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资料
闻一多简介

闻一多闻一多,原名闻家骅,又名多、亦多、一多,字友三、友山。
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新月派代表诗人,作品主要收录在《闻一多全集》中。
1922年毕业于清华学校后赴美留学。
先入芝加哥美术学院,次年转入科罗拉多大学美术系。
1925年回国后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
1927年,任南京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后改为中央大学,49年又更名南京大学)外文系主任。
姓名:闻一多别名:闻家骅,亦多、字友三、友山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湖北省蕲水县(今黄冈市浠水县)出生日期:1899年11月24日逝世日期:1946年7月15日职业:文学家代表作品:新诗集《红烛》、《死水》,出版有《闻一多全集》。
年7月15日在悼念被国民党特务暗杀的李公朴的大会上,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演讲》,当天下午在西仓坡宿舍门口即被国民党昆明警备司令部下级军官汤时亮和李文山枪杀,闻一多之子闻立鹤也身受重伤。
闻一多先生一生的道路是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是英勇闪亮而又坎坷的一生。
台湾学者陈永发表示:“闻一多遭暗杀事件,是国共内战转折的重要关键。
当时国民政府处理不当,被批为法西斯独裁,让红色政权赢得知识分子、学生支持,甚至连国际舆论、支持也开始转向。
”。
闻一多被暗杀后,举世震惊,当时在庐山的蒋中正也知道问题的严重性,下令唐纵彻查,暗杀事件很快就破案,李文山和汤时亮由宪兵司令部举行公开军法审讯,两人经审讯后被枪决。
昆明警察局长龚少侠也因此被撤职。
事实上是云南警备总司令霍揆彰安排了两名死囚充当凶手被枪决,真凶早已逍遥法外。
陈永发表示,整个暗杀事件前后浮现出特务严重的问题,蒋中正已无法精准的掌控整个特务情报系统。
代表作有《红烛》、《死水》等。
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
主张写诗有三美(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遗著由朱自清编成《闻一多全集》四卷。
名字由来1912年,闻一多考入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入校时他的姓名是闻多,同学就用谐音的英文词widow(寡妇)给他起绰号。
高考语文闻一多简介及经典语录

高考语文闻一多简介及经典语录闻一多是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
以下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关于高考语文闻一多简介及经典语录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闻一多简介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
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留美预备学校。
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
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七子之歌》。
1928年1月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
1932年闻一多离开青岛,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中文系教授。
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闻一多人物评价瑞典著名汉学家、诺贝尔文学奖终审评委马悦然认为:“闻一多,1946年被暗杀了。
他的《死水》和《红烛》很好,非常好。
他的《死水》我认为是非常伟大的作品——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死水》是闻一多在诗歌构建方面最成功的实验,是五四运动期间诗歌中最悲哀的一首诗,是现代中国文学中韵律最完美的挽歌式的诗歌。
他的诗有一种建筑的美,他是个诗歌建筑家,他的诗歌都有一个美丽的形式,非常好。
他有一些短诗诗意很像唐朝时代的绝句。
闻一多不光是伟大的诗人,也是一位杰出的学者,他是五四运动之后非常杰出的作家。
他还有一首诗《闻先生的书桌》,写得非常好,写他书桌上的笔墨、纸砚,他看着那些东西就开始发牢骚。
他的诗歌都是用民间语言写出来的,像《飞毛腿》,完全是用北京的拉车夫的语言写的——“我说飞毛腿那小子也真够别扭,管保是拉了半天车半天歇着”,这首诗非常好。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闻一多经典语录1.铁是愈锤炼愈坚韧的。
2.青年永远是革命的,革命永远是青年的。
闻一多先生当学者时的形象300字

