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专业资料:防止混凝土泌水主要方法有哪些?

合集下载

砼沁水措施

砼沁水措施

砼沁水措施引言砼沁水是指混凝土结构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渗水的现象,给工程的施工和使用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为了解决砼沁水问题,施工中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本文将介绍常见的砼沁水措施。

原因分析砼沁水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水泥浆液可渗透混凝土:水泥浆液对砼的渗透性是由于混凝土的毛细孔结构不连续、孔隙率较大,并且混凝土中的水泥浆液纤维堆积使混凝土自然保持了大气湿度。

2.水泥浆液的透水性:混凝土中充分覆盖物料表面的水泥浆液,在混凝土的振动下,浆液中的水泥颗粒会使水泥浆液形成孔洞和细丝,从而使水泥浆液透水。

3.螺旋结构的砼:在砼浇筑过程中,由于振动的作用,呈螺旋结构的水泥浆液会冲击空气导致边界倾斜。

防治措施1. 增加混凝土抗渗性•选择合适的水泥:合适的水泥种类和含量可以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

一般来说,选择硅酸盐水泥和矿渣水泥较好,同时适量控制水泥的用量。

•使用外加剂:使用聚合物外加剂可以显著改善混凝土的抗渗性。

聚合物外加剂可以填充混凝土中的毛细孔,减少水泥浆液的透水性。

•控制骨料含水率:骨料中含有大量的孔隙空隙,骨料湿度对混凝土的抗渗性有很大的影响。

合理控制骨料的含水率可以减少混凝土中的渗水量。

2. 螺旋结构的防治•精确施工操作:合理控制混凝土搅拌和振动的时间,以及混凝土流料速度。

合理的施工操作可以减少混凝土中呈螺旋状的水泥浆液的产生。

•使用抗螺旋振动设备:采用专门的抗螺旋振动设备进行混凝土的振动,可以有效减少混凝土中螺旋结构的形成。

3. 防止外界水源渗入•密实结构设计:在设计混凝土结构时,结构的密实性是防止外界水源渗入的关键。

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施工工艺,确保混凝土的连续性和密实性。

•表面防水处理:对于需要抵抗外界水源渗入的混凝土结构,可以进行表面防水处理。

常见的防水方式包括涂层防水、防水剂渗透处理等。

结论通过采取合适的砼沁水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解决混凝土结构的渗水问题。

在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措施,并确保施工质量,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和使用寿命。

混凝土泌水、泌浆、离析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混凝土泌水、泌浆、离析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混凝土泌水、泌浆、离析的原因及应对措施混凝土拌合物是由于胶凝材料、粗、细骨料、水、外加剂等组分经过计量、搅拌而成的混合物,各物质密度的差异,在重力作用下沉降速率也不相同,必然产生分层现象。

当浆体的黏度不足以阻止粗骨料下沉,将出现骨料下沉,浆体上浮现象,严重时出现上面大量泌水,中间是砂浆层,底层为骨料。

泌水、泌浆、离析都是混凝土拌合物的不良现象,都是混凝土公司需要极力避免的,因为这一现象,在施工泵送过程中造成堵管,浇筑后拌合物分离,产生裂缝以及其他不良质量问题,如空洞。

(一)原材料方面原材料是组成混凝土的必须组分,其质量的变化必然引起混凝土拌合物质量的波动,原材料剧烈波动是造成混凝土拌合物泌水、泌浆、离析的重要因素。

原材料的影响因素,集中表现在以下方面,列举如下,供大家参考:(1)水泥发生变化。

如水泥在水泥厂陈化时间不同,水泥陈化时间短,新鲜水泥吸附较多的外加剂,随着陈化时间的延长,水泥活性降低,吸附外加剂能力降低。

当突然变换成水泥厂陈化时间较长的水泥时,混凝土生产过程中没有及时调整外加剂用量,很容易造成混凝土离析、分层。

如,春节放假,水泥在水泥厂或者在混凝土生产线罐中长时间陈化都会造成上述现象。

此外,水泥陈化时间长温度降低,水泥颗粒表面的电荷发生中和,以及水泥石膏发生变化,如无水石膏接触空气部分变成二水石膏,都造成外加剂吸附量降低。

(2)矿物掺合料变化。

主要表现为矿物掺合料的需水量比较原来生产使用的明显降低,造成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外加剂调整不及时造成,泌水、离析。

