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总线技术

合集下载

第二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

第二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

第二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第 1 页 共 15 页第二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 第一节 计算机控制系统组成概述一、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图2-1(a)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框图如图2-1(a)所示,计算机控制系统主要由工业控制机和生产过程两大部分组成。

工业控制机是指按生产过程控制的特点和要求而设计的计算机,它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生产过程包括被控对象、测量变送、执行机构、电气开关等装置,这些装置有各种类型的标准产品,在设计计算机控制系统时根据需要进行合理选型。

二、工业控制机工业控制机是指按生产过程控制的特点和要求而设计的计算机,它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

1、工业控制机的硬件组成图2-1(b)工业控制机的硬件组成原理图工业控制机的硬件包括主机板、内部总线和外部总线、人机接口、磁盘系统、通信接口、输入输出通道。

(1)主机板:CPU、RAM、ROM等。

作用:进行数值计算、逻辑判断、数据处理。

(2)内部总线和外部总线内部总线:工业控制机内部各组成部分进行信息传送的公共通道,它是一组信号线的集合。

常用内部总线有IBM PC、PCI总线和STD总线。

外部总线:工业控制机与其它计算机和智能设备进行信息传递的公共通道。

RS—232C、USB和IEEE—488通信总线。

(3)人—机接口:键盘、显示器、打印机。

(4)磁盘系统:软盘和硬盘。

(5)通信接口: 工业控制机和其它计算机或智能外设通信的接口。

常用RS—232C、USB和IEEE—488接口。

(6)系统支持功能①监控定时器(看门狗-Watchdog) ②电源掉电检测③保护重要数据的后备存贮器体 ④实时日历时钟(7) 输入输出通道工业控制机和生产过程之间设置的信号传递和变换的连接通道。

它包括模拟量输入(AI)通道、模拟量输出(AO)通道、数字量(或开关量)输入(DI)通道、数字量(或开关量)输出(DO)通道。

它的作用有两个:其一、是将生产过程的信号变换成主机能够接受和识别的代码;其二、是将主机输出的控制命令和数据,经变换后作为执行机构或电气开关的控制信号。

计算机控制技术目录(研究生)

计算机控制技术目录(研究生)

一、绪论(2~4学时)1.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一般概念2.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分类3.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4.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概况与趋势二、总线技术(4~6学时)1.计算机总线的一般概述2.计算机总线的体系结构3.内部总线4.外部总线三、输入输出接口技术(4~6学时)1.模拟量输出接口2.模拟量输入接口3.开关量输入输出接口4.人机接口四、数据通信技术(4~6学时)1.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2.数据通信设备3.数据通信中的检错与纠错五、计算机网络技术(6~8学时)1.计算机网络概述2.计算机局域网络3.计算机网络互连及其协议4.控制系统中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六、控制策略(8~10学时)1.数字滤波和数据处理2.数字PID控制算法3.基于数字PID控制的多回路控制系统4.模型预测控制5.模糊控制6.控制策略的工程实现七、控制系统软件(4~6学时)1.计算机控制系统软件概述2.计算机操作系统3.实用数据结构4.计算机控制系统应用软件5.商品化的工业控制软件简介八、数据库技术(4~6学时)1.计算机控制系统与数据库2.数据库技术概述3.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的数据库4.基于关系模型的数据库5.关系数据库的设计和应用6.数据库的接口设计九、计算机集散系统(DCS)(4~6学时)1.计算机集散控制系统(DCS)概念2.计算机集散控制系统的体系结构3.计算机集散控制系统的硬件结构4.计算机集散控制系统中的软件技术5.DCS通讯接口6.计算机集散控制系统及应用的发展趋势十、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施(6~8学时)1.过程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原则和步骤2.过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施3.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抗干扰与可靠性技术4.过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应用实例十一、现场总线技术(6~8学时)1.现场总线概述简介、发展与趋势、技术特点、优点、FCS2.现场总线标准七层模型、物理层标准、其它层次协议3.目前几类有影响的现场总线FF、Lonworks、HART、CAN 、Profibus等4.现场总线的应用举例十二、计算机集成控制系统CIMS简介(4~6学时)1.概述CIMS的概念、流程CIMS与离散CIMS之比较2.流程工业CIMS的体系结构功能结构及递阶层次、ERP与MES、间歇方式的影响3.核心问题及关键技术系统集成、系统优化、环境集成、功能集成4.设计举例。

