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 百部

合集下载

中药鉴定学-百部

中药鉴定学-百部
① 淀粉粒甚多,多为单粒,有的边沿不平整 或略作分枝状, 层纹隐约可见。
② 表皮细胞类长方形,垂周壁微波状弯曲, 偶见不定式气孔。
③ 螺纹导管,直径2—26μm。
炉贝粉末:
淀粉粒为广卵形、贝壳形、肾形或椭圆形,层 纹明显。
螺纹及网纹导管,直径可达64μm。
【成分】
含多种甾体生物碱,均含川贝碱 (fritimine)、西贝素(sipeimine)等。
【显微鉴别】 直立百部根横切面:
根被为3~4列细胞,壁木化,具致密纹理。 皮层宽广,内皮层明显。 中柱韧皮部束及木质部束各19~27个,交互排列;木质
部有导管深入髓部,作二轮状排列。 髓部散有单个或2~3个成束的细小纤维。
蔓生百部根横切面:
根被为3~6列细胞。 韧皮部纤维木化。 导管通常深入至髓部,大多呈三轮状排列。
【性状鉴别】
松贝 呈类圆锥形或球形,高3~8mm,直径3~9mm。 表面类白色。 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
月”; 顶部闭合,内有心芽和小鳞叶l~2枚; 先端钝圆或稍尖,底部平,微凹入,中心有灰褐色的鳞茎盘“缕衣黑笃”。 质硬而脆,断面白色,富粉性。 气微,味微苦。 细小如珍珠,称珍珠贝母。
百部(Radix Stemonae)
【来源】 为百部科 直立百部Stemona sessilifolia(Miq.)Miq、 蔓生百部Stemona japonica(Bi.)Miq. 对叶百部Stemona tuberosa Lour. 根
【产地】
直立百部和蔓生百部均主产于安徽、江苏、浙江等省。 对叶百部主产于湖北、广东、福建等省。
基部凹陷呈窝状,残留有淡棕色表皮及少数须根。

中药知识:中药材的规格和等级,让你更加了解中药材!

中药知识:中药材的规格和等级,让你更加了解中药材!

中药知识:中药材的规格和等级,让你更加了解中药材!在市场上,任何商品都有相应质量标准,这是常识。

中药材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当然也有质量的标准。

不过与通过化学提纯或合成技术生产的现代药物不同,中药材都是天然动植物,所以中药材的质量标准与现代药物便有所区别。

今天小编特别介绍中药质量标准中的关于品质外观的标志——规格与等级。

中药材的规格和等级是结合中药的传统习惯和现代标准而制定的。

由于规格或等级直接与药材的药性和药效密切相关,所以我们也必须懂得点这方面的知识。

在种类繁杂的中药材中,有的药材既有规格又有等级;有的药材没有规格只有等级;有的药材则既无规格又无等级,被笼统地称为“统货”。

一、规格中药材的规格就是基本按传统习惯来划分的,具体划分方法有:1、按加工净度和方法划分中药材来自天然动植物,净化和加工的工艺各不相同。

因而不同的药材划分的具体细则都不相同。

这里小编以山药为例:带有表皮的山药称“毛山药”,这就是山药的一种规格;经除去表皮,用木板搓圆、晒干、打光等加工而成的称为“光山药”,这又是一种规格,其药用价值高于毛山药。

