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精选资料八年级下浙教版科学第二章测试题与答案

精选资料八年级下浙教版科学第二章测试题与答案
A、把食品放入冰箱中冷冻贮藏B、增大煤炉进风口使火焰更旺
C、在金属外表涂上防锈漆以防锈D、把种子晒干后再储存
18、一氧化氮在常温下是一种气体,它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能跟空气中的氧气快速反响生成二氧化氮,现要搜集一瓶一氧化氮气体,应采纳的方法是()
A、向上排气法B、排水集气法C、向下排气法D、无法确定
八年级下科学第三章测试题
班级姓名学号
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N-14 Na-23 Cl-35.5 Ag-108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下列试验操作错误的是()
2、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空气B、冰水混合物C、氧气D、高锰酸钾
3、空气中体积分数占78%的气体是()
15、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常用是()
A、碳和氧气B、石灰石和盐酸
C、大理石和稀硫酸D、碳酸钠和盐酸
16、本来活灵活现的雕像变得模糊不清,有的外表还出现了斑点,造成这种现象的缘由之一是酸雨。下列气体中能形成酸雨的是( )
A、O2B、CO C、SO2D、N2
17、物质的变更常须要在肯定条件下进展,通过变更条件可以加快、减缓甚至阻挡变更的进展。下列各种做法中,为了加快变更的是()
28、绿色黄白色充分溶解叶绿素蓝色碘能使淀粉变蓝色
三、计算题
29、180千克20千克
30、不相符(NaCl质量为1.17克,含量为23.4%)
23、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紫色石蕊变色,反响的化学方程式。再将该溶液加热,溶液又变成色,反响的化学方程式。
24、如今气候变暖,其中很大的缘由就是空气中的含量增加而导致效应。例举我们中学生为缓减该效应的加剧所能做的一件事。
25、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粉末,在常温状况下能跟二氧化碳反响生成碳酸钠(Na2CO3)和氧气。写出反响的化学方程式:。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各章测试题(共4章,含答案)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各章测试题(共4章,含答案)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各章测试题(共4章,含答案)第1章自测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 指南针是一个磁体B. 指南针折断后只有一个磁极C. 指南针能吸引铜、铝等物质D. 指南针指向不会受附近铁块的影响2.下列是一些与用电安全相关的现象,其中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D)3.如图四个实验中,用来探究电磁感应现象的是(D)【解析】电磁感应现象是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感应电流,符合的是D。

4.若假想地磁场是由地球内部一块大磁铁产生的,如图所示的四个示意图中,能合理描述这块大磁铁的是(B)【解析】地球是个大磁体,地磁场的形状与条形磁铁相似,地磁的北(南)极在地理的南(北)极附近。

5.如图所示为某汽车启动电动机的电路。

当启动器开关闭合时,有微小电流通过器件X,接着有强大电流通过电动机,并将电动机启动。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想一想,X可能是(D)(第5题)A. 灵敏电流计B. 发电机C. 电磁铁D. 电磁继电器【解析】电磁继电器可实现用低电压和弱电流电路的通断,来控制高电压和强电流电路的通断。

6.爱因斯坦曾说,在一个现代的物理学家看来,磁场和他坐的椅子一样实在。

如图所表示的磁场与实际不相符...的是(C)【解析】磁体周围的磁感线分布方向是北极出来指向南极,所以A和D是正确的;B图根据右手螺旋定则判断直线电流的磁感线分布是正确的;C图中根据右手螺旋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下端是N 极,磁感线应从N极出来,故C错误。

7.关于磁场、磁感线,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C)A. 磁场分布局限于某一个平面内B. 磁感线可以交叉C. 磁场是具有强弱和方向的D. 磁感线客观存在【解析】磁体的磁场是立体的,A错;磁感线不会交叉,B错;磁感线是人们为了方便研究磁场而引入的,并非客观存在,D错。