(完整版)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完整版)计算机组成原理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计算机系统概论1. 什么是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硬件和软件哪个更重要?解:计算机系统:由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的综合体。

计算机硬件:指计算机中的电子线路和物理装置。

计算机软件:计算机运行所需的程序及相关资料。

硬件和软件在计算机系统中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因此同样重要。

2. 如何理解计算机的层次结构?答: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构成了计算机系统的三个层次结构。

(1)硬件系统是最内层的,它是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基础和核心。

(2)系统软件在硬件之外,为用户提供一个基本操作界面。

(3)应用软件在最外层,为用户提供解决具体问题的应用系统界面。

通常将硬件系统之外的其余层称为虚拟机。

各层次之间关系密切,上层是下层的扩展,下层是上层的基础,各层次的划分不是绝对的。

3. 说明高级语言、汇编语言和机器语言的差别及其联系。

答:机器语言是计算机硬件能够直接识别的语言,汇编语言是机器语言的符号表示,高级语言是面向算法的语言。

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源程序)处于最高层,必须翻译成汇编语言,再由汇编程序汇编成机器语言(目标程序)之后才能被执行。

4. 如何理解计算机组成和计算机体系结构?答:计算机体系结构是指那些能够被程序员所见到的计算机系统的属性,如指令系统、数据类型、寻址技术组成及I/O机理等。

计算机组成是指如何实现计算机体系结构所体现的属性,包含对程序员透明的硬件细节,如组成计算机系统的各个功能部件的结构和功能,及相互连接方法等。

5. 冯•诺依曼计算机的特点是什么?解:冯•诺依曼计算机的特点是:P8●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大部件组成;●指令和数据以同同等地位存放于存储器内,并可以按地址访问;●指令和数据均用二进制表示;●指令由操作码、地址码两大部分组成,操作码用来表示操作的性质,地址码用来表示操作数在存储器中的位置;●指令在存储器中顺序存放,通常自动顺序取出执行;●机器以运算器为中心(原始冯•诺依曼机)。

计算机控制技术 第2章 工业控制计算机简介

计算机控制技术 第2章  工业控制计算机简介
28
(2) 元器件筛选 除进行一般静态与动态技术指标的测试外, 需进行高温老化与高低温冲击试验,以剔除早期 失效的器件。
(3) 接插件和各种开关采用双触点结构,并对其表面 进行镍打底镀金处理。 (4) 安装工艺 当前的发展趋势是采用多层印制电路板高密度 表面安装技术,减少印制电路板面积和提高抗干 扰性能,以减少外引线数目和长度。
27
6. 现场控制站的可靠性与可维护性
在DCS中,现场控制站是直接与生产过程相联系 的单元,因此对它提出了最高的可靠性要求。目前平 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 ≥10万小时,而平均修复时 间(MTTR)≤10分钟,为保证这么高的可靠性指标, 所采取的技术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元器件选用 采用低额定值的原则,即将功率额定值与使用 温度的额定值分别控制在其标准额定值的50%和75 %以内。另外,尽量选用CMOS电路与专用集成电 路(ASIC),能显著降低功耗与减少外引线,大大提 高可靠性。
2
②实时性好: 工控机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控制与监测,因此要 求它必须实时地响应控制对象各种参数的变化。当过 程参数出现偏差或故障时,工控机能及时响应,并能 实时地进行报警和处理。为此工控机需配有实时多任 务操作系统(RTOS)。
实时性是指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应该具有的能够 在限定的时间内对外来事件做出反应的特性。 主要考虑两个要素: 一是根据生产过程出现的事件能够保持多长的时间; 二是该事件要求计算机在多长的时间以内必须做出反 应,否则,将对生产过程造成影响甚至造成损害。
23
6)信号调理板 在DCS系统中,输入信号中存在各种微弱信 号或强电信号,它们是不能直接输入I/O功能模 板上的,必须先将其转化为0~5V或4~20mA的标 准信号,这项工作就是由信号调理板 来完成。 这些信号调理功能包括: 信号放大 隔离 多路复用 滤波 传感器激励 同步采样与保持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2章习题答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2章习题答案