矿粉的细度与水泥熟料细度不同,熟料细度粗,比表面积小时,容易发生滞后泌水。

此外,陈放时间长的水渣磨制的矿粉容易泌水。

(3)骨料。

粗骨料级配单一,粒径偏大,针片状含量较多,容易造成混凝土拌合物状态差,易泌水。

生产过程中砂含泥量突然变小,造成外加剂吸附降低,导致泌水、离析。

此外,使用含有絮凝剂的机制砂一般外加剂用量偏高,突然使用部分不含絮凝剂的机制砂造成离析、泌水,这种现象往往防不胜防,且难以预防。

混凝土防止泌水的措施

混凝土防止泌水的措施

混凝土泌水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混凝土泌水问题相信大家都已经司空见惯,所谓混凝土泌水是指混凝土在运输、振捣、泵送的过程中出现粗骨料下沉,水分上浮的现象。

泌水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原材料、配合比、施工方法以及外加剂。

适量的泌水可以适当改善混凝土的塌损以及后期混凝土的表面开裂现象,并可间接降低混凝土的实际用水量从而降低水灰比提高强度。

但是过量的泌水则对混凝土的施工、耐久性和外观质量造成不利影响。

1 泌水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1.1对混凝土施工性能的影响在混凝土施工中,由于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砂石较干净且级配差、外加剂保塌效果好滞后问题严重的情况下,很容易发生泌水现象。

泌水严重容易使混凝土包裹性差、砂石分离,从而导致混凝土泵送堵管、工地表面不易施工抹面,并且硬化后的混凝土容易产生上下分层、表面裂缝等问题。

1.2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混凝土泌水会导致表面形成浮浆层,当浮浆层由于失水变稠失去流动性,强度发展不够不足以抵抗因沉缩或塑性收缩引起的拉应力时,混凝土表面就会产生许多裂缝。

在混凝土内部,泌水上升过程中在混凝土内部产生许多胶凝材料含量较少的泌水通道,造成混凝土内部疏松软弱易于碳化,增加了混凝土中钢筋锈蚀的危险。

泌水导致浮浆层形成高水灰比,蒸发后形成多空疏松、软弱的表面,楼板或路面形成浆层后容易起皮,严重影响混凝土质量。

1.3对混凝土外观质量的影响泌水一般会降低混凝土底部的水灰比,破坏混凝土内部的均匀性,拌和水生成到混凝土表面会携带一部分胶凝材料和集料中的细微颗粒,使混凝土表面形成一层含水量很大的浮浆层,造成表面混凝土疏松多空、蜂窝麻面、甚至露石。

对于混凝土后期强度的增长以及碳化回弹等都有较大的影响。

2 造成混凝土泌水的影响因素2.1 水泥对混凝土泌水的影响混凝土中最重要的胶凝材料是水泥,混凝土的泌水与之密切相关。

水泥的物理特性,如凝结时间、比表面积、细度、颗粒分布都会影响混凝土泌水性能。

另外,水泥的矿物成分及品种也是影响混凝土泌水的关键因素。

混凝土泌水的影响及应对

混凝土泌水的影响及应对

混凝土泌水的影响及应对混凝土泌水是指混凝土表面出现渗水现象。

在建筑领域中,混凝土泌水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它可能对建筑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为了确保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和寿命,我们需要了解混凝土泌水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首先,让我们看一下混凝土泌水的影响。

1.降低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泌水会导致混凝土内部的含水量增加,从而降低混凝土的强度。

过多的水分会改变混凝土的水灰比,进而影响其固化过程和力学性能。

如果混凝土泌水严重,可能导致结构的不稳定和损坏。

2.加剧混凝土的龟裂和剥落:混凝土泌水会在表面形成水渍,并增大混凝土的温度梯度。

在干燥的条件下,水分的蒸发会导致混凝土表面产生龟裂和剥落。

这不仅影响了混凝土的外观,还可能加速混凝土的老化和腐蚀。

3.促进钢筋锈蚀:混凝土泌水中的水分可能渗透到混凝土表面,进入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空隙。

