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读书故事
有关名人好读书的故事

有关名人好读书的故事1、董仲舒三年不窥园:董仲舒专心攻读,孜孜不倦。
他的书房后虽然有一个花园,但他专心致志读书学习,三年时间没有进园观赏一眼,董仲舒如此专心致志地钻研学问,使他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
2、匡衡凿壁偷光: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
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3、囊萤映雪: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
4、屈原洞中苦读: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
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5、范仲淹断齑划粥: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
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
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
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
6、司马光警枕励志: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7、顾炎武手抄书: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童年非常不幸,天花病差点夺走了他的生命。
虽然他体弱多病,但是在母亲的教导和鼓励下,顾炎武勤奋苦读,以过人的毅力手抄《资治通鉴》,终于成为一代大学者。
8、蒲松龄草亭路问: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路边搭建茅草凉亭,记录过路行人所讲的故事,经过几十年如一日地辛勤搜集,加上自己废寝忘食的创作,终于完成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划时代的辉煌巨著《聊斋志异》。
关于读书的故事三则

关于读书的故事三则读书是一条通向智慧和知识的道路,人们可以从书中汲取宝贵的经验和智慧,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下面让我们分享三个关于读书的故事,来探讨读书的重要性。
故事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是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代表作,它讲述了一个青年斯太尔斯基在工人中间成长、经历挫折和成功的故事。
斯太尔斯基是一个聪明、勇敢但又热情、不安分的人,他很受他的伙伴羡慕和喜欢。
但他的顽皮也常常让他的父母和老师头疼不已。
在一次“小熊”的游戏中,斯太尔斯基不小心跌倒,导致左腿无法正常活动。
这个意外改变了年轻的斯太尔斯基的一生,他从此开始热爱读书,在自学自修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意志和毅力。
在读书的过程中,斯太尔斯基意识到,只有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用之人,为整个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斯太尔斯基在学习、生活和事业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挫折,但他始终没有放弃,最终成功地成为一名工程师,并为祖国的建设做出了贡献。
故事二:《王小波作品》王小波是中国当代优秀的作家,他的小说以独特的思想和风格著称。
他的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坛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被广泛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代表,同时也受到了大众的喜爱。
王小波的作品充满了对人类生活的关注和思考,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象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担忧,这是通过他对读书和学习的潜在态度得到表现的。
他曾经说过,“我的写作背景就是读书,我给所有读者的建议,就是要读书”。
这句话生动地表达了王小波自己作为一名作家的成长,也启示着所有想要探索文学之路的人们。
