文地理教学,利用其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都十分有利,容易产生显著效果。
爱国主义教育本身就是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学校地理教育不仅有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职能,同时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地理课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责无旁贷的。
要使学生爱国,必须知国,只有知国才能报国。
在这方面的国情教育的作用就充分表现出来了。
因此,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情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手段;地理教育是国情教育的具体表现和舞台。
1 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要贯穿整个地理教学的始终地理教师从备课、授课、巩固练习到布置作业,都要注意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的作用。
在确定每堂课的教学目的时,就要把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列入其中。
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加强国家版图意识教育

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加强国家版图意识教育摘要:国家版图意识教育既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地理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国家版图意识,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
文章以初中地理教学为例,就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加强和培养国家版图意识做出了研究,希望能对地理教学有所启示和帮助。
关键词:初中地理国家版图意识教育国家版图指国家行使主权的疆域,是国家存在的物质基础。
国际版图意识指公民对国家疆域的认知、认同和维护意识。
在国际局势风云突变的情况下,培养青少年群体对国家疆域的认同感,让学生养成自觉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对于国家安全和民族复兴来说有着重要意义。
因此,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明确提出了“将国家版图意识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内容”的建议。
那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加强和培养国家版图意识呢?一、提高教师的认识,发掘相关的教学因素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
随着社会发展,受市场经济和外来文化思潮的影响,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日渐淡薄,许多学生对一些政治问题也存在认知错误。
培养学生的国家版图意识,是建设中国梦的基础,也是纠正学生的错误认知,培养具有“维护国家形象和主权”意识的合格公民的要求。
如今,国家版图意识教育已经成为中小学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
在此情景下,作为教学的指导者、组织者,中学地理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只关注地理知识教学的教学理念,将国家版图意识培养贯穿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全过程,并以教材为国家版图意识教育的最佳载体,吃透教材内容和新课改精神,挖掘教材中的相关素材,多角度、多层次地渗透国家版图意识教育。
如在学习《中国的疆域》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运用正确的中国地图指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和特点,讲述有关中国领土面积、我国的行政区划分等级、我国人口分布特点等知识。
然后,借助手绘地图来展现自己的教学能力,并让学生填充地图外的内容:指出我国濒临的海洋、邻国,从经纬度视角指出中国版图的位置。
中学地理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探讨

中学地理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探讨【摘要】中学地理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民族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通过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地理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国家的地理环境和资源,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国家地理历史,引导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
结合国家发展需求,地理教学还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展示地理知识与国家建设密切相关的实际情况,激励学生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实施策略包括创设爱国主义教育氛围,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活动等。
通过中学地理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培养更多具有爱国情怀和责任感的优秀国民,为国家繁荣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中学地理教学、爱国主义教育、民族自豪感、责任感、关心国家大事、国家发展、实施策略、可持续发展。
1. 引言1.1 中学地理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爱国主义教育不仅仅是灌输爱国情感,更要引导学生了解国家的发展愿景和战略定位,培养他们为国家繁荣稳定贡献力量的意识。
地理课程作为了解国土资源与环境、掌握国土地理信息的重要途径,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刻的认识,激发他们对国家发展的热情和责任感。
中学地理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只有通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意识,才能真正使他们成为具有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国家栋梁之才,为国家的繁荣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2. 正文2.1 地理课程中如何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地理课程中如何融入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地理知识的讲解来展示国家的自然风貌和资源分布,引导学生对祖国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有更深的了解和热爱。
教师可以通过探讨国家的地理位置、边境线、领土面积等内容,强化学生对国家疆域的认知和对国家统一、完整的重视。
