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和原子 (1)

合集下载

分子和原子1

分子和原子1

分子和原子一、物质分别是由分子、原子、离子三种微粒构成的,其中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

二、分子(1)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注意: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但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因为一些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是由大量的分子聚集在一起才表现出来,单个分子不能表现。

(2)分子的基本性质①分子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②分子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③分子间有间隔,气态>液态>固态且分子间的间隔受热增大,遇冷缩小,气态物质分子间隔最大。

④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3)分子的内部结构①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②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单质分子,不同种元素的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

三、原子(1)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3)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单质,如:铁、铜、金等固体非金属单质,如:硫、磷、硅等稀有气体单质,如:氦气、氖气、氫气。

分子与原子分子原子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原子是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性质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区别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四、原子观点解释有关问题和现象(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①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变化;②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改变,原子重新组合。

(2)纯净物和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①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如:水中只含有水分子;②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五、练习1、将密封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包装袋鼓起,是因为袋内气体分子A.体积增大 B.质量变大C.个数增多D.间隔增大2、“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描述了春天晴暖、鸟语花香的山村美景。

下列从微观角度对“花气袭人知骤暖”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教 案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教 案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思路:本课题是学生对微观世界理解的开始。

首先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然后确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组成的观点;接着通过实验与探究得出“分子是持续运动的”的结论,并利用这个结论对一些现象作出具体解释。

而分子和原子是初中学生初次接触到的微小的粒子,在此之前只有一些微观现象的感性理解,没有任何理性的理解。

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教科书上的例子,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来组织教学。

如演示实验、改进实验、补充实验、设计三维动画等。

我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激趣──质疑──驱动──反馈四步程序教学法,从而大大提升了教学效率。

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分子与原子的真实存有,了解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理解分子、原子的概念,理解原子是化学变化小的最小粒子,原子能够相互结合形成分子。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宏观现象和微观本质间相互联系的分析、推理,提升学生抽象思维水平,学会使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实验所得信息实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实行科学态度教育和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教育;逐步提升抽象思维的水平、想象力和分析、推理水平;渗透物质无限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及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教学重点:分子、原子概念的建立及对分子微观想象的形成。

教学难点:建立微观粒子想象表象,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

教学方法:学案导学、问题导思、实验探究、动画揭示微观的直观教学相结合。

教学准备:酒精、浓氨水、酚酞试液、胶头滴管、洒过香水的绢花、大小烧杯、试管、锥形瓶,分子间隔演示仪等等。

教学过程:第一部分;一、分子的真实存有。

【激趣】请同学们分组实验,滴一滴医用酒精在纸上、手上或衣服上,并注意观察现象。

【提问】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过渡】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展示】一束洒了香水的绢花【提问】你们闻到了什么气味?它能够看见吗?【播放动画1】无数球状的微小粒子从一束鲜花中持续向四周扩散,飘到画面另一侧小女孩的鼻孔处,小女孩发出声音:好香啊!【演示】一小堆糖,用药匙先取出一点,再一分为二,再分成四分之一……想一想,最后分成了什么?【讲解】糖就是由很多肉眼看不见的小粒子构成的。

《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

《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

课题1 分子和原子一、教材分析分子和原子是学生初次接触到的微观粒子,本节课是学生从宏观的物质世界跨进微观的物质世界的第一课,也是今后学习化学不可或缺的理论基础。

通过本课教学,学生首先将认识物质的可分性——分子、原子的存在,然后通过认识分子、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不同变化来形成分子、原子的概念,这对于学生认识宏观物质的微观组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开始认识微观世界,是化学学习由形象到抽象、从宏观转向微观的开始。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了解微观世界,形成微观想象能力至关重要,是继续探索物质结构奥秘,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切化学反应实质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探究基础和生活经验,在小学科学、初中生物、物理课中都接触到分子和原子。

