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复习课教案
【新版】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微粒的模型与符号》【创新教案】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章节复习一、教材与学情分析《微粒的模型与符号》章节复习是一堂初二与初三的衔接课。
这一章中涉及到许多抽象的化学概念、原理与化学计算等许多内容,学生虽然对相应知识点有所了解,但多是感性认知,并没有形成理性概念。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一章知识点多且非常零散,缺乏一条明确的主线,学生们掌握的知识大多是孤立分散的,难以建立一个清晰的知识体系,导致学生在学习时都能明白理解,但过后其认知就会模糊,甚至遗忘,更谈不上对变式题的解决。
本课要求在做到巩固初二所学知识的同时,还需在复习课中体现与初三的衔接。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区分模型与符号2、知道原子模型的建立过程3、掌握原子、元素、同位素、离子的概念,并能理解化学式中数字的意义4、能从微观层面区分物质的分类5、掌握相对原子质量概念并会表达和计算6、会根据化学式进行相对分子质量及元素质量分数等相应计算能力与目标能自主构建章节性的思维导图情感态度价值观1、养成同伴互助的合作精神2、养成主动思考的探索精神重点:1、知道原子模型的建立过程2、掌握原子、元素、同位素、离子的概念,并能理解化学式中数字的意义3、掌握相对原子质量概念并会表达和计算4、会根据化学式进行相对分子质量及元素质量分数等相应计算难点:通过教师引领,主构建章节性的思维导图三、教学过程1、再次观察自制模型,谁能准确告知是一个什么原子?学生回答后追问:你是如何判断出来的?2、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那有没有原子核中有中子的H原子呢?3、从元素分类过渡到物质分类练习:先看图判断哪些是单质?依据是什么?总结出有些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有些则由分子构成,而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得出思维导图:再用元素符号表达出图中模型,过渡到化学式及其表示的意义以及化学式书写1、演示拿掉自制模型的核外电子,问变成了什么?2、回顾书本实验,钠在氯气中燃烧,电子的得失,形成了钠离子和氯离子,并由他们构成了氯化钠四、收获与反思复习课是让学生将学过的知识概括性地整理和加深,建构已有知识和认识结构,使之获得系统提高、内化知识的一种课型,是从部分到整体学习的一个教学阶段。
浙教版八年级下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复习教案

浙教版八年级下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复习教案
中小学一对一课外辅导专家教师一对一个性化教案
学生姓名年
级
科目
日期时
间
段
课时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微粒的模型与符号复习
个性化学
习问题解
决
回顾基础知识点,练习常见题型,为期中考做准备
教学
重
点、
难点
及考
点分
析
元素符号所代表的意义元素的质量分数
中小学一对一课外辅导专家
中小学一对一课外辅导专家
中小学一对一课外辅导专家
课后
作业
习题
班主任审
批
签字教学主任审批签字。
八年级科学下册 第二章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四)教案 (新版)浙教版