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解国家的历史地理变迁,激发学生对国家传统文化和历史的尊重和热爱。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结合地图、图片、视频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感知和认知的增强对祖国的热爱和责任感。
谈谈地理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教育文档

谈谈地理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共中央印发的《爱国上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非常广泛,从历史到现实,从物质文叨到精神文明,从自然风光到物产资源,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蕴藏着极为丰富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瑰宝”。
地理教学除了给学生传授地理知识之外,思想教育的一个最重要的主题,就是爱国主义教育。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是如何在地理课教学中对学生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
一、充分挖掘地理教材中丰富的爱国主义素材中学地理教材中蕴藏着极为丰富,得天独厚的爱国主义内容,素材十分广泛。
在地理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既要颂扬祖国的壮丽山河、秀美风光,代写职称论文颂扬祖国建设的辉煌成就以及改革开放的巨大变化,也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的现状,认清面临的问题,展望美好的未来,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崇高感情和建设祖国的强烈使命感。
学生的爱国之情不会自然而生,需要教师的激发和引导。
教师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1、讲述祖国的壮丽河山激发爱国之情初中《地理》第一、二单元分别从祖国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和壮丽山河等几个角度对祖国的概况进代写论文行了描述:她位于世界的东方,拥有 960 万平方公里的广阔面积(位列世界第三);她拥有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56 个民族共同组成一个多民族和睦相处的大家庭;她整体上形如一只雄鸡昂首挺立,共分为34 个行政区,台湾、香港和澳门都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学地理教师在向学生讲述这一部分内容时要饱含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要以自己对祖国的高度热爱之情来感染学生;要充分发挥学生对祖国壮丽山河的想象,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对祖国山河的向往和崇敬之情。
同时,我国有世界最高的山峰,有世界最古老的人工运河,有标志着我国古代建筑工程技术成就的万里长城等。
通过对祖国地理状况的描述,使学生知道:我们的祖国是一个有着壮丽山河的伟大国家,是一个值得每一个炎黄子孙热爱的国家。
2、比较祖国优势激发爱国之情中国物产丰富,许多自然资源总量都位居世界前列,同时,还拥有很多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自然资源。
地理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神州教育钟州地理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廖承勇湖北省随州市第一高级中学摘要:高中地理是一门自然学科,它的知识点涉及到大气 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等四大圈层。
天文地理吸引着一代 又一代的科学大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但《宇宙的奥秘》仍然是真正存在着的奥秘,无穷无尽,无边无际。
关键词:情怀;意识;指导能力一、爱国情怀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她有着令无数 的海内外炎黄子孙骄傲的灿烂文化,虽历经沧桑,但仍以傲然 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仍引领着世界的文化潮流,随着世 界经济的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外国人学汉语、用汉语的积 极性不断髙涨,不少外国人不辞辛苦,千里迢迢来到中国,就 是为了一睹中国的万里长城、龙门石窟、大漠戈壁、塞上江 南……甚至不少外国人千方百计想在我国定居,融入到我们的 大家庭,成为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员。
二、忧患意识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资源在我国 都有分布,且钒、锡、钨、钼、锑、稀土矿等金属矿藏占世界 首位,钛、铁等金属矿藏占世界前列。
耕地面积占世界4位,草场面积占世界2位,林地面积占世界第5位,渔场面积居世 界之首,大陆架面积居世界第五位,水资源总量占世界第六位,水力资源占世界第一位……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其中耕地面积不足世界人均的1 / 4,草 场面积不足世界的1 / 2,林地面积不足世界人均的1 / 8。
有限的人均资源正以前所未有的惊人速度在减少。
如西北 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水资源 利用不当、开矿、轮荒、基础设施建设不当所引起的荒漠化;黄土高原毁林开荒、大量开采地底资源、破坏地表结构引起水 土流失,每年约16亿吨的土壤被侵蚀、冲刷,形成了黄土高原 千沟万壑的地表特征,形成了黄河下游河岸高出地面十几米甚 至几十米的地上河,严重地威胁着广大华北地区人民生命财产 的安全;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的石漠化加剧了土壤的贫瘠,加 重了人们的贫困化;华北地区由于农业生产对水资源的利用不 当引起次生盐溃化,虽经焦裕禄等一代又一代人的艰苦努力,至今仍未得到根本上的改变;东北黑土地深厚的腐殖质层,最 肥沃的自然土壤,我国的最重要的粮仓,由于人们的浅见、掠 夺式的经营、只用不养,导致肥力不断下降,严重的水土流失,加剧了土壤的贫瘠化;天然森林的减少,珍稀动物的灭绝,农 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工业“三废”的任意排放,江河湖海的 污染等等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存环境,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 量,生态平衡的破坏,让我们的身体健康备受影响,各种地方 病、疑难病症、疫情正在向我们走来,让我们防不胜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教学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
摘要:中学地理教学的目的就是对学生进行地理基础知识和地理基本技能教育,开发智力和培养能力,并进行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因此,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并融入爱国主义教育是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也是摆在每个地理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地理教学;爱国主义;教育;目的