他的读书态度和愿景是一个重要的读书榜样,也是所有采取好的阅读良好方法和态度的人的榜样。
故事三:《汪曾祺的小说集》汪曾祺是一位出色的作家,以其描写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情感体验的绚丽作品而著称。
他的小说集是其中一个证明了他的才华和作品魅力的杰出作品。
汪曾祺的书里充满了各种美好的故事,它们成为我们的精神燃料,引导我们探索更广阔的人生空间。
关于读书的故事短一点

关于读书的故事短一点
众所周知,读书是一项重要的活动,它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还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乐趣。
以下就是几个关于读书的小故事。
故事一:读书的妈妈
我小时候,妈妈常常陪我一起读书。
她总会在我读到迷惑处时给我指点迷津,让我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
虽然她工作很忙,但每天晚上她总会抽出一些时间与我一起看书、讲故事。
慢慢地,我对读书也越来越有兴趣,乐于阅读各式各样的书籍。
故事二:樊登读书的经历
樊登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演讲家和作家,但他的英文曾经很差,甚至无法阅读英文资料。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他开始大量阅读英文书籍,并且通过记录、回顾、学习等方式加强自己的阅读能力。
在不断坚持读书的过程中,樊登逐渐成长为一个具有很高英文水平的演讲家和作家。
故事三:四岁男孩的天赋
一个四岁男童天赋异禀,非常擅长阅读。
他的家庭条件很差,但是他的继母为了培养他的阅读爱好,愿意把家里的每一分钱都花在买书上。
后来,这个男孩进入了很好的学校,并且在考试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学生。
他的故事告诉我
们,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应该坚定自己的信念,追求自己的目标,不被外界给干扰。
以上几个故事告诉我们,读书是一项很重要的活动,可以促进个人的成长,提高个人的智力。
希望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认真读书、坚持读书,从中获取精神上的快感和成长。
勤奋名人刻苦读书的小故事

勤奋名人刻苦读书的小故事勤奋名人刻苦读书的小故事读书丰富了人的思想,如接触博大智慧的老人;读书了人的精神世界,使人生更加美丽。
你看过哪些名人的读书小故事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勤奋名人刻苦读书的小故事,一起来看看吧!勤奋名人刻苦读书的小故事11、施洋搓脚夜读二·七大罢工著名的工人领袖施洋,幼年家道贫寒,买不起灯油。
村里有一座叫隆兴观的古庙,庙里点有一盏长明灯,他就在古庙里读书。
冬季寒冷,脚冻得难受。
起初他不时地站起来跺脚,后来觉得这样浪费时间,便削了一根圆滑的木棍,放在脚底下,一边读书一边来回用脚搓木棍,搓暖了脚,他又能安心读书了。
2、鲁迅卖奖章鲁迅在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时,因考试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
他没有戴此奖章,作为炫耀自己的凭证,而是拿到鼓楼大街把它卖了,买回几本心爱的书和一串红辣椒。
每当读书读到夜深人静、天寒体困时,他就摘下一只辣椒,分成几片,放在嘴里咀嚼,直嚼得额头冒汗,眼里流泪,嘴里“唏唏”,顿时,周身发暖,困意消除,于是又捧起书攻读。
3、王亚南绑在柱子上读书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资本论》最早的中文翻译者王亚南,1933年乘船去欧洲。
客轮行至红海,突然巨浪滔天,船摇晃得使人无法站稳。
这时,戴着眼镜的王亚南,手上拿着一本书,走进餐厅,恳求服务员说:“请你把我绑在这根柱子上吧!”服务员以为他是怕自己被浪头甩到海里去,就照他的话,将王亚南牢牢地绑在柱子上。
绑好后,王亚南翻开书,聚精会神地读起来。
船上的外国人看见了,无不向他投来惊异的目光,连声赞叹说:“啊!中国人,真了不起!”4、黄侃误把墨汁当小菜1915年,著名学者黄侃在北大主讲国学。
他住在北京白庙胡同大同公寓,终日潜心研究“国学”,有时吃饭也不出门,准备了馒头和辣椒、酱油等佐料,摆在书桌上,饿了便啃馒头,边吃边看书,吃吃停停,看到妙处就大叫:“妙极了!”有一次,看书入迷,竟把馒头伸进了砚台、朱砂盒,啃了多时,涂成花脸,也未觉察,一位朋友来访,捧腹大笑,他还不知笑他什么?5、曹禺真读书假洗澡抗日战争期间,曹禺在四川江安国立剧专任教。
有关读书的故事5个

有关读书的故事5个一、稻盛和夫和《没有大师的领袖论》稻盛和夫,日本著名的企业家,他在年轻时受重病影响,学业受阻,只能待在家里,开始一天到晚地读书。
他仅凭一本卡耐基的《人际关系的艺术》开创了企业王国——大和证券,成为了日本经济学界的巨匠。
