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保护用电流互感器10%误差曲线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合集下载

5-氟尿嘧啶-医学百科

5-氟尿嘧啶-医学百科

5-氟尿嘧啶-医学百科这是⼀个重定向条⽬,共享了氟尿嘧啶的内容⽬录 click to collapse contents1 拼⾳2 英⽂参考3 概述4 5-氟尿嘧啶药典标准4.1 品名4.1.1 中⽂名4.1.2 汉语拼⾳4.1.3 英⽂名4.2 结构式4.3 分⼦式与分⼦量4.4 来源(名称)、含量(效价)4.5 性状4.5.1 吸收系数4.6 鉴别4.7 检查4.7.1 含氟量4.7.2 溶液的澄清度4.7.3 氯化物4.7.4 硫酸盐4.7.5 有关物质4.7.6 ⼲燥失重4.7.7 重⾦属4.8 含量测定4.9 类别4.10 贮藏4.11 制剂4.12 版本5 5-氟尿嘧啶说明书5.1 别名5.2 外⽂名5.3 5-氟尿嘧啶的适应症5.4 5-氟尿嘧啶的⽤量⽤法5.5 注意事项5.6 规格6 5-氟尿嘧啶中毒6.1 临床表现6.2 治疗6.3 参考资料1 拼⾳ click to collapse contents5 -fú niào mì dìng2 英⽂参考 click to collapse contents5-fluorouracil5-fluorouracil3 概述 click to collapse contents5-氟尿嘧啶是抗嘧啶类药物,为⽩⾊或类⽩⾊的结晶或结晶性粉末。

须经过酶转化为5-氟脱氧尿嘧啶核苷酸⽽具有抗肿瘤活性,通过抑制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抑制DNA的合成。

此酶的作⽤可能把甲酰四氢叶酸的⼀碳单位也转移给脱氧尿嘧啶核苷酸⼀磷酸合成胸腺嘧啶核苷⼀酸。

同时对RNA的合成也有⼀定抑制作⽤。

临床上⽤于多种肿瘤如消化道肿瘤、乳腺癌、卵巢癌、绒⽑膜上⽪癌、宫颈癌、膀胱癌、肝癌、⽪肤癌等的治疗有效,尤对消化道癌及其他实体瘤有良好疗效,可静脉或腔内注射,⼝服吸收不完全。

4 5-氟尿嘧啶药典标准 click to expand contents4.1 品名4.1.1 中⽂名5-氟尿嘧啶4.1.2 汉语拼⾳Funiaomiding4.1.3 英⽂名Fluorouracil4.2 结构式4.3 分⼦式与分⼦量C4H3FN2O2 130.084.4 来源(名称)、含量(效价)本品为5-氟-2,4(1H,3H)-嘧啶⼆酮。

5-HT的介绍

5-HT的介绍

例:菠萝、香蕉等果品内 蟾蜍的皮肤、蛇的毒液 发现有大量IA
2021/6/16
3
人体内,首先从血清中发现5-HT 血管某处发生破损 形成血栓或血凝块
破裂的血小板释出所含的5-HT 刺激破损处血管平滑肌收缩 有助于止血
又名血清紧张素(serotonin)
2021/6/16
4
人体内的5-HT: 5% 中枢神经系统,脑干中缝核群 是5-HT神经元集中的地方
脊髓
2021/6/16
43
2021/6/16
44
5-HT3受体激活 产生一个快速(<30ms) 而短暂(100~300ms)的去极化
兴奋效应 可介导某些功能: ①,使伤害感受神经元致敏 诱发疼痛
2021/6/16
45
②,作为异源受体,调节中枢GABA和多巴胺 释放,由于GABA和多巴胺参与调节情绪和 精神活动 应用5-HT3受体拮抗剂有 抗焦虑和抗精神病作用,并能治疗药物依 赖和酒精依赖
2021/6/16
33
化学切断剂: 5,6-双羟色胺 能在5-HT能神经元内形成 5,7-双羟色胺 一种有毒的氧化物
选择性损毁5-HT能神经末梢
2021/6/16
34
例:大鼠脑室注射5,6-双羟色胺75ug,可使 脊髓5-HT含量降低85%以上 持续 6个月尚未恢复
●中脑、下丘脑、隔核和前脑受损轻,5-HT 含量降低40~60% 持续2~4周恢复 ●纹状体和延桥脑只降低30%左右。 ●同时对大鼠脑内CAs含量也有一定影响; 注射后一天,DA含量降低30%,5天后开始恢复 注射后10天,NA含量降低50% 再逐渐复原
2021/6/16
21
2021/6/16
22

