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国审品种

合集下载

2010年国审玉米品种

2010年国审玉米品种

2010年国家审定玉米品种审定编号:国审玉2010001品种名称:华农18选育单位:北京华农伟业种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品种来源:M6×京68特征特性:在京津唐地区出苗至成熟97天,与京玉7号相当。

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花药紫色,颖壳绿色。

株型半紧凑,株高273厘米,穗位高107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

花丝浅紫色,果穗筒型,穗长17厘米,穗行数14~16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半硬粒型,百粒重36克。

经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抗小斑病,中抗茎腐病,感矮花叶病,高感大斑病、弯孢菌叶斑病和玉米螟。

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籽粒容重770克/升,粗蛋白含量8.78 %,粗脂肪含量4.00%,粗淀粉含量73.79%,赖氨酸含量0.27%。

产量表现:2008~2009年参加京津唐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649.7千克,比对照京玉7号增产9.7%。

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43.7千克,比对照京玉7号增产9.9%。

栽培技术要点:在中等肥力以上地块栽培,每亩适宜密度4000株左右,注意防治玉米螟。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适宜在北京、天津和河北的保定北部、廊坊地区夏播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玉2010002品种名称:浚研18选育单位:浚县丰黎种业有限公司品种来源:W4722×FL209特征特性:在京津唐地区出苗至成熟98天,比京玉7号晚1天。

幼苗叶鞘浅紫色,叶片绿色,叶缘淡紫色,花药紫色,颖壳绿色。

株型紧凑,株高243厘米,穗位高99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

花丝浅紫色,果穗筒型,穗长17厘米,穗行数16行,穗轴红色,籽粒黄色、半硬粒型,百粒重38克。

经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两年接种鉴定,抗小斑病,中抗大斑病和茎腐病,感矮花叶病,高感弯孢菌叶斑病和玉米螟。

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籽粒容重762克/升,粗蛋白含量8.89%,粗脂肪含量3.64%,粗淀粉含量74.80%,赖氨酸含量0.26%。

2010年通过国家审定的农作物品种

2010年通过国家审定的农作物品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505号绵麦367、川油36等57个小麦、油菜品种业经第二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定通过,现予公告。

二○一○年十二月十三日审定编号:国审麦2010001品种名称:绵麦367选育单位: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品种来源:1275-1/99-1522特征特性:春性,成熟期比对照川农16晚熟1天。

幼苗半直立,苗叶中等宽窄,分蘖力强,生长势旺。

株高80厘米左右。

穗层整齐,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红粒,籽粒粉质—半角质,均匀、饱满。

2009年、2010年区域试验平均亩穗数20.9万穗、22.3万穗,穗粒数42.4粒、43.5粒,千粒重均为44.9克。

接种抗病性鉴定:中感赤霉病、叶锈病,慢条锈病,高抗白粉病。

2009年、2010年分别测定混合样:籽粒容重738克/升、763克/升,硬度指数46.5、53.9,蛋白质含量11.25%、13.00%;面粉湿面筋含量18.2%、24.6%,沉降值28.5毫升、30.0毫升,吸水率50.5%、57.6%,稳定时间1.2分钟、3.3分钟,最大抗延阻力495E.U、235E.U,延伸性126毫米、188毫米,拉伸面积83.0平方厘米、60.5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 2008~2009年度参加长江上游冬麦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374.6kg,比对照川农16增产22.2%;2009~2010年度续试,平均亩产383.5kg,比对照川农16增产5.7%。

2009~2010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96.1kg,比对照品种增产7.2%。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23日至11月5日,每亩适宜基本苗14万~16万苗。

注意防治蚜虫、条锈病、赤霉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适宜在西南冬麦区的四川,重庆西部,云南中部和北部,陕西汉中,湖北襄樊地区,贵州中部和西部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0002品种名称:扬麦20选育单位: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品种来源:扬麦10号/扬麦9号特征特性:春性,成熟期比对照扬麦158早熟1天。

2010年通过审定的农作物新品种

2010年通过审定的农作物新品种

号 增 产 92%。 两 年 区 试 平 均 亩 产 . 9 503k , 2 . g 比对照荆糯 6号增 产 1 . %。 9 25 0
两年 区试平均增产点率 9%。 0 8 3 20 年生

、 一
丰 13 1
1选育 单位 .
四川 省农 科院 作物
产试 验 , 均 亩产 566k , 对 照荆 平 0. g比 3 糯6 号增产 6 8 . %。 8
1 天 。株高 121m, . 8 2 . 叶缘 、 c 叶鞘 、 叶耳 均为紫色 , 剑叶直立 , 株型适 中。 分蘖力 非 稻瘟病常发地区。
中等 ,亩有效穗 1 .万 。穗长 2 .c 4 0 6 m, 2
十五 、 粳 1 天 号
5栽培要 点 .
①适期播 种 : 分至 春
清 明播种 , 立夏前后移栽 , 秧龄 3 —4 5 5
亩产 6 1 k ,比对 照 合 系 2 — 5. g 8 2 2增 产 1. 两年区试平均 亩产 6 2 k , 81 %。 8. g 比对 3
穗分化减数分裂期 复水 , 前 1 收割 周断
水; ④根 据植保 预测预报 , 综合 防治病 种植 。
6适 宜种 植 地 区 _ 四 川平 坝 和 丘 陵
十 四 、 优 10 糯 0
1 育单位 遗
限公 司。
四川隆平高科种业有
2品种来源 用 自育不育系糯 N5 . A 与 自育恢 复系 糯恢 10组 配而 成的 籼 0
型三 系优质杂交糯稻品种。
3 征特性 . 特 该 品 种 两 年 区试 平 均
全生 育期 163 ,比对照荆糯 6号短 4 .天
期, 秧龄 4 —4 天 ; 0 5 ②合理 密植。亩栽

2010作物所保护品种简介

2010作物所保护品种简介

垦单8号品种来源:农垦科学院作物所,2005年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审定编号:黑审玉2005013。

增产效果:2002~2003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7564.5公斤,较对照卡皮托尔平均增产10.1%,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933.6公斤,较对照卡皮托尔平均增产8.0%。

在栽培水平较高的条件下,可获得公顷产量10000公斤以上。

特征特性:生育日数111天,生育期积温2120℃左右,株高237厘米,穗位高93厘米,叶鞘紫色, 粒色为黄色、中硬粒型,穗长19.5厘米,穗粗4.8厘米,穗行数12~-14行,行粒数35粒左右,百粒重35.2克,容重764克/升。

籽粒含粗蛋白8.59%,粗脂肪4.74 %,淀粉73.99%,赖氨酸0.29%。

接种鉴定:丝黑穗病18.5~15.3%。

自然发病率:丝黑穗病菌0~0.3%。

栽培要点:该品种适用于中上等肥力的地块种植,苗期耐低温,发苗快,抗倒伏,耐密植。

施肥量(商品量):种肥每公顷磷酸二铵165公斤, 氯化钾45公斤, 追肥尿素181公斤,N:P:K比为1.5:1:0.5。

密度每公顷9万株左右。

适应区域: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种植。

可适宜在二、三积温带全程机械化栽培。

垦单10号品种来源:农垦科学院作物所,2007年通过省品种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黑审玉2007030。

增产效果:2004~2005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9011.5公斤,较对照龙单16号平均增产11.5%,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10102.4公斤,较对照龙单16号平均增产12.5%。

