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等级规格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 百部

苏颂《本草图经》记载:“百部根,旧不着所出州土,今江、湖、淮、陕、 齐、鲁州郡皆有之。”并附有“衡州百部”、“滁州百部”和“峡州百部”图。
《本草品汇精要》记载:“【地】《图经》曰:旧不着所出州土,今江、湖、 淮、陕、齐、鲁州郡皆有之。【道地】衡州、滁州、陕州。【贋】今房山以萱草 根蒸压令扁,市之乱真。然百部根细润肥腻而色黄白,萱草根虚软而色微紫,为 异耳。”说明百部以滁州、衡州、峡州为首推,即今湖南衡阳、安徽滁县、湖北 宜昌。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某些术语和定义。 百部 Stemonae Radix 为百部科植物直立百部 Stemona sessilifolia (Miq.)Miq.、蔓生百部 Stemona japonica
(Bl.)Miq 或对叶百部 Stemona tuberosa Lour.的干燥块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 净,置沸水中略烫或蒸至无白心,取出,晒干。
兼有不规则厚片 直径大小不一
蔓生
呈长纺锤形;表面浅黄色至暗黄色,具浅纵皱纹或不规则纵槽;质坚实,断面黄白
统货
百部
色至暗棕色,中柱较大,髓部类白色。
注 1:当前药材市场大多为大百部,基原为药典对叶百部,少数药材市场如 荷花池市场售卖蔓生百部。
注 2:大百部又按黄土种植和红土种植分为两种,含量区分不大。
百部规格 Stemonae Radix specification 百部药材在流通过程中用于区分不同交易品类的依据。 百部等级 Stemonae Radix grade 在百部药材各规格下,用于区分百部品质的交易品种的依据。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编制通则

意义价值
团体标准《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编制通则》(T/CACM 1021.1-2016)有利于规范中药材市场交易流通, 引导上游生产环节以品质为导向,实现良性循环。该标准的实施,有助于引导市场优质优价,促进中药材质量的 提高。
社会评述
团体标准《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编制通则》(T/CACM 1021.1-2016)的中药等级质量评价方法还处于 初期的探索阶段,要形成成熟的理论和应用,还需要更具创新性的手段和更加系统、深入的研究。(《药物分析 杂志》)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编制通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团体标准
01 制定过程
03 内容范围
目录
02 标准目次 04 引用文件
05 实施建议
07 社会评述
目录
06 意义价值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编制通则》(T/CACM 1021.1-2016)是2016年3月1日实施的一项中华人民共和 国团体标准,归口于中华中医药学会。
参考资料:
引用文件
参考资料:
实施建议
团体标准《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编制通则》(T/CACM 1021.1-2016)发布实施后,建议结合中药质量 控制的学科发展和中药商品市场的变化,不定期地修订、完善该标准,以便更好地为生产和使用提供科学指导; 建议相关部门加强该标准的宣传与推广,鼓励中药材实施分级;建议相关从业人员加强该标准培训工作,为中药 材市场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016年3月1日,团体标准《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编制通则》(T/CACM 1021.1-2016)由中华中医药学 会发布。
团体标准《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编制通则》(T/CACM 1021.1-2016)依据中国国家标准《标准化工作 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GB/T 1.1-2009)规则起草。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川芎

2018年12月03日实施的行业标准
01 起草人
03 适用范围
目录
02 起草单位 04 技术内容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川芎》是2018年12月03日实施的一项行业标准。
起草人
李青苗、郭俊霞、黄璐琦、郭兰萍、詹志来、易进海、王晓宇、吴萍、陈铁柱、周先建、张美、汤依娜、李 慧、朱继忠、张燕、王铁霖、杨光、何雅莉。
谢谢观看
起草单位
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研究技术中心、中国中医科 学院中药研究所、吉林华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研百草检测认证有限公司。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川芎药材生产,流通以及使用过程中的商品规格等级评价。
技术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川芎的商品规格等级。
一文详细介绍中药材及饮片规格等级的形成

【药材百科】一文详细介绍中药材及饮片规格等级的形成中药材及饮片分规格等级是中药材市场长期存在的一个现象,这似乎与现代医学对药物的认知格格不入。
