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内氏痢疾菌侵袭相关基因的克隆与表达The Cloning and Expression of Invasion Associated Genes

合集下载

一株鸡源宋内氏志贺氏菌的分离鉴定与耐药性分析

一株鸡源宋内氏志贺氏菌的分离鉴定与耐药性分析

一株鸡源宋内氏志贺氏菌的分离鉴定与耐药性分析鸡源宋内氏志贺氏菌是一种人畜共患感染病原,能引起志贺氏菌痢疾。

为了了解鸡源宋内氏志贺氏菌的分离鉴定与耐药性情况,本研究对采集自鸡源宋内氏志贺氏菌的菌株进行了分离培养并进行了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我们将从鸡源宋内氏志贺氏菌携带者的粪便样品中采集到的菌株进行分离培养。

将样品直接接种在亚洲山羊血琼脂培养基中,利用平板涂布的方法进行无菌条件下的培养,培养基固化后,将培养皿倒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一天后,出现了菌落生长。

然后用无菌的铁环将菌落转移到一片新的亚洲山羊血琼脂培养基上,继续进行培养。

接下来,我们对分离得到的菌落进行形态学和生化学鉴定。

首先观察菌落形态,判断菌落的大小、形状、表面光滑程度等指标。

然后进行革兰氏染色,观察细菌形态以及是否存在革兰氏阴性指示性反应。

还进行了氧需求情况、运动性、产气性、氧化酶活性等方面的生化试验。

根据以上的鉴定结果,初步确定菌株为鸡源宋内氏志贺氏菌。

我们对菌株的耐药性进行了分析。

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

选取常见的7种抗生素,包括庆大霉素、氟哌酸、磺胺嘧啶、氨苄西林、氯霉素、四环素和链霉素。

将这些抗生素纸片放置在分离得到的菌株所形成的琼脂培养基表面,然后进行培养。

培养后观察抗生素纸片周围是否出现菌落禁区,从而判断菌株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得到了鸡源宋内氏志贺氏菌的分离鉴定结果和抗生素耐药性信息。

这些数据可以为相关疾病的防控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也有助于了解该菌株的传播途径和流行病学特点。

大肠杆菌耐药基因acrB、marR的克隆与表达菌株的初步筛选的开题报告

大肠杆菌耐药基因acrB、marR的克隆与表达菌株的初步筛选的开题报告

大肠杆菌耐药基因acrB、marR的克隆与表达菌株
的初步筛选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大肠杆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土壤、水体、动物和人体内的革兰氏阴性菌,在人类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其耐药性越来越成为公共卫生问题。

其中,acrB和marR是大肠杆菌耐药基因中的两个重要基因,能够导致多重耐药菌株的形成,致病性菌株治疗上的困难。

二、研究内容
本研究旨在克隆和表达大肠杆菌耐药基因acrB和marR,并对其菌株进行初步筛选,为深入分析这些耐药基因的作用机制以及探索耐药性防治提供基础数据。

三、研究方法
1. 购买大肠杆菌菌种,提取基因组DNA。

2. 通过PCR技术克隆acrB和marR耐药基因,构建重组质粒。

3. 将构建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DH5α中,进行菌落PCR筛选。

4. 利用蛋白质表达系统,将克隆的基因表达成蛋白质。

5. 对表达得到的蛋白质进行初步筛选和分析。

四、预期结果
预计能够成功克隆和表达acrB和marR耐药基因,并获得相应的克隆菌株及表达菌株。

并通过初步筛选和分析,探究这些耐药基因的作用机制,为深入研究耐药性提供基础数据。

五、研究意义
本研究对于深入了解大肠杆菌耐药性的分子机制、探究耐药基因的作用方式和参与调节的途径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结果可为耐药性的分子调控机制以及耐药性的控制和防治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

病原海报主要内容

病原海报主要内容

病原海报主要内容
以下内容可以当病原海报的主要内容:
病原——变异新冠病毒
VOC-202012/01(曾命名为VUI – 202012/01)是变异新冠病毒,主要出现在伦敦以及英格兰东南部,最早于2020年9月份在患者身上被发现。

该变异病毒据说比原始毒株传播力高出70%。

2021年1月20日,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215场新闻发布会公布,经中国疾控中心复核,北京大兴2例确诊病例病毒为英国发现的新冠病毒变异株,感染来源初步判断为境外输入。

病原——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在1885年发现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被当作正常肠道菌群的组成部分,认为是非致病菌。

直到20世纪中叶,才认识到一些特殊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对人和动物有病原性,尤其对婴儿和幼畜(禽),常引起严重腹泻和败血症,它是一种普通的原核生物,根据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将致病性大肠杆菌分为6类: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肠黏附性大
肠杆菌(EAEC)和弥散粘附性大肠杆菌(DAEC).。

