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提分复习 专题3 散文阅读 提分攻略1 题型2 理解句子的含意讲义
新高考---2020年高考散文阅读及答题知识汇总

2020年高考散文阅读及答题知识汇总(一)阅读一篇散文,我们必须明白三个问题,即“写的什么?怎样写的?为何这样写?”要搞清这些内容,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关注“标题”,理清“思路”,抓“关键语句”,理解“主旨”。
“标题”,提供了阅读的线索,隐含着写作对象、重要内容等信息,与文章的主题有着密切的联系,阅读首先从标题开始,必须加以关注。
(二)理清“思路”,整体把握。
任何一篇作品都有其特有的行文思路,把握了文章的行文思路,有助于我们对文章思可从以下方面入手:1.概括段意、划分层次,能理清思路。
2.捕捉“线索”,能理清思路。
“线索”常有这样几种:①以中心事件为线索,②以感情为线索,③以具体事物为线索,④以时空变化为线索。
3.分析表现技巧的作用,也能理清思路。
文章中的照应、对比、衬托、穿插、虚实结合、欲扬先抑等表现技巧都体现了作者写文章的思路。
(三)局部把握,抓住关键。
要想抓住文章的主旨或者是作者的情感,就要善于把握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关键句子”。
中心句,抒情句,议论句,过渡句,修辞句等在文中具有很强的概括力。
这些语句,或者是作者塑造形象的主要特点,或者是作者的主观情感,或者体现作者的观点态度。
因而,我们在阅读时要特别留心,必须重视这些语句的作用。
把握住这些语句,我们就能够很清楚的抓住文章的思路和作者的情感脉络。
文章的主旨也就清楚了。
另外,我们更不能忽略文章的开头、结尾,文章的文眼,作品的背景、作者的处境等方面内容,这些都是理解文章主旨的关键。
二、常见题型及答题规律第一节:作用(意图、好处)分析题1、语句作用题2、段落结构作用题3、艺术技巧作用题4、人称作用题5、标题作用题6、景物描写的作用7、写作内容作用题1语句作用题分析句子的作用:主要从内容或表达效果和在文句结构上的作用两个方面去分析。
看语句的作用,要看本身的作用,与标题、开头、上文、下文、结尾的作用,看它在文章中的地位。
2段落作用题语句、段落命题特色1、作用分析题是指题干带有“作用”或“好(妙)处”等词语,命题指向于分析综合的一种常见题型。
2020届高考复习散文阅读技巧详解

散文阅读技巧一、整体感知,把握主旨(一)各类散文对应读法1、记叙散文①特点:以记叙人物、事件为主的散文,称为记叙散文。
记叙散文叙事较完整议事表态度,写人人物形象鲜明。
这类散文善于通过某些生活片断、场景和细节描写以及人物最突出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揭示事件的审美意义(揭露丑恶,赞扬真、善、美,表现人性中的友情、亲情、爱情)。
②读法:抓住人物描写、事件、细节描写、景物特征分析感情态度和人物形象。
2、抒情散文①特点:以写景、状物或者直接抒情为主的散文,称为抒情散文。
写景重在借景抒情,状物重在托物言志。
这类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其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
它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即使描写的是自然风物,也赋予了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
其基本特征是寓情于景,寓情于物,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②读法:抓住议论、抒情,归纳思想感情、哲理3、议论散文①特点:以发表议论为主的散文称为议论散文。
它与抒情散文一样注重情感的抒发,不同的是议论散文重于理智,抒情散文重于感情。
它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严密的逻辑;既要以情动人,又要以理服人;融形、情、理于一炉,合政论与文艺于一体。