8.如图所示,磁感线竖直向下,AB棒运动,灵敏电流表指针偏转(B)(第8题)A. AB棒可能是竖直向下运动的B. AB棒可能是水平向左运动的C. 开关断开,电流表指针也会偏转D. 实验说明电路有电流不一定需要电源【解析】闭合电路中的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时,电路中会产生感应电流,AB棒竖直向下运动时,没有切割磁感线,电路中没有电流,故A错误;AB棒水平向左运动时,导体切割磁感线,电路中有电流产生,故B正确;开关断开,电路开路,也没有电流,故C错误;AB棒切割磁感线,电路中产生电流,AB棒相当于电源,故D错误。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第二章(1--2节)提升训练A卷(练习)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第二章(1--2节)提升训练A卷(练习)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第二章(1--2节)提升训练A卷(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36题;共72分)1. (2分)图中所示的标志中,加油站必须张贴的是()A .B .C .D .2. (2分)下列标志中,属于物品回收标志的是()A .B .C .D .3. (2分)不同的事物可用不同的符号来表示,下列关于符号特点的说法,不确切的是()A . 简明性B . 完整性C . 统一性D . 方便性4. (2分)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会用到很多科学方法,如控制变量法、放大法、分类法、模型法等,下列用到模型法的是()A . 根据生物能否进行光合作用分为植物和动物B . 用光线表示光的传播方向C .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D . 将一用细线悬挂着的乒乓球轻轻靠在发声的音叉上,乒乓球会被弹开,这一现象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5. (2分)有一密封容器内储存有一定量的氧气,上面有一个不漏气的活塞,慢慢下压活塞,密封容器内部分子变化模型合理的是()A .B .C .D .6. (2分)下列表达方式中不属于模型的是()A . 水分子B . 电压表C . 漏斗D . 磁感线7. (2分)“超临界水”(水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因具有许多优良特性而被科学家追捧,它是指当温度和压强达到一定值时,水的液态和气态完全交融在一起的状态,用“小空心圆”表示氢原子,“ ”表示氧原子,下列模型中,能表示“超临界水”分子的是()A .B .C .D .8. (2分)物质的构成与原子和分子的关系正确的是()A . 分子物质原子B . 分子原子物质C . 原子物质分子D . 原子分子物质9. (2分) (2020七上·新昌月考) 模拟实验是认识科学现象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实验不属于模拟实验的是()A . 探究“地球是球体”时设计的“铅笔在篮球上的运动实验”B . 探究“分子间有空隙”时设计的“黄豆和芝麻混合的实验”C . 探究“板块碰撞”时设计的“两本书相对向中间移动的实验”D . 探究“分子间有空隙”时设计的“酒精和水混合的实验”【考点】10. (2分)若用“空心圆”表示碳原子,用“实心圆”表示氧原子,则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粒子可表示为()A .B .C .D .11. (2分)工业上用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化合反应制备丙,下列是三种分子的模型图,根据下列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A . 甲的化学式为C2H4B . 保持乙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C . 乙和丙都属于氧化物D .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发生了改变【考点】12. (2分)下列各图是气体微粒的示意图,图中“空心圆”和“实心圆”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那么其中表示同种分子的是()A .B .C .D .13. (2分)“一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了()A . 分子很小B . 分子可以再分C . 分子之间有间隔D .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14. (2分) (2019七上·天台期末) “模拟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第2章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2.1-2.3)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第2章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2.1-2.3)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2 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班级得分姓名学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60分)1.模型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的或复杂的事物,下列不属于模型的是( )2.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分子和原子总在不断地运动B. 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分子C. 分子的质量一定大于原子的质量D.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3.海南岛存在大面积富硒土壤。

富硒土壤中的“硒”指的是( )A.元素B.分子C.原子D.单质4.我国“化学”一词最早出于《化学鉴原》(1871年),该书把一种元素翻译为“矽(xi)”。

在地壳中,“矽”的含量在所有元素含量中排第二位,现代把这种“矽”元素命名为( )A.锡B.硒C.氧D.硅5. 思维导图有助于建构知识,如图是小金建立的有关物质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思维导图,其中“▲”应填入的是( )A. 原子B. 中子C. 电子D. 质子6. 氚是氢的一种同位素,氚原子含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

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氚原子结构的是( )7.下列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矿泉水B.白酒C.干冰D.苏打水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核电荷数一定相等B.原子核中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一定相等C.原子核一定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D.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原子核内的质子数9. 核内有11个质子、12个中子,核外有10个电子的粒子,一定是 ( )A. 原子B. 分子C. 阳离子D. 阴离子10. 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最先确立了原子学说,他的中心论点主要有: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③同种元素的原子,其性质和质量都相同。

