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82动感求职大学生就业监测报告(2013年10月)

合集下载

大学生求职择业倾向调查报告

大学生求职择业倾向调查报告

大学生求职择业调查报告姓名(学号) :陶细魏(10042407)、刘纯波(10042406)吴传永(10042410)、郑伟强(10042423)班级 : 艺术设计104大学生就业倾向调查报告一、背景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们意识的觉醒,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在高中毕业后就读高校,接受大学教育,这对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现阶段对人才的需求有很大的益处。

但是任何事情的有益存在总是有一定的时间期限,如今随着经济的泡沫化加重,经济危机像是潜伏在人们心中的炸弹,总是在没注意的时候突然爆发,失业、裁员等等与职业有关的词语频频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这一切对于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那充满豪气的理想抱负无疑是很重的挫伤,使得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问题,那就是在校的大学生必须接受这样一个现实:择业必须符合自身条件以及国家的经济发展所能提供的工作岗位的现实。

否则就会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窘境,导致社会上有很多空闲的职位,而同时又有很多人找不到工作。

最终不利于国家的发展走在校园里,我们所能看到的是满怀信心和对未来憧憬的莘莘学子,在他们身上我们看不到他们即将面临的是什么样的激烈的竞争,但是现实却丝毫不顾惜这一切的美好。

放眼望去,人才市场上到处都是拥挤的人群和数不清的个人简介…这一切的一切都在向我们昭示大学毕业生“大众化”时代的来临。

就业形势遭遇“寒冬”,大批大批的大学生涌入人才市场,他们手里抱着一摞摞的材料,心里怀揣的是坚持四年甚至更久的梦想。

然而,迎接他们的是一个又一个“不可能”、“考虑考虑”……真正承受着最大压力的是那些还在象牙塔里,对自己的未来还不知道怎么实现的在校大学生。

这些人拥有最天真的梦想,同时也拥有最莫名其妙的压力,这些压力各种各样,然而最大的是社会造成的压力。

他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媒体上铺天盖地的关于“大学生就业难”的报道,“某某大学生因为就业压力大自杀”永远能够轻而易举地成为网站的头条。

大学生普遍选择的是收入稳定,社会地位较高,各种福利待遇优渥的用人单位。

2013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2013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成绩论文题目:2013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政策分析课程名称:形势与政策授课教师:常荷院系:英语学院年级:2012级姓名:杨姝婷学号:120110713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再次刷新纪录,而计划招聘岗位数的下降,岗位就业形势严峻,今年被称为是“最难就业年”。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是每一个国家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必然遇到的问题,我国也不例外。

但为什么2013年的矛盾如此突出?原因是非常复杂的,既有高校的问题,也有市场需求问题,还有学生自身问题。

第一,毕业生就业观念滞后,择业取向偏差,导致“有业难就”、“有业不就”。

1999年全国高校开始大幅度扩大招生规模,2010年全国招收普通本专科生达到661.75万人,在校生规模达到2385万人,毛入学率26.5%,中国高等教育已经告别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但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并没有与时俱进地转变,部分毕业生仍有过高的就业期待:到大城市就业;只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央企就业;只到能留档案、落户口的单位就业;只到高收入、高地位的单位就业等。

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堪忧,迎来“史上最难就业季”,另一方面,乡镇基层单位却苦于招聘不到优秀人才。

第二,人才培养专业结构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使人职匹配产生错位,形成了结构性就业矛盾。

一是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的问题。

现在不少高校都希望建成综合性大学,片面强调专业设置的“大而全”,许多高校的专业结构和课程教学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的实际需求存在结构性的错位。

二是只注重理论教育,缺乏实践引导,在大学生的培养环节上,高校更多地侧重于理论教学、课堂授课和考试考查。

对大学生专业方面的实践教育仅限于对部分课程的验证性实验,综合实践仅依靠二到三个月的实习。

第三,用人单位信息不完全,就业环境不平等,人才高消费等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在就业市场上用人单位面对大学毕业生,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根据大学毕业生的毕业学校教育文凭、教育程度来筛选应聘者,尤其一些高校招聘用人时提出要招“985”工程、“211”工程高校毕业生,人为地把大学分为“一本”、“二本”、“三本”,有的用人单位把高校分为不同的层次、等级,认为教育层次可以反映个人的能力和素质,因此,教育层次越高就越容易就职,其反映出来的市场信号是社会需要高学历人才,导致整个社会出现过度教育,人才高消费等资源浪费现象。