在栽培水平较高的条件下,可获得公顷产量12000公斤以上。

(2007年干旱条件下在望奎县莲花镇和龙江县种植公顷产量达13.000公斤以上)。

特征特性:生育日数为119天左右,需≥10℃活动积温2400℃左右。

株高268厘米、穗位高105厘米,果穗柱型,穗轴红色,成株叶片数18片,穗长21.5厘米、穗粗5.1厘米,穗行数14~16行,籽粒马齿型、黄色。

2010年国家审定品种(续前)

2010年国家审定品种(续前)
枯萎病 ,耐黄萎病,抗棉铃虫。HVI 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 3. 0 0毫米 ,断裂比强度 2 . 9 0厘牛 /特克斯 ,马克隆值4. , 8
断裂伸长率 6 3 .%,反射率 7 .%, 5 2 黄色深度 7 8 . ,整齐度指
数8 5 4. ,纺纱均匀性指数 l 1 4。
播生育期 1 3 。出 一般 ,前期长势一般 ,中后期长势强, 2天 一
棉研 1 5增产 9 0 .%、6 4 .%和 3 1 .%。2 0 0 9年生产试验,子棉、
皮棉和霜前皮棉每 6 7 6 m 产量分别为 242 5 .千克、153 0 . 千克
和 9 . 千克 ,分别比对照瑞杂 8 6 74 l 增产 6 1 6 8 .% .%和 27 。 .%
安 全证书允许的范 围。
审定编号 : 国审棉 2 0 2 0l 0 O 品种名称 :合 丰 202 选 育单位: 石家 庄市 万丰种 业有 限公 司 品种来源: l 5系 ( 4 农大 3 6 ×GK 1 ) X 2,苗壮 , 2 全生育期长 势强,整齐度 好 ,叶功能好 ,吐絮畅。株高 l 1 7 . 厘米 ,株型较 松散 ,茎 0 秆茸毛较少 ,叶片中等大小 、色深绿 ,铃卵圆形 、中 等大小 , 花冠粉红 色,基部有紫红斑 ,第一果枝节位 7 1 ,单株结 .节
吐絮畅。株高 l 7 0 0 . 厘米 ,株型较松散 ,茎秆粗壮 、茸毛多, 叶片中等大 小、深绿色 ,铃卵圆形 、较大 、铃尖不 明显 ,苞
产量表现 : 0 7 0 2 0 2 0 8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中熟杂交
品种区域试验 ,两年平均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每 6 71! 6 I产 T
审定意见:转抗 虫基 因中熟常规品种 ,已取 得农业转基

2010年国审水稻品种介绍.doc

2010年国审水稻品种介绍.doc

一、审定编号:国审稻2010006品种名称:渝香203选育单位:重庆再生稻研究中心、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四川省宜宾市农业科学院品种来源:宜香1A×R2103省级审定情况:2006年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

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6.8天,与对照Ⅱ优838相当。

株型适中,熟期转色好,叶鞘、叶耳、叶舌、稃尖无色,穗顶部谷粒有少量顶芒,每亩有效穗数16.3万穗,株高119.2厘米,穗长25.9厘米,每穗总粒数162.8粒,结实率76.4%,千粒重30.1克。

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5.0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褐飞虱9级;抽穗期耐热性中等,耐冷性较弱。

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9.0%,长宽比3.0,垩白粒率13%,垩白度2.3%,胶稠度64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8.7%,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级。

产量表现:2007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54.3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减产3.6%(极显着);2008年续试,平均亩产594.2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减产1.4%(显着)。

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74.3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减产2.5%,增产点比率57.9%。

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82.9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4.8%。

栽培技术要点:1.育秧:适时早播,地膜覆盖湿润育秧或旱育抛秧,大田每亩用种量1千克,稀播匀播,培育多蘖壮秧。

2.移栽:秧龄4.5叶左右移栽,每亩栽插1.2~1.5万穴,每穴栽插2苗,高肥田和低海拔地区适当稀植,低肥田地区适当密植。

3.肥水管理:重底肥,早追肥,配方施肥,中等肥力田每亩施纯氮10千克,五氧化二磷6千克,氧化钾8千克。

磷肥全作底肥;氮肥60%作底肥,30%作追肥,10%作穗粒肥;钾肥60%作底肥,40%作拔节肥。

追肥在移栽后7天左右施用,穗粒肥在拔节期施用。

科学管水,浅水促蘖,够苗及时晒田,孕穗抽穗期保持浅水层,灌浆结实期干湿交替,后期切忌断水过早。

1984至2010年国审玉米品种审定公告汇总(447)

1984至2010年国审玉米品种审定公告汇总(447)