类似这样的规格分类还有如毛香附与光香附、个茯苓与茯苓块、生晒参与红参、毛壳麝香与麝香仁等等。

2、按采收时间划分以三七为例,三七按不同的采收季节而分成“春七”和“秋七”两种规格。

“春七”是选三年生以下的植株,在开花前打挖的,质地饱满、品质较优;“秋七”为秋冬季节三七结籽后采收的,体大质松,品质次于“春七”。

所以要服用三七粉的朋友建议先买判断为春七的原药材,然后再打粉。

3、按生长期划分以常用的解表药连翘为例。

其规格就是根据采摘连翘果实的早、晚时间不同,分“老翘”和“青翘”两种规格。

老翘色泽老黄,青翘色青而嫩,两者药性相同,但老翘的药效优于青翘。

4、按产地划分以一种常用的补虚药白芍为例。

按照产地白芍分杭白芍、亳白芍和川白芍三种规格。

其中杭白芍品质最高,亳白芍次之,川白芍更在其次。

再如常用来行气消滞的药物厚,也按产地分川扑和温扑,川扑产于四川,而温扑产于浙江温州,川扑品质高于温扑。

如何快速识别中药材的三六九等

如何快速识别中药材的三六九等

如何快速识别中药材的三六九等如何快速识别中药材的三六九等就像职业分为三六九等,中药材作为特殊的商品也有相应的规格等级,前一阵朋友托我代买三七,我问她是自用还是送人,如果自用,三七的个头越小越好,因为有研究发现三七的有效成分主要在皮部,体积越小,相应的皮部有效成分就越多;如果送人的话,那肯定是个头越大越好了,但肯定价格会更贵。

按理说,小个的三七有效成分相对更多,价格应该更贵啊,但反而是个头大的值钱。

这就不得不提到中药材的商品规格等级了,如果你对此能有所了解,就不难理解个中缘由了。

下面是yjbys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如何快速识别中药材的三六九等的知识,欢迎阅读。

规格等级的主要分类方法从现在市场上中药材的流通情况看,规格等级划分主要有六种方式。

一是依据野生和栽培区分规格等级;二是依据个头大小(粗细)区分规格等级;三是依据性状(质地、颜色、形态)区分规格等级;四是依据产地区分规格等级;五是依据产地加工方法区分规格等级;六是依据纯度区分规格等级。

这六种方法基本上可以囊括目前流通较广的90%以上的中药材。

接下来我们就分别看看这六类方法所针对的中药材品种。

野生和栽培野生和栽培是区分规格等级的重要标准,不过有两个限制条件:首先这类药材的野生品和栽培品要有较大的供给,从而有条件形成商品;其次这类药材的栽培品与野生品在外观上有较大差异。

多数情况下栽培品的价格要低于野生品。

栽培药材年限与野生药材有差异像白薇、柴胡、前胡、防风、何首乌、猫爪草、秦艽、伊贝母、黄芩、香附、雪上一支蒿这类药材就有野生品和栽培品的区别。

它们野生品的生长年限较长,而栽培品种植年限较短,而市场传统上又认为栽培品年限不足会降低品质和效力,造成野生药材和栽培药材价格差异较大。

栽培药材农艺措施不当而对于白花蛇舌草、半夏、鱼腥草、知母、灵芝、丹参、夏枯草等在年限上野生与栽培差别不大的药材,也有栽培和野生的规格等级区分,为什么呐?这与栽培药材农艺措施不当有关。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 西洋参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 西洋参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西洋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西洋参的商品规格等级。

本标准适用于西洋参中药材生产,流通以及使用过程中的商品规格等级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GB/T 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SB/T 11094中药材仓储管理规范SB/T 11095中药材仓库技术规范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32号)SB/T 11173-2016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通则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某些术语和定义。

西洋参Panacis Quinquefolii Radix本标准所规定西洋参为五加科植物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m L.的干燥根。

均系栽培品,秋季采挖,洗净,晒干或低温干燥。

西洋参规格Panacis Quinquefolii Radix specification西洋参药材在流通过程中用于区分不同交易品类的依据。

西洋参等级Panacis Quinquefolii Radix grade在西洋参药材各规格下,用于区分西洋参品质的交易品种的依据。

芦头rhizome of American ginseng西洋参主根上部的根茎。

皮孔cortical pore西洋参表面具有的线状突起。

表面superficies西洋参的表皮部分。

断面cross section西洋参切断后的呈现出来的表面。

参段(剪口)American ginseng segments西洋参修剪下较粗的主根下端和侧根根段。

泡参globose American ginseng主根长度与直径较接近。

短支prachyplast自然收尾或略作修剪。

病疤scabs西洋参受病伤遗留下来的疤痕。

形成层cambium韧皮部与木质部交界处具有分生能力的细胞,形成层呈环状。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 桑叶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 桑叶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桑叶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桑叶的商品规格等级。