5-FU说明药物说明书

5-FU说明药物说明书

【别名】氟优、5-氟尿嘧啶【英文名】Fluorouracil,5-Fluorouracil,Fluracil,Fluoroplex,Efudex,Adrucil,Kecimetom,Timazin,Flopholin,5-FU【构造式】【作用特点】为嘧啶类抗代谢药。

在体内先转变为5-氟-2'-脱氧尿嘧啶核苷酸〔FUdRP〕,抑制脱氧胸苷酸合成酶(TMPS),阻止脱氧尿嘧啶核苷酸转变成胸腺嘧啶核苷酸,干扰DNA的合成,导致细胞损伤和死亡。

在醛氢叶酸(CF)存在下效果更强,因为FUdRP及FH4与T MPS可形成三联复合物,使药物的活性代谢物与酶结合更紧,故用5-FU时加CF那么效果更好,尤其使用于大肠癌疗效可提高。

本品为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对增殖细胞各期均有杀伤作用,对S期最敏感,并对G1/S边界有延缓作用。

口服吸收不完全,且药物易在肝代谢灭活,静滴或动脉灌注后血药浓度较稳定。

【功能主治】对绒毛膜上皮癌及恶性葡萄胎疗效较显著。

对胃癌、结肠癌、直肠癌、食管癌、肝癌、胰腺癌、乳腺癌、卵巢癌、宫颈癌、前列腺癌、膀胱癌、肾癌、肺癌、头颈部癌、皮肤癌等也有一定疗效。

【用法用量】静注:每次0.25~0.5g,每日或隔日l次,总量5~10g为一个疗程,间隔1~2个月后再进行第2疗程。

静滴:每次0.5~1g或l0~2Omg/kg,参加5%葡萄糖注射液500~1000ml中缓慢滴入,每日或隔日l次,总量8~15g。

用于胰腺炎和前列腺增生症,每日0.25~0.5g,3~8日为一个疗程。

动脉灌注:每日0.25~0.5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100~250ml中注入,总量5~10g。

