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幼儿园大班亲子游戏教案感统训练课堂教学小游戏.doc

合集下载

幼儿园感统训练游戏活动方案 幼儿园感统训练

幼儿园感统训练游戏活动方案 幼儿园感统训练

感统训练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游戏和活动,帮助幼儿开发感觉系统,提高他们的感觉统合能力。

感统训练游戏活动在幼儿园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幼儿发展身体感知、视觉知觉、听觉认知等方面的能力,对幼儿的综合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感统训练的重要性感统训练对于幼儿的成长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通过感统训练,幼儿可以提高自己的身体协调能力,增强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

感统训练可以促进幼儿的大脑发育,提高注意力和集中力。

感统训练还可以帮助幼儿发展语言能力和社交能力,增进幼儿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

二、感统训练游戏活动方案1. 视觉感统训练(1)抓光影:让幼儿观察和追逐光影,锻炼他们的眼部协调能力和注意力。

(2)穿环游戏:让幼儿通过穿环的活动,锻炼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和空间感知能力。

(3)图案拼贴:让幼儿进行图案拼贴活动,锻炼他们的图形识别能力和手部精细动作能力。

2. 听觉感统训练(1)声音辨别:通过发出不同的声音让幼儿进行辨别,提高幼儿的听觉关注和辨别能力。

(2)音乐游戏:让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做出相应的动作,锻炼幼儿的音乐感和动作协调能力。

(3)听觉迷宫:设置不同的声音迷宫,让幼儿倾听并找出正确的路径,提高幼儿的音频定向能力和处理能力。

3. 运动感统训练(1)平衡练习:让幼儿进行各种平衡练习,如走平衡木、跳绳等,提高幼儿的身体协调和平衡能力。

(2)橡皮筋游戏:通过橡皮筋游戏,让幼儿进行灵活的身体活动,锻炼幼儿的肌肉力量和身体协调能力。

(3)球类运动:让幼儿进行各种球类运动,如投篮、接力等,提高幼儿的运动协调和反应能力。

4. 手部感统训练(1)捏揉橡皮泥:让幼儿进行捏揉橡皮泥的活动,锻炼他们的手部肌肉力量和灵活性。

(2)穿珠子游戏:让幼儿进行穿珠子的游戏,锻炼他们的手眼协调和精细动作能力。

(3)握笔练习:让幼儿进行握笔练习,培养他们的书写能力和手部灵活性。

三、感统训练游戏活动的实施在幼儿园中,感统训练游戏活动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幼儿园大班亲子游戏优秀教案感统训练课堂教学小游戏(重点资料).doc

幼儿园大班亲子游戏优秀教案感统训练课堂教学小游戏(重点资料).doc

幼儿园大班亲子游戏教案:感统训练课堂教学小游戏本文整理了关于幼儿园大班亲子游戏教案:感统训练课堂教学小游戏,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一、《小小蛋糕师》(比较练习)目的:学习区分厚、薄,练习并列排序材料:彩泥、牙签或面团(也可用被子或书代替)要点:(1)家长和孩子一起当“蛋糕师”,用彩泥做生日蛋糕。

(2)根据顾客(家里其他成员)的要求,制作出一个三层的和一个一层的。

(3)比较2个蛋糕的厚度,学习厚薄概念,并出示字卡。

(4)家长画多个不同厚度的蛋糕,幼儿剪下来或手撕下来,按从厚到薄的顺序,练习排列。

二、《分四份》(几何图形)目的:学习分四等份材料:彩色手工纸(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椭圆形等),剪刀,白纸,胶水要点:(1)家长给孩子提出游戏的要求(2)家长给孩子看准备好的彩色纸,让幼儿说出都有什么形状的纸。

请孩子把每张纸都分成四份。

(3)孩子如果一点都不会,经过尝试后,家长可以和孩子一人拿一张同样形状的纸,如正方形。

家长边做边引导孩子操作,把它折叠2次,然后按折痕剪成相等的四份。

(4)把剪成的四份图片再还原成原样贴在白纸上。

(5)用数字表示分了几分。

(6)其他图形同上。

(7)孩子反复操作,加深印象。

(8)鼓励孩子想出更多的办法,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发散性思维。

三、《画积木》(几何图形)目的:感知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地关系材料:积木、纸、笔要点: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画积木,教孩子拓的方法及指导孩子了解立体图形的概念。