中国的爱国主义并不是空洞的、抽象的概念,它包含了丰富的内涵:热爱祖国、报效祖国;艰苦奋斗、辛勤劳动,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的物质和文化财富;反对民族分裂和国家分裂,维护各民族的联合、团结和国家的统一,维护国家的主权和独立;推动祖国的繁荣和进步……要把这些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完全融入到平时的地理教学中,教师就要在课内外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把爱国之心、报国之志转化到平时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中华民族的振兴。
一、爱国主义教育首先要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树立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和为国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
如在地理课上讲述《我国的疆域、人口、民族》时,教师可以展开美丽的中国地图,声情并茂地介绍我国的疆域:(1)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它在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有众多的岛屿和港湾,是一个海陆兼
备的国家。
(2)国土辽阔: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
而且海洋资源相当丰富。
(3)我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
此时,可以让学生找一下自己家乡的确切位置。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一个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和睦的大家庭……教师饱含热情的讲述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会时不时地感染学生,既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壮丽山河的想象,又使学生产生了向往和崇敬之情,责任感和爱国心会油然而生。
二、爱国主义还体现在通过奋斗,不断创造中华民族灿烂的物质和文化财富
在地理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
族的优秀成果,培养学生对祖国的无限热爱,树立伟大的责任感和远大的抱负,将来积极投身于祖国和家乡的建设事业。
如在地理课上讲到《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直接把故宫、长城、颐和园、天坛等一些世界遗产展现给学生。
此时,学生眼前一亮,这些历史内涵丰富和文化气息浓厚的民族瑰宝深深地吸引着他们,欣赏和敬佩之情溢于言表。
教师同时可以告知学生:这些建筑群都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劳动的结晶。
这样,我们的学生就会为祖国有这样的财富而感到自豪、骄傲,心中对祖国的热爱又多了一层,并立志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爱国主义在地理教学中还要培养学生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忠诚
树立忧患意识,维护祖国的独立、自主、领土完整。
如在教《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这节内容时,一方面要让学生了解中国台湾省包括台湾岛以及附近的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另一方面还要让学生了解被誉为“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的地理位置、气候、物产、经济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还要让学生知道:中国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台湾人民是我们的骨肉同胞;尽早实现台湾省与祖国的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这样一节课下来,既使得学生对中国台湾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热爱之情油然而生,又使得学生有一种责任感、使命感。
我们作为学生,一方面要学好书本知识,另一方面也要为祖国的统一出一份绵薄之力。
而这些正好就是我们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加强这方面的爱国教育,教师还可以补充一些中国台湾省的历史:在明朝时期,我国东南沿海海盗猖獗,为了保卫沿海地区不受海盗侵扰,明朝在台湾省基隆等地驻军,保卫海防。
以后,还先后出现了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皇帝统一台湾等重大军事活动。
铁的事实说明:中国台湾省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这样,教师更好地运用了地理教学的平台,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还进行了爱国主义的教育和宣传,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坚定了学生的报国之心。
四、爱国主义还要付诸行动,推动祖国的繁荣和进步
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教师要理直气壮地讲成就、壮国威,让祖国的繁荣和富强作为深厚的底蕴,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巩固和坚定他们的爱国情感。
如在教《走向世界的中国》时,
教师课前可以让学生去网上、图书馆等地方收集有关我国近年来经济取得的成就,然后在课上进行交流。
这样,既让学生亲自体验了祖国的伟大成就,又增加了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
又如在讲到《中国的海洋资源》时,爱国主义教育在此时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课上,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介绍一下我国丰富的海洋资源,并告诉学生国家对于海洋资源的开发相当重视,尤其是南海资源的开发更关系到我们的领土完整和祖国的经济繁荣。
蔚蓝的海洋、繁荣的景象带给了学生们无尽的遐想。
此时,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感,展示我国的强大国力,教师可以趁热打铁抛出一个话题:“我国在海上又多了一个什么‘大家伙’?”学生会不约而同地回答:“辽宁号航空母舰。
”“派什么用场?”这些问题的设置,使学生明白了:由于辽宁号的出现,大大地提高了中国海军的综合作战能力,可以有效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这样,学生的自豪感、使命感呼之即出,更加激励了他们将来为祖国的繁荣和进步而贡献自己力量的信心和决心。
爱国主义教育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它是有血有肉的。
可以说,地理教学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在这个平台上,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良好的爱国主义情怀的教育。
因此,教师要不断摸索和总结,在地理教学中自始至终贯彻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余昌毅.浅谈地理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j].教师,2010
(12).
[2]晨光.爱国主义实用手册[m].昆明:晨光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