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 组成计算机系统的两大部分是(A)。

A. 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B. 主机和外部设备C. 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D. 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2. 通常所说的计算机的主机是指(B)。

A. CPU和硬盘B. CPU和内存C. CPU、内存和硬盘D. CPU、内存与CD-ROM3. 控制器的功能是(C)。

A. 指挥、协调计算机各相关硬件工作B. 指挥、协调计算机各相关软件工作C. 指挥、协调计算机各相关硬件和软件工作D. 控制数据的输入和输出4. 运算器的主要功能是进行(C)运算。

A. 算术B. 逻辑C. 算术和逻辑D. 数值5. 微机硬件系统中最核心的部件是(D)。

A. 内存储器B. 输入输出设备C. 硬盘D. CPU6. 下列关于CPU的叙述中,正确的是(B)。

A. CPU能直接读取硬盘上的数据B. CPU能直接与内存储器交换数据C. CPU主要组成部分是存储器和控制器D. CPU主要用来执行算术运算7. 在计算机中,每个存储单元都有一个连续的编号,此编号称为(D)。

A. 位置号B. 房号C. 门牌号D. 地址8. 1GB的准确值是(C)。

A. 1024 ×1024 BytesB. 1024 KBC. 1024 MBD. 1000 ×1000 KB9. 在微机的配置中常看到"P4 2.4G"字样,其中数字"2.4G"表示(A)。

A. 处理器的时钟频率是2.4 GHzB. 处理器的运算速度是2.4 GIPSC. 处理器是Pentium4第2.4代D. 处理器与内存间的数据交换速率是2.4GB/S10. 一般情况下,外存中存放的数据在断电后(B)丢失。

A. 完全B. 不会C. 少量D. 多数11. 计算机硬件能直接识别、执行的语言是(B)。

A. 汇编语言B. 机器语言C. 高级程序语言D. C++语言12.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C)。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后题答案整理版(1到5章基本都有了)

计算机控制技术课后题答案整理版(1到5章基本都有了)

第一章1、计算机控制系统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画出方框图并说明各部分的作用。

答:计算机控制系统由工业控制机、过程输入输出设备和生产过程三部分组成;框图P3。

1)工业控制机主要用于工业过程测量、控制、数据采集、DCS操作员站等方面。

2)PIO设备是计算机与生产过程之间的信息传递通道,在两者之间起到纽带和桥梁的作用。

3)生产过程就是整个系统工作的各种对象和各个环节之间的工作连接。

2、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的实时性、在线方式与离线方式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要考虑实时性?(1)实时性是指工业控制计算机系统应该具有的能够在限定时间内对外来事件做出反应的特性;在线方式是生产过程和计算机直接相连,并受计算机控制的方式;离线方式是生产过程不和计算机相连,并不受计算机控制,而是靠人进行联系并作相应操作的方式。

(2)实时性一般要求计算机具有多任务处理能力,以便将测控任务分解成若干并行执行的多个任务,加快程序执行速度;在一定的周期时间对所有事件进行巡查扫描的同时,可以随时响应事件的中断请求。

3.计算机控制系统有哪几种典型形式?各有什么主要特点?(1)操作指导控制系统(OIS)优点:结构简单、控制灵活和安全。

缺点:由人工控制,速度受到限制,不能控制对象。

(2)直接数字控制系统(DDC) (属于计算机闭环控制系统)优点:实时性好、可靠性高和适应性强。

(3)监督控制系统(SCC)优点:生产过程始终处于最有工况。

(4)集散控制系统优点:分散控制、集中操作、分级管理、分而自治和综合协调。

(5)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优点:与DOS相比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可靠性。

(6)PLC+上位系统优点:通过预先编制控制程序实现顺序控制,用PLC代替电器逻辑,提高了控制是现代灵活性、功能及可靠性。

附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提高了计算机的可靠性和性能价格比,从而使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为更好地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扩大生产规模,以满足对计算机控制系统提出的越来越高的要求,目前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有以下几个方面。