在这本书中,他说到:“我们时常听到有人说:我没能去大学(或成为大学之类的话)。
但是,实际上除了大学之外,还有一本更好、更棒的书——那就是《没有大师的领袖论》。
”他强调:教育机构并不能让你成功,仅凭课本学得知识也不足以让你领导成功。
在这个不断发展的时代,我们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开拓,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上获得领袖地位。
稻盛和夫靠读书,创造了自己的王国,成为经济学家的代表。
二、斯蒂芬·金和阅读斯蒂芬·金,作为英语世界闻名的恐怖小说大师,曾说过:“读书是罗盘,可以指引人们前往未知的领域。
”斯蒂芬·金曾在童年时期遭到欺凌,但他通过阅读来学到自我防卫和自我保护的知识,使他从容地应对了欺凌。
他在《Vanity Fair》上写文章,鼓励孩子们阅读,并且总结出了许多阅读的好处:提高想象力、学习新的知识、给人带来乐趣、促进自我发展等等。
由此可得出结论:阅读可以拓宽视野、强化意志、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三、张爱玲和《红楼梦》张爱玲,中国著名文学家。
她曾说过:“我从《红楼梦》中得到了精神上的满足。
”为漫长的人生增加了美感。
张爱玲在青年时期非常喜欢《红楼梦》,她的家人不理解,说她变得懒散。
但她觉得阅读这本书可以让她从平凡中出发,得到从内心深处营造的乐趣和快乐。
张爱玲崇拜曹雪芹,通读了《红楼梦》、《岳阳楼记》等经典作品,不断锤炼文学功力,最终创作出一批让后人称赞的精品小说。
四、J·K·罗琳和《哈利·波特》J·K·罗琳,英国著名女作家,她的小说《哈利·波特》在全球范围内独树一帜,被誉为“21世纪最重大的文化现象之一”。
关于读书的故事3个

关于读书的故事3个读书是一件能够改变人生的事情。
有些书籍能够激发我们的内心,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自己和世界,有些书籍能够透彻地阐释事物的本质,帮助我们从容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下面,我将分享三个关于读书的故事,一起来看看读书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影响。
故事一:从读书中获得勇气曾经,有一个小男孩,他性格内向,不善于与人交流。
尽管他自己也非常想和别人深入交流,但却总是找不到机会。
一天,他偶然读到了一本名为《如何与人沟通》的书籍,书中介绍了很多关于如何与人沟通的技巧与方法。
小男孩对这些内容非常感兴趣,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不断地研究这本书,也开始积极地实践书中所讲的方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男孩的交流能力逐渐增强。
他开始能够主动与人交流,不再被自己的害羞所束缚。
他的朋友圈逐渐扩大,也有了更多的机会去尝试新的事物。
他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和丰富,也变得更加自信和有力量。
故事二:从读书中找到方向有一位大学生,他热爱阅读,但却苦恼于自己想做什么职业以及一生的方向。
他在图书馆里读了一本名为《发现自己的天赋》的书籍,书中讲述了许多关于自我发现和职业规划的内容。
通过这本书的启发,那位大学生重新认识了自己。
他发现自己对数学和科学非常感兴趣,也逐渐明白了自己想成为一名科学家的愿望。
于是,在阅读了一些和科学相关的书籍后,他决定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并最终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物理学家。
故事三:从读书中汲取能量有一位身患重病的女孩,她的情绪低落,精神状态非常差。
她读了一本由一位罹患癌症的作家所写的书籍。
这本书充满了对生命的领悟和对人生的感悟。
这本书让女孩重新认识了自己,并重新定义了生命的意义。
女孩通过这本书中的故事和感悟,感受到了生命的无限价值,也重新激起了她重新面对生活的勇气。
她开始更积极地治疗自己的疾病,并经过长时间的深入思考,也漸漸地找到了自己未来的方向,重新回到了生活中去。
以上三个故事,展现了读书的不同面貌,它可以是我们获得勇气和信念的源泉,也可以是我们寻找方向的引导,更可以鼓舞我们直面生命中的困难,发掘生命的无限价值。
三个关于读书的故事

三个关于读书的故事
在我们的生活中,读书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读书可以帮助我们扩展知识,拓展思维,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而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三个关于读书的故事。
故事一:《三国演义》读后感
在我们国家,很多人都读过《三国演义》这本巨著。