(1)家长和孩子一起取来积木、纸笔取出一块正方形积木,先让孩子用手触摸积木感知观察外形特征,然后家长示范描画的方法。

方法:把积木放在白纸上,左手压在积木上,右手握笔沿边描出,每描一面在积木上贴一个小帖纸做记号。

(2)全部拓画后,让幼儿在每一图形上写上数字,看有多少个?这数字就说明正方体有几个面,然后问孩子“正方体有几个面呀?”(3)用积木的另一个面在其他描画好的正方形上比,让孩子观察6个面使一样大的。

感觉统合训练活动游戏

感觉统合训练活动游戏
听声寻物
宝宝身体位于大陀螺之中,大陀螺完全盖于宝宝身体上方,家长拿沙锤或手摇铃等可发出声音的玩具,位于不同方向摇动,让宝宝根据音源向前爬行。可锻炼宝宝的反应能力、空间方位感。
快乐杯子
两个儿童同坐在陀螺内协调用力让大陀螺旋转起来。开始的时候,指导者要轻轻的晃动陀螺,让儿童逐渐体会平衡感和重力感,当熟悉了以后可以让儿童自行用力旋转陀螺。
脚底触摸游戏
让孩子闭上眼睛,用各种不同的让孩子闭上眼睛,用各种不同触感的物品去碰触孩子的脚底,像是苹果、柠檬、鸡蛋、布偶等让孩子来猜。(注意力集中到脚,加强触觉刺激)
踩脚印
依照孩子的鞋子大小,将形状画在各种平面素材上,再用锯子、剪刀或刀片撷取下来,接着用双面胶将这些脚型板贴在地上或板子上,记得平均分配左脚与右脚(脚掌触觉刺激)
卷寿司
用薄毯将孩子卷住,并用适当的力度挤压
我画你猜
在宝宝手、肚子、背上画符号,宝宝说出画的是什么
气球吹
将气球吹起,然后松一个小口,用气流冲击宝宝脸上、手心、脚心等身体部位
抓痒痒
将自己双手搓热,在孩子身上抓挠
畅游球池
让孩子在海洋球池中间蹦跳翻滚
手印画
让孩子用手指沾满颜料后,在各种不同材质的纸上作画,也可以改用食用色素(提供手指末端触觉讯息,触觉最敏感的位置之一)
太空仓
让儿童紧握大陀螺的边缘,指导者可以前后左右摇晃,让儿童体会不同的平衡感与重力感,就像坐进了太空仓。
投球
递给孩子一些球,让他投入指定的篮子或纸箱中,可以在大陀螺周围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距离放置几个篮子或纸箱,经常变更投掷的方向和距离,让孩子寻找目标,做这项活动时回转的速度仍不宜太快,难度适宜,使孩子能成功70%左右,注意培养孩子对这项活动的兴趣。孩子的兴趣越大,越努力想达到目标时,运动企划能力的提高就会越好;

幼儿园大班感统训练教育教案

幼儿园大班感统训练教育教案

幼儿园大班感统训练教育教案1. 简介本教案面向幼儿园大班,旨在通过感统训练促进幼儿的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

感觉统合是指大脑接收来自身体各个感觉系统的信息,并将其整合为有意义的运动和认知行为。

通过感统训练,幼儿可以提高身体协调能力、发展感知觉和运动技能,从而促进其整体发展。

2. 教学目标•培养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和运动技能•发展幼儿的听觉、视觉、触觉等感觉系统•提升幼儿的注意力、专注力和学习能力•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3. 教学内容3.1 感觉系统发展•听觉训练:通过听觉游戏、音乐活动等,促进幼儿听觉系统的发展。

•视觉训练:通过视觉刺激、观察游戏等,促进幼儿视觉系统的发展。

•触觉训练:通过触摸、感受不同材质等,促进幼儿触觉系统的发展。

3.2 身体协调训练•平衡训练:通过平衡球、平衡木等工具,提升幼儿平衡感。

•手眼协调训练:通过投掷接住球、握笔练习等,培养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

•肌肉协调训练:通过拉伸、挖土、走绳等活动,锻炼幼儿的肌肉协调能力。

3.3 注意力与专注训练•训练幼儿集中注意力的时间逐渐延长,逐渐提高专注力。

•通过游戏和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注意力。

3.4 社交能力与团队合作•通过小组活动、互动游戏等,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

•引导幼儿学会分工合作、互相帮助,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4. 教学方法•游戏化教学:通过游戏和趣味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多感官训练:通过多样的感觉刺激,同时开发幼儿各个感官系统。