1984至2010年国审玉米品种审定公告汇总目录序号, 品名名称, 审定编号, 审定年份, 选育单位, 籽粒特点, 适宜种植区域1, 丹玉6号, GS03001-1984 ,1984, 辽宁丹东农科所,, (先后通过7省审认定)2, 豫农704, GS03002-1984 ,1984, 河南农学院3, 沈单3号, GS03003-1984 ,1984, 辽宁沈阳阳农科所4, 恩单2号, GS03004-1984 ,1984, 湖北恩施农科所5,中单2号, GS03008-1984 ,1984, 中国农科院,, (先后通过川等9省审认定)6, 郑单2号, GS03009-1984 ,1984, 河南农科院,, (先后通过4省审认定)7, 京杂6号, GS030010-1984 ,1984, 北京东北旺农场,, (先后通过3省审认定)8, 鲁原单4号, GS03011-1984 ,1984, 山东农科院,, (先后通过3省审认定)9, 京早7号, GS03012-1984 ,1984, 北京市农科院,, (先后通过3省审认定)10, 丰单1号, GS03013-1984 ,1984, 中国农科院,, (先后通过2省认定)11, 吉单101 , GS03014-1984 ,1984, 吉林农科院12, 成单4号, GS03015-1984 ,1984, 四川省农科院,, (先后通过川,湘认定)13, 嫩单3号, GS03016-1984 ,1984, 黑龙江嫩江农科所14, 丰三1号, GS0317-1984 ,1984, 中国家科院15, 鲁玉3号, GS03001-1989 ,1989, 山东柳城农科所,, 黄淮海地区16, 苏玉1号, GS03002-1989 ,1989, 江苏省农科院,, 长江下游区及黄淮夏播区17, 丹玉13 , GS03003-1989 ,1989, 辽宁丹乐东农科所,, 辽,吉,鲁,豫,冀,晋等18, 四单8号, GS03004-1989 ,1989, 吉林四平农科所,, 吉,黑,蒙等适宜区19, 烟单14 , GS03005-1989 ,1989, 山东烟台农科所,, 鲁,豫,冀,苏,皖等20, 73单交, GS03010-1990 ,1990, 湖北郧阳农科所, 黄色, 川,滇,黔,陕,鄂等21, 沈单7号, GS03001-1990 ,1990, 辽宁沈阳农科所, 黄色马齿, 辽,鲁,津等适宜区22, 本玉9号, GS03002-1990 ,1990, 辽宁本溪农科所, 黄色马齿, 辽,吉,黑,蒙等适宜区23, 辽原1号, GS03003-1990 ,1990, 辽宁省农科院, 白色, 作青饲用玉米24, 吉单118 , GS03004-1990 ,1990, 吉林省农科院, 黄色, 吉,黑,蒙等适宜区25, 农大60 , GS03005-1990 ,1990, 北京农大, 黄色马齿, 华北春玉米区及黄淮海夏玉米区26, 豫玉5号, GS03006-1990 ,1990, 河南新乡农科所, 黄色半马齿, 豫,冀,鲁,晋,陕等27, 桂顶1号, GS03007-1990 ,1990, 广西玉米研究所, 黄色半马齿, 桂,粤地区种植28, 白单9号, GS03008-1990 ,1990, 吉林白城农科所, 黄色马齿, 吉,蒙,黑等适宜区29, 吉单131 , GS03009-1990 ,1990, 吉林省农科院, 黄色, 吉,黑,辽等适宜区30, 绵单1号, GS03001-1991 ,1991, 四川绵阳农科所, 黄色半马齿, 西南山区31, 掖单4号, GS03001-1992 ,1992, 山东莱州农科院, 浅黄半马齿, 黄淮海地区夏播32, 丹玉15 , GS03002-1992 ,1992, 辽宁丹东农科所, 橙黄半马齿, 辽,津,滇春播33, 四单16 , GS03003-1992 ,1992, 吉林四平农科所, 马齿型, 吉,黑适宜区34, 鲁玉13 , GS03001-1994 ,1994, 山东省农科院, 黄色半马齿, 黄淮海及川作普通玉米和青贮夏玉米35, 雅玉2号, GS03002-1994 ,1994, 四川雅安农科所, 橙黄色, 西南山地玉米区36, 川农单交9号, GS03003-1994 ,1994, 四川农大, 黄色马齿, 川平丘区及西南类似区37, 四单6号, GS03001-1995 ,1995, 吉林四平农科院, 黄色半马齿, 吉,黑,蒙等适宜区38, 四单19 , GS03002-1995 ,1995, 吉林四平农科院, 马齿型, 吉,黑适宜区39, 吉单180 , GS03003-1995 ,1995, 吉林省农科院, 黄色马齿, 吉,黑,蒙等适宜区40, 冀单28 , GS03004-1995 ,1995, 河北唐山农科所, 黄白色硬粒, 京,津,冀夏播及黑,蒙等春播适宜区41, 豫玉11 , GS03005-1995 ,1995, 河南省农科院, 黄色马齿, 黄淮海夏玉米区42, 豫玉18(郑单14) , 国审玉980001 ,1998, 河南省农科院, 黄色半马齿, 东北,华北,西北,西南春玉米和黄淮海夏玉米区43, 农大108 , 国审玉980002 ,1998, 中国农大, 黄色马齿, 东北,华北,西北适宜区(已申请扩区审定)44, 中玉4号, 国审玉980003 ,1998, 中国农科院, 黄色半硬粒, 京,晋春玉米区及相似生态区45, 农大3138 , 国审玉980004 ,1998, 中国农大, 黄色半马齿, 华北春玉米区和部分南方玉米区46, 中原单32 , 国审玉980005 ,1998, 中国农科院, 桔黄半硬粒, 黄淮海夏玉米区47, 冀丰58 , 国审玉980006 ,1998, 河北玉米改良组, 黄色马齿, 冀中南及支南山区48, 川单12 , 国审玉980007 ,1998, 四川农大, 黄色半马齿, 川,黔,鄂,西南等适宜区49, 中单321 , 国审玉980008 ,1998, 中国农科院, 黄色马齿, 东北,华北,西北春玉米适宜区和西南玉米区50, 农大高油115 , 国审玉980009 ,1998, 中国农大, 黄色半马齿, 京,津等适宜区51, 锦玉2号, 国审玉980010 ,1998, 辽宁凌海种司, 黄色马齿, 辽,吉,冀等春玉米适宜区52, 中单5384 , 国审玉980011 ,1998, 中国农科院, 黄色马齿, 黄淮海夏播区及陕,甘,宁干早区53, 掖单12 , 国审玉980012 ,1998, 山东莱州农科院, 黄色半马齿, 有效积温2600℃以上地区54, 掖单19 , 国审玉980013 ,1998, 山东莱州农科院, 黄色马齿, 黄淮海夏玉米,华北,东北春玉米区和部分南方玉米米区55, 掖单13 , 国审玉980014 ,1998, 山东莱州农科院, 黄色马齿, 有效积温2650℃以上玉米区56, 东单7号, 国审玉990001 ,1999, 辽宁东亚育种站, 黄色马齿, 东北,华北,西北,西南春玉米适宜区57, 辽单24 , 国审玉990002 ,1999, 辽宁省农科院,, 辽,冀北,吉南,蒙东南春玉米适宜区58, 沈单10号, 国审玉990003 ,1999, 辽宁沈阳农科院, 橙色半马齿, 东北,华北,西北春玉米适宜区59, 屯玉2号, 国审玉990004 ,1999, 山西屯留种司, 金黄色马齿, 晋东南,冀北,吉,蒙适宜地区60, 豫玉25 , 国审玉990005 ,1999, 河南省农科院, 黄色马齿, 黄淮海夏玉米区61,掖单22 , 国审玉990006 ,1999, 山东莱州农科院, 黄色马齿, 黄淮海夏玉米区和新春玉米区等62, 登海1号, 国审玉990007 ,1999, 山东莱州农科院, 黄色马齿, 黄淮海夏玉米区63, 招玉2号, 国审玉990008 ,1999, 山东招远种司, 黄色半硬粒, 黄淮海夏玉米区64, 华玉4号, 国审玉990009 ,1999, 华中农大, 黄色马齿, 西南春玉米区65, 海禾1号, 国审玉990010 ,1999, 辽宁海城种司, 黄色马齿, 西南春玉米区66, 兴黄单89-2 , 国审玉990011 ,1999, 贵州黔西南州所, 黄色马齿, 滇,黔适宜区67, 川单14 , 国审玉990012 ,1999, 四川农大, 黄色马齿, 川,滇,黔等山区和丘陵68, 苏玉10号, 国审玉990013 ,1999, 江苏沿江农科所, 黄色, 苏,皖,赣,浙,闽的适宜区69, 苏玉(糯)1号, 国审玉990014 ,1999, 江苏沿江农科所, 白色硬粒, 苏,沪等地作鲜食糯玉米70, 通单24 , 国审玉2000001 ,2000, 吉林通化农科院, 黄色马齿, 黑,吉,辽,蒙等适宜区71, 吉单255 , 国审玉2000002 ,2000, 吉林省农科院, 橙黄半马齿, 黑,吉,辽,蒙等适宜区72, 国密25 , 国审玉2000003 ,2000, 吉林北方农作中心, 黄色马齿, 黑,吉,辽,蒙等适宜区73, 辽单30 , 国审玉2000004 ,2000, 辽宁省农科院,, 吉,辽,蒙等适宜区74, 东单8号, 国审玉2000005 ,2000, 辽宁东亚研究所, 黄色马齿, 吉,辽的南部及华北,西北春玉米适宜区75, 丹玉26 , 国审玉2000006 ,2000, 辽宁丹东农科院, 淡黄色马齿, 吉,辽,冀适宜区及京,津春玉米区76, 登海9号, 国审玉2000007 ,2000, 山东莱州农科院, 黄色马齿, 吉,辽,冀及蒙东南春玉米区和黄淮海夏玉米区77, 屯玉1号, 国审玉2000008 ,2000, 山西屯留种司, 黄色马齿, 晋,津及辽,冀的部分春玉米区78, 郑单958 , 国审玉2000009 ,2000, 河南农科院, 黄色半马齿, 黄准海夏玉米地区79, 农大81 , 国审玉2000010 ,2000, 中国农科院, 黄色马齿, 黄准海夏玉米地区80, 豫玉23(安玉5号) , 国审玉2000011 ,2000, 河南安阳农科所, 黄色半马齿, 黄准海夏玉米区和川春玉米区81, 豫玉22 , 国审玉2000012 ,2000, 河南农大, 黄色半马齿, 黄准海夏玉米区和西北春玉米区82, 鲁单50 , 国审玉2000013 ,2000, 山东省农科院, 黄色半马齿, 黄准海夏玉米区83, 鄂玉10号, 国审玉2000014 ,2000, 湖北十堰农科所, 红色马齿, 西南玉米区84, 黔单10号, 国审玉2000015 ,2000, 贵州省农科院, 黄色半马齿, 西南肥水较好的地区85, 渝单5号, 国审玉2000016 ,2000, 重庆市农科院, 黄色半马齿, 西南玉米区86, 沪玉糯1号, 国审玉2000017 ,2000, 上海市农科院, 白色, 