精品文档-物联网控制基础(王志良)-第2章

精品文档-物联网控制基础(王志良)-第2章

第 2 章 现场总线技术
3
现场总线的国际标准从1984年开始就着手制定, 经过 各方的共同努力和协商妥协, 包含八种现场总线协议的 IEC61158国际标准终于在1999年底正式通过。 2003年, 由 IEC/5C6SC/MT9小组负责修订的现场总线标准第3版(IEC61158 ED.3)正式成为国际标准, 在新版本标准中规定了十种类型的 现场总线。 随着相关标准的不断完善, 现场总线技术越来越广 泛的应用于过程自动化、 制造自动 化、 楼宇自动化等领域的现场智能设备互联通信网络。
第 2 章 现场总线技术
5
纵观控制系统的发展历史, 我们不难发现每一代新控制系 统的推出都是针对老一代控制系统存在的缺陷而给出的解决方案, 最终在用户需求和市场竞争两大外因的推动下占领市场的主导地 位。 现场总线和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产生也不例外, 它们将在 物联网这个前沿的感知控制系统网络中渐渐崭露头角。
第 2 章 现场总线技术
17
FCS一方面突破了DCS系统采用专用通信网络的局限, 采用 了基于公开化、 标准化的解决方案, 克服了封闭系统所造成的 缺陷; 另一方面把DCS的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集散系统结构变成 了新型的全分布式结构。 与传统的控制系统相比, 它具有体系 结构开放、 系统集成灵活方便、 硬件智能化、 传输数字化、 控制计算高品质化的特点。 可以说, 开放性、 分散性与数字 通信是现场总线系统最显著的特征。
第 2 章 现场总线技术
23
在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中, 由于使用了高度智能化的现场设 备和通信技术, 在一条电缆上就能实现所有网络中信号的传递, 系统设计完成、 施工完成后, 去掉或添加现场设备也轻而易举。 所以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结构的彻底改变使得整个系统具有了高度 的灵活性, 更方便于应用在物联网的系统环境中, 图2-3为智 能家居系统中的总线控制结构。

《微型计算机系统原理及应用》课后答案_(第3版)清华大学出版社__杨素行

《微型计算机系统原理及应用》课后答案_(第3版)清华大学出版社__杨素行

第一章 微型计算机基础题1-1 计算机发展至今,经历了哪几代?答: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非冯诺伊曼计算机和神经计算机。

题1-2 微机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微处理器、微机、微机系统的关系是什么? 答:1、微机系统分硬件和软件,硬件包括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和输入输出接口,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2、微处理器是指微机的核心芯片CPU;微处理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组成微机;微机、外部设备和计算机软件组成微机系统。

题1-3 微机的分类方法包括哪几种?各用在什么应用领域中?答:按微处理器的位数,可分为1位、4位、8位、32位和64位机等。

按功能和机构可分为单片机和多片机。

按组装方式可分为单板机和多板机。

单片机在工业过程控制、智能化仪器仪表和家用电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单板机可用于过程控制、各种仪器仪表、机器的单机控制、数据处理等。

题1-4 微处理器有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答:微处理器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和寄存器三个主要部分。

运算器的功能是完成数据的算术和逻辑运算;控制器的功能是根据指令的要求,对微型计算机各部分发出相应的控制信息,使它们协调工作,从而完成对整个系统的控制;寄存器用来存放经常使用的数据。

题1-5 微处理器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代?Pentium系列微处理器采用了哪些先进的技术?答:第一代4位或低档8位微处理器、第二代中高档8位微处理器、第三代16位微处理器、第四代32位微处理器、第五代64位微处理器、第六代64位高档微处理器。

Pentium系列微处理器采用了多项先进的技术,如:RISC技术、超级流水线技术、超标量结构技术、MMX技术、动态分支预测技术、超顺序执行技术、双独立总线DIB技术、一级高速缓冲存储器采用双cache结构、二级高速缓冲存储器达256KB或512KB、支持多微处理器等。

题1-6 何为微处理器的系统总线?有几种?功能是什么?答: 系统总线是传送信息的公共导线,微型计算机各部分之间是用系统总线连接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2 总线组成及总线功能

组成
4.
电源:电源+12V、-12V、+5V、-5V,是 系统必备总线,-5V用得较少,+5V要求大 电流供电。PCI总线还有3.3V电源信号,这 表现了计算机系统向低压发展的趋向,即电 源的种类在向3.3V、2.5V、1.7V方向发展。
2.1.2 总线组成及总线功能
差分平衡电路引脚
R——接收端 D——发送端 /RE——接收使 能 DE——发送使能 A——差分正端 B——差分负端

