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C矫治器治疗乳前牙反[牙合]的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应用直丝弓技术矫治前牙反[牙合]24例疗效观察

应用直丝弓技术矫治前牙反[牙合]24例疗效观察

关键 词
0 .9 603
拔 牙 后 出血
临 床 分 析
d i1 . 99 j i n 10 —6 4 . 0 0 o:0 3 6 /.s . 0 7 s 1x 2 1 .
资料 与方 法 般资料 : 本院 口腔门诊患者 5 1例 , 非本 院拔牙 19例。拔 牙创 口内出血 , 0 其 凝血块多位于拔牙创 窝 内缓慢 渗 可
丝 弓矫 治技 术
d i1 . 99 j i n 10 —6 4 . 0 0 o:0 3 6 /. s . 0 7 s 1 x 2 1.
0 .9 602
资料 与方 法 20 0 5—2 0 07年 收治 治 错 牙 台畸形 2 4
例, 1 , l , 男 1例 女 3例 年龄 l 2 2~ 5岁 , 均 为恒牙 猞 。其 中拔 牙者 1 , 3例 不拔 牙者 1 例 ; 氏 I类 错牙 O例 , 氏 Ⅱ类 错 1 安 合1 安 牙 合8例 , 氏 Ⅲ类 错 拾 6例 。矫治 疗 程 安
前牙覆铪 覆 盖 都 已调 节 到度 , 牙关 系 磨
也 达 到 了 中性 。 结 论 : 丝 弓矫 治技 术 是 直 种 高效 实用的矫 治技 术 , 对安 氏 I、 Ⅱ、

Ⅲ类骨 性错 铪 畸 形 都 有 良好 的矫 治 效 果, 能有效矫治前 牙反验 错验 畸形。 关键 词 正畸学 矫 正 错颌 畸 形 直
血 , 时牙 龈和牙槽 窝内都有 渗血。牙 龈 有 出血 , 血凝块 多位 于牙 龈撕裂 处 , 去除 干 净后 , 多见损伤部位有 明显 的渗血点 。男 7 4例 , 8 女 6例 ; 龄 5~7 年 1岁 ; 上颌 5 9 例, 下颌 1 1 ; 0 例 前牙 3 7例 , 后牙 13例 。 2

探讨儿童乳前牙反牙合采用改良牙合垫式活动矫治器治疗的疗效

探讨儿童乳前牙反牙合采用改良牙合垫式活动矫治器治疗的疗效

探讨儿童乳前牙反牙合采用改良牙合垫式活动矫治器治疗的疗效摘要】目的:分析采用改良牙合垫式活动矫治器治疗儿童乳前牙反牙合的临床疗效。

方法:2015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院收治的乳前牙反牙合患儿中选取7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垫舌簧矫治器进行矫治,观察组患儿采用改良牙合垫式活动矫治器进行矫治,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Co-Gn(下颌有效长度)、Co-A(上颌有效长度)、APDI(上下颌骨矢状方向不调指数)、Ptm-A(上颌骨长度)、T4-Po(下颌长度)、NP-PA(颌突角)、ANB(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角)等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t=12.6257、9.6257、11.0257、6.3544、15.6253、11.9626、9.5258,P<0.05。

结论:改良牙合垫式活动矫治器治疗儿童乳前牙反牙合的临床疗效理想,可推广。

【关键词】改良牙合垫式;活动矫治器;儿童乳前牙反牙合;传统牙合垫舌簧矫治器;对比分析【中图分类号】R78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2-0204-02临床研究显示,儿童乳牙反牙合出现的高危因素包括遗传、非母乳喂养等,乳前牙是乳牙反牙合的高发部位,并且大部分属于牙源性,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矫治,则可能造成颌骨生长异常[1]。

随着患儿年龄不断增长,反牙合现象会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面部美观与咀嚼功能,所以及早进行矫治十分必要[2-3]。