瘤内注射:用于宫颈癌,每次0.25~0.5g。

腔内注射:每次0.75~1.0g,5~7日1次。

口服:每次0.1~0.2g,每日3次,总量10~15g。

肛门用药:用于直肠癌,栓剂,10%×2g。

局部涂敷:用于皮肤癌或癌性溃疡,可用5%~10%的软膏;用于皮肤疣症可用0.5%~2.5%软膏,适量,局部涂敷。

4-氯-7-氮杂吲哚

4-氯-7-氮杂吲哚

NN HNN HClClNN HClNNClN N HClOHF SOO CF 3NN HClNO 2NN HNN HNN HOHHOOH4-氯-7-氮杂吲哚 5-氯-7-氮杂吲哚3-酰甲基- 4氯-7-氮杂吲哚 3-羟基-7-氮杂吲哚4-羟基-7-氮杂吲哚 CAS 74420-02-3 5-羟基-7-氮杂吲哚 5-Hydroxy-7-Azaindole N-(4-甲磺酰基)-3-氟- 4氯-7-氮杂吲哚 3-氟甲基- 4-氯-7-氮杂吲哚 3-硝基-4氯-7氮杂吲哚HCl HBr22OOH2N NHHO HO COOHCOOH L-酒石酸盐HBr氢溴酸盐中间体没CAS 号溴化氢盐酸盐5-氰基-7-氮杂吲哚备注:英文名称: 5-Cyano-7-azaindole 中文名称: 5-氰基-7-氮杂吲哚MF: C8H5N3MW: 143.15CAS: 517918-95-56-氯-7-氮杂吲备注:英文名称: 6-Chloro-7-azaindole中文名称: 6-氯-7-氮杂吲哚 MF: C7H5ClN2 MW: 152.58CAS: 55052-27-25-溴-7-氮杂吲哚备注:英文名称: 5-Bromo-7-azaindole 中文名称: 5-溴-7-氮杂吲哚MF: C7H5BrN2MW: 197.03CAS: 183208-35-75-氯-7-氮杂吲哚备注:英文名称: 5-Chloro-7-azaindole 中文名称: 5-氯-7-氮杂吲哚MF: C7H5ClN2MW: 152.58CAS: 866546-07-86-氯-7-氮杂吲哚备英文名称: 6-Chloro-7-azaindole注:中文名称: 6-氯-7-氮杂吲哚MF: C7H5ClN2 MW: 152.58CAS: 55052-27-26-氰基-7-氮杂吲哚备注:英文名称: 6-Cyano-7-azaindole中文名称:6-氰基-7-氮杂吲哚MF: C8H5N3MW: 143.15CAS: 189882-33-55-氨基-7-氮杂吲哚备注:英文名称: 5-Amino-7-azaindole中文名称: 5-氨基-7-氮杂吲哚MF: C7H7N3MW: 133.15CAS: 100960-07-46-溴-7-氮杂吲哚备注:英文名称: 6-Bromo-7-azaindole中文名称: 6-溴-7-氮杂吲哚MF: C7H5BrN2MW: 197.03CAS: 143468-13-75-硝基-7-氮杂吲哚备注:英文名称: 5-Nitro-7-azaindole 中文名称: 5-硝基-7-氮杂吲哚MF: C7H5N3O2MW: 163.13CAS: 101083-92-53-溴-7-氮杂吲哚备注:英文名称: 3-Bromo-7-azaindole 中文名称: 3-溴-7-氮杂吲哚MF: C7H5BrN2MW: 197.03CAS: 74420-15-84-氯-7-氮杂吲哚备注:英文名称: 4-Chloro-7-azaindole 中文名称: 4-氯-7-氮杂吲哚MF: C7H5ClN2MW: 152.58CAS: 55052-28-34-溴-7-氮杂吲哚备注:英文名称: 4-Bromo-7-azaindole 中文名称: 4-溴-7-氮杂吲哚MF: C7H5BrN2MW: 197.03CAS: 348640-06-24-氰基-7-氮杂吲哚备注:英文名称: 4-Cyano-7-azaindole中文名称: 4-氰基-7-氮杂吲哚 MF : C8H5N3 MW : 143.15 CAS : 344327-11-33-碘-7-氮杂吲哚备 注:英文名称: 3-Iodo-7-azaindole 中文名称: 3-碘-7-氮杂吲哚MF : C7H5IN2MW : 244.03 CAS : 23616-57-14-氟-7-氮杂吲哚备 注: 英文名称:4-Fluoro-7-azaindole 中文名称: 4-氟-7-氮杂吲哚MF : C7H5FN2MW : 136.13 CAS : 640735-23-5白藜芦醇备 注:英文名称: resveratrol 中文名称: 白藜芦醇2-氯-3-甲氧基苯胺备注:英文名称: 2-Chloro-3-methoxyaniline 中文名称: 2-氯-3-甲氧基苯胺MF: C7H8ClNOMW: 157.6CAS: 113206-03-46-溴异香草醛备注:英文名称: 2-bromo-5-hydroxy-4-methoxybenzaldehyde 中文名称: 6-溴异香草醛MF: C8H7BrO3MW: 231.04CAS: 2973-59-3盐酸甲氟喹备注:英文名称: Mefloquine HCl 中文名称:盐酸甲氟喹MF: C17H17ClF6N2OMW: 414.77CAS: 51773-92-34-苄氧基溴苯备注:英文名称: 4-Benzyloxybromobenzene. 中文名称: 4-苄氧基溴苯MF: C13H11BrO脲嘧啶-5-羧酸备注:英文名称: 2,4-dihydroxypyrimidine-5-carboxylic acid 中文名称:脲嘧啶-5-羧酸MF: C5H4N2O4MW: 156.1CAS: 23945-44-0。

5-氨基戊酸用途

5-氨基戊酸用途

5-氨基戊酸用途5氨基戊酸(5-Aminovaleric acid)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分子式为C5H11NO2,它是五碳的脂肪酸,含有一氨基基团和一个羧基。

它是一种无色结晶固体,在水中有良好的溶解性。

5氨基戊酸具有多种用途,下面将详细介绍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1. 医药行业:5氨基戊酸是一种重要的中间体,在合成药物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它可以作为合成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的原料,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常用的解热镇痛药。

此外,5氨基戊酸还可以合成利多卡因、普鲁卡因等局麻药物,它们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