②读法:抓住议论,理清思维逻辑,归纳所讲道理(二)感知整体、把握主旨的步骤第一步:找写作对象(人、物、景、事、情、理)第二步:识对象特点(对象是什么,对象是什么样的)表象(文本中内容)→深层(文本背后内容)写人:正面描写(语言、动作、肖像、神态等)侧面描写性格特征,精神面貌细节描写写事:过程亲情、友情、爱情好或坏写物:形貌,结构等内在精神特征写景:色调、具体景物感情色彩第三步:明情感态度(作者情感;褒或贬,赞扬或批评,喜爱或厌恶)(三)感知整体、把握散文主旨的几种方法(回归原文找重点词语、句子、段落)1、抓文题法:明对象、手法、情感2、抓“文眼”法:明意图、情感3、抓关键词、句、段法:明内容、线索、结构、思想情感。
20XX版高考语文二轮提分复习专题3散文阅读提分攻略1题型2理解句子的含意讲义.doc

题型二理解句子的含意[ 技法回顾 ]1.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
常见 2.请解释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设问 3.请简析该句的内涵。
4.请联系全文,说说你对某句的理解。
第一步:分析关键词,揣摩句意。
理解句子可通过抓关键词,运用替换词语的方法来揣摩句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和目的。
第二步: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位置分析思路答题总领句篇首段首要考虑其所领起的语段的内容步骤过渡句中间句段要密切关注上下语段的内容总结句篇尾、段尾须上溯,寻找相关信息,确定答案要点第三步:分析修辞手法,理解句子的深层含意。
文中的有些句子,往往采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而运用特定的修辞手法都有一定的效果和目的。
辨析修辞手法,有助于理解句子的深层含意。
没有使用修辞的句子,可以不考虑此步骤。
[ 典例剖析 ][ 例 2]( 2017·全国卷Ⅲ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我们的裁缝店李娟在城市里,裁缝和裁缝店越来越少了。
但在喀吾图,生活迥然不同。
这是游牧地区,人们体格普遍高大宽厚,再加上常年的繁重劳动,很多人身体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形,只有量身订 ( 原卷如此。
“订”应为“定”——编者注) 做的衣服才能穿得平展。
我们租的店面实在太小了,十来个平方,中间拉块布帘子,前半截做生意,后半截睡觉、做饭。
但这样的房间一烧起炉子来便会特别暖和。
很多个那样的日子,狂风呼啸,昏天暗地,小碎石子和冰雹砸在玻璃窗上,“啪啪啪啪”响个没完没了但我们的房子里却温暖和平,锅里炖的风干羊肉溢出的香气一波一波地滚动,墙皮似乎都给香得酥掉了。
我们还养了金鱼,每当和顾客讨价还价相持不下时,我们就请他们看金鱼。
这样的精灵实在是这偏远荒寒地带最不可思议的尤物——清洁的水和清洁的美艳在清洁的玻璃缸里曼妙地闪动,透明的尾翼和双鳍缓缓在水中张开、收拢,携着音乐一般这样,等他们回过神来,再谈价钱,口气往往会软下去许多。
当地男人们很少进店。
最固执的是一些老头儿,偶尔来一次,取了衣服却死活不愿试穿,即使试了也死活不肯照镜子,你开玩笑地拽着他往镜子跟前拖,让他亲眼看一看这身衣服多“拍兹” ( 漂亮 ) ,可越这样他越害羞,双手死死捂着脸,快要哭出来似的。
2020届高三语文 散文阅读技巧提升 专题02 归纳要点(含解析)

归纳要点一、概括段(层)意概括段(层)意最基本的方法是划分层次,提取或概括关键信息,为此需要逐句逐层地细读。
对于几个段落的文意概括,既要注意段内的层次要点,又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关系。
如是并列、对照关系的,要把多个段落的意思有机结合;如是层进、转折关系的,要重在后者,又不能忽略前者;如是总分(分总)关系的,要抓住总说部分概括。
(一)概括、归纳文意的常用方法:1.摘取法需要归纳的内容往往是段落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
这些重要的词语往往嵌在主要语句中,重要的句子又常常出现在文或段的首或尾或中间。
归纳时需把这些词语或句子摘录出来。
2.合并法把每层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或整个段落的主要内容。
3.舍取法(1)需要归纳的内容,本身有主次之分,而命题人只要求概括回答其要点,故需要对次要信息和同类信息进行舍弃。
(2)文段中所说的内容复杂,而命题人只要求考生答某一方面,故需要对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进行提取。
