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医助理医师辅导精华:呃逆的中医食疗
治肝气犯胃胃气上逆的中医方

治肝气犯胃胃气上逆的中医方治肝气犯胃胃气上逆的中医方胃气上逆是指胃内气体不顺畅,向上逆流的一种症状,严重者会有呕吐、反流、嗳气等症状。
肝气犯胃则是因为肝经郁结,而导致胃气上逆的反应。
中医认为,治疗肝气犯胃胃气上逆,需要从整体角度调节身体,而非单一症状治疗。
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些中医方,以供患者参考。
一、药膳治疗1. 枸杞鸡肝粥制作方法:取鸡肝50克,枸杞、茯苓、山药各30克,粳米100克,加清水适量煮成粥。
功效:枸杞能益肝肾、补脾胃、养心神;鸡肝有去湿、滋阴、补肝血的功效;茯苓能健脾益胃,有别于其他药物,可清调脾胃之湿气。
2. 玫瑰山楂羹制作方法:玫瑰花、山楂各50克,红糖适量,清水适量。
功效:山楂能健脾消食、改善胃肠功能;玫瑰有理气和血、调和肝胃的功效,与山楂搭配更能起到促进胃肠蠕动、舒肝和胃的效果。
二、穴位按摩法1. 曲池穴在手掌心中,曲池穴位于手腕横纹处,向上推向第二横纹缝的中点处。
按摩方法:用拇指按压曲池穴位,每次按摩约10分钟,可缓解胃痛、恶心等症状。
2. 中脘穴在腹部正中线上,距离胸骨下端5寸处。
按摩方法:用手指旋转按摩中脘穴位,以缓解腹痛、恶心等症状。
三、气功调理法1. 六字诀用意念指导呼吸,以缓解身体紧张情绪、调理肝Qi的作用。
具体操作方法:静坐后,双手放在腹部,以腹式呼吸的方式缓缓吸气,慢慢呼气。
在呼气的过程中,默念“嗯”,使气从喉部缓缓排出。
每次坚持15-20分钟,效果更佳。
2. 太极拳太极拳是以阴阳和谐为基础的一种健身方式,有舒缓情绪、调理身体的作用。
具体操作方法:开合式,袖挥式,搂膝拗步式,仙人指路式等都是可以练习的拳式。
以上中医方只是针对肝气犯胃胃气上逆的一些常见调理方法,具体情况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同时,饮食不当、生活方式不健康等等因素也是引发胃气上逆的常见原因,患者需提高健康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呃逆的病因与治疗

呃逆的病因与治疗呃逆的病因与治疗:一、呃逆的临床症状:呃逆俗称(打嗝)。
它是由于某种刺激引起膈神经过度兴奋,膈肌痉挛所致。
呃逆可以在多种疾病中出现,一般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类。
呃声不断、多而短促、声音响亮的呃逆,很快会自行消失。
但也有连续数小时,数星期或更长时间迁延难愈的。
中医认为它常常是饮食不节,过食生冷或寒凉药物导致寒结胃中,以及恼怒抑郁,情志失和,以致肝气犯胃引起。
也有少数是胃中阴液损伤,或脾胃气败所造成。
自疗时当有区别。
呃逆是不自主而且强有力的一侧或者两侧膈肌的阵发性痉挛,伴有吸气期声门突然关闭,发出短促而且特别的声音.顽固性呃逆以其发作频繁,症状典型,持续时间大于24小时,常规治疗无效为特点.呃逆由迷奏,膈神经,交感神经,膈肌与呼吸辅助肌等共同参与的的神经肌肉反射动作,与暴饮暴食,酗酒,冷空气刺激,精神神经因素等有关系.病因如下:1、中枢性呃逆:A、神经性如脑炎,脑膜脑炎.脑部肿瘤,脑出血,脑血栓,癫痫早期等;B、中毒性可见于乙醇,环丙烷,铅,巴比妥类中毒,全身感染伴有毒血症者;C、精神性如痍症或者神经过敏者。