2013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2013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2013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2014年2月28日目 录引言(1)…………………………………………………………一㊁毕业生规模及结构(3)……………………………………二㊁毕业生就业率(4)…………………………………………三㊁毕业生就业状况(6)……………………………………… 1.毕业本科生就业状况(6)………………………………… 2.毕业研究生就业状况(6)………………………………… 3.签约就业毕业生区域分布(7)…………………………… 4.签约就业毕业生行业分布(9)……………………………四㊁相关分析(11)……………………………………………… 1.学校毕业生就业区域分析(11)…………………………… 2.学校毕业生就业行业分析(11)…………………………… 3.学校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分析(11)…………………………五㊁毕业生就业工作主要特点(13)…………………………… 1.创新工作机制,推进全员参与,不断形成合力(13)……2.发挥传统优势,深化教学改革,紧跟社会需求(13)……3.拓展就业市场,实现无缝对接,铸就学校品牌(13)……4.健全指导体系,注重思想引领,提升就业能力(14)……5.探索工作模式,构建服务平台,完善工作体系(15)……六、毕业生就业工作对教育教学的反馈(16)………………… 1.根据市场反馈,实施 英才计划”,探索与实践拔尖人才培养模式(17)………………………………………… 2.丰富载体㊁加大投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17)………… 3.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18)…………………………………………………结束语(19)………………………………………………………引 言合肥工业大学是一所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㊁国家 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 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㊂学校创建于1945年,1960年被中共中央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㊂学校现有19个学院㊁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㊁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㊁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㊁46个省部级重点科研基地㊁3个国家重点学科㊁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㊁27个省级重点学科;有1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㊁1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㊁3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有9种专业学位授予权,其中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25个;有82个本科专业㊂学校以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为己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秉承 厚德㊁笃学㊁崇实㊁尚新”的校训,恪守 勤奋㊁严谨㊁求实㊁创新”的校风,发扬 艰苦奋斗㊁自强不息㊁追求卓越㊁勇攀高峰”的合工大精神,建校68年来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27万多人,逐步形成了 工程基础厚㊁工作作风实㊁创业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特色,成为国家人才培养㊁科学研究㊁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基地㊂长期以来,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毕业生就业工作方针政策,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开拓思路㊁探索模式㊁创新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提升学生就业质100量,铸就了就业市场品牌㊂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5%以上㊂2003~2005年,学校连续3年荣获 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2006~2012年,学校连续7年荣获 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2010年首批荣获 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2012年荣获 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多次荣获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㊂200一 毕业生规模及结构2013年学校共有8382名毕业生*㊂其中,毕业本科生6344人,毕业研究生2038人,具体结构见表1㊂表1 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毕业生规模及结构类 别本科生人数研究生人数合计性别男488513446229女14596942153政治面貌党员302615904616共青团员32313873618民主党派088群众8753140民族汉族601419837997少数民族33055385培养方式统招统分619019448134定向15420174委培07474合 计634420388382300*本报告中涉及的毕业生就业相关数据截至2013年12月31日二 毕业生就业率2013年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为95.84%㊂其中,毕业本科生就业率为96.28%,毕业研究生就业率为94.46%㊂具体就业率统计情况分列如表2~表4㊂表2 合肥工业大学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本科生研究生合计2011年96.28%91.23%95.01% 2012年96.00%93.72%95.48% 2013年96.28%94.46%95.84%表3 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分学科毕业生就业率学科本科生研究生人数就业率人数就业率理学64593.95%10192.07%工学447797.01%156297.57%经济学27893.53%4495.45%管理学58595.21%19389.76%文学25796.50%8774.71%法学10292.16%2944.83%哲学//1758.82%教育学//5100%400表4 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分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学 院本科生人数研究生人数就业率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97329797.17%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50011497.72%计算机与信息学院49023196.26%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57716296.62%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67221197.73%化学工程学院34213996.67%管理学院50419393.54%经济学院2784493.79%马克思主义学院1024679.05%外国语学院1514086.91%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2808397.25%建筑与艺术学院34712897.05%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33412695.87%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1757996.06%数学学院1615391.59%电子科学与应用物理学院2566395.61%软件学院80196.30%交通运输工程学院431798.33%医学工程学院791198.89%500三 毕业生就业状况1.