•小组合作: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

5. 教学过程5.1 感觉系统发展训练1.听觉训练:–游戏1:模仿动物声音,由教师发出动物声音,幼儿猜测是哪个动物在叫。

–游戏2:听音乐跳舞,播放不同风格的音乐,要求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进行舞蹈动作。

2.视觉训练:–游戏1:找出不同,展示一组图片,其中一张与其他图片不同,幼儿需要找出不同之处。

–游戏2:观察模仿,教师做出一些动作,幼儿观察后模仿。

关于幼儿园大班教案感统训练活动

关于幼儿园大班教案感统训练活动

关于幼儿园大班教案感统训练活动幼儿园大班教案:感统训练活动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幼儿应该能够:1. 了解感统训练的基本概念和目的;2. 通过参与感统训练活动,提高自身感官统合和动作协调能力;3. 增强幼儿园大班儿童的身体意识和自我调节能力;4. 提升对同伴和环境的认知、理解和适应能力。

教学内容:1. 活动1:大班跳绳;2. 活动2:感统球游戏;3. 活动3:平衡练习;4. 活动4:触觉练习;5. 活动5:听觉练习;6. 活动6:视觉练习。

教学准备:1. 感统球;2. 平衡板;3. 软垫;4. 品味玩具;5. 音乐媒体。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感统训练的概念和目的;2. 幼儿感官统合和动作协调能力的提高;3. 幼儿园大班儿童身体意识和自我调节能力的增强。

难点:1. 教师的引导与跟进;2. 感统训练的不同方式;3. 教育教学和娱乐活动的平衡。

教学过程:1. 活动1:大班跳绳(10分钟)。

引导幼儿园大班儿童在标准跳绳规则下练习跳绳,通过调节跳绳的速度和节奏,提高幼儿的动作协调能力和身体控制能力。

2. 活动2:感统球游戏(10分钟)。

通过引导幼儿园大班儿童在球场上参与感统球游戏,提高他们的感官统合和动作协调能力。

3. 活动3:平衡练习(10分钟)。

引导幼儿园大班儿童在平衡板上练习平衡,提高他们的身体意识和自我调节能力。

4. 活动4:触觉练习(10分钟)。

引导幼儿园大班儿童使用品味玩具,通过触觉体验提高他们的感官统合能力。

5. 活动5:听觉练习(10分钟)。

给孩子们播放具有不同节奏和音调的音乐,让他们通过听觉的体验,提高自身的感官统合和动作协调能力。

6. 活动6:视觉练习(10分钟)。

引导幼儿园大班儿童做不同的视觉游戏,通过视觉训练提高他们的感官统合和认知能力。

教学反思:幼儿园大班教案这次教学活动的目标是通过感统训练活动提高幼儿的感官统合和动作协调能力,增强他们的身体意识和自我调节能力,以及增强他们的认知、理解和适应能力。

感统训练游戏教案

感统训练游戏教案

感统训练游戏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感统能力,了解感统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通过游戏方式训练感统能力,提高孩子的感统能力水平。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适合感统训练的游戏道具,如球、绳子、激光笔等。

2.准备适当的音乐,用于引导孩子进行感统训练。

教学步骤:1. 导入:和孩子们一起讨论什么是感统能力,为什么感统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很重要。

引导孩子们举例说明感统能力的应用场景,如运动时的身体协调、学习时的专注力等。

告诉孩子们我们今天要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训练感统能力。

2. 游戏一:球传递a. 让孩子们排成两队,站成一列面对面。

b. 给每个队一颗球,并告诉他们在音乐响起时传球给后面的队员。

c. 引导他们在传球时注意用眼睛看清目标和手的力度掌握。

d. 游戏结束后,让孩子们讨论一下在传球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克服这些困难。

3. 游戏二:绳子接力a. 让孩子们排成两队,站成一列。

b. 每个队的第一个人将一根绳子夹在腋下,接力时要用手牢牢地抓住绳子。

c. 引导他们在接力时注意抓住绳子的力度掌握和团队协作。

d. 游戏结束后,让孩子们讨论一下在接力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克服这些困难。

4. 游戏三:激光追逐a. 将教室或场地里的某个地方标记为“起点”,另一个地方标记为“终点”。

b. 给每个孩子一支激光笔,让他们从起点开始追逐激光光点,尽量在规定的时间内到达终点。

c. 引导他们在追逐时注意眼睛的注视点和身体的平衡控制。

d. 游戏结束后,让孩子们讨论一下在追逐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克服这些困难。

5. 结束:和孩子们一起总结整个感统训练游戏,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鼓励他们继续在日常生活中锻炼和应用感统能力。