大肠杆菌属于革兰氏阴性细菌(G-)。

病原——痢疾杆菌
痢疾杆菌(Desenterybacilli)属于志贺氏菌属,是人类细菌性痢疾的病原菌,包括志贺氏菌,福氏菌、鲍氏菌和宋内氏菌4个群,39个型。

导致菌痢的以福氏和宋内氏痢疾杆菌多见。

在幼儿尚可引起中毒性菌痢,病死率甚高。

由于菌型多,尚无理想的疫苗预防,且耐药菌株不断出现,且由志贺氏杆菌所致的痢疾较其他痢疾杆菌所致者严重,故行痢疾杆菌检测,可早期进行诊断及治疗。

护理专业传染病学题库及答案

护理专业传染病学题库及答案

传染病学题库①3.慢性肝炎的原因不包括A.甲型肝炎B.乙型肝炎C.丙型肝炎D.丁型肝炎E.自身免疫性肝炎答案:A4.流行地区甲型肝炎最常发生在E.学龄前儿童答案:E5.肝肺综合征的表现不包括A.慢性肝病的体征B.呼吸困难、肺水肿C.低氧血症D.心源性哮喘E.卧立呼吸答案:D6.下列与乙肝慢性化有关的是C.母婴传播或幼儿期感染,导致免疫耐受7.乙型肝炎慢性化的原因中下列哪项可除外A.病毒发生变异,导致免疫逃逸B.母婴传播或幼儿期感染,导致免疫耐受C.病毒基因整合于宿主基因组中D.乙型肝炎病毒是血液体液传播E.病毒感染宿主免疫细胞,导致免疫功能下降答案:D8.丙型肝炎病毒下列哪项叙述不正确A.为单股正链RNA病毒B.可应用血源疫苗免疫以预防感染C.血清中检测出anti-HCV提示有感染D.血清中可检测病毒RNAE.绝大多数为血源传播答案:B10.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慢性化的原因不包括A.病毒基因组中编码包膜糖蛋白E2最易发生变异B.常合并丁型肝炎病毒感染C.病毒逃逸机体免疫攻击D.病毒可感染免疫细胞E.机体抗HCV特异性免疫功能相对低下答案:B11.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类型不包括A.急性肝炎B.慢性肝炎C.重型肝炎D.淤胆型肝炎E.药物性肝损害答案:E12.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特点没有A.常发生重型肝炎B.肝炎症状相对较轻C.慢性丙型肝炎最为常见D.容易发展为肝炎肝硬化E.与肝细胞肝癌密切相关答案:A13.对慢性乙型肝炎(中度)的治疗除哪项外可有以下原则A.禁酒、避免劳累、适当休息B.可用保肝、降酶、退黄药物C.应用免疫调节药物D.抗病毒治疗E.注射乙肝疫苗答案:E14.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可采取的措施不包括A.干扰素B.护肝片C.贺普丁D.泛昔洛韦E.某些中药答案:B15.对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理解不包括A.是一个艰难而长期的过程B.可以联合用药,如干扰素、贺普丁、中药C.改善临床症状D.抑制病毒复制E.完全清除HBV,包括HBsAg 答案:E16.重型肝炎的治疗中不宜A.卧床休息,清淡饮食B.稳定体内环境和支持治疗C.应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D.保肝、促进肝细胞再生E.防治并发症答案:C17.下列属于肝硬化门脉高压表现的是C.脾肿大18.肝昏迷病人灌肠或导泻时应禁用A.25%硫酸镁B.生理盐水C.生理盐水加食醋D.肥皂水E.乳果糖加水答案:D19.淤胆型肝炎的诊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起病类似急性黄疸型肝炎B.黄疸较深,消化道和全身症状相对较轻C.常有皮肤瘙痒、明显肝肿大,大便颜色变浅D.肝功:T-Bil明显升高,以间接胆红素为主E.碱性磷酸酶(ALP)明显升高答案:D20.肝炎肝硬化患者出现蜘蛛痣和男性乳房发育的主要机制是A.肝脏合成激素能力降低B.肝脏对从肠道吸收的有毒物质解毒功能降低C.肝脏对血管活性物质和雌激素的灭活功能降低D.门静脉高压E.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紊乱答案:C21.下列对肝肾综合征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发生在重型肝炎和慢性肝病晚期B.有效肾血流量下降和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是其主要的病理生理C.是一种功能性肾衰D.肝功能改善后肾功能恢复常比较困难E.是肝病晚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答案:D22.肝细胞碎片状坏死或桥接坏死见于C.慢性活动性肝炎23.大肠埃希菌0157:H7株属于B.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24.能代表病毒体的是病毒的A.核酸B.衣壳C.核衣壳D.包膜E.刺突答案:C25.干扰素抗病毒感染的机制是C.诱导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26.下述肝性脑病的病理基础,哪项不正确A.含氮物质代谢障碍B.抑制性神经递质积聚C.水、电解质代谢紊乱D.短链脂肪酸增多E.芳香族氨基酸减少答案:E27.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有诊断价值的细胞是D.异常淋巴细胞28.下列疾病在传染过程中表现为"显性感染"多的是B.麻疹29.近年来在临床诊断甲型肝炎指标中采用A.HAV-IgM30.艾滋病毒入侵人体后按临床表现,美国C.DC将HIV感染分C.Ⅳ期32.关于恙虫病的预防措施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消灭传染源主要是灭鼠B.患恙虫病者不必隔离,接触不必检疫C.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为改善环境卫生除杂草,消灭恙螨孳生地D.在流行区野外工作者应作好个人防护E.及时接种疫苗答案:E33.下列检查中除哪项外均可用于霍乱的诊断A.大便悬滴法检查B.大便碱性蛋白胨水培养C.大便涂片革兰染色D.霍乱血清凝集试验找特异性抗体E.血培养找霍乱弧菌答案:E34.流脑休克型的治疗中,下列哪项是不妥当的A.积极扩容治疗B.纠正酸中毒C.及时治疗DICD.大剂量青毒素、氯霉素控制感染E.积极用脱水剂预防脑疝答案:E35.在日本血吸虫生活史中下哪项是错误的A.有一个中间宿主B.有二个中间宿主C.人是终宿主D.