毕业本科生就业状况2013年,学校6344名毕业本科生中133人到机关及事业单位工作,2038人到国有企业工作,329人到三资企业工作, 1501人到其他企业工作,90人到部队工作,50人参加国家或地方项目就业,5人自主创业,1758人考取研究生(未含5名国防生),204人出国学习㊂图1 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毕业本科生就业状况2.毕业研究生就业状况2013年,学校2038名毕业研究生中143人到机关事业单位工作,186人到高等学校工作,930人到国有企业工作,21 600人到三资企业工作,560人到其他企业工作,10人到部队工作,20人参加国家或地方项目就业,2人自主创业,47人继㊂续升学,6人出国学习,113人待就业2013年,4064名毕业本科生和1862名毕业研究生签约就业,就业区域流向分布见表5㊂* 签约就业毕业生”是指除去升学㊁出国学习㊁参军及待就业的就业学生700表5 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毕业生就业区域流向分布省 份本科生人数研究生人数比率北京131483.02%天津94262.03%河北49151.08%山西32100.71%内蒙古2330.44%辽宁6971.28%吉林67151.39%黑龙江2410.42%上海2711587.25%江苏66318514.33%浙江286766.12%安徽937103633.34%福建81201.71%江西27150.71%山东140623.41%河南117382.62%湖北149252.94%湖南60141.25%800(续表)省 份本科生人数研究生人数比率广东431598.28%广西4680.91%海南1630.32%重庆3740.69%四川5671.06%贵州5551.01%云南4030.73%西藏18/0.30%陕西60101.18%甘肃2440.47%青海1410.25%宁夏1520.29%新疆2420.44%4郾签约就业毕业生行业分布学校2013年签约就业毕业生行业分布是按照教育部教学司函[2014]1号文件‘关于调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数据库结构及代码标准的通知“中行业分类,结合我校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进行统计的㊂就业行业流向分布见表6㊂900表6 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毕业生主要行业流向分布序号行业本科生人数研究生人数比率1采矿业93342.15% 2制造业198870645.52% 3电力㊁热力㊁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3671378.52% 4建筑业485879.67% 5交通运输㊁仓储和邮政业51191.18% 6信息传输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701056.34% 7金融业1881125.07% 8房地产业115292.43% 9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493015.91% 10教育791954.63% 11公共管理㊁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131803.57% 12其他240575.02%010四 相关分析1.学校毕业生就业区域分析学校毕业生在服务国家㊁区域㊁行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同时,还积极面向西部边远地区面向基层就业㊂2013年签约就业学生中,33%的毕业本科生,50%的毕业研究生在学校所在地安徽和山东㊁湖北㊁河南等周边省份就业;近50%的毕业本科生,28%的毕业研究生在江苏㊁上海㊁浙江㊁广东等沿海地区就业;近7%的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就业㊂2.学校毕业生就业行业分析学校毕业生主要服务于国家装备制造业及建筑㊁能源㊁信息等重点工程和项目领域㊂2013年签约就业学生中,45.52%毕业生到包括机械制造㊁汽车及零部件㊁电气装备㊁材料加工㊁通讯电子㊁化工等装备制造业领域工作;30.29%毕业生到建筑㊁能源㊁信息等重点工程和项目领域工作;14.11%的毕业生到教育㊁科学研究和社会管理机构工作;另外还有5.02%的毕业生到生物医药㊁现代物流㊁工程咨询㊁贸易等行业工作㊂3.学校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分析2013年学校有2807名毕业本科生到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工作,占签约就业毕业本科生的69.21%㊂毕业本科生升学出国1967名,占毕业本科生总数的31.01%,其中,524人考取 985”院校,1141人考取 211”院校,75人考取各类科研110院所,23人考取其他高校,204人出国留学㊂学校毕业研究生中1291人到国有企业研发中心㊁科研院所㊁高等学校工作,占签约就业研究生的69.33%㊂根据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就业协议书 薪酬”栏统计,2013年学校毕业本科生平均起薪为3862元/月,毕业研究生平均起薪为5006元/月㊂根据毕业生问卷调查,就业专业对口率本科生达到85%,研究生超过87%㊂基于以上情况,学校2013年毕业生就业整体满意度较高㊂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情况见表7,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见表8㊂表7 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本科生研究生完全对口34.23%32.69%基本对口50.97%55.25%不完全对口10.07%9.63%完全不对口4.74%2.42% 数据来源:根据2013年‘合肥工业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问卷“统计表8 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毕业生就业满意度本科生研究生非常满意20.29%20.90%满意68.58%72.43%基本满意6.17%2.31%不满意4.96%4.37% 数据来源:根据2013年‘合肥工业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问卷“统计210五 毕业生就业工作主要特点1.创新工作机制,推进全员参与,不断形成合力学校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在日常工作中切实落实 一把手”工程,形成有效的组织领导体系㊂设立了专门的学生就业指导机构,统筹全校的就业工作㊂各学院成立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和协调相关工作,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具体负责,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就业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为广大毕业生提供岗位信息和就业指导等,形成了 上下联动㊁齐抓共管㊁专兼结合㊁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局面㊂2.发挥传统优势,深化教学改革,紧跟社会需求学校秉承 工业报国”的理念,弘扬服务国家装备制造业和重点工程项目领域的办学特点,坚持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学校办学生命线的指导思想,面向市场㊁面向社会,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努力造就社会需要㊁企业欢迎的高素质专门人才㊂学校根据市场发展和社会需求,及时改造和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积极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新专业,调整和提高教学内容和课程要求,全力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㊂依照 强基础㊁重实践㊁提素质㊁拓能力”的人才培养理念,结合学生发展需求,完善了由基础实践㊁实践教学㊁综合创新构成的多层次㊁多类型㊁全过程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㊂3.