本标准适用于桑叶中药材生产,流通以及使用过程中的商品规格等级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GB/T 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SB/T 11094中药材仓储管理规范SB/T 11095中药材仓库技术规范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32号)SB/T 11173-2016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通则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某些术语和定义。

桑叶Mori Folium本品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的干燥叶。

初霜后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桑叶规格Mori Folium specification桑叶药材在流通过程中用于区分不同交易品类的依据。

桑叶等级Mori Folium grade在桑叶药材各规格下,用于区分桑叶品质的交易品种的依据。

4 规格等级表1桑叶商品规格等级划分表规格等级性状描述共同点区别点青桑叶统货本品多皱缩、破碎。

完整者有柄,叶片展平后呈卵形或宽卵形。

先端渐尖,基部截形、圆形或心形,边缘有锯齿或钝锯齿,有的不规则分裂。

上表面有的有小疣状突起;下表面颜色稍浅,叶脉突出,小脉网状,脉上被疏毛,脉基具簇毛。

质脆。

气微,味淡、微苦涩。

无虫蛀、霉变。

青桑叶多为黄绿色。

霜桑叶统货霜桑叶多为黄棕色。

注1:当前药材市场桑叶规格按照采收时间进行划分,分为青桑叶、霜桑叶两种。

注2:市场上有部分霜桑叶为霜后落叶,这类商品容易不合格,需注意区分。

A青桑叶药材 B霜桑叶药材图1 桑叶统货5 要求应符合《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通则》中第7章项下相关规定。

附录 A(资料性附录)历史沿革桑叶入药始载于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曰:“桑根白皮,味甘寒。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 益母草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 益母草
注 4:《中国药典》2015 版记载有鲜益母草药材,目前在各大药材市场和产 地未见流通,本标准不制定鲜益母草商品规格等级。
图 1 益母草药材一等品
图 1 益母草药材二等品
5
图3 益母草药材统货 5 要求
应符合《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通则》中第7章项下相关规定。
6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历史沿革
一、历代产地变迁 益母草始载于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名茺蔚子,列为上品。《神农本草
唐代《新修本草》记录为“茺蔚子……生海滨池泽,五月采。今处处有之。 叶如荏,方茎,子形细长三棱。”《新修本草》也对益母草的植物形态和生境进行 了描述,所描述的内容和《本草经集注》一致。
宋代苏颂《本草图经》记载:“茺蔚子生海滨池泽,今处处有之。”宋代唐慎微《证类本草》记录为:“生海滨池泽,五月采。陶隐居云:今处处有之,叶如 荏,方茎,子形细长三棱。”宋代两部本草描述基本一致和《本草经集注》有相 似之处,只是说明益母草产地广,但未提及道地性。
经》曰:“茺蔚子味辛微温。主明目益精,除水气。久服身轻,茎叶瘾疹痒,可 作浴汤。一名益母,一名益明,一名大札,生池泽。”《神农本草经》记载了古代 所用益母草生于池泽,说明古代益母草生于水塘中,产地与现代不一致。
南北朝《本草经集注》记载:“茺蔚子,味辛、甘、微温……生海滨池泽, 五月采。今处处有之,叶如荏,方茎,子形细长三棱。”《本草经集注》说明了益 母草分布范围广,各地均产,和现今的分布相似。
4 规格等级
性状描述 规格等级
共同点
表1 益母草商品规格等级划分表 区别点
4
一等 二等 统货
灰绿色,无轮伞花序。叶不得 干货。茎方柱形;易破碎;体轻,质韧,断面 少于 40%。 中部有髓。叶片灰绿色,多皱缩、破碎,易脱 落。无杂质、虫蛀、霉变。切断,长约 2cm。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 红花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 红花
《中国植物志》记载:“红花原产中亚地区。苏联有野生也有栽培,日本、 朝鲜广有栽培。现时黑龙江、辽宁、吉林、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
7
青海、山东、浙江、贵州、四川、西藏,特别是新疆都广有栽培。我国在上述地 区有引种栽培外,山西、甘肃、四川亦见有逸生者。”说明现如今对于红花的种 植也较为广泛,也无道地产地之说,与历代本草描述一致。 二、品质评价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GB/T 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SB/T 11094中药材仓储管理规范 SB/T 11095中药材仓库技术规范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32号) SB/T 11173-2016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某些术语和定义。 红花 Carthami Flos 本品为菊科植物红花 Carthamus tinctorius L.的干燥花。夏季花由黄变红时采摘,阴干或 晒干。 红花规格 Carthami Flos specification 红花药材在流通过程中用于区分不同交易品类的依据。 红花等级 Carthami Flos grade 在红花药材各规格下,用于区分红花不同品质的依据。 选货 Selected goods 指对红花品质好坏进行区分,按含花的颜色、杂质含量、水分含量进行分拣,以便划分 出等级。 统货 Gradeless and uniformly-priced goods 对红花药材不按颜色、杂质含量、水分含量,以及有效成分含量进行区分。 颜色(选货/统货)Colour (Selected goods/ Gradeless and uniformly-priced goods) 选货颜色呈鲜红色,统货颜色呈浅红色。
注 3:当前药材市场红花药材存在着染色、增重、提取后再出售等现象,影 响了红花药材的质量,需注意区分。