此外,在某些治疗癫痫和神经疾病的药物中也有5氨基戊酸的身影。

2. 农业领域:5氨基戊酸可以用作植物生长调节剂。

研究表明,它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增强植物的抗性和抗逆性能。

同时,5氨基戊酸还可以调控植物的开花和果实的形成,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因此,在植物生长调节剂领域,5氨基戊酸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

3. 化妆品工业:5氨基戊酸在化妆品领域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它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抗皱剂和抗衰老成分,能够刺激胶原蛋白的合成,增加皮肤弹性,减少皱纹的出现。

另外,5氨基戊酸还具有保湿作用,可以帮助皮肤保持水分,防止干燥和粗糙。

因此,它被广泛地应用于护肤品和化妆品中,如面霜、精华液、眼霜等。

4. 食品工业:5氨基戊酸可以用作食品添加剂,主要用于提供食品的香气和味道。

它通常用于肉类制品的调味料中,如火腿、香肠等。

此外,5氨基戊酸作为一种有机酸,还可以用作食品酸味剂,调节食品的酸碱度,提高食品的口感。

5. 实验室研究:由于5氨基戊酸易于合成和分离纯化,而且价格相对较低,因此它在实验室中也经常被使用。

它可以作为某些基础科学研究的试剂,如有机合成、药物开发和蛋白质研究等。

同时,5氨基戊酸还可以用于酶学研究,作为底物或试剂参与酶的催化反应。

总结起来,5氨基戊酸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在医药行业中,它是合成多种药物的中间体;在农业领域,它是一种重要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化妆品工业中,它被用作抗皱和保湿成分;在食品工业中,它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在实验室研究中,它作为试剂参与各种化学反应。

刺五加药典标准

刺五加药典标准

刺五加药典标准
刺五加的药典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外观性状:刺五加根茎呈结节状不规则圆柱形,直径~。

根呈圆柱形,多扭曲,长~12cm,直径~。

表面灰褐色或黑褐色,粗糙,有细纵沟及皱纹,皮较薄,有的剥落,剥落处呈灰黄色。

茎呈长圆柱形,多分枝,长短不一,直径~2cm。

表面浅灰色,老枝灰褐色,具纵裂沟,无刺;幼枝黄褐色,密生细刺。

2. 显微特征:刺五加的根横切面显示木栓细胞数十列。

3. 成分含量:取刺五加粉末约5g,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处理制备供试品溶液
和对照品溶液后,采用合适的检测方法测定其中异秦皮啶的含量。

4. 物理和化学性质:刺五加具有特异香气,味微辛,稍苦、涩。

其质地硬,断面黄白色,具有纤维性。

请注意,具体的药典标准可能会根据不同的地区和版本有所不同。

因此,在具体应用时,应参考最新版《中国药典》或其他相关官方文件。

含量波动5%的解读

含量波动5%的解读

含量波动5%的解读
“含量波动5%”是一个用于描述某种物质、成分或指标的含量变化范围的术语。

具体含义是指该物质、成分或指标的含量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波动的幅度为5%。

例如,如果某种物质的标准含量为100 克,那么含量波动5%意味着该物质的实际含量可能在95 克到105 克之间波动。

这种波动可能是由于多种因素引起的,例如生产过程中的可变因素、测量误差、原材料的差异等。

在某些情况下,含量波动5%可能被认为是可接受的范围,因为它反映了实际生产和测量过程中的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

对于不同的应用和行业,对含量波动的接受程度可能会有所不同。

在某些高精度要求的领域,可能会要求更小的含量波动范围,而在其他一些情况下,5%的波动可能是可以接受的。

五 五味子

五 五味子

五味子医药数据库中心药学论坛别名(艹味)、(艹至)(艹猪)、玄及、会及、五梅子、山花椒汉语拼音wu wei zi英文名药材基原为五味子科植物五味子或华中五味子的果实。

动植物形态1.落叶木质藤本。

幼枝红褐色,老枝灰褐色,稍有棱角。

叶柄长2-4.5cm;叶互生,膜质;叶片倒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5-10cm,宽3-5cm,先端急尖或渐失,基部楔形,边缘有腺状细齿,上面光滑无毛,下面叶脉上幼时有短柔毛。

花多为单性,雌雄异株,稀同株,花单生或丛生叶腋,乳白色或粉红色,花被6-7片;雄蕊通常5枚,花药聚生于圆柱状花托的顶端,药室外侧向开裂;雌蕊群椭圆形,离生心皮17-40,花后花托渐伸长为穗状,长3-10cm。

