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必修2)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复习(人教版,必修二)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PPT

高中生物复习(人教版,必修二)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PPT

4、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 【分析】共同进化包括两个方面: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 机环境之间。 5、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作用于种群,使种群发生进化。( × ) 【分析】达尔文认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个体,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认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
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比较 1、二者的联系
2、突变与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1)可遗传变异的来源
突 变
_基__因__突__变__ _染__色__体__变__异___
基 因 重 组
(2)生物突变的有利与有害不是绝对的,往往取决于_____生__物_的_ 生
_存__环__境___。
(3)生物的变异是___不__定__向的,只是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1)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 (2)生物进化的原材料——突变与基因重组。 (3)生物进化的方向——取决于自然选择。 (4)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5)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突变与基因重组、自然选 择及隔离,其中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6)新物种形成的标志——产生生殖隔离。
②是否能够交配: 两个种群的生物能够交配,不一定属于同一物种,假如交配后代不 育,则两个种群的生物不属于一个物种,如马与驴相互交配产生骡 子、二倍体与四倍体杂交产生三倍体,骡子与三倍体不能经过有 性生殖产生后代,马与驴、二倍体与四倍体都不属于同一物种。
【高考警示钟】 1、“突变”不是基因突变的简称,而是包括“基因突变”与“染 色体变异”。 2、农田喷施农药杀灭害虫,在喷施农药之前,害虫中本来就存在 抗农药的突变个体,喷施农药仅杀灭不抗药的个体,抗药的个体存 活下来,农药不能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变异,只是对抗药性个体进行 选择。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杂交后代不育。 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质变
四、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2、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它们之间还能自由交配吗?
四、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2、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分析: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雀新物 种是如何形成的?
四、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2、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①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成生殖隔离,从而形 成新物种。
局限性
(1) 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 (2) 能科学地解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对生物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不能做出 科学的解释;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也局限于 个体水平。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1.内容 过度繁殖、生存斗争、 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2.评价
科学性
局限性
(1) 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 (2) 能科学地解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某基因的数目
基因频率=
× 100%
该基因的等位基因的总数
= 纯合子频率+1/2杂合子频率
例1:从种群中随机抽出100个个体,测知基因型为AA、 Aa和aa的个体分别是30、60和10个。那么A和a的基因 频率是多少? 例2:某工厂有男女职工各200人,对他们进行调查 时发现,女色盲5人,女性携带15人。男性色盲11 人,求XB,Xb的频率。
讨论二:
zxxkw 学科网
我们今天应怎样评 价拉马克进化学说 的积极意义?
请评价拉马克的进化论
先进之处(优点)
最早提出“进化”
不足之处
获得的性状不一定能遗传
达尔文
早期学习神学。
热衷于收集矿石和生 物标本,在课余结识了一 批优秀的博物学家,从那 里接受了科学训练。 1831年~1836年随 贝格尔号绕地球一圈,沿 途考察地质和动植物。

2010-2023历年高考复习单元检测:必修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2010-2023历年高考复习单元检测:必修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2010-2023历年高考复习单元检测:必修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1卷一.参考题库(共25题)1.果蝇的体色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BB、Bb为灰身,bb为黑身。

若人为地组成一个群体,其中80%为BB的个体,20%为bb的个体,群体随机交配,其子代中Bb的比例是( )A.25% B.32%C.50% D.64%2.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下列不属于生物共同进化实例的是( )A.猎豹捕食斑马B.某种长有细长花矩的兰花和生有细长口器专门为它传粉的蛾C.草原上狼的灭绝造成鹿的数量剧增D.光合生物出现后,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前提条件3.光合作用是生物界中最基本的新陈代谢,对于人类和整个生物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其中对生物进化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 )A.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B.光合作用改变了原始大气成分C.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D.光合作用维持了大气中 O2和CO2的平衡4.紫茎泽兰是外来入侵种,如果让其自然生长繁殖若干年后,与原产地紫茎泽兰相比( )A.基因库变化相互影响B.性状始终保持一致C.很快产生生殖隔离D.进化方向发生变化5.一年夏天,武汉遭受22年不遇的强龙卷风。