拓展就业市场,实现无缝对接,铸就学校品牌自1988年举办首场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始,经过多年的实310践与探索,学校形成了空间大㊁服务广㊁合作好㊁推荐成功率高的具有行业和区域特色的就业市场,铸就了就业市场品牌,受到用人单位和广大毕业生的好评㊂学校先后与安徽㊁江苏㊁浙江㊁福建㊁山东㊁北京㊁广东㊁广西㊁天津等省市区40家地方人才服务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成立 驻校工作站”㊁ 人才工作站”等,为毕业生提供了大量的需求信息,为地方人才引进提供了资源,实现了地方与高校的共建双赢㊂2013年来校招聘企业达到2198家,具体情况见表9㊂表9 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校园招聘会情况类型场次参加单位数量大型招聘会3697中型招聘会47864企业专场宣讲招聘会637637合计21984.健全指导体系,注重思想引领,提升就业能力学校先后成立了 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与指导研究所”和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研室”,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㊁‘大学生就业指导“㊁‘KAB创业教育基础“㊁‘创业管理“等课程,先后编写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材5部㊂构建了贯穿大学四年的 全程化”就业指导体系㊂工作过程中,特别关注困难学生和少数民族毕业生,实施 1对1”帮扶,加强个性化就业指导与服务㊂注重学生择业观引导,鼓励毕业生到西部㊁基层和艰苦行业就业,适时举办 国家项目 410就业宣传月”和 大学生入伍光荣”等活动,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基层㊁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㊂5郾探索工作模式,构建服务平台,完善工作体系学校坚持就业工作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搭建 培养反馈平台”㊂定期编写‘毕业生就业状况白皮书“,为课程调整㊁专业优化㊁制定新的人才培养计划等提供依据㊂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筑 信息服务平台”,通过网站㊁微博㊁QQ群㊁手机短信㊁电子邮箱等发布就业信息,跟踪毕业生择业和签约情况,为毕业生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务㊂建立学生服务大厅和用人单位服务大厅,构建分工明确,责任清晰的一站式 综合服务平台”㊂规范就业工作流程,实行 挂牌服务制㊁限时办结制和首问负责制”等十项工作制度,进一步强化服务内涵,提升管理水平,促进效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㊂510六 毕业生就业工作对教育教学的反馈2013年,学校在主动走访企业和企业来校招聘时,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评价㊂将掌握的数据及时反馈到教育教学中去㊂同时,根据用人单位需求,调整专业结构㊁丰富课程内容㊁完善培养模式㊁注重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等,形成了 招生 培养 就业”互动机制㊂表10 部分用人单位对合肥工业大学人才培养评价反馈内 容好较好一般差整体评价50.68%49.32%0.00%0.00%学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适应度34.25%58.90%6.85%0.00%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表现50.68%49.32%0.00%0.00%人文素质47.95%49.32%2.74%0.00%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53.42%46.58%0.00%0.00%实践及工程应用能力43.84%54.79%1.37%0.00%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36.99%52.05%10.96%0.00%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5.62%58.90%5.48%0.00%语言文字表达能力36.99%52.05%10.96%0.00%学习能力49.32%50.68%0.00%0.00%计算机应用能力27.40%67.12%5.48%0.00%应用外语能力23.29%68.49%8.22%0.00%工作应变能力28.77%60.27%10.96%0.00%610(续表)内 容好较好一般差社会活动和组织能力30.14%60.27%9.59%0.00%心理素质35.62%57.53%6.85%0.00%吃苦耐劳㊁敬业精神39.73%53.42%6.85%0.00%团结合作精神39.73%54.79%5.48%0.00% 数据来源:根据2013年‘合肥工业大学用人单位调查问卷“统计1.根据市场反馈,实施 英才计划”,探索与实践拔尖人才培养模式从用人单位反馈的数据看,比较注重基础及专业知识㊁实践工程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学校探索与实践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由原来的 试验班”发展到 英才计划”, 英才计划”是学校 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的拓展和提升,是学校加强与企业和科研院所合作,协同培养创新人才的新尝试㊂合作各方以各自培养优势,本着 尊重个性,因材施教”的原则,实行灵活的培养机制,培养基础宽厚,适应能力强,科学㊁人文素养高,在科学研究㊁工程实践及其相关领域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㊁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㊂ 英才计划”包括卓越班㊁英才班和博雅班㊂2.丰富载体㊁加大投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学校注重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课堂教学㊁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之中㊂依托校内外创业服务中心为学生提供创业孵化,建有大学生科技创业服务中心㊁ERP沙盘模拟实验中心㊁710大学生创新创业网站等实践平台㊂形成了学生积极参与全国㊁全省㊁学校和学院四级创业竞赛的联动机制,以大学生创业服务中心为主体㊁以社会化渠道和学院创新创业基地为两翼的 一体两翼”工作格局㊂2013年共立项国家级创新创业计划项目84项,校级创新训练项目778项㊂学校举办和参加省部级㊁国家级和国际级大赛近百场,获奖等级和数目均超过往年㊂3.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学校按照 支撑专业㊁核心专业㊁扩展专业”三位一体的模式,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优先发展新兴㊁边缘㊁交叉学科专业以及经济发展支柱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需要的紧缺专业,形成体现学科专业优势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结构和布局㊂表11 合肥工业大学2011~2013年招生调整情况年度调整专业总数新增专业数停招专业数增招专业数减招专业数2011年103025 2012年112216 2013年132245810结 束 语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目前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㊁稳中向好,但经济运行还存在下行压力,会议提出要把做好就业工作摆到突出位置,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㊂学校今年毕业生人数超过9000人,再创新高,就业压力不断增加㊂学校将根据经济发展的状况和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变化,积极做好相应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推进和完善毕业生就业对人才培养过程的反馈机制,在学校新一轮改革过程中,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㊂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学校将认真落实国家就业工作方针政策,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拓展学生就业渠道,大力引导学生面向基层就业,加大创新创业教育力度,丰富就业援助体系,全力做好2014年毕业生就业工作,努力实现 在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就业质量和毕业生满意度”的工作目标㊂910。