而现代科学实验表明:同种元素的原子内部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一定相同的中子数。

从现代的观点看,你认为道尔顿的三个论点中,不确切的是( )A. ①B. ①③C. ②③D. ①②③11.下列微观示意图中,黑球代表 H 原子,白球代表 Cl原子,其中代表混合物的是( )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B.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C.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D.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钠元素13.下列物质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 铜B. 金刚石C. 氖气D. 碘14. 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可用下图表示,据图得出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 这一变化是化学变化B. 氧化汞是由氧化汞分子构成的C. 汞是由汞分子构成的D. 这一变化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15.生物体死亡后,体内含有的碳-14会逐渐减少(称为衰变)。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三节-原子结构的模型 练习(有答案)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三节-原子结构的模型 练习(有答案)

原子结构的模型(1)1.原子内部结构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①道尔顿原子模型(1803年)实心球模型。

②原子模型(1897年)西瓜模型(汤姆生发现原子中有电子,带负电)。

③原子模型(1911年)行星绕太阳模型(a粒子散射实验:原子核的存在)。

④玻尔原子模型(1913年)模型。

⑤现在的原子结构模型比玻尔模型又有丁很大的改进。

2.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和带负电荷的构成的。

两者所带的电量大小,电性,因而原子呈。

3.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的极小,核外电子在核外空间做高速运动。

原子核的半径大约是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

原子核的体积虽然很小,但它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

4.原子核的秘密(如图)。

质子数= 数= 数,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显电中性)。

5.质子和中子都是由更微小的基本粒子构成的。

题型一α粒子散射实验1.卢瑟福提出原子核式结构学说的根据是在用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中,发现粒子()A.全部穿过或发生很小的偏转B.全部发生很大的偏转C.绝大多数直接穿过,只有少数发生很大偏转,甚至极少数被弹回D.绝大多数发生偏转,甚至被弹回2.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A.证明了质子的存在B.证明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C.说明了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D.说明原子中的电子只能在某些不连续的轨道上运动题型二原子的构成1.原于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下列有关原子的叙述错误的是()A.原子是最小的微粒B.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C.原子的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D.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表现主要由电子决定2.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是不能再分的微粒⎪⎩⎪⎨⎧⎪⎩⎪⎨⎧带一个单位负电荷(带负电):每个电子有中子(不带电):氢原子没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带正电):每一个质原子核(带正电)原子B.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C.一切原子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D.原子的核内质子数必等于核外电子数题型三实验分析1.物理学家卢瑟福等人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第2章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2.4-2.6)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第2章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2.4-2.6)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班级得分姓名学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60分)1.金属钛(Titanium)因为有神奇的性能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是航空、宇航、军工、电力等方面的必需材料,被誉为“未来金属”。

金属钛的元素符号是( )A. TIB. tIC. TiD. ti2.下列含金属元素的物质是( )A. H2S B. P2O₅ C. AgNO₃ D. H2O3.5G时代已经来临,高纯度单质硅(Si)是制作芯片的材料。

如图是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硅元素的名称为 SiB.硅原子的中子数为14C.硅元素在地壳中含量最多D.硅原子的质量为28.094. 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单质的是( )A. SB. C60C. HD.Fe₂O₃5. 某同学制作的试剂标签如下,其中化学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6. 硫化镉是“文身彩贴”的主要成分,可经皮肤进入人体内,干扰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

