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质量标准的管理和规格等级的划分

合集下载

中药饮片分级标准

中药饮片分级标准

中药饮片分级标准
中药饮片的分级标准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1. 原材料的质量:包括药材的种类、产地、采收时间、外观形态、内在特性等。

一般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等。

2. 制作工艺:中药饮片的加工制作过程对其品质也有很大影响。

制作工艺包括炮制方法、炮制时间、炮制工艺等,也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等。

此外,中药饮片也可以根据部位形态色泽划分药物等级,每个药物的标准是不同的,等级划分也是不同的。

例如,常用的三七是每500克20头以内,二等货为每500克30头以内。

白芷每公斤36头以内是一等,每公斤60头以内是二等,每公斤60头以外是三等。

有些中药饮片也是不分等级的称为统货,统货多是全草果实种子类的药材,品质没有太大差异,不分规格和等级成为统货,比如益母草柏子仁补骨脂等均为统货。

浅谈划分药材 商品 规格 等级 的方法

浅谈划分药材 商品 规格 等级 的方法

浅谈划分药材商品规格等级的方法浅谈划分药材商品规格等级的方法2011-05-2116:20浅谈划分药材商品规格等级的方法中药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和患者的生命安全。

质量低劣的中药材,即使其炮炙、制剂和用药如何正确,也不能获得应有的疗效。

近年来,中药质量每况愈下,以次充好,不标明商品规格等级或与药材不符;以假充真,以栽培药材冒充道地药材,贵重药材掺假、造假等现象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中药的疗效,损害人体健康。

笔者在工作中及市场上了解到中药材及饮片也存在上述一些问题。

因此,医院药学人员应掌握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的划分方法,做好中药质量验收工作,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常用划分药材商品规格、等级的方法如下。

1按产地不同来划分同种药材,其产地是否地道,外在和内在质量是不同的,划分的规格与等级也不一样,如防风、广藿香、麦冬、白芷等。

防风按产地不同分为:关防风、口防风、西防风、川防风和云防风。

产于东三省、内蒙东部的称"关防风",质量最佳,为地道药材;产于内蒙西部、河北的称"口防风";产于山西的称"西防风",质稍次。

"川防风"和"云防风"属两省地区用药,主产于四川、云南。

又如白芷按产地不同分为:禹白芷、祁白芷、杭白芷、川白芷。

"禹白芷"产于河南长葛、禹县;"祁白芷"产于河北安国;"杭白芷"产于浙江、福建;"川白芷"产于四川遂宁。

2按采收季节不同来划分由于采收的季节不同,质量差异也较大,如天麻、三七,按采收期不同划分为"冬麻"和"春麻"两种规格。

"冬麻"于冬季采收,体重饱满,质优;"春麻"于春季采收,皮多皱缩,体轻质泡,质次。

两种规格的天麻又按公斤的个数划分为1~4个等级;每公斤26和46个以内,质坚实,半透明,断面白色,角质样者为一等和二等;每公斤90个以内,断面黄棕色,稍有空心为三等;每公斤90个以外,有碎块、空心及未去净粗皮者均为四等。

中药行业的质量控制体系与标准

中药行业的质量控制体系与标准

中药行业的质量控制体系与标准中药行业作为中国传统医药文化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曾经存在一些中药质量不过关的问题,对中药行业产生了一定的质疑和担忧。

为了保障中药的质量和安全性,中药行业建立起了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与标准。

一、质量控制体系在中药行业中,质量控制体系是确保中药质量的基础。

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从种植、采集、炮制到生产、贮存、销售等整个过程的质量管理。

中药质量控制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品质管理:针对不同的中药材,根据其特点和用途,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包括外观、性状、色泽、气味、味道等指标。

通过对中药材的检查和评价,确保其品质符合标准要求。

2. 生产管理:对中药饮片生产过程进行全程管理,包括原料药材的选择和采购、加工工艺的规范执行、生产设备和生产环境的卫生与清洁,以及员工的培训和管理。

通过严格的生产管理,确保中药饮片的质量稳定可靠。

3. 检验监控:建立中药饮片的质量检验体系,依据质量控制标准进行常规和抽样检验,检测包括有害物质、微生物、有效成分含量等多个方面的指标。

同时,加强对质量监测设备的维护和校准,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不良反应监测:建立中药不良反应监测和评估体系,及时跟踪和掌握中药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采取相应的预警和处理措施,确保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二、质量标准质量标准是中药行业的重要依据,它规定了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质量要求,包括质量控制的各个方面指标。

中药质量标准的制定主要由国家药典委员会负责,其依据实验数据和专家经验,根据科学原理和国家要求,制定和修订中药的质量标准。

中药质量标准包括外观、性状、色泽、气味、味道等指标,以及有效成分含量、微生物限度、有害物质含量等指标。

质量标准不但规定了中药质量的要求,还提供了检验方法和评价规则,以保证标准的可操作性和一致性。

此外,为了适应中药行业的发展和需求,各地还相继制定了一些地方性的中药质量标准,以满足地区性的特殊要求。

中药知识:中药材的规格和等级,让你更加了解中药材!