华东,华南作鲜食糯玉米87, 铁单16 , 国审玉2001001 ,2001, 辽宁铁岭农科院, 黄色马齿, 黑,吉,辽,蒙本玉9号种植区88, 农大108 , 国审玉2001002 ,2001, 中国农业大学, 黄色马齿, 扩展至黄淮海夏玉米区和西南玉米区89, 东单13 , 国审玉2001003 ,2001, 辽宁东亚种科院, 黄色马齿, 东北,华北,西北,西南春玉米区90, 户单2000 , 国审玉2001004 ,2001, 陕西秦龙绿色种业, 橙黄半马齿, 吉,辽,蒙,冀,陕,晋等春玉米适宜区和川,黔低海拔区91, 登海11 , 国审玉2001005 ,2001, 山东莱州农科院, 黄色半马齿, 冀,豫,鲁,陕,苏北,皖北夏玉米与区和川,渝等适宜区92, 农单5号, 国审玉2001006 ,2001, 河北农大, 黄色半马齿, 冀,豫,陕等夏玉米区93, 承玉5号, 国审玉2001007 ,2001, 河北承德种司, 黄色硬粒, 冀,豫,皖等夏玉米区94, 郑单18 , 国审玉2001008 ,2001, 河南农科院, 黄色半马齿, 陕,豫,苏,皖夏玉米区95, 雅玉10号, 国审玉2001009 ,2001, 四川雅安玉米中心, 黄色马齿, 滇,黔,川,渝,鄂,桂等西南春玉米区96, 成单19 , 国审玉2001010 ,2001, 四川省农科院, 黄色半马齿, 川,渝,黔平丘,低山区97, 蠡玉6号, 国审玉2001011 ,2001, 河北蠡县玉米所, 黄色半马齿, 湘,黔,甘,冀春玉米区98, 皖单8号, 国审玉2001012 ,2001, 安徽农科院, 黄色硬粒, 苏南,皖南,浙,赣,闽,沪99, 蜜玉8号, 国审玉2001013 ,2001, 江苏淮阴农科所, 黄色, 苏,皖,沪,浙,闽等地作鲜食甜玉米100, 濮单3号, 国审玉2002001 ,2002, 河南省濮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黄色半马齿, 晋,吉,辽,京,津,冀承德,蒙赤峰101, 冀玉9号, 国审玉2003001 ,2003, 河北省农林科学守粮油作物研究所, 黄色半马齿, 辽,吉,黑以及蒙赤峰,通辽本玉9号种植区和宁,甘,新,蒙西部春播区以及冀,陕夏播玉米区102, 辽单33号, 国审玉2003002 ,2003,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辽,吉,黑,以及蒙赤峰,通辽本玉9号种植区103, 吉单342 , 国审玉2003003 ,2003, 吉林农高新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北方农作物优良品种开发中心, 黄色硬粒, 辽,吉,黑以及蒙赤峰,通辽本玉9号种植区104, 吉星46号, 国审玉2003004 ,2003, 吉林农高新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北方农作物优良品种开发中心, 黄色半马齿, 辽,吉,蒙,冀北部,京,津,晋种植农大108的春玉米区和豫夏玉米区105, 济单7号, 国审玉2003005 ,2003, 河南省济源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黄色马齿, 辽,吉,蒙,冀北部,京,津,晋种植农大108的春玉米区和豫夏玉米区106, 丹科2123 , 国审玉2003006 ,2003, 辽宁省丹东农农业科学院, 黄色半马齿, 辽,吉南部,冀北部,陕北部,晋,京,津春播玉米区107, 郑单19 , 国审玉2003007 ,2003,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桔黄色半马齿, 吉,辽,冀北部,陕延安,京,津春玉米区108, 硕秋8号, 国审玉2003008 ,2003, 赤峰德农松州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黄色半马齿, 吉,辽,蒙赤峰和通辽109, 雅玉12号, 国审玉2003009 ,2003, 四川省雅安市玉米研究开发中心, 黄色半硬粒, 川,渝,黔,滇,桂,鄂,湘,春玉米和豫,冀,鲁,苏北部,皖北部,陕,晋运城夏玉米区110, 浚单18号, 国审玉2003010 ,2003, 河南省浚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黄色半硬粒, 豫,冀,鲁,陕,苏北部,皖北部,晋运城夏玉米区111, 鲁单981 ,国审玉2003011 ,2003,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黄色半马齿, 鲁,豫,冀,陕,苏北部,皖北部,晋运城夏玉米区112, 登海3号, 国审玉2003012 ,2003, 山东省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黄色半马齿, 鲁,冀,豫,陕,苏北部,皖北部夏播和晋,宁,甘陇南,滇,川,渝,黔,鄂,湘,桂,吉南部春播区113, 成单22号, 国审玉2003013 ,2003,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黄色半马齿, 川,渝,鄂,湘,黔,滇,桂114, 沈单16号, 国审玉2003014 ,2003, 沈阳市农业科学院, 橙黄色半硬粒, 辽,宁,甘,新,蒙西部春播和鲁,豫,陕,冀夏播区115, 东单11号, 国审玉2003015 ,2003, 辽宁东亚种子集团公司种子科学研究院, 黄色马齿, 辽,宁,甘,新,蒙西部116, 济单94-2 , 国审玉2003016 ,2003, 河南省济源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黄色马齿, 豫夏播以及甘,蒙西部春播区117, 丹玉46号, 国审玉2003017 ,2003, 辽宁省丹东农农业科学院, 桔黄色马齿, 甘,蒙西部春播区118, 辽单38号, 国审玉2003018 ,2003,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黄色马齿, 宁,甘,新,蒙春播及川,渝,鄂,滇119, 农大84号, 国审玉2003019 ,2003, 中国农业大学国家玉米改良中心, 黄色半马齿, 津,京,晋春播及吉南部,冀北部(不含承德,张家口)120, 承玉6号, 国审玉2003020 ,2003, 河北省承德裕丰种业有限公司, 白色马齿, 冀承德,津,京,晋春播121, 长城淀12号, 国审玉2003021 ,2003, 河北省承德华泰专用玉米种子新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黄色,半马齿, 冀承德,津,京,晋,蒙赤峰和通辽春播122, 中单9409 , 国审玉2003022 ,2003,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黄色马齿, 冀承德和张家口,京,津,蒙春播,陕和豫夏播,滇海拨1800m以下春,夏播和1100m以下作冬玉米123, 吉星油199 , 国审玉2003023 ,2003, 吉林吉农高新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黄红色,半马齿, 津,晋,蒙通辽,吉南部,新乌鲁木齐春播124, 吉油1号, 国审玉2003024 ,2003, 吉林吉农高新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黄红色,半马齿, 吉,津,晋,蒙通辽,新乌鲁木齐春播125, 绿色超人, 国审玉2003025 ,2003, 北华玉米研究所, 黄色马齿, 京,津,冀,晋,辽,吉,渝,川,滇,黔,鄂,苏,皖,沪作鲜食甜玉米126, 吉甜6号, 国审玉2003026 ,2003, 吉林农业大学, 浅黄色, 辽,吉,黑第一和第二积温带,京,晋南部,冀承德,蒙赤峰和通辽作鲜食甜玉米127, 甜单21号, 国审玉2003027 ,2003, 中国农业大学, 黄白色, 辽,吉,黑第一和第二积温带,京,津,晋,冀北部,新乌鲁木齐,蒙赤峰和通辽128, 华甜玉1号, 国审玉2003028 ,2003, 华中农业大学,, 冀,豫,陕,苏,皖,鄂,湘作鲜食甜玉米129, 粤甜3号, 国审玉2003029 ,2003, 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 黄色, 粤,苏,皖,浙,沪,闽,赣作鲜食甜玉米130, 中糯301 , 国审玉2003030 ,2003,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浅黄色, 京,冀北部,晋,黑第一和第二积温带,新石河子,蒙赤峰和巴盟作鲜食糯玉米春播131, 垦黏1号, 国审玉2003031 ,2003, 黑龙江省农垦科学研究院, 浅黄,硬粒, 黑第一和第二积温带作粒用糯玉米,黑第一至第四积温带,京,晋,冀承德,辽,吉,蒙赤峰和巴盟作鲜食糯玉米春播132, 渝糯7号, 国审玉2003032 ,2003, 重庆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白色,半硬粒, 渝,川,滇,黔,桂,鄂的平坝或浅丘地区和冀,豫,鲁,苏北部,皖北部,陕夏玉米区作鲜食糯玉米133,西星糯玉1号, 国审玉2003033 ,2003, 山东省莱州市农业科学院蔬菜种苗研究所,, 鲁,豫,冀,陕,苏北部,皖北部夏玉米区作鲜食糯玉米134, 筑糯5号, 国审玉2003034 ,2003, 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白色硬粒, 渝,川,滇,黔,桂,鄂的平坝或浅丘地区作鲜食糯玉米135, 遵糯1号, 国审玉2003035 ,2003, 贵州省遵义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白色半硬粒, 渝,川,滇,黔,桂,鄂的平坝或浅丘地区作鲜食糯玉米136, 川玉糯1号, 国审玉2003036 ,2003, 康登伦, 黄白色半硬粒, 渝,川,滇,黔,鄂,桂的平坝或浅丘地区作鲜食糯玉米137, 苏玉糯4号, 国审玉2003037 ,2003, 