教学延伸:1. 可以根据孩子们的反馈和具体情况,调整游戏的难易程度和种类。

2. 可以邀请专业的感统训练人员到班级来进行感统训练课程,进一步加强孩子们的感统能力训练。

感统亲子游戏活动教案

感统亲子游戏活动教案

感统亲子游戏活动教案教案标题:感统亲子游戏活动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家长了解感统的重要性及其对孩子发展的影响。

2. 提供一系列适合亲子参与的感统游戏活动,以促进孩子的感统发展。

3. 培养亲子间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向家长介绍感统的概念和重要性,解释感统对孩子的发展和学习能力的影响。

2. 引导家长思考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帮助孩子发展感统。

活动一:触觉游戏1. 准备一些触觉刺激物品,如羽毛、沙子、海绵等。

2. 家长和孩子一起闭上眼睛,轮流触摸这些物品,并描述触摸感受。

3. 鼓励孩子用不同的词汇来描述触觉感受,如柔软、粗糙、湿润等。

活动二:平衡游戏1. 准备一些平衡器材,如平衡木、平衡球等。

2. 家长和孩子一起进行平衡训练,如走平衡木、站在平衡球上等。

3. 鼓励孩子尝试不同的平衡动作,逐渐提高平衡能力。

活动三:身体协调游戏1. 家长和孩子站成一排,手牵手。

2. 领头的家长做出一个简单的动作,如跳跃或转身。

3. 其他家长和孩子跟随领头者的动作进行协调。

4. 逐渐增加动作的复杂度和速度,提高家长和孩子的身体协调能力。

活动四:听觉游戏1. 准备一些音乐和声音源,如铃铛、鼓、口哨等。

2. 家长和孩子一起闭上眼睛,听不同的声音,并尝试辨别声音的来源。

3. 鼓励孩子用语言描述他们听到的声音特点,并与家长分享。

活动五:视觉游戏1. 准备一些视觉刺激物品,如拼图、迷宫等。

2. 家长和孩子一起完成视觉任务,如完成拼图、找到迷宫的出口等。

3. 鼓励孩子观察细节,培养他们的注意力和专注力。

总结:1. 回顾感统游戏活动的目的和效果。

2. 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帮助孩子发展感统。

3. 提供一些家庭活动的建议,以继续促进亲子间的感统发展。

备注:教案中的活动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进行适当调整和扩展,以满足他们的发展需求。

亲子感统教案课程安排日程 12篇

亲子感统教案课程安排日程 12篇

亲子感统教案课程安排日程 12篇第一课:感官认知与发展(60分钟)目标:通过认识不同感官的功能和发展,改善亲子感官沟通和协调能力。

- 活动1:认识五种感官(15分钟)- 描述:利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感官进行简单的活动,帮助孩子认识不同感官。

- 资源:各种观察和感知材料,如颜色卡片、音乐播放器、触感球等。

- 活动2:感官对应游戏(15分钟)- 描述:运用各种感官,进行游戏和互动活动,增强感官对应能力。

- 资源:色彩丰富的游戏道具、恐龙模型等。

- 活动3:感官协调训练(30分钟)- 描述:通过感官协调运动,如跳绳、扔球等,锻炼孩子的感官协调能力。

- 资源:跳绳、球等运动器材。

第二课:平衡感的培养(60分钟)目标:通过平衡感训练,提高孩子的身体协调和自信心。

- 活动1:平衡感训练游戏(20分钟)- 描述:通过不同的平衡感训练游戏,帮助孩子提高身体平衡感。

- 资源:平衡板、绳子、小球等。

- 活动2:平衡感协调操(20分钟)- 描述:进行平衡感协调操,锻炼孩子的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

- 资源:音乐、训练操等。

- 活动3:平衡器材活动(20分钟)- 描述:利用平衡器材进行各种平衡训练和挑战,培养孩子的平衡感。

- 资源:平衡器材,如平衡球、平衡梁等。

第三课:手眼协调发展(60分钟)目标:通过手眼协调训练,提高孩子的精确性和反应能力。

- 活动1:手眼协调游戏(20分钟)- 描述:进行各种手眼协调游戏,锻炼孩子的精确性和反应能力。

- 资源:小球、目标板等。

- 活动2:手指灵活性训练(20分钟)- 描述:进行手指灵活性训练,提高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