大学生就业状况调研

大学生就业状况调研

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从2008年起,雪灾、地震、奥运会、全球金融危机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交织发生,这些重大事件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格局,并构成了当前就业面临的基本形势。

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

最近,据中国媒体援引人力和社会保障部的最新统计数据,二零一零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630万人,比去年的611万多19万人,加上往届未能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很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在时间结构上,大学毕业生供给超量增长在短期内超出了需求的增长,劳动力市场还需要时间逐步调整。

大学毕业生供给增长的速度远高于经济增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寻找工作。

劳动力市场需要一定的时间逐步消化大学毕业生在短期内的超量供给。

在区域结构上,大学毕业生就业区域选择偏好差异与政府政策激励上的错位导致实际有效需求不足。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间与城乡间差异,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很难对大学生形成有效需求,而且在较长的时期内,地区性的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都将难以改变,从而对扩大高校毕业生的市场需求是一个不利因素。

在能力结构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并不是基于职业路径的需要进行建构与培养,难以满足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

面对就业,大学生的心理是复杂多变的。

通过几年大学生活,同学们在知识、能力与人格方面有了积极的显著发展,有着强烈的就业意愿和积极的就业动机,为能尽快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感到由衷的欢欣;而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也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更大的自由度,许多大学生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准备在所学专业领域一展身手。

通过对调查表的详细统计和研究,我发现,大学生的择业观念虽然在总体上是倾向于务实化与理性化,但由于处于择业观念的转型过程,因此各种不良观念也存在着,并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顺利就业。

这些不良观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只顾眼前利益,忽视职业发展。

一些大学生在择业标准中只有工作条件、收入等眼前实在利益,而对自我的职业兴趣、能力、职业的发展前景等因素不作考虑,因而极易选择到并不适合自己的职业。

2013年应届生就业形势分析

2013年应届生就业形势分析

目录一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2013年应届生就业形势分析 . (1)(二)预测:2013年招聘形势并不乐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大学扩招和教育产业化政策推行增加毕业生找工作的难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课题背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调查对象 (3)(二)调查目的 (3)三调查途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调查内容:. (3)摘要:2013年应届生就业形势分析预测:2013年招聘形势并不乐观前程无忧首席人力资源专家冯丽娟表示,从当前经济形势看,2013年我国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不会太好。

欧债危机、美债危机致使整个国际大形势不太乐观。

欧债危机从表面看只是少数欧洲国家的经济问题,但实际影响已经扩散至全球范围,欧债危机中首当其冲的欧盟国际经济出现明显动荡,大部分企业都出现问题,而欧共体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在中国的投资占中国接到的海外投资总体的近一半。

虽然中国市场仍被认为是全球最为看好的市场,但与往年相比也不能盲目乐观。

冯丽娟说,9月份各大企业的校招计划纷纷启动,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往年一直做校招计划的企业今年仍会继续,只是招聘的岗位数可能仅是去年的80%。

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率调查报告

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率调查报告

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率调查报告作者:沪江大学生就业网阅读:8327编辑点评:到底大学生就业难的症结在哪里?连日来小编拜访了众多就业指导专家,大学生毕业难既有供需结构性矛盾,也有应试教育和学生就业观念等方面的原因,下面是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率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率为更具体、准确地反映大学毕业生毕业时的状况,本次调查将毕业生被调查时的状况分为10类,每一类毕业生所占的比例如表1所示。

从被调查的毕业生总体统计来看,毕业生毕业时“已确定单位”的比例为43.5%,“升学”与“出国/出境”的比例合计为16.8%。

如果将表1中第1~6项均视为“确定去向”的话,则刚毕业的大学生“就业率”达到了71.9%。

从学历层次的比较来看,就业率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特点:博士生和硕士生的就业率最高,均为86.2%;其次是专科生,为79.7%;本科生的就业率最低,为67.4%。

