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河区德育特色学校
二十载风雨砥砺 二十载春花秋实

二十载风雨砥砺二十载春花秋实沐浴改革春风为梦想插上翅膀2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浪花飞溅的一瞬,然而对临河八小来说,改革开放的30年是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20年。
从某种程度上说,作为临河区一所普通小学,她的变迁历程,也是临河教育二十年来飞速发展的缩影。
(现在校园全景)打开记忆的闸门,回望临河八小的“奋斗历程”,会产生一种波澜壮阔的历史感:1989年秋,八小借改革东风茁壮成长;20年的发展,她已成为临河教育版图上一颗耀眼的“明星”。
20年来,从破旧的几间老屋到打造成具有现代化气息的校园;从一百多名学生逐渐增至一千多名学生,一代代学子从这里幸福成长,走向远方…… (校园活动场景)两代人的奋斗饱经风霜1989年秋,临河区第八小学在城关乡万丰七社内一块贫瘠的土地上建起。
当时校园周围没有几户人家,校园外道路坑坑洼洼。
为了尽快改变现状,八小第一届领导班子及全体教师在张喜泰校长的带领下亲自动手种植了百余棵白杨,平整了校园内外的土路,为现如今美丽的八小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建校初期,学校仅有4间教室,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70人,教职工16人;发展到1994年,建起了30间教室,3间库室,有教学班20个,在校学生1109人,同时,兴办了印刷厂、小卖部、面粉厂、木工厂等。
(照片)2000年10月,第二届领导班子及全体师生在王武义校长的带领下,对校园进行整体规划,扩大了绿化、美化面积,种植桧柏、国槐、花冠木、桐树、刺梅、果树等170余棵,种植草坪1200多平米,创设了一个“景怡人,学情浓”的校园环境。
在王武义校长的带领下通过五年的努力曾先后获自治区现代教育先进学校、市级一类甲级花园式学校、临河区级巾帼文明示范岗、园丁杯银杯奖等几十项殊荣。
(录像资料)尤其是这3年来,临河八小的变化让人刮目相看。
漂亮地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蜕变、发展和飞跃,彰显着属于自己的魅力。
如今踏进八小,苍翠秀丽的松柏,高大挺拔的白杨树,蓝白相映的教学楼,争奇斗艳的花卉,大片小块的绿坪,小桥流水,童话般的幼儿园,编织出一幅绚丽多姿的校园美景。
临河回校学校章程

学校章程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回族学校目录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管理体制............................. 第三章入学和学籍管理.................. 第四章教育教学工作...................... 第五章校舍、设备和财务.............. 第六章卫生保健和安全................. 第七章教职工和学生..................... 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建立、健全现代学校管理制度,落实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学校名称、性质和校址为:(一)名称: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回族学校(二)性质: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六年制,初中三年制)(三)地址: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庆丰西街回民巷内第三条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回族学校是临河区教育局直属事业单位第四条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学生的持续性发展奠定健康的、扎实的、全面的基础。
第五条学校以教学科研为主导,以开发学生的自主发展为根本,优化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开放学校的教育环境,创新教育实践,不断丰富学校教育的内涵。
第六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是:促进团结教育,培养民族英才;办学宗旨是:成就学生、发展学校;学校文化是:上善若水,回归自然;校园文化是:和畅第七条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是:(一)培育学生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初步树立为为中华崛起而勤奋学习的理想。
(二)培养学生对自己负责,养成生活自理、学习自主、行为自尊、健康自强的良好习惯。
(三)锻炼学生动手动脑的操作能力、团队合作的交往能力和获取信息促进自我发展的能力。
第八条学校根据实行寄宿、走读二者并存的办学形式。
运城市实验中学:德育修身 文明树人