中药图谱:百部

中药图谱:百部

中药图谱:百部中药图谱:百部【药名】:百部【拼音】:BAIBU【英文名】:Sessile Stemona Root Japanese Stemona Root Tuber Stemona Root【来源】:为百部科植物蔓生百部、直立百部或对叶百部等的块根。

【功效】:温润肺气,止咳,解毒,杀虫。

【主治】:治咳嗽,百日咳,肺结核,老年咳喘,蛔虫、蛲虫病,皮肤疥癣、湿疹、疳积臌胀。

【性味归经】:甘、苦,微温。

①《别录》:“微温。

”②陶弘景:“似天门冬而苦强,亦有小毒。

”③《药性论》:“味甘,无毒。

”④《日华子本草》:“味苦,无毒。

”入肺、脾、胃经。

①《滇南本草》:“入肺。

”②《本草新编》:“入肺经,亦入脾、胃。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浸酒或入丸、散。

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用药忌宜】:脾胃有热者慎用。

《得配本草》:“热嗽,水亏火炎者禁用。

”【药物配伍】:1、白前为佐,沙参为使,苦参为使。

2、配白前,一降一润,相须相辅,寒温相宜,化痰中有润肺之力,润肺又不碍祛痰,具有较强的化痰止咳作用,故无论新久,虚实之咳嗽均可选用。

3、配车前子(草),一润一利,化痰止咳,对湿热痰嗽为宜。

4、配沙参,润肺气,养肺阴,止咳祛痰功效较好,可用于肺热气津两伤的咳嗽,肺痨久嗽。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5、配贝母,一温一散,能润肺化痰,散结止咳。

6、配苦参,杀虫之力增强。

【别名】:嗽药(陶弘景)、百条根、野天门冬、百奶(《杨氏经验方》)、九丛根(《草木便方》)、九虫根(《分类草药性》)、一窝虎(《江苏植药志》)、九十九条根(《中国土农药志》)、山百根(《中药志》)、牛虱鬼(《闽东本草》)。

原植物蔓生百部又名:百部草(《抱朴子》)、婆妇草(《日华子本草》)、蔓草百部【处方名】:百部、肥百部、生百部、制百部、蒸百部、炒百部、蜜炙百部、炙百部,百部根百部有毒,生品很少内服,多作外用,灭虱杀虫。