中药知识:中药材的规格和等级,让你更加了解中药材!

中药知识:中药材的规格和等级,让你更加了解中药材!在市场上,任何商品都有相应质量标准,这是常识。

中药材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当然也有质量的标准。

不过与通过化学提纯或合成技术生产的现代药物不同,中药材都是天然动植物,所以中药材的质量标准与现代药物便有所区别。

今天小编特别介绍中药质量标准中的关于品质外观的标志——规格与等级。

中药材的规格和等级是结合中药的传统习惯和现代标准而制定的。

由于规格或等级直接与药材的药性和药效密切相关,所以我们也必须懂得点这方面的知识。

在种类繁杂的中药材中,有的药材既有规格又有等级;有的药材没有规格只有等级;有的药材则既无规格又无等级,被笼统地称为“统货”。

一、规格中药材的规格就是基本按传统习惯来划分的,具体划分方法有:1、按加工净度和方法划分中药材来自天然动植物,净化和加工的工艺各不相同。

因而不同的药材划分的具体细则都不相同。

这里小编以山药为例:带有表皮的山药称“毛山药”,这就是山药的一种规格;经除去表皮,用木板搓圆、晒干、打光等加工而成的称为“光山药”,这又是一种规格,其药用价值高于毛山药。

类似这样的规格分类还有如毛香附与光香附、个茯苓与茯苓块、生晒参与红参、毛壳麝香与麝香仁等等。

2、按采收时间划分以三七为例,三七按不同的采收季节而分成“春七”和“秋七”两种规格。

“春七”是选三年生以下的植株,在开花前打挖的,质地饱满、品质较优;“秋七”为秋冬季节三七结籽后采收的,体大质松,品质次于“春七”。

所以要服用三七粉的朋友建议先买判断为春七的原药材,然后再打粉。

3、按生长期划分以常用的解表药连翘为例。

其规格就是根据采摘连翘果实的早、晚时间不同,分“老翘”和“青翘”两种规格。

老翘色泽老黄,青翘色青而嫩,两者药性相同,但老翘的药效优于青翘。

4、按产地划分以一种常用的补虚药白芍为例。

按照产地白芍分杭白芍、亳白芍和川白芍三种规格。

其中杭白芍品质最高,亳白芍次之,川白芍更在其次。

再如常用来行气消滞的药物厚,也按产地分川扑和温扑,川扑产于四川,而温扑产于浙江温州,川扑品质高于温扑。

中药饮片规格分级管理及其质量评价

中药饮片规格分级管理及其质量评价

管理纵横176中药饮片规格分级管理及其质量评价周加伦(太极集团重庆市永川区中药材有限公司,重庆 402160)摘要:中药饮片在生产、经营以及实际使用过程中,并没有统一、规范的分级评价标准,目前对中药饮片的管理,绝大多数以外观、性状等传统的方式进行饮片的分级质量管理,但现阶段中药饮片原料药材来源多元化发展,而且中药饮片原材料种植规模不断拓展,传统的分级及质量评价标准不再适用现阶段中药饮片的发展,所以要重视中药饮片规格分级管理及质量评价标准的研究分析,并重视传统管理方法与现代管理方法的有效结合,建立新的、科学、合理的中药饮片分级及质量评价方法,进而有效保证中药饮片质量,保证中药饮片用药的安全性。

关键词:中药饮片规格;质量管理;分级方法;质量评价;探讨引言中药饮片规格等级形成、等级研究以及等级划分是人们热切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而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是中药材质量评价非常重要的内容,加强中药饮片规格分级管理及质量评价的研究分析,有利于有效保障中药饮片的质量,而且有利于中药材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所以要加强中药饮片规格分级管理及其质量评价分析,形成统一的中药饮片规格等级标准,促进中药饮片质量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

一、中药饮片分级管理发展现状分析现阶段我国中药饮片绝大部分仍然以传统经验鉴别方法来判断中药饮片的质量优劣,对中药饮片的分级主要是按照外观、色泽以及断面特征等进行,在《中国药典》以及《中药饮片质量标准通则》中都对中药饮片的性状进行了有关的规定,但是并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方法作为有效的支撑,尤其是对中药饮片专属性的评价内容及方法,并不能有效体现饮片分级及质量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及实用性。

在中药饮片的生产炮制过程中,由于并没有统一规范的分级评价标准作为指导,一定程度上造成中药饮片的优价政策并不能有效实行,这也会制约中药饮片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会造成中药饮片应用混乱问题,所以要重视加强中药饮片规格及质量标准应用的研究分析,要为中药饮片的分级管理及合理应用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如何快速识别中药材的三六九等