(二)答题的基本要求:准而全1.注意筛选的范围有的题目筛选的范围很明确,但多数考题没有明确的筛选范围,只提供了题干原句,需要学生自己确定筛选范围。
一般而言,筛选范围首先遵循“就近”原则,即凡是题干语句所在的地方,均是答题要点密集的地点。
其次要适当扩大筛选范围,即题干原句或原句中的关键词语出现的其他地方也可能有答题点。
2.注意内容的层次要对信息集中的段落仔细阅读,划分层次,分层提取要点,保证要点不遗漏。
3.注意整合、概括的方法不建议全文直接抄录,原文与自己的语言相结合最保险。
4.要有“因分赋点”意识要根据分值来大致确定要点的数目。
典例:(2020·北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浙江的感兴这次重来,我很想再出去看看那些犹有南宋遗风的街道和店铺,却始终不得空儿,只在汽车里匆匆看了一下中心区的主要街道。
在我游历过的城市里,我总觉得杭州是最富于中国人情味的,即使车站旁边的闹市也闹而不乱,人行道上人来人往却不拥挤,同时有一些老铺子老字号还以传统的礼貌待客。
2020年高考散文阅读各题型解题思路及答题模板

2020年高考散文阅读各题型解题思路及答题模板一、散文阅读常识(一)散文的特点1. 形散神聚“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
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情感体验。
情感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与事则是“散”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形”。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
“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2.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也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
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
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精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
经常读一些好的散文,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还可以从中学习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风格:华丽、平实、明快、含蓄、简洁、细腻、豪放、柔婉、幽默、深刻(二)散文的分类1.抒情性散文抒情性散文指侧重于表现思想感情、内心体验的散文。
它们或咏物状景中言志抒怀,或在叙事记人中传达情思。
此类散文往往以小见大,追求诗情画意的统一和语言的精粹,以获取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020高考语文提分二轮讲义:专题2 提分攻略2 题型3 情节手法类

题型三__情节手法类[技法回顾]常见设问1.本文在叙述手法上有何特色?请赏析。
2.本文在构思(结尾)上别具特色,请赏析。
3. ××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4.×××部分在人称运用上有什么特点?有何效果?答题步骤步骤一:指出运用了什么手法。
(从叙述技巧、安排技巧等方面入手) 步骤二: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运用该手法表达了什么内容。
步骤三:分析运用该手法达到了什么效果。
[典例剖析][例3](2017·全国卷Ⅰ)阅读《天嚣》(文本见本专题“提分攻略2题型二”“典例剖析”),完成后面的题目。
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解题流程】第一步:审题干→定题型题干中提到“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就显示出这是一道考查线索安排技巧的题目。
解答这类题目要从安排结构、揭示主题两个角度去考虑。