故处方中写百部、肥百部均指制百部或炙百部,用生品时需写“生百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部根在宋代以前本草中不注出产地。如陶·《本草经集注》云:“山野处 处有之,根数十相连似天冬而苦强,亦有小毒。”
苏颂《本草图经》记载:“百部根,旧不着所出州土,今江、湖、淮、陕、 齐、鲁州郡皆有之。”并附有“衡州百部”、“滁州百部”和“峡州百部”图。
《本草品汇精要》记载:“【地】《图经》曰:旧不着所出州土,今江、湖、 淮、陕、齐、鲁州郡皆有之。【道地】衡州、滁州、陕州。【贋】今房山以萱草 根蒸压令扁,市之乱真。然百部根细润肥腻而色黄白,萱草根虚软而色微紫,为 异耳。”说明百部以滁州、衡州、峡州为首推,即今湖南衡阳、安徽滁县、湖北 宜昌。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某些术语和定义。 百部 Stemonae Radix 为百部科植物直立百部 Stemona sessilifolia (Miq.)Miq.、蔓生百部 Stemona japonica
(Bl.)Miq 或对叶百部 Stemona tuberosa Lour.的干燥块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 净,置沸水中略烫或蒸至无白心,取出,晒干。
兼有不规则厚片 直径大小不一
蔓生
呈长纺锤形;表面浅黄色至暗黄色,具浅纵皱纹或不规则纵槽;质坚实,断面黄白
统货
百部
色至暗棕色,中柱较大,髓部类白色。
注 1:当前药材市场大多为大百部,基原为药典对叶百部,少数药材市场如 荷花池市场售卖蔓生百部。
注 2:大百部又按黄土种植和红土种植分为两种,含量区分不大。
百部规格 Stemonae Radix specification 百部药材在流通过程中用于区分不同交易品类的依据。 百部等级 Stemonae Radix grade 在百部药材各规格下,用于区分百部品质的交易品种的依据。
4
4 规格等级
规格等级
黄土 统货
大百 部
红土 统货
选片
统片
表1 百部商品规格等级划分表
7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 百部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百部的商品规格等级。 本标准适用于百部中药材生产,流通以及使用过程中的商品规格等级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
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GB/T 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SB/T 11094中药材仓储管理规范 SB/T 11095中药材仓库技术规范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32号) SB/T 11173-2016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通则
性状描述
共同点
区别点
表面淡灰黄色
呈长段扁平状。有纵皱纹及细根痕;角质样,皮部较厚, 切面灰白或黄白色
中柱扁缩。质较坚实,味甘、微苦。
表面棕红色
切面淡黄棕色
呈条形斜片。表面灰白色、棕黄色,有深纵皱纹;切面灰 白、淡黄棕色或黄白色,角质样,皮部较厚,中柱扁缩。 质韧。
直径在5mm以上 无异形片 大小均一
5
图1 百部红土和黄土性状图
图2 百部饮片选货和统货性状图
图3 蔓生百部统货性状图
5 要求 应符合《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通则》中第 7 章项下相关规定。
6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历史沿革
百部最早收载于《名医别录》,草部中品,名“百部根”,载“百部,微温, 有小毒。主治咳嗽上气,治肺热,润肺。”说明了它的性味功效,对其形态、生 境均没有提及,从中不能辨别植物来源。
《现代中药材商品通鉴》收载:直立百部主产于安徽、江苏、湖北、浙江、 山东。安徽滁县产量极大,奉为地道药材。蔓生百部主产于浙江、江苏,安徽也 有出产。对叶百部主产于湖北、广东、福建、四川,销全国,主要为野生。
综上,百部规格等级划分强调基原,现大多为对叶百部,并在此基础上结合 性状和均一性,分选货和统货。为制定百部商品规格等级标准提供了依据。
《本草原始》载:“百部,今江、湖、淮、陕、齐、鲁州郡皆有之。”与《本 草图经》记载一致。
《植物名实图考》描述:“今江西所产,苗叶正如图经所述,郑樵所云叶如 薯蓣,亦相近,李时珍以为叶如茴香者,恐误以天门冬当之,以驳郑说,过矣”。 其中所描绘的为蔓生百部,产江西。
《中华本草》收载:直立百部主产于安徽、江苏、湖北、浙江、山东;蔓生 百部主产于浙江、安徽,江苏亦产;对叶百部主产于湖南、湖北、广东、福建、 四川、贵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