运城市实验中学成立于1990年,是直属运城市教育局管辖的初级中学。
学校主校区现有76个教学班,4500余名学生,专职教师300余名,其中特级教师3名、正高级教师2名、省级名师2名、高级教师62名,研究生学历40余名,参加山西省中考命题20余人次。
近年来,学校坚持“面向全体,追求卓越,让学生做最好的自己,给每个孩子最远的未来”的办学理念,培养的学生阳光、大气,自尊、自立、自信、自强、自律,创造了河东教育的多个第一。
学校努力打造“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实中品牌,扎实有效地开展并巩固文明校园创建工作。
一、培植浓厚的育人生态,开创自主管理育人模式1.让理想信念教育成为师生思想发展的底色。
学校利用每周教研时间、每月主题党日活动、“学习强国”平台等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加强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
每年国庆节、清明节、劳动节、建党节等节日,学校都会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不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教育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帮助学生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2.不断完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
目前,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学校已开设了包括机器人、航模、太极拳、数学建模等34门课程,分为文化艺术类、体育竞技类、理论学科类、公益服务类、科技实践类、素质拓展类等,百花齐放,灵活多样。
在搞好校内社团的同时,学校的校外综合实践活动也亮点纷呈。
我们组织学生走进万荣县李家大院,感受“善行天下、恩泽乡民”的家训;参观闻喜县花馍之乡及裴氏祠堂,学习传承花馍制作技艺,感受裴氏文化等。
与此同时,学校积极推进少年农学院课程开发,建立实践课程基地,学生依据时令节气,参与种菜、浇水、施肥等活动,丰富劳动实践经验,深化综合实践活动内涵,全力打造实验中学的办学特色。
3.凸显价值引领,提升课程育人效果。
学科教研不仅要研究课本知识,更要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使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
学校要求教师密切关注现实问运城市实验中学:德育修身文明树人文李斌Management ·治校文明校园22. All Rights Reserved.SHANXI EDUCATION题,在每堂课中融入思政教育,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增进学生政治认同和文化自信,促成学生的道德生成,实现学科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提升。
中小学德育品牌简介

构建红色实践活动育人体系
临淄区齐陵街道第二中学
王炳锋
简介
开展“红色时间,培根铸魂”活动,将红色教育融入到学生日常生活,通过“建设红色文化阵地、开发红色主题课程、开展红色研学教育”,拓宽了“传承红色基因、培育红色接班人”的新途径,在仪式教育、影视教育、研学实践体验中,让孩子们深刻感悟“红色传统、红色基因”的内涵,增强学生对党和国家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淄博第十中学
杨勇
简介
“一班一品”的内涵就是建设特色纷呈的班集体,他能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审美的熏陶、塑造,使学生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在身心愉悦的氛围中获得感悟,产生蓬勃向上的力量。
13
创建特色课程传承蒲松龄文化
淄川区洪山镇松龄小学
侯夕锋
简介
2014年,该课程研究被批准为省重点子课题,蒲松龄文化的“正心、立身、徙义、清廉”思想进入了学校德育教学。课上,学生讲聊斋故事、品诗词、观影视;课外,学生唱聊斋俚曲、演课本剧、剪“聊斋故事”、做小导游,特色课程多次获国家、省市区德育优秀案例奖项,山东电视台对此特色课程进行过专题报道。
中小学德育品牌简介
序号
品牌名称
创建学校
品牌负责人
1
构建核心价值观“三线”育人落实机制
临淄区实验小学
李德乾
简介
该校潜心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德育融合工作,破解价值观教育的口号化和外在化,创生“三线育人”工作法,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使每一名学生自觉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和传播者。一是培根基、二是解内涵、三是见行动。
22
明“辨”真理正身修己
桓台县第一中学
李向东
至简至诚 “五心”合一——山东省临沂第八中学简介

——山东省临沂第八中学简介”合一
▲
毕业季▲学生比赛▲
阅览室▲
诗朗诵
▲
校长田武军
▲一起成长
山东省临沂第八中学坐落于钟灵毓秀的沂河岸边,始建于1962年,原为临沂运输公司子弟学校,后更名为临沂第八中学。
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工172人,5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360人。
经过半个多世纪砥砺奋进,临沂八中形成“五心合一”的学校特色,锻造出学校独有的精神气质。
“五心”指“心八中”“心文化”“心自我”“心时代”“心家国”。
心八中:心系临沂第八中学师生心心相树德以正身,立品而致行。
临沂第八中学坚持立人为本,德育为先,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为根本,建立了三早工程、短发工程、见面问好工程、书声琅琅工程、歌声嘹亮工程、微笑工程、端直工程、深呼吸工程八大工程育人体系,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达到育心、育智、育德的育人效果。
学校以环境化人,实施“四季芬芳、香飘四海”计划,用四。
临汾市第二小学概况

临汾市第二小学概况
一、单位概况:
临汾市第二小学,位于尧都区车站街13号,学校占地面积19001平方米,现有37个教学班,学生1906名,教职工101名。
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关怀下,在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学校秉承“科研兴校、特色名校、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张扬个性、体验成功”的办学理念,通过民主和谐的学校管理,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以美育人的校园环境,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资质和潜能,使之具有良好的品德和个性,身心健康,快乐地学习和生活,为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建设和谐校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已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
先后被评为临汾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山西省义务教育阶段示范小学;全国重点乒乓球单位;山西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山西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山西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山西省德育示范校;山西省平安校园先进单位;山西省三八红旗集体;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等。
二、主要职责:
1、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完成小学阶段的学生教育培养工作。
2、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3、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机构设置:
1.校委会
校长(负责全面工作)
副校长(负责教导处、教研室、总务室、财务室、电教室等工作)副校长(负责办公室、政教处、少先大队部等工作)
2、校委会下设
教导处、教研室、总务室、财务室、电教室、办公室、政教处、少先大队部
临汾市第二小学校
2018年9月06日。
临河回校简介2010年01