如何快速识别中药材的三六九等

如何快速识别中药材的三六九等如何快速识别中药材的三六九等就像职业分为三六九等,中药材作为特殊的商品也有相应的规格等级,前一阵朋友托我代买三七,我问她是自用还是送人,如果自用,三七的个头越小越好,因为有研究发现三七的有效成分主要在皮部,体积越小,相应的皮部有效成分就越多;如果送人的话,那肯定是个头越大越好了,但肯定价格会更贵。

按理说,小个的三七有效成分相对更多,价格应该更贵啊,但反而是个头大的值钱。

这就不得不提到中药材的商品规格等级了,如果你对此能有所了解,就不难理解个中缘由了。

下面是yjbys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如何快速识别中药材的三六九等的知识,欢迎阅读。

规格等级的主要分类方法从现在市场上中药材的流通情况看,规格等级划分主要有六种方式。

一是依据野生和栽培区分规格等级;二是依据个头大小(粗细)区分规格等级;三是依据性状(质地、颜色、形态)区分规格等级;四是依据产地区分规格等级;五是依据产地加工方法区分规格等级;六是依据纯度区分规格等级。

这六种方法基本上可以囊括目前流通较广的90%以上的中药材。

接下来我们就分别看看这六类方法所针对的中药材品种。

野生和栽培野生和栽培是区分规格等级的重要标准,不过有两个限制条件:首先这类药材的野生品和栽培品要有较大的供给,从而有条件形成商品;其次这类药材的栽培品与野生品在外观上有较大差异。

多数情况下栽培品的价格要低于野生品。

栽培药材年限与野生药材有差异像白薇、柴胡、前胡、防风、何首乌、猫爪草、秦艽、伊贝母、黄芩、香附、雪上一支蒿这类药材就有野生品和栽培品的区别。

它们野生品的生长年限较长,而栽培品种植年限较短,而市场传统上又认为栽培品年限不足会降低品质和效力,造成野生药材和栽培药材价格差异较大。

栽培药材农艺措施不当而对于白花蛇舌草、半夏、鱼腥草、知母、灵芝、丹参、夏枯草等在年限上野生与栽培差别不大的药材,也有栽培和野生的规格等级区分,为什么呐?这与栽培药材农艺措施不当有关。

中药质量标准制定

中药质量标准制定

中药质量标准制定目前我国新药的研制,明确要求制订临床研究用质量标准及生产用质量标准。

目的是保证临床研究试验药品的质量稳定一致及上市药品的质量,从而保证药品的安全和有效.在新药取得批准文号后,其它研究资料的药效,毒理,临床研究资料均已完成历史使命,可存档备用,但唯有质量标准伴随产品“终身”。

只要有药品生产,销售使用,就要用质量标准的监测和保证.因此,质量标准的制定,不仅在研制新药中,而且对老药再评价均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第一节质量标准的分类一、法定标准经过卫生部与省、市、自治区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标准有国家标准(包括药典和部颁标准)及地方标准。

国家标准对产品的质量指标是一些基本要求,是企业应达到的起码合格水平。

鉴于目前中药标准一般水平不高,所以应认识到符合低标准的高合格率,并不表示产品先进,故质量标准必须逐步提高,特别是新药的质量必须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并真正已起到控制真伪、优劣的作用。

二、企业标准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为检验方法尚不够成熟,但能达到某种程度的质量控制;一种为高于法定标准要求,主要指多增加了检测项目或提高了限度标准,作为创优,企业竞争,特别是对保护优质产品本身,严防假冒等均为重要措施。

第二节质量标准的特性质量标准通常具有如下特性:一、权威性药品必须符合国家药品标准或省、市、自治区药品标准,但国家均不排除生产厂可以采用非药典方法进行检测。

例如:六味地黄丸的含量测定;药典收载了薄层色谱光密度法测定处方中山茱萸中熊果酸的含量,若企业暂无薄层色谱扫描仪,则可采用薄层色谱比色法与其对比,测定结果一致或有一定相关且稳定,在日常检验中即可采用比色法控制产品质量,但偶有产品含量处于合格边缘,或需要仲裁时,只有各级法定标准,特别是国家药典具有权威性.二、科学性质量标准是对具体对象研究的结果,它有适用性的限制。

在药材中如天然朱砂的标准不适用于人工朱砂的标准,前者硫化汞的含量不得少于96%,而后者要求99%以上;又如牛黄,人工牛黄和培植牛黄中含胆酸,胆红素的含量要求不同,但均有充分的科学根据.西洋参的质量标准,进口西洋参与国内引种西洋参质量标准不仅含量限度不同,且测定方法也不同。