从性别之间的比较来看:男性大学生就业率显著高于女性。

男性大学生就业率为77.3%,女性为65.9%,两者相差11.4个百分点。

性别差距主要体现在“已确定单位”和“自主创业”两项上,男性分别高出9.8和1.3个百分点。

从学校类型的比较来看:高职大专院校的大学生就业率最高,为78.1%;其次是“211”(包括“985”)重点大学,为75.5%;普通本科院校排第三,为75.4%;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的就业率最低,仅为44.3%。

从学校所在地的比较来看:东、中、西部地区高校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西部地区高校的大学生就业率远低于东部和中部。

东、中、西部高校的就业率分别为80.3%、74.0%、58.1%。

起薪比较收入是反映就业状况的关键指标之一。

在本次调查中,由已经确定就业单位的毕业生对自己的起薪进行了估计。

为了排除奇异值,我们只统计了月起薪在500~20000元之间的观测值。

统计结果显示,2013年高校毕业生月起薪的算术平均值为3378元。

毕业生的起薪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学历越高起薪越多。

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解读

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解读

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解读作者:来源:《大学生》2014年第15期2013年6月9日,《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即“就业蓝皮书”)正式发布。

这是就业蓝皮书发布的第五年度,时逢中国大学毕业生“史上最难就业年”,备受关注。

就业蓝皮书由麦可思研究院独家撰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

2013年就业蓝皮书基于麦可思对2012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调查研究,以及对2009届大学生毕业三年后的跟踪调查研究(麦可思曾对该届大学毕业生同一群体进行过毕业半年后调查)。

麦可思就业报告发布之时,与会各界专家进行了讨论,我们选摘一些基本结论以及可以探讨的地方,仅供大家参考。

亮点解读:2013届就业率和非失业率皆上升麦可思数据:2013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91.4%)比2012届(90.9%)略有上升,比2011届(90.2%)上升1.2个百分点。

其中,本科院校2013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8%,与2012届(91.5%)基本持平,比2011届(90.8%)上升1个百分点;高职高专院校2013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0.9%,比2012届(90.4%)略有上升,比2011届(89.6%)上升1.3个百分点。

从近三届的趋势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呈现上升趋势。

“211”院校2013届毕业生半年后的非失业率为94.9%,比2012届(94.4%)略有上升,比2011届(93.2%)上升1.7个百分点,连续三届呈上升趋势;非“211”本科院校2013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6%,与2012届(91.3%)基本持平,比2011届(90.6%)上升1个百分点,连续三届呈上升趋势。

在2013届大学毕业生中,有81.8%的人毕业半年后受雇全职或半职工作,2.3%的人自主创业。

有7.9%的人处于失业状态,其中0.9%准备国内外读研,4.7%准备继续寻找工作,还有2.3%放弃了继续求职和求学。

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2013年6月9日上午,麦可思研究院与《麦可思研究》编辑部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2013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发布暨研讨会”。

这是就业蓝皮书的第五年度发布,时逢中国大学毕业生“史上最难就业年”,备受关注。

就业蓝皮书由麦可思研究院独家撰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

2013年就业蓝皮书基于麦可思对2012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调查研究,以及对2009届大学生毕业三年后的跟踪调查研究(麦可思曾对该届大学毕业生同一群体进行过半年后调查)。

2013年度报告由三个部分组成:“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大学毕业生中期职业发展”和“专题研究:高等教育培养质量”。

麦可思自2007年以来,每年对毕业半年后大学生的就业状态和工作能力进行全国性调查研究,目前已经调查了2006届~2012届毕业半年后的大学生。

从2010年开始,麦《中可思对之前调查过的全国2006届~2009届大学毕业生进行毕业三年后的再跟踪调查。

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自2009年首度发布,2013年报告是第五次年度报告。

注:本书唯一作者是麦可思研究院,并非由社科院主编,请记者发稿时不要误提社科院!发布下述数据请指明数据来源于麦可思《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以使数据具有可信度和可追究责任,谢谢!麦可思研究院发布就业蓝皮书《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指出——1、2012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为90.9%名词解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已就业本科毕业生数/需就业的总本科毕业生数;需要注意的是,按劳动经济学的就业率定义,已就业人数不包括国内外读研人数,需就业的总毕业生数也不包括国内外读研的人数。

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率=已就业高职高专毕业生数/需就业的总高职高专毕业生数;其中,已就业人数不包括专升本人数,需就业的总毕业生数也不包括专升本人数。

2012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90.9%)比2011届(90.2%)略有上升。