学生能够在宏观角度理解物质的变化及性质,但缺乏对物质的微观认识,对分子、原子究竟是什么样的粒子,缺乏准确的内部表象,头脑中未形成分子、原子的化学概念。

三、课时安排本课程共分为二课时:课时1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微粒(分子)的基本性质课时2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可分为原子课时1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微粒(分子)的基本性质一、教学目标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2.知道微粒(分子)的基本性质;3.能用微粒的性质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微粒(分子)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解释生活现象。

三、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放一块喷过香水的手绢在讲台上。

读古诗,品自然:墙角数枝梅,临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咏梅》【提出问题】1.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的原因是什么?2.人为什么能闻到花香?3.湿衣服为什么能晾干?【新课引入】科学家研究发现,世界上的所有物质都是由人们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并把这些微粒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分子、原子等。

【播放视频】带你走进头发的原子世界。

【演示实验】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观察发生的现象。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1《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1《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1《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分子和原子》是九年级化学上册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为学生揭示了物质的微观结构,即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这一章节的内容是学生从宏观角度认识物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到微观世界的开始,对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质组成的基础知识,对日常生活中的物质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分子和原子作为物质的微观结构,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需要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帮助他们理解和接受。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理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让学生了解原子的基本性质,理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及其性质。

2.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法,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环节,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分子的基本性质和原子的基本性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验材料和仪器。

2.制作多媒体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到物质的变化,引发学生对物质微观结构的好奇心,从而引入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分子和原子的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它们的外观和结构。

同时,通过动画形式展示分子和原子的运动状态,使学生对它们的性质有更深的理解。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分子的基本性质和原子的基本性质。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内容,加深对分子和原子的认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让学生通过实例来说明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转化。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分子和原子的基本性质及其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

分子和原子练习题(1)

分子和原子练习题(1)

分子和原子练习题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原因是A.分子很小 B.分子是可分的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2.原子核是A.由电子和质子构成的 B.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C.由电子和中子构成的D.不能再分3.小华用凉开水养鱼,不久鱼儿全死了。

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氧元素 B.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氧原子C.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水分子D.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氧分子4.分子与原子的根本区别是A.大小不同 B.能否直接构成宏观物质C.能否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D.在化学反应中能否再分5.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A.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B.分子的质量发生了变化C.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D.分子运动总是相同的6.有分子参加的化学反应,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A.分子的种类 B.分子的数目 C.原子的种类D.原子的数目7.下面符号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单质的是A.C B.H2O C.O2D.CO8.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0mL,这主要是由于A.分子变小B.分子不断运动 C.分子间有间隔 D.分子分解成原子9.月球上有丰富的核聚变燃料“He—3”。

“He—3”是原子核内含有2个质子和1个中子的氦原子。

则氦原子核外的电子数是A.1 B.2 C.3 D.410.下图“中国”二字是外国科学家1993年首次利用超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在一块晶体硅(由硅原子构成)的表面直接移动硅原子写下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上述操作不发生任何变化B.此技术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可以再分C.此图能说明分子是在不停运动的D.这标志着科学技术已进入操纵原子阶段11.正电子、负质子等都是反粒子。

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

科学家设想在宇宙中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反物质;物质与反物质相遇会产生“湮灭”现象,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在能源研究领域中前景可观。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分子和原子》 (1)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分子和原子》 (1)

原子
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质量、体积小
物理变化
分子不会变为其他分子
化学变化 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结合成新分子
氧化汞受热分解
△ 氧化汞 氧化汞分子
拆 分
汞 + 氧气 汞原子 氧分子
结 合
汞原子
氧原子
化学变化实质: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6000 L氧气可以压入40 L钢瓶中 分子间有间隔
无色液体 浓氨水
A
酚酞溶液是一种指示剂 遇到碱性物质变为红色
酚酞溶液变红 氨水不变色
氨分子运动到A 不同分子的运 烧杯使酚酞变红 动速率不同
AB
酚酞溶液 浓氨水
宏观 物质
反映 构成
小结2
微观 分子 原子
有间隔 不断运动 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活动一 寻找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的证据
化学史
电子显微镜下的微观粒子
一氧化碳分子排成的人形图 通过移动铁原子构成的文字
原子
分子