小浆果球形,成熟时红色。

种子1-2,肾形,淡褐色有光泽。

花期5-6月,果期8-9月。

2.落叶藤本。

老枝灰褐色,皮孔明显,小枝紫红色。

叶互生,纸质;叶柄长1-3cm,带红色;叶片倒卵形、宽卵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通常最宽处在叶的中部以上,长4-10cm,宽3-6cm,先端短尖或渐尖,基部楔形或圆形,边缘有疏生波状细齿,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侧脉4-6对,网脉较明显。

花单性,雌雄异株,花橙黄色,直径1.2cm,单生或1-3朵簇生于叶腋,花梗细,长2-4cm,花被5-8,排成2-3轮;雄蕊10-19,着生于倒卵形的花托上,花丝短,花药先端平截;雌蕊群近球形,心皮30-50。

果序长3.5-10cm,小浆果球形,成熟后鲜红色。

种子2,肾形,长约3mm,种皮在脊背上有少数瘤状点。

花期4-6月,果期8-9月。

资源分布1.分布于东北、华北及河南等地。

2.分布于山西、陕西、甘肃、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生态环境 1.生于海拔1500m以下的向阳山坡杂林中、林缘及溪旁灌木中。

2.生于600-2400m 的密林中或溪沟边。

药用植物栽培生物学特性喜阴凉湿润气候,耐寒,不耐水浸,需适度荫蔽,幼苗期尤忌烈日照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继电保护用电流互感器10%误差曲线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作者:师淑英郭增光常小冰河北大唐国际王滩发电有限公司摘要:电流互感器是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次设备,而掌握其误差特性及10%误差曲线,对于继电保护人员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它可避免继电保护装置在被保护设备发生故障时拒动,保证电力系统稳定.可靠的运行,对提高继电保护装置的正确动作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就用在电流互感器二次侧通电流法,如何绘制电流互感器的10%误差曲线,并对其如何应用,加以说明。

关键词:电流互感器 10%误差曲线应用1 电流互感器的误差电流互感器,用来将一次大电流变换为二次小电流,并将低压设备与高压线路隔离,是一种常见的电气设备。

其等值电路如图1所示,向量图如图2所示。

图中I ’1为折算到二次侧的一次电流,R ’1、X ’1为折算到二次侧的一次电阻和漏抗;R 2、X 2为二次电阻和漏抗;I 0为电流互感器的励磁电流。

在理想的电流互感器中I 0的值为零,I ’1=I 2。

但实际上Z 2为Z 0相比不能忽略,所以,0I .=1I .-0I .2≠;由电流互感器的向量图中可看出,电流互感器的误差主要是由于励磁电流I 0的存在,它使二次电流与换算到二次侧后的一次电流I ’1不但在数值上不相等,而且相位也不相同,这就造成了电流互感器的误差。

电流互感器的比误差f=100II I '12'1⨯-;角误差为I ’1与I 2间的夹角。

做为标准和测量用的电流互感器,要考虑到在正常运行状态下的比误差和角误差;做为保护用的电流互感器,为保证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的可靠运行,要考虑当系统出现最大短路电流的情况下,继电保护装置能正常工作,不致因为饱和及误差带来拒动,因而规程的规定,应用于继电保护的电流互感器,在其二次侧负载和一次电流为已知的情况下,电流误差不得超过10%。

2 电流互感器的10%误差及10%误差曲线设Ki 为电流互感器的变比,其一次侧电流与二次电流有I 2=I 1/Ki 的关系,在Ki 为常数(电源互感器I 2不饱和)时,就是一条直线,如图3所示。

当电流互感器铁芯开始饱和后,与I 1/Ki 就不再保持线性关系,而是如图中的曲线2所示,呈铁芯的磁化曲线状。

继电保护要求电流互感器的一次电流I 1等于最大短路电流时,其变比误差小于或等于10%。

因此,我们可以在图中找到一个电流值I 1.b ,自I 1.b 作垂线与曲线1、2分别相交于B 、A 两点,且BA =0.1I ’1(为折算到二次的I 1值)。

如果电流互感器的一次I 1电流,其变比误差就不会大于10%;如果,其变比误差就大于10%。

图3 图4另外,电流互感器的变比误差还与其二次负载阻抗有关。

为了便于计算,制造厂对每种电流互感器提供了在m10下允许的二次负载阻抗值Zen,曲线m10=f(Zen)就称为电流互感器的10%误差曲线,如图4所示,已知m10的值后,从该曲线上就可很方便地得出允许的负载阻抗。