如果这些空隙中存在氧气和盐离子,将会促进钢筋的锈蚀。

钢筋的锈蚀会降低其强度和粘结性能,从而影响整个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针对混凝土泌水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应对措施:1.加强混凝土拌合物的设计:在混凝土的拌合物设计中,可以采用适当的水胶比和添加剂来控制混凝土的含水量。

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控制混凝土的配比可以降低混凝土泌水的风险。

2.加强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该采取措施以避免过量的振捣和混凝土表面的破坏。

在养护过程中,可以使用覆盖材料或喷雾灌溉等方法来控制混凝土表面的水分蒸发,从而减少泌水的风险。

3.使用防水剂:在施工过程中,可以使用防水剂来涂覆混凝土表面以提高其抗渗性能。

防水剂可以降低混凝土表面的吸水性,防止水分的渗透和泌水现象的发生。

4.加强结构防水处理:除了混凝土本身的防水措施,还可以在结构上采用防水层,例如防水膜、防水涂料等。

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加结构的防水能力,减少混凝土泌水的可能性。

总之,混凝土泌水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它可能对建筑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产生负面影响。

一种鉴定和防治混凝土泌水性的新方法

一种鉴定和防治混凝土泌水性的新方法

一种鉴定和防治混凝土泌水性的新方法混凝土产生泌水会影响混凝土结构物的外观和质量,其产生原因有多种,施工现场需要迅速确定产生原因并及时解决。

本文提出一种快速鉴定和防治混凝土泌水性的新方法——胶砂泌水检验法,对施工现场混凝土泌水的主要原因提供了一种简单易行的确定方法。

文中还对采用掺加一定量的蔗糖减少混凝土泌水性进行了研究,并取得良好的工程应用效果。

1、引言混凝土表面出现泌水造成的沙线将影响结构物的外观质量,减少混凝土泌水是生产优质混凝土的前提。

泌水产生的情况有三种,一是骨料沉底、浆体上浮,表现为跑浆;二是浆体沉底、骨料上浮,表现为粘板;三是泌出清水上浮逸出。

这三种情况直接导致混凝土表面形成条形沙带或沙面。

混凝土泌水原因有多种因素,确定那个是主导因素,是解决混凝土泌水问题的关键。

混凝土原材料和配合比对混凝土泌水影响最为重要。

例如,聚羧酸系减水剂中的羧基、聚醚支链等亲水基团主要通过吸附、分散、润滑、润湿等表面活性作用,使水泥粒子具有分散性和流动性,在水泥粒子扩散过程中,游离水的释放,改善了混凝土的和易性,减少了拌和水用量。

由于聚羧酸减水率高,对用水量比较敏感,外加剂过掺可能导致混凝土泌水,过大的用水量也可能导致混凝土泌水。

粉煤灰的烧失量对混凝土泌水也有一定影响,不同批次的粉煤灰在需水量变小时,拌和用水量没有及时减小,也会产生泌水。

在实践中有时用Ⅰ级粉煤灰泌水,Ⅱ级粉煤灰反而不泌水,就是这种道理。

胶凝材料和砂率也是混凝土泌水的因素。

胶凝材料多时,混凝土的粘稠度大、保水性改善,对减少泌水有利。

水泥用量增大时,结合水增多,可泌水分减少。

粗砂级配不良,保水性差,配制的混凝土合易性差。

细砂砂率如果偏大时,用水量将大幅增加,水泥浆包裹能力降低,同样也会造成混凝土泌水。

石子针片状颗粒含量多,级配不良,用水量增大,泌水性也会增大。

2、泌水的检测方法用胶砂代替混凝土泌水试验,对所用材料的泌水性进行验证,可省工、省时且快捷方便地研究出材料在不同配合比状态下的混凝土泌水性,结果更接近施工实际。

混凝土泌水现象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混凝土泌水现象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混凝土泌水现象的原因和解决办法混凝土产生泌水的原因有多种因素引起的:一,水泥本身的特性决定的;二,过振引起的离析,在砼表面蓄积大量的水;三,坍落度过大也容易在砼表面产生大量的水;四,减水剂的原因,减水剂和水泥不溶,也可以在砼表面产生大量的水;五,运距过长或用农用拖拉机运输砼,有时在砼表面蓄积大量的水;六,砼下料的垂直落差过大,产生离析,也很容易在砼表面蓄积大量的水。