风暴过后,市民见到地面上有许多死亡和受伤的麻雀,检查它们时发现,死亡的麻雀大多是个体较大、较特殊、变异新类型的个体,身体较小,具有常见性状的普通麻雀很少,并且受伤的普通麻雀后来较易恢复。

对此说法错误的是( )A.麻雀的不同性状分离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自然选择会改变麻雀种群的基因频率C.突变和基因重组为麻雀的进化提供了选择的材料D.特殊的变异类型都是不利的6.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B.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对人类来说,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的使用价值D.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物种及生态系统两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措施7.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错误的说法是( )A.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进化历程B.消费者的出现不影响生产者的进化C.了解生物多样性形成过程的主要依据是化石D.生物的进化与无机环境的变化是相互影响的8.1937年,有人把原产丹麦和德国的三叶草移到瑞典南部栽培,这里气候比较寒冷。

整理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知识点

整理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知识点

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整理表姓名:职业工种:申请级别:受理机构:填报日期:A4打印/ 修订/ 内容可编辑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2节第二课时《隔离与物种的形成》导学案编写人:覃宇斌审定人:编写时间:2010-6-14班级:________ 组别:_______ 组名: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学习目标】1、概述物种的概念,地理隔离的概念,生殖隔离的概念。

2、分析隔离在物种形成过程中的作用【重点难点】▲重点:物种和隔离的概念。

▲难点:隔离在物种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知识链接】种群是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牛种群个体间或马种群个体间能相互交配产生可育后代;桦尺蠖的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但没有形成新的物种。

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学法指导】针对书本实例(马和驴虽然能够交配,但是产生的后代----骡是不育的),应用已学知识进行讨论分析,推测马和驴是不同的物种,进而分析讨论生殖隔离和地理隔离的区别,从而分析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并结合实例加深理解。

【学习过程】知识点一:物种的慨念1、物种的慨念:能够在自然状态下_______并且_____________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简称“种”)。

2.隔离:①隔离的概念: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_____________的现象。

②类型:生殖隔离:_____________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_____________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_____________的现象。

③地理隔离:_____________种生物由于_____________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_____________,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

针对训练1、1.下列关于物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级)A、物种是形态上类似的、彼此能交配的、要求类似环境条件的生物个体的总和B、物种是一个具有共同基因库的、与其他类群有生殖隔离的类群C、区分物种有多种依据,但最主要的是看有无生殖隔离D、不同物种的种群若生活在同一地区,也会有基因交流知识点二、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1、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_____________的形成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

【名师金典】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基础知识整理+重难点聚集)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名师金典】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基础知识整理+重难点聚集)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3)生物各种适应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 用进废退
和 获得性遗传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1.主要内容
2.
(1)对生物进化 (2)它揭示了生命现象的统一性是由于所有的生物都有 共同的祖先 ,较好地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3. (1)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未能作出科学的解释。 (2)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也只局限于个体
(4)进化的原材料:生物进化的原材料是 可遗传变异,
它来源于突变(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 基因重组 。
(5)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使
种群的 基因频率 发生定向改变,这就是生物进化的实质。
2.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1)物种: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 后代的一群生物。
综合分析近几年各地高考理综试题生物部分,本章有以
1.命题内容:从命题侧重点来看,本章主要集中在现代 生物进化理论的简介,自然选择学说有关内容和在实例中的 分析、应用,以及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的变化特点与相关的
2.命题形式:课标高考生物试题对本章的考查,经常以基因频
率的变化与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关系等进行命题,或者是结合生
3.遗传变异:生物个体既具有亲本的遗传性状,又会出现变异。
4.适者生存: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
过程称为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它决定着生物向适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正确理论是

①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②能够遗传的变异是生
物进化的内因;③变异是不定向的;④变异是定向的;⑤变异 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积累可以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⑥解释了
于基础知识的延伸与升华,以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
(3)应用:研究基因频率的变化需要借助于数学方法,通过 一些实例总结基因频率的变化规律,结合遗传变异知识计算基因