中药材五个等级标准

中药材五个等级标准

中药材五个等级标准
中药材的质量等级标准通常根据其外形、性状、化学成分等多个方面来评定。

以下是一般性的中药材等级划分标准:
1.特等(或一级):
•外形:完整、无病虫害、无霉斑。

•性状:颜色正常,气味浓郁。

•化学成分:主要成分含量较高,质量较好。

2.一级(或上等、甲等等):
•外形:基本完整,轻微病虫害,无霉斑。

•性状:颜色正常,气味较好。

•化学成分:主要成分含量较高,质量较好。

3.二级(或中等、乙等等):
•外形:可接受的轻微瑕疵,轻微病虫害。

•性状:颜色正常,气味正常。

•化学成分:主要成分含量一般,质量尚可。

4.三级(或下等、丙等等):
•外形:有明显瑕疵,病虫害较明显。

•性状:颜色可能有变化,气味可能有异味。

•化学成分:主要成分含量较低,质量较差。

5.四级及以下:
•外形:严重瑕疵,病虫害明显。

•性状:颜色异常,气味明显异味。

•化学成分:主要成分含量极低,质量差。

这只是一个一般性的划分,具体的中药材等级标准可能根据不同的中药材种类和地区有所不同。

此外,国家和地区的法规和标准也可能对中药材的质量等级划分有详细规定。

购买中药材时,最好选择有质量认证、符合标准的产品,并遵循专业医生或药剂师的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材质量标准的管理和规格等级的划分
一、制定中药材规格标准的实际意义
中药的质量是指中药材自身的品质状况。

中药材的外观性状,如形状大小、色泽、质地、气味等及有效成分、药理作用与效果等,都可以反映质量的优劣。

中药材的规格等级是其品质的外观标志。

因此药材的品质与规格,是衡量药材商品质量好坏的标准。

品质是对药材品种与质量的基本要求,规格是划分药材商品质量、分等分级的具体标准。

药材是防病、治病的特殊物品,质量必须优良,才能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同时药材又是一种商品,必须符合商品按质论价的要求。

因此药材具有双重特性,它既有药用性,又有商品性。

为适应商品性的需要,又必须按质量优劣划分规格与等级,以便在市场进行商品交流。

二、中药材质量标准的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药品必须符合国家药品标准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药品标准。

1.国家中药材标准:国家药材标准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部颁药材标准。

目前,国内执行的是部颁标准《76种药材商品规格标准》(由原国家医药管理局与卫生部联合下达,于1984年3月试行)。

本标准是在中国药典的基础上,选择产销量大,流通面广,价格较高,具有统一管理条件的76种药材,作为全国统一的质量标准。

2.自治区、直辖市药材标准:国家有关部门规定,必备经营的药材有600种,其中已经制定地方标准的有100种,而大部分尚未制
定地方药材标准。

但地方制定的药材商品标准是指在历史上已形成的地区习惯用药的药材,称为“地区性、民间习惯使用药材”,只能在本地区内销售使用,调往外省(自治区、直辖市)须经调入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批准。

3.药材商品规格、等级的划分:药材商品质量优劣的客观标准,应是有效成分含量的多少和疗效的好坏。

但目前绝大多数药材商品所含有效成分,及微量元素不很清楚或缺乏定量检测方法。

因此现在制定的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仍以外观质量及性状特征为主,只能依据三级药材标准来划分药材的商品规格和等级。

但中药材商品规格与等级,不是每种药材可以划分的。

有的既有规格,又有等级,有的没有规格,但有等级,有的既无规格,又无等级。

既无规格,又无等级的则为统货。

有些全草、果实和种实类药材,品质基本一致,或好、次差异不大,常不划分规格等级,如枇杷、木瓜等。

药材商品规格与等级的不同之处:人为改变原生药形态的,则为规格;区分大小、好次的则为等级。

等级标准较规格标准更加具体。

中药材规格与等级的划分:一般规格是按洁净度、采收时间,生长期,即老嫩程度、产地及药用部位形态不同来划分;而等级则指同一规格或同一品名的药材,按干鲜、加工部位、皮色、形态、断面色泽、气味、大小、轻重、货身长短等性质要求规定若干标准,每一个标准即为一个等级。

等级名称以最佳者为一等,最次者为末等(符合药用的),一律按一、二、三、四、……顺序编列。

由于中药材是自然形态,如货身长短粗细,大小轻重,同一等级
亦有明显差异。

因此在一个等级之内,要有一定的幅度,用“以内、以外”和“以上、以下”来划定起线和底线。

例如药材一等每千克46个以内,这是最多个数的底数,超过此数就不够一等级了。

二等68个以内,即47~68个之间的个数,均属二等,但在同一等级内,大小个头平均在57个左右为宜,只能是略有大小,基本均匀,不能以最大和最小者,混在一起来充二等个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