控制防止措施,如何控制让其不产生泌水,针对以上各点实施不同的方法:一,就是从根本上解决水泥泌水的问题,这就要厂家生产水泥时解决;二,振捣砼时控制时间,一般以振捣后砼表面不翻泡为宜;三,坍落度按照设计控制;四,减水剂在掺加时要做相溶实验,避免出现减水剂的副作用;五,在运距稍长时一般采用砼搅拌车运输,避免用农用运输车运输;六,砼垂直下料落差超过2米时采用串筒下料,使砼和接触面发生的冲击作用得到缓冲,以免砼发生离析,出现泌水现象。

混凝土泌水解决的办法有:适当增大砂率,外掺适量粉煤灰,减小外加剂用量,更换外加剂或者在外加剂中适当的复合一些引气剂(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解决和易性问题还可以增加混凝土抗渗-抗冻等耐久性问题,当然,掺量一定要合适,否则会适得其反甚至会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

若混凝土含气量不超过5%,不会影响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问题)。

海花岛围堰项目二标段混凝土扭王块施工混凝土泌水现象是多
发面的,根据有关规定,逐一控制,尽量避免泌水现象的发生。

对现场振捣技术人员也要多告诫振捣工艺,严控振捣引起的泌水的现象。

混凝土泌水与离析的预防与控制

混凝土泌水与离析的预防与控制

混凝土泌水与离析的预防与控制1泌水及离析机理、分类及原因分析1.1混凝土泌水和离析机理混凝土泌水是指混凝土浇筑之后到初凝期间,由于各种组分拌合物密度差异固体颗粒下沉,自由水上升,并在表面不断冒水的现象。

混凝土离析是指拌合物用水量严重超越极限或外加剂超掺,各种原材料分子大小、比重不同,甚至水泥与外加剂不适应等因素,导致浆体与砂石骨料完全分离,浆体流失、抓底,骨料外露等现象。

1.2混凝土泌水和离析状态分类(1)拌合物的和易性严重不足,水和胶凝材料不断泌出,导致拌合物匀质性变化,密度大于拌合物容重的颗粒沉积下来,拌合物严重离析,其下部近似干料,上部为浆体,出现严重"抓底",用铁铲拌不动,凸显很黏的假象。

如轻微时,混凝土在静停后,开始出现"抓底",但重新搅拌均匀,它的离析、泌水现象就会消失,其和易性变得很好。

(2)拌合物的和易性很好,匀质性也很好,但混凝土静停后却不停地泌出清水,泌水时间长达2h以上,泌水量严重时,在其表面出现流线似的泌水,但不会出现"抓底"。

1.3泌水和离析原因分析(1)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无法兼容。

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差主要体现在拌合物的坍落度损失过快或严重的泌水或离析。

当外加剂掺量增加,未能有效改善流动性、粘聚性、保水性,可能与水泥的保水性差、品种成分变化、水泥放置时间不合理等有关,表面类似外加剂的减水率低,后续强度明显偏低,无法满足要求。

(2)水泥、掺合料、骨料等原材料品质下降、级配差、砂率不合理等因素。

目前市场水泥级配、保水性差,粉煤灰、矿渣粉等掺合料品质差,环保综合治理砂石骨料缺乏,品质参差不齐,严重影响外加剂掺量及混凝土和易性,经常出现流动性、保水性差,同时砂率小,造成混凝土的和易性差,导致泌水和离析。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规定,0.315mm以下不低于15%,如级配不合理0.315mm以下的量太少,2.5mm以上的量太多,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有较大影响,往往砂中含5mm以上量过多时,导致混凝土的砂率偏低出现离析泌水。

混凝土防止浮浆泌水的措施

混凝土防止浮浆泌水的措施

混凝土防止浮浆泌水的措施所谓混凝土泌水是指混凝土在运输、振捣、泵送的过程中出现粗骨料下沉,水分上浮的现象。

泌水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原材料、配合比、施工方法以及外加剂。

适量的泌水可以适当改善混凝土的塌损以及后期混凝土的表面开裂现象,并可间接降低混凝土的实际用水量从而降低水灰比提高强度。

但是过量的泌水则对混凝土的施工、耐久性和外观质量造成不利影响。

混凝土浮浆是指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由于混凝土塌落度过大或过度振捣,导致骨料受到浮力作用而漂浮在水泥浆中,进而在混凝土表面形成的一种砂浆层。