如果它大于或等于实际的负载阻抗,误差就满足要求,否则,应设法降低实际负载阻抗,直至满足要求为止。

当然,也可在已知实际负载阻抗后,从该曲线上求出允许的m10,用以与流经电流互感器一次线绕组的最大短路电流作比较。

通常电流互感器的10%误差曲线是由制造厂实验作出,并且在产品说明书中给出。

若在产品说明书中未提供,或经多年运行,需重新核对电流互感器的特性时,就要通过试验的方法绘制电流互感器的10%误差曲线。

3 10%误差曲线的绘制方法测定电流互感器10%误差曲线最直接方法是一次测定电流法,此项方法由于所需电源及设备容量较大,电流测量很难用于现场测验。

另一种方法是二次侧通电流法,此项方法由电流互感器二次侧通入电流,所需电源及设备容量较小,其结果与一次电流法所得相同,现场测量很易实现。

下面就介绍用二次侧通电流法,绘制电流互感器10%误差曲线的方法。

3.1收集数据保护装置类型、整定值、电流互感器的变比、接线方式和流过电流互感器的最大故障电流等。

3.2测量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的直流电阻R23.3求二次绕组漏抗Z2用经验公式计算:对于油浸式LCCWD型,一般取Z2=(1.3~1.4)R2;对于套管式LRD型电流互感器,一般取Z2=2R2。

3.4测定电流互感器的二次负荷阻抗电流互感器的二次阻抗是指电流互感器二次端子所呈现的负荷阻抗。

它包括继电器阻抗,连接导线阻抗。

3.4.1计算电流互感器二次负荷电流互感器二次的负荷为其输出电压的与输出的电流之比;Zfh=U2/I2。

其值的大小与电流互感器的接线方式、故障类型有关:3.4.1.1完全星形接线见图5,常用于大接地电流系统中,能够反映各种相间故障和接地故障。

为提高接地故障的灵敏度,常在中性线中加装零序电流继电器。

ZL:导线阻抗 Zφ:继电器线圈阻抗ZN:零序回路继电器线圈阻抗图5①三相短路时:(I0=0)Zfh= U2/I2 = UA/IA= IA(ZL+Zφ)/IA = ZL+Zφ②两相短路时:(AC相)Zfh= U2/I2 = UA/IA = [IA(ZL+Zφ)+IC(ZL+Zφ)]/(2IA) = ZL+Zφ③单相接地时:(A相)Zfh= U2/I2 = UA/IA = IA(ZL+Zφ+ZN+ZL)]/IA = 2ZL+Zφ+ZN3.4.1.2不完全星形接线见图6,常用于小接地电流系统中,只能够反映相间故障和接地故障。

当线路上设有Y,d接线的变压器,并在变压器线路侧发生故障时,电源侧的电流保护采用不完全星形接线时,保护装置的灵敏度比完全星形接线方式降低一半,为此对装于电源侧的过电源保护装置,若要求作为变压器的后线路的后备时,通常在中性线上再装一个电流继电器,第三个继电器能够反应最大相电流,使保护灵敏度提高一倍。

图6①三相短路:(中线—B相电流)Zfh= |U2/I2| = |UA/IA| = |IA(ZL+Zφ)-IC(ZL+Zφ)]/IA| = 3(ZL+Zφ)②两相短路:AB相: Zfh= U2/I2 = UA/IA= [IA(ZL+Zφ)+IB(ZL+Zφ)]/IA = 2(ZL+Zφ)AC相: (中线无电流) 同完全星形接线 Zfh= ZL+Zφ③单相接地:同两相短路 Zfh = 2(ZL+Zφ)3.4.1.3 两相差接线见图7,与不完全星形接线相比,可节省一个电流继电器,但对和种相间故障,灵敏度不同,在10kV以上的线路保护中很采用。

图7Zfh= |U2/I2| = |UA/IA| = |IA(ZL+Zφ)-IC(ZL+Zφ)]/IA| = 3(ZL+Zφ)①三相短路:Zfh= |U2/I2| = |UA/IA| = |(IA-IC)(2ZL+Zφ)/IA| = 3(2ZL+Zφ)②两相短路:Zfh= U2/I2 = UA/IA = (IA-IC)(2ZL+Zφ)/IA = 2(2ZL+Zφ)③单相接地:(A相)Zfh= U2/I2 = UA/IA = IA (2ZL+Zφ)/IA = 2ZL+Zφ3.4.1.4三角形接线:见图8,用三相差动接线中。