药品不分等级,是现代医学对药品的科学诠释,它的基点在于强调药品的均一性。
药品不是有效成分越多、药效越高越好“是药三分毒” ,绝大多数药品的有效成分也是毒性成分,药效也往往和毒副作用相伴。
药物工作者通常是在疗效和毒副作用之间找到一个平衡区间作为药物质量的最佳点,有效成分过多或过少,药效的过之与不及都是不可药用的废品。
然而中药早在梁代的《神农本草经集注》中就有分等的说法:如麦门冬“以肥大者为好”。
又如石斛以细实,色如金,形似蚱蜢髀者为佳,而茎形长大而色浅的木斛就是差货了。
存在应有其必然性,我们可以从中药材及饮片规格等级的形成过程和机理,去探讨其中合理的一面。
1.基源不同产生的规格1.1 同种药材不同来源同一药材来自不同种的动植物,这在中药中是一个较为常见的现象。
例如大黄的来源为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
这类药材因基源不同,加上其采收、加工方式也多有不同,药材的性状也不同进而形成不同的规格等级。
1.2 栽培品种不同药材经过长期种植以后,会出现不同的品种,在表观性状上会在较明显的区别,进而形成不同的规格等级。
如菊花有怀菊、亳菊、滁菊、杭菊、贡菊等多个规格,杭菊中又有杭白菊和杭**之分。
2.生产中产生的规格2.1 野生药材生境不同野生药材在不同环境下受光照、水分、土壤等影响会出现不同的生长状态。
如农田杂草性半夏与山林中半夏,农田水分、光照、营养丰富,生长在这里的野生半夏茂盛、块茎较大。
如果没有除草剂等人为因素影响,农田野生半夏能够形成一定产量。
山林地区光照不足、土壤养分有限,这里的野生半夏生长缓慢,块茎较小。
2.2 野生与家种不同伴随种植技术的发展,一些药材会有野生和家种两种情况。
例如防风产于亳州的为家种品,产于内蒙古的为野生品,二者外观形态差异较大、价格悬殊。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 独活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独活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独活的商品规格等级。
本标准适用于独活中药材生产,流通以及使用过程中的商品规格等级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GB/T 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SB/T 11094中药材仓储管理规范SB/T 11095中药材仓库技术规范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32号)SB/T 11173-2016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通则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某些术语和定义。
独活Angelicae Pubescentis Radix本品为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Angelica pubescens Maxim. f. biserrata Shan et Yuan 的干燥根。
春初苗刚发芽或秋末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烘至半干,堆置2~3天,发软后再烘至全干。
独活规格Angelicae Pubescentis Radix specification独活药材在流通过程中用于区分不同交易品类的依据。
独活等级Angelicae Pubescentis Radix grade在独活药材各规格下,用于区分独活不同品质的依据。
道地药材川独活 Dao-di Herbs chuanduhuo又称“肉独活”,指产于重庆市巫山、巫溪、城口、四川达州其周边各地区的独活。
道地药材资丘独活 Dao-di Herbs ziqiuduhuo指产于湖北五峰县资丘镇及周边地区的独活。
道地药材恩施独活 Dao-di Herbs ziqiuduhuo指产于湖北恩施及其周边地区的独活。
道地药材巴东独活 Dao-di Herbs badongduhuo指产于湖北巴东及其周边各地区的独活。
4 规格等级表1独活商品规格等级划分表规格性状描述统货根略呈圆柱形,有数个分支,长10~30cm。
中药材五个等级标准

中药材五个等级标准
中药材的质量等级标准通常根据其外形、性状、化学成分等多个方面来评定。
以下是一般性的中药材等级划分标准:
1.特等(或一级):
•外形:完整、无病虫害、无霉斑。
•性状:颜色正常,气味浓郁。
•化学成分:主要成分含量较高,质量较好。
2.一级(或上等、甲等等):
•外形:基本完整,轻微病虫害,无霉斑。
•性状:颜色正常,气味较好。
•化学成分:主要成分含量较高,质量较好。
3.二级(或中等、乙等等):
•外形:可接受的轻微瑕疵,轻微病虫害。
•性状:颜色正常,气味正常。
•化学成分:主要成分含量一般,质量尚可。
4.三级(或下等、丙等等):
•外形:有明显瑕疵,病虫害较明显。
•性状:颜色可能有变化,气味可能有异味。
•化学成分:主要成分含量较低,质量较差。
5.四级及以下:
•外形:严重瑕疵,病虫害明显。
•性状:颜色异常,气味明显异味。
•化学成分:主要成分含量极低,质量差。
这只是一个一般性的划分,具体的中药材等级标准可能根据不同的中药材种类和地区有所不同。
此外,国家和地区的法规和标准也可能对中药材的质量等级划分有详细规定。
购买中药材时,最好选择有质量认证、符合标准的产品,并遵循专业医生或药剂师的建议。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 秦皮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秦皮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秦皮的商品规格等级。