闻一多先生当学者时的形象300字闻先生出身名门,在清华大学教授,曾任清华学校代理校长。
他长期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辅仁大学等校任教,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思想家,学者。
1935年6月14日(农历六月初五)晚上8点10分许,闻一多先生在清华大学教书时不幸罹难,享年49岁。
他的逝世震惊了中国学界。
闻老的人格魅力、学术成就、人格力量深深地感染着我们。
人们为了缅怀这位被世人尊为“中国文化良心”的伟大学者,也为了让我们更好地认识闻老、继承闻老未竟而又奋斗不息的精神。
本文是我本人读了闻一多先生生前写给好友王树增先生的信后整理出来的“回忆我当时作为一个学者所经历岁月中所表现出思想与行动的一部分”为材料所写的300字文字。
一、在大学里和老师、同学们生活和学习在大学里和老师、同学们生活和学习,这是比较单纯而自然的生活方式。
我那时候在大学的时间,只有一年,而在这一年中我曾对自己和别人抱有一种积极的心态:要在学校里学习、要和同学们生活在一起、要努力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向社会上有学问、要对自己未来负责任等等。
我当时也曾受到了这些方面的熏陶。
这也是自己能进入大学学习和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自己有了兴趣使自己有所求知和寻求自己的知识与技能;自己还有了知识与技能以帮助自己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在社会上了以后能得到很好的服务;为社会作了贡献;当然更主要地是获得了学习知识与技能的机会(有时甚至是得到社会经验)以后能给别人以帮助更多更好地为社会服务,这些都是其他任何学问所不能给予的!当然对于自己本身也是同样重要!我们在大学里得到了最宝贵的知识和经验!我们不仅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及专业知识水平;而且还要加强自己在社会上对社会所作了贡献!这样我们才能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二、在学校里担任教员和教授的生活和学习学校里任教员和教授的生活和学习,在当时是比较艰苦的。
首先是住宿条件:当时学校里还有几间房屋,住着两个人,一个人住一间。
为了供给他们日常生活所需要,我们还得把一些学生领到教室里来学写字。
死水

鉴赏分析 1、第一小节中的“绝望”、“清风 吹不起半点漪沦”突出了死水的什么 特点? 凝滞、失去生命力
2、“不如”、“爽性”表达了作者 什么情感? 激愤之语,对死水的厌恶
3、从哪几方面描绘死水的?
色彩、形状、声音
4、在描绘中采用了什么修辞? 比喻 ,以美喻丑 5、为何要写死水的歌声? 反衬死水像死一般寂静
死水
闻一多
作者资料
闻一多,现 代著名诗人、学 者、民主战士。 《死水》写于 1926年4月,作 者留美归国后。
五四运动后开始发表新 诗。曾留学美国。先后在 中山大学、武汉大学、青 岛大学、清华大学、西南 联大任教。因怒斥特务杀 害李公朴等爱国志士而遭 暗杀。早年参加新月社, 提倡新格律体诗。他的诗 具有极强的民族意识和民 族气质。代表作《红烛》、 《死水》具有沉郁奇丽的 艺术风格,整齐、和谐的 艺术表现,影响颇大.
整体感知
1、从内容上看可以分为几部分?
三部分
1节 2-4节 5节
2、结合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创作背景,思考死水的象征意 义。
象征美国社会外表繁华、内心充满罪恶。 象征北洋军阀政府。
象征当时黑暗的中国。
象征:用具体的事物表达某种特殊的意义。
结构:
死水
凝滞(总说) 肮脏污浊(静态) 情感:厌恶、痛恨 腐烂变质(动态) 沉寂(以静衬动) 手法:象征、反讽 揭真面目
以美写丑,反讽死水肮脏、腐朽、 死寂、丑恶,加强否定现实
6、说说对第五节里诗句的理解。 (内容,感情……)
7、新格律诗的“三美”主张是怎样 在诗中体现的?
绘画美 建筑美 色彩鲜明的词藻 诗行排列整齐 每节一韵,节奏相当
音乐美
作业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件资料