本研究在该疾病矫治中分别应用了传统牙合垫舌簧矫治器与改良牙合垫式活动矫治器,对其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乳前牙反牙合患儿中选取72例,纳入标准:(1)患儿家长在自愿情况下签署知情同意书;(2)以往未行正畸治疗;(3)不存在牙齿松动与龋坏现象;(4)AⅡ—BⅡ反牙合或者AⅢ—BⅢ反牙合;(5)不存在拔牙史。

前牙反[牙合]矫治效果与牙列期的关系(附57例报告)

前牙反[牙合]矫治效果与牙列期的关系(附57例报告)
的主要 生长 变 化 在 生 长 高 峰 之 前 已基 本 形 成 , 我 们 的结 果表 明乳 牙列 、 替牙 列 、 恒牙 列早 期前 牙 反 殆 矫 治 时 间与其 特 征 、 型相 吻合 , 一步 说 明 了 类 进 儿童 前 牙反殆 尽 早 矫治 可取 得事半 功倍 的效果 。
( 稿 日期 :091 —0 收 20 。22 )
度不 同 , 因此 难 以反 映 个 体 的所 处 发 育 阶段 。从 本文 表 1显示 的 同一 年龄 段 内 的不 同病 例前 牙反
面 部 激 素 依 赖 性 皮炎 9 6例 临 床 分 析
刘 次 文

咸 宁学 院学报 ( 医学版 )0 0年第 2 21 4卷第 1 [om  ̄an guir Md  ̄Sics] 期 J Mo ni ne ( ei cne) u f n vs c e
6 5
3 讨

殆 解 除所 需 时 间存 在 明显 差异 , 们认 为这 主 要 我 由于年龄 和发 育 龄 不 同所 致 , 一 年 龄 的青 少 年 同
6 4
咸宁学院学报( 医学版)00 2 1 年第 2 4卷第 1 [ u f0Xa n nei( e e ie ) 期 J m i m g i ̄t MSfSe  ̄ ] o l f n Uv y l en
前 牙反. 矫治 效 果 与 牙 列期 的关 系 殆 ( 5 附 7例 报 告 )
长, 而达到矫治前牙反胎 作用。其不 仅矫 治了牙 型反胎 , 重要 的是 改 善 了上 下颌 骨 间 的不 协 调 更
关系 , 改善 了面 部外形 。
牙齿 发育 可 以预 测 骨 骼 生 长 发 育 的阶 段 , 而 对于年龄, 由于性 别 、 体 所 处 环 境 , 长发 育 速 个 生

用功能性矫治器Activator矫治乳牙反(牙合)的疗效观察

用功能性矫治器Activator矫治乳牙反(牙合)的疗效观察

用功能性矫治器Activator矫治乳牙反(牙合)的疗效观察毋茂荣
【期刊名称】《实用医技杂志》
【年(卷),期】1998(005)006
【摘要】前牙反(牙合),其下牙弓妨碍上牙弓向前发育,使上颌的发育不足,随年龄的增长而错( )畸形愈来愈严重,颌面部的畸形愈来愈明显,为确保儿童的正常发育,要早期发现问题,及早防治[1].通过对5例乳牙反牙舍的患者,以功能性矫治器Actirator 进行治疗,结果表明:解除反( )平均时间为29天.完成矫治为48天.本文认为乳牙反(牙合)易矫正,所需时间短,效果好,痛苦小.
【总页数】1页(P404)
【作者】毋茂荣
【作者单位】大同铁路医院,0370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8
【相关文献】
1.FR-Ⅲ型功能性矫治器在乳牙反(牙合)中的应用 [J], 屈沛
2.改良(牙合)垫式活动矫治器矫治33例儿童乳牙反(牙合)的疗效观察 [J], 姚森;冯红杰
3.功能性矫治器矫治恒牙早期安氏Ⅲ类前牙反(牙合) [J], 庞斌
4.前牙反牙合应用功能性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治疗的效果对照评定 [J], 王斌
5.功能性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治疗前牙反(牙合)的效果观察 [J], 鲍萍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MRC肌功能训练器治疗替牙期错畸形的效果分析