受染的家畜是终宿主E.在肠系膜下静脉中寄生产卵答案:B36.抗休克的根本措施是A.积极处理原发病37.休克时反映生命器官血液灌流最简单、最可靠的指标是E.尿量38.下列哪项是胆道蛔虫症的特点B.上腹钻顶样痛但体征轻微39.麻疹的隔离期为C.接触后2周至皮疹消退41.肝细胞出现羽毛状或网状坏死见于C.胆汁性肝硬化42.门脉性肝硬化形成过程中的基本病变为A.肝细胞变性、坏死,肝细胞再生和纤维组织增生43.药物的急性毒性多损害D.神经系统功能45.有关HBV血清标志,唯一具有保护作用的是C.抗-HBs46.严重肝功能障碍患者血浆总胆固醇特别是血浆胆固醇酯水平降低,其可能的原因是B.LCAT合成减少47.人体被病原体侵袭后不出现或仅表现轻微症状但通过免疫学的检测可发现入侵者的抗体称为 B.隐性感染48.流行性出血热具有特征性病理变化部位是A.脑垂体前叶、肾髓质及右心房出血49.当细菌入侵艾滋病患者后下列哪项病理变化是错误的A.全身淋巴结可肿大B.炎症反应强烈C.炎症反应低下D.病原体不易被消灭E.胸腺退变及萎缩改变答案:B50.有关细菌性痢疾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菌痢常见致病菌为福氏痢疾杆菌,宋内氏次之B."依链"痢疾杆菌活菌苗可用作人工主动免疫C.菌痢是属于侵袭性腹泻D.所有的痢疾杆菌只有内毒素E.菌痢主要病变部位是直肠,乙状结肠答案:D下列霍乱休克抢救中哪项措施是错误的A.尽快补充液体及电解质,扩容治疗B.大量应用缩血管性血管活性药物是升血压的关键C.必要时加用氢化可的松D.及时补充钾离子E.急性肺水肿心力衰竭者用强心剂毛花苷答案:B52.在抗休克扩容治疗剂中哪项不适用A.低分子右旋糖酐B.白蛋白C.血浆D.全血E.中分子右旋糖酐答案:E53.阿米巴痢疾最严重的并发症是B.穿孔性腹膜炎54.疟疾产生黑尿热常与患者缺乏下列哪种酶有关B.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55.急性血吸虫病最常见的异位损害是A.肺56.肝炎肝硬化主要阻塞部位B.窦前57.门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时首先采取的措施是C.降低门脉压力59.异形淋巴细胞的常见病因是B.EB病毒感染60.在急性病毒性肝炎中最早出现的肝功能变化是A.谷丙转氨酶升高61.抗病毒治疗用利巴韦林,应在流行性出血热哪一期使用最有效A.发热早期63.近年来发现对痢疾杆菌较敏感的抗菌药物为D.氟喹诺酮类64.造成流脑大流行的主要因素是A.人群免疫力下降,新的易感者增加65.在钩端螺旋体病血清学试验中,国内以下列哪种试验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A.显凝试验66.在下列诊断阿米巴肝脓肿要点中,其中哪项是错误的A.脓液中找到阿米巴滋养体即可诊断B.脓液中找到阿米巴包囊即可诊断C.脓液中找到夏科-雷登结晶可考虑诊断D.服用甲硝唑有效E.脓液为棕褐色可考虑诊断答案:B69.孕妇于妊娠早期患重型病毒性肝炎,正确的处理应是E.治疗肝炎,待病情好转行人工流产术70.麻疹前驱期的特征性表现为C.Koplik斑71.脊髓灰质炎病毒哪型易引起瘫痪C.Ⅰ型72.被甲类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粪便、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以下规定进行处理 A.在卫生防疫机构的指导监督下进行严密消毒后处理73.《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有关单位应当根据国家规定,对以下人员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和医疗保健措施E.从事传染病预防、医疗、科研、教学的人员,以及在生产、工作中接触传染病病原的其他人员75.与志贺毒素致病作用类似的毒素是C.霍乱外毒素77.甲型流感病毒最易发生变异的结构是D.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78.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传播环节中最重要的中间宿主是B.幼猪79.与细菌侵袭力无关的致病因素是A.外毒素80.部分乙型肝炎患者会出现肾小球肾炎,关节炎等肝外症状,其机制是D.免疫复合物引起的病理损害82.可通过母婴传播的传染病是B.艾滋病83.用青霉素G治疗钩端螺旋体病时,应注意B.首次给予小剂量84.溶组织内阿米巴的特点是D.各期溶组织内阿米巴都可致病85.疟疾病人的周围血液检查显示D.红细胞减少86.HBV感染后产生的保护性抗体是A.抗-HBs87.引起感染性发热的根本原因是E.内源性致热原88.在我国,1岁内小儿需完成的基础计划免疫中,不包括下列哪项A.卡介苗B.脊髓灰质炎疫苗C.麻疹疫苗D.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混合疫苗E.乙型脑炎疫苗答案:E89.目前国内最常见的细菌性痢疾病原菌是A.福氏痢疾杆菌90.猩红热患儿皮疹特点,以下哪项不符合A.皮疹粗糙,砂纸样B.常有散在糠屑样脱皮C.在腋窝、腹股沟等皮肤皱褶处皮疹稀疏D.常在24小时内遍及全身E.疹间皮肤亦呈红色答案:A91.细菌性痢疾病理改变的部位是C.直肠和乙状结肠92.关于预防接种的初种时间,哪项是正确的A.2月时开始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93.对疑似甲类传染病人在明确诊断前,应在指定的场所进行C.隔离94.下列关于流行性乙型脑炎病理改变的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细胞变性,坏死B.血管套形成C.软化灶D.蛛网膜下腔有脓性渗出物E.胶质细胞增生答案:D95.能引起人畜共患病的病原体是C.布氏杆菌96.甲型流感病毒最容易发生变异的成分是B.神经氨酸酶和血凝素97.下列五种感染过程最常见的是B.隐性感染98.下列乙肝病毒标记物中反映HBV有活动性复制和传染性的是C.e抗原(HBeAg)99.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败血症期患者皮肤瘀点的主要病理基础是D.小血管炎致局部坏死及栓塞100.用青霉素治疗下列疾病的过程中,首剂肌注后可出现赫氏反应的是C.钩体病101.引起恶性疟疾发作不规则的主要原因是B.