2、外周性呃逆:A、胸部疾患如使膈神经受到刺激的疾病:纵隔肿瘤,主动脉瘤,食管肿瘤或者纵隔淋巴结肿大,心包炎等;B、膈肌疾患如肺炎合并膈胸膜炎,膈疝等.C、腹腔内疾患:可以使腹压增高或使膈肌受到刺激的任何原因都可以引起呃逆包括胃扩张,饮食过饱,胃肠胀气等。
3、其他如代谢障碍性呃逆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低钾,低镁,低钙,代谢性酸中毒等。
二、呃逆治疗:目前呃逆的治疗进展不是很大,主要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一、非药物治疗:1.屏气法:病人坐位或立位,闭口深吸气后迅速用力憋气,然后张口缓慢出气即可压迫耳屏:病人坐位,术者立于背后,拇指指腹压迫耳屏直到呃逆停止。
2.此外还有指压膈神经,指压眶上神经,揉压双眼球,棉扦刺激上腭,吞食烟雾以及一些针灸治疗。
二、药物治疗:1、西药治疗:甲氧氯普胺,氯丙嗪,苯妥英纳,地西泮,氟派啶醇,利他林,654-2,利多卡因,可待因等。
最灵验的治打嗝的偏方一分钟止嗝偏方

最灵验的治打嗝的偏方一分钟止嗝偏方在我们生活中,相信很多人都有过打嗝的现象吧,那你知道在打嗝的时候该怎么办吗? 今天,中华秘方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最灵验的治打嗝的偏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最灵验的治打嗝的偏方1、喝白糖水治打嗝,喝温的白糖开水,一大杯。
2、按脉一分钟治打嗝,当你打嗝的时候,用你的左手按住你右手的脉搏,或是右手按住你左手的脉搏,只要一分钟,就这么简单。
3、山楂疗法,用山楂汁15ml,每日3次口服;或山楂丸2丸,细嚼慢咽,每日3次。
4、砂仁疗法,用砂仁2g,慢慢细嚼,将爵碎的药沬随唾液咽下,每日3次。
5、用指甲或火柴头、牙签按压耳轮脚刺激1~3分钟。
6、洗干净手,将食指插入口内,轻轻刺激咽部。
7、将混合气体装入塑料袋中吸入,混合气体中含90%氧气和10%的二氧化碳。
8、以软质纸搓成细捻,送入鼻腔轻轻捻转,打个喷嚏,即可止嗝。
9、将生韭菜洗净,榨出菜汁后口服。
10、柿蒂(指新鲜柿子或柿饼的蒂)每次20枚,煎水成100毫升,分两次口服,一次50毫升。
也可酌情加韭菜籽同煎。
11、雪梨生姜治打嗝,雪花梨四两、生姜二两榨汁,兑在一起,加一勺红糖将汁加热,趁热将汁喝下,此方非常有效,可彻底治愈。
12、打嗝吃糖,试试在舌头下面放一勺糖。
糖可以刺激喉咙后侧的神经,而一旦神经受到刺激,它会中断体内的神经信号,其中也包括引起打嗝的那条神经。
以上就是最灵验的治打嗝的偏方的相关介绍了,希望可以帮到你!在平时有打嗝现象发生的时候不妨试试文章中提供的做法,另外在平时想要有效的预防打嗝的现象发生的话,在吃饭的时候就不要和太多的饮料了,因为喝进肚里的饮料,会把胃塞得满满的,冲淡了消化液,消化液浓度越低,打嗝就会越重。
两个方子,有效降胃气,快速止打嗝

两个方子,有效降胃气,快速止打嗝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经历打嗝,上至年迈老人,下至咿呀婴儿,而且打嗝这件事可大可小。
今天就跟大家了解一下古人的智慧,看看古人是如何治打嗝的。
01打嗝的烦恼,中医早有应对健康人可偶尔发生一过性呃逆,与饮食过快、过饱、过冷、过热、饮酒等有关,外界气候骤变或过度吸烟也可引起,一般可以自行停止,称为生理性打嗝。
如果经常打嗝或持续超过1天,不能自止,多为病理性打嗝。