本标准适用于秦皮中药材生产,流通以及使用过程中的商品规格等级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GB/T 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SB/T 11094中药材仓储管理规范SB/T 11095中药材仓库技术规范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32号)SB/T 11173-2016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通则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某些术语和定义。
秦皮 Fraxini Cortex本品为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蜡树Fraxinus rhynchophylla Hance、白蜡树Fraxinus chinensis Roxb.、尖叶白蜡树Fraxinus szaboana Lingelsh.或宿柱白蜡树Fraxinus stylosa Lingelsh.的干燥枝皮或干皮。
春、秋二季剥取,晒干。
秦皮规格Fraxini Cortex specification秦皮药材在流通过程中用于区分不同交易品类的依据。
秦皮等级 Fraxini Cortex grade在秦皮药材各规格下,用于区分秦皮不同品质的依据。
秦皮干皮Fraxini Cortex trunk bark在春季或秋季剥取的秦皮树干的皮,晒干,称为“秦皮干皮”。
秦皮枝皮Fraxini Cortex branch bark将剥取的秦皮药材的树枝的皮,晒干,称为“秦皮枝皮”。
道地药材陕西秦皮Dao-di Herbs shanxiqinpi主要指产于陕西省的秦皮。
4 规格等级表1 秦皮商品规格等级划分表 规格 等级 性状描述共同点 区别点秦皮 一等外表面灰白色、灰棕色或黑棕色,内表面黄白色或棕色,平滑,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较强。
77种中药材等级标准

77种中药材等级标准中药材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长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总结。
为了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对其进行等级标准化是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77种常用中药材的等级标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药材的质量评价体系。
一、中药材的等级分类中药材按照其质量等级可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特级、一级、二级和三级。
以下将逐一介绍这些等级的标准。
1. 特级中药材特级中药材是在栽培、采摘、加工和贮藏等各个环节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的中药材。
其具体标准如下:(1)外观:特级中药材应整齐、完整、无虫蛀、无霉渍、无杂质。
(2)气味:具备特殊芳香气味,与其相应的药物特性相一致。
(3)颜色:表面色泽光鲜鲜艳,均匀一致。
(4)含水量:含水量低于12%。
2. 一级中药材一级中药材是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但在某些方面略有不足的中药材。
其具体标准如下:(1)外观:一级中药材应整齐、无虫蛀、无霉渍、无杂质。
(2)气味:具备特殊芳香气味,略有差异但与其相应的药物特性相近。
(3)颜色:表面色泽光鲜鲜艳,均匀一致。
(4)含水量:含水量低于15%。
3. 二级中药材二级中药材是在栽培、采摘、加工和贮藏等各个环节中,存在一定问题但仍满足基本质量要求的中药材。
其具体标准如下:(1)外观:二级中药材应完整、无虫蛀、无霉渍,杂质量不超过标准规定范围。
(2)气味:具备特殊芳香气味,与其相应的药物特性相一致。
(3)颜色:表面色泽较鲜鲜艳,稍有差异但均匀一致。
(4)含水量:含水量低于18%。
4. 三级中药材三级中药材是在栽培、采摘、加工和贮藏等各个环节中出现多个问题,尽管仍具备基本的质量要求。
其具体标准如下:(1)外观:三级中药材应完整、无虫蛀、无霉渍,杂质量在标准规定范围内。
(2)气味:具备特殊芳香气味,与其相应的药物特性相一致。
(3)颜色:表面色泽稍有差异但基本均匀一致。
(4)含水量:含水量低于20%。
二、77种中药材的等级标准以下是77种常用中药材的等级标准,供读者参考:(此处省略77种中药材的具体等级标准,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三、其他注意事项除了等级标准外,中药材的质量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注意药材的产地和采摘时间,不同产地和采摘时间的药材可能存在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材等级规格
2006-08-11 11:32
对中药材等级规格规格问题的浅见
中药材习惯上归属于农副产品,按照农副产品的商品特点,实行分等论价,优质优价,中药材的商品等级规格在历史上逐步形成的,有些药材如人参、三七等可供消费者自选的等级分细,上下档规格间价格相差悬殊。
解放前,出于商业行为,药材等级分得相当细,以浙江的白术、白芍、浙贝、麦冬等都分了六七个等级,杭菊花分了三等九级,过于繁琐。
1958年后,当时的药材公司系统搞了简化药材等级规格的改革,如浙江几个主要药材改革后后等级规格比改革前要减去一半。
杭菊花由三等九级,改为甲、乙、丙三个等级,对节省人力物力起了很好的作用。
实践证明,简化等级规格的改革是成功的,为社会各方接受。
中药材在生产收购和经营环节上适度分等论级是合理的。
但是,在零售环节上,由于消费方式和别的农副产品不同,大部分治疗性药材难以再分等级了。
为什么呢?