第二步:明角度→找对应明角度找对应对情节的作用“渴”作为试验队员的感受,反映出小说情节是在“试验队员深陷绝境”的背景下展开的,略去陷入绝境之前的内容,情节显得更加集中、简洁。
对主题的作用“渴”是试验队员在风沙肆虐这样特定环境下的状态和感受,能更集中而深刻地诠释小说的主题思想——既讴歌了科研工作者高度的责任意识,也揭示了“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的人生道理。
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状态与感受,使主题更突出。
对点即时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河上柳废名○1陈老爹向来是最热闹没有的,逢着人便从盘古说到如今,然而这半年,老是蹲在柳树脚下,朝对面的青山望,仿佛船家探望天气一般。
问他:“老爹,不舒服了吧?”他又连忙点头,笑着对你打招呼。
这原因很容易明白,就是,衙门口的禁令,连木头戏①也在禁止之列了,他老爹再没有法子赚钱买酒,而酒店里的赊欠,又一天一天地催。
○2清早起来,太阳仿佛是一盏红灯,射到桥这边一棵围抱不住的杨柳,同时惹得你看见的,是“东方朔②日暖”“柳下惠③风和”褪了色的红纸上的十个大字——这就是陈老爹住的茅棚。
高考语文二轮提分复习 专题3 散文阅读 提分攻略2 鉴赏技巧,品味语言艺术讲义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学习资料专题提分攻略2 鉴赏技巧,品味语言艺术[技法回顾][典例剖析][例1] (2017·全国卷Ⅱ)阅读《窗子以外》(文本见本专题“提分攻略1”“例1”),完成后面的题目。
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两个不同的人称,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6分)【解题流程】第一步:审明题干,明确答题方向题干点明了本文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两个不同的人称,要求考生结合全文分析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态度。
用“我”易于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转换成“你”就可以适当拉开距离进行客观描写。
第二步:确认技巧,结合内容分析效果作者在首段就提出问题,运用第二人称来叙述,设置了和读者面对面交流的亲切情景。
第二段主要运用第一人称,第四、五两段转换为第二人称,“你”成为自我观察与描写的对象,这三段细腻地描写了“我”与“你”看窗外或远或近的情形,体现了作者对“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的冷静理性审视的态度。
第六段中“你”和“我”两种人称交替出现,从“气闷”“受不了”“换个样子过活去”等可看出作者的自我嘲讽与反思。
【参考答案】①转“我”为“你”,“你”成为自我观察与描写的对象,蕴含着作者冷静审视的态度;②使用“你”的同时,又使用了“我”,蕴含着作者的自嘲与反思。
[例2] (2017·全国卷Ⅲ)阅读《我们的裁缝店》(文本见本专题“提分攻略1”“例2”),完成后面的题目。
本文的语言充满生活气息,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
(6分)【解题流程】第一步:审明题干,明确答题方向题干点明了本文的语言“充满生活气息”,要求考生结合全文加以赏析。
文本中的语言包括作者的叙述语言和作品中的人物语言,所以要结合叙述语言和人物语言进行赏析。
第二步:确认技巧,结合内容分析效果“回过神来”“口气往往会软下去”“时常过来瞅一瞅”,这些口语化的句子极富生活气息,读来让人感觉亲切自然。
【复习必备】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3 散文阅读 专题突破练7 散文阅读(词句理解题)

专题突破练7 散文阅读(词句理解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岁月钟声汪曾祺我读的小学是县立第五小学,简称五小,在城北承天寺的旁边,对面是天地坛。
五小有一支校歌:“看吾校巍巍峻宇,连云栉比列其中。
半城半郭尘嚣远,无女无男教育同。
桃红李白,芬芳馥郁,一堂济济坐春风。