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白色, 苏,皖,浙,沪,赣,闽,粤作鲜食糯玉米138, 沈爆3号, 国审玉2003038 ,2003, 沈阳农业大学特种玉米研究所, 金黄橙黄色, 辽,吉,津,鲁,豫作爆裂玉米品种139, 津爆1号, 国审玉2003039 ,2003, 天津市农作物研究所, 金黄色, 辽,吉,津,鲁,豫作爆裂玉米140, 豫爆2号, 国审玉2003040 ,2003, 河南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 金黄色, 辽,吉,津,鲁,豫作爆裂玉米141, 吉单327 , 国审玉2003041 ,2003, 吉林吉农高新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黄色马齿, 吉,辽,黑及蒙通辽142, 通吉100 , 国审玉2003042 ,2003, 吉林省通辽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吉林吉农高新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黄色半马齿型, 吉,辽,黑及蒙通辽143, 强盛31 , 国审玉2003043 ,2003,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种苗公司, 橘红色硬粒, 黑,吉,辽,蒙通辽144, 迪卡3号, 国审玉2003044 ,2003, 孟山都公司, 黄色半马齿型, 吉,辽,黑及蒙通辽145, 辽613 , 国审玉2003045 ,2003,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黄色马齿, 辽,吉南部,冀北部春玉米区,晋,京,津,蒙黄河灌区及通辽,陕北部,宁,甘,新146, 东单60 , 国审玉2003046 ,2003, 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 黄色马齿, 辽,吉四平南部,冀张家口和承德,晋,京,津及陕延安147, 沈玉17 , 国审玉2003047 ,2003, 沈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黄色马齿, 辽,吉四平南部,冀承德和张家口,津及陕延安春播148, 濮单6号, 国审玉2003048 ,2003, 河南省濮阳农业科学研究所, 黄色(少量白粒)半硬粒, 辽,吉南部,冀承德和张家口,晋,津,宁,蒙黄河灌区,陕北部,甘,新,鄂,川,渝,湘,滇,黔春播,豫,陕,皖夏播149, 郑单518 , 国审玉2003049 ,2003,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黄色半硬粒, 甘,新,蒙黄河灌区150, 冀玉988 , 国审玉2003050 ,2003,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 黄色半硬粒, 京,津,冀中北部151, 农大62 , 国审玉2003051 ,2003, 中国农业大学, 黄白色马齿, 京,津,冀中北部152, 京科8号, 国审玉2003052 ,2003,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 黄色半硬粒, 京,津,冀中北部153, 京科23 , 国审玉2003053 ,2003,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 黄色半硬粒, 京,津,冀中北部154,浚单20 , 国审玉2003054 ,2003, 河南省浚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黄色半马齿, 豫,冀中南部,鲁,陕,苏,皖,晋运城夏玉米155, 迪卡1号, 国审玉2003055 ,2003, 孟山都公司, 黄色半马齿, 豫,鲁,冀中南部,陕,苏,皖,晋运城夏玉米156, 川单23 , 国审玉2003056 ,2003, 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 黄色硬粒, 鄂,川,渝,湘,滇,黔157, 黔兴2号, 国审玉2003057 ,2003, 贵州省种子公司, 黄色半硬粒, 黔,滇,湘158, 渝单7号, 国审玉2003058 ,2003, 重庆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黄色马齿, 川,渝,湘,黔,桂,滇159, 承玉11 , 国审玉2003059 ,2003, 河北省承德裕丰种业有限公司, 黄色马齿, 粤,沪,赣,苏南部,皖南部160, 中单18 , 国审玉2003060 ,2003,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黄色半马齿, 粤,闽,沪,桂,苏南部,皖南部161, 濮单4号, 国审玉2003061 ,2003, 河南省濮阳农业科学研究所, 黄色半马齿, 豫夏播,晋,京,津,冀承德和张家口,陕延安162, 冀玉10号, 国审玉2003062 ,2003,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 黄色马齿, 豫,冀,鲁,陕,皖北部,苏北部夏玉米163, 晋糯205 , 国审玉2003063 ,2003, 山西天元种业有限公司, 黄色, 冀承德,晋南部,辽中部,吉中部,京,黑,蒙,新164, 西星赤糯1号, 国审玉2003064 ,2003, 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红色, 鲁,豫,冀,陕,苏北部,皖北部夏玉米165, 郑黑糯1号, 国审玉2003065 ,2003,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黑紫色, 鲁,豫,冀,陕,苏,皖夏玉米区及粤,闽,浙,赣,沪,桂166, 苏玉糯2号, 国审玉2003066 ,2003, 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白色, 鲁,豫,冀,陕,苏北部,皖北部夏玉米167, 苏玉糯5号, 国审玉2003067 ,2003, 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白色硬粒, 粤,闽,浙,赣,沪,桂,苏南部,皖南部168, 万粘1号, 国审玉2003068 ,2003, 河北万全县华穗特用玉米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白色, 鲁,豫,冀,陕,苏北部,皖北部夏玉米169, 渝糯7号, 国审玉2003069 ,2003, 重庆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白色硬粒, 浙,沪,桂,皖南部170, 郑甜2号, 国审玉2003070 ,2003,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黄色, 鲁,豫,冀,陕,苏北部,皖北部夏玉米171, 秦农甜1号, 国审玉2003071 ,2003, 陕西秦丰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黄色, 鲁,豫,冀,陕,苏北部,皖北部夏玉米172, 西星甜玉1号, 国审玉2003072 ,2003, 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黄色马齿, 渝,川,滇,黔,桂,鄂的平坝或浅丘173,甜单21号, 国审玉2003073 ,2003,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黄白色, 鲁,豫,冀,陕,苏北部,皖北部夏玉米区及渝,川,滇,黔,桂,鄂的平坝或浅丘174, 云甜玉1号, 国审玉2003074 ,2003,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白,红,黄,紫,灰等色半马齿, 渝,川,滇,黔,桂,鄂及豫信阳175, 科甜98-1 , 国审玉2003075 ,2003,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 乳黄色甜质, 粤,闽,浙,赣,沪,桂176, 晶甜3号, 国审玉2003076 ,2003, 江苏省南京市蔬菜科学研究所, 黄色马齿, 粤,闽,浙,赣,沪,桂,苏南部,皖南部177, 珠甜1号, 国审玉2003077 ,2003,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黄色马齿, 粤,闽,浙,沪,桂178, 穗甜1号, 国审玉2003078 ,2003, 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黄色半马齿, 粤,闽,浙,赣,沪,桂,苏南部,皖南部179, 郑爆2号, 国审玉2003079 ,2003,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信息所, 黄色珍珠粒, 吉,辽,津,豫,冀,陕180, 吉单261 , 国审玉2004001 ,2004, 吉林吉农高新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黄色,半马齿, 黑,吉,辽,蒙通辽和赤峰本玉9号品种种植区181, 通科1号, 国审玉2004002 ,2004, 内蒙古通辽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黄色,半马齿, 辽,吉,黑,蒙通辽本玉9号品种种植区域182, 辽单565 , 国审玉2004003 ,2004,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黄白色,半马齿, 辽,吉,黑,蒙通辽本玉9号品种种植区183, 银河14 , 国审玉2004004 ,2004, 吉林省公主岭市种子公司, 黄色,马齿, 辽,吉,黑,蒙通辽本玉9号品种种植区184, 辽单120 , 