临河区回校校史简介临河区回校位于庆丰西街回民巷口120米处,是巴彦淖尔市唯一的一所全日制回族学校.它的前身是临河县城关公社庆丰大队村办小学,始建于1966年,第一任校长是马兆雄,当时仅有1个班近30名学生。
由于老师紧缺,就由校长马兆雄兼任语文、数学以及班主任工作,建校初始,学校办学条件非常落后,只有一间土坯房,学生书桌,凳子、是用土砌的泥台来代替,回族学生家庭本身就教育意识浅薄,是通过马校长一次次的家访动员才有了第一届学生。
作为全盟唯一的一所回族小学,她的步履带着蹒跚,却一步一步坚定地走来。
从此回小开启了属于自己的历史。
1972年秋,学校发展了,教师增加到8人,学生达到了180多名,办学规模扩大到了五个年级。
1978年9月,庆丰村办小学正式转办为全日制国办小学,定名为临河县回族小学,学制六年,每年级一个班,总共6个教学班,300多个学生,她们第一次在新建的操场上升起了国旗,期待着新的转折和曙光。
1980年秋天,临河县教学局委派新校长(副校长)秦淑珍主持工作,接了老校长马兆雄的班,开始了新的征程。
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校新建了教师、办公室、扩建操场,增加了不少教育教学设施,一切都步入了正规,学校办学规模与条件有很大改善,回小迎来了第一批师范专业类毕业生任教,教师人数增加到34人,学生总人数也达到了500人,每个年级扩展为2各班。
各学科教师配备齐全,而且还派来教导主任鲜新民重点抓教育教学工作,全校上下,励精图志谋发展,有声有色树形象,不到两年的时间,建成了初具规模的回族小学。
1990年何文成同志出任回小校长,付永胜任教导主任,并新建了一栋1600平方的教学楼。
经过了10多年的发展,回小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方面,做了大量而细致的工作,从1990年开始,学校辖区入学率保持98%以上,控辍方面,由于进行一对一家访,很多适龄回族学生又从返课堂,取得了很突出的效果。
1995年9月。
吴俊杰接替何文成出任回小新一任校长,教育局委派李建国担任副校长,到1996年底,学生增加到了900多名,共24个班。
为每一个生命的幸福奠基——走进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同盛学校