愿少年,乘风破浪,他日毋忘化雨功。
”“巍巍峻宇”“连云栉比”,实在过于夸张了。
但记忆中学校门外的地势确比校内高,进大门,要下一个慢坡。
慢坡的东端是门房,同时也是校工詹大胖子的宿舍。
詹大胖子的主要职务是摇上课铃、下课铃。
这间小屋原来盖了是为当传达室用的,但五小没有什么事可传达,来了人,大摇大摆就进来了,詹大胖子连问也不问。
这间小屋就成了詹大胖子的宿舍。
他在屋里坐着,看看钟。
他屋里有一架挂钟。
詹大胖子一早起来第一件事便是上钟,喀啦喀啦,上得很足,然后才去开大门。
他看看钟,到时候了,就提了一只铃铛,走出来,一边走,一边摇:叮当,叮当,叮当……从南头摇到北头。
上课了,学生奔到教室里,规规矩矩坐下来。
每逢国文课都是要背诵的。
一年级开头是“大狗跳,小狗叫”,后面有《咏雪》这样的诗:“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七片八片九十片,飞入芦花都不见。
”我学这一课时才虚岁七岁,可是已经能够感受到“飞入芦花都不见”的美。
我现在写散文、小说所用的方法,也许是从“飞入芦花都不见”悟出的。
后来,有一班毕业生凑钱买了一口小铜钟,送给母校留纪念,詹大胖子就从摇铃改为打钟。
一口很好看的钟,黄铜的,亮晶晶的。
铜钟用一条小铁链吊在小操场边的梧桐树上。
铜钟有一个锤子,悬在当中,锤子下端垂下一条麻绳。
詹大胖子扯动麻绳,钟就响了。
梧桐树一年一年长高了。
钟也随着高了。
五小的孩子也高了。
詹大胖子还有一件常做的事,是剪冬青树。
詹大胖子很胖,但是剪起冬青树来很卖力,他好像跟冬青树有仇,又好像很爱这些树。
詹大胖子还做什么事呢?他给老师烧水。
烧开水,烧洗脸水。
教务处有一口煤球炉子,詹大胖子每天生炉子,用一把芭蕉扇忽哒忽哒地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型二理解句子的含意[技法回顾]常见设问1.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
2.请解释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3.请简析该句的内涵。
4.请联系全文,说说你对某句的理解。
答题步骤第一步:分析关键词,揣摩句意。
理解句子可通过抓关键词,运用替换词语的方法来揣摩句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和目的。
第二步: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位置分析思路总领句篇首段首要考虑其所领起的语段的内容过渡句中间句段要密切关注上下语段的内容总结句篇尾、段尾须上溯,寻找相关信息,确定答案要点第三步:分析修辞手法,理解句子的深层含意。
文中的有些句子,往往采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而运用特定的修辞手法都有一定的效果和目的。
辨析修辞手法,有助于理解句子的深层含意。
没有使用修辞的句子,可以不考虑此步骤。
[典例剖析][例2] (2017·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我们的裁缝店李娟在城市里,裁缝和裁缝店越来越少了。
但在喀吾图,生活迥然不同。
这是游牧地区,人们体格普遍高大宽厚,再加上常年的繁重劳动,很多人身体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变形,只有量身订(原卷如此。
“订”应为“定”——编者注)做的衣服才能穿得平展。
我们租的店面实在太小了,十来个平方,中间拉块布帘子,前半截做生意,后半截睡觉、做饭。
但这样的房间一烧起炉子来便会特别暖和。
很多个那样的日子,狂风呼啸,昏天暗地,小碎石子和冰雹砸在玻璃窗上,“啪啪啪啪”响个没完没了……但我们的房子里却温暖和平,锅里炖的风干羊肉溢出的香气一波一波地滚动,墙皮似乎都给香得酥掉了。
我们还养了金鱼,每当和顾客讨价还价相持不下时,我们就请他们看金鱼。
这样的精灵实在是这偏远荒寒地带最不可思议的尤物——清洁的水和清洁的美艳在清洁的玻璃缸里曼妙地闪动,透明的尾翼和双鳍缓缓在水中张开、收拢,携着音乐一般……这样,等他们回过神来,再谈价钱,口气往往会软下去许多。
当地男人们很少进店。
最固执的是一些老头儿,偶尔来一次,取了衣服却死活不愿试穿,即使试了也死活不肯照镜子,你开玩笑地拽着他往镜子跟前拖,让他亲眼看一看这身衣服多“拍兹”(漂亮),可越这样他越害羞,双手死死捂着脸,快要哭出来似的。