国审玉2004005 ,2004,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黄色,马齿, 辽,吉中南部,冀北部(不含张家口市),晋,京,津,蒙黄河灌区,陕北部,宁夏,甘,新185, 费玉3号, 国审玉2004006 ,2004, 山东省费县种子公司, 橙红色,半马齿, 辽北部,吉中南部,冀北部,晋北部,京,津及陕延安春播,鲁夏播186, 丹科2151 , 国审玉2004007 ,2004, 辽宁省丹东农业科学院, 黄色,马齿, 辽,吉中南部晚熟区,冀北部,晋北部,京,津及陕延安春播187, 农大95 , 国审玉2004008 ,2004, 中国农业大学, 黄色,半马齿, 辽,吉中南部,冀中北部,晋北部,京,津及陕延安春播188, 强盛1号, 国审玉2004009 ,2004,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种苗公司, 黄色,马齿, 辽,吉中南部晚熟区,冀北部,晋北部,京,津及陕延安189, 奥玉3101 , 国审玉2004010 ,2004, 北京奥瑞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黄色,半硬粒, 辽北部,吉中南部晚熟区,冀北部,晋北部,京,津及陕延安190, 登海3660 , 国审玉2004011 ,2004, 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黄色,马齿, 辽,吉中南部晚熟区,冀北部,晋北部,京,津及陕延安191, 三北6号, 国审玉2004012 ,2004, 三北种业有限公司, 桔红色,马齿, 辽北部和东部,吉中南部晚熟区,冀北部春播区及陕延安192, 迪卡5号, 国审玉2004013 ,2004, 孟山都公司, 黄色,偏马齿, 辽,吉中南部晚熟区,冀北部及陕延安193, 京科25 , 国审玉2004014 ,2004,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 京,津,冀中北部唐抗5号品种194, 永99-5 , 国审玉2004015 ,2004, 河北省冀南玉米研究所, 黄色,半马齿, 津,冀中北部唐抗5号品种种植区夏播195, 宽诚1号, 国审玉2004016 ,2004, 河北省宽城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黄色,硬粒, 津,冀中北部唐抗5号品种种植区夏播196, 先玉335 , 国审玉2004017 ,2004, 铁岭先锋种子研究有限公司, 黄色,半硬粒, 豫,冀,鲁,陕,皖,晋运城夏播197, 金海5号, 国审玉2004018 ,2004, 山东省莱州市金海作物研究所有限公司, 黄色,半马齿, 豫,冀,鲁,陕,苏,皖,晋运城夏播198, 承玉15 , 国审玉2004019 ,2004, 河北承德裕丰种业有限公司, 黄色,马齿, 川,鄂,渝,湘,滇,黔199, 奥玉17 , 国审玉200402 ,2004, 河北省石家庄蠡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黄色,马齿, 鄂,湘,黔和渝的武陵山区200, 登海3632 , 国审玉2004020 ,2004, 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黄色,半马齿, 川,鄂,渝,滇,桂,黔201, 遵玉8号, 国审玉2004021 ,2004, 贵州省遵义市种子公司, 黄色,马齿, 鄂,湘,黔和渝的武陵山区202, 清玉4号, 国审玉2004022 ,2004, 湖北清江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黄色,马齿, 鄂,湘,黔和渝的武陵山区203, 资玉3号, 国审玉2004023 ,2004, 四川省万发种子科技开发研究所有限公司, 黄色,马齿, 鄂,湘,黔和渝的武陵山区204, 中北青贮410 , 国审玉2004025 ,2004, 山西北方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黄色,硬粒, 京,津,冀北部,晋北部春玉米区及冀中南部夏播玉米区,闽中北部用作专用青贮玉米205, 奥玉青贮5102 , 国审玉2004026 ,2004, 北京奥瑞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黄色,半硬粒, 京,津,冀北部春玉米区,陕关中西部夏玉米区及苏南部,沪,粤,闽作专用青贮玉米206, 辽单青贮625 , 国审玉2004027 ,2004,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黄色,半马齿, 京,津,冀北部春玉米区作专用青贮玉米207, 中农大青贮67 , 国审玉2004028 ,2004, 中国农业大学, 黄色,硬粒, 京,津,晋北部春玉米区及沪,闽中北部用作专用青贮玉米208, 彩糯1号, 国审玉2004029 ,2004, 河北省万全县华穗特用玉米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黑,白,黄色, 冀,晋,辽,京,吉,新作为早熟鲜食糯玉米209, 京科糯120 , 国审玉2004030 ,2004,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 白色, 鲁,豫,冀,陕,京,津,苏北部,皖北部夏玉米区作鲜食糯玉米210, 郑白糯918 , 国审玉2004031 ,2004,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白色, 鲁,豫,冀,陕,京,苏北部,皖北部夏玉米区作鲜食糯玉米211, 奥糯8101 , 国审玉2004032 ,2004, 北京奥瑞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黄色, 鲁,豫,冀,陕,京,苏北部,皖北部夏玉米区作鲜食糯玉米212, 石彩糯1号, 国审玉2004033 ,2004, 石家庄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黑,紫,白, 鲁,豫,冀,陕,京,苏北部,皖北部夏玉米区作鲜食糯玉米213, 广糯1号, 国审玉2004034 ,2004, 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白色, 粤,闽,赣,沪,苏,桂作为鲜食糯玉米214, 西星黑糯1号, 国审玉2004035 ,2004, 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紫色, 鲁,陕,苏北部,皖北部夏玉米区及粤,赣,苏,皖,沪作为鲜食糯玉米215, 苏玉糯8号, 国审玉2004036 ,2004, 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白色, 粤,闽,浙,赣,沪,苏,桂作鲜食深加工兼用型糯玉米216, 绿色先锋, 国审玉2004037 ,2004, 北华玉米研究所, 黄色, 鲁,豫,冀,陕,京,津,苏北部夏玉米区及冀北部,辽,蒙,黑,吉,京,新春玉米区作为鲜食甜玉米217, 金甜678 , 国审玉2004038 ,2004, 北京金农科种子科技有限公司, 黄色, 鲁,豫,冀,陕,京,津,苏北部,皖北部夏玉米区作鲜食甜玉米218, 金甜878 , 国审玉2004039 ,2004, 北京金农科种子科技有限公司, 黄色, 鲁,豫,冀,陕,津,苏北部,皖北部夏玉米区作鲜食甜玉米219,郑甜3号, 国审玉2004040 ,2004,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黄色, 鲁,豫,冀,陕夏玉米区作鲜食甜玉米220, 万甜2000 , 国审玉2004041 ,2004, 河北省万全县华穗特用玉米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黄色, 粤,闽,浙,赣,苏,皖,琼,桂,沪作为鲜食甜玉米221, 皖甜1号, 国审玉2004042 ,2004,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黄色, 皖,苏,粤,桂,浙,沪作为鲜食甜玉米222, 广甜2号, 国审玉2004043 ,2004, 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黄白色, 粤,闽,浙,赣,苏,皖,桂,琼,沪作为鲜食甜玉米223, 农甜3号, 国审玉2004044 ,2004,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黄色, 粤,闽,浙,苏,皖,桂,琼作为鲜食甜玉米224, 秦龙甜1号, 国审玉2004045 ,2004, 陕西秦龙绿色种业有限公司, 黄色, 鲁,豫,冀,陕,苏,皖,京,津夏玉米区和粤,浙,赣,沪,桂,琼作为鲜食甜玉米225, 浙甜2018 , 国审玉2004046 ,2004, 浙江省种子公司,浙江省东阳玉米研究所, 黄色, 粤,闽,浙,沪,苏南部,皖南部,桂,琼作为鲜食甜玉米226, 京玉7号, 国审玉2005001 ,2005,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 黄色,半硬粒, 京,津和冀的保定北部,唐山,廊坊,沧州唐抗5号品种种植区227, CF024 , 国审玉2005002 ,2005, 中国农业大学, 黄色,半硬粒, 京,津和冀的保定北部,唐山,廊坊,沧州唐抗5号品种种植区228, 良星4号, 国审玉2005003 ,2005, 山东省德州市良星种子研究所, 黄色,半硬粒, 京,津和冀的保定北部,唐山,廊坊,沧州唐抗5号品种种植区229, 长城303 , 国审玉2005004 ,2005, 中种集团承德长城种子有限公司, 黄色,半马齿, 辽,吉,蒙赤峰和通辽本玉9号品种种植区230, 屯玉88 , 国审玉2005005 ,2005, 山西屯玉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黄色,硬粒, 辽,吉,黑第一积温带本玉9号品种种植区。