生物一轮复习学案:必修二 7-2 - 《基因频率的计算》

生物一轮复习学案:必修二 7-2 - 《基因频率的计算》

必修二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2节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自主学习】【学习目标】1.理解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内涵;2.能说出遗传平衡定律的内容和条件;3.会运用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进行相互计算。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1.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内涵;2.遗传平衡定律的内容和条件;3.运用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进行相互计算。

难点2.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内涵;2.遗传平衡定律的内容和条件;3.运用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进行相互计算。

【方法引导】仔细观察书本的“问题探讨”、“思考与讨论”、“资料分析”等材料,积极思考、交流,在讨论、探究中解决问题、得出结论、锻炼能力。

【基础知识】1、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数的比率。

2、基因型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种基因型占全部数的比率。

3、由基因型频率求基因频率:计算公式:【思考6】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5、0.4和0.1,该种群中A 基因的频率为 ,a基因的频率为。

4、由基因型频率求基因频率:遗传平衡定律:(有限定条件)A、种群满足四个基本条件,即种群非常大、不发生、不发生、没有迁入迁出,且种群中个体间随机交配。

B、内容:。

【综合提升】1、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5、0.4和0.1,该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 ,a基因的频率为。

2、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5、0.4和0.1,进行随机交配,则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如果该种群的子一代再随机交配,其后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填(“会”或“不会”)发生改变。

3、假定上述动物种群满足上述四个基本条件,但不发生随机交配.......,而是在相同基因型之间进行交配,则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和;如果子一代也同样只发生相同基因型之间的交配,其后代中AA、Aa和aa 的基因型频率 (填“会”或“不会”)发生改变。

高中生物高考一轮总复习讲义 必修2 7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高中生物高考一轮总复习讲义 必修2 7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跟踪训练1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论述中,不符合达尔文学说基本 观点的是( )
A.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发生作用的基础 B.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C.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能产生出 生物的新类型 D.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定向变异,以适应变化的环 境
解析:此题考查对自然选择学说的理解。自然选择学 说是达尔文创立的以自然选择为中心的生物进化学说。该 学说正确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该学说认为遗传和变异 是生物进化的内因,变异是不定向的,为进化提供原材 料。通过自然选择,不利的变异被淘汰,有利的变异被保 存,并通过遗传积累起来,然后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故 A、B、C三项符合达尔文学说的基本观点,而D项是拉马 克进化学说的观点。
考点1
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ຫໍສະໝຸດ 理论知识必备 1.自然选择学说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巧记生物进化 种群单位因频变,突变重组原材料, 变异无向自选定,物种形成必隔离。
疑难突破 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及相关计算 1.比较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基因频率 公 式 某基因频率=该基因的数目/该 基因与其等位基因的总数 ×100% 基因型频率 某基因型频率=该基因型的个 体数/总个体数×100% 基因型频率改变,基因频率不 一定改变
(2)已知基因频率计算基因型频率: 设某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p,a的基因频率为q,则 AA的基因型频率为p2,aa的基因型频率为q2,Aa的基因型 频率为2pq。 注:上述计算方法只适用于理想条件下。
误区剖析 1.“突变”不是基因突变的简称,而是包括“基因突 变”和“染色体变异”。 2.农田喷施农药杀灭害虫,在喷施农药之前,害虫中 就存在抗农药的突变个体,喷施农药仅杀灭不抗药的个 体,抗药的个体存活下来,农药不能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变 异,只是对抗药性个体进行了选择。

高考生物总复习知识归纳总结(知识清单)必修2--现代生物进化论

高考生物总复习知识归纳总结(知识清单)必修2--现代生物进化论

生物: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山东:崔文德一、本章知识结构二、新课程标准1、搜集生物进化理论发展的资料2、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沦的主要内容3、用数学方法讨论基因频率的变化。

4、概述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三、预测新课标高考热点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3、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5、种群、物种、基因频率、隔离等概念6、用数学方法讨论基因频率的变化7、生物多样性简介8、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一、知识结构提出:达尔文在1895年提出过渡繁殖(生物的繁殖能力很强 条件)生存斗争(环境条件有限,必须有部分个体被淘汰 手段)遗传变异(基础) 适者生存(结果) 意义:能够科学的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不足:对于遗传变异的本质等问题,达尔文还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二、要点精析【要点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1、地球上所有生物都不是神造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而来。