其中,本科院校2012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5%,比2011届(90.8%)略有上升;高职高专院校2012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90.4%)比2011届(89.6%)略有上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中,家教作为兼职工作的一种,一直备受大学生青睐。据12582动感求职数据监测显示,家教岗位排名兼职工作前五位,日平均薪酬105元左右,在所有兼职需求量最大的岗位中,平均薪酬最高。不管是有偿还是无偿家教,绝大多数目的都在于锻炼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最后,提醒各位考虑实习或者兼职的大学生,不要盲目去寻求工作,不要误入实习或者兼职“陷阱”,既耽误时间又浪费金钱。12582动感求职平台作为为大学生服务的专业平台,信息真实可靠,大学生生可登陆官网找工作。
从本月各省的岗位需求量环比情况看,总体而言,排名前十的省份仅有3个省市变动,各省的岗位占比变动不大。且31个省市中,仅山西省和天津市的岗位需求量本月出现下降,其余地市岗位需求量均呈现增长。而本月位居第一的广西岗位需求量占比从上月的3.86%提升至10.27%,岗位量增长近10万,湖南、广东、安徽、湖北的岗位净增量超3万。
对于即将迈入社会的大四学生,可以参考各省的用工需求情况和自身的专业特性,寻求适合自己的岗位。此外,2014年高校校园招聘火热进行,建议2014届应届毕业生抓住该机会,多参与校园招聘的面试,不管成功与否,都能够为自己积累面试经验,促进自身的发展。
2、
图表210月岗位需求量行业排行
序号
岗位需求量前十行业
3069
小时工
-
8
置业顾问实习
2264
服务员
50
9
财务实习生
1960
发单员
73
10
实习编辑
1795
话务员
85
据12582动感求职数据监测显示,企业10月份对大学生的实习岗位平均薪酬为2216元,相比上月略有下降,兼职岗位平均薪酬为78元。实习岗位主要集中在销售岗位,平均薪酬为2401元,而兼职岗位主要集中在业务员岗位,日均薪酬为96元。为此,基层岗位如销售、业务员成为了大学生实习或者兼职需求量最大的岗位,这也符合企业为节省成本开支,利用大学生实习或者兼职来完成自己的阶段性的促销活动,增加企业利润这一切实的要求;而大学生则可以利用实习或者兼职,提前了解社会,累计社会工作经验,提高就业能力,实现了企业和大学生之间的双赢。
为了让更多的大学生及时了解当前就业市场动态,掌握更加全面的就业市场资讯,享受更加丰富的求职招工服务,12582动感求职全体同仁再接再厉,重磅推出《12582动感求职大学生就业监测报告》,权威发布各地、各行业的薪酬、人力需求等相关动态,为广大学生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服务和就业建议。
另注,除有特别注明外,《12582动感求职大学生就业市场监测报告》的数据来源于12582动感求职平台。
3
布局决定格局,人才决定未来。就在高校求职如火如荼之际,苏宁发出全球校园招聘令,将大手笔延揽互联网人才、全速转型互联网的意图昭示天下,重点是O2O和开放平台的人才结构。新鲜职业、前沿研究人才层出不穷,大改以往传统零售业风格,其中交互设计、前端开发工程师、视觉设计、网络运维、用户体验分析师等让苏宁全面互联网化的战略一览无余。
(二)
十一期间,很大部分大学生放弃玩耍,积极投入到兼职岗位中,目的无非两个:赚生活费或增加社会经验。比如每逢节假日,在南京夫子庙可见到不少兼职大学生忙碌的身影。兼职已经成为大学生必备课程。
1、
图表410月不同工作类型的岗位需求量比重
据12582动感求职数据监测显示,2013年10月大学生招聘企业中全职岗位的比重为93.95%,连续三月持续下降。而兼职岗位和实习岗位的用工需求比重达到了6%,比例持续增长,相比上月增长0.5%。虽然兼职和实习生的岗位需求比重较小,但这部分工作对工作年限几乎无需求。建议正在寻求工作未遂的大四学生,可以考虑实习岗位,平均薪酬也相对较高,也能增加社会经验,为明年的毕业增加资本。而对于大一至大三的学生,可以考虑从事兼职岗位,额外赚取外快的同时,能够真正去体验一次社会工作,较好的迎接自己的校园招聘。
岗位需求量后十行业
1
计算机、网络、技术
农、林、牧、渔
2
建筑、工程施工
工艺品、文体、美术品制作
3
金融(银行、基金、证券、期货、投资)
印刷、出版
4
教育、培训
质量管理
5
商业、餐饮、旅游、娱乐
冶金、地矿
6
医疗卫生、美容保健
行政、后勤、人力资源
7
贸易、采购
财务、审计、统计
8
机械、仪器、仪表
木制品加工
9
食品、饮料
3、
图表310月不同薪酬段岗位需求量变动
据12582动感求职报告监测数据显示,2013年10月大学生招聘企业中,岗位平均薪酬为2920元,相比上月增长了41元,其中薪酬最高的是高级软件技术工程师和ABAP顾问等岗位,平均薪酬达到12500元。本月由于用工需求量的增加,中等薪酬(2000-5000元之间)岗位量呈现下降态势,而平均薪酬在1000元至2000元之间的岗位需求占比提升到25%左右,相比上月增长了12pp,增长明显。但是高薪酬(5000元以上)岗位量占比却有所增长,相比上月增长2pp。