R /RE DE D
1 2 3 4
8 7 6 5
Vcc B A GND
图2-11 差分平衡电路
B端电压为A端电 压值取反
RS-485收发器
RS-485收发器种类较多,如MAXIM公司 的MAX485,TI公司的SN75LBC184、 SN65LBC184,高速型SN65ALS1176等。 它们的引脚是完全兼容的,其中 SN65ALS1176主要用于高速应用场合, 如PROFIBUS-DP现场总线等。 SN75LBC184为具有瞬变电压抑制的差分 收发器,SN75LBC184为商业级,其工业 级产品为SN65LBC184。
DTE DSR
DCE
计 CTS 算 DCD 机 RI
调 制 解 调
信号定义(3)

数据信号

DTE
DCE
TXD——发送数据。 RXD——接收数据。
计 算 RXD 机
TXD
调 制 解 调
电气特性(1)
接口为非平衡型,每个信号用一根导线,所 有信号共用一根地线。信号速率限于 20kbit/s内,电缆长度限于15m内,单线, 线间干扰大。电性能用±12V标准脉冲,采 用负逻辑。 在数据线上:传号Mark= — 5 ~ — 15V, 逻辑“1”; 空号Space=+ 5 ~ + 15V, 逻辑“0” 在控制线上:通On= + 5 ~ + 15V,逻辑0 断Off = - 5 ~ — 15V,逻辑1
第2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总线技术—序言
总线是计算机系统广泛采用的一种技术。 总线的标准化可以简化系统设计过程, 有助于系统的模块化设计,增强系统的 可扩展性。 了解总线,对设计开发计算机产品的工 程技术人员来说十分重要。
第2章 计算机控制系统总线技术—学习要点


总线定义 总线的组成及功能 STD总线的特点 RS-232总线的信号含义,接口连 接 RS-485总线特点 USB总线简介


数据线、地址线、读/写控制逻辑线、时钟 线以及电源线、地线等 中断机制 总线主控仲裁 应用逻辑,如握手联络线、复位、自启动、 休眠维护等
总线标准的基本内容(2)
电气规范

规定信号逻辑电平、负载能力及最大额定值、 动态转换时间等
采用标准总线的优点
简化系统设计 ; 简化系统结构,提高系统可靠性; 便于系统的扩充和更新; 能得到多家厂商的支持,便于组织生产, 便于维修,经济性好。
2.总线功能

总线功能是计算机总线研究的重点,计算 机的A-BUS,D-BUS,C-BUS,即地址总 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的功能如下:
1.数据传输功能;
2.中断功能; 3.多主设备支持功能; 4.错误处理功能
总线标准的基本内容(1)
机械结构规范

规定模块尺寸、总线插头、连接器等的规格
功能结构规范
传输方式
EPP信号定义
EPP接打印机信号定义
2.3.3 RS-232C串行通信接口
1. RS-232端子
发展历史及特点(1) RS-232C标准是美国EIA(电子工业联合会)规 定的通信协议。 数据传输速率在: 0 ~ 20000b/s范围内。 通信协议对串行通信接口信号线功能、电气特 性都作了明确规定。 通讯设备厂商都生产与RS-232C制式兼容的通 信设备,因此,作为一种标准,目前已在智能 通信接口中广泛采用。

IBM PC、ISA, PCI 、STD 和VME
RS232和USB,IEEE-488,VXI, Centronics ,RS485
外部总线

计算机的总线层次结构
内总线
扩充存储器 外部总线
CPU 片内 总线
片总线
通信接口
计算机
打印机接口 ROM RAM I/O接口 仪表接口
打印机
智能仪表
主机板 网络接口 局域网络
2.2.1 STD总线
结构:56根引脚确切定义;小尺寸板子结 构;支持16位甚至32位数据传输。 优点:开放式系统结构;耐振动、冲击, 具有良好的坚固性和可靠性,适合 于工业测控场合的应用;机箱、插 件板结构简单、成本低。 缺点:边缘式印制插头接触不良 。
STD总线信号分配
1.
电源线(1~6,53~56)
循环回送握手