MRC肌功能训练器治疗替牙期错畸形的效果分析

MRC肌功能训练器治疗替牙期错畸形的效果分析MRC肌功能训练器是一种常见的替牙期错畸形治疗器械,其通过锻炼和调整颌骨肌肉的功能,从而达到矫治牙齿错位的目的。

本文将对MRC肌功能训练器治疗替牙期错畸形的效果进行分析。

MRC肌功能训练器通过鼻呼吸和舌头位于上颚垂直位置的训练,可以改善颌骨发育不良引起的下颌后缩、上颚狭窄等问题,从而促进正常的咀嚼功能和牙齿排列。

研究表明,MRC肌功能训练器可以有效地纠正替牙期错畸形,提高咀嚼效率,预防潜在的口腔问题。

一项研究显示,使用MRC肌功能训练器治疗替牙期错畸形的患者,在短期内可以得到显著的矫正效果。

具体来说,使用MRC肌功能训练器的患者的下颌前伸程度明显增加,上颚宽度得到了改善。

他们的咀嚼效果也显著提高,牙齿接触面积增加,咀嚼方向更加均匀。

这些结果表明,MRC肌功能训练器可以通过调整颌骨肌肉的功能,有效地改善替牙期错畸形。

使用MRC肌功能训练器还可以改善口腔肌肉的协调性,提高面部肌肉的形态和功能。

研究表明,MRC肌功能训练器可以增加嘴唇肌肉的紧张度,减少上颚腭帆肌肉的过度收缩,从而改善面部的外观和表情。

这对于替牙期错畸形患者来说,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并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

MRC肌功能训练器治疗替牙期错畸形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使用MRC肌功能训练器需要患者自觉性地配合训练,如果患者不能按照正确的方式使用训练器,可能会影响矫正效果。

MRC肌功能训练器的矫正效果需要一定的时间,不能立即见效。

患者和家长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坚持才能取得理想的矫正效果。

MRC肌功能训练器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替牙期错畸形的器械。

它通过改善颌骨肌肉功能和协调性,有效地纠正下颌后缩、上颚狭窄等问题,提高咀嚼效果和面部肌肉形态。

使用MRC肌功能训练器也需要患者自觉性地配合和耐心坚持。

未来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探讨MRC 肌功能训练器与其他矫正方法的联合应用,以进一步提高替牙期错畸形的治疗效果。

MRC肌功能矫治器矫治替牙期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疗效分析

MRC肌功能矫治器矫治替牙期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疗效分析

MRC肌功能矫治器矫治替牙期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疗效分析【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MRC肌功能矫治器在矫治替牙期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中的疗效,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和分析,了解其矫治效果和可能的并发症。

首先介绍了MRC肌功能矫治器的工作原理和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的特点,然后详细描述了研究对象和方法。

随后通过对矫治效果进行分析,总结了MRC肌功能矫治器在矫治替牙期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中的应用前景,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方向。

结论部分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研究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为改善患者的口腔健康和生活质量提供了重要依据。

【关键词】MRC肌功能矫治器, 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 矫治效果, 并发症, 应用前景, 研究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是一种常见的牙颌畸形,特点是上颌前牙与下颌后牙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错颌。

这种错牙合不仅影响美观,还会导致咀嚼功能障碍和言语发音不清。

传统的矫治方法包括固定矫治和正畸手术,但这些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并发症。

为了寻求一种更有效、更安全的矫治方法,MRC肌功能矫治器应运而生。

MRC肌功能矫治器是一种非侵asive矫治器,通过调节口腔肌肉的平衡和功能,促进正常的齿颌关系,从而达到矫治错牙合的目的。

该矫治器具有操作简便、易接受、无需拔牙等优点,在安全性和疗效上得到了广泛认可。

本研究旨在分析MRC肌功能矫治器在矫治替牙期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中的疗效,探讨其应用前景和进一步研究方向。