女人们就热闹多了,三三两两,不做衣服也时常过来瞅一瞅,看我们有没有进新的布料。
如果有了中意的一块布,未来三个月就一边努力攒钱,一边再三提醒我们,一定要给她留一块够做一条裙子的。
库尔马罕的儿媳妇也来做裙子了,她的婆婆拎只编织袋跟在后面。
量完尺寸我们让她先付订金,这个漂亮女人二话不说,从婆婆拎着的袋子里抓出三只鸡来——“三只鸡嘛,换条裙子,够不够?”她订的是我们最新进的晃着金色碎点的布料,这块布料一挂出来,村子里几乎所有的年轻媳妇都跑来做了一条裙子。
她说:“不要让公公知道啊!公公嘛,小气嘛,给他知道了嘛,要当当(唠叨、责怪)嘛!”“婆婆知道就没事了?”“婆婆嘛,好得很嘛!”她说着揽过旁边那矮小的老妇人,“叭”地亲一口:“裙子做好了嘛,我们两个嘛,你一天我一天,轮流换着穿嘛!”她的婆婆轻轻嘟囔一句什么,露出长辈才有的笑容。
但是我们要鸡干什么?但是我们还是要了。
还有的人自己送布来做,衣服做好后却凑不够现钱来取,只好挂在我家店里,一有空就来看一看,试穿一下,再叹着气脱下来挂回原处。
有个小姑娘的一件小花衬衣也在我们这儿挂着,加工费也就八元钱,可她妈妈始终凑不出来。
小姑娘每天放学路过我家店,都会进来捏着新衣服摸了又摸,不厌其烦地给同伴介绍:“这就是我的!”穿衬衣的季节都快过去了,可它还在我们店里挂着!最后,我们先受不了了。
有一天,这孩子再来看望她的衣服时,我们就取下来让她拿走。
小姑娘惊喜得不敢相信,在那儿不知所措地站了好一会儿,才慢吞吞挪出房子,然后转身飞快跑掉。
裁缝的活不算劳累,就是太麻烦。
量体、排料、剪裁、锁边、配零料、烫粘合衬、合缝……做成后,还得开扣眼、钉扣子、缝垫肩、缲裤边。
浅色衣服还得洗一洗,缝纫机经常加油,难免会染脏一点。
而且烙铁也没有电熨斗那么干净,一不小心,黑黑的煤灰就从气孔漾出来,沾得到处都是。
是呀,从我们当裁缝的第一天起,就发誓一旦有别的出路,死也不会再干这个了。
但假如有一天不做裁缝,我们还是得想办法赚钱过日子,过同样辛苦的生活。
——可能干什么都一样的吧?是这样的,帕孜依拉来做衬衣,我们给她弄得漂漂亮亮的,她穿上以后高兴得在镜子面前转来转去地看。
但是我立刻发现袖子那里有一点不平,就殷勤地劝她脱下来,烧好烙铁,“滋——”地一家伙下去……烫糊一大片……怎么办呢?我们商量了半天,把糊的地方裁掉,用同样的布接了一截子,将袖口做大,呈小喇叭的样式敞开,还钉上了漂亮的扣子。
最后又给它取了个名字:“马蹄袖”。
但是后来……几乎全村的年轻女人都把衬衣袖子裁掉一截,跑来要求我们给她们加工“马蹄袖”。
干裁缝真的很辛苦,但那么多事情,一针一线的,不是说拆就能拆得掉。
当我再一次把一股线平稳准确地穿进一个针孔,总会在一刹那想通很多事情。
(有删改) 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
(5分)【解题流程】第一步:分析关键词,揣摩句意理解“可能干什么都一样的吧?”这个句子的含意,关键在于对关键词“一样”的理解。
由上文“得想办法赚钱过日子,过同样辛苦的生活”可知,“一样”强调干任何行业都需要辛苦劳作。
第二步: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作用这句话在文本倒数第五段的段尾,在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承接上文所描写的行业辛苦,引出结尾处裁缝行业给“我”带来的人生启示。
在画线句子之前,作者说“裁缝的活不算劳累,就是太麻烦”“从我们当裁缝的第一天起,就发誓一旦有别的出路,死也不会再干这个了”,又说“假如有一天不做裁缝,我们还是得想办法赚钱过日子,过同样辛苦的生活”,特别在结尾处又说“干裁缝真的很辛苦……总会在一刹那想通很多事情”,说明作者由做裁缝麻烦、辛苦而推测做其他的事情也很辛苦,并且由结尾处可知这是作者的生活感悟,对裁缝这一行产生了特殊感情,感到它有独特意义。
【参考答案】①裁缝作为辛苦的谋生行当,看起来与其他行当一样;②但在做裁缝的过程中,对生活有了难忘的经验和体会,不由得对这一行当产生了特殊感情,感到它有独特意义。
对点即时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凝视崇高毕淑敏文学浮动于金钱与卑微之中,躯体已被淹没,只剩下一颗苍老的头颅。
这是一个崇尚“轻”的时代,从太太的体重到人生的信仰,从历史的评说到音乐的节奏,以“轻”为美已成为风范。
一位研究历史的长者对我说,这一次金钱大潮对知识分子信仰冲击的力度,甚于以往历次政治运动。
那时是别人看不起你,这一回是叫你自己看不起自己……于是蔑视崇高成为一种“时髦”。
于是我们的文学里有了那么多的卑微。