当我初次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觉得里面的情节非常精彩。
其中,有很多段对白非常精妙,如果仔细的阅读,就会让人深受感悟。
而且,《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性格也非常鲜明,而这也让读者能够更好的理解中国历史上的真实事件。
故事二:《呼啸山庄》带来的启示
《呼啸山庄》这本小说是我目前为止读过的最好的一本小说。
这本书通过讲述几代人的故事,描绘出了一种闷气的庄园生活。
从中,我体会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责任和道德观。
在这个过程中,我意识到我需要更加注重家庭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也引发了我对自我的思考。
故事三:泰戈尔的《飞鸟集》
泰戈尔的书籍《飞鸟集》,其实并不是一本故事书。
但是,它对我影响非常大。
这本书主要是一些诗句,通过这些诗句,我们可以感受到泰戈尔的内心世界以及他的人生哲学。
这些诗句在阅读后会让人内心深处得到极大的慰藉,感受到一种平静
与自由。
这也让我懂得,有时一句话的力量就能够对我们产生非常大的正向影响。
总之,以上三个关于读书的故事,让我更加坚信:读书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它可以让我们拓展自己的视野,增加知识,提高人文素养,甚至可以改变我们的人生观。
希望大家也一起坚持阅读,将读书融入我们生活中的每一天。
有关于读书的故事

这里有几个关于读书的故事:
1. 鲁迅卖奖章:鲁迅在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时,因为考试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
他没有佩戴此奖章,而是拿到鼓楼大街把它卖了,然后买了几本书和一串红辣椒。
每当读书读到夜深人静、天寒体困时,他就摘下一只辣椒,分成几片,放在嘴里嚼着,直嚼得额头冒汗,眼里流泪,嘴里“唏唏”,顿时,周身发暖,困意消除,于是又捧起书攻读。
2. 高尔基救书:世界文豪高尔基对书感情独深,爱书如命。
有一次,他的房间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书籍,其它的任何东西他都不考虑。
为了抢救书籍,他险些被烧死。
他说:“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
3. 匡衡凿壁偷光: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
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书。
同乡有个藏书多的大户人家,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只希望能够借看你家的书。
”那人听后深为触动,就把书都借给他读。
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4. 闻一多醉书: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醉”,就在他结婚的那天,洞房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大清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时,人们还到处找不到新郎。
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
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入了迷,怪不得人家说他不能看书,一看就要“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和读书有关的故事
文/刘知英
知识改变命运,是我从小听过次数最多的一句话。
还是很小的时候,我拖着四个月大时患小儿麻痹症致残的右腿跟着小伙伴们到处去逛,就有在巷子里乘凉的老人看着我,一脸惋惜地说:“这孩子怪可惜的,就差了这脚……以后努力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吧……”我总是看着他们,用一双澄澈的眼,用一朵纯挚的笑,无忧无虑地承诺:“我一定会好好读书的!将来当大官,吃国家粮!”吃国家粮,在我们的方言里,就是在国家单位工作退休有养老保障的意思,那时候,那是农民心目中最出息最体面的出路。
父亲对于我,是寄予了很大的期望的。
冬天特别冷,我的右腿总会因为血液不流通冻得僵紫,小小的脚,握起来感觉不出半点生命的迹象。
父亲经常安静地把我的脚抱在怀里,来来回回不停地搓,边搓边低低地嘀咕:“要好好读书,读出书来了就可以攒钱把脚治好,等爸爸老了,要看着你开个小车回来,这样的话你走路就不累了……你的命运只能在读书上去改变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无情无端的岁月不留痕迹地从我身上驶过。