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观察和数据分析,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MRC肌功能矫治器在矫治错牙合中的作用和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到此结束。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MRC肌功能矫治器在矫治替牙期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中的疗效及应用前景。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MRC肌功能矫治器的工作原理,探讨其在矫治替牙期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中的作用机制;2. 分析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的特点,研究MRC肌功能矫治器对错牙合畸形的矫正效果;3. 研究对象和方法:通过对一定数量的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进行研究,采用MRC肌功能矫治器进行矫正治疗,并跟踪观察其矫治效果;4. 分析矫治效果,评估MRC肌功能矫治器在矫治替牙期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中的临床应用价值;5. 探讨MRC肌功能矫治器在矫治替牙期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中的应用前景,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好的参考依据。

乳牙期及替牙期反牙合矫治器的几点体会

乳牙期及替牙期反牙合矫治器的几点体会

乳牙期及替牙期反牙合矫治器的几点体会【摘要】目的:纠正前牙反牙合,去除不利于上颌骨发育的因素,刺激上颌骨生长,从而达到在上颌骨发育高峰期改变其抑制因素,解除前牙反牙合,改善颜面部畸形外貌。

方法:反牙合患者50例,其中乳牙期21例、替牙期29例。

其中使用口外颜兜装置8例、可摘式上颌牙合垫活动矫治器14例、上颌扩弓矫治器7例、口外前方牵引装置(面具式)21例。

结果:除外1例前牙反覆盖Ⅲ°变为Ⅰ°,其余病例前牙反牙合解除,前牙反覆盖解除,上牙弓前后径、左右径均得到扩大,面形改善,全部恢复正常侧面容貌。

结论:活动矫治器、功能矫治器的应用均可达到理想地解决乳牙期、替牙期反牙合患者的目的。

【关键词】乳牙期;替牙期;反牙合;矫治器前牙反牙合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错牙合畸形症状,如果不及时矫治,有可能妨碍颜面部面前后向的正常发育。

依程度不同,可单纯表现为前牙反牙合而后牙关系正常及颜面宽度无明显异常,严重者除了表现前牙反牙合外,还可合并后牙近中错牙合,甚至颜面可表现为下颌前突、上颌发育不足或两者兼之的凹形侧面形[1]。

1 对象与方法1.1 病例选择本院口腔正畸门诊儿童患者50例,其中男22例,女28例,年龄5~13岁,平均10.2岁。

其中乳牙期仅前牙反牙合、后牙咬合关系尚可10例,采用可摘式上颌牙合垫活动矫治器8例,余2例采用上颌扩弓矫治器;替牙期前牙浅覆牙合、后牙近中咬合、上下颌骨失状向差值(ANB)<0.7°者5例,采用口外前方牵引装置;前牙反覆盖后牙近中咬合29例(乳牙期11例、替牙期18例),其中6例采用可摘式上颌牙合垫活动矫治器,5例采用上颌扩弓矫治器,8例采用头帽颏兜装置,余10例采用口外前方牵引装置;前牙反覆牙合反覆盖Ⅲ度、后牙完全近中、伴侧面形严重凹形6例,全部采用口外前方牵引装置。

1.2 方法可摘式上颌牙合垫舌簧活动矫治器:牙合垫加上前牙区舌簧(0.5mm不锈钢丝弯制),固位装置箭头卡及隙卡[2]。

乳牙末期混合牙列初期前牙反(牙合)前方牵引矫治疗效探讨

乳牙末期混合牙列初期前牙反(牙合)前方牵引矫治疗效探讨

乳牙末期混合牙列初期前牙反(牙合)前方牵引矫治疗效探讨引言牙齿矫正治疗是一项重要的口腔医学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改善牙齿排列不齐、咬合错位等问题,提高患者的口腔健康和美观度。

而乳牙末期混合牙列初期前牙反(牙合)前方牵引矫治疗方法,是一种用于治疗儿童牙列错位问题的方法。

本文将探讨该矫治疗方法的效果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

乳牙期是儿童牙齿生长发育的阶段,也是进行牙齿矫正治疗的重要时期。

在乳牙末期混合牙列初期,有些儿童出现了前牙反(牙合)前方错位的现象,即上颚前牙向口内倾斜,下颚前牙向口外倾斜,导致咬合关系不正常。

这种情况会影响儿童的口腔健康和正常的食物咀嚼功能,甚至影响面部外观,因此需要及时采取矫正治疗措施。

乳牙末期混合牙列初期前牙反(牙合)前方牵引矫治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该方法通过牙齿矫正器具对上下颚前牙进行牵引,使得前牙在正确的位置上得以生长,逐渐纠正错位,恢复正常的咬合关系。