中医学认为,六腑以通降为顺,胃属六腑之一,宜通宜降。
若胃的气机逆乱,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则引起打嗝。
打嗝的主要分类有胃中寒冷型、胃火炽盛型、气机郁滞型、脾胃阳虚型、胃阴不足型等。
02跨越千年的2个止嗝方今天就大家介绍另外2个相对更加日常的食疗方。
这2个方出自《伤寒杂病论》,也可以治疗呃逆。
橘皮竹茹饮材料:陈皮10克,党参15克,竹茹10克,炙甘草5克,大枣1枚,生姜5克(1人份)做法:生姜洗净,其他药材放入清水浸泡30分钟,一同入砂锅加3碗水煎至1碗水左右,温服。
功效:健脾益气,清热止呃。
适合人群:脾气虚弱兼有胃中有热之呃逆者。
症见呃逆或干呕,虚烦少气,口干,舌红嫩,脉虚数。
此方出自《伤寒杂病论》中的橘皮竹茹汤:“哕逆者,橘皮竹茹汤主之”。
方中竹茹是禾本科植物青秆竹、大头典竹或淡竹茎秆的干燥中间层,取新鲜竹茎,除去外皮,将稍带绿色的中间层刮成丝条,或削成薄片,捆扎成束,阴干,即为中药竹茹。
竹茹性微寒,味甘,归肺、胃、心、胆经,能清热化痰、除烦止呕。
党参性平,味甘,归脾、肺经,能健脾补气。
陈皮性温,味苦、辛,归肺、脾经,能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诸药配伍,共奏健脾益气、清热止呃之功。
提醒:以上茶饮适合功能性呃逆。
对于病理性呃逆,建议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配合使用。
■橘皮生姜饮材料:陈皮10克,生姜20克(1人份)做法:先将上述材料洗干净,其中陈皮清水浸泡30分钟,一同入砂锅加2碗水煎至1碗水,温服。
功效:祛寒温中,降逆止呃。
呃逆的中医预防调护

04
玉米须姜糖汁:鲜玉米须 1000g、生姜片 15g、红糖 500g。水煎玉米须、生姜片 1h后,去渣,文火浓缩,加入红糖混匀, 装瓶备用。本方有温化痰饮之功效。
药膳食疗
砂桂生姜炖猪肚:猪肚1个、砂 仁3g、肉桂3g、生姜30g、精 盐、味精适量。将猪肚切块, 与砂仁、肉桂、生姜同入砂锅 内,加水适量,炖熟烂后加入 食盐、味精,稍炖即可。本方 有温补肺脾肾,化痰散饮之功 效。适用于肺脾肾阳虚之痰饮 呕吐呃逆之症。
12
34
✓ 竹茹粳米粥:竹茹 50g、粳米 50g, 将竹茹水煎 15~20min 去渣留汁,再 放入洗净粳米煮为粥。可做早餐主食, 本方有清热益胃止呕之功效。尤其适用 于胃虚积热的反胃呕吐及呃逆。
✓ 竹茹公英饮:竹茹30g、蒲公英 30g、 白糖适量。将竹茹、蒲公英加水煎汁, 滤煎液中加入白糖适量即可。本方有清 热消炎、降逆止呕之功效。二药性较平 和,清热而不伤胃,故为治疗胃热呕吐 反胃呃逆之良药。
症状。
03 多有受凉、饮食、情志等诱发因素,起病
多较急。
04
预防调护
预防调护
应保持精神舒畅,避免暴怒、过喜等不良情志刺激。 注意寒温适宜,避免外邪侵袭。 饮食宜清淡,忌生冷、辛辣、肥腻之品,避免饥饱无常,发作时应进食易 消化食物。
05
药膳食疗
药膳食疗
✓ 橘茹饮:橘皮 30g、竹茹30g、柿饼
药膳食疗
01
醋浸生姜饮:生姜、醋、红糖 各适量。生姜洗净切片,以醋 浸腌1昼夜,同时,取3片, 加红糖,以沸水冲泡,温浸片 刻,代茶频频饮用之。本方有 散邪止呕之功效。适用于风寒 之邪犯胃、呕吐呃逆兼见院腹 胀闷患者。
02
山楂生姜橘枣饮:山楂肉15g、 生姜10g、橘子皮10g、大枣 4枚。上四味同入瓦锅,加水 适量,煎汁,温热服食。本方 有消食宽膈止呕之功效。适用 于食积中焦所致呕吐呃逆,兼 见院腹痞闷患者。