后来,祖父在一个明媚的晌午下地回来忽一觉长逝;后来,外祖母瘫痪在床一年终油尽灯枯;后来,我无数次如蝼蚁般走在那条崎岖的乡间小道上,忆起小时候哥哥背我往家赶的情景不禁无声微笑。
时光涤荡过的我的心境,不再像小时候那般没有忧愁。
我开始懂了,懂祖辈对我的怜惜,懂父亲对我的深爱。
我想长大,想用自己的能力去抚平双亲沟壑纵横的沧桑劳苦,我想看看未来的样子,想实现一直以来的憧憬。
而这一切,只有读书能给我。
身体的束缚使我渐渐地远离了那些喧嚣的人群,我在自己的世界里,与书共伍,与书共舞。
而读书,自小就成了我迷醉的事情。
当村子里的伙伴们都哭着喊着不肯去半山坡的小学堂上学,我却挎着母亲用小碎布裁制的书包无限期待地数着爸爸教会的阿拉伯数字,开始了我的学习生涯。
有很多次,天气恶劣刮风下雨,都是奶奶背着我小心翼翼地跨过那条将学堂与村子隔开的沟渠。
父母外出务工,因为留守不便,我也跟着加入了南下的队伍。
无一技之长的父亲只能在工地当搬运工,母亲也做小工,我们就住在工地临时搭建的竹棚中,叠加在一起的纤维瓦下面是我们简陋的家。
夜幕低垂,那一盏微弱昏黄的灯伴我们走过很多个夜晚,我读着父亲节衣缩食给我买的《伊索寓言》、《海底两万里》、《爱的教育》,很珍惜这样真实可感的幸福。
生活定下来以后,我进了当地的一家公立小学,在众多老师的注视下,瘦小的我非常安静非常沉着,一口气读完了三年级课本的第一课《晨读》,语音嘹亮,字正腔圆,让善良的女校长非常感动。
当别的孩子如出笼的小鸟在操场上又跑又跳,我坐在教室里读书,看百家故事,看《居里夫人》,看《简爱》,看富兰克林的传奇人生。
我时常透过窗户遥望外面的自由,也不是没有想过如果事情不是这样该多好,也不是没有懊恼过,甚至,年纪小小我就写了一篇《假如我是正常人》的习作,语文老师看到后热泪盈眶。
一直以来,张海迪的《轮椅上的梦》那般震撼着我,我也在残缺的身体中积蓄着一个美好的文字的梦想,我希望也可以像她那样,顽强而优雅地生活,成为所有人心目中永不放弃的丰碑。
虽然,现在,我离我的梦想还很遥远。
可是,像汪国真所说的,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从不放弃追寻。
还喜欢史铁生的文字,喜欢《合欢树》,喜欢《我与地坛》,他所塑造的文字的风格和独特的力量,一直是我的追求和向往。
史铁生对于生与死的遥想也总将我带入一种亘古宁静的思索中……
在我孤僻寂寞的成长过程中,书籍充当了不可取代的角色,书籍赋予的宽广无垠的世界打开了我心灵深处最本初的童真。
读书使我获得一种前进的力量,一种顽强抗争下去的勇气。
10年夏天,我考上了大学,在南方一个并不十分繁华的城市,一个并不十分突出的学校,却选择了我十分爱的文学。
开学报到那一天我第一次踏上这个城市,父亲送我,还有一个多年的挚友和我同行,偌大的校园我慢慢慢慢地走了好久好久,手提肩扛的父亲看着被好友牵着一瘸一拐前行的我无比的难过。
那一天除了行李之外父亲还带着临别时乡长送我的一束花,甚是引人注目。
我考了大学了,在穷乡僻壤的小村子,是多么光宗耀祖的事情,多年前祖祖辈辈对我的期盼成为了现实,可我知道,前路依然漫长。
很多人都说希望早点写一本书给他们看,其实
在中国传统农民的概念中并不了解诗或散文有什么实质的差异,但是他们对我有着美好的期待。
我想我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一双双写满叹息和欣慰的浑浊的眼睛。
书山题海的日子远去,现在的我喜欢图书馆恬淡的时光,静静地捧一本三毛的《哭泣的骆驼》,不知不觉中泪流满面。
或者,沉醉于张爱玲与胡兰成的旷世之恋,在某一个角落感受字里行间微妙的幸福或悲哀。
也有时候,喜欢坐在树下的石凳,摊开书,稀薄的光洒落,和煦的风吹来,我觉得我很快乐。
我总是说,如果有一天,我的梦想成为现实,我一定要痛哭一场。
其实那是真的。
二十岁的年华,对爱情也充满着向往,那个人送给我北岛的《城门开》,我看了又看,一直珍藏着。
他说,努力去成为一名诗人吧!我在践行。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情总透着《诗经》里最纯挚的深爱。
也许,我更适合做一名诗人。
当远古的风挟裹岁月的痕迹穿越千年的时光呼啸而来,我的血液中溶注着文字的温婉柔情,我在蒹葭苍苍的图景中书写爱情。
我们终究都拗不过时间,一些人走了,一些人来了,我将一册线装的诗深深抱在怀里。
我也不知道前面的路到底还有多远,又或许,我根本不需要一个终点,只要有爱,只要有梦,只要有书,永生追寻也无妨。
评语:
“知识改变命运”这一古老的命题,在此再一次得到印证。
“我一定会好好读书的!将来当大官,吃国家粮!”这个直接的看似并不高尚的读书动机,道出了一代人甚至是世世代代读书人的念头,让人摸到一颗心。
“又或许,我根本不需要一个终点,只要有爱,只要有梦,只要有书,永生追寻也无妨。
”最终,读书已经是其生命的一部分了,生命变得高贵了,生命的未来和前程依稀可见。
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
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