主题第二章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元素符号表示的量 教学内容1、知道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 2、能查阅相对原子质量 3、能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4、能根据化学式计算组成物质的元素的质量比 5、能根据化学式计算组成物质的某元素的质量分数1、上次课后作业习题讲评。
2、复习:说出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规律;说出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及其对应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1、相对原子质量一个碳原子的质量:1.993×10-26 千克一个氢原子的质量:1.674×10-27 千克一个氧原子的质量:2.657×10-26 千克m实m相=1 12mc单位:1把一个碳-12 原子的质量分为 12 等份,则一份质量为 1.661 ×10-27 千克(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 1.661×10-27 千克(标准)相比后得出一定的比值,这个比值就是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碳的相对原子质量= 1.993 10 -26千克 =12 1.661 10-27 千克氧的相对原子质量= 2.657 10-26千克 =16 1.661 10-27千克氢的相对原子质量= 1.674 10-27 千克 =1 1.661 10 -27千克微粒 碳原子质量/千克1.993×10-26相对质量 12注释 6 个质子 6 个中子质子1.6726×10-271质子质量=中子质量中子1.6748×10-271质子质量=中子质量电子9.1176×10-311/1834 电子质量是质子质量的 1/1834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已知原子的质子数与中子数,计算其相对原子质量时可相加)2、相对分子质量:一个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就是该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注意】1、含有原子团的化学式,先求出一个原子团的相对质量,再乘以其个数 2、结晶水合物化学式中的“· ”表示结合的含义,在计算相对分子质量时直接相加例: 计算如下化学式的相对分子质量H2____O2____H2O____SO3____CuOH2SO4____H2CO3HNO3CuSO4____CO____ Cu(OH)2HClCO2____SO2____NO2CaCO3____ NaCl____ H2SO4Fe2O3CuSO4·5H2O3、元素质量分数和质量比的确定<1> 元素质量比元素的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间的比例 1. 求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H2O 中 H:O=2:16=1:8小试牛刀:求铁锈 Fe2O3 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2> 元素的质量分数纯.净.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 元素%例 2:计算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答案】 NH4NO3 中 N%= 2 14 100% =35% 80小试牛刀:求下列氮肥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CO(NH2)2NH4Cl(NH4)2SO4NH4HCO3例 3.计算 36 克水中氢元素的质量【答案】 m 元素 = m 物 × 元素%=36 克× 2 ×100%=4 克 18小试牛刀:多少克 NH4NO3 中含氮元素的质量为 70 克? 【答案】 200g 【题型突破】 题型一:计算元素质量比、元素的质量分数、元素质量 例 1、求碳酸氢铵(NH4HCO3)中碳、氢、氮、氧元素的质量比解:(1)查出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确定各个元素的原子个数 (3)碳酸氢铵中碳、氢、氮、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C ∶H∶N∶O==12∶(1×5)∶14∶(16×3)==12∶5∶14∶48答:碳酸氢铵中碳、氢、氮、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12∶5∶14∶48 变式训练 求 CuSO4· 5H2O 中铜、硫、氧、氢元素的质量比 【答案】Cu:S:O:H=64:32:144:10=32:16:72:5例 2:计算尿素 CO(NH2)2 中 N 元素的质量分数 【答案】46.7%变式训练 计算碱式碳酸铜(Cu2(OH)2CO3)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 【答案】 57.6%例 3:求 79 克碳酸氢铵(NH4HCO3)中氮元素的质量 解:先根据化学式计算出相对分子质量:M=14+1×4+1+12+16×3=79 再算出氮肥元素的质量分数:14/79 最后计算出氮元素的质量=氮的相对原子质量/碳酸氢铵的相对分子质量×79 克=14/79×79 克=14 克变式训练 含氧化铁(Fe2O3)的质量分数为 70%的赤铁矿 600kg 与多少 kg 含四氧化三铁的质量分数为 70%的 磁铁矿中所含的铁元素的质量相等?解:赤铁矿中所含铁元素质量=600kg×70%× 112 =294kg 112 48磁铁矿中 m= 294 /70%=580kg 168 16864题型二:比较元素质量分数的大小、混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例 1:①FeO、②Fe3O4、③Fe2O3、④FeS 化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由低到高排序正确的是( B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③④②①D、②③①④解:本题可将 Fe 元素的系数定为 1,则化学式变为 FeO、FeO 4 、FeO 3 、FeS,由于每个分子中铁元素的质量相32同,则其他元素的质量越少,则铁的质量分数越大。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教案——第2章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复习课

同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与个性发展研究一、复习知识:1、模型与符号1.为什么要使用模型?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
2.模型是什么?某种物体放大或缩小的复制品。
一幅画。
一张表。
计算机图像。
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示意。
3.什么是模型方法?科学研究中,人们通过一定的(),建立一个来代替和反映客观对象,并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揭示客观对象的()、()、()和(),这样的方法就是模型方法。
建立一个适当模型的过程,通常称()。
4.模型方法的作用(1)能简化和理想化。
(2)能发挥想象、抽象和推理能力。
(3)能突破难以用语言描述的限制。
5.符号的作用(1)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
(2)用符号可避免由于外形不同引起的混乱。
(3)用符号可避免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2、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一)、分子1.分子概念分子是构成物质并且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大多数物质是由分子微粒构成。
水是由大量分子构成。
2.分子模型3.分子构成a.分子可以由同种原子构成。
b.分子可以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c.同种原子可构成不同的分子。
d.不同种原子可构成不同的分子。
(二)、原子1.原子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史5.原子内部结构质子和中子都是由更微小的基本粒子——夸克构成的。
4.分子与原子的比较(三)、离子1.离子概念把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
像SO42-在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好象一个原子一样,这样的原子集团叫原子团。
2.离子分类3.离子符号书写4.原子与离子的比较练习1:从水分解过程的模型你能说出多少相关的信息?1.电解水属于化学变化2.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不能再分3.水、氢气、氧气都由分子构成4.分子是由原子构成,1个氧分子由2个氧原子构成5.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6.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7.化学变化中原子种类和数目都不变练习2: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离子这些微粒中:(1)能直接构成物质的微粒是();(2)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是();(3)显示电中性的微粒是();(4)带正电的微粒是();(5)带负电的微粒是();(6)质量最小的微粒是();(7)参加化学反应时一定发生变化的微粒是();(8)在同一种原子里数目相等的是();3、组成物质的成分——元素1.元素概念把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
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一)教案(新版)浙教版