潜伏在肝脏中的裂殖子侵犯红细胞102.临床上最简便的用于确诊疟疾的实验室检查方法是A.血或骨髓涂片检测疟原虫103.下列均是皮下及肌肉囊虫病的特点,除了A.皮下可扪及直径约0.5~1cm大小椭圆形结节B.多在躯干及四肢C.数量由数个至数百个不等D.皮小结与周围组织有明显粘连E.结节可先后分批出现答案:D105.下列描述流行性出血热哪项不正确A.由汉坦病毒引起B.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C.鼠为主要传染源D.人-人传播为重要的传播途径E.肾脏损害为本病的特征答案:D106.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是E.汉坦病毒属,为单股负链RNA病毒107.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传染源不包括A.黑线姬鼠B.褐家鼠C.狗或猫D.鸡E.家兔答案:D108.流行性出血热病毒传播途径不包括A.夏天蚊虫叮咬病人然后再叮咬其他人B.吸入鼠类带病毒的排泄物污染的尘土C.进食鼠类带病毒排泄物污染的食物D.孕妇感染的病毒经胎盘感染胎儿E.经过皮肤伤口感染答案:A109.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的季节性C.黑线姬鼠传播者以11月至次年1月为高峰110.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机制是E.病毒的直接作用与免疫损伤共同作用的结果111.流行性出血热患者早期发生休克的主要原因是D.血浆外渗于组织间隙,血容量下降112.关于流行性出血热的病理变化的描述,下列哪项不合适A.全身小血管均可受到侵犯B.基本病理变化是小血管内皮细胞的肿胀、变性和坏死C.肾脏是该病毒攻击的唯一靶器官D.镜检可见肾间质高度充血、出血和水肿,肾小管受压变窄E.心脏、肝脏和大脑也是受损器官答案:C113.在流行地区,发现有下列表现者可诊断为出血热D.发热、全身中毒症状,充血、出血、外渗和肾脏损害114.流行性出血热少尿的原因可除外A.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肾血流量减少B.肾间质水肿和出血C.下尿路阻塞,尿液排出障碍D.尿蛋白和管型阻塞肾小管E.肾素、血管紧张素Ⅱ的激活答案:C115.流行性出血热的早期诊断主要依据E.综合临床特征性症状和体征,结合实验室检查和流行病学资料116.流行性出血热的并发症不包括A.早期低血压休克B.消化道出血C.ARDSD.肾脏自发性破裂E.血压升高,颅内出血答案:A117.流行性出血热治疗原则中的"三早一就"不包括A.早发现B.早休息C.早诊断D.早治疗E.就近治疗答案:C118.流行性出血热特异性抗体最早出现的日期B.第2病日119.流行性出血热导泻疗法应用于E.预防高血容量综合征和高血钾120.多尿期的治疗原则D.量出而入,适当限制,维持水电解质平衡121.出血热休克血管活性物质应用于C.在扩容、纠酸后血压仍不稳定者122.出血热患者早期发生低血压休克时的补液疗法是B.以晶体为主,快速输入,同时给予胶体液123.出血热发热期应用激素的作用不包括A.抗炎症反应B.减少渗出C.改善中毒症状D.抗病毒E.降低血管的通透性答案:D124.出血热少尿期应用人工肾透析的目的不包括A.预防肺水肿B.去除尿素氮C.降低血容量D.纠正电解质紊乱E.改善肾脏功能答案:E125.乙型脑炎病毒下列哪项描述不正确A.属虫媒病毒B.其基因组结构为单股DNAC.该病毒引起的乙脑为自然疫源性疾病D.病毒抗原稳定E.为嗜神经病毒答案:B126.乙型脑炎在我国的发病季节主要在C.7、8、g三个月127.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发病年龄主要在D.10岁以下的儿童128.流行性乙型脑炎病变最轻微的部位是B.脊髓129.乙型脑炎的临床分期中不包括A.初期B.发热期C.极期D.恢复期E.后遗症期答案:B130.乙脑患者早期的特异性诊断检查E.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乙脑IgM抗体131.重型乙脑患者极期的特征性临床表现,较少见的是A.心功能衰竭B.高热C.抽搐D.呼吸衰竭E.意识障碍答案:A132.乙脑病人最主要的治疗目的是C.对症、支持治疗,降低死亡率、减少后遗症14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恙虫病的特征性表现A.焦痂与溃疡B.淋巴结肿大C.皮疹D.肝脾肿大E.颜面潮红,结膜充血答案:E1.甲型肝炎患者,血清学检查表现为答案:E anti-HAVIgM阳性2.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学检查表现为答案:D HBsAg阳性3.丙型肝炎患者,血清学检查表现为答案:C anti-HCV阳性1.接种过乙肝疫苗 C anti-HBs阳性2.既往感染甲型肝炎,获得了特异性免疫力D anti-HAVIgM阴性,anti-HAVIgG阳性3.乙型肝炎患者或病毒携带者 A HBsAg、HBeAg、anti-HBc 阳性4.乙型肝炎与丙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可能为现症感染,也可能为病毒携带者E HBsAg、anti-HBc阳性,anti-HCV阳性1.甲型肝炎答案:B B.潜伏期为15~45天,平均30天2.乙型肝炎答案:E E.潜伏期为30~180天,平均70天3.丙型肝炎答案:D D.潜伏期为15~150天,平均50天1.肝细胞性黄疸答案:E E.以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兼有未结合胆红素升高2.溶血性黄疸答案:A A.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尿胆红素阴性3.梗阻性黄疸答案:C C.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尿胆红素阳性,尿胆原阴性1.干扰素 C.具有抗病毒活性,免疫调节活性2.贺普丁 B.特异性抑制HBV-DNA多聚酶活性3.胸腺素 E.诱导T细胞的分化成熟,刺激细胞因子的产生,增强B细胞的抗体应答1.T<39℃,中毒症状轻,仅见少许出血点,无休克和少尿答案:AA.流行性出血热,轻型2.T≥40℃,中毒症状及渗出严重,有休克、皮肤淤癍和腔道出血,少尿时间<5天。