这种现象通常发生在泵送混凝土和高流动性混凝土中,特别是在浇筑和振捣后,表面会经常出现一层泡沫状浆体,主要由水泥、粉煤灰、矿粉、细骨料等组分与水、气泡混合而成。

为了防止混凝土浮浆泌水,对混凝土浇筑的质量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在混凝土施工中必须采取以下措施防止混凝土的浮浆泌水:一、严控原材料品质措施(1)水泥、砂、石、水,混凝土形成的四大主材的质量必须严格控制。

(2)混凝土搅拌站采取自动化控制计量设备,确保配合比和计量准确无误。

泵送混凝土水泥用量不小于300kg/m3,水灰比宜为0.4~0.6;当水灰比小于0.4时,混凝土的泵送阻力急剧增大,大于0.6时,混凝土则易泌水、分层、离析,也影响泵送。

(3)泵送混凝土砂率要比普通混凝土增大,但是砂率过大,不仅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而且能增大收缩和裂缝,泵送混凝土砂率宜为35%~45%。

(4)特别要注意单位用水量的控制,不得凭经验随意更改。

(5)每盘混凝土搅拌后应检测坍落度,C25泵送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2~18cm,达标后才可泵送。

(6)严格控制混凝土用水量、胶凝材料、粗细骨料的配合比,选择品质较好的粉煤灰,并在搅拌过程中适当添加减水剂与引气剂。

这有助于改善混凝土的包裹性,减少泌水现象的发生。

二、优化配合比设计措施(1)严格控制粉煤灰等轻物质的掺量由浮浆的形成原理可知,粉煤灰等轻物质材料对混凝土表面浮浆的形成有积极的贡献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政工程专业资料:防止混凝土泌水主要方法有哪些?
防止混凝土泌水主要方法有哪些?
一、混凝土配合比方面,适当增加胶凝材料用量,适当提高混凝土的砂率,在不满足其他性能的前提下,使混凝土适量引气。

在保证施工性能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单位用水量。

二、原材料方面,选用较细的胶凝材料和高品质的引气剂。

三、减水剂方面,选用混凝土泌水较小、流动度大的高效减水剂。

如果配合比固定,在满足标准和使用要求的情况下,选用减水率合适的减水剂掺量,避免减水率过高造成泌水。

四、施工方面,严格控制混凝土振捣时问,避免过振。

另外,对于新拌混凝土的性能控制,选取适当的控制点,使得控制有利于减小混凝土泌水。

假如要控制最大含气量,控制点可选在人仓口,将混凝土输送过程中含气量损失对泌水的影响降到最低。

当仓面内已经出现了泌水,必须及时排除,其最有效的方法是真空吸水、人工在仓面掏水或用海绵等吸水性强的材料吸水,尤其在混凝土收面时更应该及时吸去泌水,便于混凝土收面确保混凝土外观质量。

严禁在模板上开孔自流,造成胶凝材料流失,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尤其在混凝土收面时更应该及时吸去泌水,以便于混凝土收面。

五、通过外加剂改善混凝土的泌水。

混凝土外加剂(减水剂)一般是有机高分子物质。

有机高分子的分子量、或者分子链长度直接影响其性能。

如果减水剂的分子量较大、分子链较长,会使混凝土的泌水减少,但是同时减水剂的减水率较低;如果分子量较小、分子链较
短,则使减水率增加,同时使混凝土的泌水率增大。

有些减水剂在主分子链上存在支链,无论主链支链,较长时会使混凝土泌水减水,但减水率也相应降低,如果主链短而支链长,则会使泌水减少的同时,对减水率影响不大。

一般情况下,减水剂不是由单一分子量的分子组成,而是各种分子量的分子混合组成。

在既要减少泌水又要保证减水率的情况下,需要优化减水剂的分子量级配,使得小分子和大分子物质达到最佳搭配关系。

六、目前的混凝土外加剂一般是复合型外加剂,生产一般分为两个过程,即合成过程和复配过程,合成过程中的改进如上所述,主要是优化有机高分子减水剂的分子量级配。

复配过程中,可以复合对改善泌水有利的组份,如适量的引气剂或其他能减水泌水的物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