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主题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原子结构的模型教案
教学内容
重点:
1、知道物质的不同构成:分子、原子和离子
2、知道物质构成与性质的关系
3、能用物质粒子模型来解释物质的三态变化
难点:
1、认识微粒的数量级的大小
2、体验使用符号与建立模型的思想
3、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构成,知道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1、上次课后作业习题讲评。
2、说说看我们生活中有哪些模型与符号。
3、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有哪些?
[知识要点1]符号和模型
1. 模型的含义、意义和作用
(1)含义:人们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反映和代替客观对象,并通过研究这个模
型来揭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这种方法叫模型法。
(2)意义和作用: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
(3)它的类型有:①某种物体的放大或缩小的复制品;②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是一个计算机软件;
③有的模型不是简单地表示一个具体事物,而是表示一个过程,如描述水的三态变化的示意图“水的三态变
化模型”。
④有的模型是抽象的,如一些数学公式或某些特定的词。
1。
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二)教案(新版)浙教版

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主题组成物质的元素,表示元素的符号
教学内容
1、目标:
②知道自然界的物质由100多种元素组成,从组成物质的元素角度出发理解物质初步分类思想。
②认识常见元素符号,熟记1-18号元素名称及符号,会查阅元素符号;
③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分布。
2、重点:
①元素的概念、种类;②区别单质、化合物、混合物;③元素符号的认识、书写及意义,认识元素
周期表及其包含的信息;
3、难点:
①概念区分:元素,区别单质、化合物、混合物;②元素符号的认识、书写及意义,
1、上次课后作业习题讲评。
2、问题:我们已经学习了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请同学们想想由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抽取食盐(氯化钠)的
电子得失过程是怎么样的?如果是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呢,又可以怎样表示?
答案:
1。
【精品讲义】浙教版 科学 8年级下册 第02章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复习课)(教师版含解析)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同步学习精讲精练第2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第2章复习课目录 (1) (3) (6) (9)【知识网络构建】【考点专题梳理】考点一构成物质的微粒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成原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再分,原子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2.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荷的核外电子构成的。
3.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带正电荷的离子称为阳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称为阴离子,离子可以构成物质。
考点二化学式和化合价1.化学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1)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
(2)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个数。
(3)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1个分子中某原子的个数。
(4)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化合价。
(5)化学式前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
(6)离子符号前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
2.化学式的意义:表示一种物质,表示这种物质的组成;若该物质由分子构成,它的化学式还能表示一个分子以及这个分子的构成;当化学式前有数字时,则只具有微观意义。
考点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1.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2.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乘积之比。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原子个数3.元素的质量分数: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重难点突破1:物质、元泰、分子、原子、离子间的关系】(1)物质包括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包括单质、化合物,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
有的物质由分子构成,有的物质由原子构成,还有的物质由离子构成;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称为元素。
(2)理顺物质(指纯净物)、元素、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是正确描述物质组成和构成的前提。
下列框图较好地概括了物质、元素、分子、原子和离子之间的关系。
八下科学“第二章--微粒的模型和符号”复习教案

八下科学“第二章微粒的模型和符号”○复○习○教○案一、本章知识体系、教学目标及单元重点:2、教学目标:⑴了解符号与模型的作用;⑵能利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⑶能根据化学式计算;⑷掌握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单质、化合物的概念;⑸掌握化学式的书写规律,掌握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3、单元重点:⑴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⑵掌握原子结构;⑶理解化学式的含义和正确书写化学式;⑷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二、复习策略:1.对于原子、分子、元素等容易混淆的概念,要通过对比分析异同找出联系和区别。
2.运用归纳法把物质组成、结构等基础知识用相互联系的方法连称“知识线”,使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
3.对元素符号和化学式两种化学用语,复习时首先理解它们表示的化学涵义,然后结合事实或概念来理解记忆。
如把元素符号和它的名称以及具体元素的原子概念结合起来记忆。
三、复习方法:知识要点回顾(教师提问——学生齐答或举手发言——教师板书);辅助配套练习进行巩固。
四、课时准备: 2 个课时五、复习过程:(第一课时)「知识要点」§2.1 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1)符号: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一些如录音机、随身听上类似的符号来表示事物,我们曾经用过的符号有:速度v、时间t、质量m、密度ρ、压强p、电流I、电压U、电阻R、冷锋、暖锋等,你可以对以前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我们生活中,用过的符号有:厕所符号、电源符号、交通标志等。
符号的作用和意义: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用符号可避免由于外形不同引起的混乱;用符号可避免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2)模型:建构模型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的到的事物。
一个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像,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示意。
模型可以表示很大或很小的事物,有些模型可以是具体形象的,而有的模型则是抽象的(如一个数学或科学的公式)。
§2.2 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1)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过程
代表模型的是______
A.地球仪;
B. t;
C.ρ;
D. 细胞模式图;
E.地图;
F. S=vt;
G. W.C.;
H. O2
2.仔细观察下列四幅图片,属于符号的正确选项是( )
3.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你知道下列符号所代表的含义吗?
禁止吸烟易燃物品
第二节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
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2、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裂成原子,
原子重新组合构成新的分子
3、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而原子
不能再分,即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
小微粒。
4、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
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从上述水的两种变化的模型中你能归纳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吗?还能说出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吗?
物理变化——分子本身不变,可以是分子间的距离变化。
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变成更小的微粒——原子。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