- 资源:拼图、积木等。

- 活动3:精细动作练(20分钟)- 描述:进行各种需要精细动作的练,提高孩子的手眼协调发展。

- 资源:剪纸、绘画等。

... (继续编写剩下的课程安排)请注意,以上安排仅供参考。

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扩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大班亲子游戏教案:感统训练课堂教学小游戏
本文整理了关于幼儿园大班亲子游戏教案:感统训练课堂教学小游戏,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一、《小小蛋糕师》(比较练习)
目的:学习区分厚、薄,练习并列排序
材料:彩泥、牙签或面团(也可用被子或书代替)
要点:
(1)家长和孩子一起当“蛋糕师”,用彩泥做生日蛋糕。

(2)根据顾客(家里其他成员)的要求,制作出一个三层的和一个一层的。

(3)比较2个蛋糕的厚度,学习厚薄概念,并出示字卡。

(4)家长画多个不同厚度的蛋糕,幼儿剪下来或手撕下来,按从厚到薄的顺序,练习排列。

二、《分四份》(几何图形)
目的:学习分四等份
材料:彩色手工纸(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椭圆形等),剪刀,白纸,
胶水
要点:
(1)家长给孩子提出游戏的要求
(2)家长给孩子看准备好的彩色纸,让幼儿说出都有什么形状的纸。

请孩子把每张纸都分成四份。

(3)孩子如果一点都不会,经过尝试后,家长可以和孩子一人拿一张同样形状的纸,如正方形。

家长边做边引导孩子操作,把它折叠2次,然后按折痕剪成相等的四份。

(4)把剪成的四份图片再还原成原样贴在白纸上。

(5)用数字表示分了几分。

(6)其他图形同上。

(7)孩子反复操作,加深印象。

(8)鼓励孩子想出更多的办法,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发散性思维。

三、《画积木》(几何图形)
目的:感知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地关系
材料:积木、纸、笔
要点: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画积木,教孩子拓的方法及指导孩子了解立体图形的概念。

(1)家长和孩子一起取来积木、纸笔取出一块正方形积木,先让孩子用手触摸积木感知观察外形特征,然后家长示范描画的方法。

方法:把积木放在白纸上,左手压在积木上,右手握笔沿边描出,每描一面在积木上贴一个小帖纸做记号。

(2)全部拓画后,让幼儿在每一图形上写上数字,看有多少个?这数字就说明正方体有几个面,然
后问孩子“正方体有几个面呀?”
(3)用积木的另一个面在其他描画好的正方形上比,让孩子观察6个面使一样大的。

(4)取其它形状的积木来拓画。

长方体有多种样式,让幼儿更多的观察和了解,重点放在比较不同上。

(5)让孩子结合生活,找找有什么物体和这些相同。

四、《猜钮扣》(计数练习)
目的:训练孩子观察力,掌握数的组成
材料:同样的10个钮扣(或用围棋子)
要点:
(1)“猜猜手里有多少钮扣?”家长手握2-6粒扣子,先摊开手掌让孩子注意看,很快将手握起问孩子“你看见几粒扣子?”如不能肯定,再让孩子看一次。

也可以让孩子握扣,家长来猜,进行比赛,提高孩子的兴趣,扣子数量根据孩子的能力可以逐渐增多。

(2)在桌子上分别放10粒以内的扣子(左右不能分别超过5个)分别用左右手盖住,抬起双手让孩子观察,在迅速盖上,然后让孩子说出两边分别是几粒扣子,合起来一共有几个。

(3)拿10以内任一数量的扣子给孩子看,然后把手放在背后分放在两只手中,并伸出一只手让孩子猜有几粒,或是让孩子先看一眼一眼再猜,猜到后伸出另一只手,让孩子猜有几粒扣子。

五、《寻宝贝》(分类练习)
目的:学习按物品的种类进行分类2岁,根据成人的示范进行分类 3岁,根据成人的指令性语言进行分类 4岁,根据物品的种类自己分类,并说出名称
材料:小塑料袋或小篮子
要点:
(1)家长带领孩子散步或户外活动时,预先带上小塑料袋,来到户外或公园里提示幼儿拣拾一些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家长可以同孩子一起拣,如不同形状的树叶,花
朵或花瓣,小石头等,很多孩子都会喜欢这些宝贝的。

(2)开始展示自己的宝贝,指导或提示孩子将物品进行分类,并说出名字。

(3)家长可以以此讲些故事给孩子听。

(4)回家注意洗手,告诉孩子讲卫生的原因。

(5)也可以用家里的物品进行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