痢疾志贺菌侵袭素IpaC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痢疾志贺菌侵袭素IpaC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 . C o l l e g e o f Me d i c i n e , D a l i a n U n i v e r s i y, t Da l i a n L i a o n i n g 1 1 6 6 2 2 , C h i n a )
Abs t r a c t :A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g e n e s e q u e n c e o f S h i g e l l a d y s e n t e r i a e i n v a s i o n I p a C c o l l e c t i n g f r o m NCBI Ge n Ba n k
Da t a b a s e ,p h y ’ s i c o c h e mi c a l p r o p e r t y , h y d r o p h o b i c d o ma i n ,s u b c e l l u l a r l o c a l i z a t i o n ,s i g n a l p e p t i d e , t r a n s me mb r ne a d o ma i n ,s t r u c t u r a l d o ma i n ,s e c o n d a r y s t r u c t u r e a n d t e r t i a r y s t r u c t u r e we r e na a l y s e d a n d p r e d i c t e d .T h e na a l y s i s
s h o we d t h a t t h e I p a C g e n e e n c o d e s a p r o t e i n o f 3 8 2 a mi n o a c i d s wi h t mo l e c u l a r we i g h t o f 4 1 . 0 1 6 k Da , he t o r e t i c a l

痢疾志贺氏Ⅰ型菌毒素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痢疾志贺氏Ⅰ型菌毒素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痢疾志贺氏Ⅰ型菌毒素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李丰生;黄培堂
【期刊名称】《微生物学报》
【年(卷),期】1991(31)6
【摘要】从痢疾志贺氏Ⅰ型菌 W30864株中提取染色体 DNA,用 EcoRI 完全酶解,电泳回收3—7kb 的片段,与载体 pUC19质粒连接重组,用大肠杆菌痢疾样毒素(SLT)基因探针进行筛选,得到了阳性重组子。

实验表明志贺氏毒素基因是位于约4.5kb 的 EcoRl 片段上,包含毒素的 A 亚单位基因和 B 亚单位基因。

在对克隆株的毒性测定中,采用 Hela-S3细胞试验,证明所产生的痢疾毒素具有杀死细胞的能力。

此毒素可引起肠积水和充血,可使小鼠肢体麻痹并致死,克隆重组株的痢疾毒素产量是亲本野生株 W30864的16倍。

此外,实验中还对克隆株和产生 SLT 的菌株的毒素产量做了比较。

【总页数】6页(P420-425)
【作者】李丰生;黄培堂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94.8
【相关文献】
1.痢疾志贺氏Ⅰ型菌O-特异性多糖与破伤风类毒素结合物生物活性的测定 [J], 周丽娟;王嘉军
2.痢疾志贺氏菌8型O-抗原基因簇的破译和特异基因的筛选 [J], 郭宏杰;冯露;张淳;李玥;赵广;李小菊;王磊
3.类志贺氏菌毒素Ⅱ型变异体B亚单位基因的表达与鉴定 [J], 成大荣;徐建生
4.肠产志贺样毒素且具侵袭力的大肠埃希氏菌和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的侵袭基因比较 [J], 程伯鲲;徐建国
5.类志贺氏菌毒素型变异体基因的克隆与鉴定 [J], 成大荣;徐建生;董国雄;李俊宝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双价痢疾菌苗角结膜免疫豚鼠后泪液中特异性抗体的检测