校园招聘季开启,企业寻求追逐梦想的大四学生
校园招聘(Campus recruitment)是一种特殊的外部招聘途径。高校作为一个巨大的人才储备库,可谓“人才济济,藏龙卧虎”。在此期间,也正是企业存储人才资源的良机,大四学生获得OFFER的最佳时机,希望大四学生不要错过最佳就业时机。
大四学生应结合自身能力追逐高薪岗位,置业顾问岗位需求旺盛
据12582动感求职数据监测显示,2013年10月,全国大学生动感求职招聘岗位需求总量为123.3万人,环比增长66.7%;其中广西壮族自治区岗位需求比重为10.27%,超过广东省成为全国岗位需求量最大省。
10月大学生岗位平均薪酬2920元,计算机网络技术行业岗位需求量居首
据12582动感求职数据监测显示,2013年10月,大学生招聘企业中,岗位平均薪酬为2920元,相比上月净增41元。中等薪酬(2000-5000元之间)岗位发布量呈现下降态势,仅四成岗位集中在2000-3000元之间。而计算机网络技术行业岗位需求量为行业之最,为大四学生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造纸、纸品加工
10
文体、影视、写作、媒体
翻译
据12582动感求职数据监测显示,2013年10月岗位需求量排行前十的岗位中,计算机、网络、技术行业居首,建筑、工程行业次之。而岗位需求量排行后十的行业中,翻译的岗位需求量最少,造纸、纸品加工行业次之。整体而言,各行业用工需求延续上月走势。
由于大学生专业不一,而专业对口的大四学生,这部分学生就业难度相对较小,但首先应该重视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去寻求一份高薪或者有发展前途的工作,比如计算机网络技术行业,岗位需求量大,则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机会。而对于专业不对口、行业岗位需求少的这类大四学生,可以考虑多方向发展寻求工作,如翻译类工作,岗位需求量少,但可以着手准备走政府事业考试或者公务员考试之类的工作。此外,大学生需要认识到基层才是施展才华的好机会,不断培养自己的岗位能力,创造岗位价值。
1、
图表1各省10月岗位需求量TOP10
据12582动感求职数据监测显示, 2013年10月全国大学生动感求职招聘岗位需求总量为123.3万人,环比增长66.7%。10月份成为校园招聘高峰期,企业对大学生的需求旺盛,导致需求总量增加。其中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岗位需求量替代了广东省,位居第一,岗位需求量占比10.27%;进入岗位需求前十的省份还有广东、辽宁、浙江、湖南、福建、湖北、云南、江苏、北京。
2、
图表510月兼职/实习部分岗位薪酬情况
序号
实习生岗位
平均薪酬(月)
兼职岗位
平均薪酬(日)
1
销售实习生
1
兼职业务员
96
2
实习设计师
1740
兼职促销员
57
3
实习业务员
2277
网络兼职
65
4
金融实习生
2596
兼职销售
89
5
会计实习生
1893
家教
105
6
软件开发实习
3230
兼职教师
70
7
软件测试实习
10月实习/兼职岗位需求量持续增长,实习月薪2216元,兼职日均78元
据12582动感求职数据监测显示,2013年10月,兼职岗位和实习岗位的用工需求占总需求6%,连续三月比重提升。其中,实习岗位平均薪酬为2216元,兼职岗平均薪酬日均78元,而兼职家教岗位日平均薪酬最高,日均105元。大学生可考虑实习和兼职积累工作经验,为后续工作做好准备。
此外,10月国有企业的平均薪酬仍高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的平均薪酬为3394元,民营企业平均薪酬为3059元,外资企业3119元,国有企业平均薪酬有所下降。主要原因在于10月是校园招聘高峰期,国有企业成为招聘的主力军,很多国有企业对大学生提供的薪酬不明,且多数企业对于刚出校的新生给出的薪酬都不高,导致国有企业平均薪酬下降。对于想尽快就业的大四学生,可以从不同企业性质,不同行业属性去了解岗位平均薪酬,及时调整自己的薪酬期望,不要好高骛远,主动贴合企业愿意支付的人工成本,避免就业机会的流失。考虑到高薪酬岗位量比重的增长,对于有一技之长或者能力特别出众的大学生,可以尝试去挑战。
图表目录
摘 要
泽京集团2014校园宣讲会大型招募活动
动感求职网站每月都将会在活动页面发布不同的活动,供大学生参与。本月有重庆泽京集团,该集团将会分赴成都、武汉、重庆开展招聘工作。10月25日该集团将在重庆大学进行宣讲,大四学生可登陆动感求职网站活动页面报名参与。
10月企业用工需求环比增长2/3,广西成为需求最大省
从2013年10月高薪酬岗位排行前十的岗位看,具有专业技能岗位薪酬相对较高,月薪过万,如水暖工程师、高级软件技术工程师。而置业顾问岗位需求量2.2万,排行前十位,岗位平均薪酬2970元左右,最高可上万元。想挑战高薪的大四学生可以尝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