该矫治方法针对性强,治疗效果稳定,因此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1. 有效缩短矫治时间乳牙末期混合牙列初期前牙反(牙合)前方牵引矫治采用了特殊的矫治器具,可以对牙齿施以定向性的力量,有效地促进前牙的正常生长和移动,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矫正的效果。

相比传统的治疗方法,该矫治方法可以更快地改善患者的牙齿错位问题,降低了患者的治疗时间。

2. 保留牙齿生长空间该矫治方法可以有效地保留前牙的生长空间,避免了过早丧失牙齿空间造成的生长障碍。

通过对前牙进行矫正,恢复前牙的正常生长方向和位置,有助于保持口腔内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3. 改善面部外观前牙错位会对面部外观产生一定的影响,使用乳牙末期混合牙列初期前牙反(牙合)前方牵引矫治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前牙错位带来的面部不协调现象,提高患者的整体面部美观度。

4. 提高牙齿功能通过矫正前牙的错位问题,可以提高患者的牙齿功能,使得患者能够正常进行食物的咀嚼和咽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营养吸收和健康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前
治疗后
t
79.55±1.7
81.31±1.51
15.78
78.65±2.52
79.81±3.22
2.49
-1.22±0.72
1.21±0.79
29.42
103.67±4.33
108.69±3.84
7.86
28.92±2.46
19.81±2.54
-16.18
65.63±2.89
67.48±3.12
2 结 果
22例患儿经过5~7个月的治疗后,乳前牙反(牙 合)均解除,乳前牙恢复正常覆合、覆盖,面型得到 改善。患儿治疗前后SNA、SNB、ANB、U1-SN、L1NB、Y轴、IMPA、U1-NA数值变化明显(表1),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全科口腔医学杂志
2018 年11月 第5卷/第33期
育,有利于正常咬合的建立,在乳前牙反 的早期干预中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MRC矫治器;乳前牙反
【中图分类号】R7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803.2018.33.31.02
乳前牙反 是一类较为多发的错 畸形,在我国 儿童中患病率为8.1%[1],有部分患儿存在自然缓解的可 能,其余患儿随着年龄增加,下颌骨前伸过度,上颌骨 发育受限,严重者发展成骨性Ⅲ类错 ,妨碍患儿的身 心健康。临床上对于反 建议早期矫治,一般3-5岁患儿 在能够配合时进行矫治,短时间内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 果[2-3]。
32
General Journal Of Stomatology
Vol.5, No.33 Nov. 2018
项目 SNA(°) SNB(°) ANB(°) U1-SN(°) L1-NB(°) Y轴角(°) IMPA(°) U1-NA(°)
表1 MRC矫治乳前牙反 治疗前后头影测量分析(x±s,n=22)
矫治器。要求患儿白天戴用至少2h,晚间睡觉期间始终 佩戴。告知患儿及家长,佩戴MRC矫治器期间,微闭嘴 唇,以鼻腔呼吸,舌尖放置在定位装置上,禁止说话及 进食。教会家属和患儿肌功能训练方法,要求患儿坚持 每天锻炼。若MRC矫治器使用期间存在异常现象或不适 症状应及时反馈。前4周每周复诊一次,以后每4周复诊 一次。待患儿反 得以纠正后结束治疗,22例患儿治疗 时长在5-7个月。
1 资料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8月来我院儿童牙病科就诊 的乳前牙反 患儿22例,其中男童13例,女童9例,年 龄为3~5岁。所有患儿均为为牙性或功能性乳前牙反 ,且依从性良好,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2 方法 首先对患儿进行常规正畸检查,明确病情,筛查病 因。对症处理慢性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等影响因素, 提高患儿机体健康状况。与患儿进行沟通,协同家长做 好心理疏导工作,消除患儿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尽 量避免患儿产生强烈的抵触心理。了解患儿不良口腔习 惯,为患儿及家长做好宣教工作,共同纠正不良习惯。 针对患儿年龄和上前牙宽度选择合适型号的MRC