文学家们用生花妙笔殚精竭虑地传达卑微,读者们心有灵犀浅吟低唱地领略卑微。
卑微像一盆温暖而浑浊的水,每个人都快活地在里面打了一个滚儿。
我们在水中荡涤了自身的污垢,然后披着更多的灰尘回到太阳底下。
这种阅读使我们得到前所未有的满足,原来世界已一片混沌,我们不必批判自身的瘰疬,比起书中的人物,我们还要清洁得多哩!崇高的侧面可以是平凡,绝不是卑微。
对抗卑微是人类生存的需要。
人是一种构造精细又孱弱无比的生物,对大自然和对其他强大生物的惧怕,使人类渴望崇高。
我很小的时候到西藏当兵,面对广漠的冰川与荒原,我体验到个人的无比渺小。
那里的冷寂使你怀疑自身的存在是否真实,我想地球最初凝结成固体的时候大概就是这样。
山川日月都僵死一团,唯有人,虽然幼小,却在不停地蠕动,给整个大地带来活泼的生气。
我突然在心底涌动奇异的感觉——我虽然草芥一般,却不会屈服,我一定会爬上那座最高的山。
当我真的站在那座山的主峰之上时,我知道了什么叫作崇高。
它其实是一种发源于恐惧的感情,是一种战胜了恐惧之后的豪迈。
也许是青年时代给我的感受太深,也许我的血管里始终涌动着军人的血液,我对于伟大的和威严的事物,有特殊的热爱。
我在生活中寻找捕捉蕴涵时代和生命本质的东西,因为“崇高”感情的激发,有赖于事物一定的数量与质量。
我们面对一条清浅的小河,可以赞叹它的清纯宁澈,却与崇高不搭界的。
但你面对大海的时候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它的澎湃会激起你命运的沧桑感。
我这里丝毫不是鄙薄小河的宁静,只是它属于另一个叫作“优美”的范畴。
我常常将我的主人公置于急遽的矛盾变幻之中。
换一句话说,就是把人物逼近某种绝境,使他面临选择的两难困惑。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在他的一生中,都会遭遇无数次的选择。
人们选择的标准一般是遵循道德习惯与法律的准则,但有的时候,情势像张开的剪刀刈割着神经,我们不知道该如何处置眼前的窘境。
在这种犹疑彷徨中,时代的风貌与人的性格就凸现出来。
人们迟疑的最大顾虑是害怕选择错了的后果。
所以说到底,还是内在的恐惧最使人悲哀。
假如人能够战胜自身的恐惧,做出合乎历史顺乎人性的抉择,我以为他就达到了崇高。
日新月异的时代,为我们提供了层出不穷的“选择”场地,这是我们这一代作家的幸运。
我常常在作品里写到死亡。
这不单是因为我做过多年的医生,面对死亡简直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且因为崇高这块燧石在死亡之锤的击打下,易于迸溅灿烂的火花。
死亡使一切结束,它不允许反悔。
无论选择是正确还是谬误,死亡都强化了它的力量。
尤其是死亡之前,大奸大恶,大善大美,大彻大悟,大悲大喜,都有极淋漓的宣泄,成为人生最后的定格。
当年我好不容易爬上那座冰山,在感觉崇高的同时,极目远眺,看到无数耸立的高峰凝视远方,崇高给予我们勇气,也使我们更感觉自身的微不足道。
因为山是没有穷尽的。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以“轻”为美的时代潮流中,蔑视崇高成为一种社会“时髦”,说明了新时代下人们的审美发生了改变。
B.清浅小河的清纯宁静是优美的体验,大海的广阔澎湃激起人们对命运的沧桑感,这就是崇高的体验,它们都属于美学的体验范畴。
C.文学作品传达卑微,有金钱利益驱动的因素,读者在阅读这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也受到影响,变得平凡。
D.本文通过对文学作品中的崇高被金钱和卑微日渐淹没的现状的分析,强调文学作品应该注重传达崇高的审美体验,才能凸显作品的价值。
C[读者在阅读这类文学作品时也变得卑微,而不是平凡。
]2.(理解句子的含意)结合全文,说说如何理解文中“卑微像一盆温暖而浑浊的水,每个人都快活地在里面打了一个滚儿。
我们在水中荡涤了自身的污垢,然后披着更多的灰尘回到太阳底下”这句话。
(6分)【答案】人们领略文学中的卑微,在温暖浑浊中感受愉悦,获得满足,麻痹自我,仿佛涤荡了自身的卑微感,实际却从文学作品中得到更多的卑微还浑然不知。
(6分,从比喻修辞的角度答题亦可,意思对可酌情得分)3.(理解词语的含义)结合全文,说明文中“崇高”的含义。
(6分)【答案】崇高就是能够意识到伟大,对抗卑微;崇高就是面对恐惧不屈服,战胜了恐惧后的豪迈;崇高的激发需要事物数量和质量的刺激;崇高就是面对选择时合乎历史,顺乎人性;面对死亡,领悟死亡也是获得崇高体验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