一是中药材是治病用的特殊商品,病者须经医生诊断处方配药,医生处方时对症用药,注重药材如该炒该炙,先煎后煎等在处方上注明,在等级规格方面却不提出要求,比如甘草、生地只写药名不准明等级。
二是中药材是原药材,中医处方用的是饮片,要把药材加工成饮片才能供配方用药。
这样,就出现药材收购分等论价,到饮片零售环节,由于中医师处方时不分等级,饮片就变成一个统货价。
在货量标准和订价上就有矛盾。
解放前,大中城市的各老药店选用上档规格加工饮片,其饮片价格比一般药店要贵。
一般药店往往用中低档药材加工饮片,价格要低,由病者视条件自行择店选购。
解放后,在56年对私企改造后,零售药店的饮片改为集中统一加工,饮片价格也由当地药材公司统一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自1984年起,中药材市场放开,逐步走向多种经济成份参与中药材经营。
中药材价格随行就市,国家不再管理,经过整顿后全国尚有17个药材市场,起着引领全国药材价格一大部分药材商品的集散作用。
中药材经营较早进入了市场机制。
现在的问题是,原来由药材公司系统建立起来的一套中药材等级规格标准,正在逐渐淡化。
不妨你翻开一些药材专业信息刊物的行情表看看,大部分品种的规格一样是个“统”字,这对提高药材质量不利的,为此,笔者提出如下浅见:
Ü 要有一个管理全国中药材质量等级标准的职能机构。
计划经济时期,药材公司系统承担了这一职能,一些主要药材的等级规格标准曾以有关部门的名义向全国行文发布作为部分标准在全国试行。
84年中药材市场开放以来,药材公司系统解体,变成一个个参与市场经营的企业,他们不再做这方面的事。
这方面的工作,按理应有中药材质量管理部门担当起来。
由他们组织力量,参照“中国药典”上列出的质量标准,对中药材商品等级规格进行修订,成为国家标准正式在全国施行,工作上可以分批分期进行。
Ü 中药材是农副产品,应分等论价。
中药材又是药品,在零售环节上是由药材加工成饮片供配方用。
由于中医处方不分等级,导致饮片也不分等级。
因此,药材收购分等宜粗一点不宜过细,由消费者可自选的药材可按市场要求分细一点。
Ü 中药材饮片质量标准比较麻烦,为什么呢?加工炮制质量标准相对来说还好办。
商品质量标准比较难,难在选用等级规格和炒炙环节上。
为合理确定饮片价格,需要组织一些专业人士来共同研讨这个问题。
(万德昌)
中药材的规格等级
中药材的规格、等级是传统习惯和现代标准分别制定的品质外观标志。
有的中药材既有规格又有等级;有的没有规格而只有等级;有的既无规格也无等级则笼统地列为"统货"。
一、规格
中药的规格通常有①按加工净度和方法划分。
如山药带有表皮者称"毛山药",除去表皮并搓圆加工成商品的称"光山药"。
其它的如毛香附与光香附;个茯苓与茯苓块;生晒参与红参;毛壳麝香与麝香仁等。
②按采收时间划分。
如三七因采收季节不同常分为"春七"和"冬七"二种规格。
前者选生三年以下,在开花前打挖的,质地饱满、品质优;后者为秋冬季结籽后采收,体大质松品质次。
③按生长期划分。
如连翘根据采摘早、晚不同时间的果实,将色黄老者称"老翘",色青嫩者称"青翘"。
④按产地划分。
如白芍分为"杭白芍"、"毫白芍"和"川白芍"三种规格。
厚朴分"川朴"和"温朴"二种规格,以示主产地分别为产于四川和浙江温州。
⑤按药用部位形态划分。
如当归根据其根的不同部位常分为"归头"、"归身"、"归尾"和"全当归"四种规格。
二、等级
中药材的等级,指同种规格或同一品名的药材按加工部位、形态、色泽、大小等性质要求,制定出若干标准。
每一标准即为一个等级。
通常以品质最优者为一等品;较佳者为二等品,然后依次为三等、四等......,最次者为未等。
中药材的等级标准较规格标准更为具体。
如一等白芷,规定每公斤36支以内;二等每公斤60支以内;三等每公斤60支以外。
再如三七,一等每500克20头以内;二等货每500克30头以内......。
三、统货
有些全草、果实和种子类药材,品质基本一致或好、次差异不大,常不分规格和等级而列为"统货"。