双价痢疾菌苗角结膜免疫豚鼠后泪液中特异性抗体的检测

双价痢疾菌苗角结膜免疫豚鼠后泪液中特异性抗体的检测①石辛甫 邢 丽 陈志华 彭 虹 高杰英(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免疫室,北京100850) 中国图书分类号 R39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2484X(2001)0620302203摘 要 目的:研究痢疾杆菌侵袭蛋白与局部免疫反应的关系,为痢疾菌苗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用表达和不表达侵袭蛋白(I pa+/I pa-)的两株福氏、宋内氏双价痢疾菌苗经角结膜免疫豚鼠,并分别用福氏、宋内氏毒株攻击,BA2E LIS A方法检测豚鼠泪液中特异性抗体升高情况。

结果:发现角结膜免疫后豚鼠泪液中特异性双价抗体水平较对照显著升高,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I pa+菌苗免疫组宋内氏抗体水平较I pa-免疫组升高,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攻击后,两免疫组局部抗体呈二次反应变化。

结论:侵袭蛋白的表达可加强痢疾菌苗诱导的局部抗体水平。

两株双价痢疾菌苗均有较好的免疫原性。

关键词 侵袭蛋白 双价痢疾菌苗 特异性抗体The detection of specific antibodies in tears of guinea pigs after immunized with tw o bivalent Shigella vaccine strains(Ipa+/Ipa-)SHI Xin2Fu,XING Li,CHEN Zhi2Hua et boratory o f Immunology,Institute o f Microbiology and Epidemiology,A2 cademy o f Military Medical Sciences,Beijing100850Abstract Objective:T o detect the in fluence of I pas,and construct better Shigella vaccines.Methods:G uniea pigs were immunized with I pa+and I pa-bivalent Shigella vaccines strains by eyes mucosal immunization,and challenged with willed strains.The specific antibod2 ies in tears were measured by BA2E LIS A assays after immunization and challenge.R esults:The levels of specific local specific antibodies of immunized group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I pa+group compared to I pa-group after immunization.Conclu2 sion:The expression of invasive plasmid antigens(I pa)can enhance the levels of specific local antibodies.The tw o Shigella vaccines have g ood immunogenicity.K ey w ords I pa Bivalent Shigella vaccines S pecific antibodies 痢疾杆菌膜上的LPS2O多糖和外膜蛋白是痢疾菌两类重要膜抗原,LPS2O多糖是痢疾菌苗产生免疫保护的重要抗原分子,而外膜蛋白是介导痢疾菌入侵肠上皮细胞的重要成分,主要为侵袭蛋白(inva2 sive plasmid antigen,I pa),分为I paA、I paB、I paC、I paD 四种1。

宋内氏志贺氏菌的研究进展

宋内氏志贺氏菌的研究进展

宋内氏志贺氏菌的研究进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身体健康越来越受到关注,人们的保健意识也越来越强烈。

近些年来,传染性疾病由于其传播速度快、发现迟缓,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成为现代卫生行业的研究重点。

宋内氏志贺氏菌(ShigellaCastellani and Chalmers,1919)可以引起多种疾病,比如可以起引发痢疾、食物中毒以及髋关节炎等。

严重的可以引起患者的死亡,因此对宋内氏志贺氏菌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作用和意义。

为了防治宋内氏志贺氏菌引起的疾病,早期有效、及时的诊断是关键,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使得患者尽快康复。

本文将对近年来宋内氏志贺氏菌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宋内氏志贺氏菌的形态描述志贺氏菌属(Shigella)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痢疾杆菌。

是一类革兰氏阴性杆菌,是人类细菌性痢疾最为常见的病原菌。

直杆菌,形态似其他肠杆菌科的种。

革兰氏阴性。

不运动。

兼性厌氧,具有呼吸和发酵两种类型的代谢。

接触酶阳性(只一个种例外)。

氧化酶阴性。

有机化能营养型。

发酵糖类不产气(除了少数种产气外)。

不利用柠檬酸盐或丙二酸盐作为惟一碳源。

KCN中不生长,不产H2S。

是人和灵长类的肠道致病菌,引起细菌性痢疾。

2、宋内氏志贺氏菌的生物学性状对宋内氏志贺氏菌的生物学性状研究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更好低研究其特征,是防治宋内氏志贺氏菌引起疾病的基础工作。

(1)形态与染色:大小为0.5~0.7×2~3μm,无芽胞,无荚膜,无鞭毛。

多数有菌毛。

革兰氏阴性杆菌;(2)培养特性:为兼性厌氧菌,能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形成中等大小,半透明的光滑型菌落;(3)生化反应: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4)抗原构造与分类:有K和O抗原而无H抗原。