中医关于“呃逆”的证治分类

中医关于“呃逆”的证治分类一、胃中寒冷1.临床表现:呃声沉而有力,胃脘部及膈间不舒,得热则减,遇寒则甚,进食减少,喜食热饮,口淡不渴,舌质淡,苔白,脉迟缓。
2.证机概要:寒蓄中焦,气机不利,胃气上逆。
3.治法:温中散寒,降逆止呃。
4.代表方:丁香散。
5.常用药:丁香、柿蒂降逆止呃;高良姜、干姜、荜茇温中散寒;香附、陈皮理气和胃。
若寒气较重者,加吴茱萸、肉桂、乌药;寒凝气滞,脘腹痞满者,加枳壳、厚朴、香附、陈皮;寒凝食滞,脘闷嗳腐者,加炒莱菔子、半夏、槟榔;有表寒之邪者,加紫苏、荆芥、防风、生姜。
二、胃火上逆1.临床表现:呃声洪亮有力,冲逆而出,口臭烦渴,多喜冷饮,脘腹满闷,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或燥,脉滑数。
2.证机概要:热积胃肠,腑气不畅,胃火上冲。
3.治法:清胃泻热,降逆止呃。
4.代表方:竹叶石膏汤。
5.常用药:竹叶、生石膏清泻胃火;沙参、麦冬养胃生津;半夏和胃降逆;粳米、甘草调养胃气;竹茹、柿蒂降逆止呃。
若呃逆甚,加刀豆子、陈皮,或用橘皮竹茹汤降逆止呃;腑气不通,脘腹痞满者,加生大黄、厚朴、枳实通利大便,此为上病下治之法。
胸膈烦热,大便秘结者,用凉膈散。
三、气机郁滞1.临床表现:呃逆连声,常因情志不畅而诱发或加重,胸胁满闷,脘腹胀满,或有吸气纳呆,肠鸣矢气,苔薄腻,脉弦。
2.证机概要:肝气郁滞,横逆犯胃,胃气上逆。
3.治法:顺气解郁,降逆止呃。
4.代表方:五磨饮子。
5.常用药:木香、乌药解郁顺气;积壳、沉香、槟榔宽中降气;丁香、代赭石降逆止呃。
若肝郁明显者,加川楝子、郁金;心烦口苦,气郁化火者,加栀子、丹皮;气逆痰阻,心下痞硬,嗳气者,用旋覆代赭汤加陈皮、茯苓;痰蕴化热者,加黄连、竹茹、瓜蒌;肝气动风者,加芍药甘草汤、钩藤等。
气滞日久成瘀,瘀血内结,胸胁刺痛,久不止者,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四、脾胃阳虚1.临床表现:呃声低长无力,气不得续,泛吐清水,脘腹不舒,喜暖喜按,手足不温,食少乏力,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中药治疗顽固呃逆的方剂

中药治疗顽固呃逆的方剂呃逆,也称为反流性食管炎,是指胃酸和消化液长时间逆流至食管和喉咙的一种症状。
这种病症常常伴有胃酸灼烧感、反流食物或胃酸的感觉,严重时可能导致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问题。
传统中医认为,呃逆是由于脾胃虚弱、肝胃不和等原因导致食物无法正常下行而引起的。
因此,中药治疗可以调理脾胃功能,促进食物的正常消化和运行,从而缓解呃逆症状。
下面是一些经典的中药方剂,可以用于治疗顽固呃逆。
1.保和汤组成:人参、黄芪、白术、炙甘草、大枣、生姜功效:益气健脾,调和胃气适应症:脾胃虚弱引起的呃逆,胃气不和引起的胃酸逆流用法用量:以上药材煎汤,分2次服用,每天1剂注意事项: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此方剂。