2、生物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而来。

3、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并且这些用进废退而获得的性状是可以遗传给后代的。

【画龙点睛】拉马克进化学说是历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其在人们信奉神创论的时代是有进步意义的,打破了神创和物种不变论,为以后达尔文创造自然选择学说提供了条件,【要点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①过度繁殖――选择的基础。

②生存斗争――选择的手段。

③遗传变异――进化的内因。

①适者生存――选择的结果2、对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全面理解(1)选择的对象从表面上看,自然选择是对个不同生物个体的选择,实质上是对个体所包含的变异进行选择。

从分子水平上看,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自然选择实质上是对变异所对应的基因的选择.从而改变着种群不同基因的基因频率。

(2)选择的因素:对生物的变异起选择作用的是个体所处的自然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1、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和主要内容一、选择题1.(2016年江苏扬州模拟)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是( )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B.进化是生物为了适应变化了的环境而定向变异的结果C.自然选择可引起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突变和重组不仅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而且决定进化的方向2.下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概念图,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①表示生存斗争,这是生物过度繁殖与有限生存空间的矛盾体现B.②导致③改变的内因是染色体变异,外因是自然选择C.③代表新物种形成,其形成的必要条件是存在生殖隔离D.④指基因、物种、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它们是共同进化的结果3.在一个含有A和a的自然种群中,AA个体很容易被淘汰,那么按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该物种将( )A.不断衰退 B.不断进化C.产生新物种 D.丧失基因库4.下列有关变异与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长期的地理隔离通常会形成生殖隔离,因此生殖隔离一定是地理隔离的结果B.二倍体水稻与四倍体水稻杂交,可得到含三个染色体组的单倍体水稻C.精原细胞有可能发生基因重组现象,不可能发生基因突变现象D.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5.下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

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a1和a2,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

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a1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2同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b和d存在地理隔离,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离B.c和d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C.a1和a2种群都不能作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D.b、c和d不具有共同的原始祖先6.目前全球已有188种杂草中的324个生物类型对19类化学除草剂产生了抗药性。

相对于抗药性杂草生物类型来说,对除草剂敏感的杂草为敏感性类型。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除草剂的使用使杂草的基因突变朝着抗药性发展B.除草剂对杂草进行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C.抗药性杂草与敏感性杂草在种群内形成了生殖隔离D.在没有使用过除草剂的农田生态系统中,抗药性与敏感性的个体数目接近7.在一个随机交配的中等大小的种群中,经调查发现控制某性状的基因型只有两种:AA基因型的频率为20%,Aa基因型的频率为80%,aa基因型(致死型)的频率为0,那么随机交配繁殖一代后,AA基因型的个体占( )A.1/5 B.1/4C.3/7 D.11/218.金鱼的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其中a基因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aa、X a X a、X a Y等均为纯合子)。

现取一对金鱼杂交,F1金鱼共63条,其中雄金鱼21条,则F1金鱼自由交配所得F2成活个体中,a基因频率为( )A.1/8 B.1/6 C.1/11 D.1/149.下列关于物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同一物种的个体可以组成一个或多个种群B.新物种形成意味着生物能以新的方式利用环境条件C.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D.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10.(2016年湖南岳阳一模)下列关于自然选择学说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及其内容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自然选择学说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B.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也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C.有性生殖的出现实现了基因的重组,从而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D.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11.某地区从1964年开始使用杀虫剂杀灭蚊子幼虫,至1967年中期停用。

下图是五年间蚊子幼虫基因型频率的变化曲线,R表示杀虫剂抗性基因,S表示野生敏感型基因。

据图回答:(1)R基因的出现是____________的结果。

(2)在RR基因型频率达到峰值时,RS、SS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和1%,此时R基因的频率为____________。

(3)1969年中期RR基因型几近消失,表明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条件下,RR 基因型幼虫比SS基因型幼虫的生存适应能力________。

(4)该地区从此不再使用杀虫剂。

预测未来种群中,最终频率最高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综合大熊猫化石及现存种类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等多方面的研究,传统的观点认为大熊猫的濒危是进化历程的必然。