2010年审定通过品种目录 .doc

2010年审定通过品种目录 .doc

2010年审定通过品种目录1、品种审定编号:蒙审玉2010001号品种名称:赤糯二号申请单位:赤峰市丰田科技种业有限公司品种来源:以WN96为母本,WN1043为父本选育而成。

母本是以杂交种绿色超人为材料连续自交选育而成;父本选自一当地农家白糯玉米。

性状描述:幼苗:叶片绿色,叶鞘浅紫色,叶缘紫色,第一叶卵圆形。

植株:半紧凑型,株高251cm,穗位108cm,19片叶。

雄穗:一级分枝9-11个,护颖绿色,花药黄色。

雌穗:花丝浅绿色。

果穗:长锥型,白轴,穗长22.3cm,穗粗4.8cm,穗行数14-16,行粒数42.1,出籽率65.3%。

籽粒:硬粒型,白色,鲜百粒重33.0g。

品质:2009年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容重748g/L,粗蛋白10.95%,粗脂肪4.49%,粗淀粉70.61%,赖氨酸0.28%,支链淀粉96.93%。

抗性:2009年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人工接种抗性鉴定,中抗大斑病(5MR),中抗弯孢菌叶斑病(5MR),中抗丝黑穗病(9.7%MR),高抗茎腐病(2.2%HR),感玉米螟(7.1S)。

试验情况:2008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甜糯玉米区域试验,鲜果穗平均亩产1323.9kg,比对照蒙糯2号增产15.0%,综合评分84.4分。

2009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甜糯玉米区域试验,鲜果穗平均亩产1210.1kg,比对照蒙糯2号增产13.9%,综合评分86.8分。

出苗至采收103天。

栽培技术要点:亩保苗3800-4000株。

注意事项:注意防治玉米螟。

适宜地区: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呼和浩特市、赤峰市等地区种植。

2、品种审定编号:蒙审玉2010002号品种名称:九丰早熟一号申请单位:内蒙古九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品种来源:以3209为母本,AS23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

母本是以法国杂交种为基础材料连续6代自交选育而成;父本是以KL1×加拿大早熟杂交种为基础材料连续自交6代选育而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0001品种名称:绵麦367选育单位: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品种来源:1275-1/99-1522特征特性:春性,成熟期比对照川农16晚熟1天。

幼苗半直立,苗叶中等宽窄,分蘖力强,生长势旺。

株高80厘米左右。

穗层整齐,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红粒,籽粒粉质—半角质,均匀、饱满。

2009年、2010年区域试验平均亩穗数20.9万穗、22.3万穗,穗粒数42.4粒、43.5粒,千粒重均为44.9克。

接种抗病性鉴定:中感赤霉病、叶锈病,慢条锈病,高抗白粉病。

2009年、2010年分别测定混合样:籽粒容重738克/升、763克/升,硬度指数46.5、53.9,蛋白质含量11.25%、13.00%;面粉湿面筋含量18.2%、24.6%,沉降值28.5毫升、30.0毫升,吸水率50.5%、57.6%,稳定时间1.2分钟、3.3分钟,最大抗延阻力495E.U、235E.U,延伸性126毫米、188毫米,拉伸面积83.0平方厘米、60.5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 2008~2009年度参加长江上游冬麦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374.6kg,比对照川农16增产22.2%;2009~2010年度续试,平均亩产383.5kg,比对照川农16增产5.7%。

2009~2010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96.1kg,比对照品种增产7.2%。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23日至11月5日,每亩适宜基本苗14万~16万苗。

注意防治蚜虫、条锈病、赤霉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适宜在西南冬麦区的四川,重庆西部,云南中部和北部,陕西汉中,湖北襄樊地区,贵州中部和西部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0002品种名称:扬麦20选育单位: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品种来源:扬麦10号/扬麦9号特征特性:春性,成熟期比对照扬麦158早熟1天。