①三相短路:图8Zfh= |UA/IA| = |[(IA-IB)(ZL+Zφ)-(IC-IA)(ZL+Zφ)]/IA|= (ZL+Zφ)|2IA-IB-IC |/IA = 3(ZL+Zφ)②两相短路:(AB相)Zfh= UA/IA = [(IA+IB)(ZL+Zφ)+IB(ZL+Zφ)]/IA= (ZL+Zφ)(IA+2IB)/IA = 3(ZL+Zφ)③单相接地:(A相)Zfh= UA/IA = IA(2ZL+2Zφ)/IA = 2(ZL+Zφ)各种接线方式下的电流互感器的二次计算负荷汇总见表1。

表1:四种接线方式,在不同的短路状态下电流互感器的二次计算负荷3.4.2用电流.电压法测定最大负荷阻抗在电流互感器根部用电流电压法,分别测量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AB、BC、CA和A0相的阻抗。

注意测量接线最好采用高内阻电压法。

对于差动保护接线,由于外部故障时,继电器内仅流过不平衡电流,故障电流并不流过继电器,所以在实测时,应将差动继电器的线圈短接。

计算公式为:2B CCAA BA ZZZZ -+=2CAB CA BB ZZZZ -+=2A BCAB CC ZZZZ -+ =3.5 用伏安特性法测试电流互感器的U=f(I0)曲线采用低内阻电流法或采用高内阻电压法均可。

试验时要注意,电流互感器一次侧开路,断开二次侧所有负荷后加电压,由零逐渐上升,中途不得降低后再升高以免因磁滞回线使伏安特性曲线不平滑,影响到计算的准确性。

一般做到5A ,有特殊需要时做到饱和为止。

3.6 根据U=f(I0)曲线,求出励磁电压、励磁阻抗、电流倍数与允许负荷的关系,绘出10%误差曲线根据电工理论,当电流互感器一次线圈开路,在二次线圈加电压时,流经二次线圈的电流即为电流互感器的的励磁电流。

对于同一台电流互感器的不同二次绕组,在同样的励磁电流下,其铁芯的的饱和程度不相同,反映到磁通的变化率d Φ/dt 上也不相同,在绕组中产生的感应电势E0=W(d Φ/dt)就不相同(这里E0又约等于二次线圈上的电压值U2)。

饱和程度深的,其d Φ/dt 小,E0也小;饱和程度浅的,d Φ/dt 大,E0也大。

根据等值电路图3得:E 0=U 2-I 0Z 2当电流互感器的变比误差为10%时,励磁电流应I0为一次侧电流变换到二次侧电流I ’1的10%。

即I ’1为100%时,I0为10%,I 2为90%。

所以一次电流变换到二次侧时为励磁电流的10倍,二次侧电流为励磁电流的9倍,即图1所示:I0ii i K I K I I K I 11211.0)9.01(=-=-=(Ki 为电流互感器变比) I1=10 Ki I0 I2=9I0当电流互感器二次侧额定电流I2N 为5A 时:m10=5101002011I I K I K I I N i i N ===2I0 而二次侧阻抗:Z2+Zfh=E0/I2=E0/(9I0) 因此,Zfh=E0/(9I0)-Z23.7 电流倍数m10的计算为保证电流互感器变比误差不大于10%,选用的电流互感器一次侧能承受的电流对于额定电流的倍数不应小于以下各式计算值:1)发电机纵差保护:m10=(KkIkmax)/I1NIkmax :外部短路时,流过电流互感器的最大电流,即等于发电机出口处三相短路时的短路电流;I1N:电流互感器的额定一次电流;Kk:可靠系数。

考虑到差动保护中采用带速饱和变流器的继电器,保护装置对短路开始瞬间的短路电流中出现的非周期性分量是不灵敏的;而当可靠系数取为2时,需将控制电缆的截面加大很多,很不经济,所以可靠系数取1.3;2)变压器纵差、发电机变压器组纵差保护:m10=(KkIkmax)/I1NIkmax:外部短路时,流过电流互感器的最大电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