1.3 研究参数 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完成后为患儿进行X线头影测 量分析,各项目均由同一名研究人员测量。研究参数 包括:SNA(蝶鞍中心、鼻根点及上齿槽座点构成的 角)、SNB(蝶鞍中心、鼻根点及下齿槽座点构成的 角)、ANB(上齿槽座点、鼻根点及下齿槽座点构成 的角)、U1-SN(上中切牙长轴与SN平面下内角)、 L1-NB(下中切牙长轴与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连线交 角)、Y轴角(蝶鞍中心与颏顶点连线与眼耳平面相交 的下前角)、IMPA(下中切牙长轴与下颌平面交角)、 U1-NA角(上中切牙与鼻根点-上齿槽座点连线交角)。 1.4 统计学方法 结果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 “x±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组内前后差异,检验 水准为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目前,针对前牙反 的矫治方法和矫治器有多种, 传统的有舌板咬撬法、下颌斜面导板、上颌颌垫舌簧 矫治器等等,但这些矫治器多存在制作繁琐、舒适感 欠佳、患儿配合度差等缺点[2]。近年来,Myofunctional Research Company(MRC)被推广使用,该矫治器由软硅 胶制成,佩戴舒适方便,且每日使用时间较短,易于被 患儿接受[4]。本文旨在探究MRC矫治器对乳前牙反 的 疗效,为临床早期矫治提供新方法。
后SNA、SNB、ANB、U1-SN、Y轴、U1-NA、L1-NB、IMPA数值变化及整体疗效,客观评价MRC矫治器
的应用价值。结果 治疗后,患儿SNA、SNB、ANB、U1-SN、Y轴、U1-NA角增大,而L1-NB、IMPA角
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C矫治器能够解除前牙反 ,正确引导上下颌骨的生长发
12.69
94.4±1.68
91.24±1.8
-36.75
17.18±0.96
27.17±1.03
124.44
P 0.00 0.021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3 讨 论
乳前牙反 是我国儿童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错 畸 形,尤其是牙性和功能性反 ,颌骨畸形一般不明显。 随着切牙脱落,乳前牙反 可自行缓解,但仍有很大一 部分病例随着生长发育逐渐加重,故反 的治疗强调早 期干预。早期干预可解除前牙反 ,促进上颌骨发育, 抑制下颌骨过度发育,引导 、骨、面向正常生长方向 发育,恢复下颌正常咬合位置,改善骨面形[2,3]。
2018 年11月 第5卷/第33期
全科口腔医学杂志
Vol.5, No.33 Nov. 2018
General Journal Of Stomatology
31
·临床研究·
MRC矫治器治疗乳前牙反 的疗效观察
张 琰 (盐城市口腔医院口腔内科,江苏 盐城 224000)
【摘要】目的 研究MRC矫治器在乳前牙反 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纳入2015年6月~2017年8月 来院就诊的乳前牙反 患儿22例进行研究,纳入对象均接受MRC肌功能矫治器系统矫治,观察患儿治疗前
MRC属于肌功能训练的矫治系统,通过训练纠正患 儿不良的口腔习惯,将唇舌、肌肉、颌骨等引导至正常 位置以建立正确的平衡状态;建立正确的吞咽方式和用 鼻呼吸,最大可能的去除影响患儿颌面部正常发育的不 良因素,让生长潜能得到自然发挥;同时对牙列轻施压 力,帮助排齐牙齿、扩张牙弓[5,6]。另外,治疗期间医务 工作者需要对患儿进行心理干预,运用沟通技巧诱导患 儿有意识地戒除吐舌、口呼吸等不良口腔习惯,同时尽 量改善其对MRC矫治器的排斥心理。佩戴MRC矫治器期 间的肌功能训练需医务人员、患儿及患儿家属三方共同 努力方能取得良好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