汞原子
氧气
水分子 氧分子
金刚石 碳原子 氢 气
氢分子
氨气
氨分子
宏观 物质
小结1
反映 构成 构成
微观
分子 原子
生活中
走过花圃会闻到花香 微观粒子在不断运动着
糖块放到水里会“消失”,水却有了甜味 分子在不断运动着
为什么等质量的水沸
为什么湿衣服经晾
腾后体积变大
晒后变干
为什么等质量的水沸腾后体积变大
加热

加热


分子和原子(1).

分子和原子(1).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1
分子和原子(一)
变色的“棉花糖”
品红在水中的扩散
(一) 生活情境
1、八月桂花飘香 2、湿衣服经晾晒会变干
3、架在高处的电线夏季变得比冬季长
4、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在常温下会减 少,如果受热会减少得更快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1
分子和原子(一)
(二) 感受新知
3、架在高处的电线夏季变得比冬季长
4、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在常温下会减 少,如果受热会减少得更快
(四) 练习反馈(学案)
(五)说说你的收获:
这节课我知道了……
我还想探究的问题有……
谢谢指导!
• 用10亿人来数一
乓球相比,就象拿 一个乒乓球与整个 地球相比。
滴水中的水分子, 每个人每分钟数 100个,需数3万 多年
(三) 合作探究
1.在试管① ②中各倒 入少量酚酞溶液,用滴 管先向试管①中滴加1 ~2滴蒸馏水,然后向 试管②中滴加1~2滴浓 氨水,观察溶液的颜色 有什么变化。
试管① 现象
100mL
50mL
50mL
50mL
50mL酒精 50mL水
混合后<100mL
规则: 女生:用注射器吸入 10mL空气,用手指堵住 注射孔,推压活塞; 男生:用注射器吸入 10mL水,用手指堵住注 射孔,推压活塞。
物质三种状态的分子间隔模拟动画
固态
液态
气态
一般情况:分子间隔变大
(一) 生活情境
1、八月桂花飘香 2、湿衣服经晾晒会变干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
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
1滴水中的水分子: 1,670,000,000,000,000,000,000 个 19 个零 1 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教案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教案

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核心素养】通过对分子和原子等微粒特性的探究,构建学生的微粒观,培养学生学习用微观理论解释宏观现象。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感知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分子、原子等微观微粒的特征。

3.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教学重点】探究微观粒子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解释宏观现象。

【课前准备】学生完成教师发布的课前预习任务,教师通过预习反馈,了解学生的薄弱点。

【教学过程】活动1:情境创设,引入新课播放杭州G20笔会音乐喷泉《人间西湖》,摆放香料活动2【讲授:微观微粒发现史】感受分子、原子等微观微粒是客观存在的活动3【阅读感受】微观微粒的基本特征之一:质量和体积很小活动4【探究活动】微观粒子的基本特征之二:总在不断运动活动5【改进实验】活动6【拓展实验】分子运动速率和温度的关系 (投影图片)拓展视野:已知分子的质量越 小,分子运动速度越快,且氯化氢分子的质 量大于氨气分子的质量,如图在玻璃管两端 的棉花上分别滴上浓氨水和浓盐酸,已知浓 氨水易挥发出氨气,浓盐酸易挥发出氯化氢 气体•氨气和氯化氢两种气体接触后会产生 大量白烟,则白烟较多较浓的点是()B . B 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阅读题目,完成 学会阅读,能提 练习炼信息活动7【学以致用】谈谈生活中哪些现象是因为微观微粒运动引起的活动8【探究活动】微观微粒的基本特征之三:微粒之间有间隔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老师:知道了分子总在不断运动,下面我们来探究另一个问题。

数学课上我们知道,50+50=100,那在微观世界, 50加50就一定等于100吗?下面我们来重温初二物理课上的一个实猃,50mL酒精与50mL水的混合,观察混合后的体积。