2.五灵脂组成:竹茹、沉香、乳香、没药、半夏、麦芽功效:行气降逆,调和胃气适应症:呃逆伴有嗳气、腹胀、胸闷等症状用法用量:取以上药材共研细末,每次用药10-15g,每天3次3.半夏泻心汤组成:半夏、甘草、生姜、大枣功效:燥湿化痰,和胃止呃,平肝化湿适应症:湿热化痰引起的呃逆用法用量:取以上药材煎汤,分2次服用,每天1剂4.太和汤组成:白术、党参、茯苓、柴胡、川芎、生姜、甘草、大枣功效:健脾益气,调和胃气,疏肝解郁适应症:肝胃不和引起的呃逆用法用量:取以上药材煎汤,分2次服用,每天1剂5.逍遥散组成:白芍、蔓荆子、枳实、泽泻、莪术、苏梗、木香、陈皮、厚朴、茯苓、川楝子、远志、牛膝、甘草功效:行气津液,调和胃气,降逆止呃适应症:胃气上逆引起的呃逆用法用量:取以上药材共研细末,每次用药10-15g,每天3次以上方剂都是针对呃逆的不同病因和病理机制进行调理的,具有调和脾胃、疏肝理气、化痰利水等功效。
但是,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中药方剂。
此外,中药治疗呃逆应与饮食、生活习惯等综合治疗方法相结合,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在使用中药治疗呃逆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饮食调理:避免过冷、过热、过油腻的食物,保持饮食清淡,定时定量进食。
呃逆的中医辨证和治疗

呃逆的中医辨证和治疗呃逆是指胃失和降,气逆动膈,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止的疾病。
【范围】西医学中膈肌痉挛、胃炎、胃扩张、胃肠神经官能症以及胃肠手术后出现以呃逆为主要症状者,均可参照本篇进行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一、病因1.饮食因素过食生冷,或过服寒凉药物,寒气蕴结中焦;或进食过快或过饱,使食滞于胃,中焦气机壅滞;或过食辛热煎炒之物,或醇酒厚味,或滥用温补之剂,燥热内生,胃火炽盛,腑气不行,以上诸因素均可致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膈间之气不利,动膈冲喉而成呃逆。
2.情志因素忧愁思虑过度,以致精神抑郁,久则脾胃气机郁结不畅;或恼怒太过,则肝气过盛,疏泄太过,横逆乘脾犯胃,致脾胃气机动乱,郁结不畅,均可致气机升降失常,膈间之气不利,上逆动膈冲喉而成呃逆。
3.六淫因素风寒之邪犯胃,或寒邪直中胃肠,可致寒遏胃阳,壅滞气机,胃气失和,寒气上逆,膈间之气不利,动膈冲喉而成呃逆。
4.正气亏虚素体虚弱,或年高体弱或大病、久病之后耗损中气;或热病,或吐下太过,耗损胃阴;或久病及肾,肾气亏虚,失于摄纳,虚气上冲,均可致胃失和降,膈间之气不利,动膈冲喉而成呃逆。
5.痰饮血瘀由饮食、情志、六淫外袭、正虚等因素,影响水液的正常代谢,形成痰饮,停留于胸膈胃脘,致中焦脾胃升降功能失常,痰饮随逆气扰膈,膈间之气不利,动膈冲喉而成。
或因气虚血运无力;或气郁而血行迟缓,形成血瘀;或久病入络;或胸腹部手术后伤及络脉,形成脉络瘀阻,瘀血扰膈,膈间之气不利,动膈冲喉而成。
二、病机1.发病一般发病急骤,亦有发病缓慢者。
2.病位在膈,与胃、肺、肝、脾、肾关系密切。
3.病性为本虚标实。
虚为脾胃阳虚或胃阴不足,实为寒邪、胃火、食滞、气郁、痰饮、瘀血。
4.病势病之初以实为主,涉及肺、胃,日久则为虚证及虚实夹杂证,可逐渐波及肝、脾、肾,并气血阴阳受损。
5.病机转化呃逆的病机转化决定于病邪性质与正气强弱。
寒邪为病者,主要是寒邪与阳气抗争,阳气不衰则寒邪易于疏散,反之寒伤阳气而出现虚寒之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芦根竹茹汤:芦根50克,竹茹30克。