已知硫化镉中镉(Cd)元素的化合价为+2、硫(S)元素的化合价为-2,其化学式是( )A. Cd2S B. CdS₂ C. Cd2S₃ D. CdS7.铁元素的化合价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A. Fe(OH)₂、Fe2O₃、Fe B. Fe(NO3)₂、Fe、FeCl₃C. Fe、FeO、Fe2O₃D.Fe(OH)₃、FeSO₄,FeCl₃8.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语言,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下列化学用语书写不正确的是( )A.2 个氢原子:2HB.+2价钙元素: +2C.3 个氮分子:3N₂D.1个镁离子:Mg⁺ ²9.下列四位同学对“CO”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10.下列化学符号所表示的含义正确的是( )A. He可表示氦气B. N₂表示2个氮原子C. NaCl可表示1 个氯化钠分子D. SO₂只表示二氧化硫由硫、氧两种元素组成11.下列几种物质按氯元素的化合价规律排列:KCl、、HClO、HClO₃、HClO₄,则横线上的物质应是( )A. NaClB. NaClOC. Cl₂D. KClO₃12.“3H2SO₄”中有“1”(已省略不写)“2”“3”“4”四个数字,关于它们表示的意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表示硫元素的个数B.“2”表示每个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的个数C.“3”表示分子的个数D.“4”表示每个分子中含有的氧原子的个数13.下列关于 Na、Na⁺ī两种粒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①核电荷数相同②核外电子数相等③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④质量几乎相等⑤质子数相等⑥Na⁺比 Na稳定A.①④⑤B.①③⑤⑥C.①④⑤⑥D.②③④14. 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之一。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第二章1-3节微观粒子和原子(含答案)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第二章1-3节微观粒子和原子(含答案)

浙教版8年级下册第二章1-3节微观粒子与原子一、微观粒子结构模型1.下列四个图形属于符号的是()A.AB.BC.CD.D2.下列图示不属于模型的是()A. B. C. D.3.如图所示,密封容器中储存有一定量的氧气。

当活塞慢慢下压后,下列关于容器内分子模型的建构合理的是()A. B. C. D.4.为了形象展示水分解的微观过程,某同学制作了如下模型表示相应的微观粒子,其中表示水电解过程中不能再分的微粒的是()A. B. C. D.5.在近代原子学说的发展过程中,有下列观点:①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②原子都是实心球体③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内1911 年卢瑟福用带正电的a 粒子轰击原子,发现多数a 粒子穿过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有绝少数a 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如图所示。

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否定上述观点中的()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6.如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圈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反应有单质生成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可分的C.此反应有三种新物质生成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2:17.如图为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图,其中①为道尔顿原子模型,④为近代量子力学原子模型。

下列排列符合历史演变顺序的一组是()A.①③②⑤④B.①②③④⑤C.①⑤③②④D.①③⑤④②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汤姆生建立的“汤姆生模型”认为原子核像太阳,电子像行星绕原子核运行B.卢瑟福建立的“卢瑟福模型”认为电子像云雾一样出现在原子核周围C.玻尔建立的“分层模型”认为电子在原子核周围分层运动D.现代科学家认为电子像西瓜籽似地嵌在原子中9.模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微观结构。

如图是某原子结构模型,它表示了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体积很小,________在核外空间高速运动。

10.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是利用α 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2章 测试卷(含答案)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2章 测试卷(含答案)

第2章测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S—32 Ca—40Fe—56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下列图示不属于模型的是()2.国产大型客机C919部分机身采用了新型的铝锂合金,这种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适宜的延展性。

铝锂合金中的铝(Al)元素与锂(Li)元素的本质区别是()A.元素符号不同B.原子质量不同C.原子的质子数不同D.原子的电子数不同3.关于原子及原子结构发现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汤姆生、卢瑟福两位科学家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和想象建构原子模型的B.汤姆生发现了电子,证实原子是可分的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发生变化时,元素的种类也发生了变化D.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表现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4.一种碳-12原子的质量为a千克,X原子的质量为b千克,则X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a/12b B.12a/bC.b/12a D.12b/a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A.AlO B.Al2O3C.O2Al3D.OAl6.如图所示,密封容器中储存有一定量的氧气。

当活塞慢慢上提后,下列关于容器内分子模型的建构合理的是( )7.下列化学用语的使用及其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 A .H 2O ——1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 B .4H —— 4个氢元素C .C a +2——1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D .2CO 2——两个二氧化碳离子 8.下列物质的化学式错误的是( )A .铝AlB .氯化钾KCLC .氧化铜CuOD .五氧化二磷P 2O 5 9.胭脂红是一种安全的食品添加剂,其化学式是C 20H 11N 2O 10S 3Na 3。