(链接视频,酒精和水的混合)资料:(1)酒精由酒精分子构成;(2)水由水分子构成。

【演示实猃】将50mL酒精与50mL 水混合,观察混合后液体体积?【问题三】根据实验你能得出分子的特点之三是什么?【扳书】3.分子之间有间隔老师: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所以当两种物质在混合时,体积一般不能相力□,但质量是可以相加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相 同 点 不 同 点 联系
分子 原子 1、体积小,质量小; 2、在不断地运动;都具有种类和数量的含义 3、之间有间隔; 4、同种物质的分子(或原子)化学性质相同, 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或原子)化学性质不同
在化学变化中 分子可以再分 构成 原子 分成 原子不能再分
分子
科学研究发现:氮气不活泼,在3000℃时仅 有0.1%的分子破裂。在0 ℃ 、常压条件下,向 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氮气,而后升高温度 (不超过300 ℃ ,压强不变)。若该容器的体 积增大了一倍,则容器内分子变化的示意图如图 所示,合理的是( )
B
A
B
C
D

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
B)
A、分子的质量大,原子的质量小 B、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C、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 D、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不能
1803年,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 他的原子论使当时的一些化学基本定律得到了统一的解 释,所以很快被当时的化学界所接受。后来法国化学家 盖吕萨克在研究气体体积定律时,对道尔顿的学说产生 了怀疑,其原因是道尔顿的学说中忽略了原子与分子的 区别,之后,意大利的阿伏加德罗明确指出了原子与分 子的区别和联系。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根据实 验事实提出了原子核的概念;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 波义尔发表了他的原子结构理论;后来,又发展到用量 子力学来研究原子和分子的结构。同时,科学实验的研 究手段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如用X射线衍射和电子衍射 等方法来研究分子中原子的空间结构、分子的构型等。 这些科研成果充分反映出人们对物质结构的认识是一个 不断深入的过程。
A
B
C
D
下图表示各种气体微观构成的示意图,图中的 和 分别表示不同种类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B、C 表示纯净物的是 表示单质的是 表示化 ADEFGH A、F 合物的是 DEGH
A
B
C
D
E
F
G
H
水变成水蒸气:
物理变化
分子本身没有 变,变化的是 分子间的间隔
水变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变化
分子本身变了, 生成了新的分 子
3、分子或原子之间有间隔; 4、同种物质的分子或原子化学性质相同, 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或原子化学性质不同
固态氧
液态氧
气态氧
O2
O2
O2
H2O
H2
O2
分子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利用分子的知识解释,选择合适的选项。 1、湿衣服晾一段时间会变干,是因为 A 2、可以将大量的氧气压缩到蓝色的钢瓶中,是因为 C 3、“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A 4、一滴水里的水分子10亿人昼夜不停的数每人每分钟 数100个,需3万年才能数完,因为 B 5、夏天的水比冬天蒸发得快,说明 A 6、糖水可以透过滤纸,说明 B 7、食盐放入水中,整杯水都有咸味说明 A 8、水受热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说明 C A、分子不断运动,温度升高时运动加快 B、分子很小 C、分子间有间隔,温度或压强发生变化时,间隔 大小随之发生该变
苯分子的图象
硅原子的图象
O
2O
构成
O2
氧气
构成
原子
分子
物质
6O
3O2

H2 O
分子
构成
原子
金属
稀有气体 某些固态非金属
物质
氢气 氧气 水 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 单质: 同种分子构成且分子
中只有一种原子
中含多种原子
化合物:同种分子构成但分子
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下图是表示气体粒子的示意图,图中 和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那么 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AC )
物理变化 :分子本身不变,变化的是分子间的间隔 化学变化 :分子被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 的分子。
原子 :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氧化汞
HgO
汞原子 Hg 氧原子 O

氧气
Hg
O2
苯分子的图象
结论 :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不同物质的分子运动速度不同
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
1、体积小,质量小;
2、在不断地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