3、闻一多先生经历复杂,著作等身,可 记述的事很多很多。作者选取了哪些材 料来表现闻一多先生精神品格的?并说 说这样选材的好处。
1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各
有什么特点?前后期有什么变化,
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前 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 期:而 硕潜果心。学术,取得累累
从 学
【锲而不舍,沥尽心血】 者
后 投身民主运动,做争取 期 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 : 的领导人。
到 斗 士
卓越的学 者、
言行一致 的志士、 伟大的爱 国斗士
【无所畏惧,视死如归】
【变化原因:对社会认识的变化】
2.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第一部分对闻一多先生的叙述中, 穿插了生动细致的描写,试用横线画
出来并加以分析,说说体现了他哪些精 神和品格。
1948年由于国民党的迫害,逃亡香 臧克家
港。1949年回到解放后的北平。建
国后,任全国政协委员等。
(1905─2004)
知遇相惜 亦师亦友
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入学考试成绩发布, 一位20多岁的考生数学零分,作文也只写了 三句带感慨的新诗:“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 但谁把幻光看成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 海。”按说,这位考生铁定无法录取。不过, 问题是他碰上了一位慧眼识货的主考官。这 位主考官就是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先生。闻先 生从这三句杂感诗中发现了这位青年身上潜 伏的才气,一锤定音破格录取。果不其然, 这位青年没有辜负闻先生的期望,很快就发 表了一首又一首的新诗,并于1933年出版了 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
表 “补校”;又向“古典新
现 义”迈进。
起草政治传单;在李 公仆先生的追悼会上 作《最后一次讲演》, 壮烈献身。
高中语文《一代名师》 闻一多素材 人教版第一册

《一代名师》:闻一多主持人:作为诗人、美术家、学者的闻一多,短暂的一生充满了爱国主义激情。
他一生把“爱”看成是诗人的天赋,而一旦这种爱冲出了书斋,他就成了一位斗士,他的生命也就成了一篇真诚、刚烈的诗篇。
闻一多,著名诗人。
他的新诗曾一度影响了二十年代的诗风。
他提倡新诗要有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在论文《诗的格律》中表示,诗人应“戴着脚镣跳舞”。
闻一多同时还是一位美术家、学者。
1932年被聘为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
他醉心中国古典文学,沉浸在书斋里,学术研究从唐诗发端,涉及诗经、楚辞、上古神话等领域。
因为不满蒋介石的独裁专制,拍案而起,呼吁民主,被国民党特务暗杀……闻一多是一位浪漫的诗人,他会把讲课变成一个充满诗意的过程。
所以他把上午的课换到了晚上。
七点多钟,电灯已经亮了,闻一多穿着深色长衫,抱着几年来钻研所得的大叠大叠的手稿抄本,昂然走进教室。
学生们起立致敬又坐下之后,闻一多也坐下了;但并不马上开讲,却慢条斯理地掏出纸烟匣,打开来对着学生和蔼地一笑:哪位吸?学生们笑了,自然不会有谁真的接受这绅士风味的礼让。
于是,闻一多自己点了一支,长长的吐出一口烟雾后,用非常舒缓的声腔念道:“痛――饮――酒――,熟读――离骚――,方得为真――名――士!”闻一多学生闻山:他那个男中音,我有在一篇文章里边写到,他像那个中提琴那个男低音,非常好。
闻一多学生秦泥:他每次上课的时候学生很多,除了本系的以外,外系的、甚至是外校的都来听,窗外窗里都站满了人,除了座位以外。
有时讲得兴致盎然,闻一多会把时间延长下去,直到月光洒满校园的时候,才带着清凉的露水回到他的新南院住宅。
“红烛啊!这样的红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闻一多在20年代先后出版的《红烛》和《死水》二部诗集,成就了他在中国诗坛的地位。
这位以模仿梁启超的文笔而获得作文高分的清华学生,在五四运动爆发后,便投入了胡适所倡导的用白话文写新诗的创作中,而且自认为白话新诗的成就要远远超过胡适。
爱国诗人闻一多的个人资料_闻一多人物评价