具体可分为A群、B群、C群以及D群四种;(5)抵抗力:本菌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其他肠道杆菌为弱。

对酸敏感,在外界环境中的抵抗力能以宋内氏菌最强,福氏菌次之,志贺氏菌最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粘粒PB J8 为载体,构建了 宋内氏 痢疾茵I 相大质粒基因库.用菌落原位杂交,Wee b pA B , 4种蛋白的重组子.经重组质粒酶切和 S uhr bo 等方 , oten t l 法对宋内氏菌和福氏 2 痢疾菌的侵袭相关基因片段作了初步比较分析。 a
L o e g u Z n e G J yn h a i ig Ko g ag ig S Xi o e n Xi yn n u n
( ste c b l y E i mo g, Aae y l rMei l ne, i 1 8灼 I t toMioio ad d ioyT e d oMiay d aSi c Bi g 5 ni f r og n p e l u h c m f i t c c s en 0 e j 0
( ) a , 1 e a . 1 81 J. c e l , 45 1 5 5 K do C.. l: t 9 . Ba t rol 1 :36 .
( ) a rl . e a . 1 8 . c. mmu , 9 1 4 6 M u el T. l 9 5 I 介 t I i t : n n 4 :6 . ( ) k . 7 Oa s EN . a . 1 8 . fc . e l 9 6 I e tI t : n mmu 二 5:7 35 ( ) k i T. a . 1 8 . e t I 8 S a , e l: 6 I fc . a t 9 n mmu . 5 :7 . n, 14 6
本文于 1 9 年 6 2 51 月 2日收到 。
・1 ・ 9
关挂词 宋 内 氏痢 疾菌 ,I 大 质粒 ,粘 粒 ,基 因库 ,侵袭 相关 基 因 相
痢疾菌的毒力是由多因子决定的 ‘ ,其中由 1 -20b 8 ) 8 3k 大质粒编码的侵袭相关蛋白 0
(a I )可被不同型痢疾菌感染的猴恢复期血清识别,是痢疾菌的重要毒力决定簇.在侵袭肠上皮 p
细胞过程中 起着关键作用 〔 . 存在于菌体外膜,虽然在菌体总蛋白中 a Ia ) p 所占 例较小,但 的比 Wee t srb 显示它们具有较好的免疫原 〔 .有报道认为具侵袭力的活菌苗有较好的免疫保 t l n o 性 7 ) 护作用 〔 ”。因此 侵袭相关蛋白 ( a I )在痢疾活菌苗构建中 p 可能具有潜在的价值. 本文介绍用
遗传 HE E T (eig 1() 1- 9 9 R DIAS i ) 1 7 1 1 3 Bj n 5 : 9
宋内氏痢疾菌侵袭相关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罗振革 高杰英 孔祥英 苏 新
( 军事医学科学院 徽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北京 1 80 0 5) 0
T e n g d pes n Ivs n sc td h Co i a E rs o o n ai A oi e l n n x i f o s a G ns S iea ni ee o h l sne f g l o
粘粒 pB 为载体克隆宋内氏菌的 i 基因片段的过程,并对宋内氏和福氏2 两种痢疾菌的 i J8 p a a p a
基因片段作了初步 比较。
材 料 和 方 法
( 一)菌株和质粒
实验中所用菌件和质粒列于表 1 :
表 1 菌株和质粒
菌株 或 质粒
Ss n e S 3 .o n i 6 E.oi 2 0 c lK-1 HB1 1
本 室 本 室 本 工 作
pB J8
p YS 6 0 M H 53
p W 6 H 6 2 p M R 1 7
法国巴斯德研究所馈赠 兰州生物制 品 所提供 日 本国立卫生研究所提供 澳大利亚 T y r al 提供 e
1 ・ 7
( 二)载体的制备 常规碱变性法提取粘粒 pB 质粒,两份样品分别经 S l Hi I酶切,经碱性磷酸酶脱磷 J8 a , n I l d 酸后分别用 Bm I a H 酶切,收集 Sf Bm I a- a H 酶切小片段,Hi M- a H 酶切大片段作为载体 n d Bm I 两臂.载体两臂分别含一个被包装蛋白 识别的 。 位点.A ` 。 : p基因位于 Hi M- a H 酶切大 n Bm I d
片段上.
( 三)外源D A的制备 N
K d Lu 法 〔 提取 S on S3 ao 改良 5 i 〕 .n i 的大质粒,经Cc 密度梯度超离心纯化,SuA部 s e6 sl a3
分酶切,回收3-5k 0 0b的D NA片段. ( 四)体外包装及转导 pB 载体两臂与 3-5k J8 0 0b的大质粒片段以l : : l l 的比例 ( 摩尔比)经T 连结酶连接, 4 连结反应物经包装蛋白休外包装形成噬菌体颗粒,感染受体菌Ecl - 2 II . i 1HBO ,被感染的受 oK
・1 8
野生型宋内氏菌 S3 6 相对应的 Ia , C D蛋白带,分子量大小分别约 7k 5k pA B , , 8D, D, 7 4k , D.但表达水平低于野生株.菌落原位杂交显示 S 2 与 F 2D 3k 8 H9 基因片段无同源性.克隆 株中缺少对i 基因表达起正调控作用的F基因,导致其表达水平比野生菌低。另外,大肠杆菌 p a 和痢疾菌胞内环境和遗传背景的差异也可能导致基因 表达的不同. ( 四)皿组质粒酶切及 Su e b t ot r l 分析 h n o
交按分子克隆常规法操作。
( 六)Wetr b t s n 检测 e l o
待检菌株接种贺氏肉汤,培养过夜.全菌抽提物作为样品进行聚丙烯I胺凝胶电泳,经转移 t f
电 将蛋白 转 硝 纤 膜 与 染 疾菌 猴 复 泳 带 移到 酸 维素 上, 感 痢 的 恢 期血清 应, 生 一 和 一 反 用 物素 亲 素
图 2 重组质粒的 Su e t o t rb 分析 hn i o
1 . 示 DH9 , 2 , a S 3 -4 1 HS9 M , 6
经 S l aI 酶切后与 1k 探针 7b 杂交,
侵袭相关蛋白的精确基因图和侵袭蛋白的生物学活性还有待深人研究。
参 考 文 献
(〕金 灵 ,苏 新 :1 9 .徽生物学报 .3 () 4 . 1 90 0 : 1 8 (〕刘学 博等: 19 . 中华徽生物 学和 免疫学杂志 .1 ( ) 13 2 90 0 : . 3 6
D 9为 H 1 本室以前 得到的可表达福氏2 痢 a 疾菌4 种侵袭相关蛋白 重组子‘ , H 9 本 的 2 S 2为 )
文中的表达宋内氏痢疾菌侵袭蛋白的重组子.用 Sf a 对两重组子质粒进行酶切,二者都有一个 1k 左右片段 ( 1. uhrbo显示此片段与 1k 探针呈阳 5b 图 ) S te l o n t 7b 性杂交 ( ) 图2。说明此片段 在两种痢疾菌中的保守区 域,可能与Ia p 的表达有关.
( ) o ma, B e a . 1 8 . e t I 3 F r l S . l: 4 I fc . . t 9 n mmu . 4 :6 . n, 64 5 ( ) ae T. e a. 1 8 . 介c. 4 H l, L. l 9 3 I t : n tI mmu n, 4 :4 . 03 0
( 一)宋内氏菌大质粒基因库的构建 pB 经双酶切法制备的载体两臂与 3-5k J8 0 0b的S oni 大质粒片段连结,经体外包装 .neS3 s 6 系统形成噬菌体颗粒感染受体菌 HB0,用氨节抗性筛选出含大质粒 DN 11 A片段的重组子 20 7 多个.重组质粒大小约 5k ,符合 cs i 0b omd载容范围.按公式计算如果插人外源 D A片段大小 N 为3-5k ,则 1 5 0 0b 4 -2 个重组子将有 ”%的机率包含所有的大质粒DN A片段,我们得到的 重组子远超过此数,证明成功地构建了宋内氏大质粒的基因库. ( p 阳性盆组子的筛选 二)i a 用4 k , k . b 1 b的 i 相关基因探针和 1 kF基因探针与重组子进行菌落原位杂交,阳性 l 7 p a .b O 株中 含有与痢疾菌侵袭相关基因同源的D NA片段,共得到 1个探针杂交阳性的克隆子. 3 ( 三)皿组子的蛋白表达 用感染痢疾菌的猴恢复期血清对重组子进行 We e b t sr l 分析.重组子 (H 9 t n o S 2)表达了与
SH 2 9