最新群体遗传学的研究表明,现存大熊猫并未走到进化历史的尽头,仍然具有进化潜力。

请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内容及上述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1)一个大熊猫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是这个种群的____________,如果大熊猫种群仍然保持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实际上反映了种群中基因的____________。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______________的基本单位。

影响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多种,如自然选择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等。

(3)突变和基因重组、________和________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

(4)如果大熊猫种群无限大,群体内的个体随机交配,没有突变发生,没有任何形式的选择压力,那么群体中的各种基因型的比例每代保持不变。

对某地一个种群随机抽样调查,测知该种群中有基因型AA、Aa、aa的个体若干只,由此可以计算出A和a的基因频率。

而根据A和a的基因频率,可以推测出这个种群中Aa的频率(N)大约是( )A.0≤N≤100% B.0<N≤50%C.0≤N<50% D.N>50%(5)下图中曲线a表示使用诱变剂前青霉菌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曲线b、c、d表示使用诱变剂后青霉菌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

据图分析。

①由a变为b、c、d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最符合人们生产要求的变异类型是曲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1、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和主要内容1.C 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环境决定了进化的方向。

2.D 解析:图中①表示自然选择学说,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手段;②表示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③表示基因频率的改变,②导致③改变的内因是突变和基因重组;④表示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这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3.B 解析:生物进化的标志——基因频率改变。

随着AA个体被淘汰,A的基因频率不断降低,种群不断进化;进化未必产生新物种;只要该种群存在,基因库就不会丧失,只是基因库中基因频率会发生改变。

4.D5.B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以看出,a通过地理隔离形成两个种群a1和a2,又分别演化出b、c和d三个种群,所以b、c和d有共同的原始祖先。

虽然b和d存在地理隔离,但不一定产生生殖隔离。

由于d是由a1演化而来的,则c与d之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

种群a1和a2经过长期地理隔离后,可以形成两个物种,均可以看做是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

6.B7.C 解析:由题意可得出,A的基因频率=60%,a的基因频率=40%,随机交配,繁殖一代后,AA=60%×60%=36%,Aa=2×40%×60%=48%, aa个体致死,因此AA基因型的个体占36%/(36%+48%)=3/7。

8.C 解析:F1金鱼共63条,雄金鱼21条,雌雄比例不等,故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亲本的基因型为X A X a和X A Y。

由于a基因纯合时致死,F1雌金鱼基因型为1/2X A X a和1/2X A X A,雄金鱼的基因型为X A Y,F1金鱼自由交配,F2为3/8X A X A、3/8X A Y、1/8X A X a、1/8X a Y(致死),故成活个体3/7X A X A、3/7X A Y、1/7X A X a中,a的基因频率为1/11。

9.C 解析:同一物种的个体分布在不同的区域,可以组成多个种群,若分布在同一区域,可以组成一个种群,A正确。

不同生物利用环境的方式是不同的,B正确。

种间斗争和种间互助都是实现不同物种间共同进化的方式,C错误。

生殖隔离的形成表示新物种的产生,D 正确。

10.B 解析: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但不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11.(1)基因突变(2)97% (3)不再使用杀虫剂差(4)SS 在不使用杀虫剂的环境下,持续的选择作用使R基因的频率越来越低解析:(1)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的基因,R基因的出现就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2)RS、SS基因型频率分别是4%和1%,则RR的基因型频率为95%,R的基因频率为R/(R+S)=(4+2×95)/200×100%=97%。

(3)1967年中期停用了杀虫剂,到1969年中期RR基因型幼虫几乎消失,说明在不用杀虫剂的情况下,RR基因型的幼虫比SS基因型的幼虫适应能力差。

(4)由于RR基因型的幼虫在不使用杀虫剂的环境中适应能力较差,在该地区从此不再使用杀虫剂的情况下,持续的选择作用将使R基因的频率越来越低,最终基因型频率最高的是SS。

12.(1)基因库多样性(2)生物进化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突变、基因重组)(3)自然选择隔离(4)B(5)①变异的不定向性②d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而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是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过程中的三个基本环节。

生物进化的实质为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均能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