当只有一台设备要求握手信号时,从一个DTE 到DCE接口中使用循环回送握手信号。在这种 情况下,数据线正常连接,但是握手信号输出 循环回送到它们相应的输入。
3.RS-232电平转换器
RS232的应用方式
单 片 机
P3.1 TXD
RS232电平
P3.1
MAX P3.0 RXD 232
2.3.4 RS-485串行通信接口--RS-485特点2
需要使能信号

RS-485采用半双工工作方式,任何时候只 能有一点处于发送状态,因此,发送电路须 由使能信号加以控制。
节约信号线

RS-485用于多点互连时非常方便,可以省 掉许多信号线。应用RS-485 可以联网构成 分布式系统,其允许最多并联32台驱动器 和32台接收器。
总线在系统中的分布
2.1.2 总线组成及总线功能

组成
1.
2.
3.
数据总线:数据总线是外部设备和总线主控 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送的数据通道。总线宽 度表征数据传输能力 地址总线:地址总线是外部设备与主控设备 之间传送地址信息的通道。不同的总线对地 址的分配不同 控制总线:控制总线是专供各种控制信号传 递的通道,总线操作的各项功能都是由控制 总线完成的。控制信号最能体现总线特色。
(a) (b)
串行总线:RS-232、 RS-485等
并行总线:IEEE-488、 EPP
EPP总线
15 SPP标准工作模式:单工传输, Kbps, 默认工作模式 EPP增强型工作模式:双向半双工传输,Mbps, 2 三种工作模式 很多设备采用 ECP扩充工作模式:双向全双工传输,速率高, 但支持的设备不多
MAX 232
P3.0
单 片 机
RS232应用电路
2.3.4 RS-485串行通信接口--RS-485特点1
传输距离长

在要求通信距离为几十米到上千米时,广泛 采用RS-485 串行总线
抑制干扰能力强

RS-485采用平衡发送和差分接收,因此具 有抑制共模干扰的能力。加上总线收发器具 有高灵敏度,能检测低至200mV的电压, 故传输信号能在千米以外得到恢复。
信号定义(1)

从计算机到MODEM 的信号


DTR——数据终端 (DTE)准备好:告 诉MODEM计算机已 接通电源,并准备好。 RTS——请求发送: 告诉MODEM现在要 发送数据。
DTE
DCE
计 算 RTS 机
DTR
调 制 解 调
信号定义(2)

从MODEM到计算机的信号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DSR——数据设备(DCE) 准备好:告诉计算机 MODEM已接通电源,并准 备好 CTS——为发送清零:告诉 计算机MODEM已作好了接 收数据的准备。 DCD——数据信号检测:告 诉计算机MODEM已与对端 的MODEM建立连接了。 RI——振铃指示器:告诉计 算机对端电话已在振铃了。
2.2内部总线
首先明确:所谓某一种总线,就是一个 或几个组织对总线根数及其所传输的信 号进行定义并命名形成的。所以当大家 看到STD总线,或者PCI总线这样的代 号时不要感觉很抽象,或者不可思议。 不同种类总线间的区别只是总线的机械 规范、功能规范和电气规范不同。
2.2.1 STD总线
STD(Standard)总线最早在1978年由 Pro-Log公司和Mostek公司共同推出, 1987年被批准为国际标准IEEE961。
全握手连接

两台设备的控制信号都有连接,又称为 MODEM连接方式
全握手连接发送数据过程
DTE
DCD 1 RXD 2 TXD 3 DTR 4
DCE
1 DCD 2 RXD 3 TXD 4 DTR
GND 5
DSR 6 RTS 7 CTS 8 RI 9
5 GND
6 DSR 7 RTS 8 CTS 9 RI
~ C/BE31 ~ PAR 3
FRAME TRDY IRDY STOP DEVSEL IDSEL PERR SERR REQ GNT CLK RST
AD
AD 32
接口控制 信号
错误报告 信号 仲裁信号 系统信号
PCI 总线 设备
C/BE 4 PAR64 REQ64 ACK64 LOCK INTA INTB INTC INTD SBO SDONE TDI TDO TCK TMS TRST
2.2.2 PCI总线(自学内容)
特点:

高性能(64位); 不依附于具体处理器。


信号定义:
必要引脚49条 目标设备47条 可选引脚51条(主要用于64位扩展、中 断请求、 高速缓存支持等) 总引脚数120条(包含电源、地、保留 引脚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