如益母草、枇杷叶、柏子仁、补骨脂等均为统货。
中药材质量标准的管理和规格等级的划分
一、制定中药材规格标准的实际意义
中药的质量是指中药材自身的品质状况。
中药材的外观性状,如形状大小、色泽、质地、气味等及有效成分、药理作用与效果等,都可以反映质量的优劣。
中药材的规格等级是其品质的外观标志。
因此药材的品质与规格,是衡量药材商品质量好坏的标准。
品质是对药材品种与质量的基本要求,规格是划分药材商品质量、分等分级的具体标准。
药材是防病、治病的特殊物品,质量必须优良,才能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同时药材又是一种商品,必须符合商品按质论价的要求。
因此药材具有双重特性,它既有药用性,又有商品性。
为适应商品性的需要,又必须按质量优劣蓝天分规格与等级,以便在市场进行商品交流。
二、中药材质量标准的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药品必须符合国家药品标准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药品标准。
(一)国家中药材标准
国家药材标准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部颁药材标准。
目前,国内执行的是部颁标准《76种药材商品规格标准》(由原国家医药管理局与卫生部联合下达,于1984年3月试行)。
本标准是在中国药典的基础上,选择产销量大,流通面广,价格较高,具有统一管理条件的76种药材,作为全国统一的质量标准。
(二)自治区、直辖市药材标准
国家有关部门规定,必备经营的药材有600种,其中已经制定地方标准的有100种,而大部分尚未制定地方药材标准。
但地方制定的药材商品标准是指在历史上已形成的地区习惯用药的药材,称为“地区性、民间习惯使用药材”,只能在本地区内销售使用,调往外省(自治区、直辖市)须经调入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批准。
三、药材商品规格、等级的划分
药材商品质量优劣的客观标准,应是有效成分含量的多少和疗效的好坏。
但目前绝大多数药材商品所含有效成分,及微量元素不很清楚或缺乏定量检测方法。
因此现在制定的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仍以外观质量及性状特征为主,只能依据三级药材标准来划分药材的商品规格和等级。
但中药材商品规格与等级,不是每种药材可以划分的。
有的既有规格,又有等级,有的没有规格,但有等级,有的既无规格,又无等级。
既无规格,又无等级的则为统货。
有些全草、果实和种实类药材,品质基本一致,或好、次差异不大,常不划分规格等级,如枇杷、木瓜等。
药材商品规格与等级的不同之处:人为改变原生药形态的,则为规格;区分大小、好次的则为等级。
等级标准较规格标准更加具体。
中药材规格与等级的划分:一般规格是按洁净度、采收时间,生长期,即老嫩程度、产地及药用部位形态不同来划分;而等级则指同一规格或同一品名的药材,按干鲜、加工部位、皮色、形态、断面色泽、气味、大小、轻重、货身长短等性质要求规定若干标准,每一个标准即为一个等级。
等级名称以最佳者为一等,最次者为末等(符合药用的),一律按一、二、三、四、……顺序编列。
由于中药材是自然形态,如货身长短粗细,大小轻重,同一等级亦有明显差异。
因此在一个等级之内,要有一定的幅度,用“以内、以外”和“以上、以下”来划定起线和底线。
例如药材一等每千克46个以内,这是最多个数的底数,超过此数就不够一等级了。
二等68个以内,即47~68个之间的个数,均属二等,但在同一等级内,大小个头平均在57个左右为宜,只能是略有大小,基本均匀,不能以最大和最小者,混在一起来充二等个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