下列关于胭脂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物质是由五种元素组成的 B .1个胭脂红分子中含有49个原子 C .该化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 .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4 g10.下图形象地表示了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试题及答案一、试题部分(一)选择题1、在以下四个选项中,哪一个选项属于“力”?()A.时间B.距离C.重量D.速度2、下列哪个现象是由于地球的引力造成的?()A.物体自由下落B.投出去的球在空中运动C.磁铁吸引铁钉D.电动车在行驶中刹车3、对于牛顿第一定律,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物体总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除非有力作用在它上面。

B.如果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它就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C.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有力才能维持。

D.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就一定会运动。

(二)填空题4、当我们用力推一个物体时,物体会__________,这个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

41、一个物体沿着__________的方向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三)解答题6、如果你是一位飞行员,你如何在空中控制飞机的飞行方向和高度?请结合所学知识解答。

61、假设你是一位建筑师,你需要设计一栋抗震能力强的建筑,你会如何设计?请给出你的设计方案并解释原因。

二、答案部分(一)选择题1、C.重量。

在物理学中,重量是力的度量。

2、A.物体自由下落。

这是由于地球的引力作用,使物体受到一个向地心方向的力,因此物体自由下落。

3、B.如果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它就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这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基本表述。

(二)填空题4、当我们用力推一个物体时,物体会运动或改变运动状态,这个现象说明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1、一个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方向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三)解答题6.作为飞行员,我可以通过操作飞机的舵和升降舵来控制飞机的飞行方向和高度。

舵可以改变飞机的姿态,使飞机转向或者倾斜;升降舵则可以改变飞机的升力,使飞机上升或下降。

通过这些操作,我可以实现飞机的飞行方向和高度控制。

7.作为建筑师,我会设计一个外形简单、结构对称、质量分布均匀的建筑,以增强建筑的抗震能力。

我会选择使用轻质、高强度的材料,如钢和混凝土,以减少建筑的质量并提高其强度。

我还会在建筑的地基中加入橡胶弹性垫或采用浮筏式基础等抗震措施,以减少地震对建筑造成的影响。

这些设计都有助于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

在八年级的科学课程中,第二章的学习内容是连接第一章和后续章节的重要桥梁。

这一章中,我们将回顾和总结第一章的知识,同时引入新的概念和科学原理。

通过这次复习,我们期望同学们能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第二章的内容,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复习的主要目标是强化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以及熟悉和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同时,我们也将通过各种活动和练习,提高同学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回顾第一章的知识:我们将首先回顾第一章学习的内容,包括科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科学的基本原理等。

第二章的新内容:这一部分我们将重点讲解第二章引入的新概念和原理,比如物质的变化,化学式及其表示的意义等。

实验操作和问题解决:我们将通过实验操作,帮助同学们理解和掌握第二章的原理和概念,同时通过问题解决活动,提高同学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我们将采用多种复习方法以提高复习效果,包括讲解、讨论、示范、小组学习和自我测试等。

这些方法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同时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动力。

八年级科学第二章的复习是一个关键的阶段,它既是对过去学习的回顾,也是为未来的学习做准备。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复习,同学们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同时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学习兴趣。

让我们一起努力,迎接新的挑战!A.重力、摩擦力、推力、拉力、浮力、电场力和磁场力。

答案:A.重力、摩擦力、推力、拉力、浮力、电场力和磁场力。

B.在地球上和在月球上,同一个物体的质量是一样的。

C.把一个正方体从实验室拿到教室,它的质量不变。

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

B.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当光线由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了了光线的方向。

C.一切物质都是由各种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D.光从光导纤维的一端射入,在内壁上多次反射,从另一端射出。

E.由于大气层上疏下密,光线穿过不均匀的大气时发生了折射现象。

答案:A.质子;中子;B.光线;C.分子;D.内壁;E.大气层(或密度)。

(注:答案可能因具体情况而异)小明在做一个关于水的折射实验,他收集了以下材料:水温、水质、水的透明度、水的深度等参数。

请你帮助小明设计一份实验报告,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结论。

(答案应包含具体步骤和表格)实验目的:探究水的折射现象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步骤:准备实验器材:水温计、水质计、水透明度计、水深度计各一个,以及一些其他必要的实验器材。