幼苗半直立,分蘖力较强。

株高86厘米左右。

穗层整齐,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红粒,籽粒半角质、较饱满。

2009年、2010年区域试验平均亩穗数28.6万穗、28.8万穗,穗粒数42.8粒、41.0粒,千粒重41.9克、41.0克。

接种抗病性鉴定:高感条锈病、叶锈病、纹枯病,中感白粉病、赤霉病。

2009年、2010年分别测定混合样:籽粒容重794克/升、782克/升,硬度指数54.2、52.6,蛋白质含量12.10%、12.97%;面粉湿面筋含量22.7%、25.5%,沉降值26.8毫升、29.5毫升,吸水率53.4%、55.5%,稳定时间1.2分钟、1.0分钟,最大抗延阻力300E.U、262E.U,延伸性120毫米、164毫米,拉伸面积48.5平方厘米、59.0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2008~2009年度参加长江中下游冬麦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23.3kg,比对照扬麦158增产6.3%;2009~2010年度续试,平均亩产419.7kg,比对照扬麦158增产3.4%。

2009~2010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89.4kg,比对照品种增产4.6%。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最佳播期10月24至31日,每亩适宜基本苗16万苗左右。

合理运筹肥料,每亩施纯氮14kg左右,肥料运筹为基肥:平衡肥:拔节孕穗肥比例7:1:2。

注意防治条锈病、叶锈病、赤霉病。

该品种不抗土传小麦黄花叶病毒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的江苏和安徽两省淮南地区、湖北中北部、河南信阳、浙江中北部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0003品种名称:南农0686选育单位:南京农业大学细胞遗传研究所品种来源:MV964091/宁麦9号特征特性:春性,成熟期与对照扬麦158相当。

幼苗直立,叶色深绿,叶耳紫色,分蘖力中等。

株高89厘米左右。

株型较松散,叶片宽大,旗叶短窄,穗层较整齐。

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红粒,籽粒半角质,均匀、较饱满。

2008年、2009年区域试验平均亩穗数32.2万穗、30.9万穗,穗粒数39.6粒、38.7粒,千粒重39.8克、40.6克。

接种抗病性鉴定:高感条锈病、叶锈病,中感纹枯病,中抗白粉病、赤霉病。

2008年、2009年分别测定混合样:籽粒容重799克/升、786克/升,硬度指数70.1、71.4,蛋白质含量13.40%、13.23%;面粉湿面筋含量28.1%、25.2%,沉降值37.5毫升、37.8毫升,吸水率61.1%、63.1%,稳定时间5.9分钟、4.6分钟,最大抗延阻力415E.U、320E.U,延伸性132毫米、138毫米,拉伸面积72.8平方厘米、60.0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 2007~2008年度参加长江中下游冬麦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55.1kg,比对照扬麦158增产5.5%;2008~2009年度续试,平均亩产420.6kg,比对照扬麦158增产3.5%。

2009~2010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04.2kg,比对照品种增产8.0%。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20日至11月10日,每亩适宜基本苗15万苗左右,迟播或水稻茬口田块适当增加播种量。

合理运筹肥料,每亩施纯氮18kg左右。

注意防治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的江苏和安徽两省淮南地区、湖北中北部、河南信阳、浙江中北部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0004品种名称:良星66选育单位:山东良星种业有限公司品种来源:济91102/济935031以往审定情况:2008年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08010),2008年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鲁农审2008057号)。

特征特性:半冬性,中晚熟,成熟期比对照新麦18晚熟1.2天,与周麦18同期。

幼苗半匍匐,叶细、青绿色,分蘖力较强,成穗率中等。

冬季抗寒性较好。

春季起身拔节迟,春生分蘖多,两极分化快,抽穗较晚,抗倒春寒能力中等。

株高85厘米左右,株型较紧凑,旗叶深绿色、短宽上冲。

茎秆弹性一般,抗倒性一般。

熟相较好。

穗层较整齐。

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均匀、色泽光亮、饱满度一般、腹沟偏深。

2008年、2009年区域试验平均亩穗数43.4万穗、47.2万穗,穗粒数32.5粒、32.2粒,千粒重42.2克、39.0克,属多穗型品种。

接种抗病性鉴定:高感叶锈病、赤霉病和纹枯病,慢条锈病,高抗白粉病。

区试田间试验部分试点中感白粉病、中感至高感条锈病、高感叶枯病。

2008年、2009年分别测定混合样:籽粒容重802克/升、787克/升,硬度指数66.0、67.4,蛋白质含量13.26%、13.77%;面粉湿面筋含量30.9%、30.5%,沉降值29.0毫升、31.2毫升,吸水率62.2%、62.4%,稳定时间2.6分钟、3.2分钟,最大抗延阻力187E.U、322E.U,延伸性150毫米、144毫米,拉伸面积41平方厘米、64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2007~2008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67.4kg,比对照新麦18增产4.0%;2008~2009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51.0kg,比对照新麦18增产9.8%。

2009~2010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98.5kg,比对照周麦18增产4.1%。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上中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5万~20万苗。

注意防治条锈病、叶锈病、叶枯病、纹枯病、赤霉病。

春季水肥管理可略晚,控制株高,防止倒伏。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信阳、南阳除外)、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关中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

根据农业部第1118号公告,该品种还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北片的山东、河北中南部、山西南部、河南安阳水地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0005品种名称:山农19选育单位:山东农业大学品种来源:(83(3)-113/1604)F3//886059特征特性:半冬性,中早熟,成熟期比对照新麦18早熟1天,比周麦18早熟1.9天。

幼苗半直立,分蘖力较强,成穗率中等。

冬季抗寒性较好。

春季起身拔节早,春生分蘖较多,两极分化快,抗倒春寒能力差。

株高86厘米左右,株型较紧凑,旗叶平展细长、深绿色。

茎秆弹性好,抗倒性中等。

熟相一般。

穗层厚,穗多,穗小。

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近圆形、均匀,饱满度一般,黑胚率偏高。

2008年、2009年区域试验平均亩穗数42.8万穗、44.2万穗,穗粒数30.7粒、31.8粒,千粒重43.8克、40.3克,属多穗型品种。

接种抗病性鉴定:高感赤霉病,中感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

区试田间试验部分试点高感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纹枯病。

2008年、2009年分别测定混合样:籽粒容重784克/升、781克/升,硬度指数67.0、67.7,蛋白质含量13.94%、13.93%;面粉湿面筋含量31.1%、30.8%,沉降值27.8毫升、33.2毫升,吸水率60.6%、61.0%,稳定时间1.9分钟、2.4分钟,最大抗延阻力168E.U、274E.U,延伸性153毫米、166毫米,拉伸面积38平方厘米、66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2007~2008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59.0kg,比对照新麦18增产2.5%;2008~2009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24.0kg,比对照新麦18增产4.4%。

2009~2010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93.9kg,比对照周麦18增产3.1%。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10月上中旬,每亩适宜基本苗18万~22万苗。

注意防治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纹枯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南阳、信阳除外)、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关中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

在江苏北部、安徽北部和河南东部倒春寒频发地区种植应采取调整播期等措施,注意预防倒春寒。

审定编号:国审麦2010006品种名称:山农20选育单位:山东农业大学品种来源:PH82-2-2/954072特征特性:半冬性,中晚熟,成熟期比对照新麦18晚熟1天,与周麦18相当。

幼苗匍匐,分蘖力较强,成穗率中等。

冬季抗寒性好。

春季起身拔节偏迟,春生分蘖多,抗倒春寒能力较差。

株高85厘米左右,株型较紧凑,旗叶短小、上冲、深绿色。

茎秆弹性一般,抗倒性一般。

熟相较好,对肥水敏感。

穗层整齐。

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卵圆形、均匀、较饱满、有光泽。

2008年、2009年区域试验平均亩穗数43.2万穗、45.8万穗,穗粒数32.9粒、31.8粒,千粒重43.1克、40.2克,属多穗型品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