爱国诗人闻一多的个人资料_闻一多人物评价推荐文章马一浮先生的故事热度:郭沫若原名是什么热度:柳亚子的作品特点热度:艾青的故事是怎样热度:郑振铎的故事有哪些热度:闻一多是20世纪中国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斗士。
下面就不妨跟着店铺一起来看看关于闻一多先生的生平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闻一多的人物生平介绍青少年时期闻一多生于清光绪二十五年十月二十二日(1899年11月24日),湖北省黄冈市蕲水县(今黄冈市浠水县)巴河镇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
五岁入私塾启蒙,十岁到武昌就读于两湖师范附属高等小学。
1912年十三岁时以复试鄂藉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大学前身),在清华度过了十年学子生涯。
喜读中国古代诗集、诗话、史书、笔记等。
入校时他的姓名是闻多,同学就用谐音的英文词widow(寡妇)给他起了绰号。
那时候,闻一多的革命主张是废姓,朋友间直呼其名,潘光旦便建议他改名为一多,他从善如流,立刻笑领了。
他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兴趣广泛,喜读中国古代诗集、诗话、史书、笔记等。
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总称《二月庐漫记》,同时创作旧体诗,并任《清华周刊》《新华学报》的编辑和校内编辑部的负责人。
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闻一多紧随校园运动的潮流。
他激清难捺,手书岳飞《满江红》,贴于学校饭厅门前,之后,毅然投身于这一伟大斗争中,发表演说,创作新诗,成为“五·四”新文艺园中的拓荒者之一,并作为清华学生代表赴上海参加全国学生联合会成立大会。
1920年4月,发表第一篇白话文《旅客式的学生》。
同年8月,发表第一首新诗《西岸》。
1921年11月与梁实秋等人发起成立清华文学社。
1922年3月,写成《律诗的研究》,开始系统地研究新诗格律化理论。
赴美留学1922年7月,他赴美国留学,先后在芝加哥美术学院、珂泉科罗拉多大学和纽约艺术学院进行学习,在专攻美术且成绩突出时,他更表现出对文学的极大兴趣,特别是对诗歌的酷爱。
闻一多的简介

闻一多的简介闻一多是中国的伟大爱国主义诗人,一生为了国家民主事业而奋斗。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闻一多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闻一多的简介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字友三,诗人、学者。
生于湖北黄冈浠水。
家传渊源,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
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
新月派代表诗人,1920年4月,发表第一篇白话文《旅客式的学生》,1946年夏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1948年8月,闻一多的遗著——《闻一多全集》出版,由朱自清主编。
闻一多的故事1930年秋,闻一多受聘于国立青岛大学,任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
当时的青岛是一个殖民统治影响相当严重的海滨名城,日本人在此气焰嚣张,为非作歹。
曾有青岛大学学生在海滩上无端被日本浪人打得遍体鳞伤,日本浪人反把学生送到警察局扣押。
警察一面向日本人谄笑,一面打电话指责校方放纵学生。
闻一多闻而大怒,一面大声疾呼:“中国!中国!你难道亡国了吗?”一面找校长评理。
在闻一多和学生们的强烈抗议下,警方不得不释放学生。
1932年,南京国民党政府和山东地方势力的争权夺利斗争延伸到青岛大学内部,派系纷争,风潮迭起,闻一多受到不少攻击与诽谤,被迫辞职。
1932年闻一多离开青岛,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中文系教授。
当时的中文系主任为朱自清,闻、朱两位诗人兼学者,开始论学共事,并且成为挚友。
除任清华教授外,闻一多还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艺专等校兼课,学术上也从唐诗的研究上溯到先秦两汉诗歌的研究,重点开拓了《诗经》与《楚辞校朴》的研究领域。
抗日战争爆发后赴西南联大任教授,积极参加爱国民主斗争。
1938年9月28日,日军飞机第一次空袭昆明,闻一多在空袭中头部受伤。
为了安全,他一家于1940年底搬到北郊的大普吉镇,遂后又搬到陈家营。
就是这时,华罗庚的住所被日机炸毁。
闻一多听说后,立刻把华一家接到自己的房子同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孙吴三个政权。
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三国鼎立的雏型。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
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
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
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
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孙吴,所统治地区居于三国之东,故亦称东吴,至此三国鼎立格局正式形成。
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
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
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
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
公元280年5月1日,孙吴亡于西晋,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中国历史进入晋朝时期。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
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
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
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
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
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
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
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
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
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
闻一多著作:
《冬夜草儿评论》与梁实秋合著,1922,清华文学社《红烛》(诗集)1923,泰东;1981,人文
《死水》(诗集)1928,新月;1980,人文
《闻一多全集》(1一4册)1948,开明;1982,三联《闻一多选集》1951,开明
《闻一多诗文选集》1955,人文
《闻一多青少年时代诗文集》1983,云南人民
《闻一多论新诗》(评论)1985,武汉大学出版社
《楚辞补校》(古典文学研究)1942,重庆国民图书出版社《神话与诗》(古典文学研究)1956,古籍
《古典新义》(上下册,古典文学研究)1956,古籍
《唐诗杂论》(古典文学研究)1956,古籍
《闻一多论古典文学》1984,重庆出版社
《离骚解诂》(古典文学研究)1985,上海古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