来 ,r y 0 en e' s
F, 一r A - -rMB e 一A B c
A` p 表达Ia , , , pA BCD ,
A ` . b md p 5 k cs i , o 4 A ` Fa P 2 , 含 大质粒 lb F片段 k的 T 'm 含 S ont 4 k i 基因片段 c ‘ . ne的 . b C s 1 p a Ar V 氏5 的 1ki 基因片段 , 含福 b 7b a p
2 .kb 3 1
1k 5 b
94 b .k 66 b . k
44 b .k
23 b . k
2d b .k
图 1 重组质粒酶切分析 1A N . A经 Hi 1醉切作为分子蚤标准; D n1 d 1 2 . . a S 2, 9 质粒分别经 Sl -5 S3 F , 9 D 1 6 2 H H aI 酶切.
体 菌涂于含A 的培养基上, p 培养过夜, 长出 的菌落即为含有外源D A片 N 段的重组子. 所用包 装蛋白 包装效率为2 1 f/ D A’ 外包装 X0 u A N .体 丫 u g 和转导均按文献进行 ( 6 )
( 五)探针标记及菌落原位杂交
寡核昔酸引物法同位素标记分 别位于p W66 R 7 H 2 和p M1上的4 k 及 1 b p 基因片 . b 7 的i 1 k a 段以 MY H 53 . b 片 及p S 6 的1kF 段作为 0 O 探针 ( 基因 p 的 F 对Ia 表达起正调控作用) 菌落原位杂 .
酶法检测阳性蛋白带。具体操作见文献 〔) 1, ( 七)皿组质粒陇切及 Su en 分析 ot r b t h l o 重组质粒经 Sl酶切,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胶浓度为0 %,电泳后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膜 a t .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