:
庆祝建国70周年——身边的好学校系列宣传
为每一个生命的幸福奠基
——走进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同盛学校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同盛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012年7月由同盛小学转制而来。
学校坐落于石油文化浓郁的大港油田,占地面积4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现有一至九年级51个教学班,学生1968人,教职工156人。
学校秉承“适合生命发展的教育”的办学理念,以“营造‘同’文化,创建‘盛’学校”为办学目标,本着“文化立校、特色兴校、质量强校”的办学思路,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致力于“为学生的一生奠基,为学生的人生领航”。
学校以“三二二”(多样课程、多彩活动、多元评价;有效德育、高效课堂;数字校园、科技教育)为办学路径,以“六同”(同感、同学、同研、同讲、同悟、同行)模式引领课堂教学,秉承“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德育工作理念,
着眼于每一名学生的发展。
学校以科技节、篮球节、艺术节、读书节、体育节、英语节为载体,为学生搭建丰富多彩的参与、锻炼、体验、展示的舞台。
学校曾先后被评为全国心理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首批滨海新区德育特色学校、德育工作先进学校。
2015年被授予“全国百所特色校园足球学校”,2017年被授予“全国啦啦操实验学校”“全国特色校园篮球学校”等称号。
2018年,学校被评为天津市红领巾示范学校、滨海新区体育教育先进校、艺术教育先进校等,成为滨海新区五所智慧校园建设试点校之一。
建校以来,学校秉承“乐群同行、盛德实学”的校训,“致真笃实、协同创新”的校风和“同心治学、合力育人”的教风,努力创办适合每一个生命发展的教育,
为每一个生命的幸福奠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康桥的帮助下,很多面临失学的孩子得以重新坐在明亮的教室读书,他们有机会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开创属于自己的天空!
“临河区德育特色学校”申报表
申报单位(盖章)
临河回校
单位负责人
王心宽
学校特
色简介
爱是我们永恒的主题
一个在繁华美丽的上海,一个在芳草连天的内蒙古,教育部的手拉手帮扶活动,让上海复旦附中康桥学校和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回族学校结下了不解之缘,三年前,两个从未有过任何交集的学校就这样萍水相逢。三年后,我们欣喜地看到了两所学校的友谊之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每次手拉手夏令营结束的时候,孩子们都会流下难舍难分的眼泪;每次学校间教学经验交流结束的时候,教师们都会交口称赞活动的受益匪浅。到底是什么力量让这友谊之花开放得如此绚烂?又是什么让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风气得以传承?让我们跟随一件件鲜活的事迹,去探究原因,去见证真情。
康桥学校为回族学校的贫困生捐款行动热烈展开!康桥的每一个学生,每一个老师,每一个领导都在牵挂着远方兄弟学校。他们慷慨解囊,他们热情相送,他们不计回报。小到学生的学习用具,大到数万元的现金,数十台电脑。康桥对回校一次又一次的鼎力相助,使回校的办学条件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也为许许多多的贫寒学子点亮了学习的希望!
学校推
荐意见
(盖章)
年月日
区教育局
评审意见
爱心飞扬的捐资助学
作为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临河回校,教学条件虽说近两年有了很大的进步,可还有很多方面不是十分尽如人意,而且在学校还有很多贫困学生,他们虽说家庭贫寒,但一刻也没有放弃对学习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热爱!他们中间,有的父母身患疾病但品学兼优,有的出身在单亲家庭但成绩优异。这次,上海康桥更没有吝啬他无私的帮助!
受益匪浅的教学交流
两所兄弟学校每年都进行不下两次的教学方法和经验的交流,回校会派一些年轻的老师到上海“取经”,让灵活的头脑接受新的教学思维和理念,而上海康桥,就像大哥一样承担起为回校培养教学新生力量的责任:每次免除任何费用,愿为回校的老师提供长达一学期的教学培训。第一个月深入课堂听课,第二、三个月调整思维,进入课堂,实践讲课,第四个月结合本校实际写出回到学校如何进行教学改革,网络数学和康桥英语是我校与上海康桥学校手拉手的产物,在我校已实施了三年,效果显著。
没错,爱是我们永恒的主题,是对学生的爱,将康桥和回校联系的这样紧密,这不仅仅是听听课,唱唱歌,跳跳舞表面工夫的“手拉手”,而是心贴心的交流,两所学校“学生之间有互动,教师之间有带动,领导之间有行动”多层次的“手拉手”,这才是手拉手的真正意义。
带着憧憬扣响明天的大门,就会收获成功,那么,带着爱的梦想上,两所学校在以后的路上,一定会走得更长更远,我们以爱的名义承诺:一定会让我们的友谊更加深厚!因为,爱是我们,永恒的主题!
一路上,欢歌笑雨,掌声不断,大家同住一个蒙古包,同喝一壶香奶茶,开不够的篝火晚会,吃不够的小肥羊,短短的一个多星期过得异常丰富多彩,从照片上,从DV里,我们都清楚地看到了这一次次活动给大家带来的不仅仅是久违的欢乐,而且为大家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回忆.很多孩子分开后几乎每周都通信,电话一打就是很长很长的时间,有了这些没有血缘的兄弟姐妹,从前娇气自私的独生子女都变了,上海的同学生活出现了难题,会和内蒙古的朋友商量,内蒙古的同学学习上有困难,会和上海的朋友讨论,大家亲如一家,共同期待下一次的相逢。
欢乐的夏令营
每年举办的“我和草原有个约定”夏令营,是两校的同学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告别了都市的喧嚣,上海康桥的同学们和临河回族学校的兄弟姐妹们共同拥入草原的怀抱,领略内蒙古的风采:美伦美幻的辉腾锡勒草原,乐趣无穷的响沙湾,气势恢弘的亚洲第二大的风力发电站,历史悠久的成吉思汗陵,昭君墓,五当昭.体验苦中带甜的军旅生活,参观驰名中外的“蒙牛集团”......
在上海康桥的帮助下,临河回校的教学质量稳步上升,一批新的教学骨干力量开始培养起来,2007年、2008年、2009年中考居全临河区前三名。
更让我们高兴的是在2006年9月,上海康桥学校校长乐秀俊远道而来,不仅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教育届的同仁们做了精彩的报告,而且为回族学校的老师们单独传授了教学经验,他那锐意创新的的教学理念为巴彦淖尔市的教育届,上了生动的一课。与此同时,回族学校的老师也先后分两批到上海学习观摩。两所学校都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宗旨,在教学交流方面获得了累累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