选取相同体积的水样,分别测量其在不同温度下的折射率。

选取不同体积的水样,分别测量其在相同温度下的折射率。

选取相同温度的水样,分别测量其在不同水质下的折射率。

选取相同水质的水样,分别测量其在不同透明度下的折射率。

选取相同透明度的水样,分别测量其在不同深度下的折射率。

整理并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果和结论。

实验结果应包含在表格中,表格应包括水温、水质、水的透明度、水的深度等参数以及相应的折射率数值。

结论应简洁明了地表述实验结果和结论。

密度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公式:ρ=m/V,变形V=m/ρ,m=ρV密度单位:千克/米3,常用单位:克/厘米3,单位换算关系: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密度特性: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不同物质其密度一般不同,密度与物质种类和状态有关,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概念:以“不同物质”和“体积相同时”为例,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并尝试归纳出密度概念。

同种物质其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其比值不变;不同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物理学中用密度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

纯水的密度为0×103千克/米3或1克/厘米3;人体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煤油的密度为8×103千克/米3;酒精的密度为789×103千克/米3;玻璃的密度为5~3×103千克/米3;空气的密度为29千克/米3。

记住一些物质的密度,会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发生改变,我们说物体做了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要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必须选择另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状态是不同。

可用图表示机械运动,这种图叫机械运动示意图。

在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时,一般以地面为参照物。

位置、②路程、③时间;速度;①快慢、②方向、③相对。

为了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控制变量法,即:速度=路程÷时间。

在相同时间里,通过的路程越长,物体运动就越快;在通过相同路程时,物体用的时间越少,物体运动就越快。

在物理学中,一般根据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就是速度。

知识点7:研究机械运动的步骤:看;定;想;算。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

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知识点3:力的单位牛顿(n)简称牛(N)常用单位有(克力)gf。

1N=100gf。

知识点4: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有关。

三要素即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在教育领域,课件已成为教师传递知识、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重要工具。

今天,我们将探讨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的课件内容,以期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运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全册课件是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布的《科学》课程标准,结合浙江省的地方特点及教学需求而编制的。

该课件注重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涵盖了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等领域的核心概念和技能,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内容丰富:该课件内容涵盖了众多科学领域,知识点设置合理,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科学》课程的核心内容。

互动性强:该课件采用了多媒体技术,具有很强的互动性。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互动操作,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同时,互动环节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注重实践:该课件注重实践操作,通过实验、观察、调查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地方特色:该课件结合浙江省的地方特点,加入了地方特色的科学内容。

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教师应在课前认真研究课件内容,根据教学需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同时,教师应充分利用课件中的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学生应积极参与到课件的学习中来,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活动,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同时,学生应认真听取教师的讲解和分析,做好笔记和总结。

学校应加强对课件的维护和管理,保证课件的质量和安全。

同时,学校还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提高教师使用课件的能力和水平。

家长应孩子的学习情况,鼓励孩子使用课件进行自主学习。

同时,家长还应与教师保持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并积极配合教师做好教学工作。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全册课件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有力助手。

通过该课件的使用,教师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和科学素养。

希望广大教师和学生能够积极使用该课件并做好维护管理工作以保证其质量和安全延长其使用寿命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巩固知识点,本篇文章将为你提供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的复习提纲。

这个提纲将涵盖该教材的主要内容,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生物与环境:这部分内容将重点复习生物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圈,以及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同时,还会复习生物的生命过程,如生长、发育、繁殖等。

物理与化学:你将复习到物理中的力学(如运动、力、功等)和光学(如反射、折射、色散等),以及化学中的原子、分子和化学反应。

地球与宇宙:这部分将带你探索地球的结构,以及宇宙的起源和演变。

你还将学习到地球上的天气和气候,以及太阳系和宇宙中的其他天体。

科学探究:你将复习如何进行科学探究,包括问题的提出、假设的设置、实验的设计、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以及结论的得出。

制定复习计划:根据考试时间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将复习内容分配到每一天,确保每天都有足够的时间复习。

制作笔记:重新整理教材内容,制作简洁明了的笔记,这有助于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做练习题:通过做练习题,你可以检验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然后进行针对性的复习。

模拟考试:在复习过程中,可以进行模拟考试,这有助于你熟悉考试形式,减轻考试压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