上两味水煎去渣,每日分2次饮服。
本方有清热和胃止吐之功效。
适用于胃热呕哕、反胃、口渴、心烦等症。
(3)竹茹粳米粥:竹茹50克,粳米50克,将竹茹水煎15-20分钟去渣留汁,再放入洗净粳米煮为粥。
可做早外主食,本方有清热益胃止呕之功效。
尤其适用于胃虚积热的反胃呕吐。
(4)竹茹公英饮:竹茹30克,蒲公英30克,白糖适量。
将竹茹、蒲公英加水煎汁,滤煎液中加入白糖适量即可。
本方有清热消炎。
降逆止呕之功效。
二药性较平和,清热而不伤胃,故为治疗胃热呕吐反胃之良药。
考试资料网
(5)青梅酒饮:青梅酒适量,色泽青绿,味美香醇,随意饮服之,治疗肠胃炎呕吐、腹疼等病症。
(6)乌梅橘皮茶:乌梅5枚,橘皮5克,开水冲泡,加盖闷15分钟,即可食服之。
本方有和胃消食之功效。
可治烦渴、呕逆等。
(7)乌梅冰糖饮:乌梅12克,冰糖30克,上两味,加水适量,入瓦锅煎汤饮服。
适用于胆道蛔虫症引起的呕吐。
(8)乌梅川椒苦楝饮:大乌梅10个,川椒6克,苦楝皮25克。
上三味同入瓦锅,加水煎,分2次服,治蛔厥腹疼、呕吐蛔虫。
(9)姜汁米汤:取生姜汁3-5滴,高于米汤内,频服。
可治痰饮呕吐等现症。
(10)葱白饮:葱白带根1段,生姜1片,苏叶1支。
上三叶同入瓦锅,加水适量,煎服饮用,可疗治虚寒呕吐等病症。
(11)柿蒂丁香生姜煎:柿蒂7个,丁午6克,鲜姜6克,以上三味,加水入瓦锅煎服。
可治顽固性呃逆呕吐症。
(12)姜末粥:大米30克,姜末6克,以米加水如常法煮粥,粥熟米花而稠时,加入姜末,趁热温服。
可治虚寒证呃逆呕吐。
(13)核桃姜汤:核桃研碎,用生姜汤送下,可治许多寒证呃逆、呕吐。
(14)生姜蜂蜜糯米饮:生姜15克,糯米15克,蜂蜜30克,将生姜、糯米研碎,加水1碗,煮煎取汁,再加入蜂蜜,炖熟服用。
本方具有温中止呕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寒引起的呕吐。
(15)花椒生姜汤:花椒5克,生姜10克,将花椒洗净,微炒后研末,与生姜同入瓦锅,加水适量煎服。
适用于胃寒呕吐和胃脘疼痛等病症。
(16)桂圆干粉:桂圆干7个,干姜3克,煅赭石15克。
将桂圆干连核放入炉中,煅炭存性,研为细末,分4次服,每将计就计次,用干姜、煅赭石煎汤送下。
本方有补脾胃,止呃逆之功效。
主要用于脾胃虚弱、气机不降引起的呕吐等症。
(17)韭姜饮:韭菜汁1小杯,姜汁适量,红糖少许。
以上三味调匀,顿服。
本方有温补脾国,止呃逆之功效。
用于胃寒呕吐、呃逆。
(18)丁香姜糖:丁香粉5克,生姜碎末50克,白砂糖250克。
将白砂糖放入铝锅内,加水少量,以小火煎熬至较笛厚时,加入生姜碎末及丁香粉,调匀,再继续煎熬至用铲挑起即成丝状,而不炽后时,将糖倒在表面涂过食用油的大搪瓷盆中,待稍冷,将糖分割成条,再分割约50块即可,每日怕后食用数块。
本方有温脾肾,降逆止呃之功效。
两者合用,可增强温中呃止呕作用。
(19)雀食香:小茴香10克,干姜6克,胡芦巴10克,肉豆蔻15克,麻雀数只,将前四味用净纱布包之,同麻雀共煮至熟,趁热服食之。
本方有温脾肾/降逆气之功效,适于老年脾肾阳虚所致呃逆患者使用。
(20)鲜姜炖狗肉:狗肉120克,生姜30克。
将以上两味放入锅内,加水炖至烂熟,调味食用,每天1剂,连续服食数天。
本方有温补肾气,暧胃止呃之功效。
适用于阳虚所致呃
逆